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浪漫主义的理解

对浪漫主义的理解,第1张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中文名

浪漫主义

外文名

Romanticism

起源

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

释义

热烈追求理想世界的文艺创作思潮

特色

想象瑰丽,手法夸张,热情奔放

快速

导航

流派发展

艺术特点

代表作家

涉及领域

民族主义思潮

历史起源

社会背景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法国大革命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思想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等古典主义哲学家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预测,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文学传统

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而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铺平了道路。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1654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18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他们还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想法给说出来,可是现实生活却一次又一次的打了他们的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这些人变得让人唾弃,让人嘲笑。那么十二星座中都有哪些人只会空想,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呢?

 白羊座:没有能力

 白羊座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能力,他们总是会把一切说的天花乱坠,可是到真正想要实行的时候,白羊座就会显得自己特别被动。因为自身的能力存在着缺陷,所以说他们根本不可能用尽浑身解数去让自己变得成功。很多时候白羊座连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办法满足,又怎么可能让自己出现更好的结果呢?由此可见,白羊座只是会胡思乱想而已,真正来说,他们真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可以说是比较悲惨的一个星座。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他们的话,不然只能够代表你是比较幼稚的。

 金牛座:太爱空想

 金牛座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喜欢空想,也不知道为什么,金牛座总是把一切想的特别简单,好像只要按照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够把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性格,所以金牛座才会逐渐离真相越来越远,甚至根本就搞不清自己想要做的究竟是什么。如果金牛座还会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做事风格,那么今后想要成功绝对是不可能的。金牛座最好不要让自己生活在梦里,多去上外面闯荡闯荡,或许练就了一身本领,也就不需要像现在这样,靠吹牛过日子了。

 水瓶座:异想天开

 水瓶座最大的特点就是太喜欢异想天开了,明明他们并没有这个能力,可他们依旧想要把自己诠释的特别有能力。可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不过目前为止还是没有看到这样做的好处,这也就意味着胡乱给自己扣帽子是没有好处的。水瓶座主要是怕在别人的面前丢人,所以才需要自吹自擂。可就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水瓶座才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才不会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如果真想让自己变得富有成就干的话,那么尽量把异想天开的一面改一改,多去务实,这样反而能够更好一些。

 双鱼座:浪漫主义

 双鱼座是天真浪漫的,也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性格,所以说他们才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平日的生活当中,他们就特别喜欢为自己设想,然后去思考一些本不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可是思考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呢?双鱼座并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这些年的时间就这么浪费掉了,而且丝毫没有进步。双鱼座有的时候也很不甘心,为什么自己并不能获得成功呢?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把一切都想得太监大了呢,这对于生活而言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他们迄今为止都不懂这一点。

 ,

这是因与果的关系

中国人信奉,有因必有果,反之有果,必有因

所以,在哲学意义上说,如果可以解释为:“发生了这样的事”

“那么”,就是追究其原“因”,所以说,如果——那么,其实就是一个果与因的关系

很遗憾,“如果---那么”被大量的应用,这就造成一种非开拓性的追本塑原的思维定式

这种思维定式,这种定式表现为两个层次,一、历史性逆向思维,二、浪漫色彩的顺向思维

这两个层次为整个人类带来普遍的现实隐患,其一,使人们总是习惯了打马后炮,找理由解脱,或是通过假设历史事件另一种演出的方式,了以自慰,或是对既已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没有意义的逻辑推理。其二,空想空谈,画饼充饥,莫视现实的复杂性,只进行唯心的简单逻辑推理,得到最悲观或是最乐观的看法。这些都属于浪慢主义剧情。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那么。。。。”这个世界会没有生机,人类总是要假设在进行,在假设在求生存求变革。起码得到一种心理的慰藉。这种意义上说,“如果。。。那么,,,”又显得如此重要。

所以,您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了。

如果一个空想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如果,可能只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有如果,没有那么。

如果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有了如果,很可能就会有那么

如果没有了如果,那么很重要吗?

更多时间,不管你有没有如果,那么一直存在!

再说几句吧!

不管有没有如果,那么会一直存在

这个宇宙从何而来,大爆炸吗?你可以说如果是大爆炸,那不管是不是如果,宇宙都是现实存在的

如果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一个是逆向推理,一个是顺向推理。

我认为,以因的起点去定义那么,就存在现实逻辑关联,只要从严密的逻辑方向推导,就会得到那么!

以果的起点后推,除常识之外,那么没有任何意义,都是脑盘急转弯性质的

如果,,,那么,,,是一个逻辑进程,但在生活中,被渲染上很多浪漫主义色,很多时间,他变成一种精神鸦片。但是保持一种希望,展望与期待,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哲学。

你要是高中生就用这个吧!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后期作品中,就已经明显地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作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举出舒伯特和柏辽兹这两人。他们都是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高峰,这一系列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在音乐史上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这一时期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柏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经过舒曼和沃尔夫传到现在;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出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后来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发生联系。

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1789年,法国大革命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波旁王朝)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当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由小资产阶级掌权的,小资产阶级指农民、商人 …… 等,他们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他们不依靠剥削和压迫来获取利益。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资产阶级推翻了小资产阶级,展开了垄断和完全的压迫。

这样的状况持续到了1799年,当时已经有很多拥护者的拿破仑发动了政变,推翻了由家族高贵与否来决定地位的状况,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

拿破仑后期野心增强,不断扩张,国内外均有战争。

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时候,人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自由的种子了,到拿破仑统治后期,自由的观念空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对现实感到不满,由此,浪漫主义就产生了。

    1最初源于中世纪的罗曼斯。

    2后来在堂吉诃德针对骑士制度所写的一部小说中有所体现。

    3正式确立 “ 浪漫主义 ” 这个术语,是在卢梭的《孤独的散步者》这首诗中。

“ 浪漫主义” 实际上就是政治上的 “ 自由主义”,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浪漫即自由。

当时 “ 自由主义 ” 的口号是:个人独立,极端自由。

德国古典哲学。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著作有:康德《天才与灵感论》,费希特《个人主义论》,黑格尔《自然的艺术》以及谢林《自然哲学》。

哲学为解放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思想的解放,才导致了浪漫主义的产生。

空想社会主义。

其代表人物有圣西门,欧文,傅立叶。

他们所提倡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十分投合浪漫主义者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特殊心态,因而推动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1强调主观情感,崇尚自我,表现自我,向往唯情论,重视抒情性。( 补充:中西诗歌有“我”与“无我”的比较,中国古典诗歌由于集体意识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没有主语的,但西方就很擅长抒发自我,喜欢直接用“我”“你”这样的称谓来作主语。

    2追求自由。

    3热爱自然。

    4崇尚中古风(中世纪民间文学)。

由于“浪漫主义”是政治“自由主义”的同义词,所以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气,而不是简单的文学现象,文学、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说19世纪浪漫主义的初选,打破了17世纪以来尊重权威(指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的现象。

19世纪的世纪病,是指忧郁、孤独等症状,用于文学中,就成了浪漫主义。

本篇文章是我本次听课后写下的总结,老师讲的知识点比较杂,我自己也没有完全梳理得很清楚,所以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初理论形式,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贡献。但是从总体上看,它是非科学的社会主义。其中突出地表现在它的浪漫主义性质上。空想社会主义以唯心主义人性论作为哲学基础;以人文主义的价值批判作为唯一的方法;非革命性和非人民性成为其社会历史观的本质,在道德的层面而非科学的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浪漫而抽象地构思未来理想社会。这就注定了它流于遐想的结局。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在方法上实现了科学批判与价值批判的有机统一,并把社会主义最终落实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革命实践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发展成为科学。现实中有些社会主义学者企图重新拾起被马克思主义克服了的浪漫主义因素来解释社会主义,其性质只能是反动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浪漫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

400多年前,伴随着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成长,从城市平民和破产农民中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的始祖。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仅遭受封建力量的剥削和压榨,同时还受到新生的资产阶级在原始积累中的欺凌。因此,他们不仅与封建势力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而且又与资产阶级存在着矛盾。于是他们一方面与资产阶级一起反对封建主义,另一方面又开始探索求得自己解放的独立道路。社会主义学说就是这种探索的理论表现。

400多年里,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学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成长而逐渐得到发展。其间,一大批社会主义思想家艰苦地进行着探索。他们通常站在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从批判资本的原始积累,到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进而全面地批判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些揭露和批判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最有价值的理论部分。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这些社会主义也都程度不同地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的理想图景,提出一个个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方案。这些方案处处显露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它们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知识宝库,另一方面,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源泉。

然而,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学说,均属于空想的范畴。它们的理论基点并没有越出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甚至直接借助于资产阶级的社会观念,它们均不能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它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们把社会主义浪漫地设想为与资本主义“实然”状况毫无历史关系的“应然”状态。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家们热衷于在头脑中用理性构想未来社会。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谴责和对未来世界的展望,都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及其规律性的非科学认识基础上的,充满浪漫主义的良好愿望和主观臆想构成了它们的基本特点。它们从根本上说,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应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8页)

马克思正是通过他所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在对以往这些浪漫的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研究和批判,在科学把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性、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形态,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想适应的理想,而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无意强调某一种状况的合理性,(因为在他们看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一切固定的状况都会失去其原有的合理性。)他们的任务是证明这种一往无前的前进运动的合理性。他们认为,离开对社会科学认识、离开实践的维度去建立一种对未来社会状况的预见和遐想,不是沦落为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实现的乌托邦,就是在一定时期指导实践但最终蜕化为落后实践进一步发展的意识形态。这是对以前社会主义学说中普遍存在的浪漫主义观念的一种批判和超越。

一百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他在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中挥发着亮丽的光芒。

一百多年以来,世界上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和人们的种种动机,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主义学说。有的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有的声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超越等等。这些“新的”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重复被马克思主义克服了的浪漫主义特质。所以,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基本精神,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立场,对形形色色、旧的新的浪漫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分析,既具有理论的意义,又含有现实的意义。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性论是其浪漫主义的哲学基础

普列汉诺夫指出,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空想社会主义与启蒙时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一样,“以人的天性的不变的属性来揭示环境的变动的属性”,“以人的天性为最高准绳而设想完美立法”。“例如,傅立叶以分析人的热情为出发点;例如罗·欧文在其《合理的社会体系概论》中,从‘关于人的天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而断言合理的政府应该首先‘决定人的天性是什么’;例如,圣西门主义者声言,他们的哲学建设在关于人的天性的新概念上;例如,傅立叶主义者说,他们的导师所设想出来的社会组织乃是从人的天性的不变规律中所得出的许多无可争辩的结论。”(普列汉诺夫:《空想社会主义者》,《论空想社会主义》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第2页)用人的天性来解释人类的历史,这只能重复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哲学理念,其社会主义的构想因而也难以越出资产阶级思想的藩篱。

在人类社会学说史上,以人的天性为基础来解释人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学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柏拉图把世界二元分裂成“理念世界”和“形相世界”,认为,我们经验到的那个世界只是形相世界,是非真实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本质世界。形相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分有”,人的天性是由人的理念决定的。据此,他在研究人的行为和社会时,以理念世界来批判形相世界,用理念来规范人的现世行为,并把世界的发展看作一个不断地体现理念世界、逼近理念世界的过程,并最终走向“理想国”。从柏拉图的学说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的理念世界实际上是哲学家自己理性思辨的结果,因而人的天性实际上是他关于人应当如此价值悬置,在此基础上设想的超越现存社会的构想——理想国,就是一个现实应当如此的社会理想。柏拉图的这种思维方法虽然对现存的社会状况具有巨大的理论批判张力。但是理论的批判是一回事,现存向未来发展归根到底是一个实际的过程,它需要人们对现存的实践超越。而这种从人的天性出发,从头脑中建构一个超越现存状况的理想状况,并认定这就是未来是然的想法,从根本上脱离社会发展的现实过程,因而始终不可能找到一条从是到应然过渡的桥梁。理想国终究只能是柏拉图浪漫的社会梦想。然而,柏拉图的这种思想方法却在以后人们批判现存社会、构想社会未来中时常显现。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的思想史上,很多思想家都将此方法作为建构自己理论的基本方法。

近代以来,这种以人的天性为出发点,对当时现存社会进行批判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资产阶级社会理论,其二即是社会主义思想。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时,将恢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作为自己思想的前提。在他们看来,封建专制制度是对人天性的扭曲,是对人的扼杀,所以,为了人本身,必须推翻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同时,他们从这个前提出发向人们描绘一幅人性大解放的美妙图景。然而,资产阶级革命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之现实证明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只是一种梦想,资产阶级的现实活动是对他们的最好讽刺。然而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却利用这些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他们的阶级利益服务。于是这些用心良苦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终究转变成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家——他们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软国家机器”。资产阶级社会现实与其说是他们理论的现实化,还不如说是他们理论的破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资产阶级本身的反人民性,这些启蒙思想家理论上的出发点也注定他们理论最终只能走向两个结局:或是乌托邦,或是非科学的意识形态。

近代社会主义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圭臬,并反过来批判资产阶级的社会。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建立的那个“合乎人性”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反人性的社会,人性在这个社会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扭曲。人在这个社会中几乎成了非人。他们于是提出了自己设想的理想社会来与之相抗衡。这些理想社会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反动的封建社会主义所提倡的资本主义以前的封建“田园”社会。反动的封建社会主义代表的是被资产阶级打败的没落封建贵族利益和社会势力,这些封建势力的思想代表企图打起社会主义的旗帜,来恢复他们认为合乎人性的封建制度。在表面上,他们似乎也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和非人性,但其根本理论目的是论证封建社会的诗情画意及人性的完美。例如英国思想家卡莱尔在《过去和现在》一书中就明确地指出,资本主义的自由,“除了现款和账本就毫无共同点为代价的自由,对千百万劳动者来说,归根到底就是饿死的自由,对成千上万游手好闲的懒汉来说就是堕落的自由。”(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年版,第640页)然而,卡莱尔批评资本主义的目的是恢复封建主的统治。他将中世纪的封建统治描绘成“贵”和“贱”之间最和谐的“黄金时代”,甚至断言,专制制度会“拯救世界”而把社会导向社会主义。(参见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这些思想家大量发表缅怀旧日的“挽歌”,将旧时代描写成人性的涌现。曼那斯在一首诗中写道:“帝王、农民、贵族和祭司,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地位,最伟大的人也与最低微的人互通声息;侠义的情感遍于各个阶级,”“让财富和商业、法律和学问全部死去,只把我们旧日的贵族统治仍然留给我们。”(J曼那期:《英格兰的信任》,转引自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针对这种充满反动浪漫主义色彩的“社会主义”言论,恩格斯指出,这些思想家尽管怀着善良的心愿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不合理现象,但是,他们的思想目的是恢复“美好”的旧日以及它的光辉方面。“这个目的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是可笑的,这是对整个历史发展的嘲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3页)这种标榜为了人性的恢复而提出的浪漫主义思想,不仅以资本主义为敌,同时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敌人。因为它们的实质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第二种是带有浪漫情怀的空想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首先表现为近代前期的乌托邦理论。几乎所有的乌托邦思想家都在大力鞭挞资本主义违反人性的同时,将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心放在一个他们想象中的那个不变的、自然的人的天性的恢复上,托马斯·莫尔认为,上帝规定人们按照自然法则来生活。因此,人必须遵循自己本性的要求,用理性去判断:应当追求什么,应该避免什么,才不至于因为最小的快乐妨碍最大的快乐。人是生来要享受幸福的,德行就是按照本性的要求使自己幸福同时也使别人得到幸福。可是专制的封建统治和资本暴发户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极尽压迫、剥削他人之能事,把别人打入苦难的深渊。在未来的社会——乌托邦中,人的本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个人都过着幸福的生活。莫尔说,现在没有一个地方有如此高尚的人民和如此幸福的生活!(参见维·彼·沃尔金:《〈乌托邦〉的历史意义》,《论空想社会主义》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式,第200页)而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用全部的精力从事以人的天性为准绳来设计未来社会的研究。(参见普列汉诺夫:《空想社会主义者》,《论空想社会主义》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页)在这种情形下,他们的理论如何可能超越资产阶级的社会理论、并在实践中成功地实现呢?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性不是一个自然性概念,而是一个社会性的范畴,其内涵也不是不变的天性,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着的人的属性。所以人性本身并不能作为历史的出发点,它不是一个历史的原初东西,相反它要通过历史的原初性东西来加以说明。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出发点是现实个人的社会生产活动。他指出:“ 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页)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一部社会生产的历史。历史的现象(包括历史上恶的现象)只是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必然性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仅仅通过抽象的人性和设置“应然”的理想来进行批判是虚弱的——尽管形式上,这种批判具有强大的力度——同时也是非实践性的。人们对于历史现象,既应当通过人道主义的关照来进行价值的批判,更要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流逝性的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实践的能动性具体统一中实现对这些现象的超越。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只有被理解为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的实践超越,才具有其真正科学的意义。从一个抽象的人性概念出发、设想一个“当然”的、“理想图景”式的社会主义,到头来只能是浪漫主义的“梦想”。

最根本的不同是: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

两者对于理想社会模式的描绘基本上相同,总之理想中的社会是一个人人平等,没剥削没压迫没罪恶,,,的“大同世界”

如果实现这美好的理想社会,空想者没能提出可行的,合理的方法。

马克思则提出“生产力高度发展”这个实现美好社会的根本途径,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前提下,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并有计划生产社会所需物质。

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且有其哲学,政治经济学原理作支撑,可以自圆其说。因此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3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