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浪漫爱情应该是一个人生活中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如何反驳浪漫爱情应该是一个人生活中满足感的主要来源?,第1张

浪漫不是学的来的,是要在爱中体会的.

浪漫的真谛无非就是给爱人一些惊喜,或大或小,根据你的能力.

要学会浪漫,首先你要细心,你要观察爱人喜欢的是什么,表达出的或者暗示流露出的,在他们不经意的时候满足他们的愿望就足以让他们觉得你是个浪漫的人.

对爱人的体贴细心源自你爱的浓度,爱的越真越深,不自觉地你就会想他/她之所想,急他/她之所急,慢慢体会,慢慢渗入到他/她的生活,浪漫其实很简单

答案: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老人与海》的态度存在差异。苏联对这部小说持肯定态度,认为它是一部反映人类精神力量的杰作。而中国则对这部小说持批评态度,认为它存在“西方独裁主义”的思想倾向,不符合中国革命文艺的要求。

解释:《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2年出版的小说。这部小说获得了1953年的普利策奖,被认为是海明威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存在差异。苏联文艺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反映了人类精神力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杰作。而中国文艺评论家则认为这部小说存在“西方独裁主义”的思想倾向,不符合中国革命文艺的要求。

拓展:这种差异评价的原因,一方面与当时中苏两国的政治立场和文艺观念有关。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国家,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方向。而中国则在文艺方面强调以革命为主题,追求“无产阶级文艺”的创作理念。另一方面,也与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有关。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以个人主义和人性的探索为主题,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无产阶级文艺的创作理念存在差异。

总之,中苏对《老人与海》的态度差异,反映了当时不同国家的文艺观念和政治立场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呈现出文学创作在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浪漫主义思潮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欧美流行,这是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上升的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是在很多因素的推动下产生的,最直接的事件是法国大革命的变革,打击了封建势力,启蒙理想也破产,同时工业化的弊病显示了出来,知识分子产生悲观情绪,各种思想使人们产生无依托,无归属感,形成了对现有社会和文化与文明的怀疑,不满和抵触情绪。于是在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下,个性自由和解放,自由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人生和社会理想,自由观念深入人心,催生了思想多元的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其次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分不开。他们的哲学反对启蒙理性,提出唯心主义的原则,突出自我肯定主观作用,关注个人情感,对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抒情性和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浪漫主义运动受自由主义思潮和空想社会主义反文明倾向的影响,受卢梭的“返归自然”理论的影响。

浪漫主义重视主观世界,认为主观精神世界更真实,理想比现实更重要,文学上冲破古典主义束缚,喜欢用夸张的手法和瑰丽的语言,表现对理性的不满和反思,因为理性代表与自然相对的文化与文明,是对人的自然天性的限制,它呼唤人的感性世界的解放和个性自由。这是一次人们对来自文化与文明的异化现象的反抗,具有反文明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欧美流行,后在不同的国家发展,影响波及亚非国家,有各自不同的倾向和特点,但是作为文学流派,又有一些共同特征,在这些共同特征中,体现了它的反文明倾向。首先,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在自由精神鼓舞下,张扬个性,塑造了充满扩张欲望的自我,表达了现代人要求摆脱传统与文明束缚的强烈个人主义愿望,表现自我成为浪漫主义的首要法则。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形成的超验主义,主张人有超越感性和理性,靠直觉认识真理的能力,人是自由的,人就是上帝。

“浪漫”的反义词是

现实

朴实

实在

淳朴

古板

1、现实xiàn shí :1 客观存在的事物2 合乎客观情况

例句:在沙漠上种草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2、朴实pǔ shí:淳朴诚实;质朴笃实

例句:这篇课文虽然言语朴实无华,感情却真挚动人。

3、实在shí zài:1 诚实,不虚假。2 的确。3 其实。

例句: 陈景润叔叔的治学精神实在令人佩服。

4、淳朴chún pǔ:敦厚质朴

例句:在我失败时,这些淳朴的乡邻给了我热情的鼓励。

5、古板gǔ bǎn:1 固执守旧,不灵活2 墨守成规3 (表情)死板,呆板

例句:她性情古板,对一些生活小节过分拘泥。

1、古典乐派是指那些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常指18~19世纪产生于欧洲的音乐潮流及创作风格。

特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对此后音乐历史的发展是具有非凡推动意义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三大重要的曲式——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以及键盘奏鸣曲。

2、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

特点:浪漫乐派作曲家对和声技巧的发展同对音响色彩的兴趣是相辅相成的:这一个时期的乐队规模无限扩大,一些乐器得到改善,又有一些新的乐器发明出来、各种乐器的新奇组合产生了新颖的色彩效果,又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调色板,从而使这种拥有迷人的音色储备和力度层次的大型管弦乐队成为一种理想的工具。

3、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

特点: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创造性地与西欧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相结合,因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体裁和音乐语言上。

4、现代音乐(或称“现代主义音乐”、“现代派音乐”modernist music)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非传统作曲技法,非功能和声体系作为理论支撑的,用新的作曲手法、音乐理论、音乐语言创作的音乐。并非指20世纪创作的所有音乐作品。

特点: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 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他音响方式代替旋律。

扩展资料:

人们习惯于把雨果的《序》称为浪漫主义的纲领,这是因为雨果这篇讨伐伪古典主义的檄文,确曾获得广泛的响应,从而得以用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掀起一个类似文艺复兴的运动,以显示浪漫主义文学的巨大声势。

因此文学史上常把雨果发表这篇序言的1827年和随后因雨果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上演成功而达到浪漫主义发展高潮的1830年,作为古典主义同浪漫主义在时间上的分界。

探究浪漫主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因为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中短篇小说《阿达拉》(1801年)和《勒内》(1805年),已经包含了日后浪漫主义文学将要加以发展和夸张的一切优缺点的萌芽(特别是勒内这个悲观厌世的“世纪病”的典型人物的出现),

所以有些人常把整个十九世纪视作浪漫主义的纪元,有时甚至还把它的结束时间延伸到大约1910年间。

——古典乐派

——浪漫乐派

——民族乐派

——现代音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7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