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属于自己理想的世界。在没有人注意的地方,有属于自己理想的世界,乌托邦意思是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的空想社会,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出自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作家托马斯·莫尔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这个名字很啰嗦,一般都叫它《乌托邦》。书中主要讲了他希望的一个按需分配的社会,也就是各人按自己的合理需要取得生活资料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剥削者获利和社会的贫富分化。17世纪意大利著名空想社会主义作家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对这种公有制社会作了更深入的构想。其实这种幻想的社会形态在所有制上是与共产主义社会很相似的——都追求一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但比起共产主义社会来,它们的不足在于忽视了要想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须首先使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才能有足够的物质来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合理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叫它们“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因。后来用“乌托邦”泛指一切空想社会主义社会。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当时和后世还是影响了不少人,19世纪欧洲的欧文、圣西门、博立叶等人都努力想在现实中实现某种范围的此种社会形态,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甚至更令人惊讶的是,连毛泽东在青年时期也相信过这个梦想,还和一部分同学在韶山老家试图实践,在遭遇挫折后才逐渐放弃这种思想,走向了马克思主义。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心碎乌托邦:意思是因为心中乌托邦式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心碎。
《乌托邦》一书的若干主要内容如:财产公有是乌托邦的最大特点,也是莫尔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可贵的要素在乌托邦,全部社会财富是大家所公有的不管什么产品,用的还是吃的,都汇聚到每座城市的几个指定的市场 家家户户到市场领取全部所需要的东西,不付钱,不付任何代价,也不受数量限制,总之,乌托邦实行财产公有,按需分配,其前提是物资非常充足,产品非常丰富 莫尔着重地提出这一点,这是其有远见之处。整个乌托邦就是一个共产主义大家庭。
乌托邦所有的劳动都是用于增进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有益于全体人民衣食住行各种生活状况的改进,所以这种劳动是生产性的除极少数人以外,人人都须参加这种有益的劳动。首先是农业劳动。但除此之外,每人还须学一项专门手艺;学好一门之后,愿意学两门的听其自便。乌托邦没有贵族、地主等,没有二流子,没有乞讨为生的人。乌托邦人虽然每天只是白天劳动六小时,产品却十分丰富。乌托邦人牢牢地树立了务农为本的观念,特别重视农业劳动。无论男女,从小就在学校接受农业教育,并到田地上实。城市中每个公民都须在农村住两年,以种田为业。农业是很受尊敬的一种劳动他们对于生产谷物及饲养牲畜,总是从宽打算,宁可使其有余,用以接济邻近的地区,但决不允许浪费。
1、现代信息交流是浅层交流,冰冷而不能传情,只能嘘寒问暖,不能给人真正的有效交流
2、现代信息爆炸,话的分量正在减轻
3、信息交流需要的条件苛刻,且不如面对面表达效果好
4、长时间信息交流可能会丧失原始的交流方式
5、因为网络的匿名化,人性之恶浮出水面,很难给人提供有效帮助且容易伤害到人,现实交流中因为身份公开,不容易出口成脏
手机,电脑等线上沟通方式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人们却没有想到,当信息交流方式得到普及,问题也在不停增加。
信息交流,也许是语音,也许是文字,但是都是不如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好的。在面对面交流时能感受对方的表情,语气,语言,肢体动作,于陌生人面对面交流还可以让自己不害羞,不怯场。可见其优点良多。
每天早上起来,朋友圈,QQ群一大堆的消息让人反感,可是这种消息不想现实生活中那么好拒绝掉,朋友可以无时无刻的发消息,而时间是有限的。且有些消息具有强时效性,有些消息无意义,掺杂在一起则需要逐条看,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有效信息到底有多少呢?有些人甚至为了巩固友谊,逐条点赞回复,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用肢体语言,表情和语气来给对方传达感情,而在互联网时代就变成了单一的点赞和回复,自然导致了“你今天为什么不给我点赞,是不是你不喜欢我了”双方的焦虑心理。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变快,单位时间效率越来越高,心中的未完成事情增多使得人的压力不断增加,信息也在逐渐失去他原本的意义。长时间网络社交,不进行正常的物理交流,导致社交恐惧症的案例笔笔皆是,为何人们还是那么沉迷自己幻想中的“乌托邦”呢
“喷子”“杠精”“批小将”“梗小鬼”这些名词的出现,象征着互联网早已不再纯洁。“人之初,性本恶”人类兽性的一面从未缺少,是人性的善压制着兽性的恶,才有了和谐的人类社会,但是网络的匿名化导致对方不知道你是谁,也很难回避你的信息,使得人性中幽暗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控评,请大V,恶意刷低分,甚至恶意举报,人肉搜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不少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产生了网络不受到法治和道德准则的约束的错觉,搅得整个互联网不得安宁。随着网络上人数的增加,遇到问题时很容易无脑扎堆,人的群体正确本能和乌合之众效应使得每个人的个体智商降低,容易产生非黑即白,两边倒的言论。且做错事情不需要道歉,不需要回复,再这样的大环境里,信息交流真的有正方想象中一样美好吗?有多少人不明真相还阵阵有词呢?有多少公知心怀鬼胎呢?有多少信息是片面的呢?有多少媒体是注重真相的呢?
网络绝非净土,让我们回归原始的语言交流,放下那些是非八卦,重新开始人际生活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