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风(歌曲风格),是指音乐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或者,直观点说,就是让人感觉到的歌曲的整体风格特点。
各风格如下: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延续和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着一个时代。浪漫主义风格音乐注重情感和内容的表达,打破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种种形式上的束缚。
乡村音乐
这个名字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它的源流很广。那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都有。
在唱法上,起先多用民间本嗓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或小合唱,用吉他、班卓琴、口琴、小提琴伴奏。
乡村音乐的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爵士
爵士乐由民歌发展而来,有多种源头,不易仔细考证。19世纪期间音乐是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开始,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
摇滚
从最纯粹的形式来讲,所谓摇滚,就是三和弦加强硬持续的鼓点加上口的旋律。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也正因为如此,摇滚乐才有别于一般流行音乐(Pop Music)。真正的摇滚文化至少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缩微的全貌:嬉皮文化、艺术摇滚、朋克乐、先锋音乐、重金属等。
重金属
重金属音乐(HEAVY METAL),简单来说,就是用稍微超常的力度来演奏摇滚乐。吉他,作为这种音乐的主要元素,在演奏时比通常响一点,更具复仇感。与普通流行音乐相比,鼓打得更重更快,这对听众造成一种冲击。
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也称TECHML),简称电音。
广义而言,只要是使用电子设备所创造的音乐,都可属之。任何以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鼓机(drum machine)等“乐器”所产生的电子声响,都可合理地称为电子音乐。
如果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无限的信心我给你看一篇文章,要学会欣赏他们的音乐
世事越来越混沌,而音乐却永远那么美好。从一切一切的纷繁芜杂中抬起头来,我仍然皈依了音乐。
有两个人的音乐是24小时在世界各地都有演奏,他们是莫扎特和贝多芬;有两个人在西方音乐史上并驾齐驱,他人难以仿佛万一,他们是莫扎特和贝多芬;有两个人的作品我在购买唱片时从不犹豫,他们是莫扎特和贝多芬。好吧,今天让我来谈谈这两个人。
如果说自然科学追求的是真,社会科学追求的是善,那么艺术追求的则是美,永恒的美,绝对的美。
也许每个莫扎特迷都难以抗拒下面这个问题的诱惑:如果莫扎特再多活几年会怎么样?我们知道,莫扎特只活了36岁,而他的作品已编到了600多号,贝多芬活了52岁,全部作品不过300多部。象莫扎特这样旺盛的创作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百首杰作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一大笔精神财富,然而人心苦不知足,而莫扎特又的确去世太早,这不免调动起人们的想象力:如果莫扎特哪怕只活到普通人的寿命,那将是何等的一笔财富呀!
在我看来,莫扎特仿佛是就是为了给人类创作美妙的音乐而降临人世的。他下笔如神,一部“林茨交响曲”仅两天就做完。他的手稿上通常干干净净,而不象别的作曲家那样反复修改。看起来他的创作似乎不费力气,但我以为不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编织那样美妙的音乐绝非是轻而易举之事,即使是莫扎特这样的大天才。贝多芬在创作完一部交响曲之后可以到朋友的乡间别墅去休养一段,而莫扎特的浮生之中却难以偷得半日闲情。他似乎总是在忙音乐的事,为贵族作音乐家教、排练歌剧、为还债为应付各种订单以及为自己也为全人类创作。这使得他一生之中花在音乐上的时间甚至多于许多活得比他长得多的音乐家。而音乐创作所耗费的心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换句话说,莫扎特笔下每个跳动的音符都是他的心血化成。按照一般的说法,莫扎特死于贫病之中,这太抽象。在我看来,那是他耗尽了生命力之后的一种解脱。王国维评李后主入宋之后的词作说:字字用血泪写成,莫扎特又何尝不是。当蜡烛燃烧时,如果烛光分外明亮,那么燃尽得也格外地早。从这个意义上说莫扎特是“蜡炬泪干始成灰”也许更合适。其实没有必要为莫扎特短暂的生命惋惜,因为他生命燃烧的光辉永远地照耀人间。
一般有看法是,莫扎特为古典乐派做了总结,是集大成者;而贝多芬则是浪漫派音乐的开山鼻祖,而他所达到高度则是后继者们无法企及的。萧伯纳认为,作总结比开新派更难。我认为莫扎特除了将古典派音乐推向顶峰之外,更为浪漫开了先河,可以说是上承巴赫、亨德尔、海顿,下启贝多芬、布拉姆斯、门德尔松。
古典派讲究乐律平正,和谐动听,突出的是一个“和”字,而浪漫派则注重矛盾冲突,情绪渲泄,强调的是一个“力”字。听古典派音乐仿佛是音乐家为你刮了一阵春风,下了一场细雨,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正好是心浮气躁,茫然无绪时的一副清新剂;而听浪漫派音乐更象是音乐家当着听众的面把他内心的所有矛盾、痛苦、斗争都统统发泄出来,令人血脉贲张、勇气百倍,不失为志气消沉,情绪低落时的一帖兴奋剂。
然而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仅是因为他特点鲜明、风格独特,而且还兼容包并、广纳百川。莫扎特晚年最杰出的作品当数他的第40号交响曲,在第一乐章那弦乐声部情绪饱满的齐奏中,我听到了音乐家内心深处的忧患和异动。在创作技巧炉火纯青之时,他在作曲时也更加注意自省内心,直抒胸臆。当然乐观向上是贯穿莫扎特一生的性格,但随着他的生命逐渐走向终结,生性敏锐的大师那常常挂着微笑的脸上也带上了深思的神情。当他的思绪跃然于笔下的音符时,我们听到的分明是贝多芬的先声。辛丰年老先生曾经说过,让莫扎特多活二十年,时代狂飙吹拂他,乐艺新潮鼓荡他,人们会听到他的《英雄》他的《合唱》。诚哉斯言!
然而如果简单地以为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一脉相承,莫扎特的发展结果必然是贝多芬却又不然。著名音乐家傅聪在总结其父傅雷对这两人的评论时说了一句极精辟的话:贝多芬奋斗了一生努力追求的境界,莫扎特一出世就在那儿了。贝多芬命运多舛,失恋、失聪、养子不教,从他的音乐中,我们听到他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咆哮、激烈的奋争。然而作为一个与命运抗争的战士,贝多芬所追求的难道不正是生活同样不太幸福的莫扎特那样和谐、宁静、充满阳光、生机无限的境界吗?也许,面临困境,贝多芬更象是一位全身披挂、圆睁双目、一怒拔剑、力战不屈的斗士;而莫扎特则仿佛是一位已修到“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境界的高士。在我的想象中,他们的精神家园就是这样一个画面:在一条荆棘丛生、危机四伏的路上,贝多芬正排除万难、高歌猛进;在路的终点是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伊甸园,莫扎特在内怡然自得、沐浴春风。
然而贝多芬毕竟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后来者,他的艺术境界比起莫扎特又进了一步。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D大调庄严弥撒”这两部晚年作品,你不能不感叹他已经进入了音乐艺术的顶峰。他就象一只孤傲的雄鹰,飞翔在过去从来没有人到过,将来也没有人能到的无限高空。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是入了仙境。
现代人很不幸,因为再没有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人物出现;但现代人又很幸运,因为这样的人物有一位已经足够,何况我们有了两位,更何况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无法造成新的大师,但却可以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方便便宜地听到大师们呕心沥血创作出的艺术精品。那么还等什么呢?去尽情地享受美妙的音乐吧!
所以,贝多芬和莫扎特都是我喜欢和崇拜的艺术家.
现代音乐: Modern music
“现代音乐”此名词为古典音乐的相对名词。
所谓现代音乐的终点应为今日但是对起点仍有纠纷在:
有人认为应从 1830 年开始
更有人认为要始於 1890 年。但是一般的说法便是属於:
<1> 反抗古典的浪漫主义时期 ( Romonticism )
<2> 浪漫起家的新浪漫主义时期 ( Neoromanticism )
<3> 五人乐派的民族主义时期 ( Naturalism )
<4> 独树一帜的印象主义时期 ( Impressionism )
<5> 死灰复燃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 Neoclassicism )
<6> 异想天开的未来主义 ( Futurism )
<7> 风靡世界的爵士音乐 ( Jazz music )
<8> 及企图推翻传统的各种新派音乐 ( New music ) 的东西都可算得上是现代音乐。
如果还是不够清楚的话,到我的版块来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