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李商隐的诗歌各自有什么特点?

韩愈、李商隐的诗歌各自有什么特点?,第1张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前后分写两种境界。前十句描写音乐意境,曲折形容,"忽而弱骨柔情,销魂欲绝;忽而张牙舞爪,可骇可愕。其变态百出如此"(蒋之翘语,见《辑注唐韩昌黎集》)。后八句写听琴者的境界。诗人故意说自己本不懂琴,听此琴才忽然开窍了,而且激动不已。这其实是以演奏效果来衬托演奏技艺之高超,可谓启愚顽而动魂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1、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有唐代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李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唐代诗人李商隐,战国末期辞赋家宋玉。

2、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3、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在唐代风起云涌、名家辈出的诗坛上。李商隐算是晚唐屈指可敬的大家之一。后人评价唐代文坛时说,李白、李贺、李商隐是“诗坛三李”,李商隐,杜牧是“小李杜”,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是“晚唐三才子”。从唐至今,学习,推崇李商隐诗歌的人们不绝如缕,在宋代已有专门学习、研究李商隐的“粉丝”,并形成了“西昆体”,清代学者吴乔云评价说:“唐人能自孵宇宙者,唯李(白)、杜(甫)、昌黎(韩愈)、义山(李商隐)而已。”近年来,又有人推崇李商隐为浪漫派和朦陇诗的开山鼻祖。

                                     坎坷的一生

        李商隐(公元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沁阳)人,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据说还是鼎鼎大名的英国公李世勋的后代呢。其祖父邢州录事参军李辅始迁居荥阳,其父李嗣曾任获嘉县令。李商隐出生于获嘉县。公元823年,其父病故于浙江,9岁的小商隐随母亲返回故乡。此后由其母亲和叔父抚养教导,“亲授经典、教为文章”。

        李商隐孤苦不幸的经历,造成了他易于伤感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族,在“头悬梁,锥刺骨”中获得高度的文学艺水修养,造就了他执著追求的精神。

        李商隐天资聪颖,刻苦自励,少年时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文学天才,16岁时就因撰写了《才论》、《圣论》两篇文章名闻遐迩,并受到了河阳怀节度使令孤楚的赞赏。公元830年(大和四年),18岁的李商隐因才学出众被令狐楚任命为幕府巡官,从此踏上了坎坷的仕途之路。

        令狐楚对李商隐十分器重,常常把一些重要的公文交给他处理,还经常安排自己的几个孩子和李商隐一起学习,甚至在他训防汴州(今开封)、兴元(今汉中)时,都坚持要李商隐随行,并继续任命他为巡官。此外,精于文章的令狐楚还亲自教他时文、章奏的写作。这一段时间.是李商隐一生中最踌躇满志的美好时光。

        然而,李商隐在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和公元835年(大和九年)的两次科举中都不如意,只好闷闷不乐地返回故乡。在这一段时间里,他曾受聘于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崔戎;也曾心灰意懒地跑到济源王屋山修仙学道,情绪十分低落。后来,在令狐楚,令狐绚父子的大力推荐下,李商隐才于公元837年(开成二年)考中进土,但仍未得到官职。不久,令孤楚病故于四川任上,李商隐十分悲痛,和其家属一起护送其灵柩回长安,以报答令狐父子对自己的照顾和培养。

        公元838年(开成三年),李商隐应博学宏词考试,本来已被录取.复审时又被除名,使他又一度心灰意冷。幸运的是.径源节度使王茂元也很欣赏他的才华,不但盛情邀请他入幕府任职,还把最宠爱的小女儿嫁给了他。谁也没有想到,李商隐的这次婚姻使他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沼。原来,他不经意间涉及了历史上著名的朋党之争——“牛李党争”。

        令狐父子是属于牛党的,王茂元则是属于李党的,二者是不共戴天的政敌。在牛党看来,李商隐的行为是“忘恩负义”,为儒家所不齿,而李党对他也不放心。就这样,李商隐徘徊在牛党和李党激烈斗争的旋涡中,过着举步维艰、动辄得咎的尴尬而困苦的生活。更可怕的是,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绚恰恰在此时官居相位,长期执政。其间,李商隐曾经多次作诗撰文向令狐绚解释,表示自己不愿意攀附任何一方的立场,却始终得不到谅解。好在令狐绚看在当年友谊的情分上,没有过分追究,还给他补了个六品太学博士的闲职。

        公元841年,武宗李炎即位.李党的首脑李德裕为相,李党尽驱牛党,李商隐的处境略有好转。然而,仅仅过了6年,宣宗李忱登基后,朋党斗争的形势又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李商隐幸运地被贬为桂州刺史的郑亚聘请,做了其幕府的支使兼掌书记,离开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从公元830年(大和四年)踏上仕途,到公元858年(大中十二年)去世,近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地幕府,过着奔波、离散、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

        其实,李商隐根本无意参与朋党之争,他不抱任何偏见,以“青松”自比,超然于朋党之外。“恶草岁当路,寒松实挺生”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待朋党之争的厌恶和不为所屈的浩然正气。“永亿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鹚雏竟未休”,展示了他“欲回天地”、扭转乾坤的政治抱负和报国无门的愤懑心情。

        李商隐一生屡遭朋党打击,仕途坎坷,长期寄人篱下,再加上中午丧妻之痛、思亲思乡之苦,造成了他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导致了他同佛教的接触。公元853年(大中七年).他捐钱长平山慧义精舍经藏院创建了石壁五间,用金字刻《妙法莲华经比卷》,还亲笔为精舍南禅院四证堂的石碑撰写了碑文。

                                    辉煌的诗篇

        李商隐博学多才,具有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又有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这些都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在其现存的600多首诗歌中,各类政冶诗竟有100多首。他歌颂刘邦、李世民,也歌颂张良、诸葛亮;他反对藩镇割据,也反对宦官专权;他同情“不师孔氏”的观点,认为写文章不必引经据典,甘居古人之下。可惜他“运与愿违”、“一生襟抱未尝开”,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李商隐的一生始终在下层官吏中沉浮,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他坎坷的遭遇和与下层社会接触的深切感受。为他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并因此形成了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作为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诗人,他把一腔热血化做燃烧的诗篇,批判的矛头直指唐王朝的腐败政治。例如,那首著名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大胆地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京城郊区“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的荒凉破败景象和农民的贫困生活。接着,他又借村民之口强烈谴责那些祸国殃民的当权者,大胆揭露了藩镇的割据叛乱,官吏的专权残暴,统治者的骄奢*逸和人民的苦难。“甘露之变”发生后,李商隐又以非凡的胆识写出了《有惑二首》、《重有感》、《曲江》等诗篇,愤怒抨击宦官专权乱政、溢杀无辜的恶行,表现了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群众的同情。

        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崇。这些咏史诗借用历史题材。借题发挥,对封建统治者的骄横、昏庸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以揭露隋炀帝的荒*无耻为题材的《隋宫》;如讽刺统治者不重用贤才、一味求神问鬼求长生的《贾生》、《瑶池》;  如尖锐地揭露唐玄宗李隆基霸占儿媳的丑行的《龙池》等。李商隐对本朝皇帝都不留情面,直接予以抨击,表现了他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另一方面.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李商隐又是写爱情诗的高手。近年来,有人甚至认为他是“爱情诗的旗手”、“朦胧诗的鼻祖”。客观地说,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歌中,缠绵悱侧的爱情诗确实不少.写得清丽,优美、细密、典雅,情深意长,意境朦胧,令人一唱三叹,爱不释手。

        我们必须看到,他的爱情诗不仅仅是卿卿我我的记录,专写相思、失恋的艳诗。事实上,李商隐的多数爱情诗龙其是那些《无题》诗,差不多都是借题发挥、寓意深刻的讽喻诗。他直接地继承了楚辞的优良传统,像屈原那样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的人物、美好的事物,以爱情的得失比喻政治上的进退。当然。我们无法断定。究竟哪些诗篇是曲折地影射政治的,哪些是纯粹的爱恨情仇的心灵独自。例如这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首寓意幽微、一往情深的抒情诗,真是曲折隐晦,若明若暗,欲说还休。

        总体上看,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他的七律选材精当,属对细密,情思绵邈,音韵和谐,造词造句达到了珠圆玉润的高度;修辞方法多采用暗示、衬托或象征、影射的艺术手法,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奇诡的旨趣,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享受。许多诗篇都因为有声有色、语言新奇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是,有时候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过分讲究典故、给人以晦涩难懂的感觉。

        此外。李商隐的绝句也很不错,构思细密,意蕴丰富的寥寥几句,往往表达一个深刻的重大主题,《贾生》、《齐宫词》就是这样的名篇。

不属于同一诗派。但这两个诗派都属于同一时代。

中唐时期,中国诗坛出现了很多的风格流派。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流派:一是以白居易、元稹、张籍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他们继承了杜甫现实主义传统,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用新题材创作然后播之乐曲的诗。它力求与生活联系,故能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新乐府诗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对人民的深重疾苦表示了同情。艺术上则以语言通俗流畅、平易近人为特征。代表作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等。新乐府诗人中以白居易的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白居易的诗大约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几部分。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共有一百七十多首,《新乐府》占了五十首,其中以《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等最广为传诵。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也成为传世之作。白居易的诗富有情味,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有成就的唐代诗人。二是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代表作有韩愈的《山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孟郊的《洛桥晚望》、贾岛的《剑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这些诗色彩绚丽,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笔调,融合继承了楚辞、乐府派浪漫传统,开创了奇险新创的艺术风格。三是以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四是以卢纶、李益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另外,晚唐时期,朝政日衰,诗人们虽心怀报国志,但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此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即李商隐、杜牧。李商隐的咏史诗、爱情诗都很有特色,他的咏史诗不仅质量高,而且数量也多。他的爱情诗也别具一格,常以《无题》为题。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脍炙人口。杜牧的咏史诗也善于选择最典型的事件加以形象刻画,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类型:历代对李商隐诗的主导看法,概略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风格绮艳,二是用典繁僻,三是善学杜诗。其中一、二两个方面都和西昆派对商隐诗的接受有密切关系。

特点:情致深蕴,是其根本特征。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像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再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表面上写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止的炽热情怀,显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刘熙载所谓"深情绵邈"(《艺概·诗概》),张采田所谓"哀感沉绵"(《李义山诗辨正》),都是指他诗歌的这个特点。 李商隐诗歌的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如《日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他善于驱遣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如《夜雨寄北》、《嫦娥》。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碧城三首》。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前人说他"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分析是很中肯的。当然,刻意求深求曲,也会带来晦涩费解的弊病。诗人的一部分作品迷离恍惚,旨意难明,有的甚至成为千古揭不破的"诗谜",导致妄为比附、影射的索隐风气,他是不能辞其咎的。 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富丽精工的一面。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能够在□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约略同时而辞采相近的作家中,如果说李贺的特点是瑰奇,杜牧是俊爽,温庭筠是绮密,那么李商隐恰恰就是深婉。风格:不论李商隐诗歌的“隐”也罢,“伤”也罢,实际上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隐中有伤,伤溢于隐,只有伤既又隐,即“隐伤”才是其完整的独特风格,也是其总体风格。

1、李白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2、杜甫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3、李商隐

李商隐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4、杜牧

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5、刘禹锡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

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

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

6、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7、辛弃疾

辛弃疾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

《驾新郎》、《菩萨蛮》、《破阵子》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

《水龙吟》、《摸鱼儿》、《贺新郎》、《鹧鸪天》、《永遇乐》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李白

——杜甫

——辛弃疾

——李商隐

——杜牧

——刘禹锡

——白居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058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