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送别原唱是谁?哪年的歌?

歌曲送别原唱是谁?哪年的歌?,第1张

歌曲《送别》最早的中国版本是李叔同所作词之后录制的,歌曲的曲旋律是来自约翰·P·奥德威所写,中国第一个版本在1935年百代唱片录制,因为录制时间悠久,至今无法追究第一个唱出送别的人是谁。

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扩展资料

创作历史

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PondOrdway)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ofHomeandMother),后来《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

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在歌曲上,《送别》用的是安东尼·德沃夏克的曲调。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送别歌

歌曲名:送别

作词:李叔同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社会影响

1、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3、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4、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插曲。

5、2010年**《让子弹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所述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

6、2013年**《厨子戏子痞子》**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

参考资料:

-送别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送别音乐课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1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

 1、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的音乐天才。

 3、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4、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边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教师领唱

 7、学生一起唱,学生跟着老师来唱谱子,然后老师唱普学生填词,老师纠正学生唱的错误的部分。

 五、做游戏。

 萝卜蹲游戏,找六个学生,谁输了谁来给大家唱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首新歌。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我们可以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给弟弟妹妹们教,如果以后有送别的场景,我们就仔细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吧。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2

  一、教学内容:

 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师生问好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诉老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生回答,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2)聆听影视歌曲片段

 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

 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美丽的神话

 (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

 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是一部**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

 1、播放《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是一首什么歌曲?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合作。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

 2、学堂乐歌

 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3、介绍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浙江平湖人,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

 4、欣赏**《城南旧事》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师:“同学们,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加重,大家接触电视**的时间应该也越来越少了,借今天课堂上的机会,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城南旧事》的片段,请认真体会影片中的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5、歌曲分析

 师:“这首影视插曲的曲名是什么?(送别)

 节拍四四拍子速度中速稍慢

 力度中强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6、出示歌谱,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谱。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轻声地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请同学们跟唱一句。”

 (2)学唱歌词。师:“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进一步练唱。

 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

 b、注意斛字的读音hu。

 c、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d、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4)让学生用领唱加齐唱的形式演绎歌曲《送别》。(13分钟)

 a分小组演唱歌曲

 b①句女领唱②句男领唱③句女齐唱④句男齐唱⑤⑥句轮唱;“夕阳”重复;

 (三)拓展活动

 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影视音乐,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四)总结下课(2分钟)

 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影视音乐的分类、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师生告别。

 五、教学反思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中有很多中外影视音乐作品,我选择的内容是我国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插曲:《送别》。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d大调,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歌曲的旋律优美抒情,在李叔同的填词下,使歌词和歌曲达到完美的融合,意境深远,成为一首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田园诗歌。通过歌词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再由景写人,这种特有的中国式描摹方式,总是使文字得到了升华,升华至人们内心美好情愫之中,“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使离别那淡淡的愁情,跃然心底。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又是一次很好的塑造和教化,世间还有如此美好的友情。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二>:新课导入和授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

 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

送别  歌曲介绍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歌名:《送别》

外文名:Songbie

所属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

歌曲原唱:龙珣

填词:李叔同

歌曲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浓)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1936年,百代公司发行了北师附小学生龙珣独唱的灌录唱片[2],该版本后被中国唱片2004年出版的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收录。

歌曲送别的简谱如下;

歌词;

《送别》由陈信荣填词,周传雄作曲。

车窗外无声的雨一直下,弄湿了记忆模糊的映像

那时候,我们一心想占领天下

在季节的交替中不安的长大,长大了

我们学会了张扬,率性的不顾一切不一样

这些年,开始懂得孤单真叫人害怕

每当午夜梦回,把他乡变故乡

想要联络想要回到最单纯的那时候,谁来理解此刻慌乱的感受

我们曾经那么交心那么的无话不说,时光冻结了再也无法回头

长亭外古道边,现在的你过的好吗

天之涯旅人没有家,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想要联络想要回到最单纯的那时候,谁来理解此刻慌乱的感受

我们曾经那么交心那么的无话不说,时光冻结了再也无法回头

长亭外古道边,现在的你过的好吗

天之涯旅人没有家,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长亭外古道边,现在的你过的好吗

天之涯旅人没有家,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长亭外隔天涯,过去的你还记得吗

天之涯万般都放下,酒入愁肠再无需牵挂

扩展资料

《送别》是周传雄改编自李叔同《送别》一首寄托哀思的音乐作品。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随着各种理由“离开“, 于是开始面对各种生离死别。本来在一路以来,我们并不是那么的在意,因为我们正在开创,自以为的远大前程。

直到有一天午夜梦回,突然感受到些许的孤单,回想起过去单纯的年代,如今一一离我们而去,见得到面、见不了面的,都已经物是人非李叔同的“送别“于是在我们脑中响起。这首歌的到来,让人联想到从我们身边默默离开的亲人,让生者寄托哀思,确有一番深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9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