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绘画与浪漫主义绘画的异同点有哪些

新古典主义绘画与浪漫主义绘画的异同点有哪些,第1张

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画派,古典主义绘画和浪漫主义绘画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画派之一。他们是以对立面的姿态出现的。

古典主义画派利用古典的艺术精神、理想与规范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艺术形象。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形式和庄重的风格、气魄。

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绘画以古典主义绘画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在法国画坛。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主要代表人是藉里柯与德拉克罗瓦。反对古典主义绘画那种尊崇理性规范,摒弃其僵化的教条与呆板的模式,推出自己充满旺盛激情和思想解放的新格局。在艺术形式上,浪漫主义强调奔放豁达的风格和内在力量的迸发,强调大胆剧烈的运动与构图、饱满充实的色调和流畅激动的笔触。在题材上,重视对民族精神和异国情调以及文学名著中的形象的表现,颇具幻想与浪漫情绪。浪漫主义绘画是19世纪法国画坛引人注目的一个艺术流派。

盛行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重理性,强调共性,要求严谨规范,时代气息鲜明;兴起于19世纪初的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则重感性,强调个性,追求自由,崇尚想象,挑战规则。作为艺术流派,二者相互对立,但作为创作方法,二者却都是穿上了风格外衣的思想,其风格特征总是不断地变化;而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理性的沉静和感性的冲动。

您可以先临摹一些简单基本的图样,如果你有绘画基础可以画一些线条,色彩基本的装饰画类型,主要先把装饰画的基础打好,如果有老师指导更好,其实装饰画很简单,需要细心,它不需要写实,有很大的创作空间,练习时间长了,可以开始临摹一些野兽派大家的画,进行多次临摹,练习,不能着急,不是短时间可以成功的事,要有耐性的学习。技巧什么的现在说不清,这个要在练习的过程中着急摸索和积累。

颜料均匀。调色时用颜料宁多勿少。下笔均匀,不可反复涂抹。。否则容易造成整张画的色调不匀画时要心静。不可毛躁 我想你问的是手工制作的吧, 那就比较好办了

你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用剩下的东西制作, 比如说鸡蛋壳,红豆 大米等东西用浇水沾起来作画 也可以用树叶

不同造型的树叶也可以,还有就是去商店里买一些设计类的材料~比如说是麻布,卡纸,彩纸 纸绳 瓦楞纸 种类满多的,准备好了材料 然后就要靠你自己发挥你聪明的小脑带了

加油了 相信你会做的很好的 黑白装饰画,是以黑、白对比为造型手段,画面主题以黑、白形体的巧妙组合来得以充分表现,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特色。

在中国人民心中,黑是实,白是虚,黑是一切,白则是空灵。黑与白如同有与无的相互浸润渗化,从而造就一个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无相生的大千世界。巧妙处理黑与白两个极端,把一切浓缩在黑、白巧妙组合的画面中,如同音乐与音响的旋律、节奏、配器等给人听觉上带来享受。要善于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删繁求简,画面上只要极其简练的形象,力求达到黑白对比强烈明快的艺术效果。

灵活运用点、线、面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使画面黑、白、灰变化丰富,虚实层次错落有致,疏密空白安排得体,在形象上进行夸张、取舍、变形,并竭力使画有情趣,有节奏,有韵律,具备较强的装饰性。世界是彩色的,但是通过概括和抽象之后,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又只限于黑白二色之中,在黑白艺术中,复杂的色彩被简化,并分为两极,在这两个极色中蕴含了色彩之内和色彩之外的修炼与再生之道。装饰画中的“黑白黑白艺术在我国渊源已久,在传统绘画中,黑白不但是构成外在形式美的主要因素,而且往往还被赋予了更多涵义。装饰画中的“黑白黑白艺术在我国渊源已久,在传统绘画中,黑白不但是构在形式美的主要因素,而且往往还被赋予了更多涵义。白在生活中,光照之下物体显现的明暗关系、固有色的深浅差异,均可概括在黑白两色之中,这也是构成黑白艺术的客观依据。一黑一白在造型艺术中应用非常宽广,被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黑白是色彩中的极色,也是视觉感受的极限。艺术效果单纯、明朗、强烈,自然界中本身是不存在绝对的纯黑或纯白的。黑白意识属于审美意识范畴,它吸收版画、剪纸的一些表现形式,对自然界丰富的色彩进行高度概括。从这一点看,这种单纯的表现手法,带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性。中国水墨画即是充分运用这种浪漫手法创作的典范。这种表现手法包括图底关系和点、线、面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黑、白、灰关系。“黑白意识”是一种创作意识。创作原则是以少胜多,黑白艺术简到无彩,用最简练的语汇,表达丰富的内容。是作者根据自身艺术修养,对自然观察、理解、探索的结果,也是对自然的表象、思想情感及思维等的综合反映。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的黑白设置、分布、次序、组合,使表达物具有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是初学者的话买点图案设计的书多画画。

印象派绘画方面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 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十八世纪晚期,十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他是一个全欧洲性的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不散。法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刻、小说和戏剧领域;英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于诗歌、历史画和风景画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则在音乐、诗歌和绘画领域皆有体现。

西班牙画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至1828)是一颗耀眼的星辰。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P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 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知道了吗

(1)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1)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倾注在这幅画中。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这三个流派都是19世纪兴起于法国的画派。

浪漫主义,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是德拉克洛瓦、籍里科,他们在艺术主张上与当时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对立,绘画风格上比较奔放和感情色彩浓厚,油画多见大笔触,与新古典主义追求的不见笔触的精工细作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浪漫主义的绘画题材与政治关系比较密切,代表作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比较主旋律,带有资产阶级色彩。

现实主义,兴起稍晚于浪漫主义,代表画家是库尔贝,主张绘画应表现现实生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生活现状,题材上与浪漫主义和新古典都不同,喜欢表现阴暗的底层人群,带有与资产阶级统治对抗的色彩,绘画风格属于传统写实性绘画,但技法比较接近现代直接画法,笔法比较粗犷,我国画家徐悲鸿留法归来就标榜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但其实徐悲鸿的老师达仰还是属于学院派的画家,事实上与现实主义的库尔贝等人是水火不容的。

印象派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比前两种流派晚,代表人物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等,他们的艺术从题材上与政治关系比较远,多表现自然风景,创作手法以写生为主,主要贡献在于提出用油画表现自然光的色彩倾向,画面色彩明媚鲜艳,笔法一般比较奔放,画面肌理厚重明显,不太注重造型,所以与其它传统写实流派在视觉效果上有比较明显的对立,但也不是所有印象派画家的风格都一致,他们是一个因现实活动聚到一起的流派,在风格上没有刻意统一的追求,所以马奈的作品风格实际上更加接近传统学院派。

这三个流派都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流派,随着艺术进程的演进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每个流派的画家人员都是比较固定有限的,因此只要熟悉这些画家的作品,对这些流派的风格就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大可能混淆。

首先我想说,西方绘画是一个演变的过程。

比如从罗马风格到哥特式美术,再是文艺复兴,巴洛克美术,洛可可美术,新古典主义,再到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诸多流派。

所以不同的时期,我们欣赏的角度就应该有所变化。

举几个例子:

1、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我们应该多结合当时社会的大氛围,人权得到重视,所以作品不再是中世纪那样古板,而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当然但从绘画技巧上说也比中世纪有很大突破,特别是米开朗基罗的素描作品,对人体的解剖有了极大的了解。

2、后一个时期是巴洛克和洛可可的风格,这两种风格本身存在很大差异,但也因该是作为大众所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多名作,我认为欣赏的时候不要考虑大多,细细体味作品的气势,所营造的氛围,再结合一些绘画史的知识,读懂并不难。比如委拉斯开支《宫娥》、鲁本斯《抢夺刘希普斯的女儿》、伦勃朗《夜巡》。我认为新古典主义也是一样的。

3、再后来是印象主义,普通人往往觉得他们的作品很松散,没有形。这恰恰是印象主义的特点。他们注重光色的变化而不注重外形。欣赏的时候把眼光放在他们的优点上,就是用色变化上,体验色彩的和谐所带来的效果。比如莫奈《睡莲》、雷诺阿《红磨坊街的舞会》。而后印象主义塞尚、梵高的作品则要加入对他们个人的了解才能读懂,简单的说塞尚不满影响主义形体松散而去追求一种坚固的又不是失去色彩的风格,梵高则在画作中加入大量主观的因素,达到一种稚拙的风格,也可以参照高更的作品。

4、现代主义诸多流派普通人一般不太读得懂。我认为关键的是了解为什么他们会产生。首先照相设备的发明使人们不再需要把物体一摸一样画下来,绘画才真正回到艺术的本位。他们解决什么是艺术的问题。最著名的当属杜尚的《小便器》。另外,西方艺术发展到现代主义,已经是一种观念主义的艺术思想了。欣赏时要了解作者本身的思想,而不能再用传统绘画的透视,明暗等来限制他们。2楼的说法就有问题。建议你去了解下什么是立体派,风格派,达达、超现实、形而上、大地艺术、象征主义、波普主义、未来主义、野兽派、表现主义、至上派。当然对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人来说有些困难,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文艺复兴的画类似于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巴洛克和洛可可则是唯美主义。

印象主义是表现主义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

我对文学不是很了解,但我认为文学和绘画是相通的。比如历史上一个时期在文学上浪漫主义盛行,在艺术上也应该是浪漫主义绘画。

这样来说,文艺复兴不等于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指一些气势雄浑,充满幻想,色彩绚丽的画作。最有名的是德拉克落瓦。而现实主义是库尔贝之类的人物。

巴洛克和洛可可则是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应该是文学的概念。是指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但19世纪后期美术已经不再是巴洛克和洛可可,而进入到印象主义。另外英国毕竟是岛国不是欧洲艺术的主流。

印象主义是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应当晚于印象主义。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也区别于印象主义。最有名是蒙克的《呐喊》,他们往往将人的形体扭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

这应该是对的,而且和绘画是关联的。也有诸多流派,时间上也一致。

我认为,你将文学于艺术关联在一起看,这是对的。历史上各种思潮、运动。首先都应该有文学的现行,艺术家们通过画笔表达他们的感觉。

还有一句早该讲的话

看画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把自己摆在作者的位置。还应该结合当时的宗教、历史、文化。特别在文艺复兴,中世纪教会控制的这段时期。

另外,你说可对于画作,仍然无能为力。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具体读不懂某一幅画,还是所有的。

这样的话,3、4、6、7楼所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先看你感兴趣的,能引起共鸣的,再去了解其他,有时也不必拘泥于一幅作品。随着认识的深入,自然就会懂。

印象派[1](英文:Impressionism),是于1860年代法国展开的艺术运动、画风。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印象·日出》、凡·高的《向日葵》等。

来源[2]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发展

1874年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枫丹白露”。“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印象派鼎盛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这些画家们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于是画家们就联手举办了“官方沙龙”落选作品展,逐渐的社会对他们的风格也有所认同。

总之,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他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现在的高考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

2风格特点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派创作方法

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艺术观点上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发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调,再加上物理光学,也被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他们对空气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比如说,同样是教堂,画家在不同的时间就描绘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阳光灿烂的时候,物体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受光源影响,会偏光源的色调,而背光或投影也并不是灰色的,而是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再比如说,秋天的森林,一片金**,而笼罩在金**里的树干和石头展现的并不是它原有的固有色,而是偏紫色的,等等。画家们将这些色彩规律运用到绘画里,“色彩学”也就运应而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5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