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在中国航天史上意味着什么?

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在中国航天史上意味着什么?,第1张

祝融这名儿有哪些文化内涵呢?主要还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认可度最高的一位火神吧。

其实呢,中国神话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神话与历史这俩经常交缠在一起,搅混不清,天上的神仙经过历史化了之后可以转化为人间的帝王贤臣,如火神祝融就跟高辛氏火正交缠在了一起。

——《史记》中写到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

什么意思呢?

楚国的祖先出自高阳氏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生了儿子称,称生了儿子卷章,卷章生了儿子重黎。重黎做高辛氏喾帝的火正,很有功绩,能使天下光明融洽,喾帝赐给他一个称号叫祝融。共工氏叛乱,喾帝派重黎去平定叛乱,但没有彻底消灭叛乱者。喾帝就在庚寅日杀死重黎,让他的弟弟吴回做重黎的继承人,再做火正,仍然称祝融。

从这里可以看出,火正是当时设置的一个官职,因为很有功绩被赐予祝融的称号,接着这个名字也就成为这个官职的名称被沿用下来。火正也就成了祝融。

后来,这个能使天下光明融洽的官位称号逐渐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火神称号了。

当然祝融的来历还有很多种说法,总之都是非常美好的寓意,象征着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

燧人氏钻木取火,祝融氏保留火种,以火施教,为民造福。即使抛开神话的因素,火种,对于任何一个文明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没有火种就没有文明,西方把普罗米修斯**火种视为圣举,中国多么崇拜与喜欢火神也不足为奇。

而作为中国首次登陆火星的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更是“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我们的征途永远是星辰大海。

很高兴这次采取了网友票选最高的祝融号作为正式名称,虽然网传的弘毅号也不错,但人民喜爱的、又有历史感的“祝融号”也是很浪漫的。

历史与宇宙的交汇,不是一个文明最终极壮美的浪漫么?

图文无关,只是喜欢这种历史与宇宙交汇的感觉

很开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能get到这种穿越历史长河、奔赴漫漫星河的浪漫。

最后,感谢中国航天人,祝你们生日快乐!、

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上,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最终“祝融号”这个名称被确定了下来。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着它将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除此之外,我觉得以“祝融”为名,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们都知道,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里的火神,是火之元素运用的集大成者,而火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是火让人类从茹毛饮血一步步走向了文明。对应的这辆探测车,又是前往“火星”,真是一语双关,古今联动!

其次,神明在我们的古老故事里,都是移山倒海无所不能的,他们神秘而强大,以火神祝融为名,也预示着火星探测任务的必然胜利。

再者,“祝融”两字带有明显的中国色彩,也代表了在航天技术上的中国实力。同样的,“祝融”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火星探测则是现代顶尖的航天技术,是我们向宇宙迈进的重要一部,这种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中国式的智慧和浪漫,也更好地展示了中国形象,增加了辨识度。

最后,都说神话故事就是人类对未知宇宙的美好想象,表示了人们探索九天之上的一种强烈的欲望。近年来,我国的航天技术蓬勃发展,而各种航天器和航天技术也频频以神话背景命名。比如嫦娥、悟空、鹊桥、玉兔、鲲鹏、望舒、羲和等等,这些美好而有内涵的名称,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我们对祖先的告慰和对历史的传承。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最前沿。

中国首辆火星车有名字了!经层层遴选“祝融号”脱颖而出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

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接续 探索 和自我超越

逐梦九天数十载从“东方红”到“北斗”

从“天宫”到“天问”从“嫦娥”到“玉兔”中国人把自己的航天梦都藏在了这些名字里美好的名字背后寄托着对宇宙的遐想更承载着独特的品格

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有一种载人飞船叫“神舟”

有一种气象卫星叫“风云”

有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叫“北斗”

有一种全球低轨卫星

星座 系统叫“鸿雁”

把它们送往浩瀚星空的火箭

叫“长征”

它们,是属于中国航天的名字

也是属于中国人的独有浪漫

致敬浪漫而智慧的中国航天人!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来源:新京报

在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中,天问一号算是一个比较大体量的探测器 “祝融号”太阳能帆板灵感来源于蝴蝶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监测“祝融号”火星车工作情况。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随着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在火星表面完成软着陆,我国也成为有能力实现火星表面巡视探测的国家。

据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产品保证经理饶炜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精确入轨后,已按预定飞行程序在轨飞行了约295天;自2021年2月10日成功环绕火星后,相继完成了着陆区预探测、轨道维持、自检等关键飞行控制任务,期间,能源平衡,状态稳定,各分系统工作正常;5月15日凌晨2时多,“天问一号”在火星停泊轨道上进入着陆窗口,随后探测器实施降轨,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并最终软着陆在火星表面。

火星是紧邻地球的一颗类地行星,通过对火星的 探索 活动,有助于理解火星气候的进化之谜。火星探测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关键性步骤,必然成为继月球之后的深空探测热点。与此同时,火星探测将会促进行星学、宇宙学、火星生命学、太阳系演化学、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材料科学等科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这些学科的进展又将带动更多的基础学科交叉、渗透与共同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进行火星探测的历程中成功的不足一半,但这也阻挡不了人类对这颗红色星球的热情。

1 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

2013年11月19日发射

质量约2550kg

第一个以研究火星大气为主要任务的轨道飞行器

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其携带的载荷,通过测量火星大气逃逸速率和相关过程,确定火星大气消失的 历史 ,从而得到火星气候演化的相关答案。它是第一个以研究火星大气为主要任务的轨道飞行器。

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于2013年11月19日发射,其发射质量约2550kg,它由运载火箭直接发射进入地火转移轨道之后,经历约10个月飞行过程,于2014年9月到达火星并成功完成环绕。其首次制动捕获的轨道周期为35小时,近地点约590km,随后该探测器又进行了2次制动,最终进入近地点150km,远地点6000km,倾角为742度的椭圆轨道。

在到达火星的两年时间内(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至少5次通过轨道调整从距离火星表面仅124km的高度掠过,这意味着它可以直接与火星大气层“亲密接触”,从而采集大气样本进行分析。它在完成探测任务的同时,还可为在火星表面执行探测任务的火星车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其对地传输数据传输率可达10Mbps。

2 火星科学试验室

2011年11月26日发射

质量约3800kg

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挖掘火星土壤,钻取火星岩石粉末,对岩石样本进行分析,探测火星过去、现在是否具有支持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从而确定火星表面是否具有可居住性。该探测器于2011年11月26日发射,发射质量约3800kg,它由3个部分组成:巡航级、进入下降和着陆系统、火星车。

“火星科学实验室”携带著名的好奇号火星车,火星车质量约900kg。在火星科学实验室任务着陆火星过程中,首先利用锥形气动外壳进行气动减速,接下来使用降落伞进行减速,最后首次使用“空中起重机”新型着陆技术在火星上软着陆,对火星表面高精度着陆技术进行验证,为后续的采样返回和载人火星探测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火星上的恶劣环境,好奇号采用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来进行供电,其原理是利用钚238在自然衰变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来转换成电能,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太阳能电池阵供电方式在火星沙尘暴中被沙尘覆盖失去发电能力的风险。

3 火星勘测轨道器

质量约2180kg

采用钛、蜂窝铝,强度高但质量轻

美国火星勘测轨道器是最著名的火星探测器之一,其主要任务目标是研究火星表面、次表面和大气,并为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寻找可能的着陆点。该探测器于2005年8月12日发射,目前仍然在环火轨道正常运行,获取了大量科学数据。

火星勘测轨道器发射质量约2180kg,由运载火箭直接发射进入地火转移轨道,经过约6个月的飞行后到达火星实施制动捕获。它是一个采用“大气制动”减速技术来缓慢进入环火工作轨道的探测器,其原理就是利用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飞行时受到的大气阻力不断降低轨道高度。经过6个月的大气制动,探测器最终进入255km 320km的极地科学探测轨道,轨道周期为112分钟。

火星勘测轨道器从探测器平台到所载有效载荷都是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该探测器的结构采用钛、蜂窝铝等强度高但质量轻的材料,除所有系统都有备份外,在设计上它还采用了“单独容错”的方式,即当某一个部件发生故障时系统仍能完成任务。

4 天问一号

重量达到5吨左右

“祝融号”火星车设计灵感来自蝴蝶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重量达到5吨左右。在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中,天问一号算是一个比较大体量的探测器,因为中国这次的任务是一次发射完成多种探测。

人类探测火星的方式与探测月球的方式基本类似,包括环绕探测、着陆探测、巡视探测、采样返回探测和载人登陆探测等五种。这些探测方式人类都采用过,但每次发射基本上只采用其中的一两种探测方式。只有美国曾实现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探测和着陆探测。欧洲曾两次进行类似的火星探测活动,但都只完成了环绕探测。

“祝融号”火星车上面有两个大眼睛,这两个大眼睛是导航地形相机,它能看得更远,来自主规划一个行进的路线。下面还有两个大眼睛,这两个大眼睛是避障相机,虽然它看得不是很远,但可以看得角度更宽。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前后还有两个避障相机辅助。火星车有6个轮,可以正负九十度进行转弯。

火星距离太阳要比地球距离太阳要远得多,因此火星上的太阳照度只有地球的大概40%。为了满足火星车在火星上工作的能量要求,“祝融号”火星车太阳能帆板就做得特别大,比之前的玉兔和玉兔二号要大得多,由4块太阳能帆板组成,设计灵感来源于蝴蝶。做成蝴蝶的形状便于收纳,另一方面蝴蝶比较漂亮,这也是科学家的浪漫。

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暨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开幕仪式在我国江苏南京举行,同时也揭晓了中国首个登上火星的车名称。通过全球征集姓名、专家评审以及网络投票等层层选拔最终“祝融号”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个火星车,代表中国航天事业登上火车。祝融号这个名字可以说象征着中华民族对火的期盼,中华民族的祖先用火照耀着大地带来了光明,用祝融号命名这辆火星车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对浩瀚星空与未知宇宙的探索。

祝融号即将登陆火星

2020年7月23日时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入轨,并且在今年2月10日成功被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天问一号的成功是我国进入火星探测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进行环绕、着陆、巡视过对火星进行多次高清影像数据获取,天问一号的工作就是为了后续祝融号登上火星开展地貌、气象环境分析做准备。祝融号火星车高达185米中240公斤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不知道祝融号是否像玉兔号一样结束工作后永远留在工作的星球上遥望地球。

祝融的传说

祝融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华神话,传说在远古时期世上荒凉无比只有森林,生活的人们只能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这一幕被住在昆仑山光明宫的祝融看见,具有同情心的祝融不愿看到人们再过这样的日子于是就赐下火种,教人们使用火,人们用取来的火种将野兽放在火上烤熟再吃,这样不仅好吃还不生病因此大家都十分的崇拜祝融,将他称之为火神。还有一种说法是“祝融”其实是一个封号,其中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象征光明,这时对祝融给人们永远来带光明的赞誉。

祝融号背后的含义

祝融是上古神话中的火神,在《左传》、《史记》、《山海经》、《礼记》等数十部古书中均有记载,为人们带来火种的祝融得到了华夏儿女们的崇拜,此次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更是有这追梦星辰带来光明的寓意相同,火是人类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的东西,更是带领我们追逐光明的象征,从古至今从未停止。火星探测计划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重大,“祝融号”也会像神话故事所讲的那般为人类带来新的光明和希望,中国人将自己的航天梦藏在了名字里,祝融号也承载着我们对宇宙的畅想,也寓意着我们将会在航天领域在浩瀚的宇宙中继续追逐光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73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