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畔》赏析

《贝加尔湖畔》赏析,第1张

贝加尔湖畔》是李健 演唱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收录于李健2011年12月10日发行的专辑《依然》 。 这首歌 是李健去到贝加尔湖畔后所写。当时,俄罗斯大使陪李健一同参观贝加尔湖畔。在俄罗斯大使的邀请下,李健以贝加尔湖作为创作背景,用俄罗斯式的配器创作一首歌曲。回来在确定曲子后,又花费了两三个月创作完歌词。

《贝加尔湖畔》是一首听起来非常空灵入心的歌曲。俄罗斯风格的民谣曲风,加上才子李健温暖的声音,将聆听者带到贝加尔湖畔的美景里,浪漫的故事里。李健的声音清亮有质感,歌声也飘逸空灵,《贝加尔湖畔》中的那丝宁静,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贝加尔湖,中国古代称为北海。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为世界第七大湖,形状为新月形,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之地。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他的湖储水量极大,1727年被雍正割让给俄罗斯。

在1727年,中俄谈判时候,雍正派出的谈判大臣隆科多。隆科多熟悉俄罗斯事务,对中俄边界的地理情况比较了解,更重要的是,隆科多在谈判一事上非常强硬。

在谈判时,隆科多提出以安加拉河为界,并从而提出对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领土要求。 任凭俄罗斯代表怎么威胁、诱惑、哄骗,两个月不让步。这让俄罗斯的代表很紧张,因为俄国沙皇的底线是这些地区坚决不让。按照这么发展谈判应该进行不下去了,如果谈判中断,不利的也是俄罗斯。 此时雍正下令关闭了中俄贸易,中俄贸易对俄罗斯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此时俄罗斯又在和欧洲国家打仗,非常缺钱。

可惜,雍正没有耐心了,不等隆科多完成使命,就将隆科多召回北京撤职、抄家,最后被圈禁。隆科多离开后,剩下的满清官员没有谈判能力,加上内奸的作用,很快双方就签订了草约 《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中国放弃了贝加尔湖以南及西南的广大领土,并再次确认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属俄国,这也标志着中国与贝加尔湖彻底隔离。

一个放弃,一个确认,雍正算是把一手好牌打的乱七八糟。那么雍正知不知道割让了这么多领土呢,能确定的一点是当时不知道。因为雍正在批示清朝谈判代表的奏折上写道:“此事,尔等任重,事关万年之是与非。朕信用尔等,或是或非,在于尔等,日后盖有评论。朕今不甚详知尔等是否按地形办理,故其可否之处,毋庸降旨。”

新中国建国后苏联列宁本承诺要将贝加尔湖还中国,后来忽悠中国撕毁协议,正式从中国抢走。

二百多年后,毛主席访问苏联回国,途径贝加尔湖地区时,毛主席拒绝了苏联当地官员邀请毛主席下车休息的请求,指示让列车继续行驶,并很严肃的对身边的人说道:“请记住,这个地方,历史上叫乌金斯克,原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居民基本上都是蒙古人,也有汉人,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苏武曾经牧羊的地方!”

2004 年10月,中国和俄罗斯就领土问题签订了最后边界协议。正式放弃了中国对贝加尔湖畔及海参葳等原中国领土的主张。

“ 在我的怀里,在你的眼里”,歌曲中的贝加尔湖畔,原来在中国的怀里,在俄国的眼里虎视眈眈。“那里春风沉醉 那里绿草如茵”,但是签订了割让协议,“那变换的脚步 让我们难牵手”,那些为了领土奋战的士兵,“有多少你我”,“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在歌曲结尾,李健表达了希望领土回归的愿望,“多想某一天”,“往事又重现”,边界之争重启,贝加尔湖畔重回祖国怀抱。

——来自知乎

有人将这首歌曲解读为一首情歌,也有人将这首歌解读为对过去的美好追忆与怅然。我更偏爱把这首歌解读为期待贝加尔湖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

好 音乐能抚慰我们的心灵,你的感受是什么?

《贝加尔湖畔》是中国人李健写的一首模仿俄罗斯曲风的原创歌曲。《白桦林》也是同样道理的一首中国作品。 这种使用异乡音乐素材(包括体裁、和声、旋律等特征)现象古已有之,比如德国人巴赫会使用欧洲各地素材写出《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俄罗斯人柴可夫斯基可以写出意大利风格的《那不勒斯舞曲》,意大利人斯卡拉蒂写了很多西班牙风格的键盘奏鸣曲;最有名的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法国人比才的西班牙(+吉普赛)风格的经典歌剧《卡门》……此歌剧众多经典旋律,就算西班牙本土作曲家难以超越…… 李健本人是哈尔滨人,受俄罗斯文化影响还是比其他地方要更多一些的。《贝加尔湖畔》运用俄罗斯风格加之李健本人温婉的演唱状态,造就了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一首流行歌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8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