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贾士彦?

油画家贾士彦?,第1张

贾士彦简介:1977年生于山东新泰,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油画-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济南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油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2011年作品《岁月》获“建党九十周年”油画作品展一等奖,2012年作品《古灯青瓷百家衣》获第四届齐鲁风情油画展优秀奖,2012年作品《金秋》获“喜迎十八大-相约十艺节”倒计时一周年美术-雕塑展一等奖,2012年《岁月悠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济南市作品选拔荣获一等奖,2013年作品《丰收》获第五届齐鲁风情油画展优秀奖,2015年作品《和谐》参加中韩艺术交流展,2017年作品《五龙潭》入选“贯彻十九大-喜迎和谐年”——泉城新貌优秀美术作品展。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泉城文化活动月-----齐鲁艺术名家邀请展,四幅精品油画参展,2019年油画作品《五龙潭》刊登于济南市政协文史委的《济南文史》

写实绘画在艺术形态上属于具象艺术,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艺术家往往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用自己亲历的感受和理解,在画面上再现外界的物象。油画家贾士彦就是始终坚定地秉承着精致与自然的美学精神,用女性细腻的笔触和温暖的情感为观赏者绘制出一幅幅凝聚着独特艺术思想的写实油画作品。

借用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形容贾士彦的作品意境再合适不过。她的油画作品,笔触细腻,造型精致,格调清新自然,艺术语言静谧纯真。作为女性画家,贾士彦善于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用女性独特的艺术视角,融入女性对生活的感悟,经过艺术再加工后呈现给观众。纵观其笔下的美术作品:恬静的雪后荒原,桌上光影斑驳慵懒的静物,盛夏荷塘中迎风飞舞的荷叶……一幅幅恬静细腻的画面里面,处处流露着自然、浪漫、安静、精致的韵味,每一处笔触,都能让观赏者感受到女性特有的温婉、安静与温暖……

贾士彦油画作品欣赏

贾士彦是一个尊重自然的画家,在她的写实油画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她创作的根基是“自然”。她常说:“写实油画的创作必须尊重自然,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必须源于自然,只有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凝聚丰富的个人情感和艺术思想”。正因如此,她将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极 致,去展现自己在题材选择、造型处理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的与众不同。细观贾士彦的美术作品,我们也会发现,写实油画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正是在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表现中得以体现。

一个好的艺术家必须具备浪漫主义精神,作为女性画家的贾士彦,其美术作品就带有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她的美术空间里,我们可以看到,其绘画语言淡泊深远,静中有动,动静相宜,情感真挚;与她美术作品对话,如觉春风轻轻拂过湖面的清雅微妙;在其笔下一幅幅精致的画面里,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浪漫的女画家漫步写生于郊野,她用呢哝软语,轻轻地在与天地万物对话,其画面间的温文尔雅,不染纤尘更是让观赏者陶醉其中,心旷神怡。

西方美术史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绘画沿着求真的道路,从希腊走到文艺复兴,从史前岩画到19世纪的学院派,这里面呈现出的大都是写实的面貌。在油画家贾士彦看来写实绘画是一种技法,是一个流派,更是一种文化。她常说:“艺术是唯美的,绘画里面的情感必须是真实的。艺术作品是我自己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艺术创作过程即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写实绘画必须要秉承真实、自然的写实技法,画家应该用自己的笔触和情感来解读人们约定俗成的对美的理解”。在贾士彦的美术作品中,我经常发现她的笔触里会有一种对艺术和自然独特的理解与尊重,她会对“美”进行“理想式”的再加工,使其呈现在作品中之后孕育出一种静谧含蓄,进而和蔼亲近的抒情基调。贾士彦善于用精致细腻的艺术语言,使古典主义之美在其笔下吐露出生命的挚真和纯净。

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导师。如果没有艺术,生命还有什么滋味。”是的,我们也祝愿贾士彦用她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生命的种种滋味。我们期待更多美好的到来……

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具体分为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照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扩展资料

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 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后人因扬·凡·艾克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誉其为“油画之父”。

近代油画多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油画

我在百度上找的一个资料你 能当个参见吧在现存的凡·高油画中,《卷心菜和木鞋》是最zaoqi(埃顿时期)的作品。在这以前,虽然也画过数幅习作,但都没有保存下来,因此这就成为他的作品目录中登记的第一张。 1881年秋,他从使用调色板的方法开始,学习水彩画的画法,时常从埃顿前往海牙,求教于当时的名画家莫夫。163信上曾叙述说,在莫夫处画了两张静物油画与两张水彩画。信尾又附言:“两张油画的主题是毛皮制成的小孩帽子,旁边放些土豆及甘蓝。”这一幅画是其中的第二张,他在下封信上说:“这不能算是杰作。但总比以前所画的完整些,至少我相信有更逼真的感觉。” 早期: 卷心菜和木鞋 Still Life with Cabbage and Clogs 纸面嵌板油画 340 x 550 cm 埃顿: 1881年12月 阿姆斯特丹 凡高美术馆 F 1, JH 81 啤酒杯和水果 Still Life with Beer Mug and Fruit 布面油画 445 x 575 cm 埃顿: 1881年12月 伍珀塔尔: Von der Heydt 博物馆 F 1a, JH 82 沼泽地 Marshy Landscape 布面油画 250 x 455 cm 海牙: 1883年8月 私人收藏 19761112苏黎世Koller拍卖行 No F Number, JH 394 沙丘 Dunes 板面油画 360 x 585 cm 海牙: 1882年8月 阿姆斯特丹: 私人收藏 F 2a, JH 176 沙丘上补渔网的女子 Women Mending Nets in the Dunes 纸面嵌板油画 420 x 625 cm 海牙: 1882年8月 私人收藏 (1975415阿姆斯特丹Mak van Waay拍卖行) F 7, JH 178 街上的女孩子,背景有两辆马车 A Girl in the Street, Two Coaches in the Background 嵌板布面油画 420 x 530 cm 海牙: 1882年8月 温特图尔(瑞士): L Jggli-Hahnloser 收藏 F 13, JH 179 树林边 Edge of a Wood 嵌板布面油画 345 x 490 cm 海牙: 1882年8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F 192, JH 184 树林中的白衣女孩 Girl in White in the Woods 布面油画 390 x 590 cm 海牙: 1882年8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F 8, JH 182 树林中的两名女子 Two Women in the Woods 嵌板纸面油画 350 x 245 cm 海牙: 1882年8月 巴黎: 私人收藏 F 1665, JH 181 卧着的母牛 Lying Cow 布面油画 300 x 500 cm 海牙: 1883年8月 下落不明 F 1b, JH 388 沙丘的轮廓 Dunes with Figures 嵌板布面油画 240 x 320 cm 海牙: 1882年8月 伯尔尼(瑞士): 私人收藏 F 3, JH 186 暴风雨中的施维宁根海岸 Beach at Scheveningen in stormy Weather 纸板布面油画 345 x 510 cm 海牙: 1882年8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博物馆 F 4, JH 187 海牙的老房子和新教堂 Cluster of Old Houses with the New Church in The Hague 纸板布面油画 340 x 250 cm 海牙: 1882年8月 下落不明 (19681120索斯比拍卖行) F 204, JH 190 海滩上的渔夫 Fisherman on the Beach 嵌板布面油画 510 x 335 cm 海牙: 1882年8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F 5, JH 188 海滩上的渔夫的妻子 Fisherman's Wife on the Beach 木板布面油画 520 x 340 cm 海牙: 1882年8月 欧特娄: 国立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F 6, JH 189 弯腰使锄的男子 Man Digging 嵌板纸面油画 300 x 29 cm 海牙: 1882年8月 私人收藏 (1978125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 F 12, JH 185 被风吹歪的树 A Wind-Beaten Tree 布面油画 350 x 470 cm 海牙: 1883年8月 1997年私人收藏失窃, 现下落不明 F 10, JH 384 在泥煤田里的两个农妇 Two Peasant Women in the Peat Field 布面油画 275 x 365 cm 德伦特: 1883年10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19, JH 409 农舍 Farmhouses 布面油画 355 x 555 cm 海牙: 1883年9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17, JH 395 煤堆旁的农舍 Farmhouse with Peat Stacks 布面油画 375 x 550 cm 德伦特: 1883年10-11月 阿姆斯特丹: 国立凡·高博物馆 F 22, JH 421 烧丧服的农夫 Peasant Burning Weeds 板面油画 305 x 395 cm 德伦特: 1883年10月 私人收藏 1987512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 F 20, JH 417 树丛中的农舍 Farmhouses among Trees 嵌板布面油画 285 x 395 cm 海牙: 1883年9月 私人收藏 1987331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 F 18, JH 397 黎明中海牙附近Loosduinen的农舍 Farmhouses in Loosduinen near The Hague at Twilight 嵌板布面油画 330 x 500 cm 海牙: 1883年8月 乌得勒支(荷兰): 中央博物馆 (借自乌得勒支van Baaren博物馆基金会) F 16, JH 391 运炭船和两个人 Peat Boat with Two Figures 嵌板布面油画 370 x 555 cm 德伦特: 1883年10月 荷兰埃森: 私人收藏 F 21, JH 415 有沙丘的风景 Landscape with Dunes 板面油画 335 x 485 cm 海牙: 1883年8月 私人收藏 1968124伦敦索斯比拍卖行 F 15a, JH 393 这里只列举早期作品,还有其他很多作品,你可以去 http://lhlxxjdedunet/kj/myweb/fangaowangzhan/fangaoqihua/niunan1/1883-85-1htm

参考资料:

http://lhlxxjdedunet/kj/myweb/fangaowangzhan/fangaoqihua/niunan1/1883-85-1htm 附件( 个)

  较早来到新西兰的画家中,最有才能的是W霍奇斯。

  A厄尔也是较早遍游新西兰的艺术家。他曾在新南威尔

  士定居了一段时间,1827~1828年又来到了新西兰的北

  部。他的风景画和以毛利人为模特儿所作的习作,技巧

  平乏,但十分合乎习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世纪

  的英国移民们带来了英国美术的光辉。移民中有许多有

  才能的业余画家,他们多用水彩作画,旨趣十分古朴。在

  风景画中,一些关于毛利人生活的作品,可以传达出真

  实的情感,淡淡的乡愁和对新土地的敬畏感。W福克斯

  既是一位政治家和殖民地的总督,也是一个绅士风度的

  业余画家,画有大量有关他生活的素描和一些精美的水

  彩画。W斯温森画了一系列感受性强的风景和丛林习作,

  经常强调人在大自然之前显得卑微的寓意。J金德的水

  彩画,把脑海中所影印的平淡、井然有序的英国风景移

  植到殖民地的风景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开始接受本土艺

  术传统的画家JA吉尔菲兰和C希菲。吉尔菲兰的素描

  册(现藏达尼丁的霍肯图书馆)十分出色,其中插图异常

  生动。他们对毛利人美术传统的发现,拓宽了作品的领

  域,为自己艺术灌注了新的生命力。吉尔菲兰以毛利人

  为模特儿连续画了各种不同姿态的素描,精心之作《一

  个土人村庄的内景》反映了封闭、群居,但充满活力的

  毛利人社会。希菲也画毛利人,他是新西兰风景优秀的

  阐释者,最有观察力的人之一。他画新西兰,不只把它

  视为一个广阔和空旷的国土,而是力图描绘出它的独特

  性。可惜吉尔菲兰和希菲没有发展传统,也没有留下追

  随者。19世纪后期的一些业余画家,用英国浪漫主义风

  格来表现新西兰,出色地解决了前人在风景画中没有解

  决的技巧问题。他们利用闲暇时间作旅行写生,不知疲

  倦地寻找风景区和大自然雄伟的奇观。由于他们洞察了

  新西兰风景的内在构造,他们的风景画,色彩柔和谐美、

  生动自然,给人深刻的印象。

  19世纪后半叶,美术机构和美术学院的建立,定期

  举办美术展览会,艺术家地位的提高,使得职业画家的

  生存成为可能。职业画家最早并非出生于新西兰。19世

  纪90年代前期,3名欧洲有经验的画家来到了新西兰,P

  van der韦尔登定居在克赖斯特彻奇,J奈恩定居在惠灵

  顿,GP纳利在达尼丁教了一阵书后,移往奥克兰。他

  们全是职业画家,并且多才多艺。他们带给新西兰令人

  兴奋的新颖风格,新西兰也带给他们异域的美,从而形

  成了新的传统。纳利以肖像画著名,韦尔登擅长荷兰风

  格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奈恩则表现出类似于印象主义早

  期风格的田园景致和肖像画。他们的作品十分逼真,对

  新西兰美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新西兰19世纪末

  美术的发展。

  20世纪初新西兰的美术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新

  西兰的画家逐渐走向成熟,其中,AW沃尔森继续用水

  彩制作传统的风景画、海景和当地的灌木丛。MO斯托

  达特作为一名风景画家和静物画家在基督堂市享有崇高

  的声誉。R麦克尔泰尔和O莫顿的艺术对大都市产生过

  震动。一位名叫F霍金斯的女画家,精通各门画种,多

  才多艺,被誉为“传统主义者、现代主义者、新西兰民

  族主义者”,是新西兰殖民地时期绘画中最杰出的代表。

  1952年,新西兰政府任命一名专职教授,管理奥克

  兰美术馆,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推动美术事业。

  1963年以英国为模式建立了伊丽莎白二世艺术委员会,

  编纂了政府对视觉美术和有关活动的纲领性文献,还规

  定了国家资助艺术事业的标准。一批有成就的画家开始

  涌现出来。TA麦科马克虽没出水彩画的范围,但他的

  风景画和花卉画却受到人们的称赞。J威克斯是一位粗

  犷、喜爱冒险的艺术家,他旅欧归来,广泛地与艺术鉴

  赏界为伍,在最令人喜欢的静物画和风景画中作出了突

  出的贡献。油画家MT伍拉斯顿和C麦卡恩毅然地打破

  风景画和人物画中一般的陈规,经常在宽大的尺幅上作

  画,追求独立的线条。因为上述 4人几乎在新西兰渡过

  了一生,作为酬谢他们艺术的成就,政府曾为他们举办

  艺术回顾展。在更年轻的一代人中,值得提及的是成长

  中、相当数量的毛利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也应归于本土

  艺术的发展。

16世纪下半叶,随着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相继去世,欧洲画坛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局面。在意大利,首先出现了样式主义,紧接着是波仑亚学院派、那波里画派和巴洛克美术……这些流派各有各自的主张,也各有各自的风格。

以卡拉瓦乔为首的那波里画派(也称卡拉瓦乔画派),兴起于意大利南部的那波里地区,曾受到了尼德兰绘画的影响,它反对学院派僵化的教条和巴洛克美术夸张的浮华;追求朴素、清新、直接面对自然的表现方式;以单纯、强烈的明暗,严谨、结实的轮廓,以前所未有的朴实无华的作风为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绘画向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转型起到了关键而重要的作用,对同时代的西班牙、法国、荷兰以及19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潮都有着深远影响。

《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据史料考证,这是美术史上的第一幅静物画。这明晰而结实的轮廓;这单纯而质朴的光线;这鲜明而实在的苹果、葡萄、柠檬、无花果、竹蓝、叶子、干枯的叶子,以及这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子眼;不仅标明了静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也标明了卡拉瓦乔与当时追求理想化时尚格格不入的率真与求实精神。在他看来,不论是静物,是人物还是其他实物,都是自然的客体,因此,他总是以自然本身为依据,如实地反映自然,而把前人的一切规范和模式抛在一边 充满戏剧性暴力气氛的《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是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作品。“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Garcia da Orta,是指形状不规则的东方珍珠。后来词义变宽,意为粗糙、不规则、不整齐、扭曲、任意、独特的意思。巴洛克艺术风格在17世纪至18世纪席卷欧洲,它深入到从文学到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影响深刻。巴洛克风格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着明显的区别,“人间戏剧”是巴洛克绘画的重要要素,巴洛克风格的绘画真情实感和观赏性并重,通常是以极具表现力的夸张动态、具有强烈明暗对比的绚丽色彩达到这种效果。它突出了喜悦,促进了激情,以壮观的游戏加强了对感官的刺激和诱惑。巴洛克绘画的构图不同于均衡稳定的古典式,而喜欢用剧烈的扭转、动感较强的S形、波浪形或放射形,常使人眼花缭乱。

巨作《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长宽达两米多,讲述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克斯抢掠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的传说。卡斯托耳与波吕克斯都是丽达的儿子,其中波吕克斯是丽达与宙斯所生,两子从不分开,他们一个善骑,一个善战,都英勇无敌,是古罗马骑士的保护者。他们爱上了迈锡尼国王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可是她们已经许配给另外一对孪生子了,于是两兄弟便强行把她们掠走为妻。画面上表现的正是两个黝黑的壮汉把两姐妹从睡梦中劫走,正在强行拉上马背。画面上,四个人和两匹马交错穿插,激烈撞击,纠结在一起的形象占据了整个空间,造成了强烈的动势。近乎方形的构图,本应是稳定的,但这些形象却以X形切割画面,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感。马头、人手、马脚、人脚一切成分依照着S形曲线的旋律持续涌动着。两匹马旁,各有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神牵着缰绳,他们暗示这里既是暴力的抢掠,又是一种充满愉悦的游戏,是爱情的暴力。

作者彼得�6�1保罗�6�1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17世纪法兰德斯最杰出的画家,是巴洛克绘画风格的典型代表。他的艺术融合法兰德斯和意大利的传统艺术,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偏爱巨幅作品,他的绘画,在构图上,动势很大,形象不论是男是女,都造型结实饱满,表现得壮健有力,色彩饱满热情,透着几欲爆发的精力,甚至是强烈的肉欲。

在这幅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中,鲁本斯充分展现了他刻画人体的擅长,在两个男子黝黑皮肤和扬蹄直立的骏马的衬托下,两姐妹的丰满的身姿呼之欲出。画家或重叠,或薄涂的笔触引人入胜,扭转运动的用笔和肌肉的隆起暗暗相合。红色披风与绿色风景对比,金黄的丝巾做蓝色天空的映衬,整幅作品奏成疾风骤雨般的狂热交响。绘制这幅作品时,鲁本斯刚好40岁,在最能体现巴洛克风格的热情气息中,他尽情的歌颂着生命的愉悦和光荣。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的顶峰之作当属肖像画包括自画像以及取自圣经内容的绘画。他被称为“文明的先知”。由Jannik Johansen 导演的伦勃朗**;描写伦勃朗的文章 维米尔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他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维米尔的绘画给人一种真实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之外还使人感到一种信仰上的真实感。他的画光线并不是太多,却给人以明亮的感觉,虽然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但是画中这种平实的情感起到了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

  德尔夫特街

  维米尔在作品《德尔夫特》的右侧绘出了鹿特丹城门,它由高大的主楼和双塔桥头堡组成,城门的前面一座双拉索桥把观者的视线引向右侧远处斯希河旁的船坞。维米尔把斯希丹城门放在画面的中心,斯希丹城门的左侧是凯瑟尔(Kethel)城门,穿过城门便是斯希丹码头。在维米尔所生活的年代,斯希丹城门的双塔已经绝迹,主体建筑中唯有城门得以幸存。城墙由红砖砌成,砖层中镶嵌着沙岩石(这种建筑用的石材由当地生产,从外地进口十分昂贵)。在主城门后的左面,我们看到军械库的屋顶。今天,这些房子仍然矗立在那里 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Meindert Hobbema (Hobbema,Meindert,1638~1709),荷兰画家。1638年10月31日受洗于阿姆斯特丹,1709年卒于同地。早年从师Jvan雷斯达尔学画风景画。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代表作《林荫道》、《磨坊》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 西班牙画家。1599年6月6日生于塞维利亚,1660年8月6日卒于马德里。早年在老埃连拉画室学画,后拜在画家F帕里切科门下。早期绘画《卖水人》、《煎鸡蛋的老妇》形 象真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1623年进入马德里宫廷为国王服务 ,但受到原在宫廷服务的保守派画家的排斥和贬低。1627年他和保守派画家按同一命题作画,进行了一场艺术竞赛,结果大获全胜,巩固了他在宫廷的地位。两年后完成的油画《酒神巴库斯》(又名《醉汉们》),表明他将泥土的芳香终于带进了宫廷。1629年他获得机会出访意大利,在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等地看到了文艺复兴诸大师的绘画原作,特别着重研究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与用光,回国后创作的作品色调更加柔和、晶莹,形象塑造更加生动、细腻。这期间最杰出的作品是《布列达的投降》(现在一般翻译为《勃鲁达的投降》),它是一幅大型历史画,作者以公正不阿的态度描绘了西班牙和荷兰战争中双方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西班牙虽是胜利者,但凶狠、傲慢,给人一种不快之感;荷兰人失败了,但没有失去尊严。他的大量肖像画都坚持写实原则,并且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可惜的是画面的气氛过于和平,与史实有明显的差别,但这并没有影响这幅作品的价值。对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如《腓力四世像》,重在表现其虚伪、冷漠和浅薄,决不阿谀奉承。对于朋友和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如《拿扇子的妇人》、《矮子安东尼奥》,则被描绘得平易近人,有的还具有社会批判色彩。1651~1660年是他生活的最后10年,由于当局在对他授勋问题上有争论,使他情绪极不愉快,但仍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代表作《宫娥》(又名《宫女群》)和《纺织女》,被认为是17世纪欧洲少见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也证明他虽然长期担任宫廷画家,但始终未失去平民的本色。

  委拉斯贵支的另一个中文译名是“委拉斯开兹”。 弗朗西斯科·戈雅戈雅是西方美术史上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早期喜欢画讽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画,贪婪的修道士,偷盗,抢劫,接生婆,全部被他画成魔鬼的样子他的画集曾被制成扑克牌他粗俗但充满真理的画风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为他招来各种审判但他的修道士雇主一直袒护他曾著有裸体的玛哈,曾将皇后容貌的缺点画出来

  1792年,拿破伦侵略西班牙时,戈雅耳聋了,他同时改变了画风,将题材转向讽刺拿破仑的假仁义和伪道德,批判战争的愚蠢借口 阿尔贝·勒布伦 (Albert Lebrun,1871年—1950年)法国政治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后一位总统(1932~1940)。

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1684~1721)是一个有文化的建筑商人的后代。在华托快要15岁时,其父母让他跟着一位名声平平的画家学习画画。后来,从1704年起,华托还跟过一位从事剧院装修的画家。正是跟着这位老师,十八岁的华托到了巴黎,并参加了歌剧院的装修。尽管华托只干了几个月而已,但是却令其受益匪浅。画家后来的作品中的舞台感大概就与此有关。1708年,华托有机会接触卢森堡宫中的藏品。鲁本斯的作品给了他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他结识了一位擅长描绘喜剧表演的画家。华托后来所画的“游乐画”观念可能由此产生。所谓“游乐画”,描绘的是浪漫而又美轮美奂的聚会,其中盛装的男女在户外花园式的环境中随着音乐优雅地嬉戏、调情。这种画法可以追溯到乔尔乔内以至中世纪的“爱之园”的画作。华托只是接受那些他愿意画的委托件。华托曾经努力想夺取罗马大奖,以便能去意大利亲睹前辈大师们的杰作。但是,他并未如愿。在时不时光顾剧院的过程中,华托开始动手画他的“游乐画”。华托的艺术生涯不过15年而已。他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体裁(例如挂毯图样、天顶画、壁板画、扇画、键盘乐器上的装饰画、寓言画、讽刺画、风俗画、军事画、舞台画、宗教画、风景画和肖像画等)、主题和技巧。当然,他倾全力为之的还是“游乐画”,显现出了特别擅长于描绘罗可可时期的那种轻松愉快又不免忧郁色彩的梦幻世界的特殊才华。“游乐画”是别人在无法归类他的作品时临时起的名字。的确,他的“游乐画”堪称其艺术精神的结晶,属于一种新的风俗画,也是他后来获得国际声誉的原因所在。华托是一个非常独立的艺术家,他不随意屈从赞助人或官方的意志,而其作品的创意和清新使得法国绘画与意大利的学院主义拉开了距离,从而确立了直到新古典主义出现才渐渐失去影响的一种名副其实的“巴黎人的”景致。诗人戈蒂埃在《华托》(1838)一诗中显然是用了一种极为赞赏的语调:

  我长久驻足栅栏门边,

  凝视华托风格的庭园;

  细榆、紫杉、绿篱,

  笔直的小径费修饰;

  走动间心情又悲又喜,

  看着看着我心明矣;

  我的幸福就寓于此。

  当然,华托的世界是一种极人为的世界,除了爱的场景,他就画那些来自戏剧的主题。在轻浮的底下往往默默流淌着一种忧郁的情感,似乎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人们,一切感官的愉悦均是短暂的。这往往可以为他的作品增加一种特殊的诗的意味。

  华托作品中的忧郁的意味是与他的生活相关联的。华托从来没有自己的固定住所,总是在朋友和赞助人的家里暂住。他终身饱受肺结核的折磨。1719年,他到英国寻求名医,为后者画了《意大利喜剧演员》。翌年,画家回到巴黎,和艺术商朋友待在一起,并为后者画了《热尔尚画店》。画家临死之前,在一修士的劝说下,毁掉了大量具有情色意味的画作。1721年7月18日,年仅37岁的艺术家辞别人世。

  华托的画由于大多与贵族有关,因而在大革命期间受到冷落。只是到了19世纪中叶,他的画才又受到普遍的欢迎。德拉克罗瓦和修拉都喜欢华托的作品。不少音乐家据说在欣赏华托的作品时就进入了音乐的氛围。西贝柳斯、拉威尔、德彪西、肖邦等是突出的例子,他们都曾从华托的作品中感受到特殊的灵感。有的艺术史学者甚至认为,华托在色彩处理和对自然的研究方面的建树使他成为了印象派的先驱之一。

  素描是华托的画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画家从不停止手中的笔,一有空就动手画素描,习惯于迅速地为朋友和熟人捕捉住栩栩如生的姿态和音容笑貌。他也常常让模特儿一次次地更换服装和变化姿势。他有时是在一张纸上画下同一模特儿的若干种不同的姿态。华托将这些素描细心地保留下来,供日后的油画构图参考。这样做,是在追随16世纪的大师鲁本斯的风范。不过,与鲁本斯那种强有力的形态语言不同,华托是用一种纤细而又短促的线条构成优雅的造型。《戴帽女士三草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一个坐着,另两个大方地站立着。右边的那个造型后来就出现在《农民的婚礼》一画中。同时,即使是在草图中,人们就可以看出华托在用粉笔时的娴熟和大气。他用淡红色的粉笔勾线,再用白粉笔强调光的效果,而人物服装的装饰性得到尤为精彩的渲染,其皱褶和肌理跃然纸上。

  《发舟西苔岛》是一幅与画家同年所作的《朝圣西苔岛》(藏于柏林夏洛滕堡宫)颇为相似的风俗画,即“游乐画”。它是画家经过多年奋斗之后功成名就的一个重要标志。众所周知,爱情从中世纪开始就是法国诗歌中的传统主题,它是所谓“一种使身体健康的心理疾病”。西苔岛据说是维纳斯诞生后不久登陆的地方,当时从海上出生之后,风神就将她送到了西苔岛。因而,此岛是献祭给维纳斯的。在华托的时代,西苔岛成了一个极为流行的主题,从18世纪开始,有不少的芭蕾和歌剧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了“发舟西苔岛”的主题。此画也是对这一主题的描绘,并从戏剧中获得启示。画面中的一对对恋人穿着舞会上的盛装,有的甚至穿着朝圣用的披肩。但是,他们与其说是在向西苔岛这一传说中的恋人之岛进发,还不说是正依依不舍地离开它。所有人都已经在岛上的爱情之殿中山盟海誓,爱神维纳斯让他们变得无法分离。地上的那些东西被弃而不管是为了突出爱情的愉悦在此时此刻的至高无上。但是,在这种爱意绵绵的情境中却隐含着某种痛苦的情绪。爱情在离开了维纳斯的绿荫庇护之后将会怎样这也是恋人们难以离别西苔岛的潜在原因。画家在表达一种看起来轻松愉快的主题时,却也隐隐约约地平添了一种忧伤的情调。这种永远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感伤是华托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典型意绪。所以,欣赏华托的“游乐画”往往有两个阶段:先是看到其中的快乐、优雅甚至风流;接着则是感受潜在的黑暗或淡淡的悲哀。

  画中云蒸霞蔚般的背景显然有威尼斯画派的影响。小天使们在恋人们的头上盘旋,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相融的情景。至于色彩的运用,有鲁本斯晚期画风的一些特点。不过,华托用的是流畅的、稀释的颜料,不是鲁本斯所用的那种凝重的、厚涂的颜料。有研究者认为,就主题而言,《发舟西苔岛》就是鲁本斯的《爱之园》一画的某种再创造。

  《威尼斯游乐图》依然是“游乐画”的范畴。但是,有研究者指出,其中右边的风笛手带有强烈的自画像的成分。他是如此的虚弱、憔悴,同时是那么的紧张、焦虑,眼睛又透露出某种的烦躁,因此反而成为内中的忧伤之源。细看之下,人们确实会有些迷惑,画中风笛手以及左侧的画家的朋友为什么视线不是集中在中央的女演员身上或许在表面的舞蹈和闲逸之外还有更多的忧虑画中田园式的背景强调了聚会中沉浸在快乐里的人们已经远离了社会的诸种藩篱的约束,而其中的男女情也是暗示的,而非展示的。因而,在这种具有舞台感的构图中,一切都是变幻的,充满了不可确定的因素。

  华托后期的作品从迷人的西苔岛的神话转向更为平实的现实本身,不再深深地沉迷在梦幻之中。在尝试了若干幅小尺寸的画之后,华托就画了《吉尔》这幅尺寸颇大的作品,以此突出了人物(戏剧中的丑角)的某种孤独感。华托对戏剧是极为痴迷的。因而,丑角成为其笔下的主题是十分自然的。尽管这不是一幅自画像,但是,有的研究者指出,这幅画同样具有相当的自传因素。画中包含了艺术家的某种相当强烈的认同感,委婉表达出一种令人痛苦的情感。也许,这是画家为一个演员出身的咖啡馆的主人所画的招牌画。画中的人也可能是以一个朋友或者一个演员为模特儿的。丑角两眼出神,双臂垂着,一动不动,笔挺地站着,脸上是那种似醒非醒、天真而又庄重的表情。后面是绿叶茂森的、意大利风格的背景,天空中什么也没有。在颇像一个露天舞台的土墩的边上有四个哈哈大笑的人物。他们都是演员,其中有一个是骑在驴上的小丑——他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画面,同时增添了戏剧性。与《威尼斯游乐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吉尔不像那个风笛手那样,脸上有丰富的表情特征,而且吹奏着乐器,而是一身简单的白戏服。月亮状的帽子围绕着一张生动而又严肃的脸,与其身后的人活泼的脸容形成了对比。而且,吉尔似乎与身后的人们完全没有关系:如果说吉尔是闲着的,那么其他的人却是活跃的;吉尔没有笑容,而其他人却是在逗乐;吉尔只是朝着观者的方向看着,而其他人却形成一个群体。画中的情感无疑是多重的甚至复杂尤加,华托通过令人心有所感的形象记录了某种结局而非开局的意绪。这是一种笑不出来的东西,是一种让人微微心酸的寂静。确实,华托在这幅画中体现了自己与装饰味的罗可可的距离了。

  《热尔尚画店》是画家的最后一幅作品,而且尺幅巨大。它写实地描绘了华托的艺术商朋友热爱画店内的情形。原本此画要用来做招牌的。艺术史学者认为,这是画家笔下最富古典气息、构图最完美的作品。与此同时,这也是晚期的华托在写实与心理探询上的追求。这是一幅华托风格的风俗画,试图描绘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位置。与以前的画不一样,这里的爱情的背景不再是那种有天使飞翔的花园,而是变成了巴黎的朋友的画店;社交用的音乐改为了买卖过程。正如有的艺术史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此画除了伦理意义外,什么也不缺。在某种意义上说,此画是艺术杰作,也是重要的“文献”,18世纪的艺术家感兴趣的装饰性(那些挂着的画大概是热尔尚从未经手过的,而且画面被一分为二、欺骗眼睛的写实性等尽在其中。人物不再穿那种化装舞会上的礼服,而是时髦的衣服,画家不仅引人入胜地画了衣服上的花边和柔滑的质感,而且也精心描绘了普通的亚麻服装,譬如那个在搬路易十四肖像画的男子的丑角风格的衬衣。所有的人物均无大小主次之别。画中从街上走进画店的少女仿佛要将观者的视线引入店内,她的伴侣风度十足地走前一步,好像是在跳小步舞曲。他们成为华托笔下最后的一对爱侣。店内陈列的有些画作(如右边的圆形画)中的爱情描绘自然是一种印证、强调和渲染。年轻的女店员为顾客展示一面镜子,可是男性们到底是在看镜子还是美丽的少女呢同时,镜子中被映照的是一个目光哀怨的盛装女士的形象。画中尽管没有什么清晰的故事的线索,可是所有的人物却似乎并非只是为了艺术品而来。因而,越看这幅画,越会让人反思人的内心世界。无怪乎有研究者认定,华托的这幅画属于“心理写实主义”,从而完成了华托对鲁本斯的最后敬意和超越。可惜的是,艺术家英年早逝,这种追求未能再延伸和发展 弗拉戈纳尔是弗朗索瓦·布歇( Francois Boucher,1703—1770)的学生,而且又不断研究夏尔丹,并取得显著进步。他也留学过意大利,三十一岁回巴黎以后,才开始他的真正的创作活动;他的作品手法多种多样,既有豪放恣意画成的,也有精心严谨地描绘的。

  弗拉戈纳尔的作品风格多变,色彩华丽,充满色情意味。晚年时因绘画风格不合时尚逐渐没落。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秋千》,巧妙地运用明暗的变化,以纤细的笔致,描绘出庭院和树林的美,非常精巧。它的纤细的线条,有种类乎病态的魅惑,色彩也淡雅。从这种表现来说,弗拉戈纳尔虽然是天资丰富的艺术家,但他的主题却稍稍有种不严肃之处。从下往上眺望正在打秋千的贵妇人的年轻贵族,也许当时没有遭到非难,但今天看来,就颇有轻佻浮薄之嫌了。对此只能认为弗拉戈纳尔是迎合贵族的轻佻作风。如果说华铎是好的方面的洛可可画家,那么就不能不说弗拉戈纳尔却具有洛可可的浮恶之气,正是由于这一点,应该说他又是最洛可可化的。总之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都充分表现了路易王朝贵族、贵妇人的轻艳奢侈嗜好游玩的生活、感情和趣味。

  弗拉戈纳尔的《浴女》构图突兀,女人体似乎同云朵、树木、河流一起在急剧旋转,别致而诱人。《蒂布尔瀑布》更是独造,强光在晒台衣服上造成的点点闪光和丰富层次,甚至可和两个世纪以后的风景画相比。不过,弗拉戈纳最拿手的还是肖像,大块的厚色、飞舞的笔触与传统手法大相径庭。《狄德罗》、《读》、《舞蹈家吉玛尔》等画,至今仍以其潇洒奔放的手法而脍炙人口。

伊萨克·列维坦(Levitan,Isaak Iliich) 1860年8月18日生于立陶宛基巴尔塔,1900年7月22日卒于莫斯科。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他的写生画的独到之处是: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 门采尔(Adolpyh Von Menzel 1815-1905),阿尔道夫�6�1门采尔是世界著名的素描大师,是德国十九世纪成就最大的画家,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历史画家,风俗画家之一,更是杰出的素描大师。石版工之子。他从13岁开始学绘画。一生共创作了一万五千多幅速写,七千多张素描。这些数量惊人的作品,都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晶,他不管走到哪里,绘画工具总是随身带着,在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河畔山顶,处处可以看到挥笔作画的身影。有人称他得了“缓画狂热症”,他听了很高兴地说:“希望此病是绝症。”精于素描,作有为数众多的速写及素描。画家力求从多方面反映现实生活,画了很多工人及其他劳动者的形象,这在当时欧洲同时代的画家中是罕见的然而我们今天也不能用机械的观点去印证门采尔的政治意识如在我国的某些出版物中,似乎给门采尔作了主观的缺乏时代感的政治加冕正如他画皇帝及统治阶级上层,并经常出入于宫廷参加宴会和各种典礼,而自身并非反动派;他画了大量劳动者,但也不宜说他是为了表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劳动创造世界如同他对色彩和光颇感兴趣,但决非属于印象派一类。他经常 在纸版上作小幅油画,描绘 日常生活景象。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轧铁工厂》,是较早反映工人劳动和生活的油画作品。他的创作题材广泛,画有历史画、风俗画及风景画等。作品有历史画《无忧宫的宴会》、《无忧宫音乐会》、《威廉一世加冕礼》,风俗画有《轧铁工厂》、《舞会晚餐》、《柏林波茨坦铁路》、《阵亡烈士葬仪图》等,他凭记忆作画画了5000余幅素描和速写,造型严谨、解剖明确、笔法刚劲、生动自如,被誉为“素描大师”。

  一、从实际画面上讲,油画分为三类: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

  二、从表现手法上讲其流派、风格分为两大类。

  1、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2、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三、商品油画目前主要有三种:

  1、是纯手工绘画油画。

  2、是填色油画。

  3、是喷绘油画

  (1)人物油画,是油画体裁的主要门类之一。人物油画最能体现出立体感和质感,是西方油画家最钟爱的体裁。由于油画材料的特性粘稠,很适合画立体的人物肖像,所以欧洲历史上的油画名作大多为油画人物。

  人物画,专指描绘人物形象油画。中国的人物油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它要求画家对人物的容貌、体形、情态、服饰及背景等作真实生动的描绘,表现其精神特征、身份地位、民族属性、时代风尚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

  (2)人物画又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和军事画。

  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划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它要求画家对人物的容貌、体形、情态、服饰及背景等作真实生动的描绘,表现其精神特征、身份地位、民族属性、时代风尚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

  肖像画又分为纪念性人物肖像、艳服人物肖像、自画像等,自画像是众多画家惯用的题材。荷兰肖像画大师伦勃朗一生以肖像画作为自己艺术流动的主要目标,并且作了大约七十余幅自画像。

  风俗画:就是以这类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当然,成功的风俗画,描绘的也一定是健康自然的社会习俗,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风俗画是以表现社会风习、风土、风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风俗画多取材于现实糊口,最轻易引起大众的共识。 如法国米勒的《拾穗》、《晚钟》等。

  历史画:主要表现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意义的事件,其中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现代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 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军事画:是以表现战役为主题的作品。 如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布列达之降》。

  (3)风景油画:是油画的一个主要门类,用油画材料对自然景物进行描绘。文艺复兴以后的16世纪,风景油画作为独立的绘画体裁出现于欧洲画坛,并得到极大发展。

  按创作方法类别可分为:写实风景油画、印象风景油画,抽象风景油画、山水风景油画。按时间分为:古典风景油画、当代油画、现代风景油画。按地区分成:,欧美风景油画,俄罗斯风景油画,荷兰风景油画,地中海风景油画等。创作题材包括:托马斯风景油,,海景风景油画,森林风景油画,高山流水风景油画,田园风光风景油画,桂林山水风景油画,白桦树林风景油画等。各地的名胜古迹画家也都进行过描绘创作。景物的描写多以人物画的背景泛起。 油画风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及现代象征性风景等几个阶段。 法国画家柯罗、库尔贝,俄国画家列维坦均是优秀的风景画家。

  (4)静物画多取材于日常器具、花卉、果疏、食物以及猎获物等。 画家以物写实,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反映生活气息和时代的特点。静物油画起源于罗马的庞贝时期,作为独立画种始于17世纪的荷兰画派。 艺术史上,对静画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画家有:卡拉瓦乔、柯尔内斯、夏尔丹、马奈、塞尚等。

  油画的流派

  1、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宣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相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2、是以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即后印 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其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这个画派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野兽派:野兽派以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马蒂斯是这一画派的创始人。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画面的视点已不再是一个方位,而是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使物体还原成几何形体,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

  未来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以抽象的形式,运用色彩、线条表现运动速度、力量及其组合与分隔。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依靠线条、块、面、色彩,进行无具象的抽象进行组合,其代表画家为荷兰画家蒙德尔安。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活动雕刻、波普艺术直到后现代主义都有一定影响。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画派受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主张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幻。代表画家有西班牙画家达利、米罗。

  商品油画

  1、是纯手工绘画油画,画面有人工笔触感,在强光下从画布背面看,画面中物体的边沿线一般不会太工整,少许地方感觉透光,厚薄不均匀的缘故,主要的是:用手指粘少许水在画面的暗颜色地方涂擦后手指上不会有任何色彩,用白纸也可以,因为油画颜料是油性的,不溶于水。

  2、填色画(印刷在画布上,用油画颜料手工覆盖一到两遍),透光观看,用过油画颜料的地方会黑影色深,没有的地方会面积性的透光。这样的画面一般6个月以后开始轻微变色,时间长了变色就更厉害,因为后期的油画颜料和印刷色在某种程度上混合了,这样的画目前比较多,外观上和纯手工的画几乎没有区别,画面也有笔触感,但是透过强光从油画的背面看,画面物体黑白交界的比方比较工整,主要是:用手指粘少许水在画面的暗颜色地方涂擦后手指上会有颜色感,用白纸更明显。其次填色画如果是用白色的平布,画布的边沿有一层胶水,显得发亮。所有添色画距离画面的边沿一公分左右的地方会有一条界限,是原来印刷的时候的画面,后来手工填满后覆盖了,但仍然会在画面四周有一条痕迹可见,但也有少数是只印刷物体不印刷背景的,这样的画强光背面可以看到很漂亮的印刷画(原作),而且整个画面厚度比较平均,手工的画背面只能看到手工打底色的相对难看的摸样。

  3、直接印刷在画布上:很直观就能看出来,色彩不够鲜艳,没有笔触感,厚薄均匀,立体效果较差,用水一涂就掉色,一般两个月就开始退色、另外油画颜料也是要注意的,差的油画颜料容易变色,色彩不纯正的劣质油画颜料。

  高档油画颜料:色彩纯正,柔和,让人感觉舒适放松。用水洗,或湿抹布擦都不会褪色和变色。

  4、是喷绘油画,即是高精度数码喷绘。表面色泽与原画略有区别。没有油画的笔触和厚实感。

  ;四、欧式装修适用于古典风景绘画或者抽象风景图像、写实的花卉、果疏等。

庄保林

庄保林是中国当代著名油画艺术家,其艺术风格大气磅礴、震撼人心。庄保林1964年生于江苏徐州,自幼习画。1988年,庄保林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曾受到中央美术学院老、中、青三代著名艺术家的教诲。1990年,他创作的油画作品《黑管与长笛》在“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赛”中荣获美国特别金奖,同年12月,作品在日本东京展出,后被美国收藏。1992年,他考入油画研究班深造,同年创作的《远眺》、《斜阳》、《山寨早春》等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展出后,被国内外私人及艺术机构收藏。1994年,他创作的油画作品《有羊头的静物》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6年,参加首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荣获优秀奖。1997年,庄保林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荣誉称号。

中文名:庄保林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徐州

出生日期:1964年

职业:油画艺术家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世界和平文化使者”、

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赛特别金奖

代表作品:《迷茫》《黑管与长笛》

个人经历

2006年10月,庄保林在北京宋庄小堡画家村A区艺术中心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创作时期。他告别了传统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进入了当代表现主义的艺术创作。

2006年以后,他多次参加国内外群展,并两次在北京798艺术区成功举行个人画展,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被誉为中国目前最具实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他学习传统,关注当代,作品风格多变。时而和风细雨,怀古抒情;时而慷慨激昂,赞颂和批评当今世界的美好与丑恶。无论是赞颂还是批判,他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表述对当今社会的人文思考和关注。

他艺术思路宽广,题材广泛,艺术语言丰富,各种艺术语言表述在他的笔下都显得驾轻就熟、恰如其分。

他以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关注宇宙人类社会的命运,以敏锐的洞察力真诚谱写人类社会的痛苦与快乐。他的作品反对战争侵略,反对环境破坏,鄙视浮华和糜烂,崇尚大气磅礴、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积极为人文社会的进步呼吁、呐喊。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国内资本不断涌入艺术市场,艺术市场火爆,当代艺术正处在一个转折时期,机遇和问题并存,传统和现在发生着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泥沙俱下。很多人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放弃了思想原则甚至人格,为了迎合市场,打着学术的幌子,画着低级恶俗的作品,虽然有些人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却丢掉了艺术的品格,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葬送了自己的艺术生命。

面对艺术市场,庄保林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坚持自己的艺术观点和艺术主张,从不人云亦云。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观念,画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反对媚俗和糜烂,崇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思想和品格,认为艺术作品无论是歌颂还是批判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气吞山河、大气磅礴的,能使人们的思想灵魂得以洗涤和升华。他说他知道艺术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所以他不会迷失和跟风。他认为伟大的艺术家都是思想和精神的翱翔者和主宰者,他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能为人类的文化做出贡献,为人类的文化宝库增添闪光一笔。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站在艺术家庄保林先生那饱含激情和力量的作品前,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更是人文,文化的责任!以及对过去历史的追问和反思!艺术家庄保林不光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美的享受,还让我们在惊叹他那高超技艺的同时,看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博大的胸襟和仁者爱人的人文情怀。

个人作品

2010年9月《精神的救赎》个人油画展,上海伯隐当代国际艺术家画廊

2010年8月《青春的迷茫》个人油画展,上海伯隐当代国际艺术家画廊

2010年7月《疯狂的理想独白》个人油画展,上海伯隐当代国际艺术家画廊

2010年5月至7月《政坛风雨》个人油画展,上海伯隐当代国际艺术家画廊

2008年11月《政坛风雨》个人油画展,798韩国物波空间

2007年11月1日《庄保林疯狂的理性独白》个人油画展,798雨画廊

2006年5月在徐州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成功举办个人油画展

代表作品

宁静的小镇

政治风雨

诗意的浪漫

个人成就

1990年,油画作品《黑管与长笛》在“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赛”中荣获美国特别金奖

1990年12月,作品在日本东京展出,后被美国收藏。

1996年,参加首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荣获优秀奖。

庄保林作品联展:

2011年,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世界华人华商精英大会,荣获世界华人精英功勋艺术家勋章奖。

2010年,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展《精神的救赎》系列其中5幅被欧洲藏家购藏。

2010年6月,在国家鸟巢,《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中国文化产业创新与国家战略发展高层论坛暨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邀请展,油画作品《青春的迷茫》系列荣获金奖。

2010年《第二届偶发艺术节》上上国际美术馆。

2009年《亚洲国际艺术博览会》国际贸易展览中心。

2008年《中韩第五届艺术交流展》上上国际美术馆。

2008年《色界十人》艺术展。

2008年《艺术节点》五人当代油画展。

2008年《2008奥运艺术家邀请展》。

2008年《不谋而合》当代艺术家联展。

2008年《情境》当代艺术家邀请展。

2008年《闪、当代艺术家作品联展》日博爱努画廊。

2008年《东区艺术中心第二回油画邀请展》。

2008年《早春二月》东区艺术中心。

2007年《东岸码头----首届当代艺术展》。

2007年《走出宋庄当代艺术家全国巡回展》上海多伦多美术馆。

2007年《生活在宋庄当代艺术展》宋庄美术馆。

2007年《佛缘------当代艺术展》。

2007年北京前哨画廊当代油画艺术家推荐展。

2007年《墙里墙外---当代油画艺术展》北京798艺术区

2007年《行走的云---北京宋庄螺苑当代艺术展》。

2006年10月在北京宋庄A区建立个人工作室。

1998年至2005年先后参加“中国艺术节油画展”、“中国油画年展”等。

1997年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多幅作品被收藏。

1996年油画《竖琴与羊头》等多幅作品在新加坡展出、被购藏。

1995年油画作品《有羊头的静物》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2年至1994年《心菲》《远眺》《山寨早春》等赴国外展出,并被国内外博物馆画廊以及私人机构收藏。

1991年作品《笙与唢呐》参加“中国油画香港展”被德国波罗先生购藏。

洪瑞生

洪瑞生(19402—),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已退休),资深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现第一工作室)。1984年调入厦门大学,参与厦门大学美术系的筹建工作,历任美术系副主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及创作,其油画作品多次被选入参加全国美展及油画专题展,擅长表现闽南人的情感、气质与人情风貌,画风朴实自然,呈现出富有感染力的视觉艺术意味,因为他那传达闽南人内心温馨庄重的红色的魅力,有评论冠之为“闽南红”。代表作品有《琴室》、《冬日的鼓浪屿》、《夏至》、《涨潮》、《餐厅》、《崇武渔妇》、《五彩的集市》等。曾在台湾、巴黎、厦门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出版《洪瑞生油画集》。在重点学术刊物发表有独立视角的学术论文多篇。曾是福建美术家协会理事,厦门市美术家协会付主席。

中文名:洪瑞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福建省

出生日期:19402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

代表作品:《琴室》《冬日的鼓浪屿》《夏至》《涨潮》

个人自述引:

我1940年正月出生于鼓浪屿,自小我就和这里的土地、人情、民俗、审美心理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我悉知她的气息、她的特质、她的细节和她的美,可以与之沟通甚至神交,她经常在我的心里。我使之扩大到民族的心理、情感、审美、文化,我就珍惜着这份内心的东西,体验她和表现她。我是一个闽南的土地和阳光所哺育滋养的本土画家,一个闽南人,又在北京学艺——南人北艺,特别是吴作人工作室的美学观长久地滋养我,自然地让我把南北的人文气质融合为一体。

(一)艺术对于我来说不是游戏,是创造性的劳作;不轻松,而是思考+学习;不只是手艺,而是艺术视觉+情感+技巧(包括“手艺”);不是名利诱惑的驱动,而是爱画画的本性+艺术的理想合成的动力。这是自己无终极的人生路。我重视并奉行“积累”,让其“水到渠成”,自喻为“火山爆发论”:只有积蓄达到突破临界时,才有辉煌壮丽的迸发景观。这不是憧憬,而是着重当下,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积累成就的。

(二)我致力于油画的“中国化”(通常的学术概念是“民族化”,也有称“本土化”)。植物从一个地方移植到气候、土壤不同的地域,肯定要出现变化;植物尚且如此,作为与人的心灵、情感、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审美习惯,地理气候息息相关的艺术,怎会不发生及没必要变化呢?主体和背景都不一样了,那是一定会变的,这就是必然要“中国化”的不争的理由。

这不是“伪议题”。

我们的油画先辈们几乎从一开始就探索这个课题,百年来众多油画家一直为此矢志努力,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一直心怀此志。中心问题在于自己得有中华魂、中华情、中华文、中华眼、中华志,归结之:中华根。我就倍感自己的民族文化根底的不足,阻滞了自己油画“中国化”的进程。我对油画的“中国化”持坚定、审慎、持之以恒的态度,提出“了解——理解——综合与融汇——创造”的“从‘消化’走上创造”的学术方法。自己以这方法,从上世纪70年代末探索至今,走着一条“学习——思索——理解——位移——变化”的积累式路子。我的观点和做法是:油画“中国化”不宜简单地画成中国画,应静心守志,不急成,致探索,一点一滴,令其水到渠成。它应是东、西方绘画融会通变演化出的新体式。首先,它必须有油画的特质,同时又具中华的气质。我清醒地知道,这是一个很缓慢、艰难并因人而异的渐变的过程;但它是大有可为并有灿烂前景的,需要几代艺术家的努力追索,每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做一点,集腋成裘。

(三)艺术是随人之“真、善、美”的心性的去做的,专意执着于此才有“艺术的真”。(“艺术的真”不是局限于写实样式,更不是自然主义;它是艺术应该具备的主客体真诚相合产生的那种对生活的某种超越。)

“艺术的真”是自己的艺术观念真是自己的,不是某家某派的拷贝。它源于自己的内心、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自己的理性、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艺术实践、自己对外界的感受点所具备的艺术性质的可靠性和明确性、自己确具的艺术感受及艺术视觉方式、自己的情动和艺术视觉期待及作画时的无功利心态;总之,源于自己的生命主体、内在逻辑和生活逻辑。同时,艺术样式的转变也必定是基于自己的艺术观念、艺术思维模式和艺术感受及艺术观看方式并由以上几个方面决定的艺术体现系统的转变的。它是经过艺术主体从传统、生活、文化、内心、视觉、技巧等方面的消化与融合而创生的。所以,“艺术之真”永葆活力,永无终极!由此我说:“难得者真!”

(四)搞艺术,首先是自小有喜爱,其次是怀揣一个不息的心愿;不停学习,勤奋积累,发展天赋,治艺得法,确立一个目标,善于专守;宁静致远则水到渠成。

众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哗哗,我独不从。坚守需要有清晰的思路,纯然的追求,需要时日,耐得住长久的淡泊和寂寞;先能保持住“不从”方能做到“独守”。

做艺术常于不经意间闪现大大小小的灵感——像精灵一样不期而至,得善于像拾贝一样把它们汇集起来,琢之磨之,串成一件晶莹绚丽的珍宝——真善美的合璧;这就是我的艺术体验和创作方式。

艺术视觉是能动的,它能在艺术创造历程中变化、提升和个性化;艺术家需要毕生积蓄眼、心、脑、手协同的艺术“正能量”,才能活力不息,甚至有望壮丽的“喷发”。

艺术需要“法”;但艺术更需要情、智、理、真的“大法”——人类精神与自我心灵相合的境界;这时“法”就是有灵性的“活”的法,有此“法”就有望使自己的艺术呈现出持久的活力并萌生神韵。

个人简介

洪瑞生,厦门大学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1985年—1893年任该系首任系主任。是该系的主要创办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洪瑞生是位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学术涵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的中国油画家,他勤于学术思考,长于倾情抒画,乐于反复深入,喜于宁静独守;从艺54年,坚实地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人生经历

1940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

1953年至1959年就读于厦门第一中学;

1959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

1980年油画《南普陀寺》入展华东油画静物风景展;

1983年油画《石工之家》入展全国侨乡风貌展;

1984年入厦门大学筹建艺术学院美术系;

1985年至1993年任首任系主任;

1987年油画《晨妆》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

1989年油画《五彩的集市》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该画编入《中国现代

美术全集》油画卷第三卷;

1992年在高雄市琢璞艺术中心举办个展,油画《暖风》入展“92·中国油画艺术展”;

1994年油画《傣家酒楼》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油画《鼓浪屿·正月》入展“94·中国油画沙龙展”;

1995年在高雄琢璞艺术中心举办第二次油画个展;

1997年油画《菊花和静物》入展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

1998年7月-12月赴巴黎国际艺术城作艺术考察,并举办油画个展;

1999年油画《琴室》入选“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

2004年9月-2005年12月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创作大型历史画《雄风—1662年2月郑成功察视荷兰殖民者撤出台湾热兰遮城》(5250px×11250px);

2006年油画《崇武渔妇》入选“中国百家金陵画展”;

2008年油画《酒器和水果》入选“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

油画38幅在北京TRA画廊举办《历史语境》三人油画联展;

2010年在厦门市“正版艺术画廊”举办《闽南·红·瑞生油画作品展》;

素描作品两幅入展《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全国巡回展》;

油画《春·秋》入展全国《人与自然和谐书画巡回展》;

油画《海天一色》《漆器和水果》入展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2012年油画《涨潮》入展中国大型《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

为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_达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最后的战将——SISINGAMANGARAJAXII领导族人征战荷兰殖民者》(236cm×388cm);

ProffessorRuishengHong’sArtResume

RuishengHongwasanartprofessorandgraduateadvisorintheArtDepartmentofXiamenUniversityHewasoneofthefoundersofthedepartmentandservedasthefirstdeanfrom1985to1993HeisamemberoftheChineseArtistsAssociationHewasthedirectoroftheFujianProvincialArtistsAssociation,executivedirectoroftheFujianArtEducationResearchAssociation,andvicechairmanoftheXiamenCityArtistsAssociationHongisanexperiencedChineseoilpainterwithprofoundartistry,academicaccomplishmentsandrichteachingexperienceHeisdiligentinacademicthinking,excelsinartisticcreationandenjoysin-depthresearchandpeacefulsolitudeFor54years,hehasbeensolidlypursuinghisownartisticdreams

1940BorninGulangyu,XiamenCity,FujianProvince;

1953-1959StudiedinXiamenFirstHighSchool;

1959AdmittedtotheOilPaintingDepartment,ChinaCentralAcademyofFineArtsinBeijing;

1964GraduatedfromWuZuorenStudio,ChinaCentralAcademyofFineArts;

1980Oilpainting“NanputuoTemple”shownat“TheEastChinaOilPaintingStillsandLandscapeExhibition”;

1983Oilpainting"StoneCarver’sHome”shownat“TheNationalNewLookoftheHometownofOverseasChineseExhibition”;

1984LaidthefoundationfortheArtDepartmentatXiamenUniversity;

1985-1993ServedasthefirstDeanoftheArtDepartment;

1987Oilpainting“MorningMakeup”selectedfor“theFirstChineseOilPaintingExhibition";

1989Oilpainting“ColorfulBazaar”selectedfor“The7thNationalArtExhibition”Thepaintingisincludedin“TheContemporaryChineseArtWorks”,OilPaintingsvolume:volumeIII;

1992SoloexhibitionattheJPArtCentreinKaohsiung,Taiwan

Oilpainting“WarmBreeze”shownat“92·ChineseOilPaintingExhibition”;

1994Oilpainting"DaiRestaurant"selectedfor“The8thNationalArtExhibition”

Oilpainting"Gulangyu·LunarJanuary"shownat“94·ChineseOilPaintingSalon”;

1995SecondsolooilpaintingexhibitionattheJPArtCentreinKaohsiung,Taiwan;

1997Oilpainting“ChrysanthemumandStillLife”selectedinto“TheSecondChinaOilPaintingStillLifeExhibition”;

July-December1998

VisitedtheInternationalArtCityinParisandheldasolooilpaintingexhibition;

1999Oilpainting"PianoRoom"selectedfor"TheChineseArtExhibitionofCelebratingtheReturnofMacaototheMotherland”;

September2004_December2005

Createdalarge-scalehistorypaintingforXiamenZhengChenggongMemorialHall:"Glory-ZhengChenggongsurveyingthewithdrawalofDutchcolonistsfromFortZeelandiainTaiwan”(5250pxx11250px);

2006Oilpainting“ChongwuFisherwomen”selectedfor“ChinaJinlingArtExhibition”;

2008Oilpainting“DrinkingVesselsandFruits”selectedfor“ChineseOilWorksExhibition”;

38oilpaintingsshownat“HistoricalContext,”atriogroupexhibitionatBeijingTRAGallery;

2010Held“Minnan·Red·RuishengOilPaintingsExhibition”attheGenuineArtGalleryinXiamen

Twosketchesshownat“TheNationalTouringof60yearsofSketchesoftheCentralAcademyofFineArts”;

Oilpainting"Spring·Autumn"shownatthenational“HumanandNatureinHarmonyCalligraphyandPaintingTouringExhibition”;

Oilpaintings“MergedOceanandSky”and“DrinkingVesselsandFruits”shownat“TheAnnualChineseContemporaryArtExhibition,”sponsoredbytheChineseWritersandArtistsUnion;

2012Oilpainting“RisingTide”shownatthelarge-scalenational“MyLand,MyPeopleOilPaintingInvitationalExhibition”;

November2011toDecember2012

Createdalarge-scalehistoricalpainting“TheLastWarrior-SisingamangarajaXIILeadingtheAboriginalstoFightagainsttheDutchColonists”fortheWestSumatraMuseuminIndonesia(236cm×388cm);

他们心目中的洪瑞生教授

《一个带着“罗盘”和“锚”生活的人》

作者:童焱(洪瑞生教授的校友兼同事,更是朋友)

上个世纪40年代,洪瑞生先生出生在厦门鼓浪屿。在这个与厦门岛毗邻的小岛上,不仅覆盖着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物,而且还有许多令人回味的人文景观。比如,反映殖民文化色彩的西式建筑和代表鼓浪屿人文化趣味的钢琴声。这些内容都给青少年时期的洪瑞生先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后来他所从事的美术创作活动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记忆的烙印。

洪瑞生先生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的教授,首任系主任。上世纪60年代,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随后辗转于贵州、福建。曾经当过八年的中学美术教师。蜚声国际的现代艺术家黄永_就是那时他亲炙的弟子。不管是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期间,还是后来分配到贵州工作,调到厦门任教,洪瑞生先生始终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考认真地展开着艺术人生。

在中学时代,他的各门功课成绩都非常的优秀,但美术是他的最爱。在著名水彩画家张厚进先生的影响和指导下,最后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还是决定根据自己的兴趣,负箧北上,报考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结果,他被录取了。在学期间,他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吴作人工作室。他不仅接受了像吴作人、艾中信等多位油画名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的学习还培养了他的艺术趣味,即油画的表现活动要突出含蓄、雅致、朴素、诚恳的格调。艾中信先生说过:“油画,就应该像中国的茶,可以品。”这句话,可以说是一个对他的艺术创作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诲。

了解洪瑞生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真实、稳健、很有独立性的人。他于70年代末迈出了艺术探索的步子,有自己的方向,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艺术。当年,黄永_在厦门搞达达展览的时候,一位画友曾邀请他参加展览。他说:“让我想两天再说。”两天后,他对朋友说:“我适合积累式,我还找不到感觉。”也就没参展。

洪瑞生先生当年带过的研究生这样跟我讲:“洪老师这个人活得比较孤独。他在艺术上,从未想跟谁去比一个高低上下,只想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自己玩自己的。”是的,洪先生在艺术上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趣味和表现方法。他重视生活,强调感受,梦想着自己的创作能够在不断的修养中成为历史中的一步。每当和朋友谈到这些东西时,他的眼睛里就会放光,神情也会变得兴奋起来,平日里的慎重也会因此而失踪。

尽管从表面上看,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气质,但从根本上讲,他是一个有着古典主义思想观念的中国油画家,非常关注艺术创作的规律性和美学价值。他说:“艺术不是游戏,而是劳作。”为了把艺术这项特殊的工作做好,他非常广泛地学习、研究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比如,他画过希腊巴底农神庙中的浮雕,认真临过画册上德加的油画。不过,在学习过程中,他反对为技巧而技巧的学习方式,主张学而不仿。他说“大师是火,给人温暖,但也会烧死人的。我们只能接受其熏陶,而靠近不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理解,我们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印象派、那纳比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的痕迹,但是,那里面始终有着他自己的解读和创造。他的路子展示出一个魂牵东方浪漫情思色彩的中国艺术家,努力于吸纳和综合东、西方艺术。

众皆趋彼,我独守此。在经历了社会上很多历史性的变革之后,洪瑞生先生依然较为稳定地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行走着。他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体验、感受着自然和社会,在反应中捕捉着有价值的内容,并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样的艺术人生非常地朴实和单纯,同时它也不乏个性化的表现。作为一个研究型的艺术家,洪瑞生先生是一个带着罗盘和锚生活的人。在油画艺术的创作道路上,他不强求突破,慢慢地走着自己的路,不断地发现自我,不断地调整自我,也不断地完善自我。

主要作品

(洪瑞生2013-3-25写于厦门高远楼)

《晨妆》

亚麻布_508cm×1525px_1993年

创作阐析:作品以散点透视的观念自由地处理室内的空间,用方形、矩形、圆形、半圆形、及不规则形组成画面富有视觉节律的形式;以不同色感的大面积朱漆般红色及桔色、**与点缀少许的青灰色、绿色、白色组成画面色调,不以褐色再现暗部,以求整个室内充满光彩。一个新婚的惠安女对着小园镜全神沉湎于摆弄额前的刘海,浓郁的温馨、喜气、宁静、幸福流溢在这小小的新房里,我希冀能呈现惠安特有的民俗气息和惠安女极为爱美的心理,这是闽南的风土人情,也是中国的民间生活和审美情趣。这种神韵是我心中平实的诗

《涨潮》

亚麻布_725cm×2500px_1996年

创作阐析:渔民要出海啦,忙碌着,他眺望天象海潮,闽南特有的彩绘渔船在晨光中随波摇曳,所有的形象融进光彩的流徜中,多层而不同的色彩的重置构成迷离的炫彩,画的是海的意境、光彩的欢唱,更是对劳动的赞歌

《海天一色》

亚麻布_42cm×16925px_2003年

创作阐析:彩绘的渔船锚泊在岸边,渔民摇着小舢板和筏子来回穿梭在大船间,海上轻雾弥散,瞬间我的眼睛感到蓝色的炫目和光彩的魅力,让我画兴勃动,看不见那些的多余,却凝聚成这空_深远的海天一色

《辉煌》

亚麻布_151cm×2925px_2003年

创作阐析:音乐是无比辉煌的,油画也是可以比翼的,艺术境界的辉煌定是无限极的!我以此画表达我对艺术的倾心、感受、赞颂与追求——表现人类高尚精神的无限辉煌!

《雄风——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亚麻布_210cm×11250px_2004年9月——2005年12月_展藏于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

创作阐析:以“之”形线横贯宽阔的画面以构成横向的张力,使之与宽银幕式的场面相匹配,展现历史事件的宏大场景。以冷凝沉郁的巨石、龙舌兰、大地海天的冷色衬托出郑军旌旗猎猎气势如虹的军威和热兰遮城墙熠熠的暖红色,以建构画面那种经鏖战收复疆土的庄重自信的氛围和历史的沉重感。按照馆方历史学者的要求,不再突出郑成功的统帅的威武强壮,而是着重兼有“王”与“帅”的胸臆气质及积劳成疾略显消瘦的仪表容颜,让高瞻远瞩的形象在日光中熠熠生辉,胜利之师威武雄壮!战败的荷兰殖民者揣着复杂的心态撤出了台湾岛。我通过画笔把我对故乡历史英雄的解读与敬重讴歌之情画进人物旌旗、巨石故垒、雄风海涛、刀光剑麻之中;延平郡王策马缓行于历史长风中;故命题曰:《雄风》。

发表的文章

●《油画艺术教学与油画特质》

《油画艺术教学与油画特质》1989年刊《美术研究》1989年3期

●《大师自由色彩表达的启示》

《大师自由色彩表达的启示》1994年刊《福建艺术》1994年4期

●《油画研究生培养行为初探》

《油画研究生培养行为初探》1994年刊《艺术教育》1994年3期

●《论艺术视觉的能动性》

《论艺术视觉的能动性》1995年刊《厦门大学学报》3期

●《对素描和素描教学的一种见解》

《对素描和素描教学的一种见解》1996年刊《美术》9期

●《论油画从“消化”走上创造》

《论油画从“消化”走上创造》1997年刊《美术观察》1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造型艺术》。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科学精神》

《高等美术教育中的科学精神》1997年刊《高等教育研究》6期

●《艺术视觉的历史性突破——莫奈艺术视觉在西方绘画史上的意义》

《艺术视觉的历史性突破——莫奈艺术视觉在西方绘画史上的意义》1998年刊《厦门大学学报》3期

●《艺术体会二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097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