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森kidnapped简介

斯蒂文森kidnapped简介,第1张

kidnapped的翻译为《绑架》

1、作品简介

Conrad和 Ellie是纽约市一对有钱有势的夫妇,某天他们的孩子突遭绑架,周围每个人都有嫌疑。FBI和一个私人谈判小组相继介入此案。

大家都认为无法及时解救这个孩子,但随着剧情的推移,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完美无缺"的家庭却逐渐暴露出不为人知的秘密。这部电视剧所聚焦的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绑匪、执法机构(FBI、私人谈判小组)和表里不一的受害人家庭三方暗暗角力。

2、作者简介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一1894),苏格兰随笔作家、诗人、小说家、游记作家、新浪漫主义代表。斯蒂文森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早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他从学生时代起即酷爱文学,一生多病,但有旺盛的创作力。

斯蒂文森的作品题材繁多,构思精巧,其探险小说和惊险小说更是富于独创性和戏剧性力量,其代表作有《金银岛》《化身博士》《诱拐》等,斯蒂文森亦以之在读者中获得巨大声望。对他的诗人身份,一般读者并不了解。

他逝世以后,长期被认为只是一位模仿他人风格的散文作家和儿童读物及通俗读物作家,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有识者推崇为具有独创性和才能的作家。

扩展资料

1、创作特点

史蒂文森的小说在叙事聚焦方面的灵活多变及创造性,说明了他一直秉持的对技巧的多样性的有意识的创造。这是史蒂文森作为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的一面,而另一方面。虽然史蒂文森以冒险小说闻名,他却认为自己是个散文家和现实主义者。

从他的散文创作来看,史蒂文森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一位对生活模式及行为敏锐的观察家。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现实中的真情实感,这些正是他的苏格兰散文的特点。史蒂文森作为一名散文家的一面是不应该受到忽视的。

例如《金银岛》在小说伊始便以少年吉姆·霍金斯的口吻采用倒叙进行描述:“乡绅屈利劳尼先生、李甫西大夫和其他几位绅士要我把有关藏宝岛的全部详情从头至尾毫无保留地写下来……我就拿起笔来,回到我父亲开设本葆将军客店里的时代。”

这首先为整部作品定下了一个基调,即读者必须跟随第一人称的“我”来回忆整个已经发生过的冒险历程。第一人称的设置可以迅速拉近读者与作品文本之间的距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而以“回忆”的口吻进行倒叙则从时空逻辑的维度确立了整个历险是已经发生过了的,因而它具有绝对的、不容置疑的真实性。 

史蒂文森早期生活在大英帝国本土,与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一样,潜意识里认可帝国有理的观念,为帝国事业写作。随着其远离大英帝国本土。长时间生活在土著人中间,目睹了帝国给当地土著人带来的破坏和灾难。

转而同情土著人,对帝国的侵略破坏行为表示愤怒,在其后的作品中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殖民的愿望和立场,完成了从殖民到后殖民写作的转变。

史蒂文森作品中体现出超于其时代的精神,作为白人作家,他体恤被殖民者之痛,不齿列强殖民行径,明辨是非不偏不倚。

例如《弗丽沙海滩》、《海岛之夜娱乐记》和《在南洋》等游记散文和故事集,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美丽和谐的海岛世界。尤其重要的是,他于1892年出版了堪称史著的《历史的注脚》。

这部作品主要依据他自己在萨摩亚的经历写成,详细记录了在西方殖民者的策划操纵下,萨摩亚岛上内战之火肆意蔓延,岛民饱受涂炭的史实,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殖民者罪恶行径的愤慨,表达了对土著人的深切同情。

这部作品文笔犀利、鞭挞无情,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反殖民、主张种族和文明平等的思想。 

批评家认为史蒂文森将文学和民俗融合成新的传统,才使得他的浪漫冒险作品更有批评价值。结合现代性与魔幻性,试图用民间信以为真的迷信传说来颠覆英国传统文学文化的统治地位,冲破英帝国主义的禁锢。

史蒂文森经过一段时间的散文和文学评论写作后开始了短篇小说的创作。自1877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借宿一夜》以来,史蒂文森一直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叙述技巧和人物呈现的革新。

他的短篇在风格和主题上跨度很大,有悬疑故事,也有寓言式幻想故事,有冒险故事也有性格分析经典,从多方面反映了作者个性和创作的多面性。

2、作者影响

史蒂文森在世时是一位名人,但随着现代文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崛起后,他的作品被归类为儿童文学与恐怖小说的类型。史蒂文森遭到一些像维吉尼亚·伍尔芙与伦纳德·伍尔夫(Leonard Woolf)的批评,而他也逐渐被排除在学校教授的文学经典之外。

这种情况在1973年达到巅峰,当年厚达2000页的《牛津英文文学选集》完全忽略了史蒂文森。而《诺顿英国文学选集》从1968年到2000年为止也没有提到史蒂文森,只有2006年的第8版才包括他在内。

在20世纪晚期,史蒂文森开始被重新评价成一位拥有过人洞察力的艺术家、文学理论家、随笔作家与社会评论家,也被认为是南太平洋殖民历史的见证人与人类学家。随着新的学术研究,他被认为与约瑟夫·康拉德及亨利·詹姆斯地位相当。

无论学术反应是如何,史蒂文森仍然是非常受欢迎的。根据《翻译索引》(Index Translationum)的资料显示,史蒂文森排名第25位,位于查尔斯·狄更斯、奥斯卡·王尔德与爱伦·坡之前。

史蒂文森是英国文学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一,也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的浪漫冒险小说是自《沃尔特·斯科特爵士》问世以来英国最受公众喜爱的作品。

小说《金银岛》(Treasure Island)(1883年),是关于寻找海盗宝藏的故事,也是他的浪漫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同时还是最受欢迎的英语儿童书籍之一。《化身博士》(1886年),是一部关于人类双重性格的讽刺性小说,同时也是描述心理活动的悬疑恐怖小说。

《儿童诗园》(1885年),是一部经典作品。在怪诞题材的“马克汉姆”和“丑陋的珍妮特”、悲剧题材的《法理丝的海滩》、幻想题材的《迈尔斯特·多尔阁下》等作品中,史蒂文森证明了自己还是一位短篇小说大师。史蒂文森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将短篇小说当作一个体裁探索的作家。

在他之前,司各特和狄更斯认为短篇小说是低于长篇的体裁,从而当作长篇的副产品来写作。他的散文、游记以及信函文字优美、内容睿智且见闻广博。

史蒂文森的著作使得他在有生之年非常受欢迎,受到了许多作家的赞美,其中包括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欧内斯特·海明威等文学大师。但是在他去世后他的文学声誉开始下降,并且后人仅仅认为他是一名杰出的儿童故事作家。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许多现代主义的作家并不认同他,因为史蒂文森是大众化的,而且他的作品并不符合他们所定义的文学。然而,到了20世纪中期,评论家对其作品进行了新的评价,开始审视史蒂文森而且将他的作品放入西方经典中,并将他列为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时至今日,史蒂文森的诗集《儿童诗苑》仍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中的优秀作品。《不列颠百科全书》高度评价他的儿童诗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抒情诗集《矮树丛》也同样受到广泛欢迎和高度赞扬。

参考资料来源:-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将多种情感与自然完美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影子。他的诗篇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以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

《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生命之手》、《安迪密恩》、《海伯利安》、《蝈蝈和蛐蛐》《每当我害怕》《哦,孤单》《明亮的星》《人生的四季》《给拜伦》《咏阿丽莎巉巖》《初读贾浦曼译荷马有感》《无情的妖女》

文学特点

济慈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

济慈的诗歌写作方向特别,描写手法细腻,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他带给无数读者新的视角,引导每一个人要善于发现美、拥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这就是快乐人生的秘诀。济慈笔触清新,作品选材特点独特,在他的诗歌里不管是绝美的爱情还是催人奋进的 ,都像被赋予了灵魂的呐喊,从心灵上引起共鸣,更从生活中找到影子。是十八世纪这个需要精神支柱时期的特殊食粮。他的笔下有令人感动的场面更有百转千回的诉说。有情人之间不舍别离的细腻,更有亲人间思念的楚楚辛酸,不管你是心地柔软的女性还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人们的情感无不为之动容。

济慈善于描写景物和自然现象,经过他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事物外面,能给人充分的遐想空间,并融入其中,他用他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华丽的词藻,追求完美的精神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对丑的鞭挞和对美的追求构成了他抒情诗的基调。

济慈的出身在英美文学的所有大家中可以算是最卑微的。因为天性的敏感与自卑,让他有能力洞察到世人难以发现和理睬的社会形态,他触角灵敏,能体会到大自然传递给人类的别样韵味,能用自个的灵魂倾听飞禽走兽的心声,能用用精准的文字描绘十八世纪统治阶级压迫下人民的呐喊。

作品影响

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提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个内涵深刻的命题, 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济慈对英国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从三个方面影响了众多的的诗人和艺术家:丰富的感官描写,舒适恬静地表现中世纪的理想,有关艺术和思想,或思想和世俗的悖论。深受济慈影响的诗人和艺术家主要有:浪漫派诗人托马斯·胡德,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诗人艾尔弗雷德·丁尼森,前拉斐尔派诗人和画家D·G·罗塞蒂,象征派诗人w·B·叶芝以及死于一战的年轻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等。济慈为他们的诗歌提供了创作灵感、写诗的技巧、故事内容和主题风格。

济慈不但以其优美的诗篇为英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还以其诗歌的影响为英国文学(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荷马、但丁、歌德、拜伦、莎士比亚、雨果、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

1、荷马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相传记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以及关于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9、8世纪之间。

代表作《荷马史诗》,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

2、但丁

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

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神曲》、《新生》、《论俗语》、《牧歌》及《诗集》等著作。

3、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代表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

4、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5、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

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等。

6、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

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

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

《“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语文版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7、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8、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9、高尔基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于1868年3月16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

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

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

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

1917年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革命出现的混乱、破坏、无政府主义思潮及各种暴力事件,高尔基与列宁及新政权之间产生了矛盾。

1921年10月,由于疾病,也由于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分歧,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作协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1936年6月18日,68岁的高尔基因病去世。

代表作品《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0、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世界十大文豪

①丁尼生(1809~1892) 丁尼生是19世纪英国回归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一位重要作家,曾肄业于剑桥大学。1884年接受男爵封号。他继承了华兹华斯、拜伦和济慈的浪漫主义诗风,同时接受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古往今来,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无不成为他诗歌表现的内容。他的诗歌,引领人们穿梭往返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或当代现实生活。他的诗追求形式美,清新生动,富于想象力,音调铿锵。但用词华美,风格绮丽有时略嫌雕琢。主要作品有《食荷花人》,描写古希腊英雄尤利西斯战后回国,漂流途中,误食荷花中魔,滞留海岛,乐不思归的故事;《美女梦》写美人的心态;《夏洛特**》写深闺中的女子对骑士的单相思。《尤利西斯》描述尤利西斯暮年的追求,歌唱人生永不止息的精神。

②勃朗宁夫妇罗伯特·勃朗宁(1812~1889)和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1806—1861)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夫妇诗人,被认为是一对流芳百世的情侣。 丈夫罗伯特·勃朗宁以《指环和书》蜚声诗坛,在文化圈内拥有一批知识分子读者,形成“勃朗宁学会”。 《指环和书》为无韵体叙事诗,分12章,共20,934行,根据17世纪末的一个谋杀案件写成。圭迪是一个50岁的穷伯爵,他强娶了穷苦人家女儿13岁的蓬皮丽娅为妻。婚后虐待妻子,蓬皮丽娅不堪忍受,和同情她的年轻的教士卡蓬萨基相爱,私奔潜逃,后生一男孩。伯爵在圣诞节之夜追逐而至,把蓬皮丽娅和她的养父母一起杀死。经法庭审讯,伯爵被判处死刑。 勃朗宁在《指环和书》中,表现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他以出色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的方法,深入情境,表现了 9种符合人物性格思维逻辑的不同的性格。在英国诗史上是一种创新。描写人物方面,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让人物说符合其立场身份的话,准确表现性格特征。他的诗歌常用夸张、讽刺的手法,语言遒劲有力,但句法有时残缺不全。勃朗宁的诗突破了浪漫主义传统的题材和意象,谋杀、毒药、语法学者的葬礼等事物都进入了诗歌。他还接受了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的影响,用生动的形象论述深奥的哲理,譬喻独特,发人深省。 勃朗宁的作品反映现实,揭露贫富不均、社会不平等。但也带有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比较肤浅的基督教伦理观和乐观主义情绪。一些诗作晦涩难解。他影响了20世纪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和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勃朗宁夫人的主要作品有《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和长诗《奥罗拉·莉》,她的诗歌主题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抒发生活之情;二是争取妇女解放,反对奴隶制,暴露社会的弊端,表现了进步的理想。她的诗歌艺术上具有炽热充沛的感情和扣人心弦之力量,语句精炼,才气横溢,大都带有较浓的感伤性质。《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

③斯蒂文森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1894)被认为是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散文、随笔、小说、游记、儿童文学和评论等,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金银岛》、《化身博士》和《诱拐》。 《金银岛》是斯蒂文森最著名的探宝小说,叙述少年吉姆一行人去荒岛寻宝的历险故事,描写了他们与海盗巧妙周旋、斗智斗勇、危险重重的斗争,突出了吉姆的勇敢机智和海盗头目的阴险奸诈,人物刻画生动,性格栩栩如生。小说情节紧张,充满悬念。《金银岛》大获成功,斯蒂文森名声大振,《金银岛》也开了发掘宝藏为题材的小说之先河。 《化身博士》叙述哲基尔医生为了探索人性的善恶,以自己为实验对象,服用自己发明的药物,造成人格分裂。他意念中的恶幻化出一个名为海德的化身。海德欲念膨胀,失去控制,杀人害命。哲基尔医生受到良心谴责,但此时已经走火入魔,无法克制化身为海德做恶的欲念,最终自杀身亡。这是斯蒂文森别具一格的中篇小说,它表达了斯蒂文森对于解决人类内心世界矛盾的看法,探讨人性的善恶问题。小说充满了诡异神秘气氛。 《诱拐》(又译《绑架》)在斯蒂文森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一部历险小说与成长小说的结合体。它借一个十七岁少年的口吻讲述的其对世界的渴望,遭遇世间种种危险时的反应,对友谊的态度,在勇敢正义友善和卑鄙无耻贪婪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中识别、判断和成长的过程:苏格兰孤儿戴维为了家族的遗产去找叔父,却被叔父诱拐到船上运往美洲当奴隶。而船在海上触礁沉没,他孤身一人抓住一块木板浮向岸边。他上岸后遭遇了一起谋杀事件,误被官兵当作凶犯而遭到追捕。在逃亡路上,他巧遇同船的流亡者艾伦,两人结伴而行,在苏格兰高地的荒山野地里度过了一段惊险的逃亡生活,最后回到他当初被诱拐的地方,在朋友帮助下用智谋从叔父手中夺回应得的财产。 斯蒂文森的小说,故事曲折,构思新颖,充满悬念,很能满足读者的探险的浪漫渴望。他笔下的穷人、流浪汉、孤儿、土著居民,往往都是品德高尚、勇敢善良之人。他们最终大多能战胜恶棍和歹徒。作为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的代表,斯蒂文森认为艺术的任务只是向读者叙述他们从未经历过的或有趣的事件,因此,他的作品着意追求艺术效果,而忽视和避开反映社会重大矛盾。 浪漫主义时期小说上的成就则主要体现在内容和题材的创新上。当时小说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哥特小说(Gothic novel)和历史小说(historical novel)。

小说家沃尔夫司各特爵士(1771-1832),在长篇历史小说领域成绩斐然。司各特曾致力于收集和整理历史传说和民间歌谣,早期以诗歌为主,但他最大的成就是27部历史小说。司各特的小说用笔雄浑豪迈,历史背景广阔,浪漫情调和地方色彩浓厚。其中历史小说的主要代表作是《艾凡赫》(1819)。小说富有时代气氛和地方色彩,语言古雅,人物形象丰满。

同时期的简奥斯丁(Jane Austin)(1775-1817)是优秀的女小说家。她的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交往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描绘,所以后人把他的小说称为“风俗小说”(novel of manners)。她的主要成就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Emma》)等6部小说。奥斯丁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描写有闲阶级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活以及绅士淑女的爱情和婚姻。小说语言清丽,结构严谨,体现了较高的技巧。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豪门子弟达西之间的爱情风波,强调感情对于婚姻的重要性。小说情节曲折,机智幽默,富有喜剧性。

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 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 19 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故又称哥特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英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发源地,最有名的建筑作品是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等。

浪漫主义音乐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特点是,不论作曲或演奏,都以个性为重点,注重感情表现。这种变化部分地是由于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所致。17世纪的作曲家是受托为贵族保护人而创作,而18世纪的作曲家则依靠城市音乐会的听众。就这一意义来说,贝多芬上承古典主义时期,下启浪漫主义时期,因为他的音乐技巧基本上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把自己的音乐看得高于一切,看作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从而为19世纪作曲家树立了重要的典范。一般认为CMvon韦伯是真正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开端 。 他以《魔弹射手》建立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随后有舒伯特、柏辽兹 、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和瓦格纳等大量作曲家。他们分别在艺术歌曲、标题交响乐、钢琴小品、交响诗、歌剧等浪漫主义新体裁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音乐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不论在浪漫曲还是在器乐方面,往往从诗歌、童话和民间故事吸取灵感。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更加自由 ,它服从于感情上的需要,有意识地带有片断或即兴的性格 ,对远距离和声和调性关系的探索使和声语言大为扩展。把浪漫主义理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是19世纪的大歌剧,强烈的民族主义,对英雄的崇敬,奇异的布景和服装,描述性音乐 ,以及交响和声乐配曲所显示的精湛技巧,都是构成浪漫主义音乐的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724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