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怀尔德人物介绍

厄尔·怀尔德人物介绍,第1张

厄尔·怀尔德

厄尔·怀尔德1915年出生于美国匹兹堡,住在俄亥俄州。怀尔德六岁进入匹兹堡音乐学校跟随沃克学习钢琴,后来分别向詹森、佩特里与多古劳学习,音乐风格深受霍夫曼、列文涅与拉赫曼尼诺夫的影响。1936年以前,怀尔德都在匹兹堡交响乐团担任键盘乐手,后来转到NBC交响乐团。

中文名:厄尔·怀尔德

外文名:EarlWild

国籍:美国

出生地:匹兹堡

出生日期:1915年

逝世日期:2010年1月23日

职业:钢琴家

主要成就:1997年获得格莱美奖

代表作品:《启示录》《青绿马》《斯蒂芬·福斯特度哈变奏曲》

生平经历

怀尔德1915年11月26日出生于美国匹兹堡,3岁时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能够在钢琴上弹出父母在留声机上播放的歌剧序曲的主调。4岁时他开始学琴,12岁时拜师于尤金·达尔伯特和沙尔文卡的高徒塞尔莫·杨森(SelmarJansen)门下,成为李斯特的再传弟子。

后来他又跟随帕德雷夫斯基和佩特里(EgonPetri)的学生,由此成为费鲁奇奥·布索尼(FerruccioBusoni)的再传弟子。12岁时他在匹兹堡的电台转播音乐会中演奏。14岁时已经在匹兹堡交响乐团中演奏钢琴和钢片琴。15岁时他与德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指挥的明波利斯交响乐团合作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为卡内基技术大学(现今的卡内基美隆大学)的音乐学生,怀尔德除了钢琴外也研习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长笛。1937年他加盟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担任驻团钢琴家,并在1939年成为在电视节目中独奏钢琴的第一人。1942年他与托斯卡尼尼以及NBC交响乐团合作了《蓝色狂想曲》供电台转播。二战期间他一度是美国海军军乐团的长笛手,也与海军乐团频繁亮相演奏钢琴协奏曲。战争期间他曾到白宫演出,并与当时的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开展美国巡演,每次在第一夫人的发言前弹奏美国国歌《星条旗飘扬》。

1944年复员后直到1968年,怀尔德加盟美国广播公司ABC担任驻团钢琴家、作曲兼指挥。在此期间他为ABC创作了大部头作品,复活节清唱剧《启示录》(1962),由威廉·刘易斯(WilliamLewis)撰写唱词。怀尔德的其他创作包括合唱作品《青绿马》(1976)以及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斯蒂芬·福斯特度哈变奏曲》(1992)。

在服务ABC期间怀尔德以独奏家的身份广泛巡演。他首演了保罗·克莱斯顿(PaulCreston)的钢琴协奏曲(1949)和马文·戴维·列维(MarvinDavidLevy)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970)。与他广泛合作的音乐家包括指挥家霍伦斯坦(Horenstein)、小提琴家米沙·埃尔曼、奥斯卡·舒姆斯基(OscarShumsky)、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杰尼·图雷尔(JennieTourel)、罗伯特·梅里尔(RobertMerrill)、马里奥·兰扎(MarioLanza)、杨·皮尔斯(JanPeerce)和津卡·米兰诺夫(ZinkaMilanov)等。

1939年,怀尔德与双簧管演奏家罗伯特·布隆姆(RobertBloom)为RCA合作录制了一套亨德尔的奏鸣曲。

个人成就

怀尔德后来总共录制的唱片超过35款协奏曲录音,26款室内乐录音,囊括超过700首李斯特、肖邦、拉赫玛尼诺夫、贝多芬、勃拉姆斯、科普兰、格什温和德彪西的独奏作品。当然,还有不少怀尔德自己创作和改编的作品。

1997年以来,怀尔德的录音无论新发和再版均由自己的品牌IvoryClassics出版。1997年他凭借“厄尔·怀尔德:浪漫主义大师”获得格莱美奖。唱片中收录有他的九首作品以及亨德尔、巴赫、莫扎特、柴科夫斯基和圣-桑等作曲家的改编曲。

在教育方面,怀尔德在伊斯曼音乐学校、佩恩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卡内基美隆大学、曼哈顿音乐学校和朱利亚音乐学校等处从事教职。

1986年,匈牙利政府向他颁发李斯特勋章,以表彰他为李斯特音乐作出的突出贡献。他的最后一场演出于2008年2月5日在洛杉矶的沃尔特·迪斯尼音乐厅举行。音乐会上他获得了由美国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总统优质奖章。晚年,怀尔德致力于撰写自传。传记将由卡内基美隆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

艺术生涯

独奏会

怀尔德选择的曲目是莫什科夫斯基版的华格纳《爱之死》(选自歌剧《崔斯坦与伊索德》),不是一般人所熟即的李斯特改编版。有趣的是,莫什科夫斯基的乐谱出版时,上面还题有献给李斯特的字样。怀尔德在音乐会上半场还演奏三首拉赫曼尼诺夫极其优秀的孟德尔颂、林姆斯基一高沙可夫管弦乐改编曲,以及改编自克莱斯勒小提琴曲的作品。这三首曲子部是拉赫曼尼诺夫为自己而改编(通常当做安可曲)。从这些乐曲中可窥见拉赫曼尼诺夫个人化的作曲技法,特别是他改编自朋友、同事与伙伴克莱斯勒作品所流露出的乡愁情怀。

独奏会曲目还包括一首李斯特昔日对手塔尔贝格的作品。塔尔贝格不是根据歌剧里的某一曲调来改编(就像莫什科夫斯基的华格纳《伊索德的爱之死》),而是从罗西尼歌剧里挑出三段主题,经过修改装饰后成为这首巧妙的歌剧《塞米拉蜜德》大幻想曲。塔尔贝格利用这种手法成功的改编过不少歌剧,收录的《唐巴斯瓜雷》幻想曲(录音室录音)就是另一个例子。

萧邦对于李斯特改编他六首波兰歌曲的意见已经无从得知。这些歌曲直到萧邦逝世前八年部没有出版,李斯特则是在1861年开始着手改编。在《我的欢乐》这首曲子里,李斯特的改编颇有萧邦的味道,令人好奇原曲的面貌不即为何。

改编乐曲

怀尔德自己也改编乐曲,而且无论在品质或数量上都很优秀,就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小天鹅之舞。怀尔德的改编相当淘气机敏,恰如其分的传达出乐曲的气质。

波兰作曲家与钢琴家舒尔兹--艾弗勒写过很多变奏曲、八度练习曲与钢琴曲,但是最著名的只有他改编自约翰.史特劳斯《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的《阿拉贝斯克演奏曲》。更早的时候,陶西格也曾经把约翰.史特劳斯的圆舞曲改编成钢琴曲,舒尔兹--艾弗勒无疑是受到陶西格的影响。早年演奏这首曲子最著名的是约瑟夫.列文涅。可惜的是,列文涅在录音的时候有稍做删减;怀尔德在独奏会里则是演出完整的版本。

巴拉基列夫在1869年完成的炫技曲《伊斯拉美》是一首展现钢琴家扎实技巧的作品,而他根据葛令卡歌剧《为沙皇献身》改编的幻想曲则可视为《伊斯拉美》的前身。

1830年代,巴黎许多钢琴家都以沙龙为演出根据地,赫兹是其中最主要的钢琴家之一。他的《灰姑娘》主题变奏使用各种不同艰难的演奏技巧。

在维也纳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戈多夫斯基根据约翰·史特劳斯的圆舞曲写成《艺术家的生涯》交响变奏曲,把改编曲的概念带往史无前例的高峰。这首乐曲的结构成熟,和声美到令人沉醉。除此以外,戈多夫斯基还把史特劳斯的旋律与对位结合在一起。这首《艺术家的生涯》交响变奏曲有独特的力量,对于演奏家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收录的怀尔德改编自盖希文歌曲的《七首名家练习曲》。怀尔德早年以演出盖希文的钢琴与管弦乐曲闻名,他把这七首盖希文最著名的歌曲旋律巧妙的改编成兼具技巧与想象力的钢琴浪漫曲,砚今已经有许多钢琴家演奏怀尔德这部作品。

个人评价

怀尔德无疑应该被选入伟大钢琴家之林,但是专辑还不能完全代表他对改编曲的拥护,也无法听出他在过去三世纪其它原创的独奏曲、室内乐与协奏曲上的表现,然而,不费吹灰之力的技巧、智能与个人观点是他音乐的特点。

其他信息

长久以来,怀尔德的盖希文、柴可夫斯基与拉赫曼尼诺夫作品改编曲就一直吸引爱乐者的目光。虽然怀尔德以改编李斯特等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闻名,但是他也录制过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如:亨德密特、梅诺第、亨策与梅特纳等。

1981年11月1日,怀尔德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历史上第一场全部改编曲的独奏会,怀尔德从在匹兹堡的学生时期就对这些正统钢琴曲目以外迷人有趣的「分枝」大感兴越,当时他的老师是詹森。詹森是卡伦纽、夏尔温卡与达贝特的学生,个人拥有大量手抄谱。「他常常让我看这些谱,如果我感兴趣,他会让我把谱带出去,」怀尔德在1989年接受拉宾诺维兹访问时表示:「当我自己开始改编管弦乐的时候,这些改编曲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我也把它们当成技巧练习曲,因为这些曲子都不很简单。我喜欢经常演奏改编曲,它们总会出现我必须克服的技巧问题,其它曲子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形。当我六十五岁的时候,我决定全面朝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在卡内基音乐厅办了一场改编曲独奏会。当晚的听众包括不少知名音乐家--比平常还多,所以我很高兴能举办这样的音乐会。」

但是怀尔德也知道有不少严肃的听众与乐评人对于这种看法大感愤怒。「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我已经为这个问题和不少乐评人做过激烈的争论。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糟透了的错误,也有人认为它不能列入正统曲目里。通常做这些事以前,我都会打电话给朋友,告诉他们我未来可能会读到什么样的可怕文章(来反对我)。如果这些文章真的出现,反正事前我自己都已经说过一遍,它们对我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从这个角度出发,怀尔德与乐评人荀白克谈话时也提到:「我喜欢演奏改编曲,因为它让钢琴家有更多Z由空间,我也可以自己创作改编曲。它不像贝多芬奏鸣曲般已经有无法改变的固定概念,演奏改编曲的乐趣就在乐曲本身。」怀尔德形容改编曲是「好玩、有趣、多彩多姿,有丰富与各种不同的声音。现在,我想这样的曲目安排已经能在标准曲目之外也受到喜爱。」

怀尔德在1981年个人第一场音乐会排上一些已经被染上浪漫色彩的十八世纪作品,第一首是由李斯特的学生斯甘巴第改编自葛路克作品的《奥菲欧的歌调》。许多钢琴家,如:拉赫曼尼诺夫、列维茨基、诺瓦埃斯也录过这首如歌般的曲子,并经常在安可曲中演奏。「键盘佛佗」戈多夫斯基出版过十六首巴洛克时期大键琴改编曲,曲集标题是「文艺复兴」。在拉摩三首作品里,戈多夫斯基更进一步的加上对位与和声,创造出一首适合钢琴弹奏的珍品而且几乎和原曲间已经没有任何关联。巴哈为管风琴所写的《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已经有太多钢琴改编版本,其中最普遍的是李斯特的学生陶西格与在梭尼改编版。同样是使用现代钢琴,两种版本以不同方法来表现管风琴的声音,而怀尔德认为陶西格版是「最优秀」的。

以演奏浪漫派曲目著称的美国作曲家兼钢琴家厄尔·怀尔德(EarlWild)于2010年1月23日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棕榈泉逝世,终年95岁。他与19世纪的伟大钢琴家都有师徒关系,并且是与约瑟夫·列文尼和阿图尔·鲁宾斯坦并驾齐驱的同辈钢琴大师。

怀尔德满头白发,演奏风格刚劲矫健,在舞台上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帕德雷夫斯基和沙尔文(Scharwenka)的协奏曲时感染力十足。他的演奏乐感和力量兼备,即使在自己90多高龄时依然魅力不减当年。美国乐评家哈罗德·勋伯格在1981年为怀尔德立传时写道“浪漫主义曲目复兴的先驱者。在大多数钢琴家冷遇李斯特时以精诚专著带动了李斯特音乐的兴起。基于任何标准,怀尔德都是20世纪技巧最为出众的钢琴大师之一,拥有饱满和丰富的音响。”

你的描述很不清晰,我想你应该是描述有误。你应该指的是莫扎特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这个乐章是一首浪漫曲,是降B大调的。这首钢琴协奏曲的作品号是K466,不是你所谓的“作品20”。

这个乐章并不是四手联弹。这是钢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是钢琴与乐队协奏出来的。四手联弹是指两个人都在钢琴上弹(每人两只手所以总共四只手)。然而,这首协奏曲也被人改编成了四手联弹的版本。

综上,如果你指的是改编成四手联弹的那个版本的话,那么就是四手联弹;如果你指的是原版的话,就不是四手联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07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