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

【听书笔记】《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第1张

这本《近世西洋十大音乐家故事》是通过一些故事、趣闻传说,介绍了十位震撼世界乐坛的大音乐家的故事。

莫扎特(1719年11月14日-1787年5月28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奥格斯堡自由城市(今德国),是一名德国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师和小提琴演奏家。

莫扎特的生涯与他的作曲风格截然不同,他的生活十分悲惨,作品却没有过半点儿阴暗的气味,全都如阳春一般流露着温暖的光,如果说贝多芬是通过音乐表现了自己复杂的精神生活,那么莫扎特则与其相反,是音乐通过莫扎特表现了自己的美。

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同时,因其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心下属,获得了“海顿爸爸”的别号。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世界著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出生于德国 波恩  。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

舒伯特是贝多芬的崇拜者,也是他的知己,两个人在精神和事业上都有许多相通点,贝 多芬一生的生活是轰烈的、雄飞的,舒伯特一-生的生活则是沉默的、雌伏的。

柏辽兹(1803年12月11日—1869年3月8日),法国作曲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柏辽兹享年六十六岁,生涯不算短促,然而风波不断起伏,纵观他的一生,从头到尾,仿佛是一场长久而可怕的噩梦。

肖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的气质,是波兰民族性的结晶,是热情中之热情者,忧郁中之忧郁者,他的生活犹如是一缕凄凉小调的旋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肖邦正是一个适例,他的一生是哀愁的连续。

舒曼(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舒曼的一生,可用“努力”二字形容尽之,《古今音乐技术诸倾向》的著者约翰斯通,曾对他有这样的评语:他的生涯是“努力”和“理智”的生涯,他的苦作的苦痛,在他的作品中历历地表明着。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1]—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李斯特一生光荣、幸福,时时处处受人狂热的欢迎与优厚的待遇,和别的坎坷的音乐家比较起来,李斯特可以说是“世间的尊客音乐家中,除了生活最幸福平顺的门德尔松以外,恐怕没有人可以匹敌他一生的幸运的了,然而他的结局,到底也还是灰暗的。

瓦格纳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指挥家。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达到高潮和衰落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继贝多芬、韦伯以后,德国歌剧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此外,他还是剧作家、哲学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所以,瓦格纳不仅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欧洲文学史和哲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几乎涉及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其中交响乐创作处于重要位置。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罗斯音乐的发展成就,同时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把高度的专业技巧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戏剧性冲突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可以明了的看出他作曲时的境遇与心理,除了第一交响曲外,第二交响曲是民族乐派倾向的表现;第三交响曲是折衷的,并且可以窥见起舒伯特爱好者的精神;第四交响曲是不幸的结婚后所作,却异常富于谐谑的分子;第五交响曲开始加入主观的感情;第六交响曲则是老年的沉郁的生涯的反映。

歌剧:第一节:关于歌剧

第二节:歌剧的组成

第三节:歌剧序曲

第一节:关于歌剧(Opera)

一、什么是歌剧

歌剧是演唱的戏剧,它把声乐和器乐的手段——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以及芭蕾舞与诗歌和戏剧、表演和哑剧、布景和服装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相互歌唱来代替讲话的这样一种不自然的艺术手法为基础,表现了艺术的基本要求——高于生活。

歌剧是音乐中最高级的形式。三百多年来,它在一直是音乐节目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与歌剧有关的一切——咏叹调、歌唱家、歌剧人物,不用说还有那些首演之夜,都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二、歌剧的魅力

(1)歌剧音乐的洞察力——音乐对人类心理所具有的那类似X光般的穿透力,在歌剧的展现人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中得到了极为充分的发挥。

(2)歌剧音乐的渲染性——音乐对气氛的渲染和对色调的处理,在歌剧中达到了高度的弥漫性和统一性。

(3)歌剧音乐的交响性——音乐在歌剧中具有统帅全局性的结构作用。

(4)歌剧创作的艰难性——歌剧是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是一项巨大而困难的工程, 因此,它吸引了众多的人去研究。历史上, 歌剧磨练出了一大批很有才华的艺术家。

第二节:歌剧的组成

一、宣叙调(独唱):

宣叙调对歌剧的情节和活动作必要解释的歌曲。它的特点是以歌唱风格模仿讲话的自然起伏,其节奏按语言的节奏进行,它经常采取快速台词和“饶口令”般的同音反复的旋律方式,用“连炮珠”式的对话形式在剧中造成紧张的戏剧性。

如: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费加罗上场时的一段喧叙调《请大家让开,城里当差的来了!》

二、咏叹调(独唱):

咏叹调在歌剧中一般是带有深厚情感的抒情歌曲。它是塑造歌剧中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它能使在剧情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 是整个歌剧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一首咏叹调,由于本身的美,甚至在脱离剧情时也有感染力。许多咏叹调都为那些从没看过这些歌剧的所熟知。

如:普契尼《蝴蝶夫人》中的女主角巧巧桑面对着大海,所唱出的咏叹调《啊,明朗的一天》

三、重唱:

歌剧中的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六重唱、七重唱。在同一重唱中,不同的角色各自倾诉自己的情感,重唱的独特性质就是同时表达几种形成对比的情感。 音乐把这些情感结合在一个艺术整体之中。

如:威尔弟的歌剧《茶花女》中阿尔弗雷德和薇奥莱塔的二重唱:《幸福的一天》:

四、合唱:在歌剧中经常与独唱连在一起,也可在群众场面中单独发挥作用。它可表现多变的音乐戏剧性。

如:威尔第的歌剧《游吟诗人》中,吉普赛人挥舞铁锤打铁时所唱的《铁钻合唱》

如:比才《卡门》中卡门的一段咏叹调《爱情象一只幸福的鸟》就是独唱与合唱的结合。

五、芭蕾舞:在歌剧的大场面中经常出现, 特别是正歌剧和民族歌剧中。

六、管弦乐:担任歌剧伴奏, 为不同的场景奠定情绪、创造气氛。在序曲、幕前曲、间奏曲的结束曲中, 乐队是独立发挥作用的。

七、歌剧脚本:必需给剧本谱写音乐创造条件。

第三节:歌剧序曲

歌剧虽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 但它是以音乐为主的, 因此管弦乐曲在歌剧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而序曲则是歌剧中最主要的、独立的器乐形式, 典型的歌剧序曲能起到展现环境、揭示内容、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动作用, 是歌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自由射手》序曲

韦伯(Weber 1786~1826)德国作曲家,德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出生于流浪艺人家庭,4岁时因腰部患病使终生变为一个拄着拐杖的残废人了。9岁时开始作曲;12岁发表了他创作的6首赋格曲;13岁写出第一部歌剧;随后以钢琴家的身份,到各地巡回演出。18岁以后他担任过乐队指挥、乐长等职,同时创作歌剧。30岁以前,韦伯尚未创作出任何杰作。31岁他出任德累斯顿宫廷乐长,1817年开始创作世界歌剧史上的划时代的作品《自由射手》,随后他又写下了一系列的歌剧作品。1826年4月12日,他的歌剧《奥勃龙》在英国首演,盛极一时,6月5日凌晨,韦伯在伦敦与世长辞。

韦柏是浪漫主义的第一代作曲家,他一生致力于德国民族歌剧的改革与创新。当他的歌剧《自由射手》于1821年6月18日在柏林国立歌剧院首演时,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崭新的音乐语言、奇妙的浪漫主义配器色彩和新颖的舞台效果使观众如醉如痴,轰动了整个柏林,使听腻了古典意大利和法国式歌剧的德国观众第一次领略到浪漫主义歌剧那感人的能力。这部歌剧也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德国民族歌剧和浪漫主义歌剧诞生的标志。

歌剧脚本是韦伯的朋友金特根据德国作家阿佩尔的故事集里关于恶毒猎人的古代民间传说改写而成。

序曲运用了歌剧中最主要的音乐素材,概括了整部歌剧的构思,用简明扼要的方式完整地表达出整个戏剧的基本内容,采用是奏鸣曲式。

在《自由射手》序曲中,韦伯充分发挥了器乐的表现能力,把人们带入了神话般的境界。作品引子中由四只圆号吹出的第一主题,呈现出大自然的幽静、和谐、神秘与威严的气氛。后来又出现了代表黑暗势力那阴森的主题和马克斯的咏叹调和阿迦特形象的主题,最后序曲在强有力而辉煌的音乐中结束,它表明了光明、自由和爱情的最后胜利。

二、《威廉·退尔》序曲 〔意〕罗西尼

罗西尼(Rossini 1792~1868)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出身于威尼斯一个流浪艺人家庭,从小学习羽管键琴和唱歌,10岁参加教堂合唱团,14岁考入波洛尼亚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和大提琴,18岁毕业后专门从事歌剧创作。他的早期创作以喜歌剧为主,23岁在那不勒斯一家歌剧院里任作曲家,那不勒斯时期是他创作中的鼎盛时期,在那里以创作意大利正歌剧为主,他于1816年创作的、与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是一同题材的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的登峰造极之作。32岁任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的指挥。63岁定居巴黎,76岁在巴黎逝世。

罗西尼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罗西尼乐思丰富,作曲神速,其《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全剧是在十三天内完成的。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席勒的最后一部重要剧作,这部作品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瑞士人民反抗异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即是根据这部作品而写,为罗西尼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艺术的最高峰。歌剧序曲比歌剧本身更为有名,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

序曲的音乐素材虽然与歌剧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在情绪和内容的表达上却与剧情保持着相当完美的一致。全曲由四个安排得既富于变化而又非常协调的部分组成。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称它为“由四个部分构成的交响曲”,四个部分连续演奏,一气呵成。

第一乐章:《黎明》非常富有诗意,它出色地描绘了深居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乐章:《暴风雨》则是对暴风雨场面的描写,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体现出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三乐章:《平静的田野》是描写暴风雨过后,一片清新的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恬静,英国管奏出的是一个美妙非凡的牧歌风旋律。

第四乐章:《瑞士军队进行曲》号角的合奏响起,这是一首充满光和热的进行曲,为听众所普遍钟爱。乐章开始时的军号声是进军的号召,随后的主题是瑞士军队的写照;音乐充满了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精神。

宫延舞就不但了解,只知道,在唐朝的宫延舞代表者是杨玉环,《霓裳羽衣曲》依然是唐朝大曲中的极品,集唐歌舞的大成之作,那是精通音律的唐玄宗和他的爱妃演绎的大唐文化。其间仙乐飘飘、舞影婆娑,在霓裳羽衣曲里,我们看到了杨贵妃的复活,唐朝的精细与大气、宏伟与多变,种种风韵,在此尽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38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