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的基础知识

导游的基础知识,第1张

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娲、伏羲、神农、炎帝、黄帝以及尧、舜、禹,先后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过渡、父系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

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是长江流域母系氏族分社的一个典型。

建立夏王朝起,我国开始了奴隶社会。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青铜器;商代有关于日食的记录;《诗经》有关于西周日食的记录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记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甘德和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初期已经出现纸,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发

明了“麻沸散”;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李春设计的

赵州桥(安济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政府组织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写颁布的药典;宋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技术最先进的国

家,船上已经安装指南针;北宋著名建筑师李诫写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早完备的建筑学著作;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

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徐宏祖是著名的学者和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

历史小说;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最杰作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明代兰陵笑笑生

的《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清代的《古代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

奴隶社会中最高统治者可称“后”“王”“天子”。

公主:皇帝之女,汉代皇帝的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

西周开始有谥号,秦始皇时废除,西汉又恢复。

帝王死后,其继承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即为庙号。

年号始于西汉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公元前140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纪年还有用帝号和皇帝年号的方法。

正月、二月、三月故可称之为孟春、仲春、季春。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为最多。住房俗称“口袋房,曼子炕”,满族喜食黏,穿旗袍,点心最为人们所喜食是“萨其马”。满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准杀狗、不吃狗肉,还忌讳打喜鹊和乌鸦。

朝鲜族,吉林省占60%以上。泡菜是佐餐的主要菜肴。有“白衣民族”之称。

婚俗:分别在女方和男方家举行,“男主外、女主内”风俗盛行。

蒙古族,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早期信仰萨满教,自17世纪初开始信奉藏传佛教。《蒙古秘史》是中国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巨著,已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蒙古族的口头文学以英雄史诗《江格尔》最为著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英雄史诗之一。饮食主要有奶食、肉食,奶食称白食。节

日有那达慕大会、敖包祭祀、小年和大年。禁忌:尚白崇九。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回族工匠在制香、制药、制革等方面较为著名。回族人喜爱喝“盖碗茶”,回族婚礼多在“主麻”日举行,由阿訇证婚。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部分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地。

维吾尔族开挖地下暗沟渠,称作“坎儿井”。“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创作的长达340多首的大型民族音乐舞蹈史诗,长期在民间流传。“赛乃姆”是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食,手抓食故有叫“抓饭”,盛行土葬、速葬。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

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湖南等省;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族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苗族的银饰工艺品、蜡染、织锦、刺锈等享誉国内外。苗族

的宗教信仰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楼房多为吊脚楼,喜食酸醋味;妇女服饰多将银饰钉在衣服上,称为“银衣”,芦笙节是苗族民间传统节日。

藏族分布在青藏高原上。《四部医典》是古代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甘珠尔》、《丹珠尔》是藏文大藏经的两大组成部分;《格萨尔王传》是中国著名史诗之一。

房屋形如碉房,喜爱带藏式金花帽,礼仪互献哈达是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有藏历年、酥油花灯节、雪顿节、采花节、望果节、赛马节等。

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主食为玉米、荞麦、大、小麦等,男子打扮有“天菩萨”和“英雄结”,男女爱披羊毛披毡“擦尔瓦”。喜欢吃“坨坨肉”饮“转转酒”。彝族最主要的是过火把节。

白话大多聚居在云南大理白话自治州。白族人民大多信仰佛教,有少数人信仰道教。房屋称“走马转角楼”,主食有稻米和小麦,喜食酸辣味,有“砂锅弓鱼”。节日主要有春节、三月街等。禁忌:亡灵不能出门,火把节岳父家不能接女婿来家中过节。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信仰小乘佛教,有孔雀舞和“赞哈”;干栏式建筑,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滇川间的泸沽湖畔。纳西族人民创造了象形表意文字“东巴文”和音节文字“哥巴文”,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

留完整的象形文字,被称作“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信仰东巴教,部分纳西人信仰喇嘛教,极少数信仰道教、基督教。房屋采用“三房一照壁”的形式,以玉

米、大米和小麦为主食,有琵琶肉和千层饼,“三叠水”是招待贵宾的方式。节日主要有三朵节。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大部分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南部的花山原始崖壁画是壮族古代文化艺术精华。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喜食糯米,节日有歌圩节。楼居是干栏式木楼。

土家族,聚居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市交界之地,主要在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西兰卡普”是土家族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又称“土家织锦”土家锦和摆手舞并称为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多住干栏式木屋。喜食糯米

粑粑、火炕腊肉、糖馓和油茶汤;喜饮酒。节日有赶年。禁食狗肉。

黎族,主要分布在琼中、白沙、三亚、通什、乐东等自治县。信仰以祖先崇拜为主,其次为自然崇拜。住房属于干栏工建筑。竹筒烧饭是黎族日常生活中独特的野饮

方法。妇女耳环多且重,耳根下垂至肩,俗称“儋耳”,妇女有纹面纹身的习俗,称做“雕题”。黎族儿女成年后住在屋外的寮房里,俗称放寮。

地貌可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五种形态,又称常态地貌。

山地往往是旅游资源最集中和典型的地方,因而也是最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旅游景观。世界上大多数的极高山和高山都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是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绝大部分属于中山和低山。

地貌可以分为岩溶地貌、花岗岩地貌、丹霞地貌、火山岩地貌和海岸地貌等几种。

著名的岩溶地貌风景区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四川兴文石林洞乡和广东肇庆的七星岩等。

花岗岩地貌分布广泛,以黄山、华山、泰山最为著名。还有衡山、九华山、崂山、千山、浙江天台山、河北盘山,厦门鼓浪屿万石山、浙江普陀山、海南岛天涯海角。

丹霞地貌:广东仁化丹霞山;以后又发现湖南武陵源、广东坪台金鸡岭、福建武夷山、承德棒槌山与双塔山。

火山岩地貌:五大连池、长白山、大同等火山岩地貌最为著名 。

海岸地貌:海岸堆积又包括砂砾质海岸地貌、淤泥质海岸地貌和生物海岸地貌等,其中砂砾质海岸最适于开发海滨浴场。

张家界地貌:是指由侏罗纪以前的厚层石英砂岩与薄层砂页岩组成的一系柱峰,湖南省张家界是有名的张家界地貌类型。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以宜昌和湖口为上、中、下游分界,有长江第一变的虎跳峡。长江上最为有名的旅游路线为三峡旅游路线和三国旅游路线。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龙门——壶口瀑布是我国三大瀑布之一。

湖泊可分为构造湖,由地壳运动产生断裂凹陷形成,如滇池、火口湖、冰川湖和堰塞湖。五大淡水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杭州西湖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长18000公里。沿海岛屿约计6500个,纵跨温带、严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

冷泉,山东济南、福建福州、四川康定等城市有“泉城”之誉。

矿泉:温泉是指水温在34度以上的矿泉。

我国是世界上矿泉和温泉分布最多的国家。

观赏泉:云南大理蝴蝶泉、四川广元的含羞泉等。

我国三大瀑布风景区是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壶口瀑布风景区和吊水楼瀑布风景区。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打帮河支流白水河上,落差67米。

康乐气候是指人体感觉舒适的气候条件,一般指气温在10℃~22℃之间。

云雨雾冰雪景观:峨眉山的“洪椿晓雨”、黄山的“云海”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奇景;北京的“西山晴雪”、西湖的“断桥残雪”、东北的“树挂”等都是人间美景。

动物观赏:峨眉山的猴群、西双版纳的大象、扎龙的丹顶鹤。

植物景观: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有许多物种起源于我国,如水杉、银杉、珙桐、银杏等,被称为“化石植物”。

山东菜:山东菜即鲁菜,南北朝时已初具规模,明清时已稳定形成流派,影响黄河中下游、华北东部以及东北地区,成为御膳的主体。山东菜素有“北方代表菜”之称,山东菜主要由济南菜、胶东菜和孔府菜组成。

四川菜以麻辣、鱼香、怪味等擅长。

江苏菜调味重清爽鲜淡平和(徐海以咸鲜为主)。

广东菜,南宋以后始具雏形,有“南烹”、“南食”之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早在5000年前就已开始酿酒。商周时期已出现了制曲方法、酿酒职官和酿酒工艺,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录了9种酒曲的制作法,39种酒的酿造法和两种药酒的配制法,宋代朱翼中的《北山酒经》详细记述了制曲酿酒的方法。

香型:酱香型如贵州茅台酒、郎酒。窖香型:泸州老窖特曲。清香型:汾酒。米香型:桂林三花酒。

四月的时候,我们即将迎接来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了,在这个春天一起来参加这个节日吧!如果大家要去参加这场活动,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来说一下云南德宏这里的泼水节活动攻略吧!

2019德宏泼水节时间

2019德宏泼水节及具体是在四月十号就开始举办了,期间准备着许多丰富的活动,时间一直维持到四月三十号,各地的泼水节活动相继的开始!

四月十号的时候,芒市这里会以“机车音乐节”等十分热闹的欢迎着来自各个地方的游客。4月12日万人狂欢的泼水节开幕式、颁奖晚会等开始举办,代表着泼水节活动高潮的来临!

四月十三号到十九号在姐告将迎来“瑞丽、姐告首届国际免税购物节”。届时大家可以很好的来一次购物!

2019德宏泼水节活动安排瑞丽

德宏州瑞丽这里的泼水节活动主要是在四月十三号到十五号,在这三天,这里除了互相泼水之外,还有着许多十分精彩的活动等着大家!

泼水狂欢节开幕庆典

时间:4月14日,15:00——17:30

四月十四号,泼水节就正式开始了,这场开幕式的举办也标志着这里泼水节的正式开始,届时,这里会有着来自各个民族,各个团体的方队开始巡游。

同时还有有着泼水节的历史故事和民族歌舞表演,十分的精彩,所以大家可不要错过了开幕式啊!

首届瑞丽·姐告国际免税购物节

时间:4月13日至19日

如果大家需要购物,那么就来这里吧,这里是第一届国际免税购物节,届时,这里有着各种国际免税商品,还有着进口的产品,比如说红酒和美食等,更是有着中缅4D影城观影优惠等活动先等着大家去参与!

除了这些优惠的活动,在玉城市场附近还有着缅甸风格的泼水台,届时这里为大家表演着十分好看的歌舞表演,不容错过!

水灯祈福、焰火晚会、燃放孔明灯

时间:4月14日晚19:30——22:50

如果你错过了泰国的水灯节,那么就不要错过这场泼水节期间举办的水灯节了,在四月十四号晚上,在瑞丽广场这里,数千盏的孔明灯被放飞天空,据统计,今年的孔明灯数量为五千盏!届时漫天的星空和数千盏的孔明灯相互交接,十分的浪漫!

采泼水花活动

时间:4月13日上午

采泼水花活动,是代表着泼水节的到来,泼水花也叫做是赏健花,寓意纯净吉祥,届时,人们会采花为龙亭装扮洗浴,寓意着洗走以前的不幸和不顺利,祈求未来的吉祥美好!

地址:弄岛镇弄木崃村(距离城区约30公里)

象脚鼓大赛、竹筏漂江比赛、傣族传统捕鱼比赛

时间:4月15日

届时,大家在这里可以体会到傣族这里的民间习俗,包含象脚鼓、竹筏漂江、傣族捕鱼等,大家不仅可以参与这些活动,还可以在这里的美食广场吃到很多的美食!

德宏

万人采花扮龙亭暨民族风情体验

时间:4月11日全天

地点:芒市(三台山、松树寨、芒市广场)

2019国际泼水狂欢节暨第十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迎宾晚会

时间:4月11日20:00—21:30

地点:芒市广场

中缅风情暨德宏傣族、德昂族文化体验活动

时间:4月10日——14日

地点:芒市珠宝小镇

届时,。大家在这里的美食大赛中,可以品尝到许多的民族美食,包含着“金梭子”织锦、“金剪子”剪纸、“金刀子”果雕等,不仅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还可以吃到这些美食,十分的难得!

另外,这里还举办着中国好声音的海选,届时大家还可以听到音乐啊!最好,这里还有着傣族医药、传统体育、中缅小吃等项目,可以让大家一站式的来了解德宏这里的文化和习俗!

魅力德宏民俗风情巡演

时间:4月12日10:00—12:30

地点:德宏芒市

如果大家要了解德宏的民族风情,那么就来看看这场活动啊!届时,这里有着很盛大的巡演队伍,为大家带来着德宏面貌的展示,大家可以了解德宏的民族文化和发展历史,也是一种对我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

中国·德宏2019国际泼水狂欢节开幕式暨圣水赐福·万人狂欢——接受圣水洗礼

时间:4月12日13:00—17:30

地点:芒市广场

这场活动是一场祈福仪式,届时,大家在这里接受漫天的圣水泼洒着,全部湿身,热闹的庆祝着节日,开心的接受着祝福和美好!

陇川

陇川县2019年傣族、德昂族泼水狂欢节将于2019年4月8日至10日在陇川县景罕傣文化传承中心玉兔泼水广场举行。届时,也有许多的活动等着大家,可不要错过了啊!

好了,这些就是德宏泼水节的活动安排信息,希望对那些要来这里参加泼水节的朋友们是有帮助的,小编在这里祝大家旅游愉快啊!

那我就照葫芦画瓢的告诉你了: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北部,东经98°06′-98°31′、北纬24°31′-24°58′。东北与腾冲县接壤,东南与龙陵县交界,南与潞西市、陇川县毗邻,西与盈江县为邻。县境南北纵距49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国土面积1159平方公里。县城遮岛镇距省会昆明742公里,距州府芒市,经潞盈路122公里,经腾龙线160公里。全县辖7乡(含2个阿昌族乡)、3镇,63个村民委员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阿昌、景颇、德昂、僳僳、佤、汉等民族。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15.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7万人,占总人口的89.4%,少数民族人口5.19万人,占总人口的32.77%。

2004年末,梁河县总户数38006户,总人口1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9万人,非农业人口17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83人。有少数民族人口53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05%,其中傣族35120人,占219%;阿昌族12577人,占784%;景颇族1727人,占107%;德昂族775人,占048%;僳僳族1193人,占074%;佤族743人,占046%;其他少数民族865人,占053%。

县人民政府驻遮岛镇,邮编:679200。代码:533122。区号:0692。拼音:Lianghe xian。

梁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09℃。1957年至2004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4038毫米

梁河属半山半坝县。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龙江和萝卜坝河,较大的坝子是遮岛坝、萝卜坝和勐养坝。境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最高点是北部海拔2672.8米的瘌痢山顶,最低点是南部海拔860米的勐养乡老芒东。梁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多年年均气温18.3℃,年均日照时数2385.5小时,年均降雨量1396.2毫米,不仅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长,而且天然资源丰富。有蓄积丰厚的思茅松用材林,有药材类、芳香类、竹类等野生经济植物55科、101属、400多种,有锡、铁、硫、煤、铝、锌、铀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锡和煤的储量较大,有龙窝寨、热水塘等17处地热温泉,极具开发潜力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由于社会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梁河各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十分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时,坝区傣族还处于从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阶段,山区少数民族经济仍从属领主经济,景颇族还保持着较多的原始公社特点,只有汉族地区基本属于地主经济并兼有一点小规模的工商业,因而生产力十分低下,经济文化极其落后。加之土司、地主、粮商的剥削垄断和匪患横行,使梁河各族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贫困交加的苦难深渊中。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汉时属益州郡不韦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甸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区。明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民国时期土流并治,先后设置八撮县佐和梁河设治局。从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设军民总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历史长达661年。

1950年5月,梁河解放。这标志着各民族进入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时代。从此,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梁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至1956年,经过禁种大烟、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梁河的经济出现了划时代的进步和发展。195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705万元增至1107万元,增长57%;粮食总产达4509万斤,比1949年增62%,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1957 年至1966年,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这期间,全县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受到了不少挫折。1958年急于搞人民公社化,分配上搞这样那样“不要钱”,生产上搞“大兵团”作战,既违背了经济规律,又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59年,粮食跌了200多万斤,加之搞“以粮为纲”,很多地方翻茶种粮,茶叶面积减少2696亩,群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1962年以后,经过调整,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稳健向前发展。1965年,全县粮食总产比1959 年增长2200万斤,茶叶发展到8561亩,增加4907亩。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浩劫,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也给梁河造下了严重恶果。直到197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6956万元,财政收入仅189万元,“两个吃不饱”(农民粮食不够吃,梁河糖厂吃不饱)严重困扰着梁河经济的发展,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贫困线上生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县委、县政府切实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改革 为发展动力,不断解放思想,从县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适合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战略和措施,调整生产关系,梁河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1989年以 来,又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开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714万元,比1978年增长1.98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54元,增1.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919元,增13.1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7元,比1989年增4.62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18.3平方米。

梁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1982年,全县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农村发生深刻变革的20多年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实施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粮食自给工程等项目,加快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科技覆盖率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使全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1984年,结束了吃植物油靠外调的历史。1989年,全县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受到国务院嘉奖。1991年,解决了“两个吃不饱”的难题。1997.年,以魔芋、松香、柏籽仁、香料、核桃、板栗、桔子、西南桦为主的绿色产业初具规模。200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9424万元,比1978年增长2.74倍;粮食总产38401n屯,增8.47%;甘蔗总产40万吨,增10.9倍;茶叶总产5426吨,增123倍;肉类总产4180吨,增271倍;奶蛋、水产品有大幅度增长。全县粮食自给有余,肉奶蛋、水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林业工作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培育、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同时致力于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森林防火、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化建设,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破坏,使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森林覆盖率由1976年的26.3%上升到2002年的 60.2%。水利工作围绕“两江一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及“五小”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进行,并取得明显成效。1950 年至2002年,共投资9951.6万元,完成各类工程595件,改 善灌溉面积8.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2.95平方公里,改善了10.69万人和36471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工业从无到有。解放前,梁河无工业企业,仅民间有零星分散的匠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以轻工业为基础,蔗糖业、锡业为主导,有电力、机械、煤炭、林产品加工、制药、造纸、魔芋精粉加工等1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199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170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1%,形成了工农业总产值并驾齐驱的新格局,从而根本改变了梁河历代以农为主的状况。200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045万元,比增长22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解放前,梁河无公路,无电。电讯极其落后,仅曩宋和曩宋芒东有2处农村电话。经过50多年的建设,至2002年,全县通车里程已达764.63公里;县乡公路实现了柏油化和弹石化,所有行政村和90%以上的自 然村通了公路。95%以上的自然村通了电。特别是经过2001年至2002年的农电体制改革和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农 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明显提高,电价明显降低,每千瓦时平均电价降低了0.33元,预计全县每年减轻农民负担223万元。市内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农村电话实现了自动化;全 县电话普及率5.98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36.28部/百人, 农话普及率2.45部/百人。近几年来,还相继完成了潞盈路梁河段、通县油路、县城城区改造、第二水厂、农贸市场等建设工程,为今后梁河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业平稳运行。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88.79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4064万元(含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628万元和上划中央所得税228万元),增长20.5倍。各项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415.7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39310万元,增长93.56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76.82万元增加到29461万元,增384.6倍。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78年全县仅有乡镇企业117个。至2002年末,全县已有乡镇企业1904个,增长15.27倍,从业人员6696人,总产值10730万元,营业收入14130万元,上缴税金418万元。不但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非公有制经济长足发展。2002年末,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840户,从业人员2278人,注册资金1575万元;有私营企业42户,投资人数135人,雇工人数276人,注册资金3018 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梁河新的经济增长点。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九五”期间,积极开展小额信贷、易地开发、扶贫攻坚乡、温饱试点村、科技示范村、部门挂钩等扶贫活动,共投入扶贫资金40443万元,使全县贫困人口由“八五”末的69万人降至22万人。

1950年5月,梁河解放。1952年始设为县。195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梁河县,并入腾冲县。1961年4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梁河县建置。全县辖7区、1镇、61个乡。1969年4月,改区乡为公社、大队,全县辖7个公社、43个大队。(出处)

1984年4月设区建乡体制改革结束后,全县辖1个县辖镇、9个区、9个乡级镇、52个乡(含7个民族乡)、2个办事处。

1988年1月,撤区建乡体制改革结束后,全县辖9乡(含两个民族乡)、1镇:遮岛镇、九保阿昌族乡、河西乡、曩宋阿昌族乡、平山乡、小厂乡、大厂乡、札木寨乡、芒东乡、勐养乡。共有61个行政村(含7个民族行政村)、2个办事处。

2000年,梁河县村级体制改革结束后,63个行政村、办事处改为63个村委会。全县辖1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50985人,各乡镇人口: 遮岛镇 14009 平山乡 14818 小厂乡 9378 大厂乡 8372 杞木寨乡 7263 九保阿昌族乡 14147 曩宋阿昌族乡 21970 河西乡 18243 芒东乡 25778 勐养乡 17007

2001年,梁河县辖9乡(含2个阿昌族乡)、1镇、63个村委会、381个自然村、601个村民小组、672个合作社。

2002年,省政府批准勐养、芒东2个乡撤乡设镇。至此,梁河县辖7乡(含2个阿昌族乡)、3镇,63个村委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遮岛镇、勐养镇、芒东镇、九保乡、小厂乡、大厂乡、曩宋阿昌族乡、河西乡、九保阿昌族乡、杞木寨乡。2002年末,梁河县总户数36321户,总人口15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7万人,非农业人口168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7人。有少数民族人口519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7%,其中傣族34467人,占2174%;阿昌族12289人,占775%;景颇族1633人,占103%;德昂族773人,占049%;僳僳族1153人,占073%;佤族747人,占047%;其他少数民族886人,占056%。

2003年,梁河县辖7乡(含2个阿昌族乡)、3镇、63个村民委员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梁河县总户数37141户,总人口15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2万人,非农业人口17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75人。有少数民族人口5231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81%,其中傣族34620人,占217%;阿昌族12419人,占78%;景颇族1685人,占11%;德昂族775人,占05%;僳僳族1172人,占07%;佤族746人,占05%;其他少数民族894人,占06%。

2004年,梁河县辖7乡(含2个阿昌族乡)、3镇,66个村民委员会(其中社区4个),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

2005年,梁河县撤销杞木寨乡。调整后,梁河县辖遮岛镇、勐养镇、芒东镇、九保乡、小厂乡、大厂乡、曩宋阿昌族乡、河西乡、九保阿昌族乡

梁河县辖3个镇、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遮岛镇、芒东镇、勐养镇、平山乡、小厂乡、大厂乡、九保阿昌族乡、曩宋阿昌族乡、河西乡

民族风情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地中的峡谷地带的民族边疆县,居住着汉、傣、阿昌、景颇、德昂、僳僳、佤等20余种少数民族,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历史悠久。

阿昌人民的庆典——梁河县阿昌族阿露窝罗节

2001年末,梁河阿昌族人口为12093人,占全县总人口157532人的77%。属中国两个阿昌族聚居区之一,全国有3个阿昌族自治乡,仅梁河就占两个,即九保和曩宋阿昌族自治乡。据史书记载,阿昌族是最早活动在青海、甘肃高原的氐羌民族,其中一部分很早就迁徙于川西至滇西一带。约于公元十三世纪开始有一部分沿云龙、保山、腾冲迁陡,最后定居于梁河地区。

古代阿昌族就是一个善歌好舞的民族,阿昌族的歌声清亮,阿昌族的舞蹈庄重凝朴。阿昌族最隆重最富于民族特点的传统节日是“窝罗节”。1983年德宏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阿昌族人民的要求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正式决定阿昌族的传统节日为“窝罗节”。1995年改为“阿露窝罗节”,节庆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20日,节日标志为弓箭和青龙白象。

为了感谢传说中遮帕麻和遮米麻的创世之功和多次挽救人类的大恩大德,每年的初 春或桑建花开的时候,阿昌人都要舞狮舞象,跳着阿露窝罗举行祭祀活动表示纪念。

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活动首先是选神树。全寨男女老少要到山上选一棵标直的栗树作为神树,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后,才将该树砍下,不能肩扛,而是用无数条绳子栓着树身,由全体参加人员拖到寨子。其次搭建祭台。再次开始祭祀,神灵附体的大活袍(巫师)将五谷茶酒和鲜花水果摆上祭坛后,便挥舞起鹰尾大扇高声颂经,传唱遮帕麻遮米麻的创世史诗,赞颂人类始祖的大恩大德。接着狮子舞队和大象舞队,一齐参拜神座,向创世始祖致敬。之后,全体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鲜花绿叶,蘸着清清泉水,围着神座唱起则勒歌,跳起阿露窝罗舞,表示对祖先深深的谢意。

节日活动可以持续几天至半月,这期间是阿昌姑娘充分展示自己美丽和聪明智慧的时节,也是男青年追求恩爱伴侣的大好时光。由此演绎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爱情故事,成就了无数美满的姻缘。

德昂族(原称崩龙族),主要居住在梁河的勐来村“二古城”和勐宋村“白露头”两个自然村,位于亚热带半山区,住房多为竹木结构楼房。浇花节(也称泼水节)是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于清明节后五至七天开始,历时三天。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内涵相同,但活动内容差异较大。“浇花节”的来源传说有多种:一种是古代时,天庭有七个仙女下凡,在湖水中沐浴,被崩龙人发现,即飞回天庭,仙女临飞时,告诉崩龙人说:若是思念她们,可塑佛像,每年替她们泼水沐浴;一种是释迦牟尼为关怀天下民间疾苦,见老天久早不雨,便告之崩龙族每年在堆沙节,各信徒提一桶水,泼于佛身,天即降甘露以拯救百姓;一种是释迦牟尼佛飞回天庭时,留下经书,要求崩龙族百姓每年举行堆沙节,便给佛泼水,佛会保佑崩龙人民清吉平安,五谷丰登德昂族的“浇花节”便这样一代代地流传下来,节日前,德昂人民准备丰富赕品,做糯米糖粑粑,造旋转喷水筒、搭小佛寺,赶制新服饰。过节时,全村男女,前往山中采摘鲜花,青年们敲着象脚鼓、芒锣在前引路,将鲜花采回,插满小佛房,表示献给神,然后男女集体舞蹈,节日还邀请各民族大联欢,增进了解,互相交流。泼水开始,人们手拿竹筒、水桶齐集小佛房前,听佛爷诵完经之后,用清水洗涤佛寺佛像和神坛,然后将清水倒入水龙槽内使水转动旋转花筒,将水喷洒于四周小佛像,人们喝口洗佛的清水,曰“吉祥水”。泼水仪式后,男女间即可互相泼水祝福,广场中锣鼓之声不绝。

泼水节

清明节后七天,既是迎新送旧的日子,又是傣家人民富有历史意味和浪漫色彩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的来历有“小洗血迹”、“纪念穆姑”、“浴佛”等不同的传说,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互相泼水祝福。傣家人认为,水是圣洁的,它能冲刷一切污秽、驱走一切妖魔怪、消灾除病,给人以吉祥幸福。

泼水节是欢乐、隆重的节日。节日前夕,许多傣家人都要做“泼水粑粑”送人,表示欢迎。节日前一天,人们修缮佛寺,建龙亭,组织万人采花队伍,敲起象脚鼓,穿着节日盛装到野外采花。采来鲜花,插在龙亭四周。老人、中年妇女送来泼水粑粑和鲜果,安放在龙亭四角。节日期间,城乡各地处处水花飞溅,互相泼水祝福,成为水的世界;村村寨寨,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笑语连天,一片欢腾。节日期间,还举行赕佛、堆沙、丢包、跳孔雀舞、“嘎央” 舞、象脚鼓舞、放孔明灯、唱傣戏、民族武术比赛等文体活动和经贸活动。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日为节庆之期。梁河的景颇族主要以浪速(罗俄)支系为主。目瑙纵歌(浪速语称迨臧歌)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也即“万人之舞”。节日盛会于广场中央,高竖目瑙柱,人们排成长长的队伍,由头戴兜鍪、用孔雀羽毛为顶饰的男子在前领舞,男人边跳舞边挥大力,个个英姿飒爽,女人抖动着彩帕和扇子,身上装饰的银泡和银链唰唰响、闪闪亮,似彩蝶起舞,象孔雀开屏;舞蹈排列成阵,队形变换有序,时如彩练漫卷,时而似瑞霭轻飘;人数众多、规模盛大,气势壮阔,舞步刚健明快,在木鼓、芒锣、“洞巴”、笛子等乐器的伴奏下,“哦热啊”的歌唱旋律飞向高空,响遍景颇山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498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