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浪漫主义画派的画作

如何欣赏浪漫主义画派的画作,第1张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中古

古典主义的核心是回到古代罗马,一切以古罗马为典范,浪漫主义则要求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的荒诞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代表作品如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与维吉尔》、《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中世纪传奇大多与骑士游侠有关,再加上当时资本主义正向海外扩张势力。在“本土”,过去宁静的生活已被机器生产所破坏,因而浪漫主义在向往中世纪的同时,也渴望和追求着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自然

古典主义以宫廷为描写的对象,即使是真正的自然也要加以人工的雕琢以适应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交谈必须使用经过修饰 的语言。浪漫主义者则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自由才能打碎封建的枷锁,反之,只有打碎封建的枷锁才能得到自由。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感情

古典主义讲求共性,认为共性、理性即真理、即美,提倡在统一的道德标准下冷静地对待一切,抑制自己的感情和个性。浪漫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浪漫主义的作品热情澎湃,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形式

浪漫主义的形式在于用多种形式表达内容。浪漫主义从开放中注意形式,以表达感情的奔放,达到“美”。浪漫主义的形式与审美相联系。

浪漫主义绘画特点:重对比

重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艺术的真实基于现实的真实,为此必须选择,不过不是选择“美”而是选择有特点的东西。

毫无疑问,现代油画是“抽象”风格,在解释如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现代油画创作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浪漫主义”油画的风格特征。与新古典主义相对的是追求个性解放、注重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新古典主义那种僵化、普遍的“绝对美”,从表现客观对象转向揭示人的心灵和自我,

浪漫主义的第二大特征是追求新奇,浪漫主义艺术家认为公认的传统艺术被赋予太多人工的痕迹,从而乐意表现对他们而言陌生而新奇的异国风情,绘画是题材最丰富的载体,浪漫主义艺术家也大多通过绘画展现自我,其中西班牙画家戈雅是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者,

通过以上简单的叙述之后,可以发现“浪漫主义”风格的油画与“抽象立体主义”风格的现代油画在表现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因为抽象的立体主义现代油画也同样是追求个性解放与追求新奇,比如“立体主义”艺术大师毕加索的画作;唯一不同的是“浪漫主义”油画注重形美,“立体主义”的现代油画是不考虑画作的表象了,

所以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现代油画创作,只有在不改变现代油画的画风基础上,添加艺术家细腻而激烈的情感,让画作的形式呈现出梦幻、激烈的虚实之境,浪漫主义手法是具有“诗一般的想象力”,其画作气势恢宏、用色高超,就是色彩光影效果运用的比较强烈、鲜明,

所以真正意义上来讲,立体主义的现代油画是浪漫主义油画的一种升华,毕竟前后两者都在追求个性解放,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有丰富的哲理性,只是现代油画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审美,不在乎物象的形态,转化为抽象的写意了,色彩光影依然强烈、鲜明,仅此而已。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是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反驳浪漫主义强调人的感官和情感的价值,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其文艺创作力主张扬个性、宣泄情感并挖掘人的深层精神世界,艺术表现手法多采用对比强烈的、充满感染情绪的戏剧性效果来表现人性的冲突和社会的矛盾。19世纪上半期的法国绘画受浪漫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其创作题材、美学形态和表现形式较之传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浪漫主义绘画摆脱了庸俗审美观和陈腐的学院派体制的束缚,满足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和平民阶层对自由、民主思想的文化需求,其文艺思想和美学形态在美术史上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参考答案:八骏图 徐悲鸿 解说词能抓住以下任一点即可:①徐悲鸿所画的奔马,奔腾驰骋,桀骜不凡,自由奔放,欢快振奋,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②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对自由和激情的赞美和讴歌。③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④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⑤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状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贴一篇短文给你,不知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艺术中的马

艾枫

中国财经报 2003-06-17 10:35:10

  

从古至今,我国艺术家对马的形象的塑造,构成了中国传统艺苑中的珍品和瑰宝。

  世界各国都喜欢用一些艺术珍品代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法国人经常使用的标志性艺术形象是埃菲尔铁塔,美国则是自由女神,撒尿的小男孩于连是比利时的文化代表,而意大利用得最多的则是大卫和维纳斯雕塑。我们中国目前用的旅游标志型形像是汉代的铜奔马,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尊出土文物———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系东汉时期的青铜雕塑。从马体造型来看,是汉武帝用兵大宛争夺的那种汗血马,即所谓的西域马,又称天马。这幅作品充满了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味道。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天马“回头笑紫燕”之赞,而铜奔马正应了这一主题。以马的庞大沉重却腾跃在轻盈的飞燕之上,以其奔驰的速度置小鸟于蹄下,这是多么大胆超拔的奇妙构思!

  塑马画马的珍品很多,但元代任仁发,号月山道人的“二马图”却颇有特色。二马一肥一瘦,任仁发借此二马隐喻世间的官吏。画家这样写道:“予吏事之余,偶图肥瘠二马。……物情之类也如此。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滥之耻欤?按图索骥,得不愧于心乎?”任仁发在这里等于是直白:瘦马代表清官,“瘠一身而肥一国”;肥马代表贪官,“肥一己而瘠万民”。爱憎真是分明之极!

  画马画得最传神又最传情的要算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徐悲鸿先生了。他笔下的马,无论是单匹还是群体,都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模样。也许是因为徐悲鸿既精通中国画又熟悉西方油画的原因吧,他画的马更有解剖学上的准确,骨骼与肌肉都画得分寸得当,也就更加逼真。他画的那匹奔马,正如徐先生自己题诗所云,真是“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画中少了许多对旧中国旧命运的焦虑与悲怆,多了不少对新中国美好前景的欢快振奋与祝愿。

  在中国马的艺术品中,可称极品的,是唐代的昭陵六骏。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皇后长孙氏的陵墓。李世民生前就让匠人按照他所最钟爱的六匹战马的形象刻成了浮雕。这些浮雕历千年而雄姿不减,其艺术成就被鲁迅先生誉为“前无古人”。令人气愤的是,这“六骏”中虽然现有四匹保存在我国陕西省博物馆,但另外两匹却早在80多年前就被盗卖至美国,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六骏的命运,给它们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人们在对独特的残缺美加以欣赏的同时,恐怕也对民族的耻辱难以释怀!

西方

1 巴洛克:(Baroque)意思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罗马,后流行于全欧洲,在建筑、雕刻、绘画乃至音乐方面都有体现。其典型风格就是热情奔放、运动感强烈和装饰华丽。在表现手法上:①讲究光线的运用,以加强作品中物体和人物的局部特点与精神气质。②追求写实性,即不分巨细,直接表现形象周围的各类事务,真实的描绘其形体。③注意表现人物的气质与心理状态,力图表现人物更深一层的精神内涵。④试图突破现实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创造幻觉与神秘感。在审美理想上,它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和幻觉,力图打破画面的和谐与宁静。在内容上,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多表现一些殉教、幻觉、神秘故事的情节。在表现形式上,它强调运动感,热衷表现广阔、深远的巨大空间。

2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9世纪初,在欧洲文学艺术中流行的一种艺术思潮。它起源于法国但在欧洲各国或各个时代的艺术中都得到了不同反映。它主张通过理性来认识世界,认为仅凭理性就可以表现世界的真实。所以,古典主义的艺术创作只重视客观的描写,而不掺杂任何的主观感情。具体到美术领域,古典主义热衷于表现古代题材。除了强调理性之外,它还排斥想象,崇尚自然,反对与它并存的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还注重一般的类型的表现,认为艺术不应该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十分注重艺术的形式,并从形式上把艺术分为高级和低级的两部分,主张从形式上去模仿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作品。就绘画而言,所谓“高级”得艺术是指历史画、宗教画和神话画,“低级”得艺术是指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古典主义在文学、戏剧、建筑和雕塑中都有所建树。但在绘画这门艺术中,它表现得尤为突出。

3 洛可可艺术与洛可可绘画:(Rococo)在艺术史上,专指一种兴起与法国18世纪、深受享乐主义影响并为封建贵族服务的艺术风格。在漫长的岁月中,法国成熟的封建制度逐渐培育了一种烂熟的宫廷文化。其表现是:围绕国王的宫廷形成了一个最受钦佩、最有教养的贵族阶层,他们的社会礼仪成为欧洲上流社会效法的榜样,其生活的优雅、娱乐的高尚、文体的优美和思想的细腻都发展到及至。洛可可艺术即是这种宫廷文化在美术上的表现。路易十五时代,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室内装饰等在内的洛可可艺术盛行一时,并影响到欧洲各国。它极力表现女性的优雅和柔美,追求轻盈、纤巧的风格,趣味甜俗,充满了脂粉气和享乐主义的倾向。就绘画而言,洛可可风格的作品都和宫廷贵族生活有关,而且所谓国王与贵族不同形式的肖像画。它们以轻巧、华丽、精致和细腻为特征,其表现手法没有巴洛克式的显著、强烈的明暗对比,而是给人一种轻快的平面感觉——色彩上喜欢采用银色、不鲜明的金**、白色等轻淡、稳静、雅致的色彩,画面线条则使用柔和的曲线,不似巴洛克绘画那样曲折、夸张。

4 新古典主义美术与绘画:发端于18世纪中叶。到了19世纪30年代,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大约流行了半个多世纪,并在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音乐和舞蹈领域都又活跃的表现,影响遍及整个欧洲。它不是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重复,更不是17世纪古典主义美术的翻版。它只是借助了与古代英雄主义相对应的某些艺术形式,以有利于在作品中表现庄严而热烈的斗争激情。其主要特点是:①提倡选择庄严、重大的题材,将历史画的创作奉为中心。②强调理性的表现,而忽视艺术家的主观感情,认为“美”的理想就是“理性”的理想。③强调构图的完整性,反对追求片面的形式感。④重视线条造型和素描,忽视色彩。

5 浪漫主义美术与绘画:诞生于19世纪初,兴盛于这个世纪的30年代。包括绘画在内的浪漫主义美术,时在同古典主义的对抗中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艺术家大都不满现实,竭力推崇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思想。在艺术创作上,画家们反对刻板僵化的教条,提出了与古典主义截然不同的审美原则。就是:①反对古典主义纯理性的冷静描写,强调艺术家的主观个性,主张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②反对古典主义表现的类型化,强调创作个性,主张具体描绘表现对象的个性特征。③反对古典主义推崇古代法则、崇尚传统,强调自由描绘,主张创造。④反对古典主义以线和轮廓为主的素描造型,注重光和色来创造饱满的艺术形象。⑤反对古典主义雕塑般的严格的造型要求,强调画面构图的生动效果,主张奔放的笔触和有生命力的活动感。

6 现实主义美术与绘画:于19世纪40至70年代的法国产生,并大放光彩。现实主义艺术家反对艺术中的因袭保守和虚构臆造,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当时真实的社会生活。这就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有了以下的特征:①对历史题材和古典神话不感兴趣,常常直接刻画当代各阶层人物,描写它们的生活。②反对过分的幻想和主观一早,反对美化和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的描绘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不论它们是美还是丑。③着重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强调对当时社会黑暗的鞭打与批判,以艺术的形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

7 巴比仲画派:19世纪60年代,一批画家因贫困或失意而聚集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森林边缘的巴比仲村,专门从事风景画创作。他们以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当代英国的风景画为榜样,注重户外写生,力求真实的描绘自然景物。其艺术上的特点是:①善于以精妙的手法表现空气感及大自然中灿烂多采的丰富色调。②构图宏大,意境深远。

8 印象主义绘画:1874年4月,印象主义这个新名词诞生了。其特点是:①摒弃16世纪以来古典绘画中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强调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来表现明亮、微妙的变化。其中特别注重对外光的表现,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②追求瞬间的视觉印象,注重表现当代日常生活,取客观场景的片断入画,对构图并不刻意经营。它使欧洲的绘画因此而在色彩上出现了一次重大革新。它也是现代艺术的开端。

9 新印象主义画派: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又称“点彩派”或“分色主义”。较之印象主义,它的绘画更注重对构图的经营和对个人情感的强调,并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但由于过分机械的搬用“科学”方法,单纯追求色彩效果,其作品画面往往机械呆板,失去了绘画艺术应有的生动性。

10 后期印象派:出现于19世纪末期。其突出的特点是对印象主义的用色方法进行了革新。其画家们不满足于对物象的客观描绘,他们强调应根据画家的主观感受对绘画形象进行再创造,并注重画面的色彩对比、体积感和装饰性。它的出现,对以西方绘画具有特殊的意义: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与探索还不能脱离客观自然,西方的传统美学规范还在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对画家来说,他们还处在被动的地位上审视自然;后期印象主义却彻底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抛弃了绘画艺术中的文学化和情节化因素,其作品只靠绘画语汇本身来传达事物的美感和创作主体的精神。

11 拉斐尔前派: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一批学生,为了反对当时美术学院陈陈相因、缺乏创造的陈腐画风,提出要以拉斐尔以前的文艺复兴艺术为榜样,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念,并忠实于自然,发挥艺术的社会道德作用。他们称自己的绘画团体为“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其作品确有早期文艺复兴以及尼德兰文艺复兴的某些视觉特点,如不强调光影变幻,多用平涂颜色和清晰的轮廓线等。总的来说,其画家们大多画风严谨,有的作品呈现出忧郁的情调。在创作题材上,他们多半选择有关道德或宗教的方面的内容。

唐朝

盛唐以后,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题材大大开阔,画法也有新的创造,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

唐朝还有许多长于画花鸟禽兽的画家,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韩滉戴嵩画牛,都著称于世。

寺院、石窟和陵墓中的壁画,是唐朝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敦煌千佛洞的壁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空前的,其题材虽以佛经故事为主,但也大量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如耕地、收获、拉纤、伐木、射猎以及角抵、乐舞等。那些供养人画,更是当时历史的写真。这些壁画的无名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描绘出当时的现实生活,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壁画中的飞天,窟顶的藻井图案,也是富有独创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01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