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叫兵仙?

韩信为什么叫兵仙?,第1张

韩信年青的时候

  

韩信年青的时候,生活非常穷困,有一个漂母看他太可怜,于是请他吃鱼。韩信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报答漂母,漂母没有理会,而是激励韩信,年轻人要积极向上,不能放弃生活。所以有一个一饭之恩的成语。后来韩信又被一个恶霸为难钻裤裆,韩信为了生存,还是钻了裤裆,所以有一个胯下之辱的成语。但韩信这段时间主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读书,读兵书。为后面成为兵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韩信的军事能力

  

最能体现韩信军事能力的是三场战役,我们来看看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和垓下之战。

  

井陉之战,韩信灭魏之后,很快大军就来到了赵国。赵国的陈馀是赵国贵族的后人,本身就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当时赵军20万,韩信本来也有很多的大军,但刘邦在韩信攻打赵国之前,抽取了韩信大量的精兵,来抵荥阳成皋一线项羽的压力。而留给了韩信3万老弱病残!所以这一战是韩信3万VS赵军20万。这一战出现了一个经典成语,背水一战!3万大军将20万赵军按在地上摩擦。这一战韩信出名了!

  

潍水之战,韩信破魏、攻赵、伐代之后,很快就来到了齐国。齐国本来是郦食其说课说服了,但韩信却没有接到不攻打的命令,还是狠狠地揍了一顿齐国。结果项羽马上派出自己手下第一大将龙且和齐国的剩余大军合军20万。韩信大军不详,反正肯定不超过20万,姑且就算他20万。20万VS20万,这一战,龙且战死,项羽感觉自己大势已去。这一战让韩信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几乎可以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垓下之战,这一战是群殴项羽之战,刘邦、韩信、彭越、英布主要是这四路大军号称60万,韩信是总指挥。而项羽只有10万大军,60万VS10万,这一战打得很漂亮,项羽寡不敌众,最后自刎乌江!

  三次大战最能够体现韩信的军事能力,我们看看军事力量的对比,不管是以少打多,以多打少都能赢,所以有一个成语叫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还有一些军事思想和理论,还汇集成了一本书,但已经失传了。

三韩信为何称为兵仙

韩信的成功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刚开始似乎就是赵括之流,只懂得纸上谈兵,但实践却非常棒。军事才能能够和项羽媲美!另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韩信的军事才能根本无法复制!后世有很多人效仿,结果都身败名裂。比如三国时期的马谡,搞一个背水之战,结果被张郃按在地上摩擦,成为了笑柄。后面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军事家也想复制韩信,均已失败告终。其他人的战术,后人还是多多少少能够学习一番的,而韩信的似乎就很难复制。

韩信和项羽是楚汉时期最出色的军事家,韩信的军功堪称天下第一,曾为刘邦打下半个中国,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

荥阳会战时,韩信奉刘邦之命开辟北方战场,当他灭齐以后,军队扩展到了30万,掌握天下实权。

项羽感觉到了军事压力,于是派使者游说韩信三足鼎立,却以失败而告终。后来韩信手下谋士蒯通也劝诫韩信三分天下,韩信仍然拒绝,他甘愿当奴才,结果奴才也没做好,被灭三族。那么韩信掌握天下实权,这么好的机会,他为什么会拒绝三分天下而王之呢?

韩信剧照

韩信家境贫寒,他跟一些有抱负的年轻人一样喜欢游侠,不喜欢干农活,也不愿参加工作,所以就惹出了很多笑话,比如他连续几个月到亭长家混吃混喝,让亭长夫人很不满,一次在亭长家吃了一次闭门羹以后,韩信再也没有去亭长家蹭过饭吃。

后来韩信为了充饥到河边钓鱼,遇到一位好心人,她给韩信免费送了几十天的饭。韩信游侠期间还受过一个屠户的侮辱,让他忍受胯下之辱。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韩信仗剑从军投靠项梁,项梁战死以后,韩信归到项羽麾下,却不受器重,多次向项羽出谋划策,项羽都不理睬。项羽将刘邦赶出关中以后,觉得亏欠刘邦,便下令只要投靠汉王刘邦者重重有赏,此时韩信便投靠了刘邦。

左为刘邦剧照

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突然对关中发动袭击,三秦王兵败自杀。刘邦占领关中以后,开始东征项羽,在此期间他采用辕生的建议派韩信北上灭赵,韩信从此开始了他的北伐之路。

韩信灭魏以后,刘邦很过分,把他的精兵全部抽走去补充荥阳兵力的损失,留给韩信一些老弱残兵,让韩信继续开辟北方战场,韩信率领3万老弱残兵灭代、灭赵。赵国灭亡以后,刘邦更过分,他从荥阳逃出,偷偷跑到韩信的军营里,再次抽走他的精兵,留给韩信两千人,让他去灭齐。

韩信立刻征召士兵,这就是韩信的厉害之处,他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新兵训练成精兵,韩信带着自己训练好的几万士兵灭齐。齐国灭亡以后,整个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全部被韩信歼灭,韩信的兵力瞬间扩展到30万。此时刘邦手中有20万,而项羽只有10万,可以说韩信掌握刘、项两家的生杀大权。

项羽剧照

  钟离昧(一前200年),姓钟离,名昧。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相争时,钟离昧为霸王项羽麾下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因此刘邦非常害怕且十分痛恨钟离昧。

  公元前203年,钟离昧被汉高祖刘邦的军队围困在荥阳城内,霸王项羽闻讯后不仅击败了围困的汉军,还将汉军的粮道切断,反包围了汉高祖刘邦。汉军被围的没有办法,就想项羽求和,霸王不准。

 两军交战,处于胶着状态时,双方的间谍部门就开始发挥作用。由于汉军无法突围和求和,刘邦手下谋士陈平就向汉高祖刘邦建议采用贿赂手段,理解霸王项羽的团队。陈平是这样和刘邦说的:项王的忠臣,只有亚父 、钟离眛、龙且、周殷几个人,如果你能用万金买通说客,去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再出兵攻打,项王必败。正所谓守业容易创业难,上篇我们分析霸王项羽的时候讲过,项羽不仅武力第一,而且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能力强,而且年少成名,必然会导致对团队缺乏应有的信任。陈平的离间计很好的击中了霸王的性格弱点。几年之内,一大批精兵猛将在霸王的猜忌之下投靠了汉军刘邦,最后在项羽吴江自刎前,只有钟离昧始终跟随在项羽身边。被汉军冲散了的钟离昧最后投靠了他的好朋友韩信。

 汉高祖刘邦在消灭楚军,一统华夏之后,对项羽身边大将开始了漫长的追杀。当汉高祖知道钟离昧藏身于韩信军中的时候,第一次通过命令的形式,交代韩信放人,押解钟离昧进京。面对上司刘老板咄咄逼人的命令,韩信继续装傻充愣,拒不交出钟离昧。既然韩信耍赖,耍赖界鼻祖刘邦再次发布命令,要求所有中层以上干部一起去云梦去狩猎。

  此时留给韩信的只有2个选择,如果去了云梦,不交钟离昧就是死罪,如果韩信不去云梦,那就是抗旨不从,后果更加严重。韩信韩大总管将所有顾虑与钟离昧商议,史书上说钟离昧与韩信的对话:汉王已经知道你要谋反,不敢来攻你,就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如果你把我杀了,去见汉王,你也回不来了。韩信不听他的劝告,钟离眛大骂韩信说:“公非长者。”并说:“吾今日死,公亦随亡。”随即自刎。韩信便带着他的头颅去拜见汉王,结果被汉王绑了起来,带回朝廷。

  史书都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所记历史也不一定全对,结合史书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关于钟离昧的死因,另一种说法是钟离昧已经失去继续逃跑的动力,天下之大莫非皇土,对逃跑失去了兴趣的钟离昧,已经丧失了对生的渴望,同时为了不连累好朋友韩信,最后自刎殉国。

 也有历史是这样说到钟离昧的结局。钟离昧的死和一个漂亮的女人有关。项羽帐下的五员龙虎上将,除虞子期是虚构的人物外,其余有史载的四人,至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后,只剩下了季布和钟离昧。此前,英布投靠了刘邦,龙且战死。季布和钟离昧都曾是威风八面的将军,这一下成了丧家之犬,在刘邦不依不饶的通缉下东躲西藏,奔命于江湖。但刘邦最终赦免了季布,并封他做了郎中。在楚汉时期,这个官职仅次于丞相、侍郎和尚书,可谓重用。

  而刘邦始终没有放弃对钟离昧的追杀。史料称,刘邦痛恨钟离昧,是因他对项羽最为忠诚,且多次在楚汉战争中痛击汉军,还亲自追杀过刘邦。其实,在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季布对汉军的打击并不在钟离昧之下,他曾多次将刘邦逼入困境。若论他对项羽的忠诚,更比钟离昧有过之而无不及。季布的忠诚守诺,在楚国家喻户晓。否则,楚国也不会留下“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千古美谈。

  刘邦恨极了钟离昧,主要是因为虞姬。项羽自尽前,楚军已作鸟兽散,项羽身边最后只剩下了二十八个骑兵将士,最后都倒在了乌江之畔。而钟离昧之前就在垓下突围过程中被乱军冲散。他知道越往战场的外围走,人就越为稀少。于是打马扬鞭,一路厮杀着逃离了战场。后来,他在离垓下三十多里的地方发现了虞姬。虞姬在垓下突围前夜就乔装打扮成使女,离开了楚军大营,后乘楚军突围之乱跑了出来。这时的虞姬已经筋疲力尽,她看到钟离昧的一刹那,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当即就晕了过去。

  钟离昧将她抱上马,然后飞快地向楚地急驶而去!

 钟离昧找了个僻静之地将虞姬安顿好,就投奔了韩信。

 刘邦对虞姬一直存有单相思之恋,在战场上没有找到虞姬的尸体,猜想她尚在人间,就先后派出了好几拨人暗暗寻访。钟离昧见事不妙,就找到了几个残部,在灵璧造了一座“虞姬墓”,想造成虞姬已死的假象。不想那混混出身的刘邦根本不吃这一套,他命人打了了墓穴,证实那是座空冢后,更加坚定了虞姬仍在人间的信念。后来,有人告诉刘邦,是钟离昧护送虞姬离开的战场,那座空冢,也是钟离昧命人建的。这一下刘邦把钟离昧都恨到骨头里的,就加大了对钟离昧的搜捕力度。不久,刘邦探得钟离昧在楚国,就藏在韩信家里,大为光火。他写信将韩信狠狠的责骂了一番后,限期让他交出钟离昧。

  对于汉王的责问,韩信采取了死不承认的态度。同时,他力劝钟离昧交出虞姬,争取博得刘邦的欢心,也像季布一样,谋个一官半职的,更重要的,是不用再像只耗子一样东躲西藏了。再说了,也犯不着为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女人把性命和前途搭上。但是钟离昧不干,他绝不允许像虞姬这样的尤物落入刘邦那个病秧秧的色鬼手里,那样不但亵渎了天人,也对不起九泉之下的西楚霸王。韩信只得作罢。但刘邦却不罢手。他用了陈平的计策,托辞去游览云梦泽,召韩信来见。韩信感觉到事情不妙,去了,会有危险,不去,抗旨的罪过他也担不起。于是,韩信再次劝说钟离昧献出虞姬,以保两人平安,两人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见钟离昧死不开窍,韩信威胁他说,要派人在楚地搜捕虞姬。钟离昧大怒之下,拔剑自刎。钟离昧用自己的命,保全了虞姬,也给韩信扣上了一顶不仁不义的帽子。韩信虽用钟离昧的脑袋暂时保全了自己的脑袋,却被贬为淮阴侯,最终,他也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死在了一群女人手里。

 韩信,除露娜以外,唯一一个能够1秀5,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英雄!

  与露娜相同,韩信对节奏感、意识、操作、手速要求极高,可谓非神即坑。

  与露娜不同,韩信拥有着比露娜更高的机动性,以及超强的带节奏能力。

  从韩信1级和15级属性(装备符文加成除外)对比可以发现,韩信自身属性并不强势,相反很弱。同其他刺客相比,韩信没有花木兰猴子的爆炸伤害,没有宫本强制型的控制能力,没有李白技能的高机动性。同等实力同等经济同等状态情况下,韩信打不过任何刺客。

  有人可能会问,那这个英雄到底强势在何处韩信强势之处就在于其他英雄无人能及的抢经济速度,以及超强的带动战局节奏能力。

  不浪不韩信,想练好韩信首先就要学会浪,不反野不越塔不尝试1V多的韩信最终也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这局比赛输掉,要么赢了却战绩平平。

  韩信最重要的是拿红,而不是拿蓝,不要总想着,没蓝怎么打,这是很多人的误区,认为韩信耗蓝太快,不拿蓝打野蓝量不够。

  韩信前期并不需要续航,没血没蓝就回城,不要吝啬这一点时间,时刻保证好自身状态,随时准备抓人作战。前期的韩信先以抢经济抓人为主,出门拿红,然后把视角拖到对面中单位置,看看法师身上有没有蓝buff,如果没有,可以去对面蓝区逛一逛,有时会有意外收获。

  时刻注意好中单和下单的对线情况,有人压线看情况赶过去支援,不要万年野,记住你拿红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打野,还不如拿个蓝,把红留给有需要的队友。

  前期是否拿小龙取决于你打的什么局,高端局1分50秒小龙处集合,中低端局可以缓一缓,看小地图敌方英雄位置再决定拿龙,但是即使你不拿龙,也一定要控好龙,多把小地图视角拖过去看看,有些英雄的技能特效在打龙时是会显示出来的,比如宫本的风,刘备的弹道等等。

  中期的韩信多控好对面的蓝,出完饮血之后保证好自身的续航,尽量少回城,多推塔,尽快做出无尽复活甲,推到高地之后拿大龙直接一波,在中期尽早结束掉这场游戏。

  大龙也不要太早拿,对面塔都还没掉几座你拿了龙意义不大,但是也一定要控好,一条大龙就是对面翻盘的基础,特别是在中期这种关键点,如果让对面拿了大龙战局极大可能会拖到后期,后期的韩信非常虚弱。

  把细节都做到最好,尽量少出现失误,你的失误就是对面赢的基础,特别是高端局,节奏非常的快,没人会给你后悔的机会。

  要是真的拖到了后期,如果你没有非常高的操作,建议将出装转肉,不然在团战中很难存活下来,可以转用这套,大后期鞋子换复活甲,具体视战局情况而定。

  总结一点,玩好韩信的核心就是要浪,当你从操作中找到这个英雄节奏感的时候,就是你成功一半的时候,为什么是一半呢因为操作只占一半,意识占另一半,两者都具备,才能浪翻全场,浪出一片天。

楚汉时期,刘邦手下有三位得力的助手,即治国天才萧何,军事天才韩信,大谋士张良,史称“汉初三杰”,刘邦自己曾经说过论带兵打仗,他不如韩信,治国安邦他不如萧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他能够战胜项羽,夺取天下是因为有汉初三杰。

然而这三位功臣中,韩信被灭三族,萧何被捕入狱,唯独张良善始善终,刘邦一直很信任他,一口一个子房的叫。张良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是因为他看透了刘邦,选择了置身于功名利禄之外,张良认为手中无权,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更不会引来领导的猜忌,所以在汉代头号开国功臣中,张良算是有个好的结局,那么刘邦做了什么,让张良寒了心,他甘愿退居二线,愿做“帝者宾”,不愿为“帝者师”。

(一)秦末起义军那么多,为何张良选择追随刘邦?

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他的爷爷和父亲曾经辅佐过五位韩国国君,家族势力雄厚,本来张良可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奈何他出生时,韩国已经逐渐衰落,处于灭亡的边缘,等他长大以后,韩国已经灭亡。

韩国灭亡以后,张家地位一落千丈,张良为此心存国破家亡之恨,他为了报仇雪恨,把家中家产全部变卖,聘请一位大力士刺杀秦始皇,却以失败而告终,为此张良沦为秦国的通缉犯,他逃往下邳隐姓埋名的生活下来,隐居期间,张良主要研究《太公兵法》。

张良在下邳生活十年后,迎来他人生中第一次转机,即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给了秦朝通缉犯翻身的机会,他们可以借此机会转变身份。所以张良也集聚了一百多人准备投靠楚假王景驹,途中巧遇刘邦,俩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张良几次与刘邦谈兵法,刘邦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悟性却很高,没等张良说完,他便能领悟其中的玄机,除此之外,刘邦还能采纳张良的计谋,刘邦的从谏如流和对兵法的敏锐让张良颇为赏识,张良也尝试着给其他人讲解兵法,其他人则是一窍不通。

于是张良放弃投靠景驹,决定追随刘邦,那么刘邦做了什么,让张良改变对他的看法呢?

(二)刘邦两次抽走韩信的精兵,张良看出里面的端倪

彭城之战刘邦惨败以后,北方诸侯国相续叛汉,刘邦派韩信北上平叛,自己退守荥阳,韩信在北方可谓是搞得有声有色,以弱胜强歼灭魏国,从此开启他的名将之路。

刘邦在荥阳的日子可没有那么好过,他在荥阳被项羽打得无还手之力,偷偷逃回关中,在辕生的建议之下,刘邦决定改变战略,让韩信灭北方的赵国,自己亲自率军至南方的宛地,目的拉长项羽的防守线。

刘邦依计而行,除此之外他还派人抽走韩信的精兵,留给韩信三万老弱让他灭赵,刘邦之所以这么做,主要为了削弱韩信的实力,防止他做强做大。

韩信带着三万老弱大败赵国20万大军,震撼刘邦一行人,他们没有想到韩信这么厉害,于是刘邦与他的专用司机夏侯婴偷偷跑到韩信军营中,再次抽走韩信的精兵,留给韩信一些老弱让他去灭齐。

刘邦用韩信一直是边用边防,以张良的智谋,他看在眼里,藏在心里。

韩信灭齐以后,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让刘邦非常气愤,韩信不懂官场潜规则,张良却不同,他早知刘邦想当皇帝,走秦始皇的老路,在中央集权制下的政权,下属官员不能讨封,只能等领导主动赏封。

(三)刘邦徙封韩信为楚王,彻底夺走了他的兵权

刘邦大败项羽以后,第一时间跑到韩信军营中,夺走韩信的兵权,并徙封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刘邦的理由是韩信是楚国人,当上楚王不就可以衣锦还乡了吗?其实刘邦心理的小算盘谁都清楚,主要原因是因为齐地太重要了。

田肯曾经向刘邦提出,对于大汉王朝来说,有两块地非常重要,一块是关中,另外一块是齐国,关中号称“百二之地”,而齐国则为“十二之地”,意思是如果敌军百人进攻关中,关中只需要派2人便可抵挡,而齐国两个人就可以抵挡12个人进攻,齐国这么重要,刘邦自然不会把这块肥地给韩信,更别说让他当齐王。

韩信徙封楚王以后,齐国不是群龙无首了吗?刘邦把他的庶长子刘肥封为齐王,刘肥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也没有立过军功,能够授封齐王,完全因为他是刘邦的儿子。

刘邦最初的分封原则是“因功封王”,从他分封刘姓诸侯王可以看出,刘邦的分封原则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从燕王臧荼的造反开始。

(四)燕王臧荼起兵谋反

臧荼本来是燕王韩广手下的将领,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时,将老燕王韩广赶往偏远的辽东地区,做辽东王,将臧荼分封在富庶的燕地,做燕王。

老燕王韩广不服气,不愿意把地腾出来给新任燕王,于是两位打了起来,韩广打不过臧荼,兵败被杀,臧荼占领辽东和燕地。

韩信北伐时,燕王臧荼自认为不是韩信的对手,于是投降汉军。刘邦登基称帝以后,没有对臧荼下手,臧荼造反的原因是因为他害怕了,为什么害怕?

项羽兵败以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项羽旧部,臧荼认为原来不是刘邦阵营的都难逃一死,他也不例外,于是起兵叛汉,刘邦平定燕地以后,封卢绾为燕王,那么卢绾是谁?

卢绾跟刘邦的关系可非同一般,不是刘邦普通的老乡,卢绾跟刘邦自幼相识,一起长大,不仅是发小还是同学,从小一起读书玩耍,是关系非常好的铁哥们,而且刘、卢两家是世交,他们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刘邦的卧室只有卢绾和刘交二人可以自由进出,刘交是刘邦最亲的小弟弟,可见卢绾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他的房间那么多的机密文件,卢绾却可以随便出入,比亲兄弟还亲。

楚汉战争中,卢绾没有立过什么大功,功绩平平,卢绾就干过一件事,项羽兵败自刎以后,临江王共尉誓不叛楚,因为他的父亲是项羽封的,刘邦派卢绾率军将共尉的封地层层包围,共尉不战而降,这就是卢绾自刘邦起兵以来唯一立过的军功,这点功绩与韩信、曹参等人无法相提并论。

楚汉时期有两种分封政策,一种是因功封王,另外一种因亲封王,卢绾、刘肥完全是因亲而封。由此可见刘邦的分封政策已经发生改变,他的目的是要家天下,与亲人共享天下,而不是功臣。

张良智谋过人,他早就看出刘邦欲铲除异姓诸侯王之心,所以刘邦定都长安以后,他借口身体不好,要闭门炼气功,锻炼身体。

刘邦封他三万户食邑时,他也辞封,只要了与刘邦相识之地沛县一万户,他告诉刘邦他的仇敌秦国已经灭亡,夙愿已了,他要云游四方去了,最初刘邦舍不得让张良走,但是还是准许了,这就是张良的明哲保身之计。

韩信有恩人,又仇人,独独就是没有朋友。一个纵横天下驰骋疆场的人,出陈仓、定三秦、擒魏豹、破代地、灭赵国、降燕国、伐齐国、杀龙且,最后在垓下十面埋伏包围项羽,一举全歼楚军!飒爽英姿五尺枪,弹指挥斥七国亡!

韩信用兵如神所以称之为兵仙。

1、基础阶段:

韩信年青的时候,生活非常穷困,有一个漂母看他太可怜,于是请他吃鱼。韩信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报答漂母,漂母没有理会,而是激励韩信,年轻人要积极向上,不能放弃生活。所以有一个一饭之恩的成语。而在韩信这段艰苦的年轻岁月中主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读书,读兵书。为后面成为兵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践阶段:

最能体现韩信军事能力的是三场战役: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和垓下之战。

井陉之战,韩信灭魏之后,很快军队就来到了赵国。赵国的陈馀是赵国贵族的后人,本身就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当时赵军20万,韩信本来也有很多的军队,但刘邦在韩信攻打赵国之前,抽取了韩信大量的精兵,来抵荥阳成皋一线项羽的压力。而留给了韩信3万老弱病残,韩信背水一战!3万军队赢得胜利。

潍水之战,韩信破魏、攻赵、伐代之后,很快就来到了齐国。齐国本来是郦食其说课说服了,但韩信却没有接到不攻打的命令,还是狠狠地揍了一顿齐国,大战项羽。

垓下之战,这一战是群殴项羽之战,刘邦、韩信、彭越、英布主要是这四路大军号称60万,韩信是总指挥。而项羽只有10万大军,这一战打得很漂亮,项羽寡不敌众,最后自刎乌江!

3、成熟阶段:

韩信的成功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刚开始似乎就是赵括之流,只懂得纸上谈兵,但实践却非常棒。军事才能能够和项羽媲美!韩信军事成果的无人复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4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