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及年代划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及年代划分,第1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后期作品中,就已经明显地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作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举出舒伯特和柏辽兹这两人。他们都是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高峰,这一系列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在音乐史上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这一时期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柏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经过舒曼和沃尔夫传到现在;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出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后来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发生联系。

http://bbsduxiucom/topic/74/1244htm

在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上,隐喻、象征和暗示代之以明确的陈述,有意造成的朦胧和暧昧造成特有的艺术意境,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成为艺术创作的中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艺术追求,所以音乐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艺术门类。从当时大环境看,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几乎受到当时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民族解放运动在内的社会大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当时,对艺术家来说,无论是以现实主义态度批判社会的弊端,还是以新的眼光从中世纪艺术中汲取灵感,其中都强烈地突出了个人的精神情感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德国的早期浪漫主义者蒂克(Ludwig Tieck,1773-1853)在他的著作《关于艺术的遐想》中写到,“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从音乐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语言来源于音乐。让•保罗(Jean Paul,1763-1825)这样说,“没有比声音更浪漫的色彩”,而舒曼则称音乐就是“浪漫色彩的本身”。舒曼(Robert Schuman,1810-1856)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写作艺术歌曲中是自发的本能和敏捷的灵感。这种灵感来自于内心的感触和丰富的想象,并不在乎歌曲的结构。舒曼的艺术歌曲比较精雕细琢,完全的内向型。他的音乐从来不是戏剧性的,一切都化成了纯粹的感情。他的音乐内向而风格纯净,乐句简短而紧凑。内心世界是他音乐的主要对象。尼采则认为悲剧的来源是来自音乐精神,认为当语言文字枯竭了,无力表达艺术家的感情时,音乐就开始了。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对诗歌的阐发,分别给予了歌唱与钢琴,人声与琴声在互相对答。甚至在一些时候,较重要的不是歌唱而是钢琴音乐。例如在他的《诗人之恋》结尾,竟有一页的乐谱是完全没有歌唱而只有钢琴的独奏,他只有让无言的琴声才能吐露内心的激情。就连他的两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海涅诗)、《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夏米索诗),一首首歌曲在整体的构成中,与其说是成套的画面,不如说是一连串的情感意象。

http://wwwmusicszcom/ReadNewsaspNewsID=415

1、罗伯特·舒曼: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bai》、《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等。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舒曼狂喜的、热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乐的个人特征。他关注高于他内在自我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霍夫曼还是克拉拉。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3、舒伯特:代表作:《未完成交响曲》;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5、弗朗茨·李斯特:

代表作《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1、 早期:贝多芬、凯鲁比尼、韦伯、帕格尼尼、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舒伯特、彻尔尼。

2、 前期:门德尔松、肖邦、舒曼、李斯特、白辽士、梅耶贝尔。

3、 中期:威尔第、瓦格纳、奥芬巴赫、布拉姆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布鲁克纳、弗兰克、古诺、比才、圣-桑。

4、 民族乐派: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西贝流士、阿尔贝尼兹。

5、 后浪漫主义:福莱、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埃尔加、格拉祖诺夫。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扩展资料:

历史

浪漫派时期的音乐则可以从1813年ETA霍夫曼论述贝多芬的浪漫主义精神开始,到1914年勋伯格提出“不协和音的解放”为止。

浪漫派时期的音乐比起之前的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时期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浪漫时期的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时期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瓦格纳,钢琴音乐的代表是李斯特。

浪漫主义音乐对曲式结构进行了极大的丰富与扩充,出现了诸多小型曲式结构,例如小品曲、幽默曲、叙事曲、阿拉伯风格曲、音乐的瞬间、随想曲、浪漫曲、间奏曲或即兴曲等。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在马勒和勃拉姆斯时代式微。

浪漫时期的音乐在晚期出现了更多不同的乐派,包括法国的印象乐派(德彪西、拉威尔)和欧洲各地的民族乐派(西贝柳斯、斯美塔纳、强力集团等)等。

1、《邀 舞》—Aufforderung zum Tanze Op65,原为钢琴曲,作于1819年,由卡尔·玛里亚·恩斯特·冯·韦伯1786-1826(德国人,德国民族音乐先驱,代表作《魔弹射手》)所作。后来由柏辽兹编配成管弦乐曲,使之名声大作。

2、《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The 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Op55,又名《英雄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的交响曲,作品55号。

3、《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4、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作曲,1868年完成。乐曲描绘维也纳郊区森林的景色。初夏的早晨,高枝啼鸟,林阴遍地,姑娘们在森林嬉戏、歌舞,恍若置身仙境。

5、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充满想象力的管弦语法,为音乐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决定性的大门。在当时,浪漫主义正从文坛、画坛渐次席卷到乐坛,柏辽兹正好恭逢其会。

主要音乐家及钢琴作品:

1、威伯(1786-1826):德国,以歌剧和钢琴作品闻名,《邀舞》。

2、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艺术歌曲之王”,《流浪者幻想曲》、《即兴曲》、《音乐瞬间》。

3、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八集48首钢琴独奏曲《无词歌》。

4、肖邦(1810-1849):波兰,《升c小调圆舞曲》、《A大调波罗乃兹》、《c小调练习曲》、《f小调协奏曲》、《降E大调夜曲》、《第一谐谑曲》。

5、舒曼(1810-1856):德国,《狂欢节》、《大卫同盟曲集》、《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蝴蝶》、《交响练习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

浪漫主义作为音乐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与18世纪古典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喜好把眼光投向遥远的往昔和不可知的未来。

饱含热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渴望综合一切,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

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在于强调“人”和他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体,这个人需要自我肯定、自我崇拜、自我想象以至自我宣泄,即使是表达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也是通过赞美自然来抒发自我的渴望。

企望革新的作曲家们,力图突破音乐自身的界限,寻求与其他艺术的融合。19世纪新的标题音乐,就将音乐以外的因素化为乐思,用文字来说明其思想内容。

浪漫主义音乐概述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资料:

浪漫主义音乐_

古典时期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1770-1827)。

浪漫时期涉及整个十九世纪,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布鲁克纳;勃拉姆斯;肖邦;

李斯特;德沃夏克;格里格;科萨可夫;柴可夫斯基;等,太多了。

全方位的区别是:古典不能犯规,浪漫为了抒情可以犯规。

(约为公元1820—1900)

在1820年后随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结束,浪漫主义音乐开始萌芽。这一时期的音乐形式更为丰富,是古典艺术巅峰时期中离现代最近的,现在最能够被接受的古典音乐大多出自于这个时期。浪漫主义音乐已经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和主观的情感表达,对于自然景物的表现更加突出了,对于民族和民间的音乐利用也更加频繁,可以说是真正趋向大众化。其实在古典音乐学派贝多芬、罗西尼等作曲家的晚期作品中,就已经透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1800年前后出生的音乐家们则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随后浪漫主义音乐经过孟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为世人所熟知的音乐家完善,在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时代达到了巅峰,他们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当然晚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人马勒、拉赫玛尼诺夫的贡献亦不容小觑。在过渡到现在音乐之前的音乐时期里,即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也不过百年时间,但是这也是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逐渐进化的时期,在这个短暂的时期中曾出现过多种音乐形式,还能称之为古典音乐形式的有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一般被称为新音乐,泛指印象派音乐之后发现起来的新型音乐形式。这些音乐同浪漫时期以及之前的古典音乐相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古典音乐过渡到现代音乐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音乐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此时期作品风情万种,各自独具特色,入门曲目有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美丽的磨坊少女》;肖邦夜曲、钢琴协奏曲第二号;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二号;华格纳歌剧序曲集;布拉姆斯交响曲第一、三号;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号;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第二号、《帕格尼尼主题与变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拉威尔钢琴协奏曲G大调。

20世纪的作品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引》、《小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钦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第七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在此推荐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画家马席斯》交响曲,以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的《马术竞技会》、《一个平凡人的号角》。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782~1840)

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792~1868)

曲目:1歌剧序曲选辑。2歌剧《塞维亚的理发师》。3歌剧《赛米拉密德》。4歌剧《灰姑娘》。5弦乐奏鸣曲(共六首)。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797~1848)

推荐曲目:1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2歌剧《唐巴斯瓜雷》。3歌剧《爱情灵药》。4歌剧《联队之花》。5歌剧《宠姬》。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13~1901)

曲目:1歌剧《茶花女》。2歌剧《阿伊达 》。3歌剧《奥泰罗》。4歌剧《麦克白》。5歌剧《游唱诗人》。6歌剧《命运之力》。7歌剧《纳布果》。8歌剧《假面舞会》。9歌剧《唐卡罗》。10歌剧《法斯塔夫》。1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12安魂曲1 2 6 。 德国作曲家。(1786~1826)

曲目:1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2钢琴曲《邀舞》。3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4《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序曲。5歌剧《魔弹射手》。

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言家》)。 德国作曲家。(1810~1856)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33~1897)

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2第一、第二号钢琴协奏曲。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小提琴与大提琴复协奏曲。5匈牙利舞曲(共二十一首)。6《大学庆典》序曲、《悲剧》序曲。7竖笛五重奏OP115。8竖笛奏鸣曲(二首)。9小提琴奏鸣曲(三首)。10大提琴奏鸣曲(二首)。11第三号钢琴奏鸣曲。12韩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曲OP24。13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OP35。14OP76、OP79、OP116~119的钢琴小曲集(喜欢布拉姆斯的人这些曲子一定要听,它包括了间奏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等)。15钢琴五重奏OP34。16弦乐四重奏(三首)。17弦乐六重奏(二首)。18钢琴三重奏(三首)。19钢琴四重奏(三首)。20法国号三重奏OP40。21竖笛三重奏OP114。22海顿主题变奏曲OP96a。23小夜曲(二首)。24德意志安魂曲。25歌曲集(任选)。 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1797~1828)

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奥国作曲家。(1825~1899)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他父亲是圆舞曲之父“。)

曲目: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南国玫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醇酒、女人与歌》、《艺术家的生涯》、《皇帝》、《一千零一夜》。2波卡舞曲:《拨奏》、《雷鸣与闪电》、《闲聊》、《狩猎》、《爆炸》。3《蝙蝠》序曲、《喜普赛男爵》序曲、《威尼斯之夜》序曲。4轻歌剧《蝙蝠》。 法国作曲家。(1803~1869)

曲目:1幻想交响曲 。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交响曲)4歌曲集《夏夜》。5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1810~1849)

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练习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圆舞曲(十四首)。5夜曲(二一首)。6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7《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8马厝卡舞曲(任选)。9即兴曲(四首)。10叙事曲(四首)1 2 3 4 。11诙谐曲(四首) 。12幻想曲OP49 。13摇篮曲OP57 。14船歌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1811~1886)

曲目:1第一 、二号钢琴协奏曲。2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 、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 、No2 、 No13 、 No15 。4匈牙利民谣幻想曲。5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6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7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 。9巡礼之年。10第三号《爱之梦》。11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12《浮士德》交响曲。 俄国作曲家。(1840~1893)

曲目:1交响曲第四号、第五号、第六号《悲怆》。2降B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OP23。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4芭蕾音乐《天鹅湖 》、《睡美人》、《胡桃夹子 》。5《罗密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6意大利随想曲op45。7交响幻想曲《暴风雨》op18。8《一八一二年 》序曲。9斯拉夫进行曲OP31。10交响幻想曲《黎米尼的富兰契斯卡》OP32。11《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2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提琴与管弦乐)。13A小调钢琴三重奏。14弦乐四重奏(三首)。15管弦乐组曲第一~四号。16歌剧《尤金奥涅金》。17弦乐小夜曲OP48。18交响曲第一~三号(第三号 )。19《曼弗列德》交响曲。20钢琴曲集《四季》。21忧郁小夜曲(小提琴曲)。 法国作曲家。(1865~1935)

曲目:交响诗《魔法师的徒弟》。 芬兰作曲家。(1865~1957)

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七号(二、五两首尤其著名)。2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47。3交响诗《芬兰颂》OP26、《传奇》OP9、《黄泉的天鹅》OP22NO3、《海洋女神》OP73、《塔比奥拉》OP112。4《卡列里亚》组曲。5悲伤圆舞OP44。6夜骑与日出(管弦乐曲)。 法国作曲家。(1875~1937)

曲目:1钢琴曲:《水之嬉戏》、《镜》(五曲) 、《夜之加斯巴》(三曲)、《库普兰之莫》(六曲)、《死公主的巴望舞曲》。2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3管弦乐曲:《波烈露》舞曲、《西班狂想曲》、《鹅妈妈》组曲、《圆舞曲》、《达芙尼与克罗伊》芭蕾组曲、《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库普兰之墓》组曲。4小提琴曲:《哈巴奈拉》、《吉卜赛》。5F大调弦乐四重奏。6小提琴奏鸣曲。7序奏与快板。8钢琴三重奏。 瑞士作曲家。(1880~1959)

曲目1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大提琴与管弦乐)。2小提琴协奏曲。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1881~1945)

曲目:1钢琴协奏曲第一~三号。2管弦乐协奏曲。3弦乐、打击乐与钢墙琴的音乐。4芭蕾音乐《奇怪的满州官吏》。5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6舞蹈组曲。7罗马尼民俗舞曲。8弦乐四重奏(六首)。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10双小提琴二重奏(共四十四首)。11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12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13嬉游曲。14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5两首狂想曲。 匈牙利作曲家。(1882~1967)

曲目:1《哈利雅诺斯》组曲。2孔雀变奏曲。3格兰达舞曲集。4马罗许塞克舞曲集。5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 俄国作曲家。(1882~1971)

曲目:1芭蕾音乐《火鸟 》、《彼得洛希卡》、《春之祭 》。2《诗篇交响曲 》和《三乐音交响曲》。3《敦巴顿橡园》协奏曲。4士兵的故事。5《普钦涅拉》组曲。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7管乐交响曲。8舞蹈协奏曲。9单簧管协奏曲《黑檀》。 俄国作曲家。(1906~1975)

曲目:1交响曲第一、五、七、十号 。2芭蕾组曲《黄金时代》。3小号与钢琴协奏曲。4G小调钢琴协奏曲OP57。5降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6A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7大提琴奏鸣曲OP40。8中提琴奏鸣曲OP147。9第二号钢琴三重奏。10第十五号弦乐四重奏。11钢琴五重奏OP57。 英国作曲家。(1913~1976)

曲目:《法兰克·布瑞基主题》变奏曲。战争安魂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73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