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是什么派诗人?

舒婷是什么派诗人?,第1张

郭路生是什么派诗人

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所以起名路生。笔名食指,中国著名诗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阿城插队内蒙古时托人抄录了食指的全部诗作;陈凯歌考**学院时曾朗诵食指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1973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出院后继续写作。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276211

中国近现代有哪几派诗人

慕蓉

舒婷

海子

戴望舒

余光中

北岛

顾城

徐志摩

郑愁予

杨键 朱自清

艾青

鲁西西

郭沫若

西川

冰心 汪国真

闻一多

穆旦

鲁迅 王国维

多多 何其芳

洛夫 流沙河

刘半农

纪弦

曾卓

伊沙

北岛 (203) 穆旦 (143) 郑愁予 (88)

多多 (79) 海子 (60) 陈先发 (55)

杨键 (52) 顾城 (50) 纪弦 (47)

孟浪 (37) 余光中 (37) 洛夫 (36)

舒婷 (35) 西川 (33) 鲁西西 (31)

席慕蓉 (29) 痖弦 (29) 徐江 (28)

严力 (28)

伊沙 (27) 小海 (26)

戈麦 (26)

韩东 (26)

食指 (25)

于坚 (25)

朱文 (25)

杨平 (23)

昌耀 (23) 刘自立 (23) 刘东灵 (22)

戴望舒 (22) 蔡天新 (21) 欧阳江河 (21)

魏风华 (21) 宋晓贤 (21) 文虬 (20)

余怒 (20) 张错 (20) 章平 (20)

牛汉 (20)

骆一禾 (20)

艾青 (20)

虹影 (20)

陈东东 (19)

林徽因 (19)

徐志摩 (19) 盛兴 (18) 雷子 (18)

陆忆敏 (18) 何其芳 (18) 卞之琳 (17)

莫非 (17) 王寅 (17)

巖鹰 (17)

吴晨骏 (17)

西渡 (16) 汪国真 (16)

于洛生 (16) 芒克 (16)

莫小邪 (16)

李金发 (16)

刘半农 (16) 阿坚 (16)

白莲春 (16) 朵思 (16) 胡适 (16)

范想 (15) 丁当 (15) 桑克 (15)

曾卓 (15) 翟永明 (15)

张枣 (15)

中岛 (15) 沈方 (15) 陶里 (14)

闻一多 (14) 杨牧 (14)

马骅 (14)

蓝蓝 (14) 柏桦 (14)

侯马 (14)

胡续冬 (13) 黄翔 (13)

陈敬容 (13)

零雨 (13) 吕德安 (13) 绿蒂 (13)

莫渝 (13) 木朵 (13) 王家新 (13)

宋非 (13) 苏绍连 (13) 郑单衣 (13)

周梦蝶 (12)

祝凤鸣 (12) 张敏华 (12)

南星 (12) 施茂盛 (12) 诗阳

浪漫派诗人有哪些

古代:屈原是浪漫派的始祖李白是浪漫派的颠峰人物 李清照的前期时光童话诗人顾城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现代:徐志摩,沈雁冰,舒婷 ,汪国真, 席慕容

诗人舒婷的儿子

致橡树

作者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决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蔚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阳光 甚至春雨

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 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雄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 风雷 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 流岚 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舒婷诗与诗人赏析

原名:龚佩瑜

祖籍:福建泉州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

舒婷,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节选之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朦胧派诗人 都有谁 ??经典的

北岛 代表作: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江河 代表作: 星星变奏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头上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食指 代表作: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著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著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希望采纳

李白,绵州昌隆县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它与杜甫并称为“杜丽”。他开朗大方,爱喝酒,写诗,交朋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的影响,李白从0755年流传到79000年。

唐朝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真正受到神权的庇佑,就说老子自称他们的祖先,并立庙祭祀。帝崇尚道教,乾丰元年“第二亳州,幸老君庙,帝轩辕,创太庙”。玄宗加倍努力。开元二十年,正月,丑。他给两京各州写了一封信,立了轩辕帝庙,立了玄学拜。

李白生活在开元天宝年间的崇道时代。他年轻时受到道教的影响。据他自述,“15仙游从未间断。吹笛子放松风,望海望月。西山玉童让我练就了一身金骨。欲乘黄鹤飞,唤来鹏雀”。这说明李白年轻时向往修行,向往长生不老。

0755年至79000年的六首诗中,他说自己天天斋戒,铺帛写道经;《李太白集》年,他说他做梦都想成仙:“学道之后,经常在梦里游仙山。”为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他在《游泰山》中写道:“愿吃金草,命与天同。”他在诗中多次提到炼丹,“还怕来不及自告奋勇”。

在寓言《下途归石门旧居》的想象和神仙观念的影响下,李白曾以诗化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巨大的“成人老师”的自我形象:“倚剑而立,挂弓助桑,飘游四海,渡野,出宇宙之浩瀚,达天。”李白离开蜀国后,结识了茅山派道士司马成镇。据他自述:“于在江陵天台遇司马,谓于有仙风道骨,能与神八极而行。因为《古风》,他是自我膨胀的。李白把自己比作大鹏,司马把比作飞鸟,以此来表达自己的道家情怀。

天宝三、四年,李白请北海高僧在周琦紫晶宫教他道。据《庄子》记载,李白“曾受陶、齐之教,有一对绿冠。”李白还致力于内外炼丹。据他自述:“与夏紫元丹、燕子元丹玩耍,与灵聚,与神仙交朋友,心有灵犀。我发誓,古老的云海是带不走的。走遍天下,周寻名山,入神农故里,得公户之技。”参见《大鹏遇希有鸟赋》。李白又道:“公户露日月,心飞蓬莱。从饭起的孤楼,提炼吸收现场精华。我准备耽误儿子的时间,说一大堆混钱的事,学学金玉其外的招数。仅此而已。”

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获得了思想的自由、感情的奔放和想象力的丰富,创作出了瑰丽神奇、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最终成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卢梭(法):浪漫主义开拓者,主张回归自然,代表作《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爱弥儿》

雨果(法):浪漫主义作家,不过很快就转换成为现实主义作家了,但是作品中仍然部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华兹华斯(英):消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湖畔派诗人”代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代表作《孤独的收割者》

拜伦(英):也是诗人,代表作《唐璜》

雪莱(英):浪漫主义诗人,表现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代表作《西风颂》

惠特曼(美):美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代表作《草叶集》

茹科夫斯基(俄):早期俄国浪漫主义代表,俄国抒情诗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

普希金(俄):俄国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和雨果一样前期是浪漫主义,后期转向现实主义创作

莱蒙托夫(俄):浪漫主义杰出诗人代表,代表作《帆》

霍夫曼(德):德国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金罐》

青莲居士

诗人:李白

字:太白

誉为:诗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一说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

李白一生喜好云游四方,由于一生中在青莲此地居住时间最久,在青莲的生活也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后人称之为青莲居士。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享年61岁。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一说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市)。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

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望采纳,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68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