中国人在把浪漫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凝练了哪些中国精神?

中国人在把浪漫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凝练了哪些中国精神?,第1张

在把浪漫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中国人凝练了以下几个中国精神:

1 坚韧不拔——中国人有一种顽强、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实现浪漫梦想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婚姻还是爱情,始终坚守初心,不放弃努力,才能实现人生梦想。

2 尊重传统——在实现浪漫梦想的过程中,尊重传统也是重要的一步。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仪式,尊重这些传统习俗,加深爱情和亲情。

3 家庭观念——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观念,将家人看作最重要的团队和伙伴。将家人纳入浪漫计划中并得到家人的认可,能使浪漫变得更为实在,更有价值。

4 社区归属感——中国人非常注重社区归属感,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实现浪漫梦想的过程中,与邻居和周围的人协作,分享感受,可以扩大爱情和亲情的影响力。

总之,在把浪漫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中国人不仅注重自我实现,更融入传统文化、家庭团结和社交交流等多个方面的关系,以实现更为丰满的人生价值。

  狭隘民族主义观点,既没有历史依据,更没有发展眼光。历史上的中国人从来没纯过,每个时期都是五方杂处,相互渗透,在文化学上叫彼此涵化,区别于保守僵化的同化和异化。周恩来生前说过,汉族是个大杂种。

  文化保守到只求其纯,离灭亡不远了。只有在交流交融中吐故纳新,才能永葆民族文化的生机活力。

我第一次听到浪漫主义四个字是在语文课本里,定义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以当时狭隘的知识储备理解就是,李白是个浪漫的人,现在看来完全是错误的。

再后来,个人感觉整个民国的那段时间是个社会动荡,思想崩塌重建,再崩塌再重建的过程。那是一段可以用浪漫主义来定义的时代。

后来了解西方艺术,浪漫主义一词来源是18-19世纪,启蒙运动结束后,社会主流的思想过于强调理性,重塑夸大了人的价值,西方人苦于个人喷薄的情感无处发泄,在文化领域掀起浪漫主义运动,强调抒发人的情感,从主观出发向往自由,崇尚理想。

在法国生活三年后,觉得法国人不是浪漫,不是我们国人所理解的浪漫而是受浪漫主义影响下的一种状态,爱好自由特别是精神上的自由,多从自己出发抒发感情,无论这种感情是对还是错。

因此,我觉得对于李白定义浪漫主义诗人是有道理的。但是这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浪漫”,浪漫这个词太过于狭隘,尤其是徐志摩等人的文章行为定义的“浪漫",多执着与情爱,和思想的散漫。

西方的浪漫主义更不是我们说的”浪漫“而是”自由“,心的自由,思想的自由,理性的自由

1、 浪漫主义:感情强烈 2、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

2、 现实主义: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

3、 浪漫主义诗人有:李白,屈原,竹林七贤,

现实主义诗人有,杜甫,白居易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以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唐代文学,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这转变,总的说来,

便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杜甫是这一转变的旗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58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