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主要特征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歌与小说作品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主要特征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歌与小说作品,第1张

在理想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浪漫主义文学更多地采用了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以富于幻想的方式创造出想象的和虚构的艺术世界。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说:浪漫主义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

因此浪漫主义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往往带有幻想的特点,在虚构的特殊的环境中,描写一些具有奇特的超人品格、行为和能力的形象。

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为了纯洁自由的爱情,可以死而复生;《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能力;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以他的人格、道德,可以感动一切人,可以做到一切事,可以使从不说谎的修女,也为之违反教规。

所有这些形象显然不是现实生活种可能有的,而是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希望,富于理想色彩的人物或英雄。正如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

“在最狭义最本质的意义上说,浪漫主义就是人的灵魂的内在世界,他的心灵的隐秘生活。在人的胸部和内心里,潜伏者浪漫主义的秘密源泉。”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突现主观倾向。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情感。

扩展资料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逻辑学教材答案,自考逻辑学难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大一普通逻辑学教材练习题答案一般都是可以自己

谁有《普通逻辑学》复习试题以及详细解答啊?急需,请速速回复。如果你要学这个专业并且并要向这个专业发展的话我建议你去看另一本书这本书本身很厚但其内容非常专业全面系统且要点详细突出我正在看纯粹自学不考《简明逻辑学导论》是美国最受欢迎的逻辑学教科书,2008年已出至第10版,大有取代柯比的《逻辑导论》之势。第10版进行了实质性的修订:新增了“杰出的逻辑学家”简介,简述了历史上14位杰出逻辑学家的生平和贡献;书末的“逻辑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也经过完全重写和扩充。

《简明逻辑学导论(第10版)》是逻辑导论型教材,完成了三个主要任务:一是给学生和读者传授关于逻辑学的一些整体性和一般性的知识。包括了当代逻辑学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它试图由此建构出逻辑学的某种整体形象,并由此传达关于逻辑学的一些重要观念。二是提高学生或读者处理日常思维中的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最后,还特别注重逻辑内容与历史内容和社会现实内容的链接。正如作者所言,这有助于使常人眼中有些冰冷和生硬的逻辑学更加人性化,也会因其与历史的链接而更为有趣,从而增加对逻辑学的亲切感。

逻辑学不是象牙塔里的东西,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的东西,好的或坏的推理和论证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判断、决策等发生着实际的影响……逻辑学也是重要的,因为它牵涉到我们思考问题、作出决策的方式和效率。

——陈波,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作者:帕特里克·赫尔利译者:宋文淦熊立文谷振指等合著者:陈波

帕特里克·赫尔利,美国著名逻辑学家。1973年,他于圣路易斯大学主修科学哲学史并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圣地亚哥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主要教授形而上学、逻辑、过程哲学和法律伦理等课程。40年的教学,1987年,他获得圣地亚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目前,赫尔利教授是加州律师协会会员。

陈波,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逻辑学和分析哲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逻辑哲学》《逻辑学导论》《逻辑学是什么》《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等。

宋文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符号逻辑和哲学逻辑。个人专著有《符号逻辑基础》和《问题逻辑》,译著有《逻辑哲学》等。

熊立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归纳逻辑和哲学逻辑。著有《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等。

谷振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和思维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著有《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批判性思维教程》等。

第一编非形式逻辑

第1章基本概念

11论证、前提和结论

杰出的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

逻辑史注记

练习题11

12论证之认证

简单的非推理的话语段落

说明性话语段落

练习题12

13演绎与归纳

演绎论证形式

归纳论证形式

另外的考虑

练习题13

14有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力度、恰当性

杰出的逻辑学家克吕西波

练习题14

15论证形式:非有效性之证实

练习题15

16扩展的论证

练习题16

第2章语言:意义与定义

21意义的多样性

练习题21

22词项的内涵与外延

练习题22

23定义及其目的

杰出的逻辑学家彼得·阿伯拉尔

练习题23

24定义的技术73

外延定义73

内涵定义75

练习题2479

25词典定义的准则79

练习题2583

第3章非形式谬误85

31谬误概述87

练习题3189

32关联性谬误89

1诉诸强力90

2诉诸怜悯91

3诉诸公众92

4人身攻击93

5偶性的谬误96

6稻草人97

7错失主旨98

8熏鲱99

练习题32100

33弱归纳谬误101

9诉诸不胜任的权威101

10诉诸无知103

11轻率概括105

12假因果106

13滑坡的谬误109

14弱类比110

杰出的逻辑学家奥康的威廉111

练习题33112

34预先假设、含糊不清和语法类比的

谬误113

15乞求论题114

16复杂问语117

17假二择一119

18遮盖论据120

19岐义121

20含糊122

21合成124

22分解126

练习题34129

35日常语言中的谬误131

谬误之洞察131

谬误之避免132

练习题35137

第二编形式逻辑

第4章直言命题143

41直言命题的组成145

练习题41147

42质、量和周延147

练习题42151

43文恩图与现代的对当方阵151

亚里士多德与布尔151

杰出的逻辑学家乔治·布尔152

文恩图154

现代的对当方阵156

直接推理之检验156

练习题43159

44换位、换质和换质位160

换位160

换质162

换质位164

练习题44167

45传统的对当方阵168

直接推理之检验170

练习题45173

46文恩图与传统的观点174

传统的对当方阵之证明176

直接推理之检验177

练习题46180

47把日常语言的陈述翻成直形式180

1没有名词的词项181

2非标准的动词181

3单称命题181

4副词和代词183

5未表达的量词183

6非标准的量词184

7条件陈述184

8区别命题185

9“那仅有的”186

10除外命题187

练习题47188

第5章直言三段论189

51标准形式、式和格191

练习题51195

52文恩图196

杰出的逻辑学家约翰·文恩198

布尔的观点199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03

练习题52206

53规则和谬误207

布尔的观点207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10

规则之证明211

练习题53213

54减少词项的数目214

练习题54215

55日常语言的论证216

练习题55218

56省略三段论219

练习题56221

57连锁推理221

练习题57225

第6章命题逻辑227

61符号和翻译229

杰出的逻辑学家哥特弗里德

威廉·莱布尼茨236

练习题61237

62真值函数238

逻辑算子之定义238

较长陈述的真值之计算242

与日常语言的进一步比较243

练习题62247

63陈述的真值表247

陈述之分类250

陈述之比较251

练习题63253

64论证的真值表254

练习题64256

65间接真值表257

论证有效性之检验257

陈述一致性之检验260

杰出的逻辑学家奥古斯特·德摩根261

练习题65262

66论证形式和谬误263

常见论证形式263

构造式二难推理和破斥式二难推理之

反驳267

关于非有效形式的注记268

小结和应用269

练习题66273

第7章命题逻辑的自然推演277

71蕴涵规则279

练习题714

72蕴涵规则6

练习题72291

73置换规则293

练习题73298

74置换规则299

练习题74304

75条件证明306

杰出的逻辑学家哥特洛布

弗雷格308

练习题75309

76间接证明310

练习题76313

77逻辑真理之证明314

练习题77315

第8章谓词逻辑317

81符号与翻译319

练习题81325

82推理规则之运用326

练习题82334

83量词转换规则334

杰出的逻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

怀特海伯特兰·罗素335

练习题83337

84条件证明和间接证明338

练习题84341

85无效性之证明342

反例法342

有限域法343

练习题85346

86关系谓词和重叠量词347

关系陈述之翻译347

推理规则之运用350

练习题86354

87同一性355

简单同一性陈述355

杰出的逻辑学家库尔特·哥德尔356

“仅仅”、“唯一的”、“没有除了”357

“除了”357

最高级358

数值陈述358

限定摹状词359

推理规则之运用360

练习题87363

第三编归纳逻辑

第9章类比与法律推理和道德推理369

91类比推理371

92法律推理374

93道德推理378

练习题9382

第10章因果性和密尔方法385

101“原因”、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387

102密尔五法388

契合法389

差异法390

杰出的逻辑学家约翰·斯图亚特

密尔391

契合差异并用法393

剩余法395

共变法396

103密尔方法和科学397

练习题10402

第11章概率405

111概率论407

112概率演算410

1限制的合取规则411

2一般的合取规则411

3限制的析取规则412

4一般的析取规则413

5否定规则415

6贝叶斯定理416

练习题11420

第12章统计推理421

121评价统计学423

122样本423

123“平均数”的含义427

124离散度429

125图表和象形统计图434

126百分比436

练习题12438

第13章假说/科学推理441

131假说方法443

132假说推理:来自科学的四个例子445

海王星446

大气压力447

自然发生说449

133假说的证明450

杰出的逻辑学家查尔斯·桑德尔

皮尔士451

134假说的试验性接受453

练习题13455

第14章科学与迷信457

141科学和迷信的区别459

142证据支持460

143客观性464

144完整性468

145结论性评述473

参考文献474

附录:逻辑学与研究生层次的入学考试

一、有关省略结论的问题476

二、有关省略前提的问题478

三、有关加强的问题479

四、有关削弱的问题481

五、有关谬误的问题482

六、有关自然演绎的问题483

七、有关类似推理的问题484

八、有关论证形式或推理方法的问题486

答案487

练习题答案491

重要词汇549

出版后记569

2002年2月-2003年2月,我作为由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国家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共同资助的CSCCFellow,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与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苏珊·哈克从事合作研究,此行当然另有任务,但我也同时留心美国的逻辑学教学方面的情况,并且听了一些逻辑学和哲学方面的课程。我当时发现,美国的逻辑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

数理逻辑型,主要讲两个演算,即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这种逻辑教材在20世纪40-70年代较多,如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兼哲学家蒯因的《逻辑方法》、苏佩斯的《逻辑导论》,以及柯比的《符号逻辑》,但这种教材近来并不特别行时。

逻辑导论型,这方面最成功的教材有三本:第一本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柯比编写的另一本教材《逻辑导论》,它自1953年出版以来,到2001年已出至11版,被广泛使用半个世纪之久,至今仍属于热门选择范围。此书后来由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领衔翻译,列入由我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外经典哲学教材译丛》于2007年出版。第二本是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哲学系教授赫尔利编著的《简明逻辑学导论》,当时出了8版,最近出了第10版。当时迈阿密大学一位逻辑学教授送给我一本,并且告诉我说,这是当时正在美国热卖的逻辑教科书,大有取代柯比的《逻辑导论》之势。第三本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哲学系教授卡哈尼编著的《逻辑与哲学》,它自1969年首版以来,迄今已出8版。台湾双叶书廊于2004年出版了由东吴大学哲学系庄文瑞教授翻译的中译本。

批判性思维型,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到现在为止接近占领国外逻辑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内容上它有意淡化技术性过强的部分,注重日常思维的具体实践的分析,特别是对日常思维中推理和论证的分析,十分注意逻辑对日常思维的有用性,其口号是“逻辑应该与生活相关,与人们的日常思维相关”。

希望这本书对你有用说实在的这本书我当时是在我们那里的新华书店买的本来想买那本柯比的《逻辑导论》但没有库存了无独有偶恰恰那天《简明逻辑学导论》还有而且只有唯一的一本也是那天该我霉的是我兜里没有一分钱却要预定没办法本来营业员要我必须交至少交一半现金因为那本书的价格是78元而且又是很专业的教科书。最后还是预定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我去了书店速度很快货来了我翻开一看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太专业因为我从前看了许多国内的高校的普通逻辑类的教科书甚至金岳霖的普通逻辑的但从来就没有遇到过这么专业而且很系统详细的教材刚开始看的时候头大了被绕晕了因为那些知识点和国内的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后来我又反复重看硬是一句一句的反复琢磨才慢慢地有了掌握然而做题又是挑战因为如果你不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吃透做题10道就会有8道全错这当中我只好按照自己理解和书上的知识要点一致的情况下开始做笔记简单而重要的写下来为做题能够做对做准备现在还在自学虽然难度大但我相信如果你愿意去看这本书你一定和我一样的感受不过你会终身受益在淘宝网上有卖的。

自考会计有哪些教材?你可以上你所在省的自考网上看一下

上面都有介绍哪个学校开考该专业,考该专业要考哪些具体课程的详细介绍

什么叫“逻辑学”?怎么学习逻辑学?请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教材,通俗易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思维的形式,即思维逻辑形式。我们的思维因为有了逻辑而变得清晰无比;所谓的“无头案”在严密的逻辑面前不得不低下罪恶而高傲的头,公理得以永存人间。我们的生活得以有条不紊,我们也就有了现在学习逻辑学的机会,由逻辑而学习思维。

西方传统逻辑学包括了概念理论、词项逻辑等主要内容;其中心内容是三段论;古典命题逻辑;古代归纳逻辑等。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最后一幕的犯人肯定不会是瘸子,姑且不说走路的姿态,如果是瘸子,laughing就没罪没理由坐牢,laughing和瘸子共同在狱中的话,laughing在狱中继续卧底行动自然也就不成立。

那个人一定是一个新的卧底目标,而且瘸子并没有死,CIB只是利用这一幕给laughing入狱,以及协同那个黑影犯人越狱,之后破获更大的犯罪组织。期待续集,激动。

浪漫主义文学简介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

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浪漫主义文学试图用想象代替不足

浪漫主义文学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

用德国作家席勒的话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所以,浪漫主义并不像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竭力表现理想,表现主观愿望,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

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

二、浪漫主义文学远离现实生活

在理想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浪漫主义文学更多地采用了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以富于幻想的方式创造出想象的和虚构的艺术世界。

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说:浪漫主义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

因此浪漫主义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往往带有幻想的特点,在虚构的特殊的环境中,描写一些具有奇特的超人品格、行为和能力的形象。

三、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崇尚自然的特点,强调以自然为对象和表现人性的自然本质。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及,浪漫主义文学尤为重视自然。

这个“自然”既是指那个与社会生活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现了人之本性的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所以关注自然,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是因为对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违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业文化的失望。

浪漫主义认为,人性原有的纯朴与自然,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因为物质欲望的弥漫,而逐渐丧失了。

四、浪漫主义文学写作夸张、大胆

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不像现实主义那样追求细节的真实,而是依据主观感情的逻辑和表现理想的需要。

充分发挥想象、夸张、虚构、变形、比喻、象征等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致力于理想的艺术世界的创造,从而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色,

浪漫主义文学经常使用异常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传奇式的故事情节,华丽的语言形式,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自然奇观和异域风情揉合起来,以表现理想中的世界和人生,呈现出雄奇瑰伟的浪漫气势。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一、罗伯特·彭斯

罗伯特·彭斯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复活并丰富了苏格兰民歌,他的诗歌富有音乐性,可以歌唱。

彭斯生于苏格兰民族面临被异族征服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激进的民主、自由的思想。

诗人生活在破产的农村,和贫苦的农民血肉相连,他的诗歌歌颂了故国家乡的秀美,抒写了劳动者纯朴的友谊和爱情。

二、乔治·拜伦

乔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三、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四、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

弗朗索瓦带有贵族倾向,《基督教真谛》主张复兴中世纪礼教,但其作品对美洲丛林和大草原奇异风光以及古代废墟富于抒情色彩的描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滥觞。

他的小说《勒内》和《阿达拉》都描写世俗爱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恻缠绵。

五、华盛顿·欧文

是19世纪美国最著名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号称美国文学之父。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纽约一个富商家庭。

从欧文少年时代起就喜爱阅读英国作家司各特、拜伦和彭斯等人的作品。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

1819年,欧文的《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此外海涅、卢梭、惠特曼、华兹华斯、济慈、小仲马、简·奥斯丁等人也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莫里哀《悭吝人》

一、文学常识

(二)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

规定每出戏剧必须做到情节一律、时间一律和地点一律,

二故事概述

阿巴公生平

(1)姓名:阿巴公

(2)爱好: 爱财如命,吝啬成癖——17世纪法国社会拜金倾向

认为“世上的东西,就数钱可贵”

(3)职业:放高利贷

(4)性格:小肚鸡肠、霸道专横

(5)经历: 想娶年轻姑娘玛丽雅娜;昂赛末(玛丽雅娜的父亲);

阻碍儿子克雷央特、女儿爱丽丝的幸福;昂赛默被拉弗赉史发现埋在花园里的钱,顿时痛不欲生三、《悭吝人》思想内容

1、《悭吝人》被看做与《伪君子》齐名的杰作。

2、该剧批判了17世纪法国社会的拜金风气。

四、《悭吝人》人物形象阿巴公

1、极端贪财,爱财如命

2、非常吝啬,小肚鸡肠

3、霸道专横

五、《悭吝人》选文部分所体现的特点

1、思想内容上,集中地反映了对新兴资产者拜金主义风习的批判。

2、在艺术上,选文也体现了莫里哀喜剧的成就。

六、《悭吝人》艺术特点

1、夸张的描写

用夸张凸显了主人公“贪婪”和“吝啬”的独特个性,使人物这一性格极为鲜明;

2、“三一律”创作原则。

3、语言生动,富有个性。

歌德《浮士德》

一、文学常识

(一)启蒙运动

(二)狂飙突进运动

二、故事概述

(1)德国传说人物

(2)占星师、巫师

(3)为了换取知识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靡非斯陀知识政治

(4)浮士德的五大追求: 爱情

艺术(古典美) 社会理想(事业)

三、《浮士德》思想内容

1、诗剧《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

2、歌德在诗剧中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根本性改造,描写了他不断追求的一生。

共分知识追求、爱情追求、政治追求、古典美追求和事业追求五个阶段。

3、以浮士德的精神追求为线索,对人类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对人性本质和人生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展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

精神生活的发展史。

四、《浮士德》中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关系

• 浮士德精神

指歌德所塑造的浮士德形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永不满足、

自强不息的探索的精神。

这种精神实质是对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300年间德国和欧洲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精

神探索历程的高度概括。

四、《浮士德》中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关系高频考点、难点

总述浮士德的性格具有矛盾的二重性。

1、不断追求知识与真理、美善的事物、高远的理想,精神境界也在不断提升;

2、也贪图官能享乐和世俗欲望的满足。

3、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积极向上的“浮士德精神”

他的一生是两种精神力量矛盾斗争的过程。

总结浮士德形象反映了歌德对人性、对人的精神内涵与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

五、《浮士德》的艺术特点

总述《浮士德》最显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高度抽象性、浪漫幻想性与具象描写的有机统一。

1、人物、故事是浪漫幻想的产物。

2、在具象描写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总述《浮士德》最显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高度抽象性、浪漫幻想性与具象描写的有机统一。

1、人物、故事不是以现实生活面貌为蓝本加以刻画的,而是浪漫幻想的产物。

如对浮士德精神探索的五个阶段的设计,就超脱了现实生活中可以经验、求证的物质形态,是对人类精神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历程高度浓缩、提炼的结果。

总述《浮士德》最显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高度抽象性、浪漫幻想性与 具象描写的有机统一。

2、在具象描写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中的现实生活场景,如书斋中的苦闷,酒肆的狂欢,爱情的迷乱,

在大自然中的陶醉等,都遵从现实生活的逻辑,是具体、生动、形象的,是常人能够经历的。

《浮士德》选文所体现的特点

1、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从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和狂欢热情的民众中受到鼓舞,

精神焕发勃勃生机,萌生了新的人生追求。

而迂腐平庸的瓦格纳对照中突出了浮士德高远的精神境界。

2、已经百岁的浮士德终于领悟到人生的至高真理是“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结尾处靡非斯陀的话表现了虚无主义思想,映衬了浮士德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六、《浮士德》选文所体现的特点浮士德的探索精神、人生态度

1、新的人生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

2、“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浮士德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介绍推理文学的发展过程之前,我想应该先简单归纳一下推理文学的范围。由于写作的

  手法不同,一般我们统称为“推理”小说的作品,可以区分为“浪漫主义”及“写实主

  义”;若要进一步分类,所谓的“推理”小说应该是偏向写实的作品;而带有幻想成份的作

  品,则应该称为“侦探”小说。但无论是侦探或推理,其基本要件是要有逻辑分析的成分,

  因此将一些悬疑怪奇小说,也冠上推理之名,实际上是不恰当的。

  侦推文学的发展,一般皆是以“推理小说之父”爱伦坡(Edgar Allen Poe)为起点。

  但实际上,爱伦坡的作品是由幻想小说转型而来,和现代的推理小说并不完全相同,而且他

  并没有长篇的作品。延续爱伦坡风格最著名的,则是家喻户晓名侦探福尔摩斯的创造者柯南

  道尔,他的作品同样带有幻想色彩。而他们的著作较为单纯,爱伦坡的杜邦探案将不必要的

  情节加以省略;而道尔故事中的人物,除了福尔摩斯及华生外,往往只有委托人及凶手。在

  场景方面,福尔摩斯中的凶案现场通常只有一、两个房间,一扇门及一、两扇窗,布局非常

  简单。这也是当时推理小说的特色。

  而所谓“现代推理小说”,则是指本世纪一、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产生的作品,经过了

  一百年的演进发展,其中又以世纪初至二次大战前后的二十多年间发展最快,可以称为推理

  文学的黄金时期。其写作风格已脱离神秘小说的形态,而是古典短篇侦探小说适度的延伸,

  但仍维持了爱伦坡及柯南道尔传统的架构与精神,以侦探为主的推理分析依旧是作品重心。

  克莉丝蒂、艾勒里.昆恩及贾德纳等人,皆是此时期欧美的著名作家,其中克莉丝蒂更是这

  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以克莉丝蒂为例,其作品的特色有下列几点:

  (1)塑造严谨的社会结构:

  相对于福尔摩斯时期书中登场人物的稀少,克莉丝蒂笔下小说的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读者必须透过书中的介绍及对话,去了解每个人的性格及特征。

  (2)扑搠迷离的案情:

  前文提到过福尔摩斯的布局单纯,而克莉丝蒂笔下的现场则大不相同,一幢大宅中有十

  多个房间,屋内的格局附有草图说明,各涉案人的供词、行纵及隐私,皆有因果关系,往往

  需要数十页的篇幅才能将作案的过程说明清楚。

  (3)主角形像塑造的鲜明生动。

  而在二次大战前,有一批作家为避免侦探小说千篇一律,于是便在主角、写作风格上力

  求创新,而求新求变的结果使推理文学出现了新的写作形式,如心理惊魂小说、冒险动作或

  间谍小说、冷面硬汉派小说等,他们尝试重塑侦探形象、拓展取材范围,甚至走纯文学的路

  线,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跳出传统推理小说的窠臼。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推理小说大受欢迎,一些写实主义的作者便开始将自己想写的方

  向,融入推理小说的内容中,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写实派的作品。这一类的作品离幻想派更

  远,靠着天才侦探灵感轻松破案的情况也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的搜查与失败,最后

  才破案的情节。一般看到的警察及犯罪小说,便是属于此范畴。

  以日本为例,虽然由于当时文坛有许多不懂推理技巧的一般文学作家有搭便车之嫌,将

  一些无推理成分的作品也冠上“推理”的头衔,使得部分传统派的推理小说迷对社会写实派

  不以为然,认为并不能归于推理文学的领域内,但不能否认社会派在推理文学的发展中仍占

  有重要的地位,也为走“纯”推理分析路线的侦推文学开创了新的局面。

  以上的介绍是以欧美的推理小说发展的过程为主轴,事实上,在亚洲的日本在侦推文学

  的领域上,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及作品。由于推理文学是由欧美发源的,因此日本的推

  理小说出现的较晚,当传统派的侦探小说输入日本时,融入写实风格的作品也同时传入,使

  得当时尚未分辨清楚带有幻想色彩和写实主义差别的日本作家,创造出一些系谱不明且不太

  成功的作品。而这也使古典的推理小说在日本文坛,被写实派完全压倒达很长的时间。

  日本的侦探推理文学,常用“本格派”作为区分标准。究竟什么是本格派呢?事实上,

  所谓本格派是为了和前面提过的,将自己想写的主题融入推理小说中的写实派做区分,如美

  国的冷酷硬汉派,而在日本则以“社会派”为代表。这些小说可以统称为“应用推理小

  说”。而本格派则是完全继承爱伦坡的精神,所写的纯粹作品。

  换言之,本格派推理小说的共通点,是要具有“逻辑性”和“思索性”,而又可依其

  “幻想色彩”及“犯罪气息”再加以区分为“本格侦探”和“本格推理”日本著名推理作家

  岛田庄司,在其评论集“在本格侦探小说馆”中,对侦推文学的风格领域有以下的诠释:

  浪漫(幻想)

  ∣

  ∣

  ∣

  2∣1

  逻辑 ———— +————- 情绪

  3∣4

  ∣

  ∣

  ∣

  写 实

  由上图我们可以将前面提到过的不同派别作一个整理:浪漫主义的古典侦探小说,主要

  分布在第二象限,并且包含了一、三象限的一部分;写实主义的推理小说是指第三象限内靠

  左上方的作品;警察小说位于第三象限的右下方,以及整个第四象限内;犯罪小说则几乎全

  在第四象限内。若由这个角度来看,在二次大战后盛极一时的“社会派”,和所谓“纯侦探

  小说”正好是完全相反的。

  不过这种分法只是岛田庄司的见解,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能因个人观感而有些

  许出入。一般来说,本格侦探小说(浪漫型)的作家,应以横沟正史为代表,之前有江户川

  乱步,之后有岛田庄司、绫十行人;本格推理小说(写实型)作家,则以鲶川哲也为典型;

  而高木彬光的作品两者兼而有之(但仍以浪漫型为主);而和本格派完全不同、在50至60

  年代风行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则以松本清张为代表人物。

  在简述欧美及日本的推理文学发展后,应该回头看看台湾推理文学发展的情形了。林佛

  儿先生曾经分析过,认为台湾的推理小说之不能兴起和普遍发展,有几个恶性循环的问题:

  (1)作者不读推理小说,便无力创造推理小说

  (2)读者读不到推理小说,便无从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强势的大众媒体不热衷刊载推理小说,无从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

  这样的描述真是一点也不错。我相信台湾有许多读者绝对有“推理小说迷的潜在因

  子”,这可由以下几点得到印证:很少有人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而有许多人更深深为

  它所吸引;“今田一少年事件簿”漫画(甚至电视剧)在台风行;以及前一阵子上映的“八

  墓村”**引发的热烈讨论,都可以证明台湾是有广大的可能成为推理迷的读者。只是由于

  大环境的限制,很多推理小说迷只能一个人在家看看推理小说,没有和同好一起讨论、交换

  意见的机会;而推理小说研究社的创社宗旨,便是希望能够提供一个这样的管道,让大家能

  抒发己见,使推理小说能在社会上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而有进一步的发展。

一般来讲,我们认为一个人是理性的,往往是指他平时那种冷静的处事风格。理性的人善于克制,不受一时的情感冲动支配。他更加喜欢为了长远的目标而制定出一系列清晰的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执行。对,理性的人热爱条理分明,也更加注重事实与真相,并且善于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这些事实。对于一个十足理性的人,如果有什么东西是他的头脑无法解释的,他会认为要么是自己能力不够,要么认为这个东西是混乱而虚假的。

这样一个人当然与浪漫无缘。浪漫作为一种性格特质,更加倾向于幻想和一时的情感表达。为了这样的目的,他可能不惜以恶劣的后果作为代价。这在崇尚理性的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甚至是愚蠢的。不过,世上少有极端的理性者,也少有始终完全沉溺与幻想与激情的人。前者可能是偏执狂,后者可能是关在精神病院的疯子。

理性和浪漫仅仅只是人的两类性格特质,它们或许都不同程度的组成人格的一部分。然而,如果在更原本的意义上去考察它们,也就是把它们放在哲学语境内去看待,理性和浪漫或许就成了两种争锋相对的不同观念。

约翰·穆勒,英国的自由主义哲学家,从小便受到他父亲严格的教育。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是极度理性的,年幼的约翰·穆勒从小被教育要崇尚理性,追求科学。他父亲甚至不允许他阅读诗歌以及宗教和形而上学方面的著作,这些在他父亲看来相当于人类精神的毒瘤,只会造成混乱和愚蠢。于是,这位自由主义思想家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理性主义的拥戴者。然而,他在后来读到了一些同时代诗人的诗歌,却能受到巨大的震动,说明他并非一个十足理性的人物。在那个时代,这并不奇怪。西方18世纪的早期正是理性主义的时代。科学空前发展,宗教权力式微,启蒙运动带来了西方精神的解放,同时也带来了一幅思想家们都向往的世界图景。自然世界在科学体系的精密描绘下,已经在人类面前显露无疑。我们终于掌握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人类理性的努力得到的前所未有的馈赠。

在科学如此辉煌的成就面前,哲学家们没有理由不认为,这个世界存在的其他问题同样应该由理性的途径寻找答案。就像科学家们利用数学和物理去寻找自然的谜底一样,我们也应该用同样严谨、逻辑性的方法去寻找关于人类生活的谜底。人类社会应该如何运转,道德内容应该如何界定,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这些问题都应该通过几何式的语言得到严格的回答。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包括哲学,都应当像自然科学那样,成为真正严密清晰的学说体系。这便是启蒙运动时期的终极向往,一个理性王国的乌托邦。

这样一个乌托邦里,没有无法解答的问题。只要我们运用理性,就能得到一个正确答案。这就是说,关于世界的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而达到真理的途径就是理性。自然世界可以交给物理学,人类个体交给生物学和心理学,人类社会则交给政治学和经济学;至于艺术,同样可以得到一个像几何学那样严密的解决方案,这是美学的努力方向。利用这些知识,人得以摆脱蒙昧状态,得到真正崇高的生活。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都能得以解决。“知识即美德”,这一源自苏格拉底的古老信条,一直影响着哲学家们的信念。于是,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西方社会已经完全浸*在理性主义观念的海洋中。逻辑性、必然性、精确性,是大家都寻求的东西,混乱则代表谬误,是对理性的不正确运用。即便是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必须讲究古典式那种高贵、雅致和匀称。作家们的笔下的人物都是正义英雄和谦谦君子,画家的画板上都是明亮的色彩,这些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对和平与秩序的热烈追求。

但是,这种高贵的理想并非完全没有问题。在启蒙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几位人物恰恰直接导致了这一运动的反叛——浪漫主义。休谟已经指出,我们关于自然世界推导出的必然性结论并非是绝对成立的金科玉律,因果律并非是统治这个世界的自在真理,它只是我们内心的一种“习惯性期待”。

休谟的经验主义让自然科学的必然性受到怀疑,那种认为世界本身存在着必然性规律的信念开始有了减弱的迹象。然而,休谟哲学的气质依然是理性主义的,他只是怀疑必然,但并没有否认它对我们的用处。在这里,理性利用它自己的特点进行考察,却发现了自身的局限。理性是人精神的一部分,精神是内在的,而世界是外在的,二者只是通过所谓的理性找到了沟通的桥梁。但是,通过这个桥梁,我们真的能穷尽整个世界并发现关于世界的真理吗?这个时候,康德出现了,有着古典气质的康德依然是一位理性主义的拥趸。但是,他却开始用自己的哲学给理性划界:理性认识到的是现象,并且只能是现象。理性认识,就像是我们带上的一副有色眼镜;所以,我们认识到的事物,已经不再是事物本身。“自在之物”,是理性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的彼端。

“人为自然立法”,这是康德的一个信念。不存在什么关于世界本身的运行法则,这样的规则不是本来就在那儿等着我们发现。规则由人创造。自然,这样的一个概念甚至也可以说是人的理性对外在世界的构建。这是人本能的需求,人需要生存在一个规则的世界,一个明晰的世界,一个可以被分门别类,可以通过各类知识去解释的世界。所以,这个外在于我们的世界终于被我们所规定,世界在我们创造的规则中运行。

可以看到,康德同先前的理性主义者的主张已经有很大不同。康德根本不认为人是所谓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身体部分,或许属于自然,受物理学、生物学支配,人的感觉、情绪受心理学支配,但人的精神、最本质的先验部分,却是自然之外的某种东西。否则,人同动物毫无区别。自然之物完全受到规则支配,但人是自由的。这样的看法是革命性的的,它直接为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埋下了种子。所以,以赛亚·柏林称康德是一个“拘谨的浪漫主义者”。

另一个对浪漫主义产生影响的卢梭,依然是启蒙运动中的主要人物。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单纯而善良的,可以文明让人变得丑恶,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愈加糟糕,这样的观点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们被盗而驰。某种程度上,卢梭是反叛的,而反叛是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特质。卢梭的行文也是情感迸发的,甚至是非理性的,这使得他被后人称为“浪漫主义之父”。但是,以赛亚·柏林指出,卢梭的“浪漫主义”更多的是指他个人性情方面的东西,在深层次上,卢梭仍然是理性派。他同样向往真理,只是这个真理与别人不同。他向往的社会乃是一种原始自然的社会,而并非现代的文明社会。他不是进步主义者,不认为历史的发展一定是趋于完满的,20世纪的社会相比于19世纪的社会,并不会有什么优越之处。在这个方面来讲,卢梭也有浪漫主义的影子。

浪漫主义实际是启蒙运动自然而然的产物。在康德、费希特直到叔本华、尼采这样的哲学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到理性在某种程度上将必然证明自己的局限。理性无法穷尽世界,无法完全规定人自身。人是一个有机的个体,并非机器,甚至我们身处的世界也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所谓的逻辑和规则无法触及本质。甚至不应该存在本质这样的东西,妄图去寻找事物本质并且一劳永逸的按照这所谓的本质行事是愚蠢的。

而生命,也并非一系列科学规则下的产物。生命是神秘的,并且具有无法捉摸的意志力,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而并非遵循所谓的一系列规则去生活。诚如费希特认为:一个不再创造的人,一个只是单纯接受生活和自然所赐之人,其实已经死了。在本体论层面上,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已经水火不容,并且后者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攻击。约翰·哈曼,这个被以赛亚·柏林认为是首个攻击启蒙运动的人,在他认为,那些奉理性为圭臬的思想者们不过是被概念驯化的囚徒。“巴黎那些圆滑的哲学家,柏林那些试图协调宗教和理性的神职人员,他们简直贬低和羞辱了人类所珍视的事物,和他们相比,盗贼、娼妓、罪犯、酒店老板离上帝更近”。哈曼是一名虔诚的宗教徒,显然在他看来,上帝必定是诗人,而不是数学家、物理学家。这是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关键分歧。

浪漫主义思潮对整个西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此深远,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观念。当然,浪漫主义本身作为一种思想倾向,必定存在于所有时代的一些少为认知的角落。

问题一:逻辑是什么意思? 一对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路过一家玩具店孩子想要某一个玩具于是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拒绝了于是对爸爸说妈妈不好爸爸好爸爸给我买玩具

这就是逻辑最基本的公式列逻辑是一种融合了矛盾的东西所以不管是完美的逻辑还是不完美的逻辑在时间面前永远站不住脚

逻辑成为一门科学,那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这恐怕怀疑的人很少。我们知道亚氏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叫做“逻辑”,但他明确指出他的研究对象是“三段论”,而这是关于从一个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一些结论的科学。他的三段论有两种,一是蕴涵三段论,二是归纳三段论。前者我们不必说,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归纳,因而也是演绎性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逻辑”,就是关于“必然推理规则”,或“必然证明或论证规则”的科学。他尽管提到过简单枚举归纳,但并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来说的,只是为了和“逻辑”进行对比而从论辩的意义上而言的。

从词源来说: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logos也是指语言中体现的“客观次序”,也是在“必然”意义上讲的。因此,“逻辑”的本义不仅仅是指“推理规则”,而且是指“必然推理规则”。逻辑学和其它学科分科的意义,实际上就在这里。如同当今中国许多人指责经济学没有研究“生产力”一样,硬要逻辑学去研究它的内容是否为真,本来就不合分科的原理。如果逻辑学什么都可以研究,就应该叫“知识学”。 有这几种1、思维的规律: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2、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也叫“伦理学”。 3、有时也用作“规律”的同义语。

问题二:逻辑是什么意思? 逻辑

(1)什么是逻辑?

逻辑成为一门科学,那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这恐怕怀疑的人很少。我们知道亚氏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叫做“逻辑”,但他明确指出他的研究对象是“三段论”,而这是关于从一个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一些结论的科学。他的三段论有两种,一是蕴涵三段论,二是归纳三段论。前者我们不必说,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归纳,因而也是演绎性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逻辑”,就是关于“必然推理规则”,或“必然证明或论证规则”的科学。他尽管提到过简单枚举归纳,但并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来说的,只是为了和“逻辑”进行对比而从论辩的意义上而言的。

从词源来说: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logos也是指语言中体现的“客观次序”,也是在“必然”意义上讲的。因此,“逻辑”的本义不仅仅是指“推理规则”,而且是指“必然推理规则”。逻辑学和其它学科分科的意义,实际上就在这里。如同当今中国许多人指责经济学没有研究“生产力”一样,硬要逻辑学去研究它的内容是否为真,本来就不合分科的原理。如果逻辑学什么都可以研究,就应该叫“知识学”。

(2)什么是归纳逻辑?

培根提出科学的“归纳法”的时候,并没有说这就是逻辑;而是到了穆勒才把“归纳法”写进了他的《逻辑体系》中。但是,他不是在“必然推理”的角度来使用“逻辑”概念的,他的逻辑是指建立在一套“程序化规则”的“推理”,至于使用这个规则是否得出必然的结论,那是无关紧要的。他认为,凡是推理都有权叫逻辑。可见,就是穆勒自己也认为,根据本来的逻辑定义,研究归纳其实不能算逻辑学。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现代归纳逻辑的大家,如卡尔纳普等根本不认为培根、穆勒的“归纳法”是什么“逻辑”而只认为它是一种“方法”,也不认为现代归纳逻辑起源于他们两个,而是起源于概率论;而最先研究的概率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反对什么“唯理主义”,而是为了解决赌博的问题。概率论创始人帕斯卡本人就是唯理主义者。

但是,现代归纳逻辑之所以叫逻辑,也不是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门关于“必然性规则”的科学,而是因为它本身已经“演绎化”。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归纳逻辑是关于“概然性”的学科。它和“逻辑”学要研究的领域根本不同。一个“演绎化”的体系能否就是“逻辑学”?现代的一些科学,如博弈论内部也是演绎化的,能够因此就叫做“逻辑学”吗?

楼主一方面指责“辩证逻辑”把本来不是“逻辑”的问题“泛逻辑化”了,一方面自己又说要用“归纳法”而不用“归纳逻辑”,这难道不是“泛逻辑化”吗?因此,所谓“归纳演绎”之类的东西,并不必“实践理论”具有更多“逻辑学”的东西。

(3)什么是辩证逻辑?

我们说,现代逻辑一般是把“归纳法”和“归纳逻辑”严格区分。同样,辩证法和辩证逻辑也不一样。在黑格尔之前的应该叫辩证方法(而不是姚大志说的是什么逻辑),而在黑格尔这里的确是要用“辩证法这种思维方式”,来建立“新的逻辑学”。因此,他所谓的辩证法就是指辩证逻辑。他的思路主要有两个:一、解决逻辑学的基础问题,即是用逻辑学来自己证明自己的前提为真(注意,绝不是从外面引一个什么“归纳法”来证明自己的前提为真),这就是一个圆圈式思维方式,而以前的逻辑则是直线性思维方式,所以无法具有反身性。二、使得逻辑学不是建立在同一律,而是建立在对立统一律上。我们知道,在黑格尔时代,所谓“形式逻辑”的同一律这个根本前提本身是没有经过证明的规律,所以形式逻辑作为关于“必然性规则”的科学本身就是不必然的。如果把逻辑学建立在对立统一律上,就可以说明同一律的根据,从而使逻辑学的各规则之间的相互推演真正具>>

问题三:什么是逻辑?定义和概念 逻辑基本知识简介概念1 定义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一个概念可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隆的总和,也是概念的内容。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及范围

2 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两个概念的外延有无重合或重合部分的多少,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种:

A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但内涵却不完全相同。例如:银川市和宁夏 自治区的首府这两个概念就是全同关系

B 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在另一个概念之中,例如中学生与学生, 语文教材和教材这两组概念是种属关系。

C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例如:学生和共青团员, 教师与先进工作者这两组概念就是交叉关系。

D 矛盾关系:两个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属概念,两个概念的外延是排斥的,它们的外延加起来等于属概念的外延。例如,壮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概念就是矛盾关系的概念。

E 反对关系:两个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属概念,两个概念的外延是排斥的它们的外延加起来小于属概念的外延。例如,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这两个概念就是反对关系的概念。

命题1 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清况的思维单位

2 命题与判断

命题不是指判断本身。当相异判断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它们表达相同的命题。在同一种语言中两个相异判断也可能表达相同的命题。例如,雪是白的这个命题也可以说成冰的小结晶是白的,之所以是相同命题,取决于冰的小结晶可视为雪的有效定义

3 命题与语句

逻辑中的命题和语言中的语句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命题,而且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在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可能会经常发现,一句话在字面意义之外,还可能有类似于戏剧中潜台词的言外之意,逻辑学上叫预设义或隐含义。在阅读文章或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还要注意各种言外之意推理1 定义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2 语言形式:推理的语言形式为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具有因果关系的句群。常用因为所以~一由于因而因此~由此可见之所以是因为等作为推理的关联词3 种类: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可分为如下几类A 演绎推理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和推理。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三段演绎法是由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作结论的推理方法B 归纳推理由特殊的前提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有以下几种类型:完全归纳法、求同法、求异法等。综合归纳法是以大量个别知识为前提概括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一C 类比推理

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种属性。

问题四:什么是逻辑与关系?什么是逻辑或关系 X,Y为逻辑变量,F(X,Y)为逻辑函数。

“逻辑与”关系为:F(X,Y) = XY(1) X,Y都为1时,F=1;有一个为0,F=0

“逻辑或”关系为:F(X,Y) = X+Y(2) X,Y都为0时,F=0;有一个为1,F=1

“逻辑非”关系为: F(X) = X'(3)X' = X的非(逆)X=0,1,X'=1,0 。

问题五:什么叫逻辑与操作 “&&”(逻辑与)是逻辑运算符。

“逻辑与”相当于生活中说的“并且”,就是两个条件都同时成立的情况下“逻辑与”的运算结果才为“真”。

在计算机里面进行的是二进制运算,逻辑判断的结果只有二个值,称这二个值为“逻辑值”,用数的符号表示就是“1”和“0”。其中“1”表示该逻辑运算的结果是“成立”的,如果一个逻辑运算式的结果为“0”,那么这个逻辑运算式表达的内容“不成立“。

1&&1 = 1

1&&0 = 0

0&&0 = 0

问题六:逻辑是什么意思?? 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

说某人逻辑性强,就是说他善于推理,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某人说话不合逻辑,就是说他的推理不正确,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逻辑有时也指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规律的理论。逻辑学分古典逻辑和现代逻辑。

逻辑又有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等不同类型。

逻辑推理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都是可以判断真假的命题。如果把命题作为最基本的成分,只研究命题推理的规律,就得到命题逻辑。进一步,把命题再细分为谓词,量词就得到谓词逻辑。

用符号表示命题,谓词,量词,得到符号逻辑。符号逻辑常用来研究触学中的推理,因此也叫数理逻辑。

二十世纪,数理逻辑发展迅速,它的四个主要分支: 论,模型论,递归论,证明论已成为数学的重要学科。现代逻辑如模态逻辑,时态逻辑,概率逻辑,量子逻辑,模糊逻辑等各式各样的应用逻辑层出不穷。

这样一来,逻辑的含义是太丰富了。逻辑已经成为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甚至每一门学科的基础。

问题七:逻辑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广义的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思维的存在,离不开语言,所以,逻辑又是语言表达中的规律。规律这种东西,就是一种相对不变的东西。

比如你说的说明文,即使是阐述同一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句,不同的结构等等,但它们都要遵循一定的表达顺序,当然这个顺序不止一种。但不管哪一种,都要以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为原则。

(人类的大脑构造都差不多,大家在基础层面上有相同的思维规律很正常。如果某个人的表达不符合这个规律,别人就很难理解他,这人的思维或表达就是不符合逻辑的。)

狭义的逻辑仍然是指思维规律,不过范围小了些:仅指推理论证中的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

与广义的逻辑相比,这种逻辑更加深奥和专业化一点。但其基本内容都是最显而易见、最浅显易懂的。

问题八:逻辑是什么意思 解释:

1思维的规律。;2客观的规律。3指处理事情的方式、规矩的意思。

定义: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

logic 最早被清末的严复翻译成汉语逻辑,属音义意义相结合的公认比较完美的翻译,当然主要是音译,后由中国传入日本,但在日语中则注明只是对logic的注音,logic在日语中的正式汉语翻译词为“论理”。

什么是逻辑?

一对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路过一家玩具店孩子想要某一个玩具于是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拒绝了于是对爸爸说妈妈不好爸爸好爸爸给我买玩具

这就是逻辑最基本的公式列逻辑是一种融合了矛盾的东西所以不管是完美的逻辑还是不完美的逻辑在时间面前永远站不住脚

逻辑成为一门科学,那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这恐怕怀疑的人很少。我们知道亚氏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叫做“逻辑”,但他明确指出他的研究对象是“三段论”,而这是关于从一个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一些结论的科学。他的三段论有两种,一是蕴涵三段论,二是归纳三段论。前者我们不必说,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归纳,因而也是演绎性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逻辑”,就是关于“必然推理规则”,或“必然证明或论证规则”的科学。他尽管提到过简单枚举归纳,但并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来说的,只是为了和“逻辑”进行对比而从论辩的意义上而言的。

从词源来说: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logos也是指语言中体现的“客观次序”,也是在“必然”意义上讲的。因此,“逻辑”的本义不仅仅是指“推理规则”,而且是指“必然推理规则”。逻辑学和其它学科分科的意义,实际上就在这里。如同当今中国许多人指责经济学没有研究“生产力”一样,硬要逻辑学去研究它的内容是否为真,本来就不合分科的原理。如果逻辑学什么都可以研究,就应该叫“知识学”。

问题九:逻辑是什么意思? 一对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路过一家玩具店孩子想要某一个玩具于是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拒绝了于是对爸爸说妈妈不好爸爸好爸爸给我买玩具

这就是逻辑最基本的公式列逻辑是一种融合了矛盾的东西所以不管是完美的逻辑还是不完美的逻辑在时间面前永远站不住脚

逻辑成为一门科学,那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这恐怕怀疑的人很少。我们知道亚氏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叫做“逻辑”,但他明确指出他的研究对象是“三段论”,而这是关于从一个真的前提“必然地”推出一些结论的科学。他的三段论有两种,一是蕴涵三段论,二是归纳三段论。前者我们不必说,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归纳,因而也是演绎性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逻辑”,就是关于“必然推理规则”,或“必然证明或论证规则”的科学。他尽管提到过简单枚举归纳,但并不是从“逻辑”意义上来说的,只是为了和“逻辑”进行对比而从论辩的意义上而言的。

从词源来说: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logos也是指语言中体现的“客观次序”,也是在“必然”意义上讲的。因此,“逻辑”的本义不仅仅是指“推理规则”,而且是指“必然推理规则”。逻辑学和其它学科分科的意义,实际上就在这里。如同当今中国许多人指责经济学没有研究“生产力”一样,硬要逻辑学去研究它的内容是否为真,本来就不合分科的原理。如果逻辑学什么都可以研究,就应该叫“知识学”。 有这几种1、思维的规律: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2、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也叫“伦理学”。 3、有时也用作“规律”的同义语。

问题十:什么是逻辑?"与"逻辑是什么 比如:0与1是0,0与0也是0,说白了,与逻辑就是缺一不可,必须二者兼有,二者全部符合你要的标准才算可以。

或逻辑是有一个就可以。

再打个比方,你大米饭炒鸡蛋,与逻辑是必须有大米和鸡蛋,缺一不可。

你渴了想喝水,和橙汁和白开水都行,有一个就可以,这就是或逻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1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