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鹿泉3500年千年古村——永壁村,藏着一座隋唐时期的古寺庙

石家庄鹿泉3500年千年古村——永壁村,藏着一座隋唐时期的古寺庙,第1张

前两天我们做了几期关于石家庄的老村、老建筑的调研,让我欣慰的是石家庄市区内残存的几处 历史 的遗迹,并没有被城市化的建设所磨灭。感谢“临小溪567”网友留言提示,我们才找到了有着3500年 历史 的古村落——永壁村。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我们大部分人最初关于寺庙和僧人的观念多来自这个故事的开头,然后就是从影视里看到的,直到长大以后有机会亲自游览参观寺庙,才会有更直观的印象。鹿泉市铜冶镇永壁村的小孩子们就不用这样,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能看到寺庙大殿,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河寺大雄宝殿就坐落在村子的小学里面。

 永壁位于鹿泉市东南15公里处,省会石家庄的西南部。因为位置较好,所以规模较大。走在村子里面,举目可见新修好的住宅区,尤其是靠大街的房屋,两三层的建筑很多,也有不少六七层的。走到这些建筑后面的巷子里,才能感觉到村子悠长的 历史 。有许多比较老旧的房子,青砖灰瓦,有的墙皮脱落,能看见用泥坯垒起来的墙;有的用红砖把坏处修补好,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有的则快要倒塌掉了,正准备翻盖。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胡同口的拱门,像是一个历经风雨、年事已高的老人,默默地看着村子的变迁。

在村子里面的时候,询问了不少人也没有人知道村子内小学里面有一座庙,直到来到小学。永壁村小学在村子的最东面,规模很大,因为是周末,学生们不上课,校园里面空荡荡的。一进学校门口,往西走,就能看见一座古老的建筑,这就是金河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殿四面白墙,上面写着“普通话是校园语言”的宣传标语,门口挂着校长室、会议室的牌子。这些都和寺庙无关,记者不由得心生疑惑,又问了一下学校看门的老人才确定。

 金河寺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以前的金河寺规模宏大,包括影壁、门殿、甬道、大雄宝殿、禅房等建筑,打一个通俗的比方,不比现在的毗卢寺差。据记载,以前的金河寺曾经有僧人100多位,同时还拥有土地二百余亩,是方圆数百里有名的寺院,周围的人们经常来这里求神拜佛、赶庙会。最近发现一块金河寺和尚圆寂石碑残块,下款落有“雍正岁次八年菊月二十八日吉旦”的刻字。

“以前还是有后面这一个殿(禅房)的,不过后来给拆毁了。”老人颇为遗憾地说。

“什么时候拆毁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为什么要把它拆了呀?”

“不知道。”平静的诉说中,老人显得有些落寞。

“其实被拆毁的还有很多,以前,有很粗的槐树和石碑,都在大雄宝殿前面,树被砍了,石碑修桥用了。”老人说。

据记载:“(金河寺)大殿前原有唐槐两株,唐碑一通,重修碑数通。”老人说的被砍的槐树就是唐槐,被毁的是唐碑和重修碑。现在,大雄宝殿后面还散落着几块石碑的底座等东西,一块上面雕刻着一条盘龙,上面写着“重修金河寺碑记”,紧挨着的是一个石乌龟,以前是用来驼石碑的,现在只剩下少半个身子和依旧挺直的头。这些残碑碎石尺寸巨大,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能恢复原状,能有多大,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金河寺当初的规模。

“这些东西原来都在大雄宝殿前面的花坛那里,因为修花坛所以扔在这里了。”

 现在的金河寺,只剩下大雄宝了。大雄宝殿现在长165米、宽112米、高04米高的台基上,殿体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一脊四坡,为庑殿式建筑。庑殿,四阿顶为宋代最尊贵之屋顶,法式亦称吴殿,即清所称庑殿是也。法式(《法式营造》)谓“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并两头增出脊榑各三尺”,使垂脊近顶处向外弯曲,即清式推山之制之滥觞也(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现在大雄宝殿的屋顶全部用木头制成,屋脊上面雕刻着二龙戏珠的图形,顺着“人”字形的殿顶往下,屋檐处的房角斜着挑起来,形成斗拱之势,下面用椽子排列成数列,托着屋角的瑞兽。

大殿的屋顶铺着绿色、**的琉璃瓦,不过已经斑斑驳驳不成样子了,四角套有角兽,青面獠牙,面貌虽损,威严俱在。现在的大殿东西长145米,南北宽92米,高九米,占地总面积只有1334米。

如果不是殿顶的存在,现在的金河寺大雄宝殿更像一个破旧的现代建筑。四面白灰刷墙,墙上挂着空调和电表。周围地面都是水泥铺成的,门紧锁着,上面有钢丝网罩着,门上镶嵌的玻璃很是干净,能看到里面的情形。屋子正中放着一个圆形会议桌,墙上挂着一圈锦旗,还有许多办公用品。能透露玄机的是大雄宝殿墙壁的破旧之处,里面透出泥坯的质地和和泥用的麦秸,用手一捏,都酥碎了。还有就是墙里面的柱子,虽然为了保护好,刷满了红色的漆,可是满是皲裂,充满沧桑。

“咱们这儿什么时候成的学校?”

“那可早了,民国元年吧,1912年就成学校了。”

“就在咱们金河寺吗?”

“在西边还有一个小庙,一开始学校在那里,后来人多了,就挪到这里了。”

“学生们在这里上课吗?”

“不是,大殿一直就是办公的场所,到现在还是。大殿里面有一块石碑,讲的就是这个事儿,不过校长不在,进不去。”

“不过现在的大雄宝殿和以前基本上一样,没有什么改变。”

扑朔迷离的金河寺

金河寺究竟建于何年何月,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上记载的是明朝,因为现存的大雄宝殿,据清代的获鹿县志记载为“正德三年建”。可是村人传说金河寺大雄宝殿初建于隋唐,后来历代都有修缮。因为村里的老人说,大殿前原有唐代种植的槐树两株,唐朝刻的石碑一通,重修碑数通,遗憾的是在文革中都被毁掉了。唐碑被压在村东北的桥基中,以唐碑唐槐推测,大殿应始建于唐代。有一本史料提出是否清代县志中记载的“正德三年”是“至德三年”之误呢,这一切都要要等到唐碑重见天日的时候才会真相大白。

然而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期间,永壁村村民在拆除大殿后面的禅房时,在屋脊发现铁瓦一块,上面铸有“成化九年”字迹,也就是公元1473年,这比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早了35年。

更为奇怪的是大殿的木架结构为“减柱造”,即大殿的金柱本来应有四柱,而实际上只有两柱,中间的两柱被减去,这种减柱造只有在金元时期流行,后代就很少应用了,所以可以推测现在的梁架是金元时期修造而遗留到现在的。

金河寺前原有金河流过,寺因河命名。河上原有石桥一座,现在金河流经村中的一段已经被填平,河改道村南。村内地面现在已经被垫高,石桥被压在水泥路面下。最近发现的一块清代乾隆三十六年二月立的修桥石碑,记录了此桥的大修经过。河已改道,人亦无存,金河寺也只剩下一座大雄宝殿,谁也不知道它能在 历史 的风雨中飘摇多久。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帮助我们寻找石家庄更多的 历史 遗迹,和更多的古村落。 历史 建筑,具有多方面的保护价值,它不仅是艺术品,也是我国文化史和 社会 史的"实物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历史 不能摒弃,文明需要继承。 历史 建筑自然也是我国城市风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这些 历史 的瑰宝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保护,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先辈人的遗志。

石家庄鹿泉区,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距离市中心约30公里。鹿泉区总面积为10067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6个镇,总人口为408万人。

此外,鹿泉区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天桥岭遗址、石家庄鹿泉七彩世界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鹿泉区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天桥岭遗址、石家庄鹿泉七彩世界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鹿泉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区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过。同时,鹿泉区也是石家庄市的重要产业区之一,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经济产业均有较好的发展,是石家庄市的经济支柱之一。

总之,石家庄鹿泉区作为石家庄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鹿泉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区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过。同时,鹿泉区也是石家庄市的重要产业区之一,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经济产业均有较好的发展,是石家庄市的经济支柱之一。

河北鹿泉,位于省会石家庄市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名字来自于西汉大将韩信射鹿得泉的美丽传说。而除了这个关于名字的美丽传说,历史悠久的鹿泉还有不少极具特色的地方民俗,记者近日走访鹿泉之后,为您带回了“武秧歌”、“蹭儿”和“六大背”等鹿泉特色的民俗表演。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祖、吃年夜饭、守岁。

鹿泉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过去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金、元时期,元好问和当时著名数学家李冶、大臣张德辉并称“龙山三友”,这里的龙山便是如今石家庄的“封龙山”。封龙山以封龙书院而闻名,晚年的元好问和李冶曾一起重振封龙书院,广招弟子、潜心致学,成为一时佳话。

封龙山位于石家庄西南25公里处,横跨元氏、鹿泉两地,对于当地人来说,这里离市区不远,海拔也不高,是周末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不仅如此,封龙山历史悠久,还是一座在省内小有名气的历史文化名山。宋元时期的江北四大书院:封龙书院、中溪书院、西溪书院以及莲池书院,前三座都在封龙山上。

试剑石的渊源来自于唐朝名相郭元振。传说郭元振少年时在封龙山游学,山中狮子峰上有块高耸的巨石。有一天,他听到一声巨响,见巨石从中间裂开,石中有把宝剑。郭元振得此宝剑,作诗《宝剑篇》。武则天见到后大加赞赏,封其为奉宸监丞。

封龙山最著名的封龙书院发迹于汉代,复创于唐宋,鼎盛于金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名士辈出,授业辉煌。《清明上河图》的首跋者张著曾担任过山长,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在书院求学时更是创作了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青山掩古院,在远离尘嚣的山中清净修学想必是十分惬意的事情吧,因此,封龙书院也吸引了大批文人前来探访。汉代李躬、唐代郭元振、宋代李昉、张著等历史名家,都曾在封龙书院游学或讲学授业,著书立说,学人遍及全国。

除了在人文领域的建树外,封龙书院更大的成就表现在数学方面。书院最著名的山长之一元代数学家李冶的传世数学名作《测圆海镜》、《益古演段》就在这里完成,他对圆周率和高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方300多年,使封龙书院成为世界尖端数学的发祥地。

毗邻市区,让封龙山的旅游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修建平整的山路走起来丝毫不觉得忙累,山体并不高,即使是老人和孩子也可以轻松攀爬。

封龙山自古是佛、道信徒修身养性的佳境。早在晋代这里已有寺院兴起,著名高僧释道安与师弟法汰等,在封龙山长期主持佛经的翻译,开创了译经的正确道路。他创编了我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制定了僧规,为各地寺庙所遵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2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