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有什么区别

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有什么区别,第1张

  一般来说,民粹主义主要是向内,民族主义主要对外,但外部不利的反应,也会和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形成或激化民众的民粹倾向。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既可以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还可以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声势浩大的反日游行示威中出现的打砸同胞的行为,既可说是狭隘或激进民族主义的表现,也可说是民粹主义的表现。

  所谓民族主义,是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自然认同。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民族主义,且存在理性、温和的民族主义和偏狭、激进的民族主义的分类。

   所谓民粹主义,指的是一种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实际是社会底层、农民和城市无产阶级工人(即社会上利益相对受损的群体或大众)等——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

  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成、发展和嬗变,中国中学语文的形成、变化和更迭,与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密不可分,休戚与共。与其他外来文学思潮相比,俄国文学对于中国有着特别意义,对中国的影响深刻而巨大。如日本学者升曙梦所言,中俄之间“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在国家的特征上,在国民性上,在思想的特质上,这两个国家是非常类似的。在这意义上,即是说中国乃是东方的俄国,俄国乃是西方的中国,似乎也绝非过甚之词”。中俄在社会结构、历史发展、文化形态之间具有天然的相似性,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文学观念和文艺思潮、审美标准和审美范式的生成演变等一系列方面,与俄苏文学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亲近性。中学语文亦不例外。

俄国文学的译介、研究和解读,不仅影响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也关涉中学语文的教学。对俄国文学之于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进行学理反思,既指向历史的演变,又昭示未来的去向,既指导当下的语文教学,又促进当今的文学研究。尽管俄国文学已明显边缘化,从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的大者变成小者,但它向来是外国文学选文的主流之一,对中学语文的意义是巨大的,价值是多重的,由此形成充满悖论张力的“边缘中的主流”和想象空间的“小者中的大者”。边缘者,相对于中心而言;大者,则相对于小而言;边缘和中心,相对于位置而言;小和大,则相对于价值而言。俄国文学对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四重维度,即恒久的审美性价值,重要的史料性价值,深刻的思想性价值,以及独特的民族性价值。四重维度逐层递进,彼此关联,相互渗透,交融汇通,共同彰显着俄国文学区别于其他国别文学的独特品性和对中国中学语文教学的普遍价值。

一审美性维度:俄国文学的价值之一

从教材变迁角度来看,俄国文学从最初占据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的大部分到现在的大幅缩减,表现出多样化的选文趋势;从审美价值角度来看,俄国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新现实主义等流派作品各有所取,体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取舍标准之一就是文学的审美性价值,这是文学安身立命的本体特质和核心品性。这在“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的作品中有鲜明体现,并奠定着俄国文学的审美品性、基本走向和风格特质。

作为“俄国文学中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别林斯基语),《别尔金小说集》共包括《射击》《暴风雪》《棺材店老板》《驿站长》及《村姑**》五篇情节彼此独立的小说,文风朴实,技术高超,语言简练。其中,《驿站长》塑造了穷困潦倒悲惨死去的“小人物”维林形象,标志着普希金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历史高度,体现出高超的审美艺术价值。该小说集所确立的真实描写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美学原则,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意识,使其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别尔金小说集》为后来俄国文学的主要体裁――小说树立了典范,特别是其中的《驿站长》,上承卡拉姆辛《苦命的丽莎》的余绪,下开40年代‘自然派’的先河,对俄国现实主义民主文学的确立起过较大影响。”在心理小说《黑桃皇后》中,普希金以内心自白、独白、梦境等心理分析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性情节,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投机钻营、拜金主义的资产者格尔曼形象,为莱蒙托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社会心理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该作备受法国作家梅里美的高度称赞,并由他译成法文出版。普希金的未完小说《戈留辛诺村的历史》和中篇《杜勃罗夫斯基》反映出俄国农村的残酷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艰难生存境况的同情。在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影响之下,《上尉的女儿》将历史事件和艺术虚构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悲欢离合和历史的起伏波澜糅合统一,以虚构的贵族格里涅夫老年回忆往事的形式塑造了农民领袖普加乔夫形象,既赋予虚构人物以特定的历史时代面貌,又使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显得丰满鲜活。这种书写传统和创作手法,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之,经由《别尔金小说集》《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等小说,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与“小人物”的形象,“都市小说”与“彼得堡小说”的样式,“高加索”与“乡村贵族”的主题,“心理小说”与“爱情故事”的风格,“多重主体”和“简洁明快”的叙事,得到艺术化的提升和审美化的叙述,体现出强烈的审美价值,对整个俄罗斯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俄国文学的解读和分析不能仅着眼于其对现实的强烈批判性,更要深刻体验和感知俄国文学的恒久审美性。审美性是俄国文学的本体和基础,批判性是在俄国文学的史料性基础上生发而来的;缺失了审美性价值,俄国文学的批判性将无所依存。

二史料性维度:俄国文学的价值之二

自19世纪三十年代初现实主义成为俄国文学主流以降,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现象,大都在文学中有所反映;而在现代学科制度并不分明和完备的俄国,文学也部分承担着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功能,文学成为知识分子探讨文化精神的公共空间,其目的性使命不断得到强化,而审美性功能日趋弱化。这种彼此交错和渗透的情形,使文学与历史可以互相印证,相互参照,使现实与镜像彼此补充,相互渗透。不过,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并非如平滑光亮的镜子般如实客观,而是如跃动不居的灯影般变幻演绎。较之西欧其他国别文学,俄国文学反映社会意识和文化准则的真实程度要深刻得多,细致得多。

19世纪上半叶,为荣誉和自尊而决斗的风俗在俄国军队、贵族和其他社会阶层中广泛流行,各种法律制裁措施几乎无济于事,而且俄国的决斗规则较之西欧更为残酷和严格。细致描述决斗现象和习俗的小说,至少可以举出普希金的《射击》《叶甫盖尼・奥涅金》和《上尉的女儿》,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春潮》,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契诃夫和库普林的同名小说《决斗》等作品。在《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六章,普希金生动描写了一场恶作剧式的乡村决斗。风流成性的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在乡村地主拉林家舞会上故意挑逗好友连斯基的女友奥尔嘉,毫不留情地挖苦连斯基,从而激起后者的醋意,愤而向奥涅金提出决斗。连斯基是奥涅金在乡下唯一能够与之谈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探讨科学成果和人类道德行为的朋友。明知铸成大错,奥涅金仍不假思索在决斗场上“静静地先举起手枪”,违心杀死连斯基,不仅没有为此掉过一滴眼泪,甚至没有一笔悲怆的悼文。普希金将决斗描述为花花公子奥涅金的本能反映,展示了他作为“多余人”的冷漠淡然、轻视生命和玩世不恭,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与此同时,普希金在小说中也展示了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崇尚决斗的风习:在当时的社会气氛里,决斗是一件事关个人荣辱的行为,而拒绝决斗则被舆论视为不能原谅的胆怯,是个人耻辱。上流社会约定俗成的法则和舆论钳制是难以抗拒的,深谙此道的奥涅金亦不例外。为了躲避彼得堡上流社会的灯红酒绿,他来到乡下寻求宁静,却无法摆脱上流社会的行为处世准则,因为作为社会舆论的决斗是“荣誉的动力,我们的偶像!/整个世界旋转在这个轴上”。在决斗中杀死朋友后,奥涅金只好离开乡村庄园,告别纯情少女塔吉娅娜,结束农事改革,漂泊虚度年华。

《父与子》中出身平民的医生巴扎罗夫思想激进,代表年轻一代,而贵族老爷巴维尔・基尔沙诺夫思想保守,代表着年老一辈。主人公巴扎罗夫并非决斗的爱好者,认为此类事情愚蠢得如同“训练过的狗用后腿站着跳舞一样”。但当巴维尔向他提出决斗挑战时,他却无法也不能拒绝,因为这关系到他的自我名誉和个人自尊。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心理期待可谓如符合契,自然真实。在近乎自然主义式的描述中,《决斗》将俄国军队的残暴性和人性的阴暗面如明镜般呈现出来,真实程度不逊于历史书写。19―20世纪之交,俄国军队中仍用残忍的决斗来惩罚军人,解决争端,维护荣誉,这本身体现出极端的愚昧和极端的野蛮。整部小说呈现出阴暗压抑的基调,本能的兽性取代文明的人性,驱使着每一位士兵:“这些可怜的家伙仿佛全给一个野蛮的、欢畅的、无情的恶魔附了体,他们不讲道理,不顾体面,互相咒骂,说着种种不堪入耳的下流话,弄得人类的尊严一丝不剩了。”主人公罗玛绍夫与对手的决斗是由军队名誉法庭裁定的,因为XX团军官名誉法庭全体人员认为“案情严重,必须举行决斗,方足弥补本团受损之名誉”。然而事实上,罗玛绍夫并未犯什么大罪过,只因他不幸落入“猎熊的陷阱里”,处处面临野蛮的挑战,使他无力应付。在小说中,作者批判森严的军队等级和残暴的人性的同时,也展示了俄罗斯民族性的非理性和极端性。

经由文学想象和艺术审美的共同操作,决斗由日常生活现象提升为与“多余人”、“小人物”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母题之一,表达着作者对现实的强烈批判和深切的人道关怀。在史料性的审美叙述之下,在批判社会现实的背后,蕴藏着俄国作家深厚的文化思想和哲理探究。这种深厚博大的思想性价值,恰恰是俄国文学区别于其他国别文学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需要仔细分析的。

三思想性维度:俄国文学的价值之三

较之欧洲各国,俄国文学的繁荣期虽然要晚得多,但其思想性却深刻得多,哲理性也浓厚得多。彼得大帝改革在促进俄国社会进步、追求强国富民和面向世界的同时,也导致了两种影响数百年的后果:俄国斯拉夫民族特色逐渐丧失,民族伦理混乱,社会道德堕落;俄国上下层社会、知识分子与下层民众之间发生严重分裂。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俄国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文化转型和思想嫁接等问题上急功近利,判断失误,陷入误区:“不是整体性、均衡化地对精神资源、制度资源、物质资源作出理性的制度安排,而是精神资源弃之不顾、制度资源高度垄断、物质资源权力化配置。”作为俄国文学的创作主体,自普希金以降的作家多成长于社会变革动荡之中,深切感受到现代化和民族化、西欧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等话语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将自己的文化思考和精神忧思付诸文学创作。由此,俄国文学叙述主题本质在于,或者叙述知识分子与俄国普通人之间的精神隔阂,以呈现西式现代化运动与斯拉夫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或者叙述知识分子对东正教信仰的痴迷、疑惑,以呈现现代化语境下对民族精神探寻之艰难;或者叙述对神秘主义的留恋和对西方社会的恐惧,以呈现俄国文化中东方性与西方性之间的冲突。

作为一个温和的西欧改革派代表,屠格涅夫通过《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以及《处女地》等小说,以形象的艺术描写将斯拉夫派与西欧派之争、传统与现代之矛盾、贵族与平民之分歧、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体之隔膜敏锐地呈现出来,以隐蔽的方式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社会思潮之复杂态势予以型塑,使读者能感性体验到俄国现代化的积极意义和坎坷艰难。与此相对,在《穷人》《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一脉相承的创作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描写以杰乌什庚为代表的“穷人”的悲惨命运,体现了作家对“小人物”的人道情怀,阐述了对平等、正义、公正、基督救赎的迷恋与神往;经由拉斯科尔尼柯夫的“超人理论”的破产和卡拉马佐夫“偶合家庭”的分崩离析,谴责了追求物质进步和理性主义现代化进程偏离和改变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由此具体阐述了俄国反对西化改革的切实理由。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煌煌巨制中,托尔斯泰着眼于传统精英阶层的历史作用和在当代改革中的命运、知识分子和上层社会成员的意识和角色转换、民众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觉醒与传统价值观冲突、如何在改革浪潮中获得救赎等时代问题,以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反对任何战争而追求大同和平,反对利己主义而追求集体公正,反对世俗化东正教而追求本体论上帝,反对全盘西化改革而追求纯朴基督教信仰,体现出深刻而博大的哲理深度。这些思想资源也成为苏联主流思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理由。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解读俄国文学时要适当考虑到其思想性维度,在审美分析和感性阅读中予以哲理解读和理性把握。值得注意的是,俄国文学的思想性价值并非如同西方的自由、民主、科学、博爱等启蒙主义思想,具有完全的普世性和超越性,而是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和一定的地域性。易言之,在俄国文学的审美性、史料性和思想性维度背后,有着民族性维度的宰制和操控。这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予以警惕注意,应该有所取舍的。

四民族性维度:俄国文学的价值之四

自现代文体形成以来,俄国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如何建构俄国国族形象和叙述俄罗斯民族性,而俄国文学的成就也正是立足于民族性视阈,透视俄国社会变革问题而不断调整叙事策略,从而使之在一定程度上被扩展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学;而对文学的接受则是如何建立科学规范以表达民族性诉求,并使之具有普适性价值。由此,俄国文学之创作和接受成为表达俄罗斯民族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探讨俄罗斯民族性的重要方式。换言之,俄罗斯民族性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学的言说和接受而得以表达的。19世纪俄国的学科分类尚未明晰化,许多学科杂糅在一起,哲学、社会学和文艺美学亦无严格限定。由此,19世纪俄国文学额外承载着多种社会功能,即通过文学表达一种社会诉求、民族特色或宗教理想。俄国哲学家弗兰克曾言:“最深刻最重要的思想在俄国不是在系统的学术著作中表达出来的,而是在完全另外的形式――文学作品中表达出来的。”由此,充分考量到俄国文学的民族性特色,不仅可以把握其独有的哲理意蕴,亦能避免将其民族性特质视为普遍性真理。

五四之后中国文学翻译的最重要特点,是把俄国文学放在首位,视其为最重要、最正确、最普遍的文学形式。俄国文学对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吸引力,即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救国救民的路径。鲁迅、瞿秋白、茅盾、郑振铎等现代文学大家都格外推重俄国文学,从中听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呼号,并把译介俄国文学当作盗天火给人类的神圣事业,却部分忽略了无法扩展的民族性特色。众多俄国名家的现实主义作品被大量�译过来,对中国革命起到不可忽视的指引和启蒙作用,为中学语文中的俄国文学选材提供了可能和基础,但也掩盖了俄国文学独特的民族性和意识形态,给中国的外国文学选文和语文教学带来诸多遗留问题。在浓厚意识形态背景下,俄国文学背后隐藏着别样的学术理念和诠释路径,即借用或移用俄国主流思想重新诠释作家,通过作家研究印证和扩大主流思想;同时借此提升俄国文学的普遍性意义,隐蔽而严谨地表达着不同于西方的民族性诉求,即俄苏文学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着世界文学的发展主流,体现出普遍性价值与人文主义情怀,带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和现实性价值。20世纪中国文学界所接受的俄国文学,一方面过度扩展了俄国文学文化主流思想的普遍性价值,另一方面部分遮蔽了俄国文学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特质,给中国带来难以消除的种种问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消除解读文学作品的庸俗化方法和固定化模式,则是我们曾经着力反思的,也是必须予以警醒的。

五结语

总之,俄国文学的审美性、史料性、思想性和民族性四种价值维度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相互纠缠:恒久的艺术审美价值包孕着一定的认知史料价值,认知史料价值体现着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二者彼此联系,相互勾连,共同构成俄国文学的基本和表层价值维度;二者彼此渗透,共同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启迪价值,而思想启迪价值则一方面经由兼具认知史料和艺术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使艺术审美和认知史料维度具有别样的深度;所有这一切价值维度,则由民族特质价值维度操控和宰制,由此构成了俄国文学的核心和内在价值维度。四种不同的价值维度纠缠不休,共同构成一种具有内在复调性、层递性和多样功用的文学形态,形象反映出俄罗斯独特的社会历史、民族文化和精神特质。毋庸置疑,俄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中国的中学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正因俄国文学之于中学语文具有如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学语文教学应对俄国文学给予多样解读和多维分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俄国文学的接受与诠释应该充分考虑到俄国文学的多样性特质和复杂性内涵。在客观认知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应该以中国主流思想为中心合法地对认知对象去民族性特色,使之融入到中国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之中,从而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图谱和话语体系。由此,我们接受的不应是俄国文学的难以扩展的民族性维度,而应是具有现代性和普遍性的俄国文学特质,扩而展之则是符合现代性价值的俄国意象,并在解读俄国文化中力求去俄国民族性、扩展某些适宜阐释说明当代文学变迁、文化思想走向、知识谱系建构、话语分析阐释的叙述意义。由此可以对俄国文学有多样了解和全面把握,更加理性地欣赏俄国文学,提升文学鉴赏力和文学修养,建构世界文学的宏观视野和比较意识。

王树福,1980年出生,山东临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外国文学研究》(A&HCI)编辑。主要从事俄罗斯小说、戏剧和中俄文学关系研究,著有《恒久的光华:19世纪俄国文学》(台湾莎士比亚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1月),并在《读书》《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戏剧》《世界文学》《中国俄语教学》《俄罗斯文艺》《中国图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约五十篇论文。本文编校:洪 鸣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B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B 从图1中的“尚书省”、“吏部”等信息可获知这是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图。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唐时期。

3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A 此题可用排除法。从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可以排除D项(发生于19世纪末)、从“农民运动”可以排除B、C两项(均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

4“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4C 从题干中的“鬼子”是中国人对侵略者的泛称。但在抗日战争时期,“鬼子”成为“日本鬼子”的简称。另外,从“铁道游击队”这一信息亦可以知道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5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的成立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八一宣言》的发表

5A 此题考察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

6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政协会议 B中共八大

C亚非会议 D香港回归

6D 从中的中英两国国旗可以获知这是“香港回归”这一历史场景。

7“小球转动大球”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乒乓外交” B日内瓦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万隆会议

7A “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被称作“乒乓外交”。

8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 B是近代法制的渊源

C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D使雅典城邦最终形成

8C 雅典民主政治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滥觞。

9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9B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已经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之所以“什么都不做”,是因为其“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102008年又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共和党的麦凯恩和民主党的奥巴马、希拉里呼声最高,他们中的一位有望成为新一届总统。当选者任职期间

A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 B主持国会工作

C行使最高司法权 D掌握最高行政权

10D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国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11“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11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2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组成欧共体的三个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太阳能共同体 D欧洲军事共同体

12D 组成欧洲共同体的三个机构是1951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建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太阳能共同体。

1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13A 唱词反映了“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特点之一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14“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4A 安徽凤阳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其改革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原因就是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富尔敦发明汽船

15B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的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各个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16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6B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1925—1953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苏联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并于 1949年拥有了原子弹。

17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图3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

17C 图3反映的内容为“蒸汽机车”和“汽船”,这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

18同学计划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A里拉 B法郎 C欧元 D马克

18C 目前,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12国,也称为欧元区。为了更方便地去这三国,欧元是最佳选择。

19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 ②通讯技术的创新 ③垄断组织的形成 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A 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0东汉时期,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制成新书写材料的人是

A沈括 B蔡伦 C张衡 D葛洪

20B 蔡伦独创新意,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发明了“蔡侯纸”。

2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儒林外史》

21A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其中的《风》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作品。《窦娥冤》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明代吴敬梓的作品。

22图4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22B 图4是魏源《海国图志》的书影,此书明确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23C 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

24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B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C“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成功 D“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24B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的“矮秆多穗育种”(即“矮化育种”)被称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25“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戈拉这句名言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25D 普氏这一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26“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卢梭为了实现这一主张,提出的两大理论是①开明君主论 ②人民主权论 ③三权分立说 ④社会契约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6C “人民主权论”和“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思想主张。“开明君主论”是伏尔泰的观点。“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学说。

2719世纪英国诞生了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流言,把起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原子论 B量子论 C相对论 D进化论

27D 达尔文的进化论给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281900年,第五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办,主题是“世纪回眸”——展示19世纪的科技成就。其展品不可能有

28D 图5中D为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可能出现于1900年。

29色彩强烈,富有个性,充满火一样的热情是图6所示作品的特点。它的作者是

A塞尚 B莫奈

C凡高 D罗丹

29C 图6为世界名画《向日葵》,创作者凡高(荷兰)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30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更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是其中之一。它的发明者是

A英国的贝尔德 B美国的贝尔

C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D美国的卓别林

30C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人类第一部**,宣告了**时代的到来。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31、32小题各8分,第33小题10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40分)

31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4分)

(1)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1分)立法权属于参议院(1分);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答临时大总统亦给分)(1分);司法权属于法院(1分)。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3分)

(3)本题采取分层评分。第一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犯,宪法遭到破坏,得2分;第二层次:能答出“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我们应该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得3分。

32.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一种人类的重要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两位学者和战士”指的是谁?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3分)

(1)马克思(1分)和恩格斯(1分);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1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请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3分)

(2)《***宣言》(1分);中心内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上述理论在哪些国家得以成功实践。(2分)

(3)俄国(或苏俄);(1分)中国(1分)。

33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

材料一

(1)这两组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1)服饰(或服装)(1分);婚姻礼俗(1分)。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3分)

(2)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2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1分,答其中一种方式即可)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

(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2分,作答其中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

(4)影响: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近现代进程。(3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只要我们明智而勇敢地对待它,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 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1)根据材料一,罗斯福总统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措施?(5分)

(1)解决就业问题;(1分);措施:政府直接征募人员;(2分);兴办公共工程(或兴修水利工程;兴建公路;植树造林等)。(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2)国家干预经济(2分)

35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

(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5分)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 ① 仁、礼

战国 孟子 ②

③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汉代 董仲舒 ④

⑤ 朱熹 理的学说

(1)①孔子②仁政(或民贵君轻)③荀子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罢黜百家)⑤宋代(或北宋)(每空1分,共5分)

(2)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请举一例说明。(2分)

(2)可举执政为民、以德治国、关爱生命;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例子加以说明。

特朗普当选至今没有查出疵漏,希拉里也认输。说明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合法了。为什么久议不休呢?几乎没有人不为”选与愿为”的预测沮丧。

这才解释叠加,滔滔不绝。

有讲实话的吗?也许有,我没读到。读到的全在指责中国。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丁学良 为FT中文网撰稿,把特朗普事件比为1966的文革。

有个学位,笔下就生花。扯东粘西总能发表,自然也代表一方高见。

我也可以把特朗普比作邓式的改革开放。特朗普百日维新的方针与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啥不同?

最靠谱的是马老先师的“国十条”。

一切民粹主义宣言都与特朗普相似。不油然令人想起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回忆录中对南美的感言。他说,南美因受民粹主义影响,至今无法与美联储一条心,所以才“拉美危机”。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评议南美经济说,固定汇率是“拉美陷阱”。

他们的政经分析都进入了货币理论工具的框架中去了。所谓民粹主义,就是本国货币为本的帝国主义。

特朗普的竟选纲领就立于美元为本的民粹主义之上。激起了大多数美国人的大国沙文主义情绪。

任何大国沙文主义都会胜选本国政治。因为它具有极大的煽动性。尤其对群集运动,几乎具有宗教性的号召力。

1966年如此。1980年如此。1990年更是如此。大国沙文主义摧毁了柏林墙和克林姆林宫的世界权柄。中国则重建了邓小平的威望。

什么威望?美元为本的信仰。

2006年中国高储蓄了3万亿美元,开始叫板美国,升值人民币。格林斯潘疏于计算和对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以为它真的会给人民分享红利。结果发生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

如何解释世界格局的新常态?

奥巴马认为必须增加福利救援美国。并末能阻止人民币的长驱直入。2015年,人民币被纳入SDR,美国的TPP受挫。南海上突然凸出了一些戏剧台具式的战斗基地,中俄破天荒地在红场和南海军演,用核武威慑美国同盟国的安全。这是1990年事变之后的新冷战誓师大会。

美国自1971年请中国入世之后,第一次嗅到了4万亿美元被中国掌控后的威胁。人民质疑奥巴马领取和平奖是否对美国安全有用。英国带头反对欧盟的浪漫主义,演出了一场脱欧公投,警告西方世界不能对军国主义的放纵。

共和党在连续败于民主党的福利收买之后,选用了一向直言不讳的商人特朗普挑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

一位寻常建筑包工头与皇亲国戚争位。赌局的押注差前所没有。庄家的预谋宣染无以复加。正如赌马疯狂一样。结局很正常。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的是“瘸马获胜”。

猜错了马赛没什么关系,解释误判就七嘴八舌了。其中,丁学良的唯物史观分析法最不靠谱。用历史上的一个类似的事件对比,往往把分歧引到错误的路线上去。例如1966年中国文革就不能解释特朗普当选。相似之处是民选,不同之处是金融系统,中美之间的汇率,由美联储操控。所以,中美模式只能用货币理论工具解释。

唯物史观过时了。

至于什么叫唯物史观?马克思规定为阶级斗争。那就是1966年的文革。什么叫货币理论?那就是特朗普的征税工具。

特朗普治国用征税调节各种关系,属于美国现代化数字管理的新方法。与邓小平理论不谋而合。中美携手管理世界,不再唯物史观。

如何评价特朗普当选呢?邓小平理论大放光芒。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

以下是我所了解的一点情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9世纪下半期基辅罗斯国家建立以来,俄罗斯文化历程已逾千年。由于处在文明和文化交汇结合之地的独特条件,俄罗斯曾先后受到来自北方的瓦里亚基人、南方的拜占庭、东方的游牧民族和西方先进国家的不同影响,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与外来文化不断的碰撞、冲突和融合过程中实现的。 9世纪初,生活在东欧平原上的东斯拉夫人形成了西南部、北部、东部三个部落联盟,处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而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瓦里亚基人的参与,使东斯拉夫人的原始文化受到最初的重大影响和改造。实际上,那条促进了一连串古代罗斯城市的繁荣的著名商道“从瓦里亚基人到希腊人之路”,就是由那些准备前往富庶的拜占庭寻求财富的武装的瓦里亚基人开辟的。瓦里亚基人把自己的组织和制度带到罗斯,给基辅罗斯国家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对于9世纪中叶瓦里亚基人部落首领留里克到诺夫哥罗德称王与罗斯早期国家的建立之间究竟是何关系、奥列格征服基辅所标志的究竟是谁的国家的建立等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如果说在东斯拉夫人从蛮荒向文明转变的过程中有北欧瓦里亚基人的参与和影响,那应该是一个能够得到普遍认同的事实。 9—10世纪,在基辅罗斯的南面,隔着黑海,拜占庭帝国正处于兴盛时期。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联系对于罗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后起的发展中的野蛮国家同一个继承了古典文明并成为这一文明中心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起初,拜占庭和罗斯之间的贸易和时有发生的战争,是基督教文明潜移默化渗入罗斯的主要形式,而在988年罗斯接受基督教为国教后,随着大批希腊籍的拜占庭神父的到来,以教堂建筑、圣像画等宗教艺术为先导,拜占庭的神学思想、宗教文学、政治和法律观念以及历史、地理等专门知识源源不断地传入罗斯。基督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形式。通过基督教,拜占庭所继承的古典文明的光辉开始照耀罗斯土地。988年的历史文化意义在于,它开始了罗斯基督教化的过程,同时也开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接受西方文明的时期。 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精神和艺术方面,而没有涉及罗斯的政治结构和财产关系。直到13世纪初期蒙古征服以前,基辅罗斯内部结构和制度的发展,基本上是以瓦里亚基人的军事组织体制与罗斯土著的“韦彻”制度的结合为基础的。 13世纪初期,蒙古的征服使罗斯发展的方向发生了逆转,开始了罗斯社会和文化的东方化时期。征服者不仅以东方习俗影响了罗斯的表层生活,还以自己的一套制度改变了罗斯的内部秩序。东方因素被植入了罗斯社会和文化之中。蒙古人征服罗斯各公国之后没有长期占领,而是“从远方统治着罗斯”。罗斯各公国王公的废立取决于金帐汗,一般情况下,金帐汗以罗斯王公向他称臣纳贡为条件,承认他们为各自公国的统治者;如某一公国发生反叛,则对其进行惩罚性的征讨;平时则派遣代表驻在公国以保持控制。就这样,罗斯政治生活的中心转移到了罗斯境外——汗国的都城萨莱甚至蒙古帝国的都城和林。罗斯原有的政治结构彻底破坏,自治的公社和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的韦彻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凡是具有自由和居民权利的东西都被取消而不复存在。在被征服的罗斯,城乡居民都被登记入册,强迫其缴纳全部财产的十分之一,违者即被卖身为奴。1328年起,莫斯科王公被金帐汗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成为汗的代理人,为汗征收贡税。他们继续按照蒙古人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政治、税收和军事组织。 14—16世纪是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形成的时期。罗斯争取独立和统一的过程加强了它的东方化趋势,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要求集中一切力量,于是形成了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忠于东正教信仰的社会意识;莫斯科的大公和沙皇不但继承了金帐汗的绝对权力,而且使全部土地成为他们的私 产;作为莫斯科的君主控制军事力量和巩固政权基础的手段,军功领地制和劳役制开始兴起。1480年,罗斯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然而,从外族统治下获得解放并未改变罗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东方化进程。恰达耶夫曾经指出:罗斯经历了残暴的凌辱性的异族统治,而这一统治方式后来又被罗斯本民族的掌权者继承了。“我们成为征服的牺牲品。在我们推翻了异族的统治之后,我们本应利用这一时期我们的西方兄弟那儿产生的思想,可是我们却脱离了大家庭,我们陷入了更为残酷的被奴役境地,而且这种奴役还被我们的解放这个事实神圣化了。而在当时似乎笼罩着欧洲的黑暗中,已经出现了多少亮光!”他认为,这正是俄罗斯民族青春时期的可悲历史。 发展中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成为对莫斯科公国社会和文化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统一国家的建立意味着一切都取决于莫斯科的意志,取决于沙皇的意志。沙皇政权不能容忍任何与它的利益不一致的东西存在,它严密控制全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实行自我封闭的政策,从而使莫斯科公国与欧洲文明几乎隔绝。 但是,还在16世纪的时候,一个对于俄国历史和文化来说意义十分重大的新因素就已初见端倪。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为了成为欧洲大国,俄国不断同其周围的欧洲国家发生冲突,由此产生的直接的军事和经济需要迫使它承认欧洲文化的优越并开始学习西方,力图从那里引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而17世纪初期“混乱时期”俄国经济衰败,政局不稳,多次遭受西方邻国的侵略,被动挨打,蒙受耻辱,这一惨痛的历史经验对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以后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17世纪俄罗斯开始面向西方的时候,构成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源于拜占庭的精神和艺术,以及源于蒙古征服者的结构和制度。 17世纪是俄罗斯文化史上非常关键的时期。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东方化发展之后,俄国终于迎来了它的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之后,尤其是在17世纪下半期沙皇阿列克谢朝代,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及与西方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西方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思想也随之进入俄罗斯。 如果说阿列克谢拉开了俄罗斯欧化的大幕,那么彼得一世则上演了一出高潮迭起的欧化活剧。18世纪初期的改革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大门,西方文化全面地冲击着传统的俄罗斯生活。俄国开始按照西欧的方式组织工业、改革行政管理、建立科学院和大学;启蒙思想在俄罗斯迅速传播,并且发展为一场声势颇大的运动;教会垄断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局面被打破,世俗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以及风俗习惯、婚姻家庭关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俄罗斯开始摆脱中世纪状态。 从19世纪初期到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关系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时期,也是新文化蓬勃兴起的时期。19世纪初期,西方世俗文化的最高体现——自由主义——在俄国贵族中广为流传,由官方人士提出的限制农奴制和实行宪政的方案标志着贵族自由主义的发展,而政权实际推行的改革意味着传统的结构和制度已经出现了松动。1812—1814年的反拿破仑战争孕育了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冲击俄罗斯的高潮,十二月党人运动则是欧化的贵族青年力图用革命方式把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移植到俄罗斯土壤上来的一次尝试。十二月党人起义虽然失败,但俄国社会的精神求索没有停止,而西方文化的东渐势头也依然不减。继自由主义之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思潮也在俄国青年中风行一时,它们极大地刺激了俄国思想界的理想主义倾向,并使之具有激进的色彩。30—40年代,围绕俄国的历史道路和发展方向问题,展开了著名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争论。它孕育了俄国解放运动的两大流派——革命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也给俄国社会思想以后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19世纪上半期,在俄国社会酝酿变革的背景下,在西欧文艺思潮的影响 下,俄罗斯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渐趋式微,感伤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新风格相继而起。戏剧经历了类似的过程,继浪漫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之后,现实主义很快登上了舞台。画坛吹拂着阵阵新风,浪漫主义情调和现实生活气息对学院派尊崇的古典主义提出了挑战。在音乐方面,则形成了独立的俄罗斯古典乐派。除此之外,历史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有了新的进展,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世界性的成就,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了新一代平民知识分子的出现,显著增长的书籍报刊的种类和发行量标志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60一90年代,新文化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继续发展。继农民改革之后,在地方自治、司法、军事、财政、国民教育、新闻出版等方面按照资产阶级法治精神进行了初步改造。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渗入宗法制的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欧化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贵族而扩大到了新的居民阶层,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思想和运动探索着俄罗斯的未来:以平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虚无主义悄然兴起,并逐渐形成了民粹主义理论和运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则提出了促使政府继续改革的新纲领,以及向立宪政治过渡的系统主张。解放运动的这两大流派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力量对于国家发展道路的诉求,他们的选择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这一时期,文艺界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科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重大的研究成果。对知识的渴求成为时尚,社会团体和私人办学十分盛行,民主派知识分子组织了业余扫盲教育,俄国妇女为争取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展开了广泛的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沙皇专制制度和中世纪的土地占有方式仍然与之并存。这个时期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更加多元化和更多竞争性的特点。在文学艺术中,批判现实主义流派继续发展,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的幼芽破土而出,象征派、未来派、抽象派等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流派纷纷涌现。在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领域,充满着激烈的冲突和对抗。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西方无产阶级文化——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俄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继俄国马克思主义流派出现之后,90年代诞生了列宁主义。同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纲领和策略也趋于激进化,它与专制主义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传统的宗法制文化由于本身基础的削弱而走向衰落,社会运动的广泛发展和革命情绪的增长表明,宗法观念对社会的约束力日渐减弱,旧的国家制度和政治结构已陷于危机。俄罗斯面临着新的选择,因为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积累使俄国的现代化进程陷入困境。1917年,在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之后,布尔什维主义与传统的俄国农民民主主义的结合,使俄国脱离了资本主义轨道而走上了社会主义之路。 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造成了俄罗斯文化来源成分的多样性,而这种多元构成的文化的逐渐形成,则是已经成为传统的民族文化与外来的异质文化相互矛盾和相互渗透的过程。尤其是近代以来,文化间的冲突、竞争、妥协、融合是俄罗斯文化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俄罗斯的欧化表明了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试图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追赶世界潮流的强烈愿望,其实现方式就是学习西方、引进更为先进的异质文化。而西方文化的大规模进入导致了普遍的文化分裂,如现代化的都市和传统的乡村并存,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的宗法制农业同在等等表面的矛盾现象,以及在道德观念、价值标准、社会思想等精神层面的不同见解。作为社会精英的俄国贵族和知识分子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分裂,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异质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并进而在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发生分歧和冲突。早在17世纪,沙皇阿列克谢时期,对于西方的文化就存在着或追求崇拜、或抵制排斥的不同态度。随着欧化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也在加剧。 然而,尽管代表不同意见的精英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得势或失势,从而影响政策,但从根本上说,相对落后国家改变落后面貌的过程必然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欧化进程中,俄罗斯传统文化没有被淹没,而是在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西方文化不是被排除,而是在经过一番改造之后被吸收成为俄罗斯文化中的新成分。这是17 世纪以来俄罗斯文化进程的基本模式。 欧洲的事物、方式和思想,往往被融以某种俄罗斯传统而被接受下来。彼得一世按照欧洲的方式、采用欧洲的技术大办工厂,但却以农奴来充作劳动力。俄国资本主义生产逐渐发展起来,但与欧洲不同的是,沙皇政权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它还直接管理大部分重工业。1861年的改革把农奴从人身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国家仍然通过村社这一组织控制着农民。西方的自由主义传入俄国后,曾在一定程度上与专制主义结合而为贵族自由主义;即便后来的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也因其对于专制主义的妥协性和依赖性而不同于其西方的原型。欧洲的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在俄国传播的结果,是它同俄国的村社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俄国农民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化也是如此,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布尔什维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形式。当然,也有一些西方的文化因素是比较直接地被移植于俄国的,如科学知识和文学艺术的风格流派。 在近代俄罗斯文化进程中,沙皇政权政策的两重性是应该加以关注的。沙皇政权既倡导俄罗斯的欧化,又竭力限制这一进程:为了加强军事和经济力量以巩固现存制度和支撑对外政策,它需要引进西方的知识和技术,也需要按欧洲的标准来培养官吏和专门人才。在这方面,俄国是面向欧洲的。但它又担心西方的社会学说——从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将损害专制制度的基础,因而试图使俄国隔离于西方,在防范新思想传播的同时,大力宣扬关于专制制度和东正教是俄国历史发展的条件的观点,提倡驯服顺从、笃信宗教、忠于沙皇的民族性。 由于这种情况,西方文化在表层生活方面比较容易被接受和认同,而在深层结构、意识观念方面则受到限制。但是,欧化有其自身的逻辑。有限欧化的政策虽然不是为了革新社会,但它的实行从根本上来说必然导致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动摇,因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终将引起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动,使新文化渗透到更深的层次。事实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对这种经济的依赖性逐渐增强,沙皇政权也曾一再地实行自由主义性质的改革。19世纪初的改革、19世纪60一70年代的改革和20世纪初的斯托雷平改革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是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以来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是,在很长时间内,来自欧洲的新文化具有鲜明的上层色彩,而传统的宗法制文化影响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居民——首先是农民。欧化的过程造成了上下层在文化上的分离,扩大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因为欧化的主要受惠者是贵族,而这正是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彼得一世为俄罗斯的欧化做了许多事情,但他是以莫斯科公国时代形成的传统方式来做这一切的。结果,虽然俄国的表面生活发生了剧变,但其内部结构却继续朝着原先的方向发展;贵族的经济、政治地位、受教育情况和生活方式都欧化了,并且掌握了精神生产的手段,但农民的处境却因此而进一步恶化。即便在1861年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后,新文化虽然已不是由贵族独享了,但作为俄罗斯民族主要部分的农民在总体上还是受到宗法制度及其观念的束缚,欧化的城市与愚昧落后的广大农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上的差距。在城市中,上层与下层之间也有着同样的鸿沟。 这种上层和下层在文化上的分离和对立给俄罗斯的进步增添了几分戏剧性。正是在欧化的上层中,最先产生了在本质上与专制主义和农奴制度敌对的力量。从拉吉舍夫到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等等,这些反传统的斗士、新文 化的代表,都是在欧洲文化的熏陶下或直接在欧洲受教育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作为上层欧化的牺牲品的俄国农民却一直是传统的宗法制文化的主体,他们把任何来自西方的事物和思想都视为骗人的圈套,只相信“ 沙皇父亲”是自己的保护人。正因如此,沙皇政权直到1905年时还把农民看作是专制主义的基础。这种情况曾使接受了欧洲先进思想的进步贵族发出“ 高贵的失望的呐喊”,也曾使民粹派青年的纯真理想被残酷地粉碎,因为他们都不能被他们想要帮助的人民所理解和需要。但是,随着俄国在资本主义道路上的迅速发展,随着新阶级的成长和壮大,来源于欧洲的社会思想开始获得日渐广泛的基础,从而使俄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希望之光。 近代以来俄罗斯文化进程的大背景是俄罗斯在欧化道路上的发展,是俄罗斯面向西方、追赶世界潮流、希望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的历史性选择。尽管有过多次曲折甚至反复,但彼得一世确定的欧化方针主导着近代俄国历史进程。俄罗斯与西方,这是近代以来俄国思想的核心问题。俄罗斯的历史表明,只要它还落后于西方,它就需要向西方学习,从西方引进有助于增强自己力量的东西,而俄罗斯社会对于西方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的价值判断上的分歧也就不会消失,并且必然在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在整个世界文化传播的整合范围内,文化观念的流动在地域上一直处在强势对弱势群体的征服过程之中。世界原住文化群落的解体不言而喻,在整个文化进程的规模的发展中,西方主流文化的绝对优势在世界各地横行与扩张,它已经造成了文化殖民主义世界的普遍化。以强大的市场经济为依托和科技力量为手段的文化扩张主义,全面推行欧美文化中心主义为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播正在重构一体化或者说全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

因此,在近三百年中,欧洲文明、文化在与世界各地原住文化的相遇中,产生了许多征服不同文化、文明境遇和遭遇殖民化的情景,影响了不同文化类型和地区自我封闭运行机制。如果将欧洲文化中心向四周边缘扩展而去,进行一个扩张化地图式的描述,大致有以下几种文化类型的独异性存在。(1)以俄罗斯东正教为核心文化价值,地跨欧亚大陆的地域存在,既非欧洲又非亚洲的种族——俄罗斯文化圈,大致开始与彼得大帝时期一直到如今。它创造了与欧洲文化不同的文化区域,在十九世纪之后,给世界带来一种文化模式。(2)以亚洲为中心学习借鉴欧洲文化的另一个文化圈。它代表是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南韩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区,它用欧洲文化和亚洲文化混合的方式,重组了亚洲的文明,尤其中国大陆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东亚文明的儒文化圈与欧洲文明的相契,创造了一种现代新儒教文化的东亚文明模式。(3)在印度次大陆由于英国殖民地所占领的历史原因,印度文明与欧洲文化相互吸收和创新,是印度次大陆诞生了一种不同与东亚文明的新式文化,它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一个文化发展的过渡带,构建了别样的印度文化和文明模式。(4)在北美地域上新大陆被开发,新的欧洲文明和民族进取心态进入这一地区,很快在近三百年中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另一种欧洲文化的类型。它不同于欧洲本土的文化,充分的表现了欧洲文化的那种鲜活的创造力,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度中有了新的发展和建构。并且日益成为代表当时代的欧洲文化的现代性。(5)非洲文化的原始性也在欧洲文化的强势面前不断的衰落被灭绝,一些非洲国家相继效仿欧洲文化文明做出自己的选择。(6)从欧洲文化的强势上看——世界文化的格局在空间上已经形成了主流向边缘滚动的趋势,如果从近现代三百年历史上看,欧洲文化的发展开始正在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其它文化群落的存在已经被欧洲科技文明和市场经济以及跨国公司不断征服,它的边缘性正在成为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历史上曾有多种表现形态,其基本精神是以维护平民的利益为由而反对权威,为此不惜采用任何手段。

民粹主义倡导“人民优先”,这使得它和民主主义有了某种相似之处,使人误以为民粹主义者也是民主的倡导者、推进者。然而,民粹主义在维护“人民”利益上走向了极端,其实践结果是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动、转型,社会矛盾之复杂举世罕见,再加上有些政府官员素质低、能力差,难免出现一些损害民众权益的事情。这为民粹主义大行其道提供了社会基础。于是,一些人出于各种动机,或真心维护民众利益,或为个人出名逐利,以民意代言人自居,鼓动民众同政府对抗,甚至采用极端手段,干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恰恰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没有发展,人民群众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享受不到,更谈不上文化、精神生活,政治权利、人的尊严,即使有,也是大打折扣的。谋发展,就需要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民粹主义在当下中国的一种发展苗头是同民族主义合流。

如果民族主义走向极端,把爱自己民族的情感异化成恨别的民族,那就是极端民族主义。

因为出生贫寒,朱元璋天生有一种民粹主义倾向。在朱元璋当政期间,百姓的日子是最好过的。比如某些名望极好的官员获罪,但地方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请求留下,送万民伞之类的事情。一旦被皇帝知道以后,不但不会怪罪百姓,反而判定此官必然是好官,获罪一定是蒙冤入狱,定有隐情。不但直接释放罪犯,官复原职,甚至还能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底层人民的政治热情成为了地方官好坏的风向标,不论是好官被陷害还是贪官横行乡里,允许本乡本土的百姓进京告御状。这是朱元璋对待官员和百姓的态度,民粹主义的思想,让朱元璋始终认为自己和底层人民站在一起,而中间的士大夫阶层才是敌人。

爱民如子

乾隆是欣赏朱元璋的爱民如子,对民宽,对官严也让乾隆有样学样。但是乾隆和朱元璋的政治理念却有很大差别,乾隆认为明太祖一生什么都好,就是在面对百姓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些政治浪漫主义,这一点不可取。在面对小民的时候,小民的话不可信。由于他们没有文化知识,极容易受到有心之人的挑拨离间。如果让民决定官,愚民很容易成为官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某些官员则会通过控制“民意”,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玩弄皇帝于鼓掌之间,这是乾隆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作为力图以权力控制一切的皇帝,乾隆最在乎的就是秩序、秩序、秩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他要的是稳定,恐惧的是民众的自发性。

而在控制民众自发性的时候,乾隆也预感到了大清王朝危机四伏,也许是他真的感觉到了危机,也许是在皇帝位置上就该有的本能反应。而到了乾隆朝,确实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乾隆执政的五十年间,全国人口从145亿翻倍到29亿,耕地面积从7亿亩拓宽到10亿亩,可见人口压力是巨大的,如果不是遇到了18世纪的全球性食物革命,引入红薯和玉米的种植,大清王朝极有可能被自己的人口压垮,陷入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长应该作为一个王朝盛世的表现,但乾隆盛世却是一个贫困的、饥饿的盛世。

虽然乾隆年间的粮食总产量创立中国历史上的新高,但是人均下来远远落后历代王朝的水平。历代粮食人均占有,秦汉985斤,隋唐988斤,宋代1457斤,明代1192斤,乾隆年间,仅780斤。大唐开元盛世,稻米都堆满了国库。而文景之治,百姓也富裕的流油。乾隆盛世,因为人口奇迹反而陷入了尴尬,因为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地主不断提高剥削程度,贫民越来越受不了了。举个例子,乾隆初年,四川一块地每年地主收租8石5斗,四年后,租金提到24石,如果是通货膨胀,这样太吓人了。这种事情多了,底层的佃户忍无可忍,不得不起来抗争,这就形成了皇帝最怕的民众自发性。

斗争频发

全国的小规模抗议斗争越来越频发,多起群体性事件由于地方官处理不当,几乎激起民变。而乾隆则表现出他的手段,对于老百姓,有着鲜明的两副面孔,安分守己的“良民”,视如赤子,不守本分的“刁民”,视如仇敌,必欲除之而后快。乾隆比朱元璋狠就狠在这里,他在经济上对农民、特别是贫农慷慨大度,但是在政治权力上,决不允许底层百姓有政治表达权。

举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七,乾隆在江苏与山东交界处,被两个贫农拦下来告御状。告的内容是河南夏邑县遭遇了严重的水灾,以及地方县令和巡抚串通起来欺上瞒下的事情,实在活不下去了,奓着胆子才来告御状。这个案子细节下一篇文章会叙述,其中还牵扯到官员结党的事情,非常狗血。简而言之,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乾隆面前,怎么办?尤其是乾隆派出去自己的私家密探,一番打探以后发现这两农民句句属实,乾隆直接被架在半空中,这个结怎么解就看乾隆的政治水平了。

化腐朽为神奇

果然,乾隆大帝不是白叫的,写的非常漂亮。首先这两农民抓起来,交给夏邑县的地方官,明确告诉他们,在革职查办之前,把这件事办好了。他们都是七巧玲珑心,早就收到风皇帝要整他们了,办好这件事是最后的机会,所以都拼命的处理好这两个“刁民”。然后皇帝下旨,办了当地的几个地方官,但是理由是官僚系统内部的自查自纠系统检测出来的问题,跟告御状的百姓没关系,是皇帝我发现的问题,我早就想办他了。第三件事情,传谕给河南遭灾的百姓,朕是爱你们的,我正准备赈灾你们就告御状,这次就算了,但是下次谁敢效仿,严惩不贷。然后非常漂亮的完成了赈灾的后续工作,当地百姓还对皇帝感恩戴德,乾隆这一手玩的非常漂亮。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过程

文艺天地—宁文英

原创

2021-11-21 15:09

文/马家骏

俄罗斯文学是伴随着罗斯国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古代到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是19世纪俄罗斯的文学的先驱。古代俄罗斯的口头文学、勇歌、《俄罗斯编年序史》,12世纪时世界著名的《伊戈尔远征记》,13到17世纪的故事、18世纪杰出作家罗蒙诺索夫、冯维辛、杰尔查文、拉季谢夫、卡拉姆辛的创作都放射出异样的光彩,成为俄罗斯文化的骄傲。

19世纪俄罗斯文学继承了过去文学的传统,真实地反映了俄国的社会生活,向自由、解放和民主发出了热情的欢呼。它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又为解放斗争服务。

19世纪 俄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农奴制的解休、崩溃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末起,人民运动就震撼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基础。阻碍社会发展的农奴制解体了。亚力山大一世统治时期(1801-1825)维护农奴制的反动企图,遭到了人民和贵族中进步分子的反对。1825年,十二月党人的武装起义,正式开始了摧毁农奴制的解放运动。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1825-1855),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但反农奴制的革命思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大大显示了农奴制度的腐朽。革命民主主义者领导的人民运动,迫使在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度。在此之后,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但农奴制残余仍长时期在俄罗斯占统治地位。

19世纪俄国社会发展的另一特征是俄国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非常迅速、短促,是俄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反动性的表现。沙皇俄国走上资本主义比西欧各国要晚得多,19世纪俄国没有发生资产阶级的革命。资本主义在60年代兴起之时,就和封建势力勾结,一起压榨人民,到90年代,出现了垄断组织,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资产阶级很快由60年代的妥协主义者成为了反动的阶级。

19世纪俄国社会发展中再一特点是不仅充满了地主与农民,资本家与工人的阶级矛盾,而且也充满了民族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是被压迫阶级的公故,也是各民族的监狱。沙皇压迫边区民族的征讨战争连年不断。沙皇俄国曾几度充当了镇压欧洲革命的宪兵的角色。因此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有更广泛的意义。

19世纪俄国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人民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革命,这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最有力的手段。俄罗斯的农民自17世纪的斯捷潘·拉辛、18世纪的布加乔夫起义以来,此伏彼起从未间断骚动。人民的运动在进步贵族中、后来在平民知识分子中间激起了很大反响。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在同各种有害思潮作斗争中发展了起来。19世纪末,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武装下领导了人民解放运动,它粉碎了民粹主义和机会主义,汇集了一切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力量。由于俄国充满了各种矛盾,阶级斗争空前尖锐,工农处于最反动的压迫之下,其斗争之坚强、力量之壮大、规模之宏伟、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之正确达到空前高度,俄国成为了世界革命运动的中心。

社会发展决定着俄罗斯先进思想担负起最艰巨的任务,在最黑暗的俄罗斯出现了光辉的文学艺术。

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历史是由解放运动的性质决定的。列宁在《俄国工人过去的出版事业》一文中更具体地指出俄国解放运动的三个阶段。列宁按照在解放运动各阶段中起先进作用的阶级赋予运动以名称,(一)贵族革命阶段,约自1825至1861年;(二)平民知识分子或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约自1861至1895年;(三)无产阶级革命阶段,约1895至现在(列宁是在1914年写这篇文章的)。我们根据列宁对解放运动的分期,根据文学现象和特点,把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在这三段中又有交叉现象存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分期是以俄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即以解放运动分期为基础的。这三个时期是

119世纪上半期的文学(1800-1855)

219世纪下半期的文学(1855-1895)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文学(1895-1917,这个时期属20世纪俄罗斯文学)

一、19世纪上半期的俄罗斯文学

19世纪前半的俄罗斯文学是与解放运动密切联系着的。这个时期的革命活动家是进步贵族。贵族革命时期最卓越的人物是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以及平民知识分子的先驱别林斯基。这个时期出现了俄罗斯文学的最伟大天

才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

19世纪头25年俄国历史的特点是农奴制度正在瓦解。19世纪初资本主义因素有了发展,农民为反对劳役与压迫而在骚动。亚力山大一世为了缓和矛盾,颁布了极微小的改良措施而来巩固专制农奴制度。但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仍在进行。

19世纪初发生的最大的历史事件是1812年的卫国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广大的俄罗斯人民表现了无比的英勇精神,战败了拿破仑,保卫了民族的独立,俄国人民承担了解放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的任务,而亚力山大一世则借势成为了称霸全欧的反动“神圣同盟”(1915成立)的首领,镇压欧洲革命,沙皇政府对内则建立了反动的阿拉克切也夫的野蛮统治。曾经保卫了民族独立、曾经使欧洲人民得到解放的俄罗斯人民,反而仍处在农奴制度的残酷统治下。土兵们说:“我们替国家撵走了一个暴君,可是我们的主人又要作我们的暴君了。”而对这种情势,兵团中的暴动不断出现,农民暴动接连发生。1812年的战争促进了人们的民族自觉心和民主思想。俄罗斯的先进人士从拉季舍夫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受到了影响,但更重要是1812年的人民战争使贵族革命者理解到反专制制度斗争的必要。于是秘密团体“救国同盟”(1816)、“幸福同盟”(1818)、“南方协会”(1821)、“北方协会”(1822)等等相继成立。它们的活动家别斯捷里、雷列耶夫主张农奴连土地解放,最激进的提出打倒沙皇建立共和,并且秘密组织武装起义。

在19世纪初发生的第二件最大的历史事件就是1825年12月14日①爆发的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它的导火线是兵团拒绝向新登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宣誓,而实际目的是进行推翻沙皇制度的革命。这个革命惊醒了全俄罗斯。

十二月党人由于缺乏统一行动和坚决的进攻,特别是远离人民,故而遭到了失败。尼古拉一世残酷地镇压了革命运动,别斯捷里、雷列耶夫等5位领袖被绞死,很多人被流放边疆和西伯利亚,无数土兵被鞭打死。列宁指出:十二月党人的事业并没有落空,这些贵族中的优秀分子帮助唤醒了人民。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开始了俄国历史上最反动的尼古拉黑暗时期。贵族革命者,特别是赫尔岑展开了革命鼓动工作。

19世纪头25年的文学反映了自由思想对保守主义的斗争。文学团体“阿尔扎玛斯社”(1815-1818)反对“俄罗斯语言爱好者座会”(1811-1816)的斗争,表面虽与文学语言问题相联系,实质上是新旧文学倾向的斗争。后者反对文学语言与生活接近以免受革命思想“传染”,主张僵死的古典主义,宣扬忠诚沙皇制度的“爱国主义”。而“阿尔扎玛斯社”在活动中则注意自由问题,主张浪漫主义。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在其中进行了反农奴制的宣传鼓动。“阿尔扎玛斯社”内部由于观点的敌对,最后瓦解了。

19世纪初俄罗斯的浪漫主义文学分为消极的、保守的浪漫主义和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倾向。前者以瓦·安·茹可夫斯基(1783-1852)为代表。固然茹可夫斯基在反古典主义、捍卫被害的俄国作家、宣扬人道主义思想和在语文改革等方面有一些贡献,但在其创作本质上是消极的。他的作品主要倾向充满了逃避现实的幻想,神秘主义与感伤主义。

和保守的浪漫主义相对立的雷列耶夫与其他十二月党人诗人,以及年青时代的普希金,这些积极的或革命浪漫主义者的创作充满了对斗争和自由的渴望、理想的英雄性格和叛逆黑暗现实的精神,在美学上,主张创作自由,主张运用人民口头创作和历史英雄的题材。这些浪漫主义者的作品已带有了对现实批判的特色。他们向保守的浪漫主义进行了斗争。十二月党人诗人的文学纲领是服务于其政治纲领的,他们组织了“俄国文学爱好者自由协会”(1816)、“绿灯”(1918),出版了刊物《北极星》(1823--1825)和《文艺女神之母》(1824--1825)。创造了旨在“真实地表现高尚的、向往善良的思想”的作品(幸福同盟章程)。十二月党人诗人中著名的有亚·奥多耶夫斯基、邱赫尔柏克、格涅基奇、达维陀夫等等,其中康·费·雷列耶夫(1795-1826)是最有代表性的革命家和诗人。他的《致宠臣》一诗揭露了阿拉克切也夫的反动统治,号召消灭暴君。而在《沉思》中描写了一系列的热爱祖国的英雄形象。其中《伊凡·苏萨宁》一诗歌颂了农民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爱国主义行为。诗人力图把这种公民情感与自已当代的任务结合起来。

亚·谢·普希金(1799-1837)这位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天才诗人,虽然没有在政治组织上参加十二月党人的秘密团体。但他是“绿灯”社的优秀成员,他与党人有最密切的联系。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奠定了俄罗斯新诗歌的基础。普希金的早期创作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典范。在《自由颂》中他提出了反对专制斗争,在《致恰达耶夫》里诗人号召人们为了争取自由、争取祖国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普希金的公民抒情诗充满了强烈的激情,它是十二月党人的号角。在《短剑》中诗人提出了杀死暴君的可能。普希金被流放在南方期间的浪漫主义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奇萨拉的泪泉》、《茨冈》歌颂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这些长诗的主人公大半是才智出众、感情澎湃的人。长诗充满了异国情调,情节有强烈的戏剧性。普希金的浪漫主义长诗不仅写反叛现实的主人公,而且也对主人公的个人主义进行了批判。这样俄罗斯的浪漫主义就超过了拜仑。在《茨冈》中,作者更真实地描写了心理性格,开始了向现实主义的过渡。

在19世纪头25年,现实主义在发展,趋向完全成熟。文学反映出现实的要求,在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包耶多夫的喜剧和普希金的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湿金》中实现了。现实主义很快成了文学的主流。

伊·安·克雷洛夫(1769-1844)的寓言充满了机智、理性和讽刺,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生活素描和讨论着当代最迫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的每一个形象、每一句格言都与人民理解的相通。他的关于反拿破仑侵略的寓言《狼落狗舍》、《乌鸦和母鸡》,关于反对专制政府和反对压迫人民的寓言《狼和小羊》、《鱼的跳舞》、《当政的象》等等都通过富有现实主义艺术力量的形象批判了反人民的否定现象。克雷洛夫的寓言最富有民族色彩和人民性,语言朴素易懂。别林斯基说“克雷洛夫把我们的寓言提升到了极度的完美”。②的确,克雷洛夫在描写性格、表现真实的日常生活上对现实主义艺术作出了贡献。

亚·塞·格里包耶多夫(1795-1829)的喜剧《聪明误》,照别林斯基说法,这是“由巨大的才华、深刻而独立不覊的心智所产生的作品,这是去除了模仿和虚伪的动因和不自然的色彩的第一篇俄国喜剧,从头至尾各个部分,无论故事、人物、热情、动作、意见和文字都浸透了真正的俄国现实”③。《聪明误》从一个有十二月党人思想的进步青年贵族恰茨基和社会上大多数保守派、消极人物的冲突,揭露了当时农奴制度现实中的基本矛盾。作者肯定了抗议专制社会的正面力量。虽然主人公的斗争在剧中是孤独的,但剧外有十二月党人存在。高尔基称这个“完美得惊人的喜剧是非常有效益的刷本”。其中“每个人物身上明显地表现出他的阶级的和‘职业的’特征,他们远远的走出时代的范围以外,同时一直话到我们今日,就是说,他们已经不仅是性格,而是典型”④。

如果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利包耶多夫的喜剧中还留有古典主义的一丝痕迹的话,那么普希金的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则完全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对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决定性的胜利。普希金这部为解决他那时代的基本革命动力问题的书,作出了超过十二月党人的观点的结论。悲剧预示了人民可能推翻专制制度的巨大威力。普希金的历史悲剧克服了古典主义的公式化和浪漫主义的片面性,运用了莎士比亚的原则,它在形式改革上作出了贡献。

悲剧《鲍里斯·戈部诺夫》只在历史题材中奠定了现实主义原则,而普希金在十二月人起义前2年开始,于30年代初完成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则在真实地、具体地描写当代广泛社会生活中,在典型环境的典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2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