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湘夫人》为例,说明楚辞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

以《湘夫人》为例,说明楚辞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第1张

读《湘夫人》,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可望而不可及。他筑芳香宫室于水中,以待湘夫人之来临,然而始终未能相见,只能饮恨终生。《诗经》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爱而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千古以下,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以水画风之理,李善注《文选》“物色”类时云:“有物有文曰色,风虽无正色,然亦有声。《诗·注》云‘风行水上曰漪’。《易》曰:‘风行水上曰涣。’涣然,即有文章也。”苏洵《仲兄郎中字序》:“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朱翌更云:“风本无形不可画,遇水方能显其质。画工画水不画风,水外见风称妙笔。”(《谢人惠浅滩一字水图》)。以树形风,更是古诗惯技:“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江湜《彦冲画柳燕》);“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午条尽向西”(刘方平《代春怨》)。此赋中写风之名,水木皆及,而又显得萧散清空,实高于后人,谢庄《月赋》本之,直接用为:“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极好地烘托了月夜之境。《湘夫人》此二名之妙,还在以景写情。刘熙载云:“叙物以方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诀。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容声’之意。“(《艺概·赋概》)

鸟萃萍中,罾在木上,与麋食庭中,蛟在水裔,这种以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如《湘君》中言:“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卜居》则云:“世混浊而不清,暗翼为重,千钧为轻。”而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科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之类,均是其例。

其它相关述评

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

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从后文中“闻佳人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句看,湘君与湘夫人似乎有过预约,湘君就是为赴约而匆匆赶来的。但来到期约地点一看,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来了,但却降临在北面那个小岛上,两个人只能隔水相望。这情景,就像《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可望而难即。“目眇眇兮愁予”,写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实无中遥望、追寻,于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腾起来。而秋风、水波荡漾、落叶飘零,则是通过写景来渲染这愁情。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写登高远望,日夜等待。“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说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没的那些地方,本来应当有相遇表白的机会,但错过了,想来实在令人追悔、懊恼。“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是说湘君放眼追寻,到处都是浩渺烟波、潺流水,没有相夫人的半点踪影,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朝驰余马兮江皋,兮济兮西”,写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驰马沅、湘之间,颇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复“从之”的情景。“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与其说是真有这样的召约,不如说是湘君的内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寻中,他耳边仿佛时时有相夫人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一同飞向那幸福的爱情港湾。于是,诗意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的幻境。在这第三段的行文中还穿插描述了“鸟何”、“罾何”、“觅何”、“蛟何”四种反常景象,那是对湘君期约难遇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的比况和烘染。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这是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从恍惚神志中生发出来的虚幻空间。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再写彩饰门廊、迎接宾客,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情调欢快,充分显现出湘君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执著追求。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于是,他将自身的衣物抛入江中,遗赠信物以及寄托真情相思。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二、屈原的感情寄托和读者的连类出发

《湘夫人》的意境内涵是多层面的,上面的分析只是展开了其中神的爱情生活层面。另外还有三个层面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水神的祭祀仪式、屈原的情感寄托和读者的连类生发。关于水神的祭祀仪式,放到艺术特色中去谈,下面谈谈二、三两个层面。

《湘夫人》是屈原根据祭祀水神的乐歌加工而成的。加工祭祀乐歌必须适应祭祀仪式的需要,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感情宣泄和精神补偿的过程。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这一切,都会在乐歌的加工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与湘君的处境、心情、追求发生同构共鸣和同频共振。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文学作品中的作者情感渗透,一般不能说这里一定有什么,那里肯定是什么,但它确实处处有,时时在,须由读者在潜心体味中感悟得之。

《湘夫人》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因此,我们又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当时楚地民间的爱情诗来读。但这还不够,因为诗的水神祭祀底蕴不是爱情,屈原的情感寄托也不是爱情。而且读者的自由阅读,也总是要冲破题材的局限而进行更广泛的异质同构连类发生。这是必然的规律。当我们由湘君期约难遇的处境,联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时,当我们由湘君在沅、湘两岸到处追寻相夫人时,联想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帝子降兮北渚”,不就是“宛在水中央”吗?)的情景时,《湘夫人》的意境空间一下子就扩大得难以穷尽了: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这就是《湘夫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空间,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真正魅力所在。

#能力训练# 导语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我成集,名为《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下面是 分享的楚辞中的名句以及意思。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楚辞中的名句以及意思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释义:这一句诗出自《楚辞渔父》。整个世界都污浊不堪,而我不愿同流合污;大家都在醉生梦死,而我独自清醒不敢迷失。

 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释义:这句诗出自《楚辞九歌》。再悲伤的悲伤莫过于生不能相聚,再快乐的快乐莫过于新相交的知己。生活中别离是常有的事情,而知己却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3、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释义:这句诗出自《楚辞九章》。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天地万古长存,日月万古长明,跳脱出世俗的羁绊才有可能伟大。

 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释义:这句诗出自《离骚》。想起草木的凋零衰败,不禁担忧美人终有一天也会衰老。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把握好当下,将来才不会有遗憾。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释义:这句诗出自《离骚》。前面的路道遥远且漫长,但为了理想的实现必须不断追求和探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追求的脚步没有停下,总有一天会实现目标。

 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释义:这句诗出自《离骚》。珍视内心的价值并为之坚守,纵使死无数次也无怨无悔。

 7、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释义:这句诗出自《离骚》。早上啜饮木兰上滴下来的露水,傍晚含咀凋落的秋菊。超凡绝尘,遗世独立的高尚品格。

 8、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释义:这句诗出自《楚辞九章》。不能为了符合世俗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初心,这样必将生活清苦而不得志。

 9、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释义:这句诗出自《离骚》。我长叹一声,止不住一把鼻涕一把泪,不是为了别的,而是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艰难!

 10、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释义:这句诗出自《楚辞九章》。鸟儿飞得再远,仍然不忘飞回它出生的地方;狐狸死的时候,它的头还要遥对着它所住的山丘。这人又是怎样的呢?无尽的感慨啊!

篇二楚辞中的名句以及意思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先秦·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兮,句中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波,此作动词用,波浪涌起。木叶,树叶。诗句描写秋风阵阵,秋叶飘零,洞庭湖水波荡漾的秋日之景。

 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出自先秦·屈原《楚辞·离骚》。落英,落花。木兰坠露滴滴香,早上饮了当早餐;秋菊之花落纷纷,拾掇花瓣为晚饭。这是屈原以饮露餐菊暗喻自己清高不同流俗的人格人品。一个孤芳自赏、独立不羁的清流者形象顿时跃然纸上,让人觉得又高洁、又孤寂。

 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出自先秦·屈原《楚辞·渔父》。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只要我的是端方正直的,即使身处僻远又有什么妨害呢?“心远地自偏”,身的距离并不是心的距离。屈原身处虽远,但品德端正、心系国家,始终未变。

 5、袅袅西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九歌》是屈原最美的篇章,许多问题体现了人们细腻的感情,《湘君》《湘夫人》两篇尤其体现这一点,湘君是湘水的男神,湘夫人是女神,神话传说中舜死在苍梧之后,他的两个夫人,娥皇,女英二人十分悲痛,投湘水而死,成了湘水女神,而舜自然就成了湘水的男神。《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祀的歌曲改编的,可见当时楚国祭祀时的盛况,而且从许多篇章来看,都与爱情有关,可能祭祀之时也是男女发展爱情之时。《湘君》《湘夫人》是楚人祭祀湘水之神的祭歌,但是《湘君》主要讲湘夫人如何盼情郎而不致,《湘夫人》主要讲湘君为湘夫人建了一个温暖的家,一点都不像一般人想象的有祭祀的隆重,完全就是两首情歌,而其中细腻的感情,总会有触动你的一点。

 6、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出自先秦·屈原《楚辞·九章》。首丘:狐狸死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头部朝向他洞穴所在的山丘。鸟儿出外飞翔觅食,每次都要返回原来的树林。狐狸不管死在何处,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所在的山丘。这两句比喻人都会怀念故乡,表达屈原的思乡之情。

 7、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出自先秦·屈原《楚辞·离骚》。羲和:神话中太阳神的驾车者。弭:缓行,停止。我要使得羲和放下他手中的鞭子,希望太阳不要坠入崦嵫山。这两句表达了屈原对时光飞逝的一种紧迫感。

 8、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出自先秦·屈原《楚辞·九歌》。人生没有什么比生死别离更让人悲伤的了,也没有比交到新的知己更使人高兴的事情了。

 9、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出自先秦·屈原《楚辞·涉江》。我不会改变我自己的心志,去和世俗同流合污,我宁愿悲愁困苦穷困了此一生。

 10、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九歌·大司命》

 这句是说,一味忧伤又能怎样,只能希望你健康,人的寿命有长短,悲欢离合奕属正常。司命是掌管生死的神,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代并没有阎王的概念,而无常,奈何桥,彼岸花,三生石,孟婆汤,轮回,地狱等概念均来自佛教,那时人们认为“死”由大司命掌管,“生”由少司命掌管,所以楚人也祭祀这两个神,而《大司命》《少司命》就是屈原根据民间改编的祭歌。这句诗虽然有强自宽慰的味道,但是也属达观。

篇三楚辞中的名句以及意思

  1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橘颂》

 远离世俗而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屈原不仅仅是心志高洁,明辨是非正恶,更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2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卜居》

 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者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无法显灵的地方。

 3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世道浑浊不清,把蝉翼当成重物,千钧当作轻的。黄钟被砸烂并被弃置一边,却把泥做的锅敲得很响。有才德的人名声不显,谄媚阿谀的小人却居高位。

 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宋玉)

 此句奠定了中国文学中的悲秋传统,秋气肃杀,易勾人感伤悲凉之情。

 5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

 方和圆怎么能相合,主张不同又怎能彼此相安?道不同不相为谋,正直与谄媚之人不能安然相处。

 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早上喝木兰上坠落下来的露水,晚上吃落下的秋菊。以两物来比喻自己志向高洁。

 7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九章·思美人》

 芳香与污混在一起,芳花总会十分卓然自显。即使身处污环境,只要自身品格好,就不会被埋没,反而会被衬托得更加出彩。

 8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渔夫》

 此为渔夫对屈原所说的话。意思是,通达事理的人不被客观时势所拘泥,而能顺应世道变化,应时而变。

 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渔夫》

 刚洗了头的人一定会弹弹帽子,刚洗了澡的人一定会抖一抖衣服上的灰尘。屈原用此来比喻自己的洁身自好,不能忍受尘世之污垢。

 10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夫》

 沧浪江的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冠缨。沧浪江的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这是当时的一首民间歌谣,被渔夫引用,来说明外界环境难以改变,但人要顺应世道,应时而变。

篇四楚辞中的名句以及意思

  1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东君就是太阳神。长矢是天上的星名,由九颗星组成一个弓箭的形状,天狼星在西北(秦就在楚国西北),诗人想象东君用长矢去射击天狼,不觉流露出对秦国的憎恨。

 2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九歌·河伯》

 河伯是黄河之神,此篇讲的是河伯的爱情故事,这是首句。其实《河伯》描写的也许不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最后流露出一丝哀伤。神话传说中后羿成了第三者,最后还把河伯的眼睛射瞎,天帝还不为其主持公道。

 3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与中原人不同,楚国祭祀的山鬼是一个妩媚的女子,并非魑魅魍魉的妖魔鬼怪形象。这是此篇的最后一句。山鬼全篇都是弥漫着凄婉哀伤的情绪,山鬼盼情郎而不来,强自宽慰,最终失望而归,而这最后一句,情与景德交融已达不可分割的化境。

 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殇,之未成年而死或者战死。这篇是祭祀为国捐躯的壮士的,一扫九歌一直拥有的或隆重或凄婉的气氛,完全变成惨烈。全篇刚勇有力,荡气回肠,诗人用一种极为亢奋的笔触,来描写一种阳刚之美。

 5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天问》

 屈原的一篇奇作,以问难的方式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开天辟地,神话传说,天文地理,历史故事无所不问,显示出作者的博学。由于年代久远,失去了韵律性,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天问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包括失传的神话传说,古人的宇宙观,世界观等等。

 6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九章是屈原的九篇作品由后人整合到一起的,大多讲述诗人抑郁的心情与高洁的志向,与离骚很相似,但是较离骚的感情每篇都有一些变化。这句诗人用食用玉英比喻自己修养行为高洁。

 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自爱好修饰以为常。君子慎独,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仰。

 8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九章·抽思》

 忧思难忘,抑郁难眠,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吧。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卜居》可能不是屈原所作,但是表现了屈原的精神。这句体现了黑暗的现实。不过,屈原依旧坚持自己的高洁,其实,我们也应该相信天道有常。

 10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屈原的另一神作。有人说这是宋玉所作,其实不然,《招魂》结尾描写了作者与君王去打猎的情景,并且作者担心君王会伤到“青兕”(兕,雌犀牛,传说射杀者,三月内必死),是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宋玉并不具备此条件,只有屈原,这位楚怀王曾经的近臣,才有资格说这些话。招魂其实是一种仪式,作者利用其丰富的知识以及浪漫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篇美丽的画卷。这篇与《天问》一样,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传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

  ✎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

  ✎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九歌·国殇》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九章·哀郢》

  ✎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那个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绝不背弃故国,最终要返归故国的决心;后用来表达人们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九章·涉江》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九章·涉江》

  ✎这是诗人屈原自己乘龙驾马,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于可以和天地日月一样亘古永存。这两句后用以指伟大的精神品格具有永恒的价值。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卜居》

  ✎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渔父走了,唱出了上面的几句歌: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楚词中最唯美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离骚》介绍: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全诗共374句,共2477字,大约作于楚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此年,屈原被迫离开郢都宫廷去汉水宣城、襄樊一带)至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9年,此年,屈原被逼迁居南楚)这五年之中‍‌‍‍‌‍‌‍‍‍‌‍‍‌‍‍‍‌‍‍‌‍‍‍‌‍‍‍‍‌‍‌‍‌‍‌‍‍‌‍‍‍‍‍‍‍‍‍‌‍‍‌‍‍‌‍‌‍‌‍。

《离骚》全诗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对楚国命运的关心,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腐朽势力做斗争的强烈意志;

第二部分,通过神游太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理想破灭后的极端困惑。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以美女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使作品呈现出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中最大气的句子有: 食不媮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等。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国家,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

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离骚》的积极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诗人在诗中用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塑造了一个超群拔俗、峻洁崇高的抒情主人公的浪漫形象。离骚》形象的感染力决不在于工巧的悲苦之词、怨诽之音、哀愁之感,而在于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的描写,特别是那种对理想执着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对决心百折不挠的坚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解体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却能冲决作者的阶级和时代的网罗而发人深思,激人奋进。

二、诗人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自然现象糅合在一起,构筑了一个奇特的艺术境界,使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写。在《离骚》中,诗人的激情象狂飙一样冲出了现实的界限:飞渡沅湘、南征九嶷、向重华倾诉衷情;驾龙乘凤,忽上忽下,去寻求理想所在。在《离骚》中,诗人气派非凡:为太阳驾车的羲和听他指挥,替月亮驾车的望舒为他开路,凤凰在前面充当卫士,风神(“飞廉”)在后面紧紧跟随;蛟龙为他搭桥,西皇背他涉水。

三、诗人在长诗《离骚》中广泛运用了比兴手法。

在《诗经》单纯运用的基础上,长诗《离骚》的比兴手法主要运用刻画形象的方法,这是一个进步。例如:长诗谈到美人,或比圣君,或比贤臣:“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等等。把比兴手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用鲜明的形象来概括丰富的内容。

《楚辞》的作者是屈原、宋玉、严忌、刘向、王逸。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文学贡献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

郑振铎在《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一文中给予《楚辞》极高的评价:“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着、激动着无数的后代的作家们。”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qkaamALS63hvqgT044ADg

pwd=qdbr 提取码: qdbr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066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