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细想起来,自己感觉好像没有做过一件特别让父母感动浪漫的事情。不过就是自我懂事以来,自我毕业出来工作以后,尽我一个子女应该做的事情按部就班来做,尽一份心意而已。把赡养照顾父母做为最重要的责任来尽力完成!尽量争取多些时间来陪伴减轻父母的负担,虽然我是嫁出去的小女儿。在做完自家家庭的事情之后,我就过来我娘家这里,帮父母做家务。因为父母只生了我们姐妹两个,没有儿子。我希望我父母以后幸福的生活。
父亲节马上就要到了!还有三天的时间,还没准备礼物的朋友们要赶紧行动起来了,毕竟时间紧迫呀!相信在座的有很多送礼无能星人,尤其是学生党经济实力有限,真的不知道要送什么好,接下来就盘点一下适合送给四十多岁“老父亲”的节日礼物吧~
1手串相信很多中年男性都比较喜欢“盘手串”,可以给自己老爸买一副品相优秀的核桃手串,什么价位都有,一般来说200左右RMB也能买到品相还不错的。
2按摩仪很多人吐槽按摩仪不实用,但是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倒是觉得很舒服,尤其是颈椎按摩仪,对于经常要在电脑前久坐的上班族真是太友好了!四十多岁的老爸作为上班族的一员,一定也有肩颈不舒服的时候,什么价位都有,200RMB左右的品质就挺好,如果预算更多,可以考虑更多功能的。
3保温杯反正我爸四十多岁是已经到了告别冰可落的时候了,如今每天中药包泡脚不说,还保温杯里泡枸杞。正好前不久他的保温杯碎了,我打算趁机送他两个高品质的保温杯,一个家里用、另一个单位用。
4运动鞋我爸是个运动爱好者,经常“爬山涉水”健身房,所以运动鞋那叫一个费啊,所以我每年过各种节都会送运动鞋,如果预算多,就送点别的加上运动鞋。大家不知道送什么的时候最重要的思路就是要投其所好!
5书籍如果自家老爸爱看书,那就再好不过了!赶紧买一套他最近想看但是没买的书,当作礼物奉上。但是还是要视情况而定,比如我爸书柜里的书比我手机里存的电子书都多,实在是无从下手。
6运动器材如果自家老爸有在家健身,或者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习惯,可以送一些运动器材,比如球拍之类的。举例来说,我爸非常喜欢各种球类,所以我去年的父亲节送了他一副手套和羽毛球拍,他还挺喜欢的。
送礼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在这个注重仪式感的社会,礼物可以体现出自己的用心,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即使是学生党,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国庆节的夜晚,有很多的场景都是艳丽的,天黑时在街上看看,城市披上的是比较华丽的衣服,建筑物上有着成串的电灯,灯光像是明珠,街上人是特别多的,那么在国庆的时候回家买哪些礼物合适呢?
经济实用型
对于节约惯了的父母来说,可以送的礼物是经济实用型的,国庆给父母带奢侈品回家,父母可能体会不到礼物的价值,会因为你花很多钱而不高兴,而送按摩椅、保健品是很实在的。
有意义型
要考虑送有利于他们健康的礼品,父母年纪大身体不好,给父母买张公园年票,让他们在公园转转,可以好好的锻炼身体,给父亲买瓶好酒,给母亲买个好的手镯。
贴心型
如果父母长年在家做饭,家中人口比较多,可以给自己的父母送一个好用的洗碗机,可以很好的节省洗碗时间,是妈妈的小帮手。
浪漫型
送给父母的礼物可以是浪漫的,父母结婚时没有钻戒,生活了很多年的父母是需要生活惊喜的,代替父亲给妈妈母亲买枚戒指,是送给爸妈的最好礼物,让父母感受到一次很大的温暖和浪漫。
红色信号弹从江蹦出,蛇山和龟山升起烟火,在天空哔拍的响着,气氛是很热闹的。烟火炸开后像星星,照在江面上是美丽的彩带。国庆节送礼物要好好选择。
我认为在二次元世界里,“父亲”角色跟现实中一样多种多样,有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有温柔体贴担得起“上辈子情人”盛名的,有老实得掐的出水扔到大街上瞬间消失于茫茫人海的,有阳光帅气自带主角光环让孩子们自愧不如努力超越的……当然还有不靠谱的、纯搞怪的、自娱自乐的……
霸气严厉型
父亲,是我们眼中的目标,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我们企图到达的坐标。一个好的父亲能影响你的一生,一个优秀的父亲可以改变你的一生。如果说母亲是我们第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那父亲就是我们第一个崇拜上的人。斗牙王,是犬夜叉和杀生丸的父亲,也是妖界最厉害、最具有正义感、最为人类着想的犬妖。
杀生丸曾经理解错了父亲,以为只要变得更强,就能更接近父亲。但在遇到小玲以后他明白了,父亲真正强大的地方,也是其他妖怪都不具备的地方,就是那颗炙热的爱着人类的心。杀生丸也从此确立了新的目标,走向人生的下一段篇章。
父亲走过的路,比我们吃过的盐都要多,所以他会想方设法引领你走上正确的道路,给你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使你成为比他更出色的人。
2 活宝孩子气型
父亲总是关系爱护孩子的,虽然方式方法可能不太恰当。《BLEACH死神》里黑崎一护的父亲黑崎一心就是这样,一护回家晚了,直接飞来一脚,听说儿子犯啥事了,又是一脚……当然,黑崎一心并不只是粗鲁野蛮,这只是他疼爱儿子的方式,虽然真的有点疼就是了。
黑崎一心自己开着一间诊所,平时的形象比较逗比,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在妻子为保护孩子丧命之后,特地将妻子的巨大遗照张贴在自家客厅里,还为此戒烟。虽然很多时候这个老爸恶搞无分寸,动不动就对一护拳脚相向,家庭教育暴力且粗鲁,但是他一直守着儿子成长,更是在对抗蓝染的关键时刻拉风出场。这位老爸虽然身手不凡,但很甘愿地作为激励儿子的存在,让儿子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3 迷糊马虎型
单身男人带孩子不容易,这话放在谁身上都适用。毛利小五郎就是这样一个父亲,和妃英理分居以后就一直又当爹又当妈地照顾小兰,辞去了警察的职务安心当一个几乎没有人上门的小侦探,只为能更好的照顾女儿。
你会说或许他只是一个懒散的酒痞子罢了,但你却没看到他其实有着不输给小兰的柔道技术,有着认真起来无比可靠伟岸(详见剧场版《水平线上的阴谋》)。虽然平时懒散一无是处,但是小兰只要吼他,他就会帮忙收拾碗筷做家务。而如果小兰遇到了危险,毛利小五郎也会第一时间冲上前,冷静果断地解救女儿,简直不要更帅气!
4 严肃冷面型
宇智波富岳,是宇智波佐助、宇智波鼬兄弟俩的父亲。“真不愧是我的儿子”,是他对兄弟俩最大的褒奖。作为一名严父,喜怒不形于色,对两个儿子有着极高的期望,也对他们的杰出表现感到自豪。虽然在儿子们面前总是端着一副千年不化的冰山脸,但经常和妻子谈论兄弟俩的大事小情。
作为宇智波家族的当家,富岳为了谋求族人的权力而策划叛乱。在叛乱前夜,那个月亮透出血色幽光的夜晚,面对为了和平大业走上不同道路的儿子挥下的尖刀,他只淡淡说了一句,“你的决定无论是什么,我们都支持”。
5 文艺浪漫型
工藤优作,《名侦探柯南》中工藤新一的父亲,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推理小说家,同时有着令人恐惧的推理能力,似乎所有的变数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在“江户川柯南诱拐事件”中,化身为黑夜男爵的他连“身体变小头脑依旧灵活”的柯南都骗过,所表现出来的强大使得柯南束手无策,完全被玩弄于股掌之中。
作为帅气与智慧并存、小说家与侦探兼职的完美老爸,也是少有时间陪伴在儿子身边,多数时间拿来赶稿以及陪他那个娇媚的妻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把工藤新一调教成开飞机射击拉小提琴无所不能、用情专一矢志不渝的好男孩。
6 阳光活力型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爸爸(听起来好像绕口令),桥梁工程师(不知道的自行面壁),爱儿子爱老婆,喜欢带儿子在城市的角落周游,喜欢陪儿子玩所有的游戏。
小头爸爸有着罕见的耐心和细心,并且有着和年龄极其不相符的童心。他能和儿子住进一个特大的纸壳子里,玩两座小房子的游戏;他能在下雨天和儿子钻进工地上散落的铁桶里避雨,踩着铁桶蹦蹦跳跳回家,以至于被误认为是外星人;他能满足儿子的不切实际愿望,亲自动手做一个漂亮的鸟窝,办起一个“花伞植物园”,只因为那天下雨大头儿子被一朵独自开放的小花吸引。
7 寡言老实型
大多数人的父亲,都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他们没有惹人羡慕的学历,没有堆积如山的积蓄,没有高超显赫的地位,没有盛名耀耀的背景,有的,只是平凡。但平凡的幸福也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平平淡淡的日子,规规矩矩的生活,真实且亲切。
《鞋子也疯狂》里的大志,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父亲,一个每天家里公司两点一线的普通上班族,一个被生活折磨得精神疲惫的平凡工薪一族,一个有欢笑有眼泪有亲人的家庭,这就是关于他的全部。也是他给你的全部。
8 好脾气暖男型
木之本藤隆,善良、博学、气质、勤劳、帅气,还有一手超赞的厨艺。《魔卡少女樱》中,小樱和桃氏在小时候就失去了妈妈,小樱爸爸是既当爹又当妈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他努力给小樱和桃氏创造“爱”的成长环境,树立起儿女们的好榜样。
在“小樱的好爸爸”这集中,小樱收拾塔罗牌不慎弄乱了爸爸辛苦整理数天才完成的档案,心疼爸爸的小樱急得哭了起来,不过小樱爸爸并没有生气,还反而安慰起了伤心的女儿……简直父亲界的模范啊!(木之本先生,请问你家还缺女儿吗?)
各类型的“父亲们”盘点完毕,你的老爸属于哪类呢?
其实无论他是冰冷高山还是细心温暖,是声严厉色还是笑容满满,是迷糊莽撞还是完美型男,不变的是这几十年来陪伴在你身边的,爱。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到底应该给孩子多少爱?多少的爱是不够,多少的爱是溺爱呢?
不久前,哲学家LA保罗写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探讨有没有一种理性的方法可以帮助一个人决定要不要生孩子。
一个人如何做理性的决定?经典的答案是,想象不同行为的不同后果,然后考虑每一种后果的价值和概率,最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一种。这是经济学的思维模式,却完全无法用在生孩子上。比如,你怎么比较一个婴儿的微笑与无数无眠之夜之间的性价比呢?
生儿育女的目的,如果从进化的角度看很容易理解,但从个人的角度看,还真是个难解的谜,或者,如LA保罗最终得出的结论,这根本是个非理性的产物?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篇文章《多少中国人不配生孩子》,很惊悚的题目,文中将中国人生孩子的目的大致分为这么几类——一类是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维系婚姻、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等,不过为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之别罢了;一类是偶然因素,避孕失败,只好生下来;还有一类是育儿就是育己,“满足快乐与自我成长”。
其实,无论哪一种理由,凡是主动生儿育女者,基本上都有一个理所当然的假设:养育一个孩子会让他们幸福。
“我从未如此幸福,部分原因是我的人生不再是只关于我了。”这是一位母亲在解释她初为人母的喜悦时所说的。估计大部分母亲都会同意,初为人母是一种超越性的生命体验;父亲们大多也会承认,孩子让他们的人生更美好。在没有宗教的世俗社会里,孩子为父母的人生赋予了一定程度的意义。但是,他们真的让父母更幸福吗?
去年,《纽约杂志》的记者詹妮弗·西尼尔(Jenifer Senior)在《只有喜悦,没有快乐:当代为人父母的悖论》一书中探讨了现代社会一个孩子对于婚姻、性、工作、友谊以及自我的全方位挑战,提出了一个至少美国社会不愿意承认的现实:为人父母者其实都暗自痛恨育儿这件事。
过去20年,多个学科的研究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论——生儿育女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毫无助益。为人父母者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无论单身还是已婚,有一个孩子,还是四个孩子——都不比非父母更幸福,而且,孩子越多,幸福感越低。对此,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伯特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孩子就像***,他给你极度的狂喜,但同时也将其他一切乐趣都从你的生活中排除出去了。
佐证之一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2004年做的一项针对909名得州母亲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育儿”在她们的日常愉悦排行榜上列在第16位(一共19项),在做饭、看电视、锻炼、打电话、睡觉、购物、做家务之后。
另外一项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显示,就快乐程度而言,与朋友在一起的乐趣多过与配偶相处,多过与其他亲属相处,多过与点头之交相处,多过与父母相处,多过与子女相处,而与子女相处的快乐与陌生人的差不多。
为什么会这样?
西尼尔女士认为,父母对育儿的抗拒和排斥是一个新现象,根本问题在于父母与孩子传统角色的变迁——在20世纪以前,孩子是小大人,是家庭的资产,父母提供给孩子衣、食、住,以及基本的道德教育,孩子则提供经济收入作为回报。但现在的孩子是父母的“老板”,西尼尔引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维维安娜·泽利泽(Viviana AZelizer)的说法,“在经济上毫无价值,情感上无比珍贵”。从他们出生那一刻开始,我们把这些完美的宝宝抱在怀里,困惑于为人父母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如何确保他/她的一生幸福。
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给他们很多很多的爱。当然,这个答案并非那么理所当然。上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立者约翰·华生医生还在警告人们,母爱是一种危险的工具,会让孩子变得黏人而软弱。英国精神科医生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和玛丽·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推翻了他的理论,他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孩子在生命早期(2岁以前)如果能与母亲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未来面对世界以及人际关系方面都更有安全感,更自信,否则容易发展成焦虑型或者逃避型人格。
“依附理论”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育儿理论,并深刻影响了此后世界各地父母的育儿体验。尤其是中产阶级父母,他们将孩子的需求摆在了第一位,不惜将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在他们身上。但问题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他们并不知道应该为孩子的未来准备什么。
既然无法预知未来,只能尝试为他们准备一切——我们送孩子去学钢琴,认为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我们教小孩下棋,认为可以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我们为他们报名参加团体运动,认为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希望他们拥有创造力、科学思维、全球思维、生态思维……就好像少了任何一样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成功。所以,书店里各类育儿类书籍满天飞,用西尼尔女士的话说:“这是一座高耸的糖果色的丰碑,奠祭着整个社会的恐慌。”
西尼尔认为,在孩子身上如此巨大的精力透支,其实并非现代父母所能负担。19世纪以前的婚姻建立在生育、经济安全和家族之间利益联姻的基础之上,夫妻之间没有多少失望的余地。但在以爱情为基础的现代婚姻里,夫妻双方对彼此的期待值更高——平等、友谊、浪漫、性,缺一不可。但随着孩子出生,双方(尤其是女性)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他们能为彼此提供的资源越来越少,夫妻关系变成了家事分工(连应该分工都缺乏必要的准则),忙进忙出,彼此感情上的“枯竭”也就难以避免。著名的婚姻研究者约翰·古特曼和朱莉·古特曼(John&Julie Gottman)做过一项针对130对新婚夫妇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2/3表示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变得“非常不快乐”。
更糟糕的是,孩子并没有因为父母如此之多的付出而变得更幸福。事实上,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经常制造出焦虑、精疲力竭的父母和索取无度、自以为是的孩子。据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陷入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平常的孩子高出三倍。也就是说,我们为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的麻烦似乎就越多。
“今天父母的问题是,他们太容易为孩子牺牲自己的生活和婚姻了。”美国家庭治疗师大卫·柯德(David Code)在2009年前出版的《婚姻第一,才能养出快乐小孩》一书里说,“累死累活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无创伤的童年,是一种浪费精力的行为。你应该做的是把婚姻摆在第一位,父母之间健康美好的婚姻及其所营造的稳定的成长环境,才是你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但是,那个“度”到底在哪里?
不久前,哥伦比亚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劳拉·马卡姆博士正在中国宣传她的书《父母平和、孩子快乐:如何停止吼叫,与孩子建立理想关系》,她是美国“平和式育儿法”的创始人,我有机会向她请教这个问题。
“其实,问题不在于你给孩子多少爱,而是你如何给予他们爱?”她回答说,“依恋理论仍然是目前关于育儿最重要的理论。但它的重点并不在将所有的关注都投入到孩子身上,而是关于如何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connection),这才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根本目的。”
关系是一种感应的能力,即与某个人建立情感关联,站在他的视角去“感受”。劳拉博士认为,人类天生有爱的能力和被爱的需求,所有情感发展——包括我们规范自身情感、控制自我情绪、延缓喜悦表述、培养健康浪漫关系的能力——都是以婴儿时期的抚养为基础的。一旦建立起深刻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有了安全感,知道有人爱他、理解他,他们的成长会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就像阳光雨露之下,植物自然欣欣向荣。
事实上,父母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互动,都是在加固或者破坏这种关系。
与孩子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身体一样,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之中。他们的理性大脑中心还不足以控制自己强烈的情感。与孩子相处,父母经常遭遇情绪上的过山车,前一分钟还沉醉在他们可爱的一颦一笑中,下一分钟就鸡飞狗跳,怒气冲天,只恨深陷牢笼,翻身不得。事实上,育儿大部分的挫折感都来源于此。
对父母来说,为什么养儿育女这件事情如此容易触动我们的情绪开关呢?
劳拉博士的回答是:“因为你3岁的孩子发脾气,会触发你自己3岁时未曾解决的情绪,或者未经治疗的创伤。”
按照她的理论,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多多少少都受过情感上的伤害,比如愤怒、恐惧、失望,如果这些伤害在当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关照或抚慰,就会暂时被压抑下来,深藏在某个隐形的情感包袱里,成为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成年后,每当情绪动荡时,这些受伤经历就会从情感包袱里被释放出来,占据主导地位。
“孩子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创伤的位置,让我们回忆起昔日的恐惧和愤怒。当孩子激怒我们的时候,往往是触到了我们潜意识深处的痛处,这是他在提醒你童年时代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育儿最大的障碍并不在于如何应对孩子,而是如何应对自己。你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年,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的创伤——这样才可能摆脱恶性循环,不给自己的孩子造成新的创伤。
在她的“平和育儿法”中,父母的愤怒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愤怒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就是你把孩子当成假想敌人在对待。你对这个敌人采取的战术,要么是跟他战斗,要么从他这儿逃走,要么就是面对敌人僵持在那儿。”
“我们所说的育儿,绝大多数并不是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而是发生在父母本身。当风暴酝酿之时,父母的反应既可以使它烟消云散,也可能发展为特大海啸。如果我们能准确应对这些时刻,当我们的情感按钮按下时,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反应,注意到我们何时失去了情感平衡,从而引导自己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只有当你平静下来,才能跟孩子重新建立起连接。”
60年代早期,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黛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对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观察,根据温暖/呵护、管教策略、交流技巧和期待值等多个纬度,将大多数父母的育儿风格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独裁型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支持度很少。他们对孩子管教严厉,缺乏温度,尽管他们也爱自己的孩子,但从不明确地表达出来,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某种要求,才能得到他们的爱。严厉型的父母一般对自己也很严苛,他们做不到很快乐,内心有很多怨气。
独裁型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善于考试,也不惹是生非,但当他们到了十几岁时,往往表现得非常叛逆,他们更容易屈服于来自同伴的压力,不习惯独立思考或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无法从父母处得到明确的爱,自尊很低,经常在错误的地方寻求关爱。在人生的关键决策上,他们下意识地想象父母会怎么反应,并以这种想象引导自己的人生。
第二种是宽容型父母,他们对孩子比较宠爱,但期待值比较低。他们不想干涉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或者无法忍受孩子不高兴、失望、遭受挫折以及其他焦虑情感(但这些都是很自然的情感)。他们主要关心孩子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让他们快乐,相信这就能让他们辨别是非对错。他们不擅长设定界限,或者管教前后不一致,从而导致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太能经得起挫折,稍有挫折就觉得天要塌下来。
宽容型教养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很流行。因为当时很多人相信,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之所以实现,是因为德国父母的独裁型教养方式所致。所以,美国父母采取了相反的育儿策略,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反讽的是,宽容型父母养出来的孩子是最不快乐的。他们经常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暴力程度也相对较高,有反社会行为。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他们从宽容型的父母身上获得一种虚假的控制感,让他们觉得自己能随意操控别人而不受到惩罚。
第三种是权威型父母,这是鲍姆林德确认的最后一种育儿方式。他们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支持与关爱,这一点与宽容型父母相似;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却是现实的,也与他们的年龄相符——他们不可能指望一个3岁的孩子自己独立整理房间,但你可以帮助他们一起整理房间。
他们全力支持孩子,给他们自主权,鼓励他们自己做出决定,并为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任。他们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做出妥协,尽量不对孩子进行控制。因此,他们与孩子之间关系密切,孩子则将父母视为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他们更容易发展成自尊、自信、自律、较少叛逆、更负责任的孩子。他们的焦虑、抑郁以及暴力程度也都是最低的。
分析这三种育儿风格,你会发现,无论独裁型,还是宽容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爱”的基础之上,只不过,前者是子女害怕失去父母的爱,而后者是父母害怕失去子女的爱。
相比之下,只有权威型父母与他们的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真正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而且,他们并非只是在爱与限制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平衡,而是对这两种行为进行了整合。也就是说,爱与限制并非一对矛盾,而是以充分的爱引导设定规矩和原则,爱在他们与孩子之间建立了合作、理解、倾听和尊重的关系,所以孩子不会过于戒备,而是愿意配合父母,倾听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指导。
“在所有的育儿风格中,权威型父母的参与度是最高的,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具有最佳的自我调整能力,而父母自身也从这种参与中获得了最多的快乐。”劳拉博士如此总结道。
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双方父母也该正式见面了,但怎样做才能使双方都满意呢!分享双方父母见面攻略,为你的婚姻护驾起航。
双方父母见面场所
A圈定范围
展开地图,标出各自家的位置,去一个方便到家的中心点,再寻找一个适合双方情趣的美食街。
B决定场所
新人要根据自己父母的喜好来决定场所。如果传统型的父母喜欢中餐,就要选择环境优雅的中餐厅;开放型的父母容易接受西方文化,儿女就要选择浪漫有情调的西餐厅啦。
宾馆:豪华、气派、庄重、宽敞的宴会厅,还有什么不能达成共识呢!
西餐厅:浪漫情调、异国风味、吃的开心、谈的当然投机了!
中西合壁自助餐:菜肴丰富、口味自选、轻松、高雅的氛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其乐融融。
C与父母商量
有了心目中理想的见面场所后,就要向双方父母汇报喽。首先让他们知道已经为他们考虑的很周全,或许你们的选择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餐厅哦!
双方父母见面注意事项
及早铺垫—新人最好早在约会时就常与双方家长见面聚会,一直维持良好关系,在筹备婚礼时便容易商量及畅顺得多。
坚持体面—长辈尤其重视体面,要求做足全套结婚礼仪及采用中式酒席作为婚宴。新人应耐心向他们解释,尽量将传统礼仪及婚宴化繁为简。
洽谈礼金及婚礼预算—新人应先坦诚共对,清楚双方的经济能力,商议好礼金及婚礼预算,然后各自向父母交待清楚,与他们商量,以便超出预算时令双方感到尴尬。
商量婚礼细节—新人各自与家人商量时,尽可能将各项细节说得清清楚楚,包括要求的酒席、摆酒所得礼金是否归女家所有、婚后会否给家用、双方愿意负担的费用,以及特别的婚礼仪式和习俗等。
达成共识—新人与家人商量后,如发现双方的意见有出入,应再各自与家人磋商,务求在会面前达成共识。
避免冲突—若双方家长在会面时,话不投机,甚至发生冲突,新人应实时调停、缓和气氛,心平气和地寻求解决办法。
男女双方家长见面之男生形象篇
帅气短发,清爽干练—至于男士,最好是干净、清爽的短发,较能吸引父母辈的喜欢。千万不要长发披肩,或者胡子邋遢。最主要的是要给对方父母留下安全感,让其感受到将女儿交给这样的男士很放心,那么,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把握细节,事半功倍—身为男士更应该注意细节,指甲一定要干净,不能有污垢。皮鞋一定要擦亮。另外,准备一块环保的手帕也是必要的。
衣着正式 整洁为先—对于男士的着装,尽量正式一点,为了表示对未来岳父、岳母的尊重,身着衬衫、西装是必要的。但无论穿什么,都要注意干净、整洁,千万不要穿着袖口或领口有污渍的衣服去见未来岳父、岳母大人哦。
男女双方家长见面之女生形象篇
长发披肩,亲切动人—女生只要能表现出温柔、贤惠的一面,总有能打动人之处。披肩发给亲切感;马尾辫给人贤惠感;短发则给人清爽、干练之感,要针对男方父母的喜好,适当调整下自己的发型,使对方父母第一眼就爱上自己。
注意细节,做到完美—除了发型及衣着以外,其他小细节也不容忽视噢,例如指甲不要涂过于浓重的颜色,妆容也不宜过浓,可以适当化一些备显精神的淡妆即可。
衣着端庄,印象加分 第一次见未来公婆,一定要穿得大方得体,一条碎花连衣裙、一双秀气的小高跟鞋,再加一件简洁的小外套,是不错的选择。千万不要穿得过于张扬或暴露。端庄的衣服会为你的第一印象加分不少哦。
男女双方父母见面送什么礼物
最传统礼:
烟酒火腿油鱼糖----火腿历来是送礼赠客的佳品,尤其在中国传统的聘礼中。
最小资礼:
有些有小资情结的父母,喜好喝喝咖啡、品品茶的,那么选择一些上等的茶或者咖啡馈赠,是最恰当不过了。
最实惠礼:
超市便利卡----生怕自己松的礼物对方不喜欢,可以附赠超市便利卡,既实惠,又不像金钱来的那么直接。
最鲜艳礼:
许多追求品质生活的父母都喜欢鲜花,那艳丽的色彩与清新的香气,能让其爱不释手,彼此也会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最贴心礼:
保暖毛衫----深冬初春歌谣注意保暖,送长辈一件羊毛衫,或羊毛围巾,让他们时刻感受自己的贴心呵护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保险礼:
保健品及水果----如果不知道对方父母的喜好,送保健品及水果最不容易出错,关键还在心意。
最值得收藏礼:
饰品----选购一款典雅的珍珠项链或者玉镯送给妈妈,不仅大气,而且能衬托母亲的高贵气质,又是值得收藏的宝。
最美丽礼:
保养品----送对方父母保养品是较实惠的做法之一,选择珍珠粉、适合的护肤品或是化妆品,是讨好爱美妈妈的好方法。
男女双方父母见面礼仪篇
举止文明,体态端庄—作为女生,首先要坐姿优雅,保持端庄的体态,文明的举止,要有充分的自信。跟对方父母说话时,要胆大,不要低着头,要看着对方,把要说的话大方表达,做到自然诚恳即可。
餐桌礼仪,嘴巴要小—用餐时,不要狼吞虎咽,即使你真的很饿,也要注意用餐礼仪。
和蔼父母,温馨交流—要多留写时间让双方父母互相沟通,最好在双方沟通时,不要插嘴,以显对长辈的尊重,在双方初次的碰头会中,作为主角的父母也应注意礼仪,说话不要颠三倒四,思路要清晰,个方面问题有商有量,以表示自己的诚意,晚辈则可以适当调节气氛,避免冷场。
尊重长辈,嘴巴要甜—无论在什么场合,嘴巴甜点总没错。
适当夹菜,态度诚恳—用餐时,除了给长辈夹菜,也不要冷落了自己的另一半,让彼此的父母感受到你们的爱。
帮忙洗碗,手脚要勤—如果双方的第一次碰头选择在家中进行,那么饭后帮未来婆婆洗碗是必要的,现在家长也喜欢勤劳而非懒惰的媳妇,例如女方负责洗碗,男方则应主动收拾桌子,多留一些时间让双方父母相处,多多沟通。
注意离开时间—去对方家拜访的话,不宜太晚,如果对方父母不仅让孩子送你,还让你有空常玩,说明你的表现起效果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