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经典的浪漫诗词有哪些?

李白经典的浪漫诗词有哪些?,第1张

李白经典的浪漫诗词有: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李白诗作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sogushiwenorg

莱蒙托夫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作有《恶魔》、《童僧》。

个人作品编辑

主要作品有《海盗》、《罪犯》、《奥列格》、《梦》、《悬崖》、《他们相爱…》、《塔马拉》、《约会》、《叶》 、《我独自上路…》、《海的公主》和《预言家》。

抒情诗《鲍罗金诺》、《祖国》充满了爱国感情,《帆》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长诗《恶魔》抨击了黑暗的农奴制社会。

《童僧》描写了一个不愿过监狱般修道院生活的少年山民的悲惨遭遇。

《商人卡拉悉尼科夫之歌》叙述蔑视沙皇权势、敢于和沙皇卫兵决斗的青年商人的悲剧。

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写以毕巧林为代表的贵族知识分子在沙皇统治下精神空虚的生活。

剧本《假面舞会》反映上流社会的虚伪和欺诈。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 [1] ,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莱蒙托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罕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 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父亲尤里·彼得罗维奇·莱蒙托夫是退役军官,母亲玛利亚·米哈伊洛夫娜早逝,由外祖母家抚养长大,童年是在奔萨省阿尔谢尼耶娃的塔尔罕内庄园中度过,自幼体弱多病,能说流利的法语和德语。1827年全家搬到莫斯科,1828年进入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着手研究普希金和拜伦,开始从事写诗创作,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海盗》、《罪犯》、《奥列格》。

1830年3月,莫斯科寄宿学校改为普通中学,莱蒙托夫请求退学,并前往斯托雷平家族的谢列德尼科沃庄园,同年考入莫斯科大学。在友人A·M·韦列夏金娜的家中结识E·A·苏什科娃,并与之热恋。这时期开始抒情诗的创作,但他不断地移情别恋,又爱上了剧作家伊万诺夫的女儿伊万诺娃。1832年,前往圣彼得堡。同年11月通过近卫士官生入学考试。1835年,成为禁军骠骑兵团骑兵少尉。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了重伤,29日死亡,莱蒙托夫得知消息后悲愤至极,写下了《诗人之死》,激怒了沙皇。1837年2月18日莱蒙托夫被捕,调任下诺夫哥罗德高加索骑兵团准尉,足迹遍布舒沙、库巴、舍马哈、卡赫季。由于外祖母的奔走,1838年4月回到彼得堡。1840年生平唯一一部诗集发行。1840年2月,与法国公使之子巴兰特发生冲突,莱蒙托夫朝天放了一枪,被交付军事法庭。1840年4月,调往高加索现役军队田加骑兵团,第二次流放高加索。7月参与了高加索山民战斗和瓦列里克战役。1841年2月初,返回彼得堡,其英勇事迹备受肯定。1841年4月回到高加索。

1841年7月27日,在皮亚季戈尔斯克市近郊旁的马舒克山麓,韦尔济林的家庭晚会上,莱蒙托夫的玩笑激怒了士官生学校同学马丁诺夫,虚荣心很强的马丁诺夫要求决斗。莱蒙托夫没有开枪,结果马丁诺夫一枪击中了莱蒙托夫的心脏,当场身亡,年仅27岁。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公无渡河》古诗全文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公无渡河》古诗赏析

《公无渡河》是乐府旧题,又称《箜篌引》,属相和歌辞。晋崔豹《古今注》载其本事云:“ 《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在李白之前,今存梁代刘孝威和陈代张正见《公无渡河》各一首。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按其描写的情景可分为前后两段。诗歌的前半部分首先将我们带入遥远的洪荒时代。诗人将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前后的有关记载联缀起来,想象出一个九地黄流乱注、圣人咨嗟浩叹的末世景象。这时大禹出现了,据《列女传》:“ 涂山氏长女,夏禹娶以为妃。既生启,辛壬癸甲,启呱呱泣。禹去而治水,三过其家,不入其门。 ”诗中隐括其事,以较多的篇幅描绘大禹的劳苦使水患消除,九州大地终于出现男耕女织的清平盛世。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开始了后半部分的描摹,唱出一曲生离死别的悲歌:披发的狂叟一任其妻苦苦哀求,却终于无端渡河、蹈身大海,凄厉的箜篌悲吟不绝,而尸挂鲸齿的狂叟再也不能返回。这一段主要是对《古今注》所载《公无渡河》本事进行概括描写,并突出狂叟与其妻的行止。诗中“ 径流 ”,指渡河。“ 虎可搏,河难冯 ”,语出《诗经·小雅·小旻》:“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毛诗:“ 徒涉曰冯(ping)。 ”“ 挂罥(juan) ”,系挂、缠绕。

将故事的背景推向遥远的岁月,然后在那个迷离的神话舞台上搬出一幕古老的传说,这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天才在《公无渡河》诗中具体的表现。他以神话传说为喻体,凭借丰富的想象,展现出缥渺的境界,借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这一艺术特点使诗歌的内容披上了神秘的轻纱,以致众说纷纭。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评曰:“ 李诗凿空而道,归趣难求,由风多于雅、兴多于赋也。 ”可谓深得李白乐府诗艺术的三昧。

《公无渡河》的“ 归趣 ”何在呢

明代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解为“ 讽止当时不靖之人自投宪网者。 ”胡应麟《诗薮》注意到游离于“ 公无渡河 ”本事之外对于大禹治水的描绘,称此诗是“ 太白之极力于汉者也 ”,认为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景慕。清代陈沆《诗比兴笺》则以为是“ 悲永王璘起兵不成诛死。 ”这些说解或稍嫌宽泛,或不合李白平生思想,皆失之偏颇。“ 公无渡河 ”的凄哀长悲,总使我们难以满意这些未免牵强的喻意解说。

那么是生命中怎样的契机使他写下了盛世无奈的悲歌呢

当代的学者知人论诗,对《公无渡河》的归趣提出了新的阐释:自喻说。那披发的狂叟,是诗人自我的化身;咆哮的黄河,象征着安史的乱兵;弹着箜篌苦苦相劝“ 公无渡河 ”的,是李白的夫人宗氏!但在这一致的“ 自喻说 ”下,论及写作的年代,又有原则的分歧: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认为“ 这首乐府很可能是在长流夜郎的途中所作 ”。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至德二年(757),永王兵败,诗人亦受牵连系狱寻阳,并判流夜郎,与宗氏夫人分别之际,写下此诗。大禹治水的背景是安史之乱起后大唐现实的象征,“ 长鲸白齿若雪山 ”,正是当时谗口嚣嚣,使李白系狱的暗指。诗歌成为诗人身遭流放命运的不平之鸣。然而在李白生命的历程中,得到宗氏夫人苦劝的情形也有可能在另一个时候发生,那就是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指出的“ 本篇乃白自喻其幽州之行,当为本年(天宝十一载,752)冬在幽州目睹禄山反迹后作 ”。此时安史之乱未发,诗人怀着“ 沙漠收奇勋 ”(《赠何七判官昌浩》)的壮志渡河北上幽州,但即目所见却是安禄山在叛乱的阴谋下紧张的备战。诗人既后悔又无奈,想起北渡之际宗氏的苦劝,自然而然地便用《公无渡河》的旧题来抒写忧心如焚。这里可怕的长鲸喻指安禄山,自己的北上一如渡河的狂叟自取灭亡。《公无渡河》是诗人忧国忧身的无可奈何的浩叹!

浪漫主义的抒情诗作多是诗人精神的外化。自喻二说孰是孰非,尚难分辨,但二说都根据诗人的身世探微索隐,作出合理的想象,因而更接近于李白乐府诗作“ 连类引义,尤多讽兴 ”(胡震亨《李诗通》)的实质。《公无渡河》正是以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不平和理想破灭的痛苦而传世,它与诗人《蜀道难》、《远别离》等名篇一起组成了“ 太白古乐府杳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 ”(王世贞《艺苑卮言》)的艺术境界。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再往后走,就是唐代的李白了,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和李白同位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还有李贺,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 《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之后差不多就是近代了有两位比较出名的,一是郭沫若,一是徐志摩

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在各国,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这里以郭沫若前期诗歌为例来做一下分析:

1,主张创作自由。我们以《女神》为例,无论是它的创作形式还是它的创作思想,以及感情的自由迸发都体现着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2,描写自然。郭沫若先生早期是一个“泛神论”主义者,在《女神》的艺术创作中,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于是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川海洋,风云雷电,草木飞禽,统统奔入笔底,

3,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这方面,我们可以从“我创造处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雨雷电”(《湘累》)这样的诗句中体会到其独特的想象力和赋予作为人的自我的超凡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83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