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布莱克《病玫瑰》爱情诗赏析

〔英国〕布莱克《病玫瑰》爱情诗赏析,第1张

〔英国〕布莱克《病玫瑰》爱情诗鉴赏

〔英国〕 布莱克

玫瑰呀,你病了!

在风暴呼号中,

乘着黑夜飞来了

看不见的蛀虫。

找到了你的床,

钻进红的欢乐中,

他秘密的黑的爱,

毁了你的生命。

(飞白 译)

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版画家。自幼跟一位雕版画家当学徒,后来以刻制版画为生。他少年时代开始写诗,因无人出版,只好自己刻在铜版上出版。他一生的主要作品有《天真之歌》等五本诗集,他的诗以清新的歌谣体和奔放的无韵体抒写理想和生活,有热情、重想象,开浪漫主义诗歌的先声,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布莱克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人和大自然的感情。《病玫瑰》这首诗是写给他妻子的。她很爱诗人,但喜欢嫉妒,怀疑丈夫有外遇,布莱克因此写了这首诗来规劝她。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深沉的爱,他像兄长劝说小妹,又像医生劝说病人那样,婉转含蓄地道出了妻子的致命弱点。“玫瑰”一般是用来象征爱情和恋人的,诗人把妻子比作“病玫瑰”,并以此为题,可见他对妻子是一往情深、十分爱怜的,也为整个诗篇定下了基调。然后,用“蛀虫”来象征嫉妒,而嫉妒又是无影无形的,它的到来必定给妻子的心灵带来一片黑暗,使她平静的内心顿起波澜,“风暴呼号”! 这蛀虫得意于自己的栖身之所,伺机钻进了一颗深爱丈夫的赤红之心。诗到这里,可以说诗人已经很清楚明白地指出了“嫉妒”的害处——它对人的蚕噬是摸不着、看不见的。

但诗人又怕伤了妻子的自尊心,他设身处地站在妻子的角度把嫉妒看作是妻子自爱、自卫的手段,而这隐藏在内心的过分的自爱,会像人因充血而死一样反而会“毁了你的生命”。诗人小心翼翼,含蓄委婉而又情真意切地劝解了妻子,以“无我之境”尽抒“有我之情”。

整首诗用的都是比喻和象征的笔法:作者用病玫瑰来象征因爱之深而产生嫉妒和怀疑的妻子,用“风暴呼号”象征她得病之深重,用蛀虫来比喻可怕的嫉妒,用“红的欢乐”象征爱情的美满和幸福,用“秘密的黑的爱”象征因爱之深而产生的嫉妒而妻子又不能自知自觉。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诗人对妻子的关怀、怜爱、而不愿伤害她对他的爱情。

总之,本诗除了语句感人之外,诗人的艺术功力是相当深厚的。全诗每句话都语义双关,内涵丰富而深刻,堪称“观劝诗”中的上乘之作。而丈夫对妻子的那份宽容、理解、爱护和帮助,更是感人至深。

弗兰斯坦是一个多义词,所指的意思分别是:

1、弗兰肯斯坦指的是《Fate》系列中的角色:

弗兰肯斯坦是东出祐一郎的小说《Fate/Apocrypha》中登场的从者,职阶是狂战士。其御主是黑方的考列斯·弗尔维吉·尤格多米雷尼亚。

2、弗兰肯斯坦指的是韩国2014年音乐剧:

弗兰肯斯坦音乐剧由韩国本土创作音乐剧,故事取材于英国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同名科幻小说。

3、弗兰肯斯坦指的是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角色: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创作的长篇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人物,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后来用以指代顽固的人或人形怪物 。

4、弗兰肯斯坦指的是玛丽·雪莱创作长篇小说:

《弗兰肯斯坦》其它译名有《科学怪人》、《人造人的故事》等。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5、弗兰肯斯坦指的是马库斯·尼斯佩尔执导指导的**:

《弗兰肯斯坦》改编自200年前玛丽·雪莱的同名小说,由马库斯·尼斯佩尔执导,帕克·波西、文森特·佩雷斯联合主演。

—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顾城《门前》

顾城,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明丽纯净,童真美好而闻名,因此,顾城也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作为一名诗人,他无疑是成功了,而作为一位丈夫,他做的就差强人意了。就像顾城曾经说过:“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上天给了他诗歌上的天赋,却关闭了他情感上的一扇窗。顾城在诗歌上有多童真纯净,那么他在情感上就有多霸道偏执。原本他与谢烨纯粹美好的二人世界,却因为他的私欲,接受了李英的示爱,从而硬生生的开启了一场“三人行”的爱情模式,三人行之爱,始于顾城的理想与霸道,而终于他的偏执与极端。

谢烨是空气和大地

  顾城与谢烨的初识是朦胧美好的,他们在火车上邂逅,顾城对谢一见钟情,在此后的书信往来中,顾城深深爱上了谢烨,并开始了对谢烨的疯狂的追求,给

谢烨写了很多的情书。

有一次,谢烨问顾城:“你会给我写信吗?”顾城说:“会的。”谢烨问:“会写多少呢?”顾城用手比了比,大概有两本小说的厚度。当时顾城在诗坛之上已经小有名气了,可想而知他写给谢烨的情书是多热情奔放,甚至为了接近谢烨,在谢烨家附近买了套房子,以方便追求谢烨。,1983年,在顾城浪漫的追求下,谢烨与顾城结成连理。

婚后两个人的生活是甜蜜幸福的,顾城像个孩子般依赖着谢烨。他除了写诗作画,洗衣做饭一些生活技能却样样不能自理。在婚后的生活中,谢烨不仅是一位妻子,还是一名母亲,以妻子的名义,把顾城当孩子一样宠,她任劳任怨打理好生活中的大小事务。

和谢烨在一起的顾城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不能独立的“巨婴”,他像个孩子般紧紧依偎着谢烨,不断涉取谢烨的温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畸形的,不对等的。在顾城的世界里,他是高高在上的国王,谢烨则是完全服从他的女仆。在谢烨的眼中,她为他们之间美好的爱情所做出的一味包容与付出,是她甘之如饴的。

    顾城说:“谢烨对我,就像空气和大地一样。”像没有空气和大地一般,顾城没有谢烨不能活下去。顾城和谢烨捆绑得太紧了,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他需要的狂风和静海

    张爱玲说过:“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致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对于顾城来说,谢烨是那最静的海,无声包容着他的一切,李英则是那最狂的风,她的热情奔放,天真可爱,正是顾城所着迷的。在接受李英的示爱后,他想要过上远离世俗的田园生活,与谢,李二人一同在激流岛生活,开始了他们的三人行爱情。

  顾城永远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他在自己的桃花源里,自认为找到了爱情的乌托邦,构建了属于他的童话王国,顾城对和谢烨、李英的关系有过这样的表述,“英儿,你跟我天生就是一模一样的,谢烨不一样,她是我造就的。”在三人行的爱情里,这段关系本就是畸形的。大概,三个人中,也只有顾城感受到了满足和快乐。殊不知,“吾之砒霜,彼之甘露。”三个人的生活对两个女人来说都是折磨。谢烨面对自私,无底线的心爱男人,人前欢笑迎合,人后痛哭绝望,无底线的包容着顾城的一切,但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出现了裂缝,而李英在与顾城的相处下,发现顾城并非自己想像中的那么美好,她所期盼的生活也并非那么幸福,因为,顾城太穷了,不但无法给李英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连普通人的生活都提供不了。顾城给李英安排的房间连门都没有,用一个布帘隔着。后来,李英和一个英国人走了,离开激流岛。

  舒婷说:“他做了一件力不从心的事情,做了一个力不从心的梦”顾城试图建立他的伊甸园,不会想到最后,理想的乌托邦会崩塌溃散,而他也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极端之路。

谢烨的这一想法对顾城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一个人,必须有太阳。”在顾城的世界里,谢烨就是他的太阳,当唯一的太阳都要消失时,他的世界便会陷入黑暗,他的人生也再无希望可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做不到成全,便走向了毁灭。顾城选择了一种极端偏执的方式来处理这一段感情。1993年10月8日,在新西兰的激流岛,谢烨在与顾城激烈的争吵中,被丈夫顾城杀害,而后,顾城在一棵树上自缢身亡。这场爱情悲剧最终以两人的生命为代价,划上沉重的句号。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顾城与谢烨的爱情始于初见,浪漫唯美,以为可以幸福过完一生,可惜,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三人行的爱情里,李英失去的是人格,谢烨埋葬的是生命,顾城输掉的是人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以下,我为大家介绍诗人李白的家庭成员,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家人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名叫李客,为任城尉。母,无记载。

配偶

原配:许氏,结发妻子,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与李白生一子一女。

继室:宗氏,第二任妻子,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携宗氏南下。后李白因李璘案下狱时,宗氏曾奔走营救。

刘氏,与李白同居,后分手。

某氏,东鲁一妇人,与李白同居,生李颇黎。

子女

李伯禽,小名“明月奴”,原配许氏所生。一生未入仕途,贞元八年(792年)去世。有一子两女,长子年轻时出游,不知所踪。两女分别嫁给当涂农户陈云和刘劝。

李颇黎,李白在东鲁时和一女子所生。

李平阳,原配许氏所生,出嫁后不久即去世。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诗作,缺少的是有故事的诗人。的确是这样,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诗人的敏感和癫狂。但也不可否认,诗人天生是有灵性的,他们的想象力被上帝吻过。

顾城(1956—1993年),原籍上海,生于北京,中国朦胧诗派代表人物。1968年,辍学后在家养猪,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并且向报刊杂志投稿;1987年,游历欧洲;1988年,和妻子谢烨隐居新西兰激流岛;1993年,用斧砍死妻子和儿子后,仓促写下遗书,自缢。

从一个童话诗人到杀人狂魔,顾城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也让每一个想要靠近他的人望而却步。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痛苦的挣扎吞噬了这位年轻的天才,但他留下的经典诗作,却像一颗颗星辰,散落在时间的长河。

01

远和近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02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03

早发的种子

她们从我的墓上走过

讨论着蝴蝶的外衣

我再少一点勇敢

就会和她们走在一起

我从没被谁知道

所以也没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

并不是我的目的

04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05

门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窗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06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他们挨的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上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07

错过

一切都明明白白

但我们仍匆匆错过

因为你相信命运

因为我怀疑生活

08

避免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您避免了一切开始

09

自信

你说

再不把必然相信

再不察看指纹

攥起小小的拳头

再不相信

眯着眼睛

独自在落叶的路上穿过

让那些悠闲的风

在身后吃惊

你骄傲地走着

一切已经决定

走着

好像身后

跟着一个沮丧得不敢哭泣的

孩子

他叫命运

10

墓床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读完这几首诗,又翻阅了几篇有关于顾城的文章,心中无限感慨。纪录片《流亡的顾城》里提到,他喜欢林黛玉也喜欢李逵,他喜欢的只是纯粹的人性。

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

小毛驴滴滴答答,倚天剑伴我走天涯

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才在峨眉山上出了家

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眉山上的云和霞,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网易云音乐热评《妙音鸟》

一共五次。

1、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就是一次政治婚姻。

开元十六年(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与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结婚。李白想依仗前宰相的政治背景,许家很富裕,能为他提供充足的跑官资金,再加上李白当时囊空如洗,自然就牺牲自己的名声,走曲线道路当了倒插门女婿。李白看错了,许家是过气的官僚家庭,人走茶凉,以前的关系网早已破败。证据就是他在这里十年,并没有捞到官做。

2、李白此后有四次婚姻。许氏死后一年,开元二十七年夏,李白在剡越与一刘姓女子再度结婚,族举家迁安徽南陵定居,刘氏天宝元年与李白分手。天宝四年春李白在任城第三次与“鲁地一妇人”结婚,生子颇黎,此妇人约卒于天宝十载;其后,李白在宋第四次与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之孙女结婚,无子,上元二年,宗氏入邝山学道。

《弗兰肯斯坦》原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全名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中译本有《弗兰肯斯坦》《人造人的故事》等)。

中文名《弗兰肯斯坦》

其他名称《人造人的故事》

作 者玛丽·雪莱

译 者张剑

类 型科幻小说

出版时间1818年

目录

1作者简介

▪ 原著

▪ 译者简介

2创作经历

3故事内容

4作品分析

5梗概

6译本一览

1作者简介

编辑

原著

玛丽·雪莱(MaryShelley)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创作的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她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

译者简介

张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曾留学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创作经历

编辑

因气候反常,阴雨不断,雪莱、拜伦、玛丽和拜伦的私人医生波里多利经常被迫留在屋里。他们四人在闲谈时,决定展开比赛,每人创作一个恐怖故事,但最后交卷的惟有玛丽。在雪莱的鼓励下,玛丽创作出《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既受到《暴风雨》《失乐园》《老水手之歌》等名著的影响,也含有玛丽的自身经历。比如,书中的克勒伐尔仿佛雪莱化身,弗兰肯斯坦创造的怪物也是素食者,正如玛丽和雪莱。当时,波里多利医生的故事只写出开头,几年后创作完成,名为《吸血鬼》。爱尔兰恐怖小说家斯托克(1847~1912)的作品《德雷库拉》(1897)曾深受其影响。

但《弗兰肯斯坦》才是不朽杰作,它让玛丽名声大震,一度曾超过雪莱。1816年9月,玛丽和雪莱回到伦敦。不久,悲剧再次来访。10月9日,玛丽的同父异母姐姐芬妮·依姆莱悄然出走,在一家小旅馆里自杀。12月10日,雪莱的妻子哈里特在伦敦海德公园投水自尽,因为她不愿意接受雪莱建议,与玛丽一起组成时髦的“三口之家”。当时,哈里特已怀有身孕。哈里特自杀20天后,雪莱和玛丽正式喜结连理,这次婚姻得到了戈德温的批准。婚后,玛丽虽然需要照顾哈里特留给雪莱的两个儿子,还能抽出时间写作。1817年春天,玛丽写完《弗兰肯斯坦》,次年出版。

3故事内容

编辑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岐视时,他感到非常痛苦。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去世,怪物很懊悔,最后跳海自杀。

本书揭示了作者的哲学观点。她认为人具有双重性格——善与恶。长期受人嫌恶、岐视和迫害会使人变得邪恶而干出种种坏事,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它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弗兰肯斯坦已成为好莱坞经典的形象之一。

4作品分析

编辑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吴岩的分析,《弗兰肯斯坦》有如下特征:

一、是一部以哥特式传统创作的感伤主义文学作品。

哥特式小说流行于18世纪,内容多为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对中世纪生活的向往,因其情节多发生在荒凉阴暗的哥特式古堡(流行于18世纪英国的一种建筑形式,类似教堂)里而得名;故

弗兰肯斯坦 相关**书籍

弗兰肯斯坦 相关**书籍(15张)

事充满悬念,以毁灭为结局;有许多同类的著名作品。感伤主义则指工业革命后、法国大革命前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特点是作家以感情和仁爱代替理性作为批判的工具,主要是歌颂善良、同情、忘我无私以及合乎自然,但其塑造的人物有些迂腐和天真。

二、人物发展有着极为清晰的轨迹。

在作品中,作者所塑造的怪物本来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最后却发展为一个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魔鬼,但即便如此却仍保有一定的良知;而弗兰肯斯坦本人开始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错误,后来逐渐变得内疚,最后终于勇于承担责任,与怪物进行决斗。此后的科幻作家们——包括如凡尔纳和威尔斯——在这点上都不如玛丽·雪莱。

三、采用了书信体和记叙体相穿插的形式,因而使形式不致过于单调。

书信体是当时较为流行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

四、主题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科学技术引进人类社会的一种忧虑。

科技发展使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都感到应接不暇,怪物在某种意义上正代表着正在发展和渗透进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忧虑的心情充分表现于作品,阴郁的情调贯穿全书,并投射入文字当中。比如作品中的四次暴风雨,正是预示着变革的来临。读罢整部作品,我们会发现作者有一种非常紧张、躁动的心情。

5梗概

编辑

作品以四封信为开篇。

这些信件叙述了一个人随船队在北极探险时所遇到的一个怪人讲述的故事。

原来,这个人是瑞士贵族弗兰肯斯坦,他曾留学德国,研究电化学和生命,发现了死亡的秘密,于是决定着手制造生命。他先从尸体中寻找材料,然后进行组装,最后借助电化学方法予以激活。但是,本来全都是由好材料制造的、高达8 英尺的怪物在被赋予了生命之后,却变得面目狰狞、奇丑无比,弗兰肯斯坦下意识逃离了实验室,醒来之后发现怪物已经失踪。

其实怪物刚刚诞生时还是十分热爱这个世界的,他躲藏在山里并学会了使用火,并遇到隐居在山中的一位盲爷爷和一对青年男女,由此受到感动,开始热爱人类社会。怪物白天趁青年男女外出时偷偷帮助盲爷爷打柴,并偷出书来自学了阿拉伯语和法语等各种语言,阅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大量文学和哲学名著,于是开始渴望艺术和爱情。但他同时又十分感慨自己的情况,认为“撒旦才代表我目前的处境”,强烈地希望能够改变现状。于是怪物潜入这一家中,发现只有盲爷爷在家,便与之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这时青年男女突然归来,姑娘吓得晕了过去,小伙子气愤地把它赶出了家门。这严重地伤害了怪物的自尊心,他冷静后想到,自己与其向别人求情,还不如去找缔造者。但它刚一出现在大街上,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打骂,屡屡遭到大家的厌恶和恐惧,甚至有人朝它开枪。怪物终于丧失了最后一丝善良,认为这一切都来源于它的制造者。

从此阴影便开始笼罩在了弗兰肯斯坦身上。怪物杀死了他的弟弟,又嫁祸于女仆。弗兰肯斯坦赶到现场后,终于发现这些都系怪物所为,于是开始了对怪物的追逐,一直追到阿尔卑斯山上。怪物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得不到异性的爱。“我要获得一切”。因此它要求弗兰肯斯坦再为它造一个女人,然后两人一同隐居。

弗兰肯斯坦开始同意了,但在造好通电的那一刹那,他突然产生了犹豫:如果它们真的恋爱繁衍,又会给人类带来多么大的麻烦?如果女怪物不愿与男怪物一起隐居怎么办?于是他马上毁掉了女怪物。怪物看到这一切后暴跳如雷,对人类社会和自己的前途彻底绝望,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好友,又在婚礼那天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新娘。而这时弗兰肯斯坦也愤怒了,两人开始了互相追杀,一直追逐到北极……

最后的结局是,造物主弗兰肯斯坦在对这个人讲述完这一切后终于死去,而这时从远方走来一个大个子,趴在放弗兰肯斯坦尸体的雪橇上忏悔,然后声称报仇结束,义无反顾地走向冰原……

6译本一览

编辑

《弗兰肯斯坦》中文译本:

1982年,《弗兰肯斯坦》,陈渊、何建义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年,《人造人的故事》,罗今、丽抒译,外国文学出版社

1998年,《弗兰肯斯坦》,刘新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弗兰肯斯坦》,胡春兰、侯明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弗兰肯斯坦》,丁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活跳尸:弗兰肯斯坦》,尤云峰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年,《弗兰肯斯坦的怪人》,王岩松、于晶华、薛瑞莉译,明天出版社

2008年,《弗兰肯斯坦》,耿智、刘宜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弗兰肯斯坦》,张剑译,中国城市出版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760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