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有三大特点:一、理想主义浪漫情怀,二、浪漫主义人生观,三、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和彷徨。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浪漫情怀 浪漫主义人生观 愤懑彷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才子,从头到脚充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徐志摩,虽然因其年仅三十五岁便遭遇空难猝逝,创作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年春——1931年冬)但却给后世留下不朽的著作和永恒的思想本文将从其诗歌浪漫主义形成的思想,浪漫主义色彩,极其浪漫主义悲剧的形成几个方面去简单论述。
一、徐志摩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
对于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源泉,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徐志摩的浪漫源于英国剑桥留学时的康桥。徐志摩曾经深情的把英国称为他的灵魂再生之地,在那里他不仅迅速成长为西方式自由的知识分子,而且成为了一名诗人,在因英国剑桥大学的两年留学期间,他深深地被西方的文化精神和思想所吸引成为一名全身心投入的崇拜者。也正是在这里,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剑桥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母校,在这里徐志摩沉浸在浪漫主义的海洋。剑桥的生活对徐志摩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思想、志向、性格气质都有剑桥的烙印。他曾经满怀深情的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
吴昆在他的《论徐志摩及其诗歌艺术》中提出了徐志摩复杂的人生成就了其诗意的提炼,因为他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了诗意的提炼,而这一切,要不凭借诗人的笔墨,常常是难以曲尽其幽的。徐志摩虽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他的自然灵气的天性,在剑桥的特殊文化浸染下醇化为追求自由、灵感和艺术的浪漫气质。他的诗作一味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虽然也常想到幻灭的痛苦,但在美好的幻境里,诗人无疑可以找到一个与复杂的现实世界相对抗的精神世界,使得他那颗受伤的灵魂得到抚慰和憩息。这是,英国湖畔诗人对于自然风物的清远超脱,以及拜伦式的斗争激情的宣泄,自然触动了徐志摩的诗心,从而成为他的浪漫诗情的母体。因此,就其诗歌的艺术渊源而言,徐志摩从19世纪浪漫主义汲取了最多的创作营养和艺术灵感。此后不久写成了诗歌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
二、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造境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
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说文学作品“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这里所说的“造境”,实际上就是指浪漫主义创作,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着重表现理想。尽管现实主义创作也表现理想, 但现实主义的理想主要是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描绘流露出来,而浪漫主义的理想则是作为描写对象而存在,就象诗人的《去吧》那首诗,它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就是做为描写对象存在。徐志摩的一生都在追求他的“理想主义”,而他的理想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呢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他要求“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到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徐志摩的政治和社会理想是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①的政治制度,与这一理想相联系着的是他希望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得到自由的发展 这是他的理想主义的核心内容。他宣称“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这并不高深, 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我相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 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落叶》)。这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一是通过对自然情景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理想追求,二是对追求写诗方式的自由,情感表达上淋漓尽致。在英国康桥学习期间, 徐志摩广泛涉猎了英国19 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并胚胎发育形成了具有自由气息的“个人意识”。然而,当将其放到20 世纪20 年代黑暗的中国社会里,必然是碰得七零八落。尽管他也诅咒,也愤怒,但最终还是转向了有宗教意味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求得安顿。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说“大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分”,它能给你以“灵性的迷醉”。诗人把对“大自然的精神”的具体体味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般说来,他的早期的写景诗调子比较明朗,透过那静谧而热烈的画面,仍然可以看出一颗争取个性解放的积极向上的心灵。如《石虎胡同七号》,把园景描绘得活泼可爱, 在生机勃勃的画面里跳荡着诗人那颗热爱生活,渴望美满爱情的赤心。大庭园是诗人创造理想主义的乐园。谈理想境界的创造,不能不论及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全诗荡漾着诗人告别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一唱三叹,令人心生回肠荡气之快感。从字面看,笙箫与悄悄的意境,夏虫与沉默的空间揉合在一种境界里,有力地表明离情在胸, 纵有笙箫, 也悄然无语,夏虫也仿佛感知人情,停止吟唱。该乐时不乐,该闹时不闹,渲染了寂静的意境,不同寻常的笔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诗人具有单纯的浪漫主义人生观
如果说胡适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小脚放大,郭沫若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增添了气吞寰宇的气势,那么,徐志摩则使中国新诗充满了灵性。徐诗的这种空灵②之美来自于诗人一颗真挚的童心,他的诗是他真性灵的流露。徐志摩对“假诗”是极其讨厌和反对的,认为“假诗仿佛是清明节城隍山上的讨饭专家用红蜡烛油涂腿装烂疮,闭着眼睛装瞎子,你若是看出了他的作伪,不由你不感觉厌恶” 。他认为“真好诗”应该是“人格”和“诗格”的统一, ,而“假诗”是情感和思想贫乏的表现:“假人和作伪者仿佛偷了他人的衣服来遮盖自己人格之穷乏与丑态;假诗也是剽窃他人的情绪与思想来装缀他自己心灵的穷乏与丑态。”显然,他强调的是诗贵真诚的传统,反对当时有些诗歌无病呻吟的陋习。周作人曾这样评价徐志摩:“他有他的主张,他的派略,或者也有他的小毛病⋯⋯这个年头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是诚实早已找不到,志摩却还保持着天真烂漫的诚实, 可以说是世所稀有的人了。”在周氏看来,在“五四”这样一个“找不到诚实”的浑浊纷乱的年代,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忠于自己真实的内心,保有这样一份纯真的性灵,实属难能可贵。试想如果一个诗人满脑是利害打算,心里充满喧嚣和浮躁的世俗欲念,抱着极其功利的态度去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答案恐怕不问自明了罢。中国古代讲“澄怀味象”、③“澄怀观道④”,这是对诗人在进入创作之前的准备阶段的描述。徐志摩的诗是“从胫骨里跳出来,灵性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在他的诗国里,一生所追求的理想是性灵的自由。他所追求的“自由”、“解放”、“爱”、“生命”、“美”、“个性”、“光明”、“感情”的信仰以及和平的观念全都是他性灵之所在。可以这样说,徐志摩勇敢地冒险地追求自己爱情的人生实践,也正是他性灵的一种自由表达。在《决断》中,他把爱视为生命线上生与死的纽带,提出先必须争得自由和解脱。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中,指出需要的是真情和勇气。很明显,他的诗几乎大多是其真实内心的表达和自由个性的张扬,而对性灵的强调和追求,正是诗人闲静、澄明心境的一种体现。一方面,他认为自由和恋爱在人间是极寻常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在他的诗中(《偶然》) 、《恋爱道理是怎么一回事》) 又流露出佛家的“色空”观念和道家的“逍遥”意味,认为爱本质上是偶然的,是虚无缥缈的,甚至在后期曾一度动摇过他“单纯的信仰”。如写于1929 年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活该》等诗作,把同陆小曼美丽爱情的幻灭感比喻为“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梁实秋说:“志摩单纯的信仰,换个说法即是浪漫的爱⋯⋯这爱永远可望不可及,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 永被视为一种极圣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然而,诗人自喻为“一条解缰的野马”,他不会就此停止对爱情的苦苦寻觅。“听凭荆棘把我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的头”(《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他仍要通过坚韧的奋斗,去争取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爱,真正的幸福。直到1931 年,诗人在可视为绝笔的《爱的灵感》中,他的信仰依旧,他所追求的“爱是不死的”,不怕散作风、散作沙,以至于在最后一次飞行中,用生命实践着对爱、对自由、对性灵的追求。
(三) 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彷徨。
我们所说的徐志摩的浪漫就是他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现状下依然有单纯的理想,这一点当今的许多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但是,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就会明白,正如志摩在《毒药》中描写的那样:“到处是奸*的现象:贪婪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着同情,怯懦狎亵着勇敢,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在这样一个弱者得不到同情,到处都充斥着暴力,贪婪和欲望的社会,多少青年都沉沦欲海,纵情声色,而徐志摩尽管也在彷徨在无助,但他还是有方向,有人生的目标,尤其是在早年《雪花的快乐》中作者这样写道:“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可见诗人在早期是充满理想和追求的。另一篇《去吧》中,诗人在呐喊,“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去吧,一切,去吧!当前有无穷的无穷!”诗人的浪漫就在于诗人忽而把自己看作雪花,又忽而将自己比作落叶;诗人时而徜徉在一叶小舟里,独自凭栏思绪万千;时而又静立街头看世事炎凉,人心冷漠,心中满是对弱者的同情,对所谓先生们的讥讽和嘲弄—《先生!先生!》,《叫化活该》。诗人多角度的看问题,在不同的场景都有一个‘我的化身’在那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能不叫人叹服,但是诗人也处在心理的极度孤独恐慌之中。在《朝雾里的小草花》中诗人写道:“我此时在这蔓草丛中过路,无端的内感,惆怅与惊讶,在这迷雾里,在这岩石下,思忖着,泪怦怦的,人生的鲜露”此时如果说诗人还是乐观的思考人生的话,那么在《残春》中,诗人这样写道:“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作者在此时,已经陷入一片迷茫,面对吃人的世界,诗人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尽管诗人对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推崇备至,正如他所说:“德国人太蠢,法国人太*,南欧人太乱,美国人太陋,只有英国人可称是现代的政治民族,鱼相望乎江湖,英国人是相望乎政治的;”然而,此时诗人可能已隐隐约约感到英国人的自由民主的政治体系也不可能在中国得以实现,诗人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之中而面对蒋氏王朝,诗人失望了,尽管他也曾与共产主义对峙过,与陈毅同志就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而激烈争论过,然而对蒋氏王朝,他更是彻底绝望,热爱自由面对的是棍棒,追求民主面对的是特务,实现理想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人格,尊严正如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里回顾说,自己的思想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矛盾先生也在后来说道,尽管徐志摩的思想、作品、生活方式,“都是十足的资产阶级的,但他不是蒋王朝的御用文人。”“他对国民党的‘革命成功是愈来愈失望了。’”的确,一边是他难以认同***,尤其是在游历了欧洲,路过莫斯科后他是这样说的“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他的这种既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又反对革命文学,也就是反对中国走苏维埃之路,主要反映在《秋虫》、《西窗》两首诗里——“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你别说这日子过得闷/晦气脸的还在后面跟……到那天人道真灭了种/我再来打——打革命的种!”这一切客观现实也造成了徐志摩只有把他的美好理想寄托在优美的诗歌之中,以打发时光,在诗歌上追求形式的美,不再卷入思想论争的漩涡之中;然而,一触及到现实,他就感觉到困惑和彷徨
诗人的一生都极其浪漫,他一生都在追求他的精神家园,追逐英国式的政体制度,他一生很短暂,到过许多地方,诗人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当时的中国失去了信心,他转而追求内心世界的安详,宁静,梦想着脱离政治生活,然而,在旧中国即使是这一点点要求也不可能实现,诗人的浪漫遭受了现实的巨大冲击,正如诗人说得那样自己早就化成了灰;变成尘。直到触机身亡时,诗人依然感到迷茫和彷徨,并带着迷茫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段路程。
注释
①democracy起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由demos(人民)与krateiv(支配)两个词联缀而成,原意为人民支配或统治。在英文中译为“名主”的意思
②唐代司空图所定的诗性之一,比喻诗歌应当宁静悠远诗意当发必发“明月未上,美人来迟。柳枝待发,微风未起。
③象指客观物象,审美对象。 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物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④所谓澄怀就是发掘心灵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胸襟阔然,脱净沉渣,完成那审美的人提供审美的主题条件。 所谓观道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深深领悟客观具体物象中的灵魂,生命,完成,凸现一个审美客体,你看中国书法,虚空中传动荡,神明里透幽深,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这便是观道:你看中国画,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全幅画总流荡着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这便是“观道”
参考文献
[1] 徐志摩徐志摩诗歌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2] 王锦全徐志摩散文选集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 矛盾徐志摩论。《现代》,1933年2月
[4]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新月》,4卷
[5] 强弓选徐志摩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6] 王迅论徐志摩诗歌意境的空灵美丽水学院学报
[7] 吴廷玉 试论空灵世界的构建J 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4
[8] 胡适追悼志摩[A]生命的信仰—徐志摩文选[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
瑞普凡温克尔故事中有几个浪漫的元素被表现出来,包括:
爱情: 故事的主要情节围绕着瑞普凡温克尔和其爱人卡莱塔之间的爱情展开。他们的爱情被描绘为强烈、真挚和持久的,即使在困难和逆境中也不会动摇。
神秘的宝藏: 故事中的宝藏被描述为神秘、充满诱惑和富有传说色彩。这种宝藏的存在增加了故事的浪漫氛围,因为它代表着一种追求梦想和追求更好生活的机会。
勇气和冒险: 故事中的瑞普凡温克尔被描绘为一个勇敢的人,他不断地克服难关,冒险去寻找宝藏。这种冒险和勇气增加了故事的浪漫色彩,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人为爱和追求梦想所做的牺牲和努力。
自我牺牲: 故事中的瑞普凡温克尔不仅为了追求宝藏而冒险,而且还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卡莱塔而不惜牺牲自己。这种自我牺牲的行为增加了故事的浪漫氛围,因为它代表了对爱情和人类情感的高度赞扬和崇敬。
1、卢梭(法):浪漫主义开拓者,主张回归自然,代表作《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爱弥儿》。
2、雨果(法):浪漫主义作家,不过很快就转换成为现实主义作家了,但是作品中仍然部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3、华兹华斯(英):消极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湖畔派诗人”代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代表作《孤独的收割者》。
4、普希金(俄):俄国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和雨果一样前期是浪漫主义,后期转向现实主义创作。
5、莱蒙托夫(俄):浪漫主义杰出诗人代表,代表作《帆》。
6、霍夫曼(德):德国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金罐》。
扩展资料:
现实主义在19世纪30~40年代形成并取代浪漫主义,具有社会历史发展和文艺本身发展的深刻原因。面对现实,进步作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社会的某些真实状况。
此外,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都促使进步作家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他们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艺的主观理想和个人的叛逆精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的理想世界,而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启蒙主义时代面向现实的传统和古典主义文学的讽刺倾向。法国的梅里美、巴尔扎克,德国的霍夫曼、俄国的普希金等一批原来用浪漫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家都转向现实主义,并成了各国现实主义道路的开拓者。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象征浪漫的东西
象征浪漫的东西,可能有很多人在与自己另一半相处的时候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也有很多好奇的地方,那么如果要送另一半浪漫的东西的话,那么都有些什么象征浪漫的东西呢?一起来看看吧。
象征浪漫的东西1玫瑰代表浪漫。
玫瑰 学名:Rose Rugosa 花语:爱情真挚,娇羞艳丽
玫瑰花语1:玫瑰颜色丰富,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
粉玫瑰花语---初恋 红玫瑰花语---热恋 橙红色玫瑰花语---羞怯
黄玫瑰花语---道歉 白玫瑰花语---尊敬 淡绿色玫瑰花语---青春长驻
玫瑰花语2:玫瑰不同数目的寓意为:
1朵 你是唯一
2朵 你侬我侬
3朵 我爱你
4朵 誓言,承诺
5朵 无悔
6朵 顺利
7朵 喜相逢
8朵 弥补
9朵 坚定的爱
10朵 十全十美
11朵 一心一意,最美
12朵 心心相印
13朵 暗恋
17朵 好聚好散
20朵 此情不渝
21朵 最爱
22朵 双双对对
24朵 思念
33朵 我爱你三生三世
36朵 我心属於你
44朵 至死不渝
50朵 无悔的爱
52朵 吾爱
57朵 吾爱吾妻
66朵 真爱不变
77朵 有缘相逢
88朵 用心弥补
99朵 长相守
100朵 白头偕老百年好合
101朵 唯一的爱
108朵 求婚
111朵 无尽的爱
144朵 爱你生生世世
365朵 天天想你
999朵 天长地久
1001朵 直到永远
象征浪漫的东西210、半边鱼
半边鱼外形独特,呈长椭圆形,身体一侧凸起、有鳞,另一侧扁平、光滑、无鳞,像半个身体的鱼,故而得名。雄雌半边鱼成双生活,常出现在广西西北部花坪国家自然保护区一带。更有趣的是,每当它们在前进中遇到险滩,雄鱼和雌鱼就将身体扁平的一面紧贴在一起,两条鱼合二为一,齐心奋力溯流而上。如果其中一条鱼游不动,另一条鱼绝不会独自离去。因此,当地人流传有“爱情要像半边鱼”的赞美诗句,以此来比喻人们对待爱情的忠贞不渝,白头偕老。半边鱼肉鲜美,常遭偷捕。
9、并蒂莲
荷花一般只形成一个花芽,开一朵花。在受到某种特殊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或内部发生特殊变异时,生在一支茎上的花芽,便有可能分化成两个像双胞胎似的花蕾,从而在一支花柄上形成两个花蒂,开两朵花,结一对莲蓬,这便是并蒂莲。并蒂莲属睡莲科,荷花中的千瓣莲类,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在古代,人们视并蒂莲为吉祥、喜庆的征兆。“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同心、同根、同福、同生,喻意夫妻百年好合、永结同心。也用来象征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8、相思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同去者归,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挚妇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
相思子其实不是红豆。从颜色上看,相思子半红半黑,红豆全红。从分类上看,它们是同科不同族的两类植物。按植物志分类,红豆列在豆科蝶形花亚科槐族中,中国分布35属,食用的红豆属于菜豆族;相思子列在豆科蝶形花亚科相思子族中,在中国分布4属。红豆是木本植物,大部分属类为乔木,少部分为小乔木或灌木;相思子多为藤本植物,有少部分为攀援灌木或灌木。相思子的根、叶、种子一般有毒,种子毒性最大。我们食用的红豆是海红豆,又叫赤豆、红饭豆,营养丰富。
7、摩天轮
传说一起坐摩天轮的恋人最终会以分手告终,但当摩天轮达到最高点时如果与恋人亲吻,就会永远一直走下去。传说摩天轮的每个盒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当我们仰望摩天轮的时候,就是在仰望幸福。幸福有多高,摩天轮就有多高。
设计世界上第一座摩天轮(Giant Wheel)的工程师叫乔治·费里斯(Gerorge W、Ferris),所以摩天轮又叫做“Ferris Wheel”。1893年,芝加哥要举办世界博览会,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当时芝加哥的展会组织机构打算建造一个标志性建筑,与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媲美。艾菲尔铁塔于1889年法国举办世博会时建成,并以此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最后组织方选择了费里斯,让他为世博会建造一座巨型摩天轮。这座最早的摩天轮直径达76米,有36个座舱,每个能容纳60人,乘坐一次需要50分钟。1906年就被破坏了。后来Eli Bridge公司研发了更实用的可移动的摩天轮。
“新加坡摩天观景轮”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摩天轮:高165米,相当于42层楼;轮体直径达150米,共28个座舱,每个可容纳28名乘客,相当于一辆巴士大小;一圈需要32分钟。“南昌之星”是中国最高的摩天轮,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上的赣江市民公园。它总高160米,转盘直径153米,可以不间断地转动。北京朝阳公园计划建造世界最高的摩天轮:地面高度208米,轮盘直径约198米,共48个座舱,每个可载40人。原本应该2008年竣工开放,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
6、鸳鸯
鸳鸯,又名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诗经》里有借鸳鸯歌咏君子的诗歌: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馁之。”
古代还曾把鸳鸯比作兄弟。《文选》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骨肉缘枝叶”等诗句。以鸳鸯比喻夫妻,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一诗中“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以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
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其实这只是人们看见鸳鸯在清波明湖之中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事实上,鸳鸯在生活中并非总是成对生活,配偶更非终生不变。在鸳鸯的群体中,雌鸟也往往多于雄鸟。
5、千纸鹤
千纸鹤源于日本,最初用来表达希望病人早日康复的愿望,后来人们为了祈祷其他事情如愿也这样做。传说一天折一只,坚持一千天,就可以给自己喜欢的人带来好运和幸福,这也就是它们名字的来源吧。这个传说来自二战一个故事。
1945年8月6日,“小男孩”在广岛上空爆炸,1、7公里之外就是一个名叫佐佐木贞子的小女孩的家。当时,两岁的小女孩被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抛到屋外,幸运的是没有受伤。她和妈妈幸存下来,但是受到满含辐射尘的黑雨伤害。1954年9月,她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1955年1月,医生说她最多能再活一年。1955年8月6日,医院准许她离开医院,与家人一起参加和平追思仪式。但在去公园的路上,她的牙龈开始出血,不得不返回医院。
这时候,从名古屋送来各种颜色的纸鹤,挂在医院里鼓舞病人。许多病人受到激发,也开始折叠纸鹤,佐佐木也是其中之一。不到一个月,她就折了一千只纸鹤,把每只纸鹤用线串起来,挂在病房的天花板上,然后继续折下去。1955年9月底,她的病情越加恶化,已经不能自己走路了。10月25日她永远合上了双眼。人们被佐佐木的勇敢所感动,把她和纸鹤塑成雕像。今天,千纸鹤已经成为勇气的象征,鼓舞人们在不幸的命运面前迎难而上。
川端康成1952年的作品《千只鹤》讲了别样的故事,但让纸鹤更出名了。
4、流星
传说在流星坠落时许愿,愿望就能实现。这已经是美好的愿望了。
晴朗的夜空几乎每晚都能看到流星,因为地球在各种天体构成的宇宙中穿梭,总会有星际物质与地球插肩而过。最早记载流星的文字见于《竹书纪年》:“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说的就是流星雨了。每年的流星雨会按规律出现,规模大小不同,可以预测。北半球有三大流星雨,每年比较稳定地出现,容易观察,分别是:1月上旬的象限仪座流星雨、8月中旬的英仙座流星雨、12月中旬双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出现在11月中旬,平常年份每小时只有十几颗。它著名的地方在于每33年左右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量可达数千百颗,下一次在2032年左右。
按照国际流星组织(IMO)今年的流星雨历,英仙座流星雨在8月13日达到高峰,每小时天顶流星数100颗,双子座12月14日达到高峰,每小时天顶流星数120颗。但是月光可能影响观察效果。
3、星沙
也叫星星沙,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五角星的沙子(不是来自星星的沙子哦)。可能有的人是因为畅销小说《雨夜里的星星沙》而熟悉这种东西的。关于星星沙,不得不提两件事。其一便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雨神美貌的女儿爱上了星之子,就是星星的儿子。但他们仅有一面之缘,随后再没机会相见。牵肠挂肚的思念让她鼓足勇气走进了星星王国,去寻找星之子。终于,在宇宙之巅,她找到了倾慕的他。不久,星之子也爱怜上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子,双双坠入爱河。可是天界不允许恋爱。雨神知道后,勃然大怒,不准女儿再与星之子见面。但是爱情的'力量无比强大,他们决定离开天界。雨神是掌管水域的天神,每一滴雨水都是他的眼睛,只要她下令,雨水便可轻而易举地找到他们。所以他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两个人分别化成星星和雨水结合在一起,幻化成了一颗颗极小极小亮晶晶的星星,分散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他们既在一起,又可以躲过雨神的眼睛。一天夜里,雨神调动了所有的水域,去追捕小星星。整个世界顿时大雨瓢泼,几乎所有的小星星都被雨滴一一搜捕出来,只有余下很少一部分。它们落在了沙滩上,溶进了细细的沙子里。因为结合后的小星星本身就具有一些水分,所以时间一久,星星与细沙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大家口中所说的星星沙。
另外必须提到的一点是“星星的故乡”塞班岛。说塞班岛是“星星的故乡”,是因为这里的海滩以星星沙出名,当夜晚看着星星拨开云雾笼罩夜空,你会相信这里就是星星的故乡。塞班岛是北马里亚纳(Mariana)最大的岛屿,东濒临太平洋,西临菲律宾海,与关岛和天宁岛相邻。
想来,星星沙的成分与普通沙子无异,人工制品多于天然品。
2、风铃
风铃可谓土生土长的中国吉祥物。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歧王宫中竹林中,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碎玉子相触声,即知有风,号为至占风铎。”古人将碎石悬在一起,风吹玉振,叮叮当当发出清脆的声音,称为“占风铎”,目的是测风、知风。这是最早的记录,“占风铎”应该是风铃最早的起源。
中国人的铃、钟、铎,与西洋人的“bell”“chime”,虽然不等于风铃,但在造型、听觉和原理上,相差无几。中国古人悬挂风铃,是以“风吹玉振”的声音,达到警示、静心养性或祈福的目的。而现代人则更欣赏风铃悦耳清脆的声音,以及它造型丰富的美感。
风铃还常见于寺庙。“铃”在佛教上含有惊觉、欢喜、说法三义,常挂在佛教的法器、乐器上,以及殿堂、宝塔檐角下,随风吹动发出响声,具有辟邪、祈福意味。每一阵响声被视为一次祈福,类似于藏传佛教徒用转经筒代替诵经祈福一样。在日本,人们夏天会去寺庙进行“风铃祭”,就是希望“赏心悦耳”的铃声为他们消暑减灾,寄托他们的心愿。
唐朝时,“河北用兵,常夜作声以鸣缓急”,说明风铃还有示警之用。一些商店门口悬挂铃铛的作用类似于此:轻轻推开门,首先欢迎你的便是一阵清脆的铃声,随之便是一声温柔的“欢迎光临”……
风铃还被用来预测风水。现在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风铃,自制风铃也很简单。挂在门窗院落等通风处的风铃可以增添乐趣,作为装饰挂在室内的风铃则可以表现独特的创意和情趣。在亚洲很多地方,人们认为风铃能带来好运,但也有人认为其会招魂,不宜摆放。
1、幸运草
三叶草不是一种植物类别,多是统称酢浆草、苜蓿、车轴草等通常长有三片叶子的植物。它们偶尔因为基因变异,长出四片叶子,甚至五叶、六叶,越多当然越少见。因为一般这些植物都只有三片叶子,四片叶子出现的几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所以找到四叶草是十分幸运的事,这样的四叶草就成了“幸运草”。一说真正的四叶草叶是片上带白色条纹的白车轴草。
2009年5月10日刷新了吉尼斯世界记录:世界上叶片最多的幸运草共有56片叶子。此前的记录也是由这个人创造的:2008年6月他发现了21叶的幸运草。
幸运草可以追溯到爱尔兰。圣帕特里克是一位英国传教士,他将基 督 教信仰带到了爱尔兰。公元五世纪,基 督 教已是罗马帝国国教,那时英国属于罗马帝国,爱尔兰则不是。此时的爱尔兰是个充满暴力、野蛮和残忍的异教国家,甚至存在人祭。三叶草在爱尔兰随处可见,圣帕特里克为了解释清楚基 督 教 “三位一体”的理论,就用它作比喻,即“父是神,子是神,圣灵是神,却非三神,乃是一神”。后来更多传教士受他感召,追随他的足迹来到爱尔兰。爱尔兰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他去世的日子——每年3月17日,定为“圣帕特里克节”,三叶草则成为爱尔兰的象征。流传到现在,“圣帕特里克节”成为了西欧及北美基 督 教徒的重要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带有绿色三叶草装饰的衣服,集中游行,举办餐会,参加教堂活动。
到了中世纪,基 督 教徒们意外发现这种植物存在四叶的形态,酷似十字架。他们就认为四叶的三叶草是具有魔力,是上帝赐予他们驱赶魔鬼的宝器;发现四叶草的人具有特异功能,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那些事物可能会带来灾难。所以四叶草就被当时的人们公认为是幸运的信物,称为幸运草。
另有传说认为亚当和夏娃把幸运草从伊甸园带到了人间。也有的说,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后,夏娃决定找回四叶苜蓿,以此纪念失去的天堂的生活,因此,如果发现了这样的苜蓿,就相当于拥有天堂的一部分。这四片叶子分别代表名誉、财富、爱情和健康。一说三片叶子分别是希望、付出、爱,而第四片是幸福,所以需要寻觅。
雨果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艺术真实观、美丑对照观、创作自由观和教育功能观等四个方面。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遵循了对比逻辑,没有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在雨果看来,浪漫主义是艺术史发展过程的最高表现,浪漫主义戏剧体现了悲剧与喜剧、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的完美结合,因而能够最充分、最全面地描绘生活。雨果认,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滑稽丑怪是戏剧的一种最高度的美。雨果之所以特别强调滑稽丑怪,是因为他把滑稽丑怪表现为近代艺术的新类型,是艺术发展的表征,同时,也是浪漫主义区别于古典主义的重要特征之所在。
1、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英国雪莱《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4、法国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
5、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扩展资料
一、欧美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二、特点
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首先说明一下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后再阐明一下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故而所谓浪漫主义小说,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有以下特点
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人物:
雨果(法国)雪莱(英国) 海涅(德意志)拜伦(英国)大仲马(法国)等
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雪莱——英国——《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海涅——德意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拜伦——英国——《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
大仲马——法国——《基督山恩仇记》
附:
这些都是高中历史课的内容,可与现实主义文学共同参看。
还有什么帮助,我可以扩展说一下
知识是指通过学习、经验、研究等方式获取的信息和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浪漫色彩。
在实用方面,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世界在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技术、新概念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例如,医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技术知识可以让人们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经济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明智地管理财务等。知识的实用性使得它成为人们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和实现个人目标的重要工具。
同时,知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浪漫色彩,比如艺术、文学等领域。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等通过他们的才华和创意带给人们美感和情感上的体验。对于爱好艺术的人,他们可以通过学习艺术知识,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浪漫情感和美妙的艺术氛围。文学作品中也充满了浪漫的元素,包括爱情、友谊、家庭等。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感受到作家的情感表达,从而使读者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启发。
因此,无论是实用还是浪漫,知识都是重要的。实用性使得知识成为人们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帮助人们应对现实中的挑战;而浪漫色彩使得知识可以展现出人类情感和智慧的卓越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