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旅游必去景点

宁夏旅游必去景点,第1张

宁夏旅游必去景点大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宁夏旅游必去景点大全,喜欢就收藏起来吧!

石嘴山地区

 宁夏沙湖生态旅游区

 宁夏沙湖位于宁夏引平罗县西南,距银川市56公里,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2平方公里,沙漠面积127平方公里。是一处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宁夏沙湖景区荣誉:“世界环境保护五百家单位之一” 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荣誉称号。

 田州塔

 在宁夏平罗县南。因位于唐代时置的田州城而得名。平面为六角形,建于高约3米的夯土台基上,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身八层,高约38米。第一层塔檐下的砖雕非常精美,除雕出斗栱、替木、柱头、椽头等外,还有各种花卉和佛像,玲珑剔透,工艺娴熟,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塔的始建年代无考。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曾重修。

 武当山庙

 在宁夏平罗县大武口西北约2公里的武当山上。因山得名。是银川以北的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由山门、钟鼓楼、过殿、塔、后殿等组成,分别配列在东西向的中轴线上或其两侧。山门后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重檐凉亭式的钟鼓楼,重檐飞脊,气象轩昂。前后殿之间有一座五层砖砌楼阁式塔,高约20多米,平面方形,四角略有收进,就其风格来看,类似银川市海宝塔,但又有独特之处。后殿是庙的主要建筑,单檐歇山顶,宏伟壮观,左右两侧山墙砖雕也甚精美。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武当山建立狮子碑记》称,武当山庙“乃山林古刹,西夏名兰”,“乾隆三十年之间,省翁大和尚驻锡于此”,“发愿建寺,大佛殿宇三转五楹,岿然壮丽,矗立云霄”,“更兼蒙古人等皈依瞻拜,则绵绵而不绝矣”。可见此庙乃清代以前始建,以后又有增建,是古代蒙汉各族人民频繁交往、促进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兵沟

 兵沟位于平罗南部的黄河大峡谷,全长30多公里,占地2万余亩,沟壑纵横,未经任何迫坏的原始地貌,使得国内外影视剧组和游客争相前往拍摄和猎奇。目前,已有《贺兰血》、《黄河知我心》、《苦泉记事》等十多个影视剧组在此拍摄,近十万游客到此旅游,梁小龙、沈军谊、斯琴高娃、金巧巧等知名演员都在兵沟排过戏。 兵沟旅游区的景观主要是“一障、二墓、三河、四沙、五谷”。“一障”就是“浑怀障”。

 兵沟是秦大将蒙恬于公元前214年北击匈奴时修筑的要塞“浑怀障”军城所在地。“二墓”就是汉墓群,兵沟汉墓群为秦未至西汉守边将士的墓葬群,有数百座之多,自治区已发现的12处汉墓群中最大的墓葬群,目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河”就是黄河,奔腾不息的古老黄河从兵沟旅游区流过,与兵沟段黄河相联系的历史文化也非常丰富,可开发的旅游娱乐项目很多。“四沙”就是大漠,兵沟旅游区东连毛乌素沙漠。沙漠中有古烽火台。“五谷”就是大峡谷。兵沟大峡谷是一处原始地貌景区,峡谷中的珍珠泉泉水潺潺流出。

 大武口明长城

 大武口明长城又称边防北门关墙,这段长城建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系兵部尚书王琼勘察后奏请朝廷批准,由佥事齐之鸾督建的。长城西起贺兰山枣儿沟,东到黄河岸,长约五十里,在今大武口村附近,明水湖农场东至铁路一带尚有遗迹。其它处则已变为农田、道路,不复存在。大武口明长城的烽火台是座边长二、三百米,略成正方形的城堡,南面还有个小瓮城,北面紧靠蜿蜒东去,长城历久风雨,毁坏比较严重。

 石嘴山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平罗县城北门外,为宁夏最大的道教庙宇,是座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楼阁簇拥,基高顶尖,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28年(1939年)续修,占地4200平方米,坐北向南,砖包台座,南北长105米,东西长40米,分为四级,由南向北渐次升高,最高建筑“三母殿”距地面约26米。整座建筑包括城隍殿、观音殿、娘娘殿、三清殿、三母殿,玉皇殿、洞宾殿、文昌阁、关帝阁、无量殿等。其造形独特,规模宏伟,楼阁层叠,气势辉宏,珠联壁合,富有民族特色。

 西夏离宫遗址

 西夏离宫遗址上有建筑台地数十座,沟口南侧,有建筑台地十余座,其中最大的台面长100余米,前后宽70余米,高出地面12米左右,最小的台面长20余米,前后宽10米,高出 地面8米,其余台地高低不一,在5—15米左右。沟口北侧有三组建筑台地组成:第一组建筑台地为上、下两层,下层南北长近100米,高出地面30米;第二组台地位于第一组台地之北,修筑在沿山长200米的山坡上,自下而上共分四 层,最上层高出地面100米左右,每层台面宽60余米;第三组建筑台地位于第二组东北,在沿山坡500多米的地方,修筑建筑台地3处。所有台地台面都较平坦,其后端是将山坡劈去,与台面形成直角,前端则以块石砌成直壁,台在两侧或正中砌有石阶梯。台地上和附近有大量西夏时期的玻璃砖瓦、鸱吻、瓦当和滴水等建筑残件等。此地还出土过西夏和宋代钱币。

中卫地区

 宁夏沙坡头

 沙坡头旅游区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鸣沙一一沙坡鸣钟所在地,丰硕的治沙成果于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的光荣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被世人称为“沙都”。200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二十个著名景观”。2007年5月8日,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区位于宁夏中卫市城区以西20公里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处。这里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即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厚,被旅游界专家誉为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

 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总长800米、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沙坡头黄河滑索,有黄河文化的代表一一古老水车,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黄河南岸是一块三面环沙,一面靠山的“U”半岛,这里地形优越,景观奇特,民俗淳朴,资源丰富,可以在演绎中心观看具有异域风情的、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黄河塞上人家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睡农家炕、享农家乐;滨河浴场可以体验母亲河的沐浴,秦代长城和陶窑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遗址。

 中卫高庙

 在宁夏中卫县城北面。始建于明代正统年前。初建规模较小,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代建筑群。庙分为保安寺和高庙两部分。保安寺在前,山门朝南,两侧建有厢房,正面为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殿后为高庙,有二十四级砖砌台阶,拾级而上,至南天门,途中有仿木建筑的砖砌牌楼一座,其东西两侧建有对称的重檐歇山顶天池各一座。南天门后建有二层三重檐、四面坡顶的中楼一座。它们分别通过飞桥和南天门相连接。中楼后为五岳庙,高20余米,三层三重檐,歇山顶,是高庙的最高大建筑。主要建筑处于南北中轴线上,且逐渐增高,辅助建筑处于左右两侧,均衡对称。整个建筑虽然层楼重迭,檐角飞翘,但都显得十分稳重壮观。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之间,多用飞桥相联结,布局十分紧凑。庙在清咸丰八年(1858年)和解放前均经重修。

 一百零八塔

 在宁夏青铜峡市峡口山黄河西岸一个向东的陡削山坡上。依山势从上到下按一、三、五、七奇数排列成十二行,形成总体为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位于塔群最上端的是一个形制特大、实心、覆钵式的喇嘛塔,以砖砌成,外表敷白灰,底为八角须弥座,顶为宝珠式,其余各塔的形制相同,但形体较小。始建年代不见记载,但明代中期的一些志书已称其为古塔,形制和北京元代的妙应寺舍利塔相似,可能为同时代遗构。它是我国古塔建筑中唯一总体布局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

 万亩枸杞观光园

 万亩枸杞观光园距中宁县城约8公里的舟塔乡万亩无公害枸杞示范园,是集生产、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无公害枸杞种植示范园区。每年6月—11月是枸杞的产果期,7、8两个月为盛产期,这个季节到枸杞园观光旅游,处处是硕果盈枝、鲜红欲滴的枸杞。

 中宁县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中宁枸杞俗称“红宝”,以其6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优良的产品品质、独特的药用价值而一枝独秀,位居宁夏“五宝”之首。

 石空大佛寺

 石空石窟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余丁张金沙村双龙山南麓。双龙山古时称“石空山”,所以石窟以“石空”而命名。大佛寺面临黄河,北靠长城,距县城20公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佛教寺院,也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通湖草原旅游区

 通湖草原旅游区位于中卫县腾格里大沙漠腹地,距中卫县城30公里,是沙坡头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湖草原旅游区汇集了沙漠、盐湖、湿地草原、沙泉、绿洲、牧村、岩画等多种自然人文景观,被中外游人喻为沙漠中的“伊甸园”。

固原地区

 须弥山石窟

 在宁夏固原县西北55公里的须弥山东麓,六盘山脉北端。这里峰峦迭嶂,岩石嶙峋,曲径幽静,是“凿仙窟以居禅”的理想场所。自北魏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至唐代为止,先后修有石窟一百三十余个,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20余窟,分别置于当地群众称之为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桃花洞等五个地方,蜿蜒约2公里。据石窟形制和造像特征,属北魏时期者三窟,室内方形,单室,有多层塔柱,雕一佛二菩萨。北周时期者八窟,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重要地位。窟室为方形,但中心柱已改多层小龛为一大龛。造像以一佛二菩萨为主,但装饰华丽,高大雄伟,为全国北周造像中所少见。唐代窟多为方形,中心柱已消失,沿后三壁设佛座,窟内造像增至一铺七身。其中大中三年(公元849年)题记的一窟,弥勒造像高达20米,显示出雄伟的气概。此外,还有唐、宋、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多处,是我国石窟艺术的一处重要遗存。

 老龙潭

 在宁夏泾源县南20余公里,是流经宁、甘、陕三省区的泾河源头之一。这里山峪深幽,松竹繁茂,飞瀑轰鸣,是为胜境。老龙潭包括上、中、下三潭,潭水深邃凛冽。是传说中唐代魏征梦斩老龙的地方。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胡纪模奉乾隆帝之命来此视察,撰有《泾水真源记》,记述“凡泾水所历土壤石山,俱见清且涟漪,毫无泥滓。。,是泾水之清,经身历而始信”。对泾水上游水清的原因作了科学说明。

 六盘山

 又称陇山。跨宁夏、陕西、甘肃三省区。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县境内,海拔2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山的东南垂有老龙潭胜迹,为泾水源头之一。西夏宝义二年(1227年)蒙古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曾避暑于六盘山。元安西王曾在山上建清暑楼。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从固原县的张易堡驻地出发,沿小水河,越牛头山口,登上六盘山,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宁夏战国秦长城

 由甘肃进入宁夏西吉县南部,然后折向东北,绕固原县城后,又折向东南,经城阳等地进入甘肃镇原县境。这是战国秦于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灭义渠戎后,为防御义渠残余势力骚扰而筑。根据地势,因地制宜修筑,以土夯成,未有包砖。在平地者,墙外取土,低于地面起筑,每夯层厚5—13厘米,基宽8米,逐渐收分,外壁陡立,内壁缓斜,取土处即自然形成壕沟。在有河沟处,则利用河沟陡立的崖壁,在上面略加修筑即成。保存高度在1—3米之间。长城上每隔200—300米筑一凸出于墙外的墩台,距离为当时弓箭的有效射程之间。长城附近和长城经过的重要隘口、山顶,有烽燧遗址。它对秦国的强大及其统一事业起过重要作用。

 河东墙

 起自今灵武县横城,止于盐池县东,长190公里。是宁夏明代长城中最长的一段。因在黄河以东,故名。《明史》卷十三载“成化十年闰六月乙巳,筑边墙自紫城砦至花马池”,即此,为宁夏明代筑长城之始。此外,有成化年间修筑的从甘肃景泰县进入宁夏中卫并沿黄河北岸至广武(今青铜峡县境)、长50余公里的“城西南墙”;有嘉靖十年(1531年)修筑的自大坝(今青铜峡县境)至三关口(今银川市西)、长40公里的“西关门墙”;还有明弘治年以前修筑的“镇远关墙”及嘉靖九年修筑的”北关门墙”。这些长城全部用土版筑,外表未用砖包,今大部保存尚好,是驰名世界的明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海

 固原城北八里处,有一园林文化和寺庙文化相结合的游览区,这就是固原人称之的"北海"。

 说北海,其实是泉水溢湖,一泓清水,隆冬不冻,四季常流,古人便称其为暖泉,文人墨士称其为北鱼池、蓬沼。水面约有数十调之大,深处丈余。四周汪水处俗称"毛蜡"的菖蒲,碧绿葱翠。沿岸青柳环抱,栖息着各种鸟雀,莺歌燕舞,生机盎然,颇具情趣。从春暖花开到果实飘香的`季节,游人最多。

 盐湖

 在海原县城西部偏北,四面为群山环抱,海原--靖远公路横穿东西。盐湖为唐代十八盐池之一--河地,西夏人称之为碱隈川,盐湖东南缘有北宋定戒堡(今名东堡子)和明代于盐池城(今名老城),现属海原县盐池乡盐池村。

银川地区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夏西部影视城在银川市城区西北郊空旷的荒野上,有两座古代城堡遗址,这就是闻名国内的镇北堡古城。该城堡是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华夏西部影视城所在地。两座城堡是明清时期为防御贺兰山以北各族入侵府城(银川城)而设置的驻军要塞。镇北堡也因此得名。当地群众分称之“老堡”和“新堡”。据方志记载,老堡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新堡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

 “镇北堡西部影城”被誉为“中国一绝,宁夏之宝”。就象到北京旅游“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样,到宁夏旅游如果没到“镇北堡西部影城”就算白玩。迄今为止,这个貌不惊人的外景场地里,已经拍摄了八十多部影视剧,象《牧马人》、《红高梁》、《黄河谣》等影片,就是文革以后中国**获得国际大奖的开山之作。影视城一句“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宣传语。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给昔日凋败衰落的古堡,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当你漫步在这些影视场景之中,流连于真假难分的道具中时,仿佛来到了梦幻般的**世界,令你神往惊奇,耳目一新。《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绝地苍狼》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影片,也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镜头。朱时茂、丛珊、张艺谋、巩俐、姜文等一批批影视人从这里脱颖而出。有人说,这里是**人的福地,影视明星的摇篮,一点也不夸张。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在古代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土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岩画是人类祖先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近6000幅神秘诡异的岩画,被刻制在贺兰山贺兰口峡谷两侧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它们生动的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原始先民放牧、祭祀、狩猎、征战、生产等生活场景。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顺着这个多彩的岩画万花筒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趣的社会生活,唤起我们对人类一致性的认识,理解我们人类深刻的根”。

 西夏王陵

 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距市区大约35公里,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址,也是宁夏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产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观。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在我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王陵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

 中华回乡文化园

 中华回乡文化园位于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大寺北侧,紧临京藏高速公路永宁出口处,依托古老的纳家户清真大寺和回族风情浓郁的纳家户村所建,以展示伊斯兰建筑文化、礼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农耕与商贸文化为特色。园区内建有回族博物院、礼仪大殿、回族商贸一条街、回乡人家等,其中的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回族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回”字形,让游客在漫步历史长廊的过程中,领略回族历史的渊源流长和回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纳家户清真寺

 纳家户清真寺位于银川永宁县杨和乡纳家户村,距银川20公里。是一座传统的中古式建筑寺院。

 纳家户清真寺历史悠久。据记载为元初贵族塞典赤·瞻思丁子纳速拉丁之后裔纳性子孙从陕西移居宁夏后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建,距今已有四百八十年历史。1987年被列入自治区一类文物保护单位。

 南关清真寺

 该寺位于银川市南关南环东路。明末清初始建于南门外,1915年迁至城区,1953年经过扩建,成为一座拥有大殿63间、面积1200多平方米,南北配房41间,占地为2O多亩的建筑群,其规模居于当时银川市区7座清真寺之首。原寺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殿堂门窗皆为红松木,雕刻工艺精细,惜于“文革”中遭拆毁。1981年重建,改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

 银川黄沙古渡

 滔滔万里黄河在宁夏腰部穿过,流程390 多公里,在宁夏有许多古老的渡口。据《西夏记事本末》卷首所附的地图看,就标有顺化渡、吕渡、郭家渡等。据一些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的官渡有横城、高崖、李祥、马头、临河、永康、常乐、新墩、宁安堡、广武、老鼠嘴、张义、青铜峡、冰沟、泉眼山和田家滩南等16 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横城渡口。横城位于银川市东30 余里的黄河东岸,这里登高东望,是浩瀚无垠的黄沙,隔河西眺,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滔滔的黄河水,从这里向北奔腾而去;蜿蜒的明代长城向东南伸延

 鼓楼

 坐落在银川市解放东西街和鼓楼南北街十字路交叉处的钟鼓楼,又称“十字鼓楼”、“四鼓楼”,俗称“鼓楼”。钟鼓楼是一座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古代建筑物。

 海宝塔

 坐落在银川市北郊海宝塔寺内。高539米,是一座方形9层楼阁式砖塔。海宝塔所在的海宝塔寺,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佛教寺院之一,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韦陀殿、卧佛殿等,为重要的旅游景区。

 苏峪口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银川市区西北25公里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它北距沙湖旅游区35公里,东边西部影视城12公里,南靠西夏王陵30公里,是宁夏十大精品旅游景区之一。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近万公顷的范围内,高耸入云的油松、村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吐红的樱桃,挂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平分秋色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层层林海造就的四季景观,色彩斑斓,变化无穷,令人叫绝。尤其是当您踏入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化,登上青松岭的峰顶,人已处在苍茫林海之中。低头看百丈悬崖,放眼望郁郁葱葱;古松立于峭壁之间,残雪留存高山之巅。松涛 阵阵,云雾蒙蒙,宏伟险峻的景观给您一种回归大自然,陶醉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大水车

 位于宁夏银川黄河河湾,距沙坡头约6至7公里。这里耸立着6架木制巨型水车,经河水冲击,日夜缓缓旋转,并发出哗哗的巨大声音,引起了游客的无限兴趣。

 大水车有48个水斗,辐条36根,轴心到地面是78米,水车直径为8米,它利用水流推动挂水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依次舀满水,缓缓上升,至上方时,水斗口朝下,将水倾倒掌盘,再入水槽,引流水渠。

 阅海公园

 景色秀美风光旖旎阅海湿地公园,位于宁夏银川金凤区,总面积2000公顷。 南起艾依河北京路码头,途经西湖游乐园,北通银川市最大的湿地—阅海。风物变幻,气象万千,享有“银川之肾”、“城市绿肺”之美誉。

 宁夏阅海公园日前通过国家林业局审批,成为继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和江苏溱湖湿地公园之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鸣翠湖

 位于银川东郊的鸣翠湖湿地生态旅游区,距市区9公里,邻黄河2公里,规划面积10000余亩,是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会议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

 到鸣翠湖湿地观鸟,静闻百鸟齐鸣的天籁之音,可以说是人生一大乐事。鸣翠湖有鸟类97种,其中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目前,园区内的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构建了“水车苑”、“芦苇迷宫”、“野生垂钓”“观鸟赏花”等旅游项目,是一处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拜寺口方塔

 方塔位于银川西北方向的贺兰山麓,拜寺口风景区内,处山泉清澈、风景优美的环境中。方塔为11层檐实心塔,高约30米。边长62米。每层略有收分,层次分明。塔身外表抹以白灰,上有彩绘,似为力士,双手托日月。塔的建筑年代不见记载,从塔砖形制和大小判断,有可能为明代所始建。

;

银川市国防飞科剃须刀华联店。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得知,银川市同诗剃须刀具体位置在银川市国防飞科剃须刀华联店,主要经营剃须刀批发、零售等产品。银川,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

1、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所指“贺兰山”在哪2、7张地形图,快速了解宁夏首府银川市3、贺兰山大水沟和榆树沟在什么位置4、贺兰山下,一半是江南,一半是塞北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所指“贺兰山”在哪

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当时被金兵占领。二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但在《满江红》里的贺兰山并不是实指,而是指边疆,南宋和金朝激战的地方。贺兰山有两座,它们确切地说都不是中国的边疆,但都可以指代中国的边疆。山,如同站在大地上的英雄报效国家的梦,文学与历史在这里相互融合,把英雄的精神推到了一个高度。

原文(节录)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扩展资料:

《满江红》赏析

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 “渴饮”虽是 夸张,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之声。

-满江红

7张地形图,快速了解宁夏首府银川市

银川市,宁夏首府,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银川平原中部,西依贺兰山,东据鄂尔多斯西缘,黄河穿境而过。银川秦朝时为北地郡属地,西汉时始建城,在宋朝时曾是西夏的都城,称兴庆府,清朝时改银川县,以银川平原为名,1945年置银川市。银川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总面积9025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931万人(2019年末)。下辖3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分别为金凤区、兴庆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和灵武市。

图-银川市地图

金凤区,位于贺兰山东麓、银川市中心,东接兴庆区,西邻西夏区,南连永宁县相连,北依贺兰县。金凤区总面积353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2002年11月始成立,是银川市府驻地。金凤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

图-金凤区地图

兴庆区,位于银川市东部,总面积约7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5441万人。兴庆区是银川市的核心区,是宁夏 科技 、文化、教育、经济、金融和商贸物流中心。兴庆始建于公元678年,时为怀远县城,后遭黄河淹损,县城迁至今银川市区。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国,此为西夏国都兴庆府。明朝时在此设九边重镇之宁夏镇。

图-兴庆区地图

西夏区,位于银川市西部,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总人口53万人。李元昊正式定都兴庆府,并称帝,建立夏国,史称西夏。西夏区以此为名。西夏区境内有著名的贺兰山地,是宁夏核心 旅游 区之一,有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景点。贺兰砚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盛誉,西夏区有“中国贺兰砚之乡”的美誉。

图-西夏区地图

永宁县,地处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中部,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总面积934平方公里,人口约218万。永宁县是个比较年轻的城市,为1941年析宁夏、宁朔两县部分辖地而增设,取永远安宁之意。永宁县境内有明代长城、李俊塔等著名的古迹。

图-永宁县地图

贺兰县,位于宁夏北部,西部为山地,东部平原,黄河穿境而过,面积120471平方公里,人口约223万人。贺兰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98%为黄河自流灌溉。西汉时置廉县,区划屡经更迭,贺兰县为1724年清朝雍正时置,时称宁夏县。1941年,因与当时的宁夏省重名,故更名为贺兰县。贺兰县境内 旅游 资源丰富,有著名的贺兰山岩画、古汉墓遗址、新石器时期遗址、拜寺口双塔、黄河古渡、黄河湿地等景点。

图-贺兰县地图

灵武市,古称灵州,地处黄河东岸,有“塞上江南”之美誉,面积4639平方公里,人口约29万。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灵洲县,北周设灵州,隋设灵武郡,唐为灵州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驻地。安史之乱时,太子李亨在灵武即帝位,为唐肃宗。宋朝时,党项首领李继迁攻下灵州,改称西平府,是西夏东西二京之一。1913年灵州改称灵武县,1996年撤县设市。

图-灵武市地图

灵武 旅游 资源丰富,如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水洞沟、16亿年前的灵武恐龙化石遗址等等。

贺兰山大水沟和榆树沟在什么位置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崇岗镇。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大水沟是贺兰山脉的一条重要沟谷,其位置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崇岗镇西南的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

贺兰山下,一半是江南,一半是塞北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贺兰山是西北的传奇名山。宁夏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雄伟峻峭的山体拔地而起,如同藩篱般隔开了西北大漠与黄河灌区,在山麓两侧形成了草原、沙漠、农田等迥然不同的景观,也因此成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冲突与交融之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的称谓。

拆开贺兰山,往西走是连绵的腾格里沙漠,往东走是富饶的宁夏平原。千年来这里见证着大西北的风沙,庇护着山脚的生灵,连结着不同民族的交往。

▲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的交界处,绵延200多公里,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融之地,山前地带至今遗留着西夏的遗迹。供图/图虫创意

贺兰山,风沙与季风在此止步

在很多人的心中,中国的西北荒漠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的红色荒漠没有区别,都是萧条荒凉的存在。但贺兰山的存在,打破了这种粗暴的印象。

距今约155亿年前,贺兰山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大海,海洋生物在此安居乐业。直到燕山运动时期,强烈的地质运动令海底沉积物慢慢隆起,形成贺兰山的雏形,而随着7000万年前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洲大陆广泛发育,贺兰山继续缓慢上升,最终形成了今天绵延200余公里、平均海拔2000-3000米的近南北走向山脉。

15亿年的地质演变,让贺兰山由一片汪洋挺拔为一座奇特的山脉,也让中国西北多了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来自东南沿海的暖湿气流,穿过东部的太行山、吕梁山来到宁夏,已是强弩之末,干旱成了这里的主调性。但是贺兰山的崛起,阻截了为数不多的水汽,同时还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有效阻挡了从西北方向刮来的高空寒流,也令连绵的沙漠难以越过山脉继续东进。贺兰山一带基本与中国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成为了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当中的重要一环,还是中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

再加上山地形成的垂直小气候,贺兰山的不同区域在气候、水源和植被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差别,呈现了山峦、沙漠、河流、草原、森林等全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在贺兰山西麓,有着一望无际的黄褐色荒漠,这就是著名的腾格里沙漠。它是中国第四大沙漠,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密集的沙山遍布其中,与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相连,成为阿拉善荒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年,阿拉善作为中国沙尘暴的重大策源地,吹起的沙尘浩浩扬扬,但是地上的流动沙丘,始终无法越过高山。

而东麓的迎风坡上,降水积成山间小溪,在数个东西向山谷如贺兰口、苏峪口、三关口、拜寺口流出,带出了山中的泥石砂砾,山前的冲积扇土壤肥沃。同时,这里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却足以供给牧草生长,许多草原植物如短花针茅、长芒草、灌木亚菊、刺叶柄棘豆便染绿了山体,还与稀疏生长的耐旱小乔木灰榆,共同组成了山地疏林草原带。

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多,即山下200毫米逐渐增加到山顶400毫米左右,在贺兰山腹地滋润了一片山地森林,面积仅有211平方公里,却是我国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粗壮挺拔的乔木矗立在大山深处,有山杨、杜松、白桦、山柳和灰榆,以及直径可达1尺多的松树和云杉。山中浅浅的溪水滋润出厚达10厘米的青苔,白蘑、紫蘑等真菌藏身林下,还有古地中海孑遗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合木。而到了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随着气温下降,森林景观又被高山与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所取代。

于是,地处干旱地区的贺兰山,地跨温带草原与荒漠,是华北森林植被、内蒙古草原植被、阿拉善戈壁荒漠植被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汇集地,还是各种生灵宝贵的家园。据统计,贺兰山有脊椎动物218种,其中鸟类115种和5个亚种、兽类51种,属于温带草原-森林草原-半荒漠动物群落,包括国家一级动物金雕、胡兀鹫、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动物马鹿、马麝、岩羊、蓝马鸡、苍鹰和秃鹫等。

从这个角度上看,贺兰山不仅是自然的屏障与分界线,还是一座难得的生态绿洲。

▲在贺兰山,夏天的云杉林是郁郁苍苍的蓝绿色世界,冬天则成了宁夏八景之首“贺兰晴雪”的最佳代言人。摄影/妥永苍

贺兰山,守护着塞北的粮仓

贺兰山的传奇不止于此。雪山与草原之外,贺兰山下还有荡漾的湖水,葱绿的稻田,在塞北的黄沙漫漫中,出现了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江南风光。

一般来说,中国200毫米到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多是草原与荒漠,似乎无法种植水稻。但是农耕民族进入这里后,却打破了这个规则,硬生生造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塞上江南”。为什么,农作的铁犁可以深入西北?

在贺兰山的东面,就是鼎鼎有名的宁夏平原。这里本是地处西北的干燥之地,因为黄河的存在改写了命运。

黄河从青藏高原上奔腾而下,流过兰州以后,转头北上,沿着贺兰山脚一路穿过宁夏平原,由于地势低缓,丰富肥沃的泥土不断沉积,在千万年的作用下,积累出厚厚的土壤层,从此宁夏平原就有了一大片可以开垦的土地。

更重要的是,黄河给这里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它从中卫县南长滩翠柳沟入境,途径中卫、中宁、青铜峡、吴忠、灵武、永宁、银川等县市,在石嘴山头道坎麻黄沟出境。宁夏河段约占黄河全长的是十四分之一,过境年径流量约为307亿立方米,使宁夏平原有了灌溉农业必不可少的水源。

与此同时,地形也是宁夏平原能够充分利用黄河水的重要条件。黄河水沿着贺兰山脚,自高往低冲刷河道,形成稳定的河槽,比起中下游河床不断淤积堆高的“地上河”更加安全;同时在宁夏平原上,水面与地面的高差并不大,只要在河岸上开一个口子,黄河水就能缓缓流入两岸的土地。相比之下,更上游的青海、甘肃峡谷众多,常常要经过三四级提灌才能用上河水,不及宁夏灌溉方便。

▲今天的宁夏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在银川市永宁县,碧波荡漾的万亩鱼塘和连绵的水稻田连在一起,一派水乡风光。摄影/徐胜凯

再加上黄河上游的水位波动比较稳定,少有大的洪涝灾害,使宁夏平原沿河两岸,既可享黄河之利,又无旱涝之虞。所谓“天下黄河富宁夏”,流淌过这里的黄河是一切滋润与富饶的源头。

天时地利之下,2000多年前的先民们就已经凿渠引黄河水到农田,在堤岸上直接开口即可引水灌溉。此后,历朝修浚旧渠,不断开挖新渠。早期的宁夏引黄灌区集中在河东地区,到了唐代,宁夏的引黄渠道已有9条,持续扩大灌区范围,直至19世纪,宁夏引黄灌溉干渠已有23条,全长约1000多公里。

人力建设的渠、沟、桥、闸、坝、滩,大大改善了这里的灌溉条件,也让水稻、蔬菜和水果的种植成为可能。2019年,宁夏的粮食产量3732万吨,人均占有量达542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塞北粮仓。

▲平罗位于宁夏平原北部,镶嵌在贺兰山与滔滔黄河水之间。因地势略低于上游,引水更加便利,水沟纵横,稻田万顷。摄影/杨宏峰

黄河滋润了这个粮仓,贺兰山则守护着它。贺兰山的平均海拔约有3000米,在西部一连串大山中仅仅是个“弟弟”的存在,却是宁夏平原重要的庇护者。打开地图,贺兰山犹如屏障一般,挡住了东侵的腾格里沙漠。试想一下,如果贺兰山像东南地区不到500米的丘陵一样低矮,来自西北的尘暴便会很快掩盖宁夏平原,农田耕作也就无从谈起。

正如地理学家伍光和教授曾在《中国绿洲地域系统研究》评价称:“中国绝大部分绿洲的形成都与干旱区的山地有关。如果没有这些山地的存在,从准噶尔、塔里木到贺兰山的广大区域,就很难发育绿洲。”

人们对黄河与贺兰山的赞赏,从这首民谣里就能看出来:“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贺兰山下的塞北粮仓,源源不绝地生产着著名的宁夏大米、枸杞、菜心、葡萄,称得上是西北的天府之地。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宁夏平原就是出产最好的枸杞的地方。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 170天左右,特别适宜枸杞生长。摄影/李紫恒

圣山与军山:文明交融之地

连通大漠与粮仓的贺兰山,也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之地。

根据专家考证,距今3万年前,贺兰山就有古人类在此游猎生活。在漫长的岁月中,开始有部落在贺兰山的岩石上作画,例如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口两侧的山岩上,就密集分布着大量岩画,既有常见的人面像,也有牛、羊、马和老虎等动物,还有不同部落的象形文字,犹如一部另类的宁夏古史。虽然专家仍未对贺兰山岩画的创作年限作出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贺兰山留存的超过1万幅岩画,曾经见证了这里不同时期先民的生活、祭祀场景。例如,知名度最高的太阳神岩画,大约凿刻于新石器时代,象征着太阳照耀大地,是先民祭祀的重要对象,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逐水草而居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民族在这里来来往往,从“贺兰”的命名就能看出端倪。有的学者认为,贺兰这个词汇来自于古匈奴语,代指曾在这里居住的“贺赖”部落,意为“骏马”;也有说突厥人曾在这里一度生活,他们将骏马称为曷拉,也就是贺兰山;更有人说,贺兰山的名称来源于鲜卑人,贺兰是个鲜卑语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就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贺兰山就是他们策马而来,纵马而去的好地方。

▲贺兰口,一只岩羊似乎在张望山体上的岩画。人类来来往往,留下了岩画;动物悠然自在,生活在贺兰山下。摄影/王彤

对居于中原的汉王朝来说,贺兰无疑是偏远的边塞,当游牧民族的铁骑从大漠南下时,贺兰山便是阻挡他们的第一道防线。公元前272年,强大的秦国军队将贺兰山纳入秦国的版图,但是不久匈奴又乘中原战乱再次占领贺兰山,之后大将蒙恬北逐匈奴,重新收复贺兰山。此后,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就在这座山下展开无数次的军事拉锯:大汉与匈奴、大唐与突厥、大明与鞑靼中国的其它大山,几乎没有像贺兰山那样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之中,由此可见贺兰山还是一座举足轻重的“军山”。

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文明的冲突也意味着文明的融合。为了长期占据贺兰山,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不得不互相妥协。中原王朝的军队边民开始在山下的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土地,把牧场开成农田,定居的人越来越多,就建立了城镇;当中原无力北顾时,游牧民族立刻夺回土地放牧养马,还会在中原人建起的城镇卖马,互相交换生活所需资料,“以物换物”的草原文化与商贸定居的文化开始融合,贺兰山口成为“茶马互市”之地;马匹相当于古代的战略物资,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贸易所得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军事所需,中原王朝就会转变思路,在贺兰山下设置军马牧院到了后来,“屯牧”和“屯田”在贺兰山并存,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

除了农业与牧业之争,游牧和农耕民族也各自修建了大量的建筑:宋朝,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贺兰山东麓建立西夏(大白高国),修建了大量城堡屯兵,历代西夏国王在此埋葬,留下了今天耸立的九座西夏王陵;明朝,汉民族重夺贺兰山,凭借天险修筑长城,分别设立镇远关、打_口、赤木口和胜金关等关隘,还有100多个堡寨。同时,宗教传播也深刻影响了贺兰山的文化,佛教传入成为人民的精神慰藉,修建大量的佛塔寺庙佛像,其中位于贺兰山腹地的南寺号称是阿拉善第一大寺,供奉着仓央嘉措的灵塔。

如果没有贺兰山,西北的 历史 将发生怎样的改写呢?作家唐荣尧曾总结说:“如果没有贺兰山,北方民族在史前时期以岩画记载生活与 历史 的平台就缺失了重要的一块;如果没有贺兰山,匈奴时期,秦始皇的政权会因为失去北方的天然屏障而变得更加短命,西汉政权的生命周期同样会‘缩水’”

在山地纵横的中国,海拔3000米的贺兰山不算雄伟,但是它的存在,却展现了西北的无限种可能——它有着苍茫辽阔的大漠,也有着苍翠劲拔的森林;它有着牧歌悠扬的草原,也有稻花飘香的田园;它有着重叠连绵的山峦,也有着奔腾不息的大河既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热血战场,也是“贺兰山下果园成,塞上江南旧有名”的富饶粮仓。

在这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汉族或依托自然险阻,或利用山川形便,构成了千百年来农业与牧业相互融合、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的复杂 历史 。那些鲜活的生命,在贺兰山下生活、劳作、繁衍、死亡,一代代传承着关于贺兰山的记忆。

1甘肃青海宁夏内蒙旅游地图全图

根据中国行政区划图,华东地区有六省一市,山东省叫鲁,安徽省叫万,江苏省叫苏,上海叫上海,浙江省叫浙江,江西省叫赣,福建省叫闽,华南,湖北省叫鄂,湖南省叫湘,广东省叫粤,广西叫桂,海南省叫琼,香港叫港,澳门叫澳。贵州省简称贵州,西藏简称西藏,西北地区,青海省简称青,宁夏简称宁,甘肃省简称甘,新疆简称新,陕西省简称陕,北京简称京华北,天津简称津,河北简称冀,山西简称晋,河南简称豫,内蒙古简称蒙,东北地区,黑龙江简称黑,吉林简称冀,辽宁简称辽,台湾地区。

2甘肃青海宁夏地图全图高清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简称,是省级行政区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和首都银川。宁夏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以3514-3914#039;北纬10417-10939#039;东经,东与陕西,西与北与内蒙古,南与甘肃。

宁夏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到处是丘陵和沟壑。地形分为三大板块: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宁夏地处黄河水系,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整个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有5个地级市,包括11个县、2个县级市和9个市辖区。

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6881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370518亿元,第一产业27985亿元,第二产业165026亿元,第三产业177507亿元。全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0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95元,农村。

3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地图

青海省在中国地图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三江的发源地。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仅次于新疆、西藏和内蒙古。青海省也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可以说是中国的水塔。

青海的整个地区都并入了中国这是中国元朝的领土。

青海终于并入中国清朝康熙打败准噶尔汗国后的中国领土。此后,他在这里设立了办公室秘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青藏高原设立衙门机构。清朝美国对青藏地区的管理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中华民国和新中国都继承了清朝美国对青藏高原的管辖权。

4甘肃青海西宁旅游地图

西宁不在西安安。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它叫做绿唐城在古代,西方是和平的。是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城市之一,位于青海省中东部。西安安是陕西省的省会,简称挑选,叫做常安在古代。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中心。它也是中国最好的旅游城市之一。

5甘肃青海宁夏旅游线路图

八天自驾。大致路线是银川-兰州-西宁-环青海湖-张掖-武威-银川。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银川从G6出发去兰州,大概400公里的路程,住在兰州,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兰州拉面。

第二天兰州出发,继续走G6到西宁,大概220公里。你可以留在西宁,拜访Ta尔寺,吃西宁特色美食。

第三天,西宁出发去西海镇,然后走环湖东路和

在祁连的第六天,见到卓尔山,去张掖,留在张掖;

第七天,张掖看丹霞地貌,经武威去中卫,住中卫。

第八天,中卫游览了腾格里沙漠,然后返回银川。

6甘肃,青海,宁夏地图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甘肃青海旅行地图

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红古海域地理相连,山水相依,共存于兰西城市群中心节点。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要冲。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兰青铁路和蓝欣高铁贯穿两地。民和县是青海省的西大门,红古区的海石湾是甘肃省的东大门。两地中心城市接壤紧密,交通设施一体化,资源要素优势互补,产业水平梯度明显,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干部群众合作愿望强烈,合作发展空间广阔。

8宁夏内蒙旅游线路地图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接甘肃省。南北长约456公里,东西长约250公里,总面积66万多平方公里。

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只有66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28个省区中最小的行政区。

从地图上看,宁夏基本被甘肃包围。它一半以上的边界是与甘肃接壤的,但它的面积只有甘肃的六分之一。历史上,甘肃和宁夏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冯玉祥提议将甘肃分裂为甘肃、宁夏两省。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中苏进入蜜月期,西北的国防压力明显减轻,中国也进入战后恢复建设阶段。为了集中资源发展社会经济,1954年9月,撤销宁夏省建制,并入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成为吴忠、固原自治州,察哈尔、绥远、热河三省也相继撤销。但这种情况只持续了三年。

现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甘肃的行政区域,还会发现宁夏东嵌陕西,北有一小块与蒙古接壤的边界,把内蒙古和新疆隔开了。南方的小江南靠近四川的九寨沟,九寨沟包括了整个河西走廊,分隔了西藏和蒙古作为一个地处西北多个民族自治地方的省份,这样的行政区划设计堪称绝妙。

9青海甘肃地图旅游地图全图

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四川、青海。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山峦纵横交错,海拔差异很大。有山地,有盆地,有平原,有沙漠,有戈壁,是山地高原地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以分为六个区域,各有特色。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群山环绕。北部有六盘山、龙首山;东岷山、秦岭、子午岭;西阿尔金山、祁连山;南清逆龄。

固原彭阳县分几个乡镇村都是什么名称

彭阳县辖3个镇、9个乡:白阳镇、王洼镇、古城镇、新集乡、城阳乡、红河乡、冯庄乡、小岔乡、孟塬乡、罗洼乡、交岔乡、草庙乡。

关于彭阳特产的导游词

朝那乌鸡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朝那乌鸡产地位于宁夏东南部,六盘山东侧,泾河水系上游。地处东径106°32′-106°58′,北纬35°41′-36°18′,北靠甘肃省环县,东与甘肃镇原县毗邻,南与甘肃省平凉市分界,西与固原市原洲区接囊。南北长约615公里,东西宽约503公里,总土地面积2532平方公里,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808个村民小组。朝那乌鸡的地域保护范围:彭阳县12个乡镇,总生产规模65万只。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1)土壤地貌:土壤以黄绵土、黑垆土为主,地貌以梁、塬、沟谷、丘陵为主,西部为小关山地[详细]

推荐2

彭阳杏子

彭阳杏子地理标志产品

彭阳杏子宁夏宁夏茹阳林果专业合作社彭阳县白阳镇、红河乡、城阳乡、新集乡、草庙乡、古城镇、孟塬乡、小岔乡、冯庄乡、交岔乡、罗洼乡、王洼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6°32′00_~106°58′00_,北纬35°41′00_~36°17′00_。[详细]

推荐3

彭阳辣椒

彭阳辣椒地理标志产品

近期,彭阳县红、茹河流域的辣农可高兴了,新集乡白河村辣椒种植大户冶富德笑着说:“今年,我种植大棚辣椒5栋,上市不到20天,已经卖了8000多元,和去年相比,今年的辣椒不但产量高,而且收入好”,正在数钱的姚河村村民剡俊奎说:“往年辣椒价格一路下降,目前也就卖个七八毛钱,今年怪了,从上市时的1斤7毛,卖到现在的1斤1块1,而且大小商贩上门抢着收,我看今年的辣椒收入肯定会比去年好”。彭阳县共发展大棚辣椒5万亩,由于市场开拓逐步成熟,技术措施逐步到位,“彭阳辣椒”品牌逐步打响,今年不但辣椒座果率和品质明显好于往年,而且收购[详细]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有哪些名胜古迹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彭阳县名胜古迹有挂马沟,灯盏山,百泉故址,璎珞宝塔,朝那古城,

挂马沟:地处六盘山东麓,彭阳县西部,距县城30公里,是菇河发源地之一。这里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古木参天,松柏葱笼。郁郁苍苍,满目翠绿,犹如碧海“一山参差树,缚马灌木群。极目蓊郁海,涉足荆棘丛”目前是彭阳县唯一的天然次生林区,是县内最大的国营林场。

百泉故址:隋 、唐百泉县城和百泉寺遗址,坐落在彭阳县城西南102公里处的沟口乡陶家海子。 故址翠山掩映,杨柳蔽日,碧草茵茵,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青翠欲滴的绿荫下,数十条清溪细流穿绕犹如巨幅绿毡般的草地,潺潺有声。夏日避暑于此,凉爽无比。

灯盏山:相传,清末年,有位人称赵麻子的湖北籍风水师路过彭阳,上下相度,但见西山山势独特,东与莲花山,北同鳌山相峙,成三山相聚之形,茹河穿谷东流。其山襟带古城,形似灯盏,是难得的一块风水宝地。便对当地人说:西山是座灯盏穴,主彭阳兴衰之脉。若灯内添油,按上灯芯,油入灯亭,彭阳就会兴盛。时人不知所云,但灯盏山一名由此传开了。

璎珞宝塔,位于彭阳县冯庄与小岔乡交界处的七座山峰之间。地方志书中称其为"璎珞塔",是固原境内唯一保存的明代塔式建筑,为七层楼阁式砖塔。此塔看上去好似用珠玉装饰而成,显得十分华丽,故以"璎珞"相称。

朝那古城:古城位于宁夏彭阳县城西16公里处的古城镇人民政府驻地,朝那城因其年代久远,故名古城,为秦汉朝那县治所。朝那城址居古城川正中,茹河北岸,这里三面环山,峰峦叠嶂,为通往古长安的要冲。

宁夏彭阳县人口是多少占地面积人口密集度

彭阳县总人口2626万人(2013年),人口密度约为104人/平方公里,面积252865平方公里。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边缘,六盘山东麓,面积252865平方公里,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总人口2626万人(2013年),政府驻地白阳镇。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考古发现,境内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岭儿、刘河遗址及其层位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都说明远在3万年前,原始人类就在境内繁衍生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先民已大量从事畜牧和农业生产。境内曾是伏羲、女娲等人文始祖活动过的地方。

夏朝时期

禹铸"九鼎"分天下为九州,彭阳境属雍州,世居戎狄部落。

商朝时期

彭阳境内居鬼方、羌方等族落。据《周易》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高宗妻妇好统兵攻羌方。《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历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周易》又记,殷商后期,"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说明当地人口增加,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十分强大。

西周时期

《史记·周本纪》裴_集解引《汲冢纪年》载:"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据《汉书》记载:"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戎族的最大一支--昆戎(即犬戎)就生活在彭阳及附近地区。西周时称固原一带为大原之域,至周穆王时,戎狄不贡,发兵西征犬戎,俘五王,迁戎于大原。周夷王时,命虢公率六师伐大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周宣王五年(前823)猃狁攻周到泾水北岸,尹吉甫反攻到大原,有兮甲盘铭文记其事。《史记·周本纪》载:"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大原。"就是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在当地调查民数。

春秋时期

《史记·匈奴列传》载:周平王末年"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彭阳境内属义渠戎居住范围。当时地处关中的秦国,自"平王东迁,以岐西地赐秦后,秦地愈大,秦乘势励精图治。"霸西戎,兼并弱小诸侯,仅秦穆公三十年(前623),用由余计攻戎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居住于"。

战国时期

秦厉公三十三年(前444),秦攻义渠,并俘获义渠戎王。秦惠文王更元五年(前320)攻义渠,取郁郅(今甘肃庆阳),更元十一年(前314)再攻义渠,得二十五城,灭乌氏戎,置乌氏县(今泾源县境),此后秦惠文王欲伐楚,曾投文诅楚于朝那湫(今彭阳古城镇境内)。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宣太后诱杀义渠戎王,秦灭义渠国,于其地设北地郡,以今彭阳境内的朝那邑为中心置朝那县(今古城镇),县境长城遗迹即为朝那县北缘。

秦朝时期

秦灭六国后,废分封诸侯之制,分全国为36郡,朝那县属北地郡。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始皇巡视北地、陇西途经朝那。始皇三十三年(前215)使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疆域北扩,朝那县相对处于内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乌氏倮畜牧,及重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十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于列臣朝请。"据文献中零散史料印证,今县境新集乡剡堡(焉氏塞)和城阳乡吴堡(乌氏堡)均与乌氏倮有关。

西汉时期

西汉初,地方建置仍沿袭郡县制,郡有郡守、都尉等职,朝那县为北地郡都尉的分治所。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冬,匈奴老上单于14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郡都尉,虏掠月余而去。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治高平(今原州区),上隶凉州刺史部,领高平、朝那、乌氏等21县。元鼎五年(前112),武帝"湫渊祠朝那",史学家司马迁随驾记胜,汉武帝在位曾先后6次北巡安定,往经朝那。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变更大部分地名和官名,然朝那县依旧。

东汉时期

中国设十二刺史部(州)和一个司隶州,朝那县仍属凉州安定郡。汉安帝永初五年(111),由于北方羌族起义,下诏安定等三郡内徙,乌氏、泾阳、朝那等属县及汉族百姓随安定郡迁至美阳(今陕西武功县境)。顺帝永建四年(129),诏内迁三郡还旧土,"使谒者郭璜促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驿。"并省泾阳入朝那县,县域范围扩至平凉西北。永和六年(141)东西羌会合,势力大盛,又徙安定郡于扶风(今陕西新平县境)。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分安定、扶风两郡置新平郡,朝那县随郡迁还。

三国时期

曹魏恢复《禹贡》九州建置,朝那县属雍州安定郡(治临泾)。此时因高平县(今原州区)处在曹魏政权和羌胡的分界线上,废高平县入朝那县。安定郡的管辖区域也大为缩减,只有高平以南的朝那等6县。

晋朝及十六国时期

晋分全国"凡十九州,郡国一百七十三",朝那县仍属雍州安定郡。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南迁移,当地除原有汉、氐、羌族以外,还有匈奴、鲜卑、休屠、白狄、黄石等族,史书所称的"平凉杂胡"就是指朝那县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东晋十六国时,朝那县境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五个少数民族政权。前赵时,朝那县属雍州安定郡和后置的陇东郡(治泾阳,今平凉安定国镇境),并在高平(今原州区)置朔州牧。后赵沿袭前赵建置。前秦苻坚永兴二年(358)在原朝那县境阳晋川置平凉郡,郡治在今新集乡境,以当地居住的休屠族首领金熙为第一任太守。后秦时,平凉郡属北雍州"岭北五郡"之一。赫连夏时不置郡县,唯以城为主。县境平凉城(今新集乡境)属梁州。夏胜光元年(428),赫连定即位于平凉城,作临时国都近三年时间。胜光二年(429)于"姚秦时之黄石固(今红河乡境)置长城护军"。

南北朝时期

城市建设北魏、西魏、北周先后统辖今县境。北魏太武帝于神_三年(430)率军亲征平凉城(今新集乡境),城陷,夏帝赫连定奔上_(今甘肃天水市),平凉城归魏。神□四年(431),魏迁县境平凉郡治于阴盘(今甘肃平凉市东)。延和三年(434)魏杀县境休屠族首领金崖,休屠族人立金崖从弟金当川为首领,起兵反魏。太延二年(436),魏置高平镇(今原州区),辖县境战国秦长城以北地区,长城以南属泾州陇东郡朝那县。正光五年(524)改高平镇置原州,辖高平、长城二郡。长城郡领黄石、白池二县,郡治驻黄石县,即赫连夏置长城护军故址---黄石固(今红河乡友联村古城址)。黄石县为原朝那县辖境,白池县(县治待考)为原高平镇辖境,仍以今县境长城为界,朝那县废。西魏初沿北魏建置,废帝二年(553)改黄石县为长城县。北周时置原州总管府,领平高(今原州区)、长城二郡。武帝建德元年(572)在阳晋川平凉城(今新集乡境)置平凉县,属长城郡,白池县废。

隋朝时期

隋初改南北朝时期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文帝开皇二年(582),整顿州县,罢长城郡,长城、平凉二县直属原州。炀帝大业二年(606)改长城县为百泉县。大业三年(607)省并州县,废州复郡,改原州为平凉郡(今原州区),县境范围分属平凉郡的平凉县、百泉县和安定郡(治甘肃泾川北)的湫谷县(治甘肃镇原县)。湫谷县只辖今县境的一小部分(约为孟塬、冯庄、小岔等地)。

唐朝时期

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改为十五道,地方建置为州、县两级。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隋平凉郡为原州(今原州区),属关内道,辖今县境平凉、百泉二县。武德八年(625)百泉县城由阳晋川(红河乡境)迁至茹河川(今县城附近)。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在百泉县设置了兵部直辖的彭阳折冲都尉府。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将原置于阳晋川(今新集乡境)的平凉县治移至泾河南的古塞城(今平凉安国镇境)。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入大震关,陷原州,县境百泉县大部分地方陷于吐蕃。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收复关陇,原州归治平高(今原州区),百泉县复。唐未黄巢起义后,吐蕃又乘机入寇,百泉县再陷吐蕃被废弃。

五代时期

五代时彭阳境内大部一直被吐蕃占据,只有今县境东北一小部分区域(也就是隋时湫谷县的辖境范围)属北方各割据政权。即先后属岐(李茂贞的割据政权)、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辖地。

宋金时期

宋初因高平、百泉、平凉"三县落蕃",县境仍只有原五代各政权的辖境范围属北宋秦凤路原州(治今甘肃镇原县)。直到宋太宗至道元年(995)才收复故原州失地。至道三年(997)设镇戎军(今原州区),与原州同属秦凤路,庆历元年分置泾原路后,又同属泾原路。镇戎军辖今县境一县二寨,即彭阳县(今县城)、东山寨(今古城镇)、乾兴寨(今王洼镇梁壕古城址),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改彭阳县为彭阳城。原州辖今县境三寨,即靖安寨(今小岔乡耳城)、平安寨(今城阳乡转湾)、绥宁寨(今孟塬乡苏喇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部署边防,将泾原路扩编为十一将,其中第四将驻绥宁寨,第六将驻彭阳城。

金初沿袭辽制,尽升军为州,或升城、堡、寨、镇为县。升镇戎军为镇戎州,隶凤翔路,辖今县境东山县(宋东山寨升)领彭阳、乾兴二堡。原州改属庆原路,仍辖今县境三寨(靖安、绥宁、平安寨)。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蒙古成吉思汗破德顺州(今隆德县境),避署于六盘山,县境属蒙古政权管辖范围。

元朝时期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省并州县,撤销县境东山县建置,直属镇原州(今甘肃镇原县)。至元九年(1272)封皇子忙哥刺为安西王,设立王相府于开成(今原州区开城镇),徙民屯耕。至元十年(1273),在开成府设开成路,于金东山县旧址置广安县(今古城镇),至元十五年(1278)升广安县为广安州。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降开成路为开成州。

明朝时期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又降开成州为开成县,撤销广安州并于开成县,隶属陕西布政司关西道平凉府。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升开成县为固原州,并移治原州故址(今原州区),县境属固原州辖地。明代彭阳县境曾为官营畜牧业基地,设灵武监(后改清平监)驻今彭阳县城,领清平、万安(今环县车道乡境)二苑,隶属陕西苑马寺。

清朝时期

清初建置基本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构分省、道、府、县四级。康熙四年(1665),固原州上隶的平凉府改属甘肃行省,固原州辖今县境东昌里,永丰里,清平里和万安里。同治十二年(1873),固原州升为甘肃省直隶州,辖县境兴上里、兴下里、东昌里、永丰里及清平监和万安监。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改固原直隶州为固原县,属甘肃省泾源道,县以下建置基本沿袭清制。民国十八年(1929)实行区村制,县境属固原县东区、万安区和南区一部分。民国二十三年(1934),实行乡镇保甲制,县境有城阳、草庙、万安三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县境设王洼镇、城阳乡、万安乡、张化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重设区制,县境属第二区和第三区。

彭阳哪有鸡窝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冯庄乡茨湾村石坪组。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冯庄乡茨湾村石坪组,彭阳生态土鸡繁育中心,有一种用于野外散养鸡棚的鸡窝。

经营范围:用于野外散养鸡棚的鸡窝,包括一鸡窝本体,所述鸡窝本体内部中空。

宁夏银川在哪?

宁夏 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200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2007年,各县(市)区共辖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和204个居委会、272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148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49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79%, 人口为386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95%。

邮政编码:750004 代码:640100 电话区号:0951

宁夏在哪?宁夏是什么地方

银川在宁夏,宁夏在地图上陕西的上方不大,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塞上江南之称 天很蓝 阳光很明媚,很适合生活。知道枸杞, 甘草 贺兰石 羊绒吧 特产

银川在哪里位置

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 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 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和“塞上明珠”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宁夏在哪里中国地图 宁夏的机场在哪里

银川河东机场

中卫机场

还有固原六盘山机场

宁夏在哪里?

宁夏位于位于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中洲,东经104°17′~107°40′,北纬35°14′~39°22′,面积66400平方公里。黄河两岸为宁夏平原,其西部、南部为贺兰山地区六盘山地,自治区东南部则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处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及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与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区为邻。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南北相距约456公里;西起中卫县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东西相距约250公里。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古道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黄河纵贯八百里,是中国唯一的省级 自治区。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宁夏是 自治区,总人口600多万,其中 人口213万,占总人数的35%。宁夏是中国的 省,区内共有3000多座 寺,营造出了浓郁的 氛围,被海外宾客称为中国的“ 省、 省”。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历史环境造就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构成了宁夏丰富多彩而又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资源。有峻峭的贺兰山、巍巍的六盘山、有浊流滚滚的九曲黄河,还有浩瀚无垠的沙漠和草原、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以及独具特色的 风情,清澈的湖泊、碧绿的稻田……无尽的景色适于多种的旅游方式,可以乘浑脱漂流,也可骑马、骑骆驼穿行于沙海,或者徒步翻越山川。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体验自然的秘语。 黄河对本区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秦代这里就开渠灌溉,现更河渠纵横如织,故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兼以日照充分,雨热同期,故银川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农牧业较发达,煤炭、石膏等储藏丰富。 宁夏境内有战国、隋、明长城与宋代壕堑、离宫遗址,西夏王陵(有“中国金字塔”之称),承天寺塔,一百零八塔等重要文物。其他则有海宝塔、须弥山石窟、银川南开 寺等。贺兰山远望形若骏马,有小滚钟口等避暑胜地。六盘山苍茫逶迤,看黄河边的古老水车,草原上雪白的羊群,自会陶然忘忧。而乘羊皮筏黄河漂流,骑骆驼沙漠跋涉,从鸣沙上滑下等,都是新鲜 的享受。 宁夏 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春秋战国为羌戎、匈奴族散居地,秦属北地郡,汉、魏分属郡州。唐、宋分归两道(路)。元称宁夏行省(取“夏地安宁”以得省名),明设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清属甘肃省。1928年设宁夏省。 重要城市及风景区:沙湖风景区(平罗县)、沙坡头(中卫市) 风味食品:炸羊尾、烧羊羔、手抓羊肉、糖醋鲤鱼、西夏红方肉腐乳等,小吃有馓子、油香与 小吃等。 地方文艺:“花儿”、“信天游”。

宁夏在哪

宁夏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南部和东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下辖地区银川、中卫、固原、吴忠、石嘴山。

求问宁夏市中心在哪?

市中心是兴庆区顶即老城,购物的话坐车到商城就可以了,走几十米就是步行街了。从宁大坐102路到商城下即可。

宁夏在三国属于哪里

属于凉州,魏国的地盘

银川在哪,地理位置是 ??`

银川市是宁夏 自治区首府,位于宁夏北部、青铜峡灌区中部。东界黄河,隔河与陶乐县、灵武县相望;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北接平罗县,南邻青铜峡市。现辖城区、新城区、郊区及永宁县、贺兰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7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