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由于地理、语言环境的差异,楚国一带自古就有它独特的地方音乐,古称南风、南音;也有它独特的土风歌谣,如《说苑》中记载的《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国有悠久的历史,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
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楚国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你好,楼主:
楚文化的优点与不足是:
楚文化内容广泛,笼统谈其特征是难以揭示楚文化的博大内涵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很多展示的层面,第一层是这种文化高度概括出的精神要义--我们称之为民族精神;第二层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行为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民族心理;第三层是这种文化的物质产品方面-我们称之为物化文化,包括作为物态形式的哲学、文学作品。楚文化在这三方面都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
楚文化在民族精神层面的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事例、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积极进取就是不满足于既得和既知,勇于向未知领域渗透,向未得领域开拓。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楚人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的锋芒。
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楚国建国后,就民族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纲领:"抚有蛮夷,……以属华夏",表现了开放融合的思想,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暱"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都要进步。在发展过程中,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正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融合中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生机。
革新鼎故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在于形成自己的特色。早在建国初期,楚人就发明了"楚式鬲",还得扬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而兼之,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井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在楚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熊渠封儿子为王、熊通自称武王均属离经叛道、惊世骇俗之举,别人不敢做,楚人做了;问周鼎大小轻重,各路诸侯想都不敢想,楚庄王不仅想了,而且做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是楚人的一种性格,最后逐渐上升为以蔑视既存、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楚人走过的历程是一个既不服周、也不服秦的历程,是一个生不服、死不屈的历程。楚受周封,理应为周天子服务,起初楚人还勉强应付,立足既稳后,楚人就开始"包茅之不贡",就敢于使"昭王南征而不服",到后来还有夺周鼎之意,使得周王室无可奈何。秦国强盛后,楚敢与之争斗,以致于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楚国虽然被秦国打败了,但民族魂魄依在,楚人精神不死,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楚人最终还是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楚文化在民族心理层面的特征是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求浪漫,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此外,楚人尚赤、尚东、尚左也与北方文化有所不同,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于礼法,楚文化偏重于情感,而且楚文化在念祖忠君爱国上比中原文化表现得要更为强烈深沉。
楚人的民族心理深深积淀在楚人心中,表现在楚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楚人的衣食住行、自娱自乐、思维想象等各个方面都是上述民族心理的反映。
楚文化的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及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骚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祭祀膜拜等民俗。所有这些,都可通过实物让人们感知到,是开展楚文化之旋的重要方面。
1莫愁女是怎么成为楚国的大楚巫
莫愁女为什么会进宫 莫愁女是怎么成为楚国的大楚巫
来源:UC头条
思美人莫愁女为什么会进宫?
随着剧情的发展,张馨予的演技慢慢显露出来,从一个善良倔强的山野丫头,到最后成长为救世楚国的大楚巫,整个人物的性格十分饱满。人物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张馨予把最初莫愁女对于屈原憧憬的少女心,然后是了解到屈原的爱慕心,到屈原生病着急无助的情绪,她都拿捏恰当。
剧中,莫愁女是楚国奇女子,她的性格也十分倔强,她想做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不能被他人所束缚。当然,她的性格也非常豪爽,这一点让她颇受欢迎。
剧中,原来莫愁的爹爹卢茂并不是普通的奴。权县曾经并不属于楚国,鱼龙混杂的,他也是一方贵族富户,妻子素岑就是莫愁、卢乙的娘亲。她是巫师,说过一个预言,就是秦国将统一天下,楚国为亡,结果遭到朝廷的缉捕。素岑把两个孩子和卢茂送走,她留下来抵挡来抓的官兵,后被杀。莫愁是大楚巫的后代,有预知的能力,所以经常会出现凤凰,也寓意着她的身份不简单。
正是因为莫愁女这重身份,最后被楚国知道,从而选择莫愁女继续做大楚巫,完成自己的使命。在电视剧《思美人》中,莫愁女和屈原非常相爱,但是两人不能结合,迫于无奈之下,屈原另娶昭碧霞为正室妻子。但即便如此,莫愁女和屈原的爱情仍旧丝毫未减。但是为了自己的使命和挽救更多人的性命,两人都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
剧中,莫愁女虽然没有像历史上一般选择跳江,但是她最后也是因为感情问题导致了不好的结局。屈原在有心报国,无力回天,跳江之后,莫愁女心灰意冷,她独自乘船离开了楚国,之后开始了飘荡江湖的生活。
2思美人莫愁女历史原型是谁 山鬼大楚巫是什么揭神秘的在历史上,楚怀王后宫嫔妃中并没有莫愁女,而且莫愁女和屈原之间也没有这样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
实际上莫愁女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渔家女,只不过她拥有绝色的容颜,又有极其出色的音乐天赋,所以才会比较出名。据说屈原身为当时的天才诗人,他还亲自指导过莫愁女的音乐。
那时候流行将诗以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有了屈原的指导,莫愁女进步神速,后来还创作了《阳春白雪》这首名曲,并将其流传出去。在古代楚地的民俗文化中,“巫术”尤其盛行,故有“楚人崇巫”之说。
而在楚地风俗中,可以实现此岸与彼岸、神人沟通的交往只有巫。而《离骚》中的屈原正是借用楚地巫文化中的神人沟通功能,以巫的身份实现内心痛苦的倾诉,以得到苦难现实的解脱。
3莫愁女是怎么成为楚国的大楚巫莫愁女为什么会进宫 莫愁女是怎么成为楚国的大楚巫 来源:UC头条 思美人莫愁女为什么会进宫? 随着剧情的发展,张馨予的演技慢慢显露出来,从一个善良倔强的山野丫头,到最后成长为救世楚国的大楚巫,整个人物的性格十分饱满。
人物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张馨予把最初莫愁女对于屈原憧憬的少女心,然后是了解到屈原的爱慕心,到屈原生病着急无助的情绪,她都拿捏恰当。 剧中,莫愁女是楚国奇女子,她的性格也十分倔强,她想做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不能被他人所束缚。
当然,她的性格也非常豪爽,这一点让她颇受欢迎。 剧中,原来莫愁的爹爹卢茂并不是普通的奴。
权县曾经并不属于楚国,鱼龙混杂的,他也是一方贵族富户,妻子素岑就是莫愁、卢乙的娘亲。她是巫师,说过一个预言,就是秦国将统一天下,楚国为亡,结果遭到朝廷的缉捕。
素岑把两个孩子和卢茂送走,她留下来抵挡来抓的官兵,后被杀。莫愁是大楚巫的后代,有预知的能力,所以经常会出现凤凰,也寓意着她的身份不简单。
正是因为莫愁女这重身份,最后被楚国知道,从而选择莫愁女继续做大楚巫,完成自己的使命。在电视剧《思美人》中,莫愁女和屈原非常相爱,但是两人不能结合,迫于无奈之下,屈原另娶昭碧霞为正室妻子。
但即便如此,莫愁女和屈原的爱情仍旧丝毫未减。但是为了自己的使命和挽救更多人的性命,两人都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
剧中,莫愁女虽然没有像历史上一般选择跳江,但是她最后也是因为感情问题导致了不好的结局。屈原在有心报国,无力回天,跳江之后,莫愁女心灰意冷,她独自乘船离开了楚国,之后开始了飘荡江湖的生活。
4思美人大楚巫很厉害吗大楚巫就是给楚国占卜国运、是楚国能通神的人,在楚国地位很高,楚国上下都得敬畏她。
在楚国,大楚巫的身份地位非常高,有时候甚至高于国君。比如在本剧中,楚怀王在端午节这一天祭祀神灵,无明扮作巫师偷袭楚怀王。像这样庄严的场合,除了侍卫可以佩戴刀剑以外,其余人等都不得佩戴,巫师要用剑来作法,所以才可以佩带。巫师是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国家的统治者需要巫师来巩固他的统治,为他的国家和子民祈福。大楚巫在楚国的地位相当于后来的国师,不仅可以参与政治,还负责管理祭祀事务。
大楚巫是我国古代的楚巫文化的产物,那楚巫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呢?其实,楚巫文化要追溯到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以及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的宝源山巫者。楚巫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盐文化和药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思美人大楚巫是什么意思 莫愁女怎么变成大楚巫的《思美人》中张馨予出演的莫愁女真是把不少网友惊艳到了,倾国倾城的容貌、学富五车的才华,还有耿直不羁的性格,堪称完美女神。剧中莫愁女是楚国的大楚巫,唯一一位可以站在朝堂上的女子。
至于为何最终挑选张馨予来饰演莫愁女,《思美人》 的总制片人、总编剧梁振华有自己独特的考量:“自古以来,楚人都有‘不服周’的传统,通俗的说也就是一种不服管束、不肯认输的倔强性情。莫愁女在剧中是女巫的传人,有楚女的典型性格,执拗,倔强,我行我素,敢爱敢恨,撞了南墙也绝不回头。张馨予身上的这股楚女气质很浓烈,而且作为一个年轻演员,她对角色的钻研和用功程度让我们团队吃惊,也很感动。我们都很期待她对莫愁女的演绎。”
6思美人昭碧霞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有没有昭碧霞这个人《思美人》即将开播,说实话我刚开始觉得马可并不适合屈原这个角色,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也看是慢慢接受了这个设定!剧中屈原和小三莫愁女、妻子昭碧霞、楚怀王的四角恋引关注。
《思美人》即将开播,说实话我刚开始觉得马可并不适合屈原这个角色,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也看是慢慢接受了这个设定!剧中屈原和小三莫愁女、妻子昭碧霞、楚怀王的四角恋引关注。屈原心中爱着敢爱敢恨的莫愁女,却娶了昭碧霞为妻,加之楚怀王爱着莫愁女,他与楚怀王的亦君臣亦朋友的关系也逐渐瓦解,面对如此纠葛和楚国的危机屈原跳江而亡。剧中屈原的妻子昭碧霞历史上有这个人吗?剧透昭碧霞也惨死是真的吗?
昭碧霞角色介绍
《思美人》中,昭碧霞是一个温婉贤淑的楚国女子典范。出身高贵精通音律是一个大家闺秀和才女,加之容貌秀丽堪称完美。可是偏偏屈原爱上了那个性格耿直的大楚巫莫愁女。要说屈原喜欢才女,莫愁女的确有才更是女巫传人,但是昭碧霞才情也不差,被誉为楚国第一琴师,无论是垂首弹奏箜篌还是泪目盈盈都让人心动。
昭碧霞还是一个情商极高的女子,即使丈夫屈原爱着别的女子,依旧不悲不怨,不争不抢,默默守候默默支持,无论顺境逆境皆对屈原不离不弃,还将屈原的诗谱成琴曲流传千古。
昭碧霞结局是什么
这样一个好女子下场却十分悲惨,据剧透,昭碧霞结局死了,昭碧霞嫁给屈原后身怀六甲时期被奸人所害自刎一尸两命。历史上的记载,陕西山阳县元子街镇屈家涧村同治十一年(1873年)的《屈氏宗谱》卷二,绘有屈原及其夫人像,分别注为"三闾大夫灵均公遗像"、"灵均公元配邓夫人遗像"。
历史上有没有昭碧霞这个人呢?
昭碧霞原型是谁?据屈原的历史人物传记,屈原的妻子就叫昭碧霞,名字没有改。《思美人》在尊重历史的改编下对这一点做了保留处理。
据记载,"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屈原出七里峡,游香溪与长江,读书于昭府,与昭碧霞相爱。周显王四十七年(公元前322年),楚怀王七年,回故乡乐平里,与昭碧霞定亲。"
关于屈原的死,记载是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屈原作诗篇《怀沙》,再次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投汨罗江而死,终年62岁。而昭碧霞怎么去世的历史没有记载~
7《思美人》莫愁女与屈原楚怀王之间什么关系近日,青春传奇历史巨制《思美人》曝光了莫愁女(张馨予饰)的单人版片花。
从权县的渔家女,到战场上的巾帼女兵,再到君王钦定的乐师,最后成为万人仰视的大楚巫,片花浮光掠影般展现出了莫愁女波澜起伏的一生。在那个男性握权掌天下的乱世,莫愁女展现了不让须眉的坚韧与聪慧,张馨予也出色地将这个影响屈原(马可饰)一生的女子带到了观众面前。
在片花中,观众会发现莫愁女与屈原、楚怀王(乔振宇)之间,似乎有着颇为复杂的爱恨纠缠。莫愁女与屈原因误会而相识相知,几经生死后情谊笃深,然而身世的差距、宿命的捉弄让他们的相守阻扰重重。
最怕君王爱美人,楚怀王对莫愁女才情与性格的欣赏更让他们的爱情面临绝境。战国时代女性虽然地位低下,但却没有三从四德的、三寸金莲等迫害性的束缚,《思美人》借莫愁女塑造了一个追求爱情,不为强权礼法约束的女性形象,在片花中,面对屈原时她眼中满含深情与期许,而面对楚怀王时却充斥着不屈与倔强。
莫愁女的一生并非寻常女子逆来顺受的一生,她也曾牺牲自己,但只为了内心认定的真爱与自己所坚持的信念而牺牲,莫愁女的性格一定程度上也是当下女性进步的一个缩影。 同时,莫愁女作为战国时期的独立女性,也并非只为爱情而生。
于小我,她作为家中长女扛起了照顾父亲与弟弟的重担,危难关头甚至替父从军;于大我,在楚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本能抽身远走的她成为万人顶礼的大楚巫。在片花中,莫愁女列为军阵、战场杀敌的姿态完全不输男儿,张馨予标志性的英气使其哪怕身穿普通的士兵铠甲,也如同巾帼女将一般飒爽夺目。
莫愁女从大殿外盛装持杖、徐徐而来的片段更是霸气十足,大楚巫的造型堪称惊险四座。在《思美人》中,大楚巫并非仅仅是一个官职,它代表的是其背后源远流长的楚巫文化,该剧历史顾问刘玉堂先生作为中国楚文化研究大家,将在《思美人》中借由大楚巫还原当时楚地人们对自然、生命独特的敬畏与思考,于浅显易懂的剧情中普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煌煌荆楚吟·荆州之旅·楚都遗址·辉煌灿烂楚文化
辉煌灿烂的楚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大精华。它的博大精深、风采卓异,常使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叹为观止,感慨万分。它孕育、产生、繁荣于荆楚大地,渗透南方各地,甚至北浸中原,影响极大,为丰富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楚文化史专家张正明曾以实例证明楚文化的成就和水平超过周代其他任何一种区域文化:最早用失蜡法或漏铅法铸造的青铜器为楚国;最早的铁器(除去个别的例外)是近三十年间出土的楚器;先秦的金、银币都是楚币;最早的精美丝织、丝绣衣衾出自楚墓;先秦漆器中,数量之大、类型之多、图案之美,以楚为最;已面世的先秦木雕、竹编工艺品,几乎全为楚国;最早的毛笔出自楚墓;先秦的竹简几乎全是楚简。仅见的先秦一幅帛书和两幅帛画,都为楚画;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亦出自楚地……
物质文化之彩
楚之祖先最早活动在中原一带,后南迁到江汉地区。其先祖祝融曾为火正之官,观象授时,既为火神,又为雷神。据说凤为祝融化身,《白虎通·五行篇》说:南方之神“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即凤。故楚之先民崇火尊凤,凤鸟曾为童贞时代楚人的图腾,具神圣象征意味。
因此,江汉地区成为楚文化生长的温床。楚文化之滥觞,始自西周早期楚国始封之时。早期的楚国,位于毗连豫西南的鄂西北,这种纵跨南北的有利地理位置,使楚人在与华夏、蛮夷的交往中,得以师夷夏之长技而力求创新。到春秋中叶以后,楚国经济、国力不断增长,文化也极大发展。随着楚郢都纪南城的兴盛,楚文化遂至鼎盛。
农业生产方面,楚人综合利用南北农业文化之精华,创建了筑坡灌田的社会性水利工程。楚庄王时期,孙叔敖主持修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此举使大片农田受益。楚人还发明了“火耕水耨”的水稻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在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直至今日还可见其孑遗。
在冶金技术方面,楚人更是获得极大成功。当时楚国不仅普及了中原约在春秋中期推广的分铸、焊合技术,而且创造出中原尚无先例的失蜡法或漏铅法铸造工艺,并开镶嵌黑漆工艺风气之先。随着采铜与铸作技术的不断革新,铜器品种愈加丰富。特别是在青铜兵器的制作上得到长足发展,与中原兵器相比具有制作精良、器形长大和形式繁多的特点。而楚式青铜镜,更以其绚丽多姿的纹饰、精致轻巧的形态,达到了当时青铜工艺的高峰。大量的考古发现,都可证明这一点。
1965年望山一号墓出土的金银错龙凤鸟纹铁带钩,长462厘米,呈弧带形。整个带钩的正面和背面两端都用金丝、金片和银丝、银片嵌成花纹图案。背面两端和二钮钮面嵌云纹。正面图案作龙凤鸟纹,金银片镶嵌其身,金银丝嵌成其爪,流动云纹补白。凤长尾,作回首反顾状;鸟张口,作引吭长鸣状。图案活泼,错嵌精丽。带钩弧度与人腰腹弧度吻合,当是一种特殊的大型革带用钩。代表了楚国错嵌工艺的水平。1965年望山二号楚墓出土的战国铜质酒器龙凤纹樽,高17厘米,盖面及腹周皆饰错银花纹。全器计三十六条龙,二十四只凤。这些图案化的变形龙凤纹,既蜿转回环,又井然有序,表现出楚金错工艺的繁缛花丽和装饰特色。考古工作者还在纪南城西南部的陈家台发现铸炉两座,炉壁底部外张,四角内凹,炉底和四角有一层薄木炭灰。东北角发现铜棒一件,西半部发现锡渣一层,铸炉附近尚存鼓风管残片。
精美的丝织、丝绣也是楚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战国时期,楚纺织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缫丝、纺纱、织造、染整等一整套工艺,制造了许多手工纺织机械。《楚辞·招魂》描绘楚宫时,涉及到相当多的丝织品:“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蒻阿拂壁,罗帱多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1982年从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楚丝织品,几乎囊括了先秦丝织物的所有类别:战国中期楚刺绣品素纱绵袍、浅黄绢舞凤飞龙纹绣绵袍、浅黄绢绵袍、深黄绢夹衣、紫红绢龙凤相蟠纹绣单衣、浅黄绢对龙对凤绣锦袍、小菱形纹锦绵袍、大菱形纹锦绵袍、素罗龙凤虎纹绣单衣、红棕绢凤鸟花卉纹绣绵袴、深黄绢单裙、深褐绢单裙、红棕绢凤鸟践蛇纹绣袴衣、浅黄绢蟠龙飞凤纹绣衾、凤鸟凫几何纹锦衾、浅黄绢对凤对龙纹绣衾,以及帽、鞋、镜衣、棺罩等。其品种有纱、绢、绨、罗、绮、锦、绦等,故被誉为“丝绸宝库”。
这些丝织品,工艺极为精湛。以经纬密度而言,每平方厘米一般经密一百四十根,纬密六十根,最高的经密达一百七十根,纬密七十根,比今天降落伞的密度还高。论其柔软,薄如蝉翼,轻若笼烟。其中绣品更是巧夺天工,花纹典雅富丽,题材以珍禽异兽、奇花佳卉和自然物象为主,绕有神话意味。花纹以龙凤形象最为丰富,如素罗龙凤、虎纹绣单衣,在极薄的罗上,用红、黑、灰、土黄等色锁绣出龙、凤、虎三种图案。凤振翼展翅,花冠飘垂,居画面中心位置;龙、虎形象刚劲、生动传神,似搏击,似对舞。整件绣品呈凤鸟飞舞、龙腾虎跃的热烈气氛,又充满神奇色彩。特别是其中有复杂组织结构的大提花织物锦的出现,更证实了战国时期织机提花技术已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可以这样说,楚国的丝织业足以代表了当时我国丝织技术的最高水平。
楚国的木器、竹器、漆器工艺品的制作也达到相当高的技艺。考古发掘中,楚墓出土的漆器数量多,品种全。仅在纪南城一带就已出土楚国漆器上千件。这些漆木器造型生动,构造精巧,绘雕传神,色彩艳丽。如1965年冬出土于江陵望山一号楚墓的战国时期彩绘木雕小座屏,通高15厘米,长518厘米,屏面厚度仅3厘米,座宽12厘米。屏座两端着地,中部悬空,上置一雕屏,为长方形外框,外框内透雕五十一个动物,计有凤四只、雀四只、鹿四头、蛙二只、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七条。周身黑漆为底,有朱红、金银漆绘凤纹等图案。所雕刻的各种动物,交错结合,互相争斗,变化复杂而有规律,栩栩如生。与彩绘木雕小座屏同时出土于望山一号楚墓的彩绘虎座凤架鼓,其形态为两虎相背匍匐,四足向前屈伸,呈欲起步奔跑状;虎背上,各立一只凤鸟,引颈昂首,目视前方,长喙微启;在两凤鸟头冠上,各牵出一条彩色绸带,系一圆鼓于两凤鸟长颈之间;虎座与飞鸟互相对称,形态协调;凤翅、虎斑和其他细部均以彩漆点出,颜色鲜艳。这件本供实用的乐器,又成了技艺精湛的工艺品。
精神文化之光
在特殊的历史渊源、生产条件,以及特殊的山林泽薮交错纵横的地理环境孕育之下,楚地的精神文化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明显地区别于崇理性、尚人伦、重礼乐的带有浓厚宗法色彩的中原文化。它表现得更为绚烂热烈,更加自由奔放,更带神秘气息,更具浪漫精神,显示了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大自然也更亲近。
当儒家创始人孔子已宣告“不语怪力乱神”的时候,楚地的巫风却刮得更盛。在楚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天地山川都具有神性,故楚人信奉太乙、东君、云中君、司命、风伯、雨神等,与自然保持着和谐亲近的关系。同时,诸夏之神高辛、轩辕和夷越之神伏羲、女娲,也是他们信奉的对象。由此,形成了多元的鬼神信仰。正因为“楚人信巫鬼,重*祀”(《汉书·地理志》),故楚巫地位高,逢大事必卜。楚人这种崇巫重卜、尚鬼好祀的习俗,为许多考古材料所证实。楚墓中多有“镇墓兽”,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卜筮记录”,更为人们提供了楚人卜筮的情况。
楚文化丰厚的土壤,最适宜于艺术的生长。不朽的文学杰作《楚辞》,历史与神话相交织,社会与自然相融合,情感充沛,想象奇特,词采瑰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千古绝唱。它和《庄子》一起,代表了南方即楚地的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楚音乐文化令人倾倒。除1978年在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外,1970年在纪南城南2公里还发掘出战国石质乐器彩绘石编磬。石编磬共二十五件,其上有以凤鸟为主题的彩绘花纹。经测定,除四件断裂复原发音不准,一件残缺不全无法发音外,其余发音良好,音质优美,音域宽广,音阶准确,至今能演奏优美动听的乐曲。说明当时实用音至少有三个八度左右,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就已能制作出具有高水平音律的乐器。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这批彩绘石编磬演奏的。
在音乐文化方面,楚人还有一大成就、一大创举,即建“地下金奏”。当代语言文字学家杨伯峻解释:“金指钟镈,奏九种《夏》乐,先击钟镈,后击鼓磬,谓之金奏。”这种以钟镈为主,辅之鼓磬的铺设,恰与曾侯乙墓中室乐器陈设的秩等相符。而楚人将乐队置于地下,则比当时乃至后世置乐工于堂陛或廊庑更显庄严雅致。另从声学效果看,地室具有音量集中、氛围浓烈的特点,更有利于抒发楚人强烈、奔放的情感。
楚国本是音乐舞蹈之乡,王逸《楚辞章句》称,“昔楚都南郢之邑,……其祠必作歌舞以乐诸神。”楚人在上祠时一边祭祀,一边唱歌跳舞,以博取诸神的好感。他们能在音乐文化方面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也就不足为怪了。
楚人在哲学方面也取得了十分伟大的成就。代表了南方即楚地哲学的老、庄,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买椟还珠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兰木,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这个盒子就叫做椟。他用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盒子的外面精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于是出高价将楚国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国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国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国人已走到楚国人跟前。只见郑国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国人说:先生,您将—颗珍珠忘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他将珍珠交给了楚国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楚国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没想珍珠的价值被华丽的包装所掩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