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本质?

中国股市的本质?,第1张

对于股民来说首先应该明白股市的本质,简单来说股市就是三要素:资金、赚钱效应和赢利模式。这样的次序决定了如果三者同时出现,我们应该是以股市走势为重,K线图次之,技术图形和指标最后。

就是冲着市场的赚钱效应。逐利性是资金的天性,从来就没有资金入市是来做慈善事业的,即使是交易所或者国家层面的救市,其救的也是“市场”制度,以便让其重新发挥赚钱效应,而不是凭空拿出一些钱来帮助股市中的被套者解套。

这也是源于股市中的各个资金群体都拥有着不同的赢利模式,即赚钱的方法不同,这其实在笔者的《股市钱规则:让你赚得更多的秘密》一书中也有明确的分析。例如国家是通过给予股市融资和投资的机制,使得更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等法人拥有融资的渠道,从而减少国家财政的负担,给予实体经济更多的支持,也使得税收、就业、金融保障体系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予资金更多的投资渠道。交易所和券商等靠的是市场交易量和上市公司数量,保持这样的市场规模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佣金、管理费、保荐承销等诸多收入。上市公司则是通过股市的融资渠道来实现更多的利润空间。至于基金、自营券商资金、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机构投资者,一方面获取所管理资金的管理费,另一方面则通过多重自身优势来博弈市场中的各路资金。

股市低迷,各种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讨论也就风生水起。这本身已经暗示了悲剧之所在。因为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时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2007年牛市高峰时专文论危机,在2005年股市极度低迷时,倒是专文谈制度和市场转折的契机。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们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认清大势,必须超越一时的功利之心,摆脱诱惑和纠结人们的假问题,敢于面对市场真正的病症和挑战。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转化为机遇。

一股市低迷本身不是问题

今天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道琼斯指数已经快要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了,A股还在熊市中挣扎,这是不是充分说明了中国股市自身有问题?

客观地说,这个比较并不严谨。美国经济在经过金融风暴冲击后在曲折缓慢复苏,开始释放积极信号,而中国经济在2008年底4万亿的强刺激后,现在面临经济转折和下台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的,美国股市也是在危机后逐步缓步回升,而中国A股则在2009年领涨全球后又开始回调。

同时,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危机前就长期窄幅徘徊,中国股市在2007年刚刚经历了疯狂的顶点。就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点相比,今天还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经225指数,现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点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国A股市场,自设立来,指数涨了20倍。

可见,选一个特定时间段来对比,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场间做比较,国际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比较。它反映了市场估值与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的比值。因为任何经济增长最终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积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这些指标看,中国A股与世界主要市场,与中国周边市场,只能说相差无几,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从股息回报来看,中国A股过去和现在都显著低于国内定期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其他主要国家恰好相反,用这个指标看A股的回报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国企业在境内境外不同市场的表现来看,A股市场估值还算是最好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国际规范市场上大多数表现从来比较差。香港没什么人指责中国股市制度或政策的种种问题,国企股红筹股估值也并不高。美国市场近年来走势确实不错,但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则并没有享受这个好运,相反还遭遇了滑铁卢,以至纷纷主动或被动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别是国内A股来上市。可见A股市场的价值在中国企业眼中,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效益型的,一旦经济减速、增长受限,企业盈利马上滑坡。这与美国的蓝筹企业占尽技术、专利和创新优势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及中国周边市场的估值比美国市场低一些也很正常。总之,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的表现,应当说在总体上反映了我们经济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并没有什么冤枉和异常,没必要自作悲情。

还有很多人批评,A股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为融资者服务,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这个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怎样才叫为投资者服务?打击违法犯罪肯定是一方面,客观地说,监管层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议的进一步限制大股东、高管变现,对上市公司附加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束缚,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合国际惯例。试想限制到极端也就是退回到与国际规范市场背道而驰的股权分置时代,原始股东全不让套现流通,上市价格、指标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时的市场仍然是牛短熊长、投资者一样怨声载道。

有人说,关键是公司发行不能有三高,应全部低价上市。新股发行改革之前,从来是这么做的,无论什么公司,按统一的市盈率定价发行。许多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翻好几倍,二级市场仍然高位接盘,那也没能真正保护投资者。2012年以来,监管层干预新股定价和首日涨幅,但一当市场稍稍平稳,首日大幅上涨的股票依然很多。有人说应严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买入的几乎全部是中小散户。又有人说要严格审查拟上市公司,其实,现在A股上市审查已属世界上最严之列,不仅上市公司为支付中介机构审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项费用越来越多,相关打点越来越多,甚至连不少媒体都开始借审查敛财,以发负面消息为由收封口费,审查越多、权力越大、花费越多,还是不能避免上市后变脸。

由此可见,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股市对经济下行的反映,这是股市开始发挥经济晴雨表功能的表现。这一点并非坏事,反而值得欢迎。它也意味着只要经济出现回稳上升的信号,股市必然也会回暖。另一种是证券市场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这才是真要认真对待的。这种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误,一方面会在市场低迷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如同样反映调整中的中国经济,2012年香港国企股和红筹股的表现就比A股强很多)。另一方面是当经济和市场稍有回暖,监管者和投资者都松口气、好了伤疤忘了疼时,IPO提速、投机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内在缺陷就会放大发作,从而很快迎来新的失望和悲剧。

二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是真问题

A股市场确实存在重大的问题,只是A股的真正问题与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人想的并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场极度低迷时,上市企业排队还越来越长,现在发号已到750开外,若非明里暗里地控制继续发号,估计早已过千。这显然是全球股市都没有的怪事。

A股另一个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绩优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场历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组股莫属。即便在今天监管层高调打压ST等垃圾股的强势氛围下,垃圾股依然不时在熊市中咸鱼翻生,连连涨停,身价翻番,成为一大奇观。

A股市场的第三个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级市场投资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发行仍然不断不败,老股东套现绵绵不绝。这样,境外已上市的中国公司想回来上市,境内上市的原始股东和高管锁定期一完,就忙着抛售套现,与境外市场熊市中新股发不出去大股东和高管不但不减持反而纷纷增持适成对照。

显然,以上这三个怪现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连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对,我们当然就不可能找对病灶病根,更不用说治病的药方。

A股的三大怪现象,说穿了,反映一个许多人讳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价扭曲结构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谈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许多人不免会跳起来。但股价是否扭曲高估并不是由争论或感情决定,而是由真金白银决定的。市场经济从来靠价格和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不怜悯眼泪,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价格合适,供求就平衡。价格错了,供求就失衡。现在A股市场想上市的人打破了头,只能说明价格过高导致供过于求,于是靠控制供给、严格筛选和排长队来勉力维持秩序。

应当指出,这里说的价格不仅是上市发行价。上市发行价仅仅是公司让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权的价格,二级市场的价格才是原始股东衡量自身财富和套现退出的价格。因此,打开窗户说亮话,二级市场的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既是太多企业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业不怕发行价再被管制压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股市低迷原始股东和高管们也要抛售套现的原因。所谓圈钱,所谓有利于融资者,无非是说股价高了。因为东西不在贵贱,黄铜也好,黄金也罢,定价太高了,都是圈钱蒙人;定价合适了,都是投资,都是物有所值。无论专家媒体还是投资者监管者,找了股市那么多问题,独独不能正视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这个基本事实,不愿说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绕着圈子乱找别的毛病。承认二级市场股价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国际通用的市盈率、市净率,不是说与海外规范市场接轨了吗?这个判断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国的接轨是加权平均的接轨,大盘蓝筹股特别是银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经到5到10倍,但量大权重,一只抵几百只,从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场估值。实际绝大多数中小盘股,熊市至此,其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现在2432只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来物以稀为贵,故境外市场,一般是大盘蓝筹股估值高些,中小盘股估值低些。特别在熊市,所谓涨时看势,跌时看质,这时中小盘股股价往往跌至几倍市盈率、每股净资产之下。港台股市,内地在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都是这个情况。日本东京日经225指数市净率现为125倍,东京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净率就降到了0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来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轻易不会减持。而A股现在鼓励来上市排队的恰恰是市盈率、市净率高的中小盘,价格当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如果你想要的是那种鸡犬升天的牛市,那么很抱歉,这不是2007年。

如果你想要那种大盘蓝筹股一骑绝尘七八倍的飚涨,那也很抱歉,现在不是2015年。

每一个阶段的A股有自己的节奏,老股民都记得当年小盘股,炒壳,并购重组是多么的疯狂。

而每一届证监会主席也都把市场引向不同的方向,比如2014年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沃尔核材,长园集团资本攻防战,2016年万科宝能股权之争,2017年开始基金抱团推白马股,2018年开年的熔断和贸易战,2019年小水牛行情板块轮动上涨,以及2020年科技股的飙升行情,疫情以来医药板块的崛起。

所以你要问股市行不行,我的回答是行的,只不过每一个阶段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很难找到一种交易策略适合所有的行情。

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找成长股,大概就是找到市场容量大的行业,比如我们触手可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数千亿的市场,那么新能源汽车的龙头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会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对他们的成长性进行判断。

然而,比亚迪年报亏损了,我们按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的地位给比亚迪估值,结果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引入大大降低了比亚迪的市场份额,所以,即使是看得到的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资本交易市场的魅力,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不确定性。我们看搭上薇娅直播带货七连板的梦洁股份,因为证监会的问询今天跌停,又看到獐子岛扇贝的连续剧又出新番,资本市场正演绎一个又一个故事。

机遇与挑战并存,危险共天长一色。            

  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不公平。

  今年股市的问题,股评家可以列出很多,但所有的利空都应该可以被一个利好消化:中国30年来每年以10%的速度快速发展。

  但实际上这个利好没有用处。中国投资人只能是“看见的是发展,享受的是贫穷”,或者说“看见的是盈利,享受的是亏损”。因为投资人想要的东西,被投资人所不能左右的另外一种力量拿走了,并且还把投资人不想要的东西给了投资人。这个力量是最大的利空。这个力量是不劳而获的大小非。

  大小非没有解决前,任何利好都没有用,支撑不了股市。有什么利好比得上30年持续发展这个利好。

  大小非是什么。大小非是我们大家名义上的共同财富,但实际上还远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财富。实际上大小非是一块无人看管的奶酪,是一座理论上人人可以超规模深度攫取,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条件接近并疯狂开采的金矿。这的确是座金矿,但是是与投资人无缘的金矿,不仅无缘,它还是投资人的地狱。

  也就是说,在当前中国股市,不公平作为利空,可以吃掉30年高速发展的利好。相反也可以认为,实现真正的公平,比30年高速发展这个利好还要好。只有高层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股市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45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