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短视频的流行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呢?

认为短视频的流行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呢?,第1张

利大于弊,视频不是视频网站的缩小版,而是社交的延续,成为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一方面,用户通过参与短视频话题,突破了时间、空间、人群的限制,参与线上活动变得简单有趣,使用户更有参与感;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为用户的创造及分享欲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传播渠道。

2020年10月13日,《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网络视听用户规模突破9亿,新增用户主要来自低线城市,其中五线城市用户增长336%。这些用户里,看短视频的占比152%,网上看影视剧、综艺的占比79%,看直播的07%,网上听书/网络电台的占比01%。

短视频成为了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亿,近九成网民使用短视频。2020年6月典型细分行业人均单日短视频使用时长为110分钟。上传短视频的主体是00后、女性。

不同于微**和直播,短视频制作并没有像微**一样具有特定的表达形式和团队配置要求,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超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内容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文案以及策划功底有着一定的挑战。

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或IP,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

短视频营销是当下社交电商和娱乐营销的核心,发展很快,也很丰富。

6月12日,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发布了2019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指出,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短视频行业异军突起,成为“行业黑洞”抢夺用户时间,从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中国短视频APP日均使用时长从不到1亿小时,增长到了6亿小时,其中抖音、快手、好看视频,占据短视频前三,引领用户数量和时长增长。

报告同时指出:尽管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新的增长点难以寻觅,但短视频行业占用户整体市场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主要带来增量时长。可见,观看短视频已经成为大众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各大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时长的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

恒大研究院的报告也显示,短视频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更高,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约1小时,并且时长稳中有升,甚至对微信等社交类app造成了一定冲击。此等“巨型流量池”,在变现上给人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短视频的种种特质决定了它在营销推广上的天然优势,理由如下:

制作优质的短视频是一项专业性较高的工作,需要好的编导、策划与脚本,甚至还需要摄像师、音响师与灯光师等等,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运作团队,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这么多任务,这也在无形中塑造了短视频营销相对较高的壁垒;

相对于文字来说,短视频更具有视觉冲击性,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于是在传递品牌精神、品牌形象或者产品的形态与性能时也就更为顺畅;

用户在短视频场景中可以评论、点赞、转发甚至是模仿或者录制一段新的视频,无形中提高了视频内容的宣传度,从而达到了营销目的;

营销者可以将短视频发到各个直播平台上,以便让更多的人观看,进而拓宽了宣传范围。而随着转发量的增多,宣传效果也会水涨船高。

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在抖音复制这一宣发上的成就。

4月19日下午,抖音与安乐影片、万达影视、光线影业、阿里影业、新丽**、英皇**6家影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视界计划”。

未来,抖音与影视公司将共同通过双屏联动、品牌蓄势、宣发资源合作、音乐赋能四个方面加强合

作。《超时空同居》就在抖音上发起了超时空土味情话挑战,用多位明星共同发起情话挑战的形式,由四支明星发起挑战,视频播放量达到139亿,实现第一轮传播。这种玩法吸引了大量用户,通过模仿、合拍、再演绎的方式参与,最终该挑战参与人数24万,播放量83亿,和明星互飙土味情话成为抖音上的热门玩法。

更有不少用户因为看了抖音之后,选择走进影院。

由毕赣执导,汤唯、黄觉主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预售票房破亿元,创造国产文艺片预售票房新纪录,跻身国内影史预售前八,首映票房更是突破2亿元。这一成绩与在抖音上的宣传息息相关。12月6号,《地球》开始在抖音上围绕“和爱的人一起跨年”这个概念发布内容,站内相关内容播放量增长到1512万,猫眼上该**想看人数增加了是22910人。直至15日抖音上的每天相关播放量都在100万以上,猫眼想看人数每天增长则超过1人,相关视频的评论里很多用户都纷纷留言表示“已买票“

此外,《疯狂的外星人》、《悲伤逆流成河》、《流浪地球》等**中也都选择在抖音进行宣发,抖音已经成为目前影视宣发主要阵地。

摘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成为文字、照片后的第三次大众表达革命,重构着受众的自我表达、生活方式、个性展示,全面侵入其生活。同时其自身带有的碎片化、同质化、过渡娱乐化等特点也将受众变成“单向度的人”,使其在虚拟的空间中窄化认知,趋从单一,并渐失批判与否定思维。本文将以单向度的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短视频受众如何被固化认知,由此带来的影响,并反思未来受众如何提升“短视频素养”。

关键词:短视频    短视频 受众   单向度的人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较2018年底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856%。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借助技术优势,占据风口,同时其“生活化、实时化、社交化、互动化”等特点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传递情感、社交互动的方式。 然而, 短视频平台所具有的娱乐化、碎片化的文化氛围使得精英文化的话语权逐渐被瓦解,娱乐性和非理性信息增多,受众的批判意识逐渐消解,认知固化的“拟态环境”使受众逐步成为“单向度的人”。因此,分析导致短视频受众的单向化趋势的原因,借以提出如何提高短视频受众媒介素养,在当下短视频火爆潮流中有一定的意义。

一、 短视频受众 “单向度”的 表现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了“单向度人”的概念,他认为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通过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而成功压制了社会中的反对意见和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人们变为单向度的人。单向度人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能力,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社会控制形式。

短视频具有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的特征。这些特点意味着它易于表达,容易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迎合受众习惯。相比文字而言,短视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意语言。麦克卢汉曾指出电子媒介重现再部落化,在延伸了人更多感官的基础上,也是对理性思考的冲击。短视频的受众在沉溺于“刷时间”的快感的同时,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也被逐渐技术“单向化”。

(一)沉溺茧房,趋同群体认知

信息茧房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提出,他认为,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之下,受众往往会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认知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把自己包裹在如同茧房一样的信息环境之下,其视野不断窄化,认知更加极端。短视频借助精准的算法推荐,根据受众兴趣所形成的数据图像,不断加重同质化信息内容量,看似丰富的时间,被无意的视频切割,碎片化拼贴起受众的茧房。另一方面,娱乐至上、快感为先的选择主导了受众的趋向性,沉溺其中的受众在使用短视频时不断强化这种虚拟体验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算法塑造了同质化环境,受众也在这种环境中逐渐的“单向化”,在窄化的信息中隔离多元。

(二)模仿潮流,催化同质环境

短视频火爆的明显表现便是模仿行为的层出不穷。网络的连接性,使得不同平台间的壁垒不复存在,跨越时空的连接起来的事件,往往借助关系纽带,实现多级传播。同时追逐热点和流量作为短视频生产的重要手段,变现的目的性与优质作品的稀缺性,使得模仿成为最为便捷的手段。阿多诺曾将大众文化比作文化工业,认为其都有的模式化、规模化生产消解了文化的价值意义。短视频中的模仿行为同样如此,大量同样冗余信息被生产的,整个空间缺乏更为个性和批判性的活动,受众也在自娱自乐的模仿中走向“单向度”,丧失个性化。

(三)虚幻参与,降低批判意识

短视频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充盈着社会变动的侧面,但是这种相隔千里的虚幻感,误导受众,让其将虚拟与现实混淆,降低其社会参与感。受众作为“看客”的角色,仅以点赞、关注、评论的形式了解事件,流动性强的信息,快节奏的更新周期,“休眠”后的信息,能够被再次唤起的难度大。如果没有长期的跟踪,仅靠短视频难以支撑事件的由始至终,而受众也已经习惯了这种丰盈的信息裹挟感,并且满足与拟态环境所塑造的理想化社会,不再去思考和批判信息的对错,正误。单一依靠短视频输送信息,依靠其了解外部世界,单向度的构建自己的“客观环境”。

]二、 短视频受众“单向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短视频的开放性、互动性、民主性和双向性等特征使其形成了“意见表达的自由市场”,看似随时都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出现,但是在这种被营造的虚幻空间中,泛滥的信息包裹着的参与者,其理性判断的能力和多元批判的思维不断被侵蚀,由此导致的“公共意见表达空间”与“窄化认知显现空间”的对立矛盾愈发明显。

(一)信息爆炸扰乱受众判断

短视频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的处理速度难以达到接收速度,大量的冗余视频干扰着人们对有效信息的抓取和判断,难免会疲于对信息做出审慎的思考,对既定的事实不假思索地接受,反而被禁锢在信息中,恰恰印证了马尔库塞所说的“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剥夺了人的否定性和批判理性,使人丧失了自由选择需求的能力”,信息爆炸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丧失了批判性和否定性,带来的是思想的枯竭。高考期间以“贫穷孩子考入北大跪谢父母”为噱头的假视频传播极广,借助情绪鼓动,受众成为被消费的数字劳工,侵蚀掉信任价值的同时,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个性化推荐带来的认知固化

短视频借助兴趣指向利用个性化推荐技术把个人熟知的、认可的、自我选择的内容一点点织成“茧”将个人裹挟,把个体封闭在熟悉的领域和信息中,造成个体思想和认知的封闭和僵化。短视频的自动过滤机制,在算法隐蔽的背后,不断固化受众视野。以话题为边界分野,人们受到自身所处社交圈意见和态度的影响常常会固守在符合自身偏好和认知的圈子中,各个圈子之间很难进行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加强了群体的分化,各群体间相互隔绝甚至对立,禁锢了不同思想和观念之间的创新、突破和交流。

(三)虚拟现实带来的虚幻满足

马尔库塞曾问道:“人们当真能对作为新闻与娱乐的工具与作为灌输与操纵力量的大众传媒作出区分吗?在短视频营造的虚拟空间中,前台表演的参与感与后台展示的猎奇感将受众置于想象的共同体中,技术理性异化了人的感觉,虚拟和现实的界限被打破,甚至人们对虚拟的想象延伸到现实中,对现实产生影响。网络背后的力量通过网络技术达成了新的社会控制形式,人们沉浸于技术带来的满足中而不自知,对技术控制的批判性和否定性抛却脑后,进而走向单向度。

三、 短视频受众“单向度”应对策略

短视频的急速发展,有着内外因等多重因素,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我们应该看到,短视频在改变受众行为习惯,重塑社会生活的同时,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发挥好短视频的正效应,降低负面影响需要各个主体共同发力。

国家层面,短视频政策应该围绕高质量发展,紧扣行业“提质增效”的主题,从技术应用、内容生产、内容管理等不同层面进行管理,如《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网络生态治理规定》等。在他律层面做好把关。

生产方面,创作者素养要加强。短视频平台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空间,包括政府、企业、MCN机构、专业内容生产者、普通网民等,这导致了短视频内容生态的多元复杂。

分发层面,增强平台社会责任感,用主流引领算法。一方面,进一步优化智能技术,用主流价值引领算法;另一方面,注重意见领袖的价值引导作用,在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下有效发挥其价值引导作用。

受众层面,受众作为短视频发展的直接推动者,其倾向性作为风向标直接影响内容选择,因此受众应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自主选择力、辨别力,跳出固化茧房,摆脱单向轨道,走向更加多元化的世界。

四、结语 

短视频发展至今不仅在微观层面成为受众消磨时间的娱乐方式,更在宏观层面改着着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算法、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短视频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改造,受众的使用与满足得到更加全面的实现,但是这种虚拟的建构,也在侵蚀着受众的认知,在固化的信息茧房中逐渐丧失批判思维,走向单向度。因此,在未来,多主体应该共同助力短视频发展,在更加多元的语境下,发挥短视频的积极效应。

短视频内容优质占比是指在短视频平台上,优质内容视频所占的比例。其中优质内容指的是符合平台规定的、能够吸引用户关注、阅读和分享的、具有一定价值和创意的短视频内容,例如有趣的段子、生动的个人日常、精美的旅游风光、独特的美食文化等。

短视频平台在内容审核和推荐策略上,一般都会优先推荐和优先审核优质内容,这对于提高用户体验和促进平台发展都非常重要。因此,短视频内容优质占比的高低对于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和用户口碑影响都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短视频平台在提高优质内容占比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筛选,规范内容生产和发布,避免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的出现。

2 对优质内容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用户和影响力较高的创作者持续创作优质内容。

3 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推荐等方式,提高优质内容的曝光率,让用户更容易发现和分享优质内容。

4 引入更多的优质内容和知名创作者,提高平台整体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

总之,在短视频平台上,优质内容的占比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推动平台的发展和壮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26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