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中欧的音乐代表有些谁

浪漫主义中欧的音乐代表有些谁,第1张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作曲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20年代。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

而以萧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

1830年,那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有一位瘦弱的男人,眼含热泪,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波兰

波兰的街上人们含泪挥手,他们都来送别这男人的……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为何离开祖国?

这个男人的全名叫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他是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

肖邦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的音乐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的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 “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

肖邦1819年出生于波兰,父亲是一位家庭教师,母亲十分喜欢唱波兰民歌。

肖邦还在婴幼儿时期,他的母亲就常常唱着波兰民歌,哄他入睡。

小肖邦那双忽闪忽闪的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看着母亲,他不哭也不闹,偶尔还会轻哼一声,仿佛是合着母亲的歌声。

音乐的魅力牢牢地扎根在幼小的肖邦心中,这种魅力将陪随他直到生命的尽头。

在肖邦4岁那年,家里添置了一台钢琴,母亲常常带着肖邦边弹边唱。

肖邦对钢琴有着难以诉说的感情,他时常爬到椅子上,用自己幼嫩的小手,敲打着琴键。

肖邦的母亲惊喜连连,肖邦的父亲骄傲不已。

钢琴老师很快就来到了肖邦的家里,对肖邦进行了严格正规的钢琴训练。

肖邦的音乐天赋不同凡响,他7岁时就能作曲,在华沙被誉为 “第二个莫扎特” 。

肖邦8岁时,在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阿达尔伯特的作品,这是肖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钢琴曲,从此以后,他跻身挤进了波兰贵族的沙龙。

肖邦在12岁的时候,他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

仅仅一年过后,肖邦就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的作品。

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肖邦对音乐作曲有着一股痴迷劲,他学习作曲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后来,肖邦发表了他的第二部作品, 《B大调钢琴》 和 《管弦乐变奏曲》 。

这二部音乐作品在德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在报纸中点评道一一

肖邦在19岁时就已经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

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一一

肖邦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还是一个爱囯的热血青年。

波兰在俄罗斯、普鲁士,德国的三次瓜分下,从地图上消失了123年之久。

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外敌欺凌,民众受苦。

肖邦十分痛恨外国侵略者,他渴望波兰早日独立。

1830年,波兰爆发了起义,肖邦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

俄罗斯派出军队前往波兰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这次起义最终失败了,肖邦就此上了黑名单。

肖邦的父亲建议肖邦暂时离开波兰,先呆在国外避避风头。

很多朋友也劝肖邦尽快离开波兰,保存自己,等待黎明。

在无可奈何之下,肖邦万分不舍地离开了祖国,去了法国巴黎。

肖邦在临走前,带走了一把泥土,这是波兰的泥土。

从此以后,肖邦在法国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他成了一个没有国家的流浪者。

肖邦刚到法国巴黎的时候,几乎无人问津,生活惨淡。

一天晩上,著名钢琴家李斯特在法国举行公演。

音乐大厅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部熄灭。

台上响起了悠扬婉转的钢琴声,台下的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音乐会结束之后,观众们起立鼓掌,当灯光再次点亮,观众们却都呆住了……

原来台上站着的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个陌生的青年,他就是肖邦。

李斯特爱惜肖邦的才华,他知道肖邦初来乍到,无人知晓,于是就让他代替自己上台演奏钢琴曲。

肖邦在异国得遇贵人,真是三生有幸了。

至此之后,肖邦名闻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何以回报,唯有勤奋……

肖邦的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大部分是钢琴曲,他被世人誉为 “钢琴诗人” 。

肖邦的钢琴曲像首诗,温婉优雅;肖邦的钢琴曲像流水,绵绵不绝。

他创造了新的音乐风格,他是音乐界的浪漫诗人。

肖邦虽然才华出众,可惜身体虚弱,药不离口。

不健康的身体不仅影响了肖邦的音乐事业,还直接断送了他的感情生活。

肖邦的一生有过三段恋情,可惜最终只是一场空。

肖邦第一次爱上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康斯坦茨娅。

康斯坦茨娅也是波兰人,她温柔美丽,她热爱音乐。

肖邦与康斯坦茨娅邂逅于华沙音乐学院。

1826到1829年,肖邦与康斯坦茨娅就读于这所三年制的学校。

起初他们俩并不相识,1829年春季,学院的一场音乐会上,这对男女相遇了。

康斯坦茨娅是一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声乐系女生。

肖邦对她一见钟情,不可自拔……

音乐家对爱的表达自然是音乐, 《f小调钢琴协奏曲》 诞生了。

肖邦虽然深受这个女孩,但他天生害羞胆怯,没有勇气表白爱意。

爱情需要诉说,爱情不能等待。

可是肖邦从来没有对康斯坦茨娅表白过,康斯坦茨娅也从来都不知道有个男人爱着她。

1830年11月29日至1831年9月8日,波兰爆发了民族起义,沙俄军队进攻波兰。

波兰起义失败后,肖邦被迫离开家园,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第一段恋情就这样结束了……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男女之恋,只是肖邦的单恋。

康斯坦茨娅直到肖邦去世后,才知道音乐家对自己的爱情。

玛利亚·乌金斯基是一个波兰伯爵的女儿,她曾在日内瓦学院学习钢琴和艺术。

玛利亚是一个非常耀眼的大美女,许多名流都爱慕过她,其中包括 路易·拿破仑王子 (即后来的拿破仑三世)。

1835年9月份,肖邦25岁,在他从卡罗维发利回巴黎的路上,他遇到了从华沙来的老朋友乌金斯基一家。

其实,肖邦在5年前就已经认识了他们的女儿玛利亚。

当时的玛利亚还是个11岁的小女孩,如今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美女。

肖邦和他们一家在德累斯顿快乐地度过了两个星期。

离别前,肖邦与玛利亚依依不舍,互诉衷肠。

后来,肖邦为她作下了 《离别圆舞曲》 。

肖邦与玛利亚花前月下,你浓我浓……

他们决定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肖邦向玛利亚的父母求亲了,可是女方家长却不同意。

玛利亚的父母尽管很欣赏肖邦的音乐才华,但肖邦那时候已经身患肺病,他们怎么舍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病殃子呢?

玛利亚的父亲乌金斯基伯爵拒绝了这桩婚事。

后来,玛利亚的父母在女儿的哀求下,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

可是肖邦的病情让婚礼一拖再拖,玛利亚的父亲见状,决定取消这场婚礼。

肖邦与玛利亚的恋情在1837年无果而终,玛利亚在4年后(1841年)嫁给了别人。

这件事不能怪玛利亚的父母,怪只能怪肖邦不争气的身体。

肖邦最后一个恋人是乔治·桑。

乔治桑原名露西·欧若拉·杜邦,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乔治桑是当时文艺界有名的交际花,她一生情人无数,而且都是文艺界响当当的人物。

乔治桑与肖邦遇到的别的女人不同,她喜欢饮烈酒、抽雪茄、骑马、穿男装、甚至她给自己取的名字“乔治桑”就具有强烈的男性色彩。

乔治桑讨厌女人附属于男人的论调,她反对婚姻,只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可是,文静的肖邦偏偏爱上了这个女人,还根据她的要求,写了 《小狗圆舞曲》 。

慢慢地乔治桑也看上了肖邦,她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很有趣。

1838年6月底肖邦与乔治桑关系公开化。

乔治桑带着她和前夫的两个孩子(女儿索朗芝,儿子莫里斯)与肖邦一行四人在欧洲的很多地方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在西班牙的马略卡岛,肖邦完成了 《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28)》 。

后来,乔治·桑也写过一本小说 《马略卡的一个冬天》 来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这段时间,是他们俩人最幸福的日子。

《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 是肖邦在这段时间创作的曲子,这首曲子最能表达当时他愉快的心情。

在这一时期,肖邦创作着自己的曲子,乔治桑一边写作,一边照顾孩子和肖邦。

爱情总是那么的甜蜜,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是肖邦创作最高产的时期。

可惜好景不长,1846年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

乔治·桑对于照顾肖邦显得越来越不耐烦。

不仅仅是这样,乔治桑还发现肖邦对自己的女儿越来越好,这让她十分的担忧。

乔治桑开始猜疑肖邦的为人,她禁止女儿与肖邦过于亲近。

乔治桑的儿子莫里斯也非常妒嫉肖邦,他认为肖邦是个入侵者,他抢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

热爱祖国的肖邦想要开大型音乐会,筹集资金,支援波兰的朋友从事民族解放运动。

乔治·桑却因为肖邦身体不好,一直不让他巡回演出。

音乐家的性格大多都是固执的,肖邦没有听从女友的话,他坚持拖着疲惫的身体,到处旅行演出,这让乔治桑心灰意冷,不再留恋。

1847年,肖邦与乔治桑平静的结束了这段感情,他们各奔东西。

乔治桑热情奔放,肖邦体弱多病,他们无法满足对方,分手是迟早的事。

分手之后,他们再没见过面。

乔治桑从来没有去探望过肖邦。

但是当肖邦去世的消息传到乔治·桑的耳中时,乔治·桑呆坐在那边,什么都没有说……

毕竟当年曾经深深地爱过,这段记忆永远不会褪色。

肖邦不辞辛苦,巡演各囯,筹集资金,支援波兰。

他梦想着有一天重新踏上归途,回到他思念以久的祖国。

一年过去了,又是新的一年,肖邦年年盼望,年年失望。

肺病时时刻刻都在折磨着肖邦,他的生命之火慢慢地熄灭了。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已经不能说话的肖邦努力地笔划着,他的学生明白老师的心思,将装有波兰泥土的小瓶放在肖邦的胸前。

肖邦紧握着一小瓶波兰的泥土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愿音乐家肖邦能够魂归故土,亲吻着他一生至爱的祖国母亲。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

古典乐派中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有很多:贝多芬、舒伯特、肖邦、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圣桑等等,尽管都属于浪漫主义时期,但每个音乐家的作品都有不同的特点,上面这几位都是顶尖大师,作品的数量和种类也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6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