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吧,有一伙家伙吃饱了没事,搞了个启蒙主义,各种人性各种爱啊,社会进步了。但是法国大革命出现以后,有思想的年轻人们又想了想,发现原来启蒙主义也没啥用啊有点不靠谱。加上他们自己的痛苦,有抱负无处施展,于是浪漫主义思潮起来了。
基本特征是,传奇性。就是一群不得志的吊丝男天天YY逆袭白富美,说白了就是YY,因为生活中连土肥圆都不理他们。这也导致了塑造形象的不同。现实主义文学者会发帖说:《房东老太太又来催房租了》,到了浪漫主义文学作者笔下就是:《那一夜,一个美丽的女孩轻轻叩响我的房门》。他们比现实主义文学者更有激情,更渴望内心对社会的构想能够实现。
浪漫主义也有两个分支,积极浪漫,例如某个作者发帖说:《我是怎么从一个小弟混成大哥的》。消极浪漫:《我割破喉咙,鲜红的蝴蝶载你飞向你最爱的古堡》但问题是其实他连恋爱都没谈过。
浪漫主义文学是个奇葩,和各种主义都能掐起来,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启蒙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纷纷躺枪。这倒也挺有意思的。不过现代主义它不掐架,因为那时候还没有。
在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潮中,作为启蒙运动的对立面,还有浪漫主义的思想的兴起。浪漫主义思想运动起自十八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中叶,但它的影响直到今日尚未消失。从历史的观点而论,浪漫主义起自对过分强调理性和普遍概念的启蒙运动的反动。
在近代史上,世界文学发展的主要流派盛行与当时历史条件的关系
流派:17至18世纪,古典主义文学;18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关系:各种文学流派的盛行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古典主义文学的兴起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它为这种政治服务,因而受到统治者的保护、鼓励和扶植。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它追求主观理想,不再突出人的理性,而抒发个人的感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尖锐化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巴洛克、洛可可艺术的原因
17世纪到18世纪初期,巴洛克艺术在欧洲盛行,这与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确立起强大的封建君主统治,当时天主教势力强大有关。巴洛克艺术的风格——威严和力量,正好符合了这种统治的要求。
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自由平等思想盛行,君主和贵族生活方式和情趣发生了变化,巴洛克艺术逐渐被洛克克艺术所取代,精巧,纤细的风格取代了威严和力量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法国为例,分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流派的盛行与当时社会条件的关系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古典主义艺术盛行,这和当时法国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有密切的关系。古典主义者拥护与资产阶级结盟以反对封建割据,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古典主义文学、艺术受到鼓励和培植。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像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崇尚理性,但厚今薄古,让资产阶级登上文学和艺术殿堂,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如一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启蒙文学家,在艺术上一扫陈腐的巴罗克、洛可可的风格,用古典主义风格表现英雄,如画家大卫的《马拉之死》。18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大革命胜利后新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并非那样美妙,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浪漫主义作家和艺术家反映了这种情绪,抒发强烈的主观思想和个人情感,表现对社会的不满,雨果的小说和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便是其最著名的代表。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由于作家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形成两大对立的派别: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寄理想于未来,有的作家则赞成空想社会主义。消极浪漫主义者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在教材中介绍的都是积极浪漫主义作家。
浪漫主义的积极、消极之分,主要是根据作家和作品的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区分的,但作为同一文学思潮,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如注重抒情,善于运用大胆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执意塑造非凡的人物,等等。
现实主义
在西欧,现实主义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一般说来,凡是在形象中能充分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可叫做现实主义作品。它除了在细节上要求真实外,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欧洲,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是文艺复兴时。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历史的继承和现实的创新,成为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法国的普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19世纪30—4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把批判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这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的西欧文坛,盛行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它的理论基础是奥·孔德的实证主义和当时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实验科学。法国文艺批评家泰纳于1858年首次阐述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含义:根据作家对现实的观察,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生活做符合实际的描写。法国作家、自然主义理论家左拉在谈到自然主义时说:“这里不要夸张,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值得称赞和值得贬黜的事实。作者不是一位道德家,而是一位解剖家,他只要说出他在人类的尸体里面发现了什么就够了。”左拉主张用科学实验去证明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用遗传的道理来阐明一切,把小说家的任务和医生的职责等同起来。自然主义艺术家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精神,用生存斗争以及其他生物规律性来解释社会冲突。自然主义艺术家否定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把艺术作品变成对生活片断的照相,从而保持了这段生活的最小的细微末节。恩格斯在批评自然主义时说,巴尔扎克的社会现实主义超过所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左拉”。
浪漫主义的词源Romaitic来自于Boman(罗马),意味着中世纪的罗马式宗教文化,这是消极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渊源,而给积极浪漫主义戏剧以直接影响的,则是德国18世纪70年代兴起的狂飙突进运动;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W莎士比亚,则无论是消极浪漫主义的旗手施莱格尔兄弟,还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旗手V雨果,都将他奉为典范。当然他们各有自己的着眼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