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美国社会的发展哺育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学。年轻的美国没有历史的沉重包袱,很快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历史上西部扩张时期,到1860年领土已开拓到太平洋西岸。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已由原来的十三个州扩大到二十一个州,人口从1790年的四百万增至 1860年的三千万。在经济上,年轻的美国经历向工业的转化,影响所及不仅仅是城市,而且也包括农村。蒸汽动力在工、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工厂的建立、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以及科技上的发明创造使经济生活得到了重组。另外,大量移民促进了工业更加蓬勃的发展。政治上,民主与平等成为这个年轻国家的理想,产生了两党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化生活。随着独立的美国政府的成立,美国人民已感到需要有美国文学,表达美国人民所特有的经历:早期清教徒的殖民, 与印第安人的遭遇,边疆开发者的生活以及西部荒原等。这个年轻国家的文学富有想象,已产生了一种文学环境。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出现了一大批文学读者,形成了十九世纪上半叶蓬勃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沉寂,但也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英国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了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创作小说为主,《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德国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发源地。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决定了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理论奠基人,他们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个性解放、艺术无目的论的浪漫主义理念。在施莱格尔兄弟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包括诺瓦利斯(1772年-1801年)、蒂克(1773年-1853年)在内的一批早期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的《夜的颂歌》歌颂“神圣的、不可言传的、神秘的”夜,并赞美死亡的美妙感觉。蒂克则著有《民间童话集》三卷,开创了童话小说的新题材。 1805年以后,德国出现了“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克莱门斯·布仑塔诺(1778年-1842年)和阿希姆·封·阿尔尼姆(1781年-1838年)。前者的抒情诗《催眠歌》具有民歌风味,诗情浓郁。两人曾合作出版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搜集收录了德国近300年的民歌。雅各布·格林(1785年-1863年)和威廉·格林(1786年-1859年)是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他们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称为世界童话作品中的精品。约瑟夫·封·艾尔兴多夫(1788年-1857年)的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将梦幻与现实混合起来,充满神秘情调。
1809年以后,德国浪漫主义在德国形成另一个中心。克莱斯特(1777年-1811年)的喜剧《破瓮记》抨击普鲁士官场和司法制度的腐败,充满民间喜剧的幽默讽刺特色。霍夫曼(1776年-1822年)的《雄猫穆尔的人生观》展示一个尔虞我诈、男盗女娼的市侩世界,想象和构思奇特。大诗人海涅早年也是一个浪漫派诗人,后来转向现实主义。
总体上看,德国的浪漫主义特征并不明显,风格变化也比较多。到后期,逐渐融入强大的现实主义文学潮流。
法国
由于法国大革命的曲折莫测,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色彩。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年-1848年)和史达尔夫人(1766年-1817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基督教真谛》主张复兴中世纪礼教,但其作品对美洲丛林和大草原奇异风光以及古代废墟富于抒情色彩的描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滥觞。他的小说《勒内》和《阿达拉》都描写世俗爱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恻缠绵。而史达尔夫人则具有民主倾向。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致力于传播浪漫主义理念,不遗余力的抨击法国的古典主义传统。 法国浪漫主义中期的代表包括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年-1869年)和阿尔弗莱·德·维尼(1797年-1863年)。前者擅长写抒情诗,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对照和象征笔法;后者则以哲理诗著称,《古今诗集》和《命运集》宣扬孤傲坚忍精神,表达悲天悯人的思想。
1830年以后,维克多·雨果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导者,他也是整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在法国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中鲜有的全才,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其小说《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悲惨世界》等具有史诗般雄壮的风格,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雨果一生支持共和,反对帝制,在1851年曾流亡海外,直至1870年才返回法国。在诗歌和戏剧领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语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笔法,极大的丰富了法语诗歌的修辞技巧,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雨果逝世的时候,全欧洲共有逾200万人来到法国参加他的国葬。
和雨果同时代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还包括女作家乔治·桑(1802年-1876年)。她的创作拓展了浪漫主义文学阴柔的特性,尤其擅写女性问题小说和田园小说。代表作《康素爱萝》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和真挚情感。她也曾是音乐巨匠肖邦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曾和乔治·桑有过短暂恋情的青年诗人阿尔弗莱·德·缪塞(1810年-1857年)是这一时期法国诗坛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组诗》具有梦幻般的色彩。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第一次将“世纪病”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热拉尔·德·奈瓦尔(1808年-1855年)的抒情诗奇诡深邃,形式精美绝伦,对20世纪现代诗歌影响深远。大仲马(1802年-1870年)创作了大量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将通俗小说的发展推向极致。
俄国和东欧
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失败和1825年十二月党人革命之后出现的。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茹科夫斯基(1783年-1852年)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他的《俄国军营的歌手》歌颂军人的爱国壮举,赞美俄罗斯民族伟大的复兴。雷列耶夫(1795年-1826年)创办《北极星》,宣传浪漫主义思想。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等早年都是浪漫派,后来转向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年-1841年)是俄国最坚定的浪漫主义诗人,长篇叙事诗《童僧》和《恶魔》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达反暴政的革命理念。小说《当代英雄》第一次塑造“多余人”形象,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先驱。
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波兰的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年-1855年)和匈牙利的裴多菲(1823年-1849年)。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和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结合起来。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抨击沙俄侵略者的血腥屠杀,揭露卖国贵族的行径。裴多菲则以《民族之歌》和《自由与爱情》等诗作歌颂为争取自由的斗争。
美国
由于美国和欧洲在历史、文化上的种种不同,以欧洲通行的文学流派的概念来衡量美国文学的发展实际上并不十分准确。但由于美国文学也是整个西方文学的一个部分,因此通常人们也将美国文学史放入整个西方文学史的框架内来研究。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9世纪上半叶,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高涨,摆脱英国文学的束缚、重视人的精神创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验主义蔚为大观,至此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爱默生(1803年-1882年)和梭罗(1817年-1862年)是超验主义理论家,最先提出浪漫主义的主张。他们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美国前期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华盛顿·欧文(1783年-1859年)、詹姆斯·库柏(1789年-1851年)和爱伦·坡。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在他的小说中,“美国文学”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国文学的拘束。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爱伦·坡主张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他的小说大部分以死亡、凶杀、复仇为题材,揭示人的幻觉状态和变态心理,他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共同被尊为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
美国后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以纳撒尼尔·霍桑(1804年-1864年)、沃尔特·惠特曼(1819年-1892年)和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1891年)为代表。霍桑在作品中对“隐秘的恶”进行挖掘,《红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统治的黑暗以及教会的虚伪和不公,象征手法运用纯熟。主人公胸口佩戴的A字以及短篇《教长的黑面纱》中永远盖在教长脸上的黑面纱,都是一种象征物。霍桑的心理分析自然细腻。惠特曼的耗一生的经历编纂、扩充诗集《草叶集》,歌颂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梅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中成就最高者,擅长描写航海奇遇和异域风情,代表作《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小说中的“白鲸”已经成为一种超然的、对人类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物的图腾。
此外,诗人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1807―1882)的《海华沙之歌》(1885)描述印第安传说中的西风之子海华沙的业绩,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2] 象。
1古希腊文学的四个时期:荷马时代的希腊文学:主要文学形式是神话和史诗;(荷马时代也称英雄时代)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时期的希腊文学:主要文学形式是抒情诗;“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学:主要文学形式是戏剧(古希腊悲剧);“希腊化”时期的希腊文学:主要文学形式是“新喜剧”。
P2-P11
2、古代罗马文学的历史分期:(1)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文学。
代表作家普劳图斯(《一坛黄金》、《孪生兄弟》、《吹牛的军人》),泰伦提乌斯(《婆母》、《两兄弟》。
(2)共和国晚期和“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文学。
代表作家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3)帝国时期的罗马文学。
代表作家有塞内加和塔西陀。
P12-P18
3、中世纪早期的欧洲文学:(1)教会文学:主要形式是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
教会思想统治的主要武器是《圣经》
(2)人民英雄史诗:主要成就是日尔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英国的《贝奥武甫》、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芬兰的《卡列瓦拉》。
P54-P57
4、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1)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如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2)骑士文学: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和骑士叙事诗。
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是骑士叙事诗常写的题材。
描写亚瑟王传奇的著名作品是《郎斯洛》。
3)城市文学:讽刺叙事诗的代表作是法国的《列那狐传奇》。
P59-P 70
5、文艺复兴时期5,意大利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彼特拉克,代表作诗集《歌集》。
法国文学的代表是“七星诗社”;代表作家:蒙田,代表作《随笔集》;拉伯雷,代表作《巨人传》。
西班牙文学的代表作家维加,代表作剧本《羊泉村》。
西班牙最早出现也是最好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小癞子》)。
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乔叟,是人文主义代表作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代表作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有约翰·黎里、托马斯·基德、罗伯特·格林、马洛,其中以马洛成就最高。
P92-P104
6、十七世纪出现“马里诺诗派”和“巴洛克风格”夸饰主义流派。
P157
7、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
十七世纪法国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高乃依,代表作是悲剧《熙德》(未遵守“三一律”);拉辛的代表作是《安德罗马克》和《费德尔》;布阿洛的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拉封丹是以寓言诗出名的诗人。
P158-P167
8、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是莫里哀,代表作《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妇人学堂》、《伪君子》、《唐璜》(非拜伦之《唐璜》)。
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史嘉本的诡计》。
P172-P175
9、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到菲尔丁(“散文中的荷马”恩格斯语)的创作,达到最高成就。
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是《约瑟·安德鲁传》和《汤姆·琼斯》。
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P192-P196
10、十八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启蒙主义作家伏尔泰,代表作有《老实人》(伏尔泰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黄金国”)、《天真汉》;狄德罗的代表作有小说《修女》、《宿命论者雅克》、《拉摩的侄儿》;卢梭的代表作有小说《新爱洛绮丝》、《爱弥儿》和《忏悔录》。
P200-P204
11、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狂飙突进”运动,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
青年时代的歌德和席勒是最主要的代表。
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和《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是代表作。
P206-P207
1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被称为“湖畔诗人”的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雪莱的作品有抒情诗《致云雀》、《西风颂》,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P246-P251
13、《东方叙事诗》是以东方为题材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诗,共六篇。
诗中塑造的主人公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纳》P262
14、诗体游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的代表作。
P366
15、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第一时期的作品有:《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奥列佛·推斯特》、《老古玩店》;第二时期作品有:长篇小说《马丁·瞿述伟》、《董贝父子》和《大卫·科波菲尔》;第三时期的作品有《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
P373-P379
16、影响西欧文学的理论家、思想家:十九世纪前期,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了充满悲观主义、否定任何历史进步的学说——唯意志论。
十九世纪下半期,德国又出现了一个唯意志论者——尼采,他提出“超人哲学”。
这一时期还有法国的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
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决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大要素。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在十九世纪末提出直觉主义和生命哲学。
P402-P404
17、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
在为建立和保卫公社的日子里,诞生了巴黎公社的文学。
P405
18、法朗士晚年的重要作品有《企鹅岛》、《诸神渴了》、《天使的反叛》。
1921年被授予诺贝尔奖金。
P411
19、肖伯纳是费边社的组织都之一,其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中的《鳏夫的房产》和《华伦夫人的职业》最为出色。
《愉快的戏剧》包括四个剧本。
P413-P414
20、十九世纪后期西欧最有成就的作家,是法国的左拉、莫泊桑、法朗士,英国的哈代、肖伯纳和挪威的易卜生。
21、在法国文学史上,龚古尔兄弟的小说《日尔米妮·拉赛尔特》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
P416
22、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鼓吹“为艺术而艺术”(纯艺术)。
王尔德有《快乐王子集》等童话作品。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剧本《莎乐美》。
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有时也被称为颓废主义。
P421
23、欧仁·鲍狄埃是《国际歌》的作者。
他的第一首诗是《自由万岁》。
P423
24、左拉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黛莱丝·拉甘》。
《人间喜剧》式的作品《卢贡——马卡尔家族》,从《卢贡家族的家运》起到《巴斯卡尔医生》止,包括20部长篇小说,比较重要的有《小酒店》、《萌芽》、《娜娜》。
完成《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写作之后,左拉开始写作三部曲《三城市》,包括《鲁尔德》、《罗马》、《巴黎》。
在《三城市》后,左拉又创作了《四福音书》:第一部《繁殖》、第二部《劳动》、第三部《真理》、第四部《正义》(未完成)。
《萌芽》是说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像萌芽的种子一样,主人公是 ***艾蒂安。
P438-P448
25、莫泊桑得到福楼拜的指导。
“梅塘集团”代表作家有左拉、屠格涅夫、龚古尔等六位作家。
1879年这六位作家在梅塘聚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以《梅塘之夜》为名出版。
左拉写了《磨坊之役》。
六篇中最好的是莫泊桑的《羊脂球》,这篇小说使莫泊桑一举成名。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第一部)、《漂亮的朋友》(第二部)、《温泉》等共六部。
中、短篇小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著名的有《米隆老爹》、《菲菲**》、《两个朋友》、《羊脂球》等。
第二类,是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的,著名的有《珠宝》、《我的叔叔于勒》等。
第三类,是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和赞颂劳动人民品质的,著名的有《瞎子》、《穷鬼》等。
P451-P455
26、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都属于“人物和环境的小说”,又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哈代的第一部“人物和环境的小说”是《绿荫下》。
其他长篇小说还有《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最优秀)、《无名的裘德》(最后一部)。
P465-P467
27、易卜生的创作大致分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培尔·金特》。
中期创作了一系列内容深刻的“社会问题剧”。
这些剧本是《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玩偶之家》的主人公是海尔茂和娜拉。
《玩偶之家》的重要艺术特点之一是它的戏剧矛盾集中突出。
这和作者使用“追溯法”有关。
P483-P494
28、十九世纪美国最早写出具有民族风格作品的人是欧文和库柏。
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美国文学中最主要的流派是浪漫主义。
库柏的代表作是一组包括五篇小说的《皮袜子故事集》。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是爱默生和散文作家梭罗,梭罗的代表作是《华尔登,或林中生活》。
梅尔维尔和霍桑的创作带有神秘和悲观的色彩。
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字》。
梅尔维尔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白鲸》。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美国文学中,亨利·詹姆斯占有特殊的地位。
有人认为,他对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影响,说他是意识流小说理论上的先驱。
P499-P510
29、马克·吐温真名叫萨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
代表作短篇小说《竞选州长》,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黑奴名叫吉姆。
P520-P531
30、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
它的“批判的”特点,正是俄国历史变革在俄国文学中的反映。
现实主义作家冯维辛、拉吉舍夫、克雷洛夫、格利鲍耶陀夫、莱蒙托夫。
31、普希金于一八三六年创办了当时最大的进步刊物《现代人》。
其抒情诗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叙事诗代表作有《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茨冈》。
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
三十年代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包括《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和《驿站长》等作品。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集中塑造了两个形象:奥涅金和达吉雅娜的形象。
P552-P556
32、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一八六零年发表了著名剧本《大雷雨》。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作品《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卡拉玛佐夫兄弟》
涅克拉索夫在一八六三到一八七六年完成了著名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在七十年代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哥略夫里奥夫家庭》
33、果戈理俄国自然派的鼻祖,代表作有《狄康卡近乡夜话》,剧本《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集》。
《死魂灵》中的主人公乞乞科夫是一个小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形象。
他走访的五个地主是:(1)马尼罗夫,智能低下,自以为贵,变态。
(2)女地主科罗皤契加,愚昧无知。
(3)梭巴开维支,精神低下,顽固、残暴、野蛮、粗鲁。
(4)罗士特莱夫,恶霸。
(5)泼留希金,贪婪,守财奴。
P567-P576
34、屠格涅夫代表作《猎人笔记》,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最后一部)。
《父与子》里的中心人物是平民知识分子巴扎洛夫。
把平民知识分子作为中心人物来描写,这在俄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
35、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主人公薇拉、拉赫麦托夫是革命者的代表。
P582-P587
36、列宁认为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代表作有《一个地主的早晨》(第一次明确地表现了自己一生最关心的问题: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安娜·卡列尼娜》(主角列文)。
《复活》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
P603-P611
37、契诃夫代表作《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草原》、《第六号病房》、《我的一生》、《带阁楼的房子》、《农民》、《姚内奇》、《装在套子里的人》。
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海鸥》。
P627-P630
38、三部在苏联文学史上被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是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和法捷耶夫的《毁灭》。
193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P643-P646
39、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
剧本《小市民》、《在底层》。
《母亲》、《敌人》。
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主人公萨姆金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P661-P675
40、马雅可夫斯基,未来派作家,代表作长诗《穿裤子的云》、《列宁》。
1927年,为纪念十月革命,创作长诗《好!》。
P689-P694
41、肖洛霍夫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是《胎记》。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
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是葛利高里·麦列霍夫、阿克西妮亚。
肖洛霍夫专写哥萨克。
肖洛霍夫、伊索、拉封丹都是写寓言的作家P728-P741
42、雷马克的反战作品《西线无战事》轰动全世界。
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家有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英国诗人艾略特、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和爱尔兰诗人叶芝。
意识流代表作家有英国的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美国的福克纳。
P773-P777
43、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母与子》)。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贝多芬式的英雄。
P789-P791
44、德莱塞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的悲剧》(美国进步文学评论界称之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P800-P805
45、卡夫卡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色是象征、荒诞、佯谬、意识流、痛苦的幽默。
《审判》是“卡夫卡式”小说形成的标志。
P816-P823
46、乔伊斯是意识流的代表。
他的代表作有诗集《室内音乐》,短篇小说《都柏林人》,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剧本《流亡者》。
《尤利西斯》是乔伊斯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与荷马史诗《奥德修记》有平行关系(奥德修斯又名尤利西斯),主人公犹太人布鲁姆,其妻莫莉,斯蒂芬·代达罗斯。
长篇小说《芬尼根守灵夜》P826-P840
47、海明威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P842-P850
48、萨特最早,也最透彻地指出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的价值在于:它是“荒诞的证明”。
从这部小说出发,加缪开始建立起并阐发出他独特的“荒诞哲学”的思想体系。
这部小说,连同直接论述“荒诞哲学”的第一部哲学随笔《西绪福斯的神话》(副标题即为“论荒诞”)的发表,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就此奠定了加缪著名作家的地位。
1957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反抗者》的发表可能看作加缪“荒诞哲学”体系的终结。
P857-P859
49、古埃及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
埃及的宗教诗集《亡灵书》是指供死者阅读的书。
最初刻在墓壁上,后来改写在草纸卷上。
P868
50、十二块泥板,钉头字书写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文学史中最早的史诗。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巴比伦人认识自然法则、探索生命奥秘的朴素愿望。
51、《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共有四种本集,即《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和《耶柔吠陀》。
《梨俱吠陀》共收入诗歌一千零二十八首。
古代印度的寓言故事主要有《本生经》,《百喻经》(共收入佛教故事九十八篇),《五卷书》(印度影响最大的纯文学作品)。
古代印度两大史诗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P873-P875
52、《旧约》用希伯来语写成,其中的诗歌有雅歌和哀歌。
《旧约》中的《约伯记》是一部大型哲学诗剧。
P888-P894
53、中古亚非国家社会发展的特点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亚非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了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的不平衡。
(2)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3)民间文学达到较高水平。
(4)宗教影响显著。
P918-P919
54、《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长歌、短歌、旋头歌、佛足石歌四种。
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
P921-P924
55、在中古波斯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杰出的诗人,其中最负盛名有鲁达基(“诗人之父”)、萨迪等。
P930
56、《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
57、近代日本文学开始最早,对周边国家影响最大。
最具特色的是自然主义,是日本文学的主潮,具体表现为“私小说”。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我是猫》。
专有名词: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16世纪),产生的新生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中世纪基督老文化的重重樊篱,打开了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观念形态上开辟了道路,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为中心的人文中心。
它是在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
美国文学的名词解释
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或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指在美国产生的文学(也包括建国前殖民地时期的文学作品)。用英语写成的美国文学可视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
美国文学的特点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
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
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与对性爱的病态追求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
20世纪以来,许多文学潮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美国文学在各个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文学作品。在殖民地时期,他们的作品一方面描述了发现新大陆和探索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是清教作品,清教作品是主要反映他们的自我的精神而随后代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他们以美国人为中心,描绘本土风情,反映美国的自身问题,主要反映自由,拓展和个人主义精神。随后到来的超验主义以爱默生为代表,超验主义提倡崇高、谨慎、社会改革和教育、个人主义胜于传统和社会的原则,但由于战争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这些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和批判现实主义。随着战争的爆发,美国文学也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革。
美国文学的流派
the Lost Generation——“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团体。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们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口号的蛊惑下,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发现战争远不是他们原来设想的那种英雄的事业,所谓“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间的反战情绪。这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这些思想感情。例如,约翰·多斯·帕索斯的《三个士兵》、爱·肯明斯的《巨大的房间》、威廉·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和《萨托里斯》。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the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有人根据英文“Beats”和“Beatniks”(“垮掉青年”的俗称)译成“避世青年”或“疲塌派”,也有人取其诗歌的部分特征,称为“节拍运动”或“敲打诗派”。“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的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统治发动冲击。多数垮掉派文人来自东部。著名的有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威廉· 巴罗斯、格雷戈里·柯尔索、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塞缪尔·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1950年,凯鲁亚克与巴罗斯合写侦探故事未成,却各自完成了一部垮掉派小说《小镇与城市》(1951)和《吸毒者》(1953)。霍尔姆斯从中受到启发,在小说《走吧》(1952)中更明确地反映纽约“垮掉青年”的生活感受,又在《纽约时报》上鼓吹垮掉派文学,但这种尝试受到东部学院派势力的压抑,他们就往西部寻求同道和发展基地。当时洛杉矶近郊的西威尼斯有个以劳伦斯·李普顿为首的垮掉派组织,他于1955年发表小说《神圣的野蛮人》。在旧金山,以劳伦斯·弗林盖梯的“城市之光”书店为中心,聚合了一群立志从事“文艺复兴”的反学院派诗人,他们的首领即是后来成为“垮掉的一代”理论家的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Black Mountain Poems——“黑山派诗歌”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法兰西人作为拉丁民族,是古罗马的继承人。在政治上罗马帝国始终是法兰西人心目中的光辉的榜样。“帝国”这个响亮的称号是当时法国统治阶级所心醉神迷的。他们想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恢复古罗马帝国处在奥古斯都时代的那种宏伟的排场,在文艺上也很想效仿古罗马的风格。所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原型是拉丁古典主义。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十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统一的官方艺坛。为国王及其统治集团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当时的思想、天主教和世俗的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带上神话的外表。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整、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套用马克思在评论路易波拿巴政变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时所提到的一句话来说,法国新古典主义就是穿着古罗马的服装,用借来的语言,上演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当然,新古典主义绝对不是拉丁古典主义的“借尸还魂”,它所表演的主要是“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是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场面,是过渡时期必然会出现的新旧因素交替及互相妥协的局面。新古典主义的基本信条要求一切要有一个中心的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要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比如说三一律。布瓦洛(1636-1711)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就是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注重表现技巧,特别重视语言。新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在戏剧。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三大代表是熙德、拉辛和莫里哀。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中世纪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主要包括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和抒情诗,这些浪漫传奇是由中世纪各国文学家用由拉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这些浪漫传奇的特点就是非现实的、富于想像和幻想的、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的名称源于浪漫传奇,也是取了浪漫传奇的这些特征,并把以这些特征为标志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尊奉为典范。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都发生过,是一个美学上的范畴。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注重人的主观内心世界,强调想像的运用,语言热情奔放,手法比较夸张。这种创作倾向其实早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口头创作时期就出现了,但因其不具备自觉性,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运动。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潮流派或思想运动,是特定历史阶段发生的事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范畴。它大致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这个定义可扩大到:浪漫主义不是一个单一的思想运动,而是对18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社会经历过并且继续在经历的某些状况的综合反应。浪漫主义运动的鼎盛期是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浪漫主义运动的特征有:主观性、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回到中世纪,对历史及民间文学的尊重、抒情性。作为流派,浪漫主义在西欧各国都有过很长的尾声,或者是作为传统而成为其它流派的组成部分,不过到了1830年以后,它的鼎盛时期就过去了。
现代主义文学
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现代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
意识流文学
超现实主义文学
未来主义文学
意象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又称现代派文学或现代文学,是1890年-1950年间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个国际文学思潮。在纵向上,前承古典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后接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横向上,包括象征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意象主义文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六个分支流派。
目录 [隐藏]
1 理论溯源
11 历史社会演变
12 科技与文化因素
13 文学和艺术思潮
2 发展轨迹
21 孕育期(1840年-1890年)
22 肇始期(1890年-1910年)
23 鼎盛期(1910年-1930年)
24 衰退期(1930年-1950年)
3 流派
31 象征主义文学
32 表现主义文学
33 未来主义文学
34 意识流文学
35 意象主义文学
36 超现实主义文学
[编辑]理论溯源
[编辑]历史社会演变
卡尔•马克思1880年前后,西方主要国家进入迅猛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扩张阶段,其中尤以英、法、德三国为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随之加快,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19世纪以前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被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巨型城市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非人化”元素就由此而来。
发生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战争给整个欧洲带来的巨大灾难,致使敏感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的怀疑,并滋生反叛情绪。
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还包括1917年爆发于俄国的十月革命。马克思的思想在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遭遇质疑的时候,一跃成为一种重要思潮,许多现代主义文学家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受其影响。
[编辑]科技与文化因素
在整个19世纪,统治欧洲科学界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在其影响下,实证、理性等观念是引导文艺发展的主流观点。但在20世纪初期,现代物理学,尤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诞生,极大动摇了古典物理学的物质宇宙观,科学世界变得微妙、复杂、难于把握。相继诞生的电子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进一步毁灭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点,甚至极大的改变了语言。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例如,作为现代主义文学重要流派之一的未来主义文学,就是在新科技发展的直接影响下诞生的。
在哲学与文化领域,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导文学家深入开掘潜意识和无意识领域,直接影响了意识流小说。然而,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最大的,却是法国哲学家亨利•博格森。他的直觉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个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基调。此外,康德不可知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克罗齐的直觉美学理论,也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编辑]文学和艺术思潮
单纯从欧洲文学史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可以看作是19世纪传统的浪漫主义文学向唯美主义文学转变、现实主义文学向自然主义文学转变,均形成危机而另谋出路的结果。
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文学,是浪漫主义文学随欧洲民族民主革命的低落而蜕变的产物,其继承了浪漫主义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却丧失了浪漫主义的批判与重建精神,遁入象牙塔,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大批现代主义作家,尤以法国象征主义作家为最。
而以佐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则是19世纪在欧洲盛极一时的现实主义文学蜕变的产物。它强调对外界现实的模仿,侧重描绘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决定性影响、病态事物和繁琐细节。可以说,自然主义文学作为桥梁连接了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此外,20世纪欧洲艺术的发展几乎处处与现代主义文学同步前进。20世纪初,以塞尚、高更和梵•高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的第一批大师主张用宽阔的笔触、粗犷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由于艺术和文学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此整个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都和现代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的时候甚至拧合成一个分支流派,比如超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就同时包括了绘画、雕塑和文学。
[编辑]发展轨迹
[编辑]孕育期(1840年-1890年)
夏尔•波德莱尔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远祖。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第一次摒弃浪漫主义对田园牧歌生活的歌颂,转而以愤世嫉俗的态度揭露城市的丑恶和人性的阴暗,这奠定了后来盛极一时的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基调;而爱伦•坡则倡导所谓“使灵魂升华的美”,反自然,反说教,强调形式美和暗示性、音乐性,这些后来都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中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
然而严格的说,上述两人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却是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这一理念的雏形。
[编辑]肇始期(1890年-1910年)
19世纪90年代起,法国象征主义文学波及到欧美各国而蔚为一个国际性文学运动,标志着现代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思潮而开始。
这20年间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和作品。法国的象征主义继续发展着,产生了马拉美、瓦雷里等成就斐然的诗人;德语国家的表现主义戏剧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爱尔兰出现了自己的“文艺复兴运动”,其***物叶芝是这一时期英语作家中成就最高者。在小说创作上,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作品已经出现暧昧的现代主义元素,而法国的普鲁斯特则完成了鸿篇巨着《寻找失去的时间》,成为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早期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法国、英国和德国,也波及到欧洲其它国家。如比利时的法语剧作家梅特林克创作梦幻剧《青鸟》;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把法国象征主义引入德语世界;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以其代表作《走向大马士革》奠定了表现主义戏剧鼻祖的地位。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现代主义仍是比较庞杂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仍较暧昧,不如晚期成熟。大多数早期现代主义作家都经历了从其它文学流派转向现代主义的过程,比如叶芝早年的诗歌具有唯美主义的因素,感情纤细,而晚年的作品则彻底转变为纯粹现代主义的抽象化。
[编辑]鼎盛期(1910年-1930年)
弗兰茨•卡夫卡,1907年这一时期,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纷至沓来,欧美文坛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除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得以继续深入发展外,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文学、英美的意象主义文学和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文学也相继诞生。意识流文学正式成为现代主义文学所有流派中的中流砥柱,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作品。表现主义戏剧跨越德语国家的界限,传入美国。
几乎所有最重要的现代派作品都在这一时期问世,如卡夫卡的《变形记》(1912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年)、艾略特的《荒原》(1922年)、奥尼尔的《琼斯皇》(1922年)等等。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英、美、法、德、意各有自己的现代主义流派,而巴黎则是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本营。现代主义文学在1920年代发展至顶峰。
[编辑]衰退期(1930年-1950年)
从1920年代开始,由于世界经济恐慌和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以及苏联国内的清党扩大化运动,导致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起来。爆发于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毁灭了现代作家试图建立战后文艺新秩序的梦想,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在欧洲出现短暂的复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一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一切建构重新坍塌,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价值观、伦理的思考逐渐由“非理性”转向“虚无”,存在主义哲学应运而生。以法国作家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迅速发展,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范畴,而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第一个重要分支流派了。
尽管这一时期产生过一些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品,如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等,但正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势已去,开始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取代。
[编辑]流派
[编辑]象征主义文学
参见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发展最为持久、成就最高的一个流派,以诗歌和戏剧为主。早期以法国为中心,后扩及整个西方世界。代表作家:瓦雷里、马拉美、兰波、魏尔伦、叶芝、艾略特、里尔克、梅特林克等。
[编辑]表现主义文学
参见表现主义文学。
主要发生在德语国家,后来也扩及美国。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其中尤以戏剧成就为高。在小说领域也有重大建树。代表作家:尤金•奥尼尔、卡夫卡、恺撒、托勒、斯特林堡等。
[编辑]未来主义文学
参见未来主义文学。
诞生并发展于意大利一国,晚期也波及法国和苏联,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横向上不如其它流派成就高,但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探索。代表作家:马里内蒂、阿波利奈尔、马雅可夫斯基等。
[编辑]意识流文学
参见意识流文学。
现代主义诸流派中唯一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流派,波及整个欧美国家,尤以英语和法语国家成就最高。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引入小说创作,颠复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代表作家: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伍尔芙等。
[编辑]意象主义文学
参见意象主义文学。
主要发生于英美两国,仅涵盖诗歌一个门类,有时被看作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在英美的分支。代表人物:休姆、庞德、弗林特、罗厄尔等。
[编辑]超现实主义文学
参见超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诸流派中兴起和发展得最晚的一支,拥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涉及文艺所有领域,诞生于法国,其前身是盛行于1916年-1923年间的达达主义。代表人物:布勒东、艾吕雅、阿拉贡、盖斯科因、埃利蒂斯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分支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很多后现代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我理论体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处。尽管如此,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概括:
(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复,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复)、交替(在文本中,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以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作为哲学基础,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有紧密联系。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有直接渊源,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前奏,英国的感伤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作为文学流派,其作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强调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
2推崇想象力;
3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4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5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补充:
1浪漫主义以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为主导特征是法国大革命后因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连绵不断的战争流血和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产生的自我崇拜、自我哀怜的社会文化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2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要求反对政治、社会和宗教的束缚,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自由主义论著、作品和文学活动直接影响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产生了“世纪病”、“个人反抗”等主题。
3空想社会主义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消灭阶级对立的方案,并企图以个人的空想计划代替社会斗争,实现人类的解放。他们宣扬的天才论、崇尚个人品德和才能,以及对未来美好蓝图的描绘,对浪漫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德国古典哲学的基调是唯心主义,突出“自我”,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一方面提高了人的尊严感,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促进了对美、崇高、悲剧、创作自由、天才等美学范畴的重视和研究,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宗教、神秘主义以及“自我高于一切”的观点,也有消极的影响。
5德国代表作家:“耶拿派”施莱格尔兄弟,诗人诺瓦利斯,诗人蒂克;“海德堡”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兄弟;“柏林”霍夫曼,沙米索;海涅。
6英国代表作家:“湖畔派”华兹华斯,阿勒律治,骚塞;拜伦,雪莱,济慈,瓦尔特·司各特。
7法国代表作家:雨果,夏多布里昂,斯达尔夫人,乔治·桑,缪塞,大仲马。
8俄国文学:茹科夫斯基,普希金,雷列耶夫,莱蒙托夫。
9东欧代表作家: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匈牙利裴多菲。
10美国代表作家:欧文,库珀,爱伦·坡,霍桑,梅尔维尔,惠特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