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总是充满了浪漫而清新的气息,在这种爱情容易开花结果的季节,很多女孩都会不禁想要披上婚纱,踏上通往爱情彼岸的红毯。而在09春夏秀场上,不少大牌也应时应景地推出了它们的婚纱礼服作品,美轮美奂的设计,如梦幻般奢华的面料,缤纷精致的修饰点缀,浪漫的感觉扑面而来,看了这些作品,不知各位MM们是否也会动心,恨不得让自己早日披上嫁衣呢
DolceGabbana
这款婚纱如瀑布一般垂坠下来的绸缎面料,再在上面罩一层薄纱,点缀上缤纷的白色花朵,就如同是山涧的清澈溪流带着落花从岩石上倾泻而下,浪漫得仿佛穿在身上都能感觉到鸟语花香,而闪闪发光的纱质面料更让新娘会杂成为最闪亮耀眼的主角。
GiambattistaValli
这款婚纱远看如天鹅羽毛编织而成,给人典雅高贵的印象,不过材质却是用纱,近看有一种很人性的浪漫感。
ElieSaab
飘逸的发型和淡淡的烟熏妆,都没有办法将目光的焦点从这华丽的婚纱上转移开,而在现如今的时尚圈里,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设计师确实不多了。
SoniaRykiel
模特纤细的身姿把这款婚纱细节演绎的惟妙惟肖,柔和、舒适以及性感兼具的无限魅力,传达甜美中,带点火辣的感觉。
JasmineDiMilo
这款婚纱尤为个性,薄薄的轻纱凌乱而又不失条理的轻垂下来,宛如峡间的瀑布倾盆直泄下来,清新脱俗煞是好看。
Chanel
香奈儿经典的黑白混搭,使得在婚纱中与众不同,个性十足,高雅简洁的格调,堪称独树一帜,强调的廓线流畅,质料舒适,款式实用,优雅娴美。
Valentino
这款婚纱大气高雅,给人一种美丽的遐想,单肩展露性感大方,保持一贯细致的剪裁、讲究的用料,而且充满女性的妩媚。
RobertoCavalli
毛茸茸的特征使得这款婚纱有种温馨感,上身简单不失大方,下身温馨浪漫完全就变成了春意盎然的浪漫花园。
知识和生活做结合时也能同时体验到浪漫感哦,下面来聊聊几个生活时刻:
1 在旅游中使用当地语言交流:当你能够用当地语言与当地人交流,这种实用的知识能够让你感到非常实用与浪漫。你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还可以更好地欣赏并体验到当地的美食、景点。
2 学习烹饪技巧:烹饪技巧让你能够制作美味的食物,而分享美食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到愉悦。同时,烹饪也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活动,可以和伴侣一起享受烹饪和晚餐的乐趣。
3 阅读古典文学作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让你感受到文学之美和语言之美。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你能够学会更好地了解人性和情感,这对于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人生观念的建立都非常重要。
4 学习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学习艺术形式不仅让你能够感受到美的感觉,还可以让你自己成为那种创造美的人。通过学习艺术,你能够拥有自己的艺术品并将其分享给身边的人。
5 探索新的科技和创新:探索新的科技和创新可以让你了解到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同时也可以让你从技术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知识能够让你看到生活的多个方面,并且也让你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最初,我是被一些关于作者泉镜花的介绍吸引,才对《汤岛之恋》这本书感兴趣的。看过此书之后,感觉这小小的一本书中,不管是对环境,还是人物的发型服饰、言谈举止等各种细微之处的描写,都饱含了浓郁的日本文化特色。书中汇集的五个故事也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有的像《聊斋》一样充满对异界的奇思妙想;有的好似《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般讲述了痴男怨女的浪漫爱情;有的如“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揭示了执法者的教条主义……
近年来,在图书营销领域,多用一种以耳熟能详的作者引起读者注意的方式推荐另一位作者。早前,我对泉镜花这个人几乎是一无所知的。但当我看到关于他的介绍赫然写着: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等大师一致赞赏、推崇后,立刻对此人的文笔充满好奇与期待。具体《汤岛之恋》一书中共有“高野圣僧”、“汤岛之恋”、“紫阳花”、“夜间巡警”和“外科室”五个故事,以及一篇“泉镜花年谱”,是按时间顺序罗列的关于作者的生平简介。
“高野圣僧”的故事既像《聊斋》,又像《西游记》。说它像《聊斋》,是因为故事中有一位女妖,她时常勾引好色的男人,那些经不住诱惑的男人们最终都被她变成了各种动物。说它像《西游记》,是觉得这个故事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喜欢唐僧那段情节有些类似,也是一段撩拨出家人凡心的红尘往事。这个故事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出家人讲述了一段自己年轻时险象环生的难忘经历。这位出家人当时可是真动了凡心的,幸亏及时醒悟,不然也难逃被变成动物的下场。人生就如同这个故事一般,处处都有艰难险阻,时时充满诱惑,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欲念,结果就可能会是万劫不复。
“汤岛之恋”的故事有点《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结合的感觉。故事的男主角神月梓出身贫寒,他的母亲年轻时曾是有名的艺伎;他的亲姐姐生下来就被送人,长大后同样做了艺伎;他的三位堂表姐妹也都从事了一样的营生。父母去世后他更是靠着亲姐姐和三位堂表姐妹的资助才有钱交学费。
那样的家事背景,使得神月对同为艺伎的蝶吉感到格外亲近,犹如家中的几位女性亲属化身成为了她一人。他与蝶吉相识于汤岛,那里也是他母亲的故乡。蝶吉曾两次在他限入窘境时出手相助,令他心存感激。然而,第二次与蝶吉相遇时他已身为人夫,因此他与蝶吉的这段感情注定难以被世人认可。
在亲姐姐去世,堂表姐妹生活也都颠沛流离的艰难时刻,是一位叫龙子的子爵家千金向神月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才得以念完大学。后来,他入赘到子爵家当女婿并继承了家业。但龙子对他的态度总是傲慢、漠然的,她更在乎她自己的名声、健康等她的一切。和蝶吉对神月的一片痴心比,龙子缺少对丈夫的尊重与关爱,所以才令神月毅然选择放弃子爵家女婿的身份与地位离家出走了。
离开子爵家后的神月,从别人那里得知蝶吉怀孕并把孩子打掉了,对她这种不知深浅的行为非常气恼,终究还是抛弃了那个可怜的女人。因为打掉孩子而遭神月抛弃后,蝶吉不堪打击导致精神失常。尽管神月内心深处对蝶吉总有一份牵挂,甚至曾想从龙子那里讨要一笔钱为蝶吉赎身,之后不再与蝶吉见面,最终却只是抱着蝶吉一起跳河了。
在我看来,神月对蝶吉是充满同情与怜爱的,却又无法下定决心为她抛弃一切。他这一生主要都是靠女人维持生计,性格上也比较软弱,根本不是可以被一个艺伎信赖、托付终身的好男人。因此,即使他与蝶吉之间有真爱,也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最后,他们共同赴死,两个人的坟可以挨在一起,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了。而龙子对神月也是有感情的,但她太在意自己,所以神月对她只会是感激和敬畏。如果没有蝶吉的出现,也许龙子和神月还可以相敬如宾地过一辈子。龙子的自私是最明显的;神月也是一个放不下名声、地位、钱财等身外物的人;而蝶吉的身世虽令人同情,她却有一颗扭曲的报复、玩弄男人的心。
根据《汤岛之恋》一书的“泉镜花年谱”中所述,“汤岛之恋”这个故事创作于泉镜花与艺伎桃太郎相识之后,且蝶吉的原型就是桃太郎。泉镜花为桃太郎赎身后与她同居,但遭到了老师尾崎红叶的坚决反对,被迫与她分手。直到老师去世后,他才与桃太郎结婚。这样看来,“汤岛之恋”中神月寄居在寺庙时与住持的一段对话,想必是他自己与桃太郎分手后的心声吧?
“紫阳花”讲述的是炎热的夏天,一个十岁的少年卖冰给一位贵妇的故事。由于继母不小心把切过炭的锯条拿给少年了,他没注意导致用锯条切完的冰都是黑色的,贵妇嫌脏不肯要。少年只好不断地刨新冰,冰却始终都是脏的。少年很怕回去后继母会责怪,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然而,贵妇却毫无同情之心,仍旧不断催促少年,就是不肯收下只是表面带着脏的冰。眼看着整块冰都要浪费了,少年本想把剩下的全都给贵妇。可贵妇仍是不肯接过去,反而一推把冰摔碎了。后来,贵妇像是因为天气太热中暑晕死过去。少年把最后仅剩的一块冰拿到溪水中冲洗后,将只剩下豆粒大小的一块冰喂给了贵妇。
“紫阳花”故事的最后一句话是“斑驳的日影透过梧桐叶筛落下来,紫阳花的颜色,映着寂寞的笑脸。”我查了一下,发现紫阳花在日本象征着家人可以一起创造更好的生活,经常出现在婚礼上,它的花朵是紧紧的凝聚在一起的,代表着一家人。但蓝色紫阳花的花语是:冷漠、无情、骄傲、耐心、你很美,但很酷。不知道这个故事名为“紫阳花”,是否是在指责贵妇的冷漠、无情?同时,是否也传达着少年内心深处对母慈子孝的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夜间巡警”讲述的是一个叫阿香的女子喜欢上了一位名为八田义延的刑警,却遭到了将她抚养长大的伯父的反对。原来她的伯父年轻时爱上了她的母亲,却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被自己弟弟娶走了。他没能得到幸福即而绝心报复,但阿香的父母早逝,所以他只好报复在阿香身上。而阿香喜欢上的这位刑警是一个对工作过于认真履职尽责、极端教条、完全不懂得变通,丝毫没有同情心的人。
“夜间巡警”这个故事的结局着实令人感到啼笑皆非。阿香本想跳河,她的伯父因为拉她,加上喝醉酒,反而一脚踩空掉进河里。八田刑警明明不会游泳,却因为“职责所在”非要跳入河中救人。结果八田刑警和阿香的伯父两个人都淹死了。对于阿香来说,这样的结局反而令她解脱了。她既不用再被伯父报复,又省得真跟八田在一起后被那个教条且冷漠的男人拖累。伯父落水后,感觉阿香是有意阻止八田刑警下水救伯父的,毕竟如果伯父就那样死了,也就不会有人再反对她和八田刑警的爱情。
“外科室”讲述的是一位伯爵夫人因为怕打麻醉针后自己会说胡话泄露心中的一个秘密,宁可死也不肯接受麻醉。没想到为她动手术的医生就真在她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直接给她进行了手术。想想都会觉得那场面太恐怖。不麻醉直接切开皮肉,那会是多么锥心刺骨的痛呀?究竟是什么天大的秘密,可以令她忍到这种地步?原来是因为她曾经和那位医生有过一段感情,不想让其他人知道。
显然,伯爵夫人与医生二人之间的感情很深,乃至医生一直没结婚,甚至两人后来更是在同一天相继离世。而伯爵夫人可以忍住那痛彻心扉的手术过程,想必与给她动手术的人是她真心相爱、信赖的医生有关吧?在那个年代,身为伯爵夫人,如果被人传说议论她的绯闻轶事,可能会令整个家族蒙羞。不知道她宁可强忍剧痛坚守这段感情的秘密,是出于对家庭的守护,还是单纯地只想在内心深处为那份爱情保留一点空间,不被别人玷污呢?或者两种想法都有吧?
1昨夜1夜天在听着雨声中度过,要是我们两人1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1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2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世界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3是小生不才,没能躲过姑娘的盛世美颜,不知可否将姑娘纳入囊中,占为己有。
4我有一个让你受益一生的建议你要听吗?嗯。就是这辈子和我在一起。
5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奶牛会喜欢斑马?不知道。因为就像我喜欢你一样没有道理。
6我不那么了解你,竟会那么喜欢你。
7新的一年有三个愿望:暴富,暴瘦和抱你。
8我想说的话,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爱藏在一个人的眼睛里,你却不知道也藏在这句首里。
9情欲来时都猛烈,退潮的时候太落寞了。为什么说琐碎不磨人,是因为与你一起的人间烟火都太迷人了,所有原始的冲动都可贵。
10我爱你也许并不为什么理由,虽然可以有理由,例如你聪明,你纯洁,你可爱,你是好人等,但主要的原因大概是你全然适合我的趣味。
11真的深爱过的人都知道,爱这种东西,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12就这么看你,用所有的眼睛和所有的距离,就像风住了,风又起。
13自从认识你之后,我就再没有看过星星,看星星做什么,看你的眼睛就够了。
14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15这个世纪疯狂腐败没人性,你却一直清醒,温柔,一尘不染。
16没有人会因为说情话喜欢你,只是因为喜欢你才觉得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情话。
17一直都很想你,不管做什么都会想到你,折腾过身体,费过劲喝过酒,试过一切但还是很想你。
18你说的每一句情话我都能听进心里,有时候憋不住还脸红,不是因为你会撩妹,是因为我知道不管你说的什么,都是因为你真的爱我。
19月亮和星星都知道我在想你,就你还不知道,你这个坏东西。我准备去偷偷告诉东西南北风,然后光明正大的邀请你一起去吹吹风。
20我吃饱了,穿暖了,开始想你了。
画面干净,讲究,有做派。背景音乐凄婉又销魂,真的是一场视觉和听觉享受。结尾葛优摘下帽子举起双手,灯光亮起升起字幕,2个小时的**,看得意犹未尽。
章子怡剧照
葛优、浅野忠信:一个民国黑帮老大和一个日本间谍的故事
陆先生和小六
浅野忠信剧照
在这年代里,原来能呼风唤雨的黑帮老大陆先生,最后也只能做暂时保全自己的复仇人。战争落幕,为死去的全家复仇,为心爱的女人复仇。在时代里,关于爱情亲情,江湖义气似乎都消亡殆尽了。
日本妹夫上一秒还在打着麻将说我是上海人,我老婆是上海人,我两个儿子也是上海人,我麻将也打得比你们好。下一个镜头,他在自己的日料店里穿着和服正襟危坐,这一场景拍得很肃穆,浅野切着生鱼片的镜头一出,就知道他骨子里是个不折不扣的日本人,尽管他对那只贪食的猫好像无尽温柔,但是一股凉意从背后升起。
没有爱情的罗曼蒂克
章子怡饰演的小六在拍戏时对着镜头说台词:我看透了你的博爱,那是你自私,逃避。与后来陆先生和小六坐在劳斯莱斯的后车座相呼应,小六:你带我跑了吧,就我们两个
陆先生:我要照顾的人太多,我没这个命,没办法随心所欲。在陆先生面前,章子怡将那点少女的撒娇演得很可爱。
韩庚和章子怡
大明星吴**,能得到陆先生的敬仰,能得到戴先生的爱慕,却得不到丈夫的爱。吃软饭的丈夫出去偷情被抓,还得找人去赎。怎么样也好只求你别抛下我离开上海。
没有爱情才要说这是罗曼蒂克消亡史,浪漫早已死在了赶来的路上。
没有人性的暴力美学
日本妹夫浅野把妻子当利用工具,把小六当性奴。
赵宝刚垂死之际说我有个儿子和你差不多大,童子鸡听后面无表情用铁锹狠狠地敲死了他。让同伴都惊叹:看不出来你个童子鸡,以后是要成大事的。
阿娇剧照
陆先生一个电话,姨太太杀二哥。姨太太说你做什么我都不会生气
后陆先生为了让渡部签引渡书,直接毙掉了渡部的大儿子自己的外甥。
吃完精致的点心后,呈上来精致的盒子,里面装着带着玉镯的断手。
用**开头的话说“这些人没有正常人的情感”
看完此片,很多人说想起姜文的片,想起昆汀的暴力美学。诚然,程耳是和昆汀一样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导演,但是比姜文不知高到哪里去,至少从这部《罗曼蒂克》来看,比《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高明、好看太多。如果说姜文的**有过度装腔之嫌,那么《罗曼蒂克消亡史》可以真正放到**艺术范畴来讲了,个人觉得这是年度华语最佳。
陆先生和小六之间的那点情愫让我想起昆汀《低俗小说》里Vincent和大佬女人Mia。离爱情差点意思,比暧昧多点不舍。 在这没有爱情泯灭人性的**里,我看到的是一部浪漫的史诗级作品。
导演说这是艺术片,是拍个下个世纪的人看的。是不是下个世纪爱情和人性都会彻底消亡?
推荐指数:★★★★★
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艺术源于自然
自然与艺术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与自然相依存的过程中,对自然的了解、认识、利用和改造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内在需求。所谓生存之道,为人处事之道,都是基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在共生共存中的体验和感悟。道即规律,道即法则,道就是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阐释。道之所以深不可测,是因为自然规律无穷无尽,因为自然规律没有穷尽,人类探寻自然奥秘的势头才有增无减,并乐在其中。
自然科学,必然是对物质自然的探秘,大到宇宙天体,小到粒子、量子,物理学、数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从不同领域对物质结构、形态、性质和运动规律不断地认知和探研。其目的和宗旨是不断加深对自然本质的认知,以顺其自然之规律,为已所利用造福人类自身。
观注自然现象,研究自然规律,探索自然奥秘的不仅是科学家们,从事艺术创造的画家、音乐家们也热心于以不同的方式有感悟着自然给人类心灵的启迪,艺术家的富有想象力的创造都是取之于大自然这个挖掘不尽的灵感源泉。只要艺术家们倾心于对自然的观注,热心于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就必然能从自然之规律中,从自然规律的不同层面,不同侧面体悟出无穷尽的形式法则和造型规律。从对自然规律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艺术家创造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十分注重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多次指出:“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份,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通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一位从事科学研究的艺术爱好者更是以诗一般的语言这样描述道:“作为揭示宇宙和情感世界奥秘的探索者和创造者,科学家的最高境界最以人性之浪漫情怀,拥抱宇宙之道,而艺术家的最高境界是按宇宙之道表达人性的浪漫情怀。他们追寻的终极目标都指向真、善、美的最高境域。
这位热爱艺术的科学家无凝道出了宇宙之道、自然之规律对艺术创造的启迪和激发。
当我们回顾自然科学和绘画艺术发展的轨迹,从两者时而交叉的并行轨道中,不难感受到
并驾齐驱的科学与艺术从观察自然、思考探究到领悟自然规律的历程中,艺术家善于感悟的直觉,常常带给科学家难能可贵的启迪,而科学的进展与发
现为艺术观念的更新,观察自然方式的转换与拓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古希腊为人类创造了第一个崇尚美、研究美的灿烂辉煌的盛世,无数的被后人奉为经典美的化身诞生于结隐藏于对事物背后的数理与比例关系执迷探索。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前584——前497年)是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提出了“万物皆数”的学说,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必然遵循着一定的和谐而有序的数学比例规律,这种规律就是自然法则,包括宇宙天体、人及生物、植物。毕达哥拉斯用数的函数关系阐释了自然美及其规律,制定了一套被后人广泛应用的“黄金分割”比,在包遵信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之《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希腊人相信,他们的美学定理表达了久恒的严格的真理,几何图形则是绝对美的表现,几何学被看成是逻辑和美的完美结合,是由神创造的。”其实,毕达哥达斯“数即万物”思想包括“黄金分割”在内的数学研究都是长期对自然的观察,对自然规律不懈的探研而悟出的自然之道,宇宙万物的同共法则。这一法则影响深远,穿越慢长的中世纪辐射在文艺复兴这片因崇尚自然而生机盅然的热土上,在摆脱宗教的束缚之后重又回归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一位夸越十五十六世纪的意大利人,达·芬奇的挚友,数学家、会计学的创始人卢卡·帕乔利在所著《神圣比例》一书中再次充分肯定数理比例对美的形式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神圣比例》将“黄金分割”推上神圣的宝座。并称“所有质量及其单位都可以在人体找到根源,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上帝用来揭示自然界内在奥妙的比率和比例。”再次阐释了自然形态的造型规律就是美的法则。与其挚友一样,达·芬奇也执迷于数学,比例与人体结构关系的研究以证实毕达哥拉斯的发现。他在一系列头、躯干及人体比例分析示意图中加以严谨的分析和求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拉菲尔等众多画家均借这自然赋予的神奇比率创造出至今依然令人赞叹的传世佳作。
随着自然科学在各个不同领域,不同深度的展开科学家和艺术家们不仅从万事万物深切体验到自然形态数与美的关系,光与色的规律也不断揭开神秘的面罩。
有人把自然界比喻成光的盛筵,而色彩就是盛筵中一道道美味佳肴。几个世纪以来,这席迷人的光与色的盛筵大餐始终充满着无尽的诱惑,吸引无数的科学家为之探索,以不断揭示光与色的本性。艺术家以其对光与色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悟性,并在不断揭示的光色规律中尽情品味着大自然所赋予的光色佳肴,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绘画作品。
说光与色说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如说她们是同呼吸的连身姐妹更为贴切。光是色光、光中有色、光与色本是不可分割的,光谱学着为物理学的专门研究光色关系的领域,从牛顿(I·Newton,1642-1727)的色散实验开端,确凿的实验终结了自中世纪有关彩虹现象的色散本质的争论。牛顿意识到复色光通过棱镜或光栅分光后析射出红、橙、黄、绿、蓝、靛、紫有序色彩光谱,但色散的原因是由于光的本身而非棱镜或水滴的原因,继而红外光线和紫外光线的发现,更加拓展了对可见光之外色的想象空间,经典物理光色理论的探研与发展,为以画笔对自然色彩探秘的画家们以震奋以启迪,在绘画领域吹响了解放色彩的号角。色彩既是一种能量,又是一种物质存在与人的情感息息相关,科学家为人类揭示的光与色的科学奥秘,为艺术家释放被仰制已久的光彩魅力奠定了坚定了理论基础。受益于科学成就而感悟色彩巨大潜力的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以其明快响亮的色彩,丰富而又微妙的色彩冷暖变化,这与更为注重以色度变化塑造形体的传统倾向比较而言,画面更加唤发出光照下的色彩感染力,丰富的色彩与富有灵气生动的笔融,使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情怀得以充分的展现。我们无法想象丧失了对色彩深刻的理解,这位大师的浪漫情怀和艺术的感染力将会变得怎样的逊色乏味。
与牛顿时代相距约两百年后的十九世纪,在绘画领域诞生了追逐瞬时光色印象的色光画派—印象派,印象派的画家们个个都是不折不扣的科学信徙,主张绘画不仅是艺术,而且是应该是科学的。绘画中的色彩更要经受得起光学原理的分析,一切自然现象都应从光学的角度进行观察,一切色彩皆起源于光。因此把握自然色光的瞬间变幻才能无误地揭示客观自然的色彩奥秘。
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其最为著名的作品是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的风景写生《日出·印象》,还有两组充分体现印象主义画风的组画《草垛》、《卢昂教堂》。日出时刻的瞬间印象,从作品中我们确实感受到的是转瞬即逝的在晨雾迷漫中阳光瞬间的显现,瞬间给整个自然带来的阳光的暖意,光的神秘和灵动。自然是那么富有生气,瞬间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永恒,瞬间的印象凝聚了画家对光与色最深刻的领悟,是理性修养和敏锐的感受以及娴熟技艺的完美结合。将同一感受对象,不同时段的感受差异反唤在《草垛》和《卢昂教堂》的系列组画中,光与色是作品表现的绝对主题,草垛、教堂仅仅是光和色的载体,色随光变,光移影动,自然色光的千变万化,神秘莫测,莫奈的绘画简直就是大自然光与色的协奏曲,莫奈的系列组画更是一首首美妙无比的光与色的变奏,同是充满了对自然无限爱意的抒情诗,反映了艺术家顺其自然规律按宇宙之道所表达的人性的浪漫情怀。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是新印象主义的代表,他赞同印象主义借助光谱学的研究成果,对色彩进行的光学分析,不同之处是修拉的分色主义的点彩技法将对色彩的理性分析推向极致。那些未经混合的原色色点按极其科学的色彩规律并置起来所形成的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其画面更为明快,更为辉煌,被誉为是色彩魅力和奥秘的再次释放,是自然科学与绘画艺术结合的典范。
前面已谈到科学与艺术从观察自然、思考探究到领悟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艺术家善于感悟的直觉和充满智慧的想象往往给予科学研究的启迪。由牛顿光谱学为德拉克罗瓦、莫奈、修拉等画家释放色彩的光芒,用自然之光与色在绘画中散发出耀眼的光彩,点亮了保罗·高更(Paul Cauguin 1848—1903)以及荷兰画家温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灵魂深处的色彩,唤醒了画家以心灵觉悟色彩的潜能,高更为此不顾一切地长途跋涉两个月到南太平洋法国的殖民地塔希提岛,必是受到自然神灵的招唤或儿时生活印迹的神秘驱使,高更用心感悟色彩的精神本意,揣摹色彩与人类情感相通的象征意味,这当然是超越客观的精神色彩。《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画面中央用金**表现的青年正在摘取智慧之果,象征着人生最灿烂的篇章,而放射着光芒。《布道后的幻影》画面中大遍的大红色的草地,天使雅各正与一大力士摔跤,这是充满着灵力的色彩,是幻象的色彩。这是高更为色彩的“重新定义”。凡·高根本就不是用颜料画画,他用色彩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用生命浸透着色彩,凡·高以对色彩的极高的悟性为他笔下躁动的色彩注入炽烈的生命渴求,有人认为由于他神经不正常,他的绘画才有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凡高重视色彩,但不是客观的色彩,是用对生命的感悟“重新定义”的色彩。施大宁在《物理与艺术》一书中说:“有人评价,
高更将自己内心感觉到的而非大自然赋予的色彩涂布到画面上之时,便是禁锢色彩力量的巴士底狱
被攻陷之日。后来的爱因斯坦(A·Einstein ,1879—1955)将声波中的多普勒(J·C·Doppler ,1803—1853)效应推广到光波,从科学上揭示了在相对论情形下,人对色彩的视觉效应确实是相对的,可是艺术家对色彩相对性的感悟和科学家对色彩相对性的认识是一致的。”
在人类面对自然不断探秘解迷的历程中,自然科学和艺术实践看似无关,其实关系密切。从两者交叉、互补的并行轨迹,不难领略到科学对自然规律的揭秘为艺术观念的更新、对艺术家观察感受事物的方式的转换与拓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而艺术家的敏锐的感受,富有创造性的思维,这些来自直觉的领悟又时常给予科学家以启迪。科学与艺术在开启人类心智、探索未知之秘的不懈道路上将永远携手相伴,为人类揭开更深刻更神秘的自然科学之迷,创造出更为灿烂的艺术成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