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到森林,邂逅北国边境极致风光

从草原到森林,邂逅北国边境极致风光,第1张

在中国 960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有超过 40% 的土地被草覆盖

草原面积达 3928 亿公顷

其中,青藏高原孕育了

全世界最独特的高寒草原类型

图源:老山货

草原,也是户外人充满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有地处横断山脉,平均海拔在 3800 米的 格聂草原

这里集雪山冰川、河流湖泊、草原森林

及湿地温泉等多种地貌景观于一体

有位于新疆伊犁天山中部的 喀拉峻大草原

这里的草原立体起伏如波浪,高低错落

颠覆了一般草原给人带来单调的审美疲劳感

被誉为“中国最美立体草原景观带”

图源:red sleeves

有因高山积雪形成的 祁连山草原

它拥有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

每年 7、8 月,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

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中

图源:MichaelSong97

当然,不能不提的

是位于内蒙古东北部

坐拥 10 万平方公里的 呼伦贝尔大草原

也是最能配得上“草原丰美”称号

的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图源:锌梵

这里的蓝天、白云、碧草、骏马

群羊、飞鸟、敖包、牧歌、毡房

几乎就是中国草原风光的最好代名词

图源:老山货

图源:孝 通葛

每年五月,沉寂了一个冗长的冬日

“无边光景一时新”

再过 20 天后,各种野花争相竞放

牛羊点点似珍珠般洒落在花林草甸上

碧野千里,花海汹涌

是怎样的一种视觉享受

图源:蓝色港湾

6 月,漫山遍野的芍药花限定开放

7 月,金**的油菜花海由东向西北蔓延

8 月,麦浪滚滚,大片的向日葵

在阳光的映射下璀璨夺目

到了秋季,大地披上金毯

金黄的白桦树铺满大兴安岭森林

一秒进入“秋天的童话”

图源:诡e诡e

这或许就是林海草原的奇妙之处

万物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在眼前铺展开

每个季节如此跳跃的颜色变换

生怕你忽略它的存在

图源:TseSeven

莫日格勒河

天下第一曲水

图源:柠乐

当莫日格勒河从大兴安岭的西麓探出头来,就望见了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草原,它好像迷了路一样,在大草原上左冲右撞,把自己弯成了一条曲折的彩带。

图源:老山货

莫日格勒河发源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河长 319 公里,流域面积 4987 平方公里,河水从东北向西南蜿蜒蛇行流经呼伦贝尔大草原,于滨洲线乌固诺尔车站附近汇入海拉尔河,属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水系。

图源:柠乐

河水并不宽阔,如不是汛期,最宽处也不过五六米,由涌泉汇聚形成,并且所经过的区域多是杳无人烟的山地、草原,所以河水很是洁净,是完全没有经过污染的水源。弯曲如此之多的河流,在全国十分罕见,著名作家老舍曾称之为“全国第一曲水”。

图源:老山货

夏季来自东南沿海的季风,将触角延伸到这里,包括莫日格勒河在内的三千多条河流与五百多个湖泊纵横交错,把草原分成了一块块蓝绿色的棋盘。蓝色格子里是积水成洼的湖泊,点缀其间的白色是羊群和蒙古包,它们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副色彩和谐的画卷。

图源:老山货

蓝天白云,青青碧草,百花烂漫,绿草如茵。我们行走在无垠的草原上,莫日格勒河抚挽滋润着风光秀美的牧场,河边炊烟袅袅的蒙古包,游动着的牛马羊群,宛如仙境一般。

图源:柠乐

轻徒步,从草原到森林

徒步是 探索 草原的最好方式。

除了呼伦贝尔的名片——莫日格勒河,我们还安排两段 15+10 公里的轻徒步,探寻鲜花盛放、牛羊成群的夏季牧场,还有开满各种野花和限定野芍药花开放的兴安岭森林。

图源:20210703队伍

被邀请进入私家星空牧场,夜晚可观“触手可及”的星河星空,在大自然中迎接清晨带来的和平曙光

图源:小妖

第二天的 15 公里草原私家牧场徒步才是重头戏,深入铺满鲜花的草原腹地私,远处山峦起伏,草原上野花肆意开放,美的让人挪不开眼。

图源:蓝色港湾

呼伦贝尔草原的芍药花分布于海拔 480-700 米的山坡草地及散生林林下,草原到森林的过度带最多生长。

每年开春以后,野芍药花的芽就破土而出,在春寒时节慢慢地生长着,到了五月未,株叶而长成,初显花蕾,到了六月,从额尔古纳市到根河市沿线,额尔古纳市到恩和沿线,恩和到七卡,七卡到黑山头的边防线上都是芍药花的主要根据地。

图源:20210703队伍

草原上芍药花是野生的,它的花期不长,每年 6 月初至下旬,你就会看到它的风姿,在广阔的草丛里随风飘摇,山坡上、草地上一株株芍药花,洁白的、粉红色的花瓣让人欢喜,像羞答答的少女在展示他们的容颜,迎着风眺望前方。

10 公里大兴安岭私家牧场穿越,白桦林、樟子松林,远处的森林壮观景色随处可见,行走在这田园牧歌中,清风吹拂脸庞,草的叶子被风刮出正反面,深浅两色,在草的舞蹈里,野芍药花别有姿态,它们随风俯仰,每一簇花都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片叶子都在阳光下倾诉内心的喜悦

徒步结束后,沿着中俄边境线行驶,就到了 8 卡的芍药坡,碧波荡漾的草原上成千上万株芍药花竞相开放,汇聚成万亩花海。每棵三五朵花,纯白色,不串其它色。野芍药开大劲了,茶碗那么大的花瓣向后仰,像歌唱家在飙高音。

田园牧歌,这里是恩和

两百多年前,俄罗斯人与中国闯关东者在这里相遇并联姻,便构成了今天的华俄后爵族群,这里是国内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恩和。

图源:王发起

恩和俄罗斯民族乡位于中俄边境线额尔古纳河右岸,与俄罗斯赤塔州相望,这里的民居深受西伯利亚农庄建筑风格影响,走进恩和,仿佛时间都瞬间慢了下来。

图源:柠乐

远山、河流、草甸、森林、牧场,四周被森林青山环抱,大兴安岭遥遥在望,额尔古纳河缓缓流淌,村外风吹麦浪,野花遍地。傍晚时分,阳光打下来,一切如田园牧歌般美好。

图源:柠乐

恩和的魅力藏在安谧可爱的田园风情里,村子美得像个童话小镇,在河流环绕的沿岸,矗立着一栋栋极具异域风情的小木屋,道路旁俄式的“木刻楞”房屋恬静安然,用木篱笆围成的院墙下,花朵迎着阳光向道路上的行人招手,静谧中透着热情。

童话般的小镇住着豪迈又浪漫的俄罗斯族同胞,走在街上,时不时碰到金发碧眼、高颧骨深眼窝的她们,虽然有着欧洲人的面孔,但一张口却是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透出一股亲切感。

起个大早看日出,然后享受俄罗斯风味 美食 ,列巴面包、奶油、蓝莓酱是标准的主食,土豆泥肉饼是地道俄罗斯风味,木耳、蘑菇、鲜鱼是大兴安岭山区的本地特产,还有苏巴汤、俄式烤肉……

图源:柠乐

没有喧嚣造作,没有争名逐利,只有山林间传来的窸窣风声,和草原牧歌般的隽永生活。

额尔古纳,中俄边境线

说到古老的民族,一定要说的恐怕就是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河流:额尔古纳河,它就宛如见证了上千年人类 历史 的老者,孕育了这里的人民,度过了悠长的岁月。它是恩和人神圣的母亲河,宛如一条宛如一条游弋的银龙,在无垠的天空下闪闪发光。

沿额尔古纳河的路上,会看到有五卡、六卡、七卡、八卡、九卡等很奇怪的地名,这源于清政府自 1727 年沿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设置的若干个卡伦(满语“哨卡”之意),即第几号卡伦的意思,如今卡伦早已经消失在 历史 长河中,但是仍作为村庄地名被沿用。

图源:蓝色港湾

黑山头至“蒙古源流”室韦的边境公路沿额尔古纳河蜿蜒着,途经当年的卡伦,沿途风光壮美,这条公路也被自驾发烧友们称为“卡线”。

图源:蓝色港湾

其中黑山头镇所辖的八卡 历史 上是科尔沁故地,“科尔沁始祖”哈布图·哈萨尔曾驻帐于此。今天,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丰美草场上,蒙古族牧民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游牧业,民族风情浓郁,自然环境优美,是“卡线”上的一道靓丽景观。

在八卡有一座被称作“芍药坡”的山坡,每年六月满坡开满芍药花。碧波荡漾的草原上成千上万株芍药花竞相开放,在内蒙古碧蓝的天空下开出了一种磅礴的气势。近观雍容大气,丰硕的花瓣如茶碗那么大向后仰,像歌唱家在飙高音,一枝枝摇曳在额尔古纳河右岸。

在额尔古纳的原野上到处可见芍药花,无需照料,它熬得过零下四十度的严冬,春来根深叶茂,夏季恣意绽放,从不娇柔,却毫不吝啬的把美丽带给人间。

站在制高点欣赏额尔古纳河对岸的俄罗斯村庄风光。

蒙古牧民文化全体验

呼伦贝尔有着十万平方公里的天然牧场,蒙古族,曾经马背上的民族,关于这两者你的想象,是否是热情彪悍的民族依旧策马扬鞭,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辽阔大地上呢?

图源:蓝色港湾

驰骋疆野,策马扬鞭,是个每个来内蒙的旅客心之所向。徒步行程结束后,在草原尽头,马队正等着我们,选中你心仪的那匹马,帅气的蒙古族马师带你亲自感受马背上的旅行,安全专业, 15 小时深度体验, 追逐当年蒙古铁骑的豪情与魄力,也许还赶得上一场绝美的草原日落。

夜宿蒙古包 品尝黄金家族带来的“烤全羊” ,感受真正的大口吃肉,在星空下围着篝火跳“安代舞”。

如今的草原人家已不再游牧,而是骑着摩托车驰骋在自家草场上放牧。如果想要了解曾经的草原人家,探访旧时的草原游牧部落是不错的方式。

勒勒车对他们来说就是流动的家,由十几辆甚至几十辆车组成,最前面的叫“忙豁仑”,为了防止车队走散,每头牛的犄角都用绳子相连,最后一辆车拴着大铃铛,叮当叮当地响,以便前面的人能够听到

探访草原游牧部落 ,喂羊羔、挤牛奶、品尝奶干奶茶,穿上民族服装、射箭、坐勒勒车体验原始的牧民生活。

满洲里,东亚之窗

图源:蓝色港湾

在人口稠密的腹地生活,多少会觉得,城市都一样,没什么特别。来到边境,这种千篇一律总算被打破了。满洲里就是这样一座边境小城,它就像是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颗明珠,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素来有着‘东亚之窗“的美誉。

图源:孝 通葛

浓浓的异国风情充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街道上林立着各类欧式建筑,拜占庭、哥特、巴洛克风格璀璨夺目,半圆形穹顶、小尖塔等华丽浮雕随处可见,闪烁 历史 和艺术的光辉。

图源:蓝色港湾

傍晚,华灯初上,整座城市如同披上来黄金甲,金光闪闪。

图源:柠乐

套娃广场,另一种童话般的体验。

图源:柠乐

呼伦湖,海一样的湖

呼伦湖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这也是呼伦贝尔得名的由来,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泊”。它是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第一大湖,也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匈奴、突厥、契丹等民族野曾在此繁衍生息,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图源:老山货

在行程的最后,从广袤无际的草原天路驶来,去拜访这一“草原上的明珠”,大草原的“世界尽头”。湖水蔚蓝如镜,牛羊肆意的润吸着大地的馈赠,成群的水鸟嬉戏在呼伦湖的温暖怀抱。

呼伦贝尔花季穿越徒步

蒙古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米至700米之间,是中国保存完好的草原,有牧草王国之称。于2014年7月作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拍摄地进行拍摄。夏季最佳旅游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中旬;冬季冰雪最佳旅游时间为11月至次年的2月中旬。可以观摔跤、看套马表演,着民族服装拍照,品尝蒙古族风味餐即手扒肉,乘勒勒车,骑马游草原,观民族歌舞等。

莫尔格勒河。又称莫日格勒河、莫日根河、莫尔根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大兴安岭西麓,号称天下第一曲水。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由东北向西南,流经呼伦贝尔大草原,注入呼和诺尔湖后流出,汇入海拉尔河,属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水系。

蒙古国旅游景点有哪些

蒙古国有以下旅游景点:

成吉思汗广场

成吉思汗广场,也是国会大厦,它位于乌兰巴托市中心,国会大厦前是成吉思汗的雕像,附近有很多不同的博物馆。

蒙古 国 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从这里可以了解蒙古的文化、经济、历史。这里的艺术品包括牙雕、木雕、石刻、生活器具等。

图拉河

图拉河穿过乌兰巴托,河水清澈,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色。

天空滑雪场

天空滑雪场总共有9条难度不一的滑雪道,其中较长的Zaisan滑道长107公里。较资深的滑雪者可以选择Khurkhereet这条场内较具挑战性的下坡滑道。滑道设有2组吊车、2组拉索和3组运输带,非常方便。雪质不错,白天晚上滑雪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夜晚的灯光很美。

宝格达乌拉森林公园

这里风光极具欧洲风味,但路况不好,既有原始森林又有山地草原景,有点像世外桃源。落日时分开至森林公园的顶处,能欣赏到很美的余晖。这里有美丽的白桦林,彩色的树叶,斑驳的树影,美丽的让坐车的您可以忽略颠簸。

特勒吉国家公园

勒吉国家公园是乌兰巴托附近体验蒙古自然风光比较好的去处,可以看到山谷中美丽的草原和森林,距离乌兰巴托2小时多的车程。这里山峦叠翠、坡谷平缓,松林成翠,到处点缀着洁白的蒙古包,时而有人骑马而过,自然景色很有欧洲北美的感觉。这里的亮点是有正宗的蒙古石头烤肉,绝 对美味,但等待的时间会比较长需要二个半小时完成,而且不接受预定。这里有一些特色度假村,会有蒙古包式的房间可供休息,还有高尔夫球场等设施,出门便有河流树林,风景很美。您也可以找个山里的营地住下来,爬爬山骑骑马。草地上有很多新鲜蘑菇可以采回来让牧民家给做成汤,鲜得很!晚上的星空很美,烤全羊超好吃。

请问蒙古国有什么旅游景点

成吉思汗度假村:三面环山,由大小数十个蒙古包组成,仿照成吉思汗时期游牧部落定居点的布局设计,具有典型的古代蒙古民族特色;特日勒吉:肯特山脉中的一处自然保护区。四周环山,树木茂密,风景秀丽。还有奇石、乌龟石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哈勒和林遗址:是蒙古国第一个喇嘛教及佛教中心。哈勒和林是蒙古国最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史上的繁华重镇;库布斯古勒湖:位于蒙古国的最北部。是蒙古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第二深淡水湖。空气新鲜,景色优美,被喻为东方的瑞士;博格达山:位于乌兰巴托南图拉河畔,是蒙古国王博格达汗的名字命名的圣山,这里翠柏,景色诱人,既是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公园。

内蒙古十大必去景点有哪些?

内蒙古十大必去景点有:鄂尔多斯大草原,成吉思汗陵,扎兰屯风景名胜区,额尔古纳,察罕苏力德旅游区,满洲里国门景区,彩带河,海拉尔,莫日格勒。

一、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总面积一亿四千九百万亩,有“牧草王国”之称。6月-9月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最佳旅游季,尤其7、8月间大草原牧草茂盛,适合在大草原腹地骑马、垂钓,或在西部的呼伦湖上泛舟。

二、响沙湾地处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境内,以沙漠景观和响沙奇观为主要特色,此外,还有沙湖、沙地绿洲、蒙古族风情等景观。响沙湾是一个弯形沙坡,背依苍茫大漠,面临大川,高度近百米,沙坡斜度为45度,宽度400多米。

三、道须沟:位于宁城县黑里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有“塞外西双版纳”之称。

四、腾格里沙漠:中国第四大沙漠,蒙古语为天,意为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沙漠内部,沙丘、湖盆、盐沼、草滩、山地及平原交错分布。腾格里沙漠中还分布着数百个存留数千万年的原生态湖泊,包括月亮湖和天鹅湖(居延海)。

五、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早在清代就因被列为呼伦贝尔八景之一,因沙埠古松而著名。是中国唯一以樟子松为主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六、哈素海:“塞外西湖”,位于呼和浩特西70千米的土默特左旗。水面面积32平方千米,水深2米左右,湖底杂草丛生,水质肥沃,盛产草、鲢、鲤、鲫、团头鲂、武昌鱼等鱼类及河虾蟹。

七、阿尔山:自然景观有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阿尔山天池、石塘林、

八、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 松叶湖、鹿鸣湖、玫瑰峰、摩天岭、杜鹃湖、好森沟等。克什克腾:自然景观有贡格尔草原、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斯哈图石林、黄岗梁林海、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蛤蟆坝、冰臼奇观、乌拉盖、塞罕坝等。

九、成吉思汗陵:是蒙古帝国创始人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草原历史文化圣地。由三座相连的蒙古包为主体,陈列了成吉思汗一生相关的物件。

十、元上都城遗址:位于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初建于元宪宗六年(1256年),名开平府,后改为上都。城市布局具有中原传统风格,有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规划整齐对称,形成一条中轴线。

蒙古有什么好玩的

1 蒙古包

2鄂尔浑河谷

3 哈拉和林谷

4乌兰巴托

5 戈壁沙漠

6 蒙古骏马

7 “那达慕”大会

8 蒙古纵贯铁路

9 库苏古尔湖

10 博格达汗冬宫

1 蒙古包:蒙古国仍然沿袭着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在蒙古包里过夜是旅游者的必然选择。

2鄂尔浑河谷:河谷的名字缘于流经的鄂尔浑河。在2004年,鄂尔浑河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河谷上星星点点散落着牧地,建筑遗址印刻着公元6世纪起便定居此处的蒙古人的历史。

3 哈拉和林:哈拉和林位于鄂尔浑河谷,一度是蒙古帝国的首都,由大汗窝阔台建立于1235。

4乌兰巴托: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蒙古约1/3的人口居住在此。乌兰巴托有许多标志性建筑,例如蒙古国国家博物馆、博格达汗冬宫。

5 戈壁沙漠:戈壁沙漠占据蒙古国近1/3的国土面积,藏有无数的宝藏:恐龙化石、神奇的冰川峡谷、被遗弃的寺庙等等。

6 蒙古骏马:几千年以来,骑马出行一直是蒙古人的交通方式,亦是他们悠久文化中的一部分。骑马远途让人亲近自然,是旅行者探索这个国度的绝妙途径之一。

7 “那达慕”大会:蒙古国每年7月11日和12日在乌兰巴托举办“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围绕4项传统运动展开比赛:赛马、摔跤、射箭以及嘎拉哈。

8 蒙古纵贯铁路:与当地人一起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穿越蒙古高原,是另一种探索这个国家的方式。

9 库苏古尔湖:库苏古尔湖位于蒙古北部,湖泊神圣的自然风光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在这里骑马、划皮艇、钓鱼或是徒步,都是绝佳的体验。

10 博格达汗冬宫:博格达汗冬宫位于乌兰巴托,是蒙古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展现了17世纪到20世纪的蒙古政治历史和宗教历史。

  加一个柯尔克孜族的习俗吧:

  柯尔克孜族有人口1608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主要分布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在其他各县,另有数百人聚居黑龙江省富裕县,系18世纪中叶由新疆迁去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以从事畜牧业生产为主,兼营农业和手工业;传统工艺美术有刺绣、擀毯、雕刻、织花和金银器,习以兵器、山鹰、云彩、猛兽作图案。喜爱赛马、叼羊、马上打靶和飞马拾物等。其物质生活与经营畜牧业有密切关系,饮食起居也都有着游牧生活方式的特点。居住在城市的多为一日三餐,牧区则多为一日两餐。早餐较简单,但营养丰富,多以鲜牛奶佐以其他食物,午餐也较简单,牧民们大都是携带干粮在野外食用,晚餐一般较丰盛。

  日常饮食习俗

  日常饮食

  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肉制品和奶制品,也喜欢吃圆白菜、洋葱(皮牙子)、土豆等。现在富裕起来的牧民们喝的是牛奶羊奶,吃的是牛、羊、马、骆驼肉,也吃米食和面食。

  肉食主要有:库尔玛(锅烤羊肉块)、烤全羊、库尔达克(炖牛羊肉)、马肠、肖奴帕,即手抓肉、肉块。这是柯尔克孜人待客的食品之一。待客时按客人等级而分肉。煮制时有一个要点,就是将肉凉水下锅,煮熟的肉香而不腻,嫩而不烂,牧民们外出放牧时一般者喜欢带这种肉块作干粮。此外,肉食还有煮全羊、烤羊肉片、烤肝子、烤腰子等。其中最珍贵的是“马驹肉”和“驼羔肉”,非有贵宾光临不设,以示尊敬和诚恳。

  乳制品和面食有:

  酸奶酪:以新鲜牛奶为原料(绵羊奶最佳),煮沸后加入乳酸杆菌(即少许酸奶或酸奶疙瘩),发酵后即成。酸奶酪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乳酸、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酵酶等,对于以肉、奶为主食的柯尔克孜人来说,今用酸奶酪具有改变口味,开脾健胃,清热降火的作用。每年鲜奶旺季,柯尔克孜族妇女们把一大锅一大桶的鲜奶煮沸,用瓢勺舀出上面金**的一层油,将剩下的奶加工成酸奶酪,作为夏季的主要食品。

  干酸奶:将酸奶酪过滤去水即成。一般都装入细白布口袋内,外出时持在马背上,饥饿时可食,口渴时加水可饮,是夏秋季外出时携带的方便食品。

  酸奶疙瘩:将挤干水分的酸奶,用手团成一个个小圆球,整齐地摆放在芨芨草编成的席子上晒晾。酸奶疙瘩晒干后,可长期存放,三年、五年不会变质霉坏。酸奶疙瘩是柯尔克孜人冬季的主要食物,平时也可以当点心待客或馈赠远方亲友。

  酸奶疙瘩还可以煮进面条里做酸奶面条。这是柯尔克孜人特有的酸奶面条,不放其它任何佐料,吃起来自有淡淡的咸味、酸味和奶香味,特别是那浓浓的奶香,刺激着人们的食欲,让人垂涎。

  柯尔克孜人还可以将酸奶疙瘩还原成酸奶。进入高山牧区,经常可以看到柯尔克牧毡房前,有一个高二、三尺,直径约五、六寸的木桶。这种木桶大多是用一节圆木凿空做成的,下端固定在毡房外的草地上。平时用羊皮盖着上面的口,用时将酸奶疙瘩放进桶内加水后用木棒捣动。随着木棒的捣动,不到两个小时,水就变成了越来越浓的雪白的酸奶。

  奶皮子:鲜奶煮熟放凉后上边的一层**凝固物就是奶皮子,也叫奶油,柯语称“卡依玛克”。奶皮子可以加工成酥油等食品,又可以放茶中或直接抹在馕上吃。

  酥油:系从奶皮子中提炼而成,色泽金黄,较奶皮子纯而易久放,可以加工其它食品,也可以放入茶中饮用或单食。

  居布尕:即酥油糖饼。先将面粉调成团,擀成很薄的饼子,放在锅里烙熟,然后抹上酥油,撒上白糖,再叠成三角形即成。这种饼子香甜酥脆,大人小孩均喜食。

  卡特玛:即油卷。将调好的面团,切成数等份,擀成数张薄饼,然后抹上油,一张张地叠起来,放在锅内文火烙烤成桔**即可。或者是把调好的面擀薄,将奶皮子或酥油均匀地抹在面上,卷成长条,然后盘成圆形,放在锅内用文火烙烤,两面烤成桔**即可今用。其特点是外酥里软,香味浓郁,系待客的上乘食品。

  窝馕:馕食品之一种。把调好的面团擀薄,上面抹奶皮子或者酥油,卷成一根长条,再盘成圆形,放在蒸笼内蒸熟(亦有在馕坑中烤的),然后在上面洒上白糖即成。这种食品吃起来松软香甜,尤为老年人所喜爱。

  西仁古奴奇:有的地方称“沙勒阔勒”,是一种叫酥油羹的食品。有两种做法,有的地方把大米加水煮熟后,加入鲜奶和酥油共食;有的地方把大米用水煮成半熟,再加入鲜奶煮,等大米与奶油煮成稠粥状,盛到盘内,上面再加入溶化了的酥油即可。其特点是融米香、奶香、油香于一体,食之回味无穷,老幼咸宜。

  库鲁提苏依合希:即酸奶面条或酸奶疙瘩汤面。把酸奶疙瘩放在水中泡软,搅拌成糊状,加水烧开下入面条。有的地方还用鲜奶加水烧开下面条。酸奶面条是典型的牧区饮食,吃起来又酸又有奶香味。

  另外,柯尔克孜人的日常饮食还有馕、锅贴、库依玛克(油馕)、包尔沙克(油炸面块)、曲依包尔沙克(油炸果)、烙饼、油饼、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尔(水饺)、油馓子、奶油稀饭、抓饭、拌面、花卷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与各族人民共同聚居、共同生产与生活,柯尔克孜人的饮食结构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蔬菜开始进入农牧民的家庭,饭菜的品种也日益丰富多彩了。

  日常饮品

  茶是柯尔克孜族不可缺少的饮料。他们喜欢砖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奶茶是常用的饮料,其作法是先把茶叶放在水壶里煮沸,再加入些奶子和食盐,就可以饮了。亦饮用小米或麦子做的“包扎”。他们喜吃用牛羊乳制成的“库如特”(一种酸奶),这种食品味道很酸,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有助消化。

  餐饮器具

  柯尔克孜族吃饭用手、刀、匙,灶具主要是用来做饭的铁锅、架锅的三角架和烧制奶茶的铜壶;农村和山区都使用木头制作的碗、盘、勺等餐具,坚固,方便而又经济,在城市则多用瓷器。制作面食时,没有案板,而是用皮子制成的擀面布。他们还将宰杀后经过加工的牛胃、羊胃作为容器,把做好的酥油都存放在里边。

  节日饮食习俗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传统节日有诺鲁孜节、马奶节、喀尔戛托依节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还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

  诺鲁孜节

  “诺鲁孜”意为新年。柯尔克孜人将白羊星升起的时候定为一年的开始,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民欢度此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这相当于每年的农历春分时节。在节日期间人们装上节日盛装,举行各种活动驱邪,迎接平安和丰收,整个节日活动持续十几天。

  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菜饭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用小麦、大麦、豌豆、黄豆、羊肉、奶油等七种以上的食物熬制而成的粘粥“克缺”,是过节必不可少的食品,用以预祝在新的一年里饮食丰盛。过节的那天傍晚,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以示消灾解难,预祝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这时村民们要围在火堆旁唱“诺鲁孜节”歌,并举行传统庆祝活动。

  喀尔戛托依节

  这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传说古代有一次柯尔克孜族遭到外来侵略,妇女们以歌声和舞蹈吸引敌人,掩护男人们转移牲畜后再来袭击敌人。后来,人们就在每年阳历五月初一举行仪式。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节日。“喀尔戛托依”意为“乌鸦宴”,在节日这天,妇女们聚在一起,穿上新装,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以示忠诚、洁白、勤劳。然后唱歌、跳舞、讲故事,男人们则为妇女们杀羊准备食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66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