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1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综合他们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失。

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第六,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解放实现  ,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告终 ,人类从支配自己生产和生活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脱出来 ,不再对所需具有所有欲 ,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跃迁,开始自觉创造人类自己历史的真正人的历史。  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高度和谐,通过尊重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来实现。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是指个体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的自由与社会自由高度统一, 在这样的社会中,作为社会的个人,在联合体中处于发挥独特个性、潜能的自由状态,获得充分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在每一个人的发展中,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前提。

把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发展成全能的全面的人,由伦理的进化和人的自身的教化形式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在伦理的进化里,人有了遗传的先天的资质条件,有了体格上的先天具备,在自身的教化里,人有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全部拥有,有了人本身的人格上的完美。

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消亡  ,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而自行停止。对人的统治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 

社会的发展不以牺牲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代价,以其为条件。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作为社会发展的条件和有效形式, 人通过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来表现出人的发展的普遍性、一般性,通过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表现出人的发展的内在差异性。

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

社会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已经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数量庞大,二是指社会本身具备极大的物质生产能力。

人们的思想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界限, 集体主义、互相帮助、平等协作、诚实守信、勤劳守纪等成为道德原则。每个人都以忠诚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和贡献为荣,以自私和贪婪为耻,体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会的成功是资本的成功,教育与劳动结合,是资本家为利润所驱使  ,资本家让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 在科研成果分配中,创新获得的收益归资本投入方所有,  以资本的拥有和支配为乐趣。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是这样完成的,在资本市场的作用里,进行以社会的建设为主体引导的形式进行全社会劳动能力的全部动员,动员全社会的劳动力量进行社会的基础性和条件性的建设项目的进行。

在这样的进行里,是以国家高层领导的总设计总规划的建设为指导,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通过国家权力干预,为资本运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

引导、规范资本,   统一协调相关工程、计划、项目,调动所需的人、财、物等创新资源 ,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是从社会现实出发以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为依据而不仅仅是以国际惯例的资本市场所左右的进行。

共同的劳动环境

共产主义社会,一切的自然的公共资源是全社会共同所有,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个人利益直接在社会利益中实现  ,人本身不能通过资本来奴役支配大众从事劳动生产,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尽自己的能力,  为社会不计报酬劳动 ,社会根据每个社会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共同劳动的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劳动的进行,不受着资本关系的发生才发生,人是自觉自愿的从事展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劳动,且从事这种劳动的结果又为后来从事这种劳动提供条件。

文化的家庭关系

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着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的产生是自由的,婚姻行为的进行也是自主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完整的生产单位、完整的社会单位。

共产主义社会也有家庭关系的存在,也有家庭形式的进行。这是由于在人的情感意识里,始终有别于动物,在动物的世界有族群的形式,何况是全面发展的人,也是有尊严意识,道德观念的人。

共产主义的家庭关系,是一种文化结合的发生,由于婚姻关系的特点,使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完备的文化单位。

生产的市场计划

在共产主义社会,一切满足人们需求的生产,都是整个社会形式的进行,整个形式是说需求方面的整体和生产方面的整体是一致的相互的,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需求多少就生产多少,不会造成生产的过剩,也不会有需求的浪费发生,或转嫁危机和污染等 。

社会对人的称呼,不再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区分,而只有一个劳动者的称呼。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现实中的生产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

社会里没有阶级存在,是指这种发展的形式在社会的关系中不会有集体固化形式的产生。

社会没有剥削产生,是指个人劳动所创造出的价值,不会被人利用来削弱这种价值创造的环境条件,不会被人用来削弱这种价值获得的能力。

人们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反而会为这种环境创造出新的有利于这种环境发展的条件,社会的任何资源,不会被人为的控制,也不会被当作资本来使用。

人对人的剥削的产生,被剥削的形式是人的劳动产出始终得以某种形式被其它主体削弱,人的社会机会始终得以某种形式被其它主体压制。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在某一具备这一能力的区域体进行,这种进行是一种生产条件具备的进行,生产劳动不再是奴役人手段,成解放人手段,因此,生产劳动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即劳动者从事劳动产品的生产,是直接交换劳动的产品生产   ,在生产中没有什么具体的现金的或其它货币形式的工资支付,获得的支付也只是为本身需求需要达成的关系证明,只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体的价值达成,达成的个体价值会成为本身的生活享受的条件。

这种条件是在能力具备的环境存在的作用里发生的,即劳动者,不是以雇佣形式出现在生产现场,而是一种根据自身的环境选择。在这样的劳动关系进行里,人与人之间没有剥削关系的发生,人的任何一个社会劳动的付出,会即时在生活现场得到证明,人的生活本身也是人从事这种劳动的全部体现。

社会没有压迫,是指人从事的一切,都是在情感的自愿里完成。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事业的单位会给予人强迫形式的发生,社会的每一个人完全是根据自身情况和自身要求自觉自愿来完成一切社会的劳动。

成长于社会的每一个人,在从事社会性质的劳动时,所得到的社会的问题是社会首先会问你会做些什么,然后再才是问你喜欢做些什么,在个人的回答里,社会会根据个人喜欢做的且又能做的事务进行机会的给予。

而人的这个喜欢做的又能做的会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同,在社会的价值认同里,人本身并不是由于生活上的什么拮据才从事事务上的劳动,共产主义社会全部解决人生活上的全部物质需求、情感、安全、尊重、理想等精神需求;健康、学习、就业等成长需求。

扩展资料:

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着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的产生是自由的,婚姻行为的进行也是自主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完整的生产单位、完整的社会单位。

共产主义社会也有家庭关系的存在,也有家庭形式的进行。这是由于在人的情感意识里,始终有别于动物,在动物的世界有族群的形式,何况是全面发展的人,也是有尊严意识,道德观念的人。

一个家庭关系的建立,是建立在自然的伦理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婚姻是自由的,两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男女之间的敌对状态被和谐状态所取代。

所有人除伦理的科学及一夫一妻道德要遵守,不再受其它任何形式上的固定限制,不受其它一切封建传统习俗的阻碍,每一个人对自身的婚姻行为有完全的自主权。

只要婚姻双方自愿并自愿长期保持,即是一个家庭关系的建立和进行,这种建立的家庭关系,单个的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生产单位,这个生产单位为社会提供其它社会单位所没进行或进行不足的而社会又需要的生产生活服务。

共产主义的家庭关系,是一种文化结合的发生,由于婚姻关系的特点,使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完备的文化单位。

-共产主义社会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

问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同志指出:我们各个不同部门的一个共同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1 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

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方面上看,表现为人的主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二是从人的自然、社会的责任方面上看,表现为人的道德性、理智性、自觉性等。人的主体性应是这两方面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理解,都不利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

2 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

所谓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的内在发展。这种内在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的更高目标的现代标志。

3 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研究人从不脱离开具体的社会关系,他是这样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通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为第二个阶段创造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方面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目的,离开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也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没有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其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宣言》中指出的那样,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问题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以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问题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同志指出:我们各个不同部门的一个共同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1 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方面上看,表现为人的主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二是从人的自然、社会的责任方面上看,表现为人的道德性、理智性、自觉性等。人的主体性应是这两方面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理解,都不利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发展。2 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更显得重要所谓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们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的内在发展。这种内在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人们追求的生活质量的更高目标的现代标志。3 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马克思研究人从不脱离开具体的社会关系,他是这样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通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为第二个阶段创造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方面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目的,离开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也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没有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其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宣言》中指出的那样,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 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

问题四:1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他的实现应具备什么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是对一定客观事物的表现,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力。

第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必将促使人的能力的多方面发展。

第三、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和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人对人和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人的个性难以形成和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这种依赖关系被冲破后,人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第四、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最初主要表现为物质交易关系,只有人们在物质交换基础上进行政治、法律、道德、文化、情感等方面的交往,才能逐渐白头个体、地域和弥足的狭隘性,不断开阔视野,充实、完善和发展自己,最终在交往中形成全面的社会关系和丰富的个性。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的自觉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1、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

2、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3、大力发展教育事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5、扬弃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对立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问题五:什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盯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问题六:什么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 宣言》中说明,取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他们逝世之后,很少为人们所提及。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同样也很少专门论述。去年, 同志的“七一”讲话,突出提出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检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最早而且最系统阐述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理论的,当数他们写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里主要结合这部著作及他们其他的相关论述,讨论一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当代价值系统重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的最高价值

1中国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就是一个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个世界已经形成了自生自发自觉的社会秩序与稳定的制度。但是,在古代中国,这仅仅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

自古以来,中国形成了以家庭家族关系为中心的完备的伦理本位社会秩序,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成为核心价值,由此形成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教化体系和“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社会实践体系。尽管这一价值系统经常受到冲击而陷于“礼崩乐坏,道德沦丧”,但它又不断重建而成为维系社会稳定运行的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

2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世界强烈冲击下,仓促应战,开始了从农耕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乃至后工业经济时代的历史性的转变。但是,传统的价值系统并没有同步地瓦解而为西方式的新的价值系统所取代。由于西方在中国的肆虐和西方自身异化的现实,中国传统的价值系统一边在瓦解,一边又在重构,许多部分反而变得更加顽强。近代西方的价值体系来到中国,在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中不可能不变形。传统的价值系统已不能继续整合中国社会,而源自西方的近代价值系统只在很少一部分中国人中获得认同,在更多中国人中却激起了强烈的反弹,中国于是出现了价值系统的分裂、断裂乃至某种真空。

3近代以来,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确定自己的价值核心或终极奋斗目标,构建合乎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的价值系统,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继续前进的伟大动力。正是针对这一时代需要, 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奋斗目标的统一点被这样明确地确定下来,这在中国 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十月革命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这里所解决的正是社会主义中国现时代及未来新的价值系统的终极目标或价值核心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性问题。

4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即在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中,这种发展正是取决于个人间的联系,而这种个人间的联系则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即经济前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以及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32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