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他的原名叫做费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波兰人,他也是一名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肖邦的生平和他对音乐的贡献。
费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他于1810年出生在波兰,年仅七岁他就开始创作,八岁他就开始登台演出,他在12岁到19岁期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在1829年,他就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来因为因为华沙起义失败,定居在了巴黎从事教学工作和他的创作。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和受欢迎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也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的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波兰民间的舞蹈作为基础,同时,他的作品深受巴赫的影响,以钢琴曲为主要内容,所以它被人们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作为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极为精湛,手法也很细腻,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是很有特点的,他的舞曲也以优美高雅华丽为首。
肖邦对音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新风格,肖邦对音乐的贡献对整个近现代音乐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影响,肖邦的钢琴练习曲,每一首都是钢琴练习曲宝库中的精品,肖邦练习曲对音乐发展和作曲家的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可以被称为是钢琴练习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肖邦的代表作主要有《夜曲》,《革命练习曲》等。
肖邦 FFC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恋上了年轻的歌手康斯坦西娅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就是这位少女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他的余生便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一起。肖邦在沙龙中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通过李斯特,肖邦结识了“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奥罗尔杜德旺夫人,也就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肖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种他从未经历过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乐想象力达到高度兴奋的程度。其后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诺昂乔治桑的别墅里度过的。这些年也是肖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但他的健康逐渐变坏,他和乔治桑的关系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后的信件充满了孤独的绝望。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后几个月便逝世了,时年三十九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兰的泥土。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就献给了键盘,他在这狭窄的结构中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下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顺手的,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
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在肖邦的战争气氛的波罗涅兹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它们那矫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的钢条。那骑士般的玛祖卡闪烁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之中。除了这些精神化了的舞曲形式之外,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测,有时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心血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一种普遍语言的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庆祝着最大的胜利,而那些夜曲则是他在孤独中的梦幻,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的最恳切的渴望。他虽然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但实际上,却和他那浪漫主义的许多同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
一个午后,乔治•桑刚出门购物,天空中随即下起了滂沱大雨。没有带伞的乔治•桑会不会被大雨淋湿呢?
独自在家的肖邦愈想愈着急,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和寂寞,他于是打开琴盖弹琴解闷。听着淅沥沥的雨声,他的双手不断在琴键上挥舞,弹奏出如诗如梦的音律,当肖邦专注于弹琴的时候,乔治•桑已经平安归来,无限温柔地默默站在他身后。因为两颗互相关怀的心,浪漫的《雨滴前奏曲》就此诞生了。
肖邦的音乐精神
在19世纪的编年史中,肖邦(1810--1849)被称为“钢琴诗人”
,这是一个恰当
的称号。他那孕育与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构成了钢琴这一乐器的黄
金时代。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
是他自己的,人
们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
是唯一把他的创
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就把想象力献给了键盘,
他在这个狭窄的
范围中创造出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为美的
源泉。不能演奏
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
这些局限。对于
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亚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
踏板把低音部相
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
“必须让每个音
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
盈的过渡句---
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自然,音乐几乎
象是自己歌唱出
来的。
肖邦有很多作品至今仍是钢琴家的演奏曲目,这是值得注意的。
他的夜曲----正
象这名字所含有的意思一样,是夜晚的歌曲----带有各种不同的忧郁
色彩,这些曲子
通常是三部曲式。他的前奏曲都是幻想的片段,有些有一页长,有几
首只有两三行。
他的练习曲是教学用的最好文献,在这些乐曲中,钢琴技术也变得具
有了诗意。他的
即兴曲奇异而有变化莫测,但它们却都圆满无缺。他的圆舞曲反映了
沙龙里的鲜艳色
彩和娇媚姿态,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心灵舞曲。他的玛祖卡舞曲取自波
兰的农民舞曲,
显现了他青年时代所见到的理想景色。
在大型作品中,肖邦写了四首叙事曲。这些乐曲是有宏大结构的
史诗,象是游吟诗
人讲述的传奇。他写的波兰舞曲再现了一种庄严的情感,这是波兰贵
族向国王欢呼时跳
的列队舞蹈。这些舞曲具有英雄性的曲调,回荡着战斗中的铿锵声,
颂扬了英雄的功绩。
这位民族的诗人使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他们渴望自由的愿
望。《摇篮曲》、
《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都显示出肖邦在他的艺术中在
他的艺术中达到了顶
峰。《B小调奏鸣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
、《F小调钢琴协奏
曲》都完全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
肖邦在20岁时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风格,他不象一些大师
如贝多芬或是瓦格
纳那样长期的思想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肖邦与同时代的舒曼
和门德尔松一样,
在风格上是真正的抒情诗人。这三个人去世都很早,他们都用青年时
代自发的抒情性达
到自己事业上的顶峰,他们是浪漫主义第一阶段最杰出的代表。可以
说肖邦在他的成熟
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件是凭借传统技巧和曲式写成的。肖邦没有象舒
伯特那样忍受过贫
困和轻慢,也没有想舒曼那样忍受过精神病的折磨。虽然他一生享有
盛名,与那个时代
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友善,但致命的疾病使他过早地逝世。当他在3
9岁去世时,他留下
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钢琴文献。
肖邦的大量作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包括技术性的练习曲两
集,每集12首,分
别于1833和1837年出版,以及无作品编号的三首。每首练习曲提出一
个技术性的难题,
常用单一的动机加以发展。它们在多方面概括了肖邦对钢琴技术的可
能性的想法。但它
们不仅仅是练习曲,也是一系列已具雏形的抽象音诗。
第二类包括用小型、亲切的曲式写成的作品,其中有24首前奏曲
、19首夜曲、4首即
兴曲、14首圆舞曲、10首波兰舞曲和55首玛祖卡舞曲。波兰的旋律和节
奏对肖邦风格的影
响在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曲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是波兰的民族舞曲
,用三拍子的斯拉
夫节奏音型和民歌式的旋律写成。这种简单的舞曲结构常被扩展成幻想
曲和音诗。肖邦最
出自内心的乐曲是夜曲和圆舞曲。夜曲是伤感情绪的无言歌,它用分解
和弦伴奏上方的抒
情旋律写成。
第三类包括用较大型的自由曲式写成的作品,其中有4首谐谑曲、
4首叙事曲和6首幻
想曲。叙事曲和谐谑曲揭示了肖邦使用大型曲式进行创作的能力。显而
易见,他是把叙事
曲这一名称用于器乐曲的第一人。他的全部叙事曲都用四分之六或八分
之六拍子写成。其
中,他任意地借用了现成的奏鸣曲、回旋曲和歌曲等曲式结构去创造这
一新的、史诗性的
体裁。
在这三大类作品之外,肖邦创作了三首奏鸣曲,其中的一首B小调
(Op58)最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与当时的流行习俗相左,肖邦没有一首乐曲被标上一个
奇异的、浪漫色彩
的标题。作为一位创造富有表情气氛和情绪的大师,他拒绝把音画用在
他的作品之中。
肖邦还有两首乐曲属于另一类型:F小调幻想曲(Op49,1840-18
41)和波兰舞曲幻想
曲(Op61,1845-1846)。这两首乐曲也是肖邦的不朽之作。
肖邦几乎全凭个人的努力学习钢琴。他是一位卓越的钢琴家。他的
演奏以精致细腻、
美妙动人的音色和富有魅力的表现力著称,但是缺乏力量。人们常批评
他弹奏的声音在音
乐会大厅中显得过于柔弱。他特别喜欢在友人之间演奏。他清楚地意识
到自己没有象李斯
特那样对广大听众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这方面他很羡慕他的对手。
肖邦的作品没有真正的先例可援。他的风格是个人的、浪漫主义的
,与古典世界完
全背道而驰。它们不依靠正规的大型曲式,也很少表现出结构感和均
衡感。他的作品是
随意的、幻想的、雅致而迷人的。美妙的旋律和闪耀的和声交织成适
合与它们本身的曲
式。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反复,有时只用少量的装饰就给反复增添了
兴味。肖邦的作品
给人以来自即兴创作的错觉(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所渴望能做
到的事),但事实
上,肖邦是仔细而有 意识地把它们创作出来的。
虽然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革新力量,但他从来都不是稀奇古怪
的或炫耀自己的作
曲家。他的音乐表现出的情感幅度很大:从伤感到洋洋得意的全有,
但他反对空洞的炫
技性作品。
肖邦的作品从来不是复调音乐,而是带“伴奏的旋律”。肖邦的
旋律来自他从波兰
带来的对祖国民间歌舞的回忆,但是,对他来说,纯属个人触发灵感
比这些现成的素材
要多得多可。他那装饰音很多的长乐句往往具有声乐的特点,缠绵悱
恻、回荡翱翔,最
后似乎只得无可奈何地结束,但音虽消失,意犹未尽。
肖邦旋律中装饰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属于一种完全新颖
的类型,与那种音
域狭窄、紧紧围绕着主要音乐的古典装饰音迥然不同。它们快速灵活
、激动奔放的音流
往往一直冲到钢琴的尽头,又重返到它的起点。它们以大量极为丰富
多彩的经过音群的
形式出现,却似乎从来不打断旋律的进行,而是与之融为一体。它们
灿烂辉煌,变化多
端,非常悦耳动听,但却并不冲淡那些始终是最基本的东西----旋律
线和表情。
肖邦的经过音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在这方面,他在钢琴音
乐中引进了大量的
新颖手法:不同音程的双音经过音群、八度经过音群,以及随意变幻
的各种经过音群,
其间引进了最不符合调性的经过音。这与那种古典风格的经过音大不
相同,后者多限于
表现用不同方式分隔的音阶。
肖邦作品中“伴奏部分”的特点在于既有精心选择的和声,又
有用来表现这些和声
的精雕细刻的音型安排。这已不再是那种纯属调性的和声了。我们
可看到当半音进行不
在旋律的本身出现时,往往会出现在低声部或中间的声部。倚音、
经过音和不谐和音层
出不穷,而一个别具风味的和弦可以在这种音乐中产生表现力极强
的效果,这在肖邦之
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相信和声本身会具有这样的能力。
肖邦的和声有时引用密集的和弦来表现,但用得很少。这种和
弦的音程通常要比过
去的宽大很多。这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密集的和弦了,手指跨度很大
,它们很自然地包含
“十度”音程。肖邦最喜欢用琶音,远甚于用和弦,并运用各种不
同的音型。这些音型
包含了曲调,利用各中手法来表现和声,这种手法比传统的“分解
和弦”和古典派单纯
使用的那些伴奏效果极为单调的几种刻板音型要丰富得多。这就产
生立刻一种前所未有
的融洽、柔和、优美的效果。
肖邦作品的节奏是非常鲜明的,也是很有力的,但又极其灵活
自由。这已不再是古
典主义的严格节奏。在他的音乐中,自由节奏是个很重要的特色。
肖邦是个浪漫主义者,但不是一个革命者。他象舒伯特和舒曼
一样,也尊重传统。
即使在他的创造革新中,也从未有过与过去决裂的大胆想法。他没
有李斯特的那种大胆
的魄力。
肖邦有着一种浪漫主义者的狂热性,他在自己的灵感中自我陶
醉、留连忘返,以至
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可。他重复这种灵感,甚至超越了原来自然达
到的限度。他似乎不
愿看到这种奇迹或者令人心醉的幻境消失。他希望永远不要回到现
实的尘世中来。
在肖邦的艺术中,浪漫主义的风格丰富多彩,使得他的后继者
们看来似乎一切都已
为他们做下了准备。肖邦的模仿者们和追随者们充斥于19世纪下半叶
,直至20世纪仍未
绝迹。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仍然未能摆脱肖邦的魔力,尽管他
们继承肖邦,而写
出的都不过是一些昙花一现的作品;同样是在肖邦创作思想的影响下
,在李斯特、瓦格
纳,并于一定范围内在勃拉姆斯等人的身上却产生了创造性的反应。
没有肖邦,19世纪
下半叶的音乐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独创性是那样的强大,每个乐思、
每一乐句都有其独
特的魅力,或许没有任何其他作曲家能象肖邦那样容易从其作品中辨
认出作者的。这样
的独创性是不可能模仿的。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复制出来的只是肖邦
前奏曲的某些外貌,
而不是其本质,它们的本质是在人的最隐秘的心弦上引起共鸣。肖邦
感情的幅度广阔得
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炽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应
有尽有。他的音乐
思想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使人猜想在它们的背后有隐藏着的标题,但
它们的性格刻画从
来不是描绘性的,甚至也不是史诗性的,它们只是一些纯粹的抒情性
的自白。
肖邦的钢琴艺术风格显然是受到胡梅尔和费尔德的重大影响,但
它却是完全新颖的,
肖邦是使现代钢琴变成他的唯一可能的表现手段的第一位大作曲家。
李斯特的技巧是建
立在肖邦的技巧之上的,不过肖邦一直紧紧依靠着纯粹的钢琴艺术,
而李斯特则开拓立
式钢琴的色彩和管弦乐的功能。
肖邦是一个只有当外界触动他的神经和情绪时才去认识外界的作
曲家,他讲的是自
己,写的是自白。他的忧郁和感伤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息,因为这一
切都是在生活中体
验过和真实感受到的。在他的音乐里,“世纪病”和“世界痛苦”无
论如何强烈,却从
来没有造成支离破碎的印象,因为这位艺术家一直对此保持警惕。肖
邦之所以偏爱舞曲
的形式,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鼓舞情绪的作用和青春的新鲜与生动,
而且是因为它们还
有着深刻的象征性的意义。在社会的嘈杂混乱之中度过了他的一生的
这位寂寞的艺术家,
靠着这些舞曲活跃了他那孤寂的创作想象。
他的舞曲完全不象古典舞曲那样总是多少有点刻板和拘谨,而是
以感情在乐曲中
统驭着一切。这是些热情奔放的舞曲,不仅仅是生动活泼、形式优雅
、姿态高贵而已。
这是些属于浪漫派的舞曲,它们表达了人类所有的情感:欢乐、痛苦
、顺从、温柔、
忧郁、爱情、自豪、愤怒、直至受屈辱的爱国者的那种英勇慷慨之气
。
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
地突出斯拉夫民
族气质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的因素归入了
欧洲音乐的主流。
在肖邦充满战争气氛的波兰舞曲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
,那矫健勇猛而
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的钢刀;骑士般的玛祖卡舞曲闪烁着火热而辉煌
的姿态;甜蜜的
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中。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
莫测,有时又象
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
一种普遍语言的
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获得了最大的胜利,而夜曲则是他
在孤独中的梦幻,
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最恳切的渴望。他虽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
实际上却和他那
浪漫主义的许多同时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
肖邦的浪漫主义虽然明显不是德国的浪漫主义,但是我们必须把
它与舒曼和门德
尔松摆在一起,因为在精神上他是他们的兄弟,并为他们所爱戴,所
理解,而他和他
的巴黎环境(除了李斯特和海涅是例外)的关系是从来不甚亲密的。
肖邦比门德尔松
更加忧郁而多情,也更加富于幻想、敏感和激昂。在创作手法上,他
比舒曼更加稳健。
肖邦是最纯真的浪漫主义钢琴抒情诗人。
感谢你对我的求助。貌似你对古典音乐与古典作曲家基本上一点也不了解,所以我不给你复制一堆一堆的资料了,我只给你说些初学者应该知道的常识性的东西吧。
肖邦是波兰的一位著名的古典作曲家、钢琴演奏家。
他1810年出生,1849年去世,仅活了39年,但对世界的影响巨大无比。
他被人们称作“钢琴诗人”,因为罕有作曲家能创作出如此有诗意的音乐作品。
他很爱国,他的祖国沦陷后他被迫离国,可他在异地总是深深思念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他甚至因此而整天闷闷不乐,极度渴望回国。
肖邦的恋爱不太顺,他先前喜欢过一些女孩,但大都没有淋漓尽致地交往过,他后来和乔治桑好过很久,但最终还是近乎分手了。
肖邦晚年身体很不好,病痛、思国之痛、失恋之痛三重痛苦折磨着他,使他很快去世,据说他得的是肺癌(这个现在科学家们还在研究到底是不是肺癌)。死后他的心脏按他的遗嘱被带回了祖国波兰。
所以,肖邦的前半生过得还算阳光,但后半生过得极为痛苦,有很多人都简单地用“忧郁”这个词来形容肖邦的后半生。
肖邦的作品以钢琴作品为主,而且以钢琴独奏作品为主,非钢琴独奏的作品几乎也都有钢琴参与。
肖邦不是个标题音乐作曲家,所以他的作品基本上没有名称。
肖邦是浪漫派作曲家,浪漫派是古典音乐的一个派别,以主调音乐为主。
肖邦的作品被舒曼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具体什么意思应该不难理解,我在这就只意会不言传了,不明白的话再问我吧。
现在在华沙每五年都有一次叫做“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钢琴比赛,这是世界上最高级、最专业的钢琴比赛之一,比赛中演奏的全部是肖邦的作品。中国钢琴家李云迪在200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获第一名,中国钢琴家陈萨在2000年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获第四名。能在这种比赛上获奖的人一定不是一般人。今年又轮来了此钢琴比赛,据通知是十月份举行。
最后介绍一下肖邦的作品。肖邦最著名的作品有幻想即兴曲、革命练习曲、英雄波兰舞曲、军队波兰舞曲、降b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等等,其实它们著名我觉得主要原因是相对来讲好理解些、大众化些(个人观点)。肖邦的练习曲有着特殊的意义——肖邦是第一个正式地人为、主动地赋予练习曲以较强的艺术价值的作曲家,他的练习曲不仅是钢琴练习之用,也是欣赏佳品。肖邦最能反映波兰民族特色的作品是他的玛祖卡舞曲(是个曲集,里面有很多首),其次是波兰舞曲(又叫波罗涅兹舞曲,也有很多首)。肖邦的夜曲由于很好理解,所以也比较大众化。
肖邦的作品数目不多,作品号只排到了74(但不表明只有74部作品),主要原因是他活得太短了。
今年是肖邦诞辰200周年整。
我觉得这些就够了,省的复制了很多你也找不到重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再问我。:)
《肖邦夜曲》是我听的最多的音乐曲目,每当有了一些闲暇或是感到累了的时候,都会静静地坐下来,听上一集肖邦夜曲。行影相随的淡淡忧郁,优美之中略带一种沉思、伤感和梦幻色彩,肖邦让音乐缓缓的走进了我的心中。
可能很少有人没听说过肖邦,在我最早听到的有关肖邦的记忆中,就是他那个装满了祖国波兰泥土的银杯和肖邦那颗回到祖国的心脏,舒曼当年更是评价肖邦的音乐是“花丛中的大炮”。很早以前就听过了肖邦的“A大调英雄波罗乃兹”,气势磅礴一气呵成的音乐中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更让我确信了肖邦的爱国和英雄主义的钢琴诗人形象。之后又听了肖邦很多的玛祖卡和圆舞曲,再后来很多人喜欢谈论的又是他和乔治•桑的浪漫之情,革命?激昂?缠绵?温柔?忧郁如水?优美似梦?
聆听《肖邦夜曲》稍微晚了一些,从广播电台的音乐欣赏节目,到翻录的音乐磁带,再到CD唱盘,几十年来,它那带有忧郁与庸懒的风格,富于梦幻浪漫的曲调,如诗如歌般的优美旋律,那是在沉静的星夜里,孤寂中内心抒发的吟唱。
肖邦的夜曲,旋律悠长、音乐优美、空灵含蓄。我真正的喜欢上肖邦的夜曲,应该是从这首Op9 No1开始的,乐曲开头的缓板,琴键廻旋的是撩人心绪的诗情,旋律刚一流淌出来我就与它一见钟情了。自第一句缓缓下行的旋律出现,柔美松弛的感情基调,缥缈柔和的音色,更具梦幻和深静的感觉,犹如圣光自天而降,感觉自己好像飘在了一个梦幻世界里,不停的游荡,不停的游荡,每一个音符都是在点缀描绘着一个梦境,那让人心醉的音乐不断的感染着我,俘获了我的心
肖邦的夜曲一共有21首,首首经典、篇篇醉人。《夜曲》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是在静谧的氛围中充满了迷人的浪漫气息。乐曲中弥漫着惆怅、瞑想、缱绻气氛,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伤感和梦幻交织在一起。你会感到肖邦情愁凄美、孤寂浪漫的内心世界。
曾经有无数双手在琴键上抚动着肖邦夜曲的旋律,有数不清的版本在演绎着不同风格情调的肖邦夜曲,阿劳、鲁宾斯坦、傅聪、皮尔斯、比芮、波利尼、李云迪……一代代的大师和新锐层出不穷。我不会弹钢琴,甚至不知道同一个琴键之下为什么会有千差万别的声音效果,旋律、节奏、速度、强度、音色、弹性、张力、织体、调性、等等,不知道是什么就让肖邦夜曲变幻出意境万千,于是便有了评论家对不同的演奏者给与了那么多的词汇,从容不迫、缓慢优雅、宁静淡然、沉稳大气、浪漫摇曳、变幻莫测、深沉淳郁、冲淡平和、寂静幽澜、浪漫委婉、优美精致、缠绵诗意、惆怅哀愁、激情洋溢、平静优美……
以前我听肖邦夜曲,并不管是谁演奏的,也不挑选什么版本,只要是肖邦夜曲就是喜欢的,我陶醉在肖邦优美的旋律里,沉浸在那似梦似幻的氛围中。而在十几年前,忽然遇到了葡萄牙女钢琴家玛利亚•胡奥•皮尔斯(MariaJoaoPires1944-),从此就再也放不下她了。皮尔斯的演奏,音色极美,又善于在节奏与分句处理上表现出细微的变化。以细腻、典雅、秀丽、妩媚而享誉世界。
皮尔斯给了《夜曲》一种舒缓的意境,使《夜曲》呈现出一种悠远的情境。淡了忧伤,留下纯粹温柔的夜,皮尔斯指尖下流出的是晶莹剔透的小水滴,散发着葡萄园般静谧的气息。她的演绎优美精致、缠绵诗意,但也许是因为感觉速度有些慢,浪漫委婉的演绎也令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她对每一个音符都是精雕细琢的,钢琴的颗粒瘦弱而精干,如同骨感美女,每一首夜曲都是既精致又纤美。
这套唱片的录音也是迄今为止最出类拔萃的,清晰透明的几乎吹弹可破,作品第9号的3首夜曲被皮耶丝弹的实在是太美了!无论音色,颗粒造型还是旋律结构,无不精美到了极点,可谓“妩媚入骨”。
有评论说:“音乐大致有两种听法,一般来说,也就是对一般大众而言,欣赏音乐是非常个人,非常主观的事,没有一定的标准,怎么感觉无所谓高低对错,任何权威的评价都代替不了欣赏者个人的审美体验。还有一种听法,就是试图去理解一个真正的作曲家,这样的话,对演奏者的演绎的评价就没那么随意。”我属于凭着感觉喜好听音乐的那些人,我觉得皮尔斯弹得才是肖邦的本色。
肖复兴写到“在市声喧嚣时,不宜听肖邦;在欲念躁动时,也不宜听肖邦。因此,在商业街的高音喇叭里,在精品屋的舒缓音乐里,甚至在灯光柔媚的咖啡厅里,都不会听到肖邦。肖邦,只适合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听,尤其是听肖邦的夜曲。肖邦的夜曲和肖邦本人一样幽宛动人,肖邦的夜曲其实就是肖邦的内心独白。”我却从来也没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播放过音乐。
写于2016-04-2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