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作品名称

郭沫若的作品名称,第1张

郭沫若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人物评价

郭沫若曾以歌德自称并被文化界广泛认可,如周扬曾对郭沫若说“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沙叶新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

相对于专业的研究者对于他的极度推崇,一般的社会民众中间也存在对于郭沫若因为不了解,对他性格和心理的误读以及对这位天才型人物的苛求而产生的轻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等一些严肃的研究学者将这种“学院派”中间和社会民众间对郭沫若截然相反的态度称之为“两极阅读”。

1人物简介

[编辑本段]

卓文君,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史记》曰:甚都),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凤求凰

2卓文君的佳话

[编辑本段]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3 卓文君的故事

[编辑本段]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头呤》,“……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应该是值得的。比如充满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见钟情,比如与爱的人携手终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复何求?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事还有一首诗:《望江亭》

当炉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

句首四字连起来为:“当不负卿”

故事二: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窦太后崇尚“黄老”学说,罢免了支持儒家学说的窦婴和田羛的官职,陆续任命了几个浑浑噩噩的人当了丞相、御史大夫和郎中令。武帝不愿与他们议事,呆在宫里实在无趣,就经常换上便装,外出游玩打猎,有时跑得很远,一连四五天不回来。后来,他觉得跑得太远,不仅危险,也实在辛苦,就命光禄大夫吾丘寿王拓造大型苑囿上林苑。年轻的武帝便把大部分时间消磨在上林苑中。�

汉武帝雅好文学喜欢辞赋,东方朔、吾丘寿王等著名的文人,便经常陪伴在他的身旁,吟诗作赋,倒也十分快活。�

一天,汉武帝读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被赋中华美的文辞与磅礴的气势所吸引,不由拍手叫好。他一口气读完《子虚赋》,以为作者是前朝人,便连声叹息说:“写这篇赋的人,真是个才子,可惜我没有和这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这时,在汉武帝身边服侍的狗监(替汉武帝管理猎狗的人)杨德意谄笑着说:“陛下,写这篇赋的人小臣知道,他是小臣的同乡司马相如,现在成都闲居。”�

汉武帝听了又惊又喜,问道:“你说的可是真实情况吗”�

杨德意回答说:“是的,司马相如曾经对我说过,是他写的《子虚赋》。”�

“太好了!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竟没有人对我说过。”汉武帝有点婉惜地说,于是,他马上派人召司马相如来京。�

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读书,善弹琴,风流洒脱,文章写得很漂亮,特别擅长写赋。他与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对他说:“你在外面游学,如果官运不好,日子不好过,就到临邛找我。”有一天,司马相如真的来投奔了王吉。�

两人携手来到客厅,司马相如向王吉谈了近几年的行踪,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说起,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卓文君,生得聪明无比,美貌无双,如今在娘家守寡。与相如是天生的一双。司马相如听了,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王吉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事在人为。�

卓王孙知道司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请了他,并顺便发了一百多张请帖,邀请了很多县中的官员与有名望的人。�

宴会开始,卓王孙带领众宾客向司马相如敬酒,少不了说了许多奉承话。正在大家喝得高兴的时候,王吉向大家介绍说:“相如先生是当今第一名流,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奏也弹得很好。今天有佳宾美酒,何不请相如先生弹奏一曲呢”众人听了,齐声叫好。�

司马相如推辞了一番,便弹奏起来,先弹了一支短曲,后来偷看到竹帘后面有一个影影绰绰穿白衣服的女子在听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弹起了一曲凤求凰,通过琴声,向卓文君表达了自己求爱的心情。原来,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来做客,早就想见识一下这位大才子。她本来就喜爱音乐,听到琴声,就偷偷地躲在帘子后面看。卓文君深懂琴理,听出了琴声中的意思。而宴席上的宾客,当然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为了恭维司马相如,一味地拍手叫好。�

司马相如回去以后,就用钱买通了卓文君的仆人,通过仆人送给卓文君一封求爱信。卓文君接到求爱信激动不已,但她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这门亲事。便在一天晚上,偷偷地跑出来,投奔了司马相如。俩人连夜乘车回到司马相如的家乡成都。�

卓文君同司马相如来到成都,开始时,倒安于清贫生活,可是日子长了,就忍耐不住了,便劝相如到临邛去。司马相如也没有别的办法两人就一同来到了临邛。�

卓王孙对卓文君私奔十分恼火,不肯周济他们。为了出卓王孙的丑,他们便开起了一个夫妻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故意当众洗涤碗筷杯盘,提壶送酒,像个酒保。�

果然,卓王孙认为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这样做太丢面子,羞得连大门也不敢出。后来在亲戚朋友和县令的劝说下,送给了司马相如他们一笔财物。司马相如同卓文君又回到了成都,开始过起了富裕的生活。�

且说司马相如被召到朝廷,汉武帝接见了他,问他道:“《子虚赋》是你写的吗”�

司马相如非常自负地回答说:“是的,陛下,《子虚赋》正是臣写的。不过,那是写诸侯的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若准臣陪陛下游猎,臣可写出天子游猎赋献给陛下。”�

汉武帝听了非常高兴。为司马相如安排了豪华的住处,给以优厚的待遇。第二天就带了司马相如等人去上林游猎。没过几天,司马相如就挥洒大笔,写出了一篇《上林赋》,呈献给汉武帝。汉武帝读了《上林赋》,感到十分满意,心中高兴,就封了司马相如一个郎官(帝王的侍从官)。�

后来,司马相如曾经作为汉武帝的专使招抚了夜郎归顺汉朝,很得武帝的赏识。邛、鮈、冉、鮉一带地区各族首领见夜郎归顺了汉朝,也表示愿意归顺汉朝。于是汉武帝就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手持皇帝的旄节,去招抚这些地区的部族。司马相如顺利地完成了使命,汉武帝十分满意,重赏了他。不久,有人上书给汉武帝,说司马相如出使时曾接受了很多金钱贿赂,武帝信以为真,就罢免了司马相如的官职。�

司马相如家中富有,也乐得清闲自在,就把家搬到茂陵,与卓文君过着悠闲舒服的生活。�

4卓文君:挑男人就是场豪赌

[编辑本段]

卓文君:事见《孤本元明杂剧·私奔相如》,清袁于令《肃霜裘》传奇。汉时,司马相如不得志时,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操琴。才貌双全的卓女文君17岁新寡,司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倾诉心曲,二人订盟,因卓王孙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乡当垆卖酒。后来相如献《子虚赋》,汉武帝

拜为中郎将,卓王孙献金相认。

当希拉里、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自传闹哄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人人都在窃窃地衡量希拉里和克林顿的这段感情生活,语意中不是没有暗讽和唏嘘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在耶鲁法学院读书的希拉里,那时,她还年轻,也没有现在漂亮,但是,“在人群中,希拉里一眼就抓住了他。”

果然,后来这个男人让她成为了美国第一夫人。

至今还有人对这一对政治明星的结合不以为然,尽管希拉里一再在公众面前强调“我还爱他” ,因为掺和了太多理性和利益关系的不应叫做爱情,不该被祝福。不过,扪心自问,自古至今,有多少爱情完全是不顾一切丧失理智的?果真王子爱上灰姑娘、罗密欧爱上茱丽叶,那才往往是被恶梦诅咒的呢,没一个有好结果。只有像卓文君等很少的几位才有这种幸运,有最坏的开始又有最好的结局,有点像“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卓文君生在汉代这种大而化之的年代,又生在一个四川临邛巨贾之家,金山银山地养着。她长得眉如远山,面若芙蓉,通晓琴棋书画,十七岁出嫁,半年后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这时候,一个贫穷的小子做客卓家,用那把著名的“绿绮琴”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把这个十七岁的小寡妇内心撩拨起来,半夜三更就夜奔他去了,第二天索性双双跑到这个穷小子的成都老家。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穷小子就是西汉有名的才子司马相如。可是那时的卓文君还不知道啊,她只顾得上收拾司马相如那个家徒四壁的烂摊子了。

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荆钗布裙,风风火火开始新生活。几个月后,他们干脆卖掉车马,回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淡妆素抹,当垆沽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酒保佣人一起洗盘子,忙里忙外地跑堂。

卓文君是一个罕见的女人,居然不慕虚荣,司马相如也是一个罕见的文人,居然一点都不自卑一点都不羞愧。这对才子佳人开的小酒店远近闻名,门庭若市,逼得卓王孙不得不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这时,司马相如写下的《子虚赋》、《上林赋》,才华四溅,好大喜功的皇帝惊为天人,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后来又再拜为中郎将。司马相如衣锦荣归,着实让岳父卓王孙风光了一把。

中国的古典文学永远都是“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看来这个恶俗的传统是以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为蓝本的。说着“慧眼识英才”的爱情佳话,其实一看就知道是涎着脸的政治投资。看看诸多戏文,女人舍身割肉地供养着男人读书,哪里是追求爱情,倒像是伯乐当了裤子去赌马。既然是赌,肯定有输有赢,《琵琶记》、《西厢记》里赵五娘、崔莺莺赢了,终于赢得她们的丈夫,秦香莲输了,让天谴劈死了她那负心的状元郎……但,不管结果如何,被动地承受了许多无中生有的苦难,总是有点怆然的吧?

中国传统道德向来有一种“目标正确论”,常常为了名分而放弃现实生活。所以对古代历史上的苦女人我一般很难同情。以前的人就是活得太认真太累了,不知道好玩才是生活的要义。

从来未见记载卓文君对丈夫功名的渴求,倒是看出她非常会享受和司马相如在一起的不同生活形态。在司马相如年逾知命的时候,这个凡人想娶妾了,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指斥让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了,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还记得有一个关于希拉里的笑话:在高速公路上,克林顿夫妇的汽车抛锚了,当加油站的工人来帮他们的时候,希拉里悄悄说:“比尔,他是我的初恋情人。”“幸好你没嫁给他,否则你就成不了第一夫人了。”“不,要是我嫁给他,他就是总统了。”希拉里冷静地答道。

5雨霖铃-卓文君吟

[编辑本段]

雨霖铃--卓文君吟 (满雪莹)

风雨凄切,对古道亭,青空万丈,问君何处无绪。

只数情,留恋处,芳草无声。心酸头昏泪眼,无人来牵念。

念去郎,万里烟波,朝雾漫漫随波荡。

多情自古难别离,怎堪那,冷落愁滋味。

曾经凤凰何处?凤求凰,已是回忆。

黄花已落,此时良辰有怎奈何?

总有那刻骨英情,又对何人说?

卓文君所写真迹现已失传,有关她的诗均为后世伪造。卓文君的故事大多也是子虚乌有,不可当真。

6人物新解读

[编辑本段]

——《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

《百家讲坛》,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讲述史记汉武帝之《情变之谜》时,正式翻案司马相如爱情佳话,指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劫财又劫色,引发观众争论。

卓文君被劫财又劫色?

对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直被人乐此不疲传颂的美好爱情,王立群教授认为,他们并非后世人们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代表。他以《史记》、《汉书》一些从未被关注的细节记录为佐证,指司马相如对卓文君追求是有预谋的劫才又劫色。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不只在民间被传为“凤求凰”佳话,成都人甚至封司马为“情圣”,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以彰显其情感的伟大。但王立群指出,司马迁《史记》和《汉书》,证明司马相如当时是用计骗取卓文君。

王立群认为,司马相如主子去世,辞官返故乡成都,家境贫寒,投奔临邛县令王吉,并制订财色两得的妙计。县令王吉佯装恭敬,天天拜访相如,相如托病不见,王吉更显恭敬。消息被人传扬,当地首富卓王孙中计,备宴款待两人,司马相如假装不愿去,席间弹奏《凤求凰》。卓文君闻歌被打动,与其私奔,因生活窘迫,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没办法,只得送重金给他们。此后司马相如生活安定。

以史书细节为翻案佐证

虽然与民间传颂的佳话观点不同,但王立群教授认为,史书不细读以至历史被误读。“历史真实的问题,谁也无法掩盖,真实发生的是第一历史,史书记载的是第二历史,主讲人只有深刻了解第二历史史书,才能更真实地还原第一历史。”

王立群正是通过《史记》和《汉书》细微的文字差异,佐证他还原的历史观点——“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劫才又劫色。”

  男人是追求新鲜的动物。猪肉好吃也禁不住天天吃,每天都吃蒸猪肉,难怪他要找点凉拌青菜尝尝。偶尔给他一点小惊喜吧,透露出你的些许性感和诱惑、说一两句令人心动的甜言蜜语、营造浪漫的见面……没有男人会讨厌一个懂情趣又懂得生活的女人。

答案:郭沫若的学者、剧作家、诗人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首先,作者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历史眼光,常常可以在错综纷纭的历史现象中,分辨是非,提炼出卓越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作为他历史剧创作的思想基础,使他的剧本的主题思想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例如《蔡文姬》、《武则天》的创作,赋予这两个历史上遭到很多非议的人物以“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格和“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塑造了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这样,作者就把他的历史学家的眼光和剧作家的形象思维活动高度结合起来了。

其次,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蔡文姬》作为历史剧,其主要事件和人物都是有历史事实为根据的,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去充分运用他的想像力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作者的成功,就在于他这种虚构不仅符合历史的必然性,还充分考虑到艺术对美的追求,他是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统一的基础上去驰骋想像力的。例如,作者安排董祀与蔡文姬是亲戚关系,为的是使董祀有理由和蔡文姬在思想上作深入的接触,以便更好地展现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左贤王处理成爱国主义者,也有利于更准确地表现历史上我们各民族间的关系。由此可见,郭沫若是在更多考虑整个历史的典型环境的基础上,自由地发挥他的艺术想像力的,因而他的历史剧具有一种热情洋溢的浪漫主义气息。

再次,浓郁的诗的意境也是构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是著名诗人,他对于诗有特殊的敏感,也很善于在剧中酝酿和组织诗的场面,造成诗的效果。例如,在《蔡文姬》一剧中,作者把《胡笳十八拍》中许多动人心弦的章句,镶嵌在剧情发展的重要关口,大大加强了全剧的诗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诗章的伴唱运用上,作者不仅把它作为深刻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有力手段,而且把读者和观众更进一步引向剧中规定的情境,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44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