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增订版)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人生若只如初见(增订版)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第1张

《人生若只如初见(增订版)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安意如)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VNuVJ2MDyYea5sukLvTA

提取码:wmjh    

书名:人生若只如初见(增订版)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

豆瓣评分:70

作者:  安意如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 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

出版年: 2011-8

页数: 343

内容简介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的成名作,她对古典诗词的精粹进行了优美而细腻的赏析。

她逃离刻板严肃的面孔,以丰富的情感融化时间的悠远,以自由的姿态激扬文字,以优雅飘逸的笔调倾诉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在她笔下,那江山美人的至真哀怨,那才子佳人的离情悲欢,那一幕幕凄美欢欣的旷世绝恋,浪漫而清新,纯真而唯美。

此次增订,共增补15篇,约6万余字,并对原有各篇进行了精益求精的修订。

作者简介 

安意如 徽州女子,现居北京。2006年因古典诗词赏析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等声名鹊起,后又出版《观音》《世有桃花》等,颇受欢迎。喜欢旅行,美容,美食,美人。

从**的片名就可以看出来,这部选择在七夕节公映的**又是一部以“爱”为主题的**。其实无论是否是七夕如此应景的节日,诸如这样的作品在国内市场其实屡见不鲜,通俗的讲来说就是“烂大街”。但《恋爱中的城市》,很特别,这是一部具有常规爱情片卖点和特殊观影体验的**。

爱情**基本都有两大特点:其一为影市炙手可热的全明星阵容,其二为有着较高“观众到达率”的各种爱情故事。再加上中国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很感兴趣,一时间华语**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爱情**。换言之,拍这类**很轻松,市场风险也小,所以市面上很多同类作品。但究竟怎样的爱情**是观众喜欢的呢?其实也是因人而异。尤其喜欢如《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的青春爱情,有的喜欢如《何以笙箫默》这样的霸道总裁类型,也有人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浪漫凄切的绝恋式,总之,爱情两个字,概念不变,因场景和当事人的不同,也因结局各异,被分为好几种类型。现实、浪漫、纯情等等,人生七情六欲都会在这两个字中得以体现。

《恋爱中的城市》是多个导演联合执导的作品,这些导演名不经传,都是新人,其实他们是“2014年华语新导演计划”力捧新人中的五个得分最高的导演。当然这些也是噱头,包括本片的三位监制,魏德圣、关锦鹏、岩井俊二都是鼎鼎大名的爱情片大导演,再加上**的阵容那真是堪称“顶级配置”,但光有华丽的外衣还是不够的,广告好不好还的看疗效不是吗?

爱情幻化出多彩的姿色,爱情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简言之,该片的核心主题便是“浪漫”,在此基础上,根据故事发展的不同演变出十分贴合城市主题的爱情小片,也就是在一个大主题下的各色的城市主题。严格的说**新意不佳,爱情片就是这样,**发展到今日,爱情片恐怕是多种类型片种创新度最低的一个片种了,各种桥段和煽情手法屡见不鲜。但本片最大的长处就在于将不同风格的滥俗爱情故事放到同一个背景之下,每个故事都被赋予了童话般的色彩,在纯熟的镜头语言下烘托出来,这样一来,滥俗也就变成了通俗,进而成为了雅俗共赏。星光耀眼的明星领衔的城市爱情主题下,融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令本片成为一部“旧瓶装新酒”的典范。

杨幂与郑开元的布拉格之恋很具戏剧性。一个小混混与女孩的意外邂逅,一个约定成就的情感,片中的爱情点到为止,从原本很三俗的事件上升到两人相依的那一刻。新人郑开元有点像刚出道时的张震,一个坏男孩的气质与杨幂外弱内强的设定,结合布拉格的雅痞气息,我更相信当初的约定没有兑现,他们各自孤独,只是最后相依一刻后分道扬镳。这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在这个充满意外的布拉格,是意外迸发的爱情。

江疏影与李贤宰的感情世是建立在美食上,故事是非常典型的假戏真做类爱情**,一个古灵精怪的女生,一个风流倜傥的帅哥,阴差阳错的雇佣关系,成就了一瞬间的爱情释放。还个故事似乎离我们很远,毕竟**只是助长了小部分女孩的自负心理和少众男人的扮酷打算。不过这个故事对情感描写相对细致,能让我们真正抛开一个几乎脱离现实故事看到其中细腻的情感描写。这个小故事中规中矩,但很细微,也很甜蜜时尚,与上海的气息很贴合,尤其是李贤宰与江疏影一块做饭的情景,令人倍感温馨。

黄轩与张榕容的让人惊喜,两颗孤独的心,在巴黎这个浪漫的城市,在一个夜晚上演了一段乌托邦的爱情。整体故事轻松搞笑,节奏很快,而结尾一款却又煽情的很厉害,**的故事性很强,对二人的情感处理火候得当,结尾的一刻让人看到了一对素未平生的男女经过了一夜惊喜之后,用反转的结局让观众明白,在浪漫之都的两个心灵的相遇,是那么远那么近。

张孝全与江一燕的北海道蜜月看似很平淡,故事对于两人感情发展的过程并无详细描述,只是讲他们在蜜月之旅与工作上的是非纠葛。也许新婚家庭的感情在生活的压力下就是这样的平淡如水,为了各自生活和家庭而奔波,而时而的短信往来则是在重压之下的那一时小憩。两个人的善意谎言并没有为彼此相遇后造成不理想的后果,反而在互相的慰藉当中寻找到了同甘共苦的那一份真情。故事发生在北海道,白雪覆盖的世界,结尾小两口在一户人家中面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大概只有过来人才会体会到这种生活的气息。

白百何与阮经天在佛罗伦萨这个艺术之都,感情描写上看去很有艺术气息,但骨子里面上却十分市井,一个修理工和一个前男友婚礼的女子,情感看似建立在不牢靠的基础上,却因后者嚣张外表下的那颗温暖的心灵而彻底融化。这个故事我不太喜欢,因为故事性不强,但该片的主题核心却很明确,无论在哪里,那些理想的表象之下,其实都是为了包装,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内在。

从**的片名就可以看出来,这部选择在七夕节公映的**又是一部以“爱”为主题的**。其实无论是否是七夕如此应景的节日,诸如这样的作品在国内市场其实屡见不鲜,通俗的讲来说就是“烂大街”。但《恋爱中的城市》,很特别,这是一部具有常规爱情片卖点和特殊观影体验的**。爱情**基本都有两大特点:其一为影市炙手可热的全明星阵容,其二为有着较高“观众到达率”的各种爱情故事。再加上中国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很感兴趣,一时间华语**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爱情**。换言之,拍这类**很轻松,市场风险也小,所以市面上很多同类作品。但究竟怎样的爱情**是观众喜欢的呢?其实也是因人而异。尤其喜欢如《那些年我们追的女孩》的青春爱情,有的喜欢如《何以笙箫默》这样的霸道总裁类型,也有人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浪漫凄切的绝恋式,总之,爱情两个字,概念不变,因场景和当事人的不同,也因结局各异,被分为好几种类型。现实、浪漫、纯情等等,人生七情六欲都会在这两个字中得以体现。《恋爱中的城市》是多个导演联合执导的作品,这些导演名不经传,都是新人,其实他们是“2014年华语新导演计划”力捧新人中的五个得分最高的导演。当然这些也是噱头,包括本片的三位监制,魏德圣、关锦鹏、岩井俊二都是鼎鼎大名的爱情片大导演,再加上**的阵容那真是堪称“顶级配置”,但光有华丽的外衣还是不够的,广告好不好还的看疗效不是吗?爱情幻化出多彩的姿色,爱情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简言之,该片的核心主题便是“浪漫”,在此基础上,根据故事发展的不同演变出十分贴合城市主题的爱情小片,也就是在一个大主题下的各色的城市主题。严格的说**新意不佳,爱情片就是这样,**发展到今日,爱情片恐怕是多种类型片种创新度最低的一个片种了,各种桥段和煽情手法屡见不鲜。但本片最大的长处就在于将不同风格的滥俗爱情故事放到同一个背景之下,每个故事都被赋予了童话般的色彩,在纯熟的镜头语言下烘托出来,这样一来,滥俗也就变成了通俗,进而成为了雅俗共赏。星光耀眼的明星领衔的城市爱情主题下,融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令本片成为一部“旧瓶装新酒”的典范。 杨幂与郑开元的布拉格之恋很具戏剧性。一个小混混与女孩的意外邂逅,一个约定成就的情感,片中的爱情点到为止,从原本很三俗的事件上升到两人相依的那一刻。新人郑开元有点像刚出道时的张震,一个坏男孩的气质与杨幂外弱内强的设定,结合布拉格的雅痞气息,我更相信当初的约定没有兑现,他们各自孤独,只是最后相依一刻后分道扬镳。这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在这个充满意外的布拉格,是意外迸发的爱情。江疏影与李贤宰的感情世是建立在美食上,故事是非常典型的假戏真做类爱情**,一个古灵精怪的女生,一个风流倜傥的帅哥,阴差阳错的雇佣关系,成就了一瞬间的爱情释放。还个故事似乎离我们很远,毕竟**只是助长了小部分女孩的自负心理和少众男人的扮酷打算。不过这个故事对情感描写相对细致,能让我们真正抛开一个几乎脱离现实故事看到其中细腻的情感描写。这个小故事中规中矩,但很细微,也很甜蜜时尚,与上海的气息很贴合,尤其是李贤宰与江疏影一块做饭的情景,令人倍感温馨。黄轩与张榕容的让人惊喜,两颗孤独的心,在巴黎这个浪漫的城市,在一个夜晚上演了一段乌托邦的爱情。整体故事轻松搞笑,节奏很快,而结尾一款却又煽情的很厉害,**的故事性很强,对二人的情感处理火候得当,结尾的一刻让人看到了一对素未平生的男女经过了一夜惊喜之后,用反转的结局让观众明白,在浪漫之都的两个心灵的相遇,是那么远那么近。张孝全与江一燕的北海道蜜月看似很平淡,故事对于两人感情发展的过程并无详细描述,只是讲他们在蜜月之旅与工作上的是非纠葛。也许新婚家庭的感情在生活的压力下就是这样的平淡如水,为了各自生活和家庭而奔波,而时而的短信往来则是在重压之下的那一时小憩。两个人的善意谎言并没有为彼此相遇后造成不理想的后果,反而在互相的慰藉当中寻找到了同甘共苦的那一份真情。故事发生在北海道,白雪覆盖的世界,结尾小两口在一户人家中面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大概只有过来人才会体会到这种生活的气息。白百何与阮经天在佛罗伦萨这个艺术之都,感情描写上看去很有艺术气息,但骨子里面上却十分市井,一个修理工和一个前男友婚礼的女子,情感看似建立在不牢靠的基础上,却因后者嚣张外表下的那颗温暖的心灵而彻底融化。这个故事我不太喜欢,因为故事性不强,但该片的主题核心却很明确,无论在哪里,那些理想的表象之下,其实都是为了包装,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内在。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译文]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出典]吴文英《唐多令》

 注:

 1、《唐多令》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2、注释:

 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飕(sōu):形容风雨的声音。这里指风吹蕉叶之声。

 年事:指岁月。

 “燕辞归”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悉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此用其意。客,作者自指。

 淹留:停留。

 萦:旋绕,糸住。

 裙带:指燕,指别去的女子。

 漫:空。

 3、译文1: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译文2:

 “愁”字是怎样组成?它是离恨人心上之秋。即使不下雨,芭蕉也响声飕飕。人们都说晚上清凉天气好,因为明月高挂,我却怕登临高楼。

 宝贵的年华像梦一样消逝了,花已凋谢,在迷蒙的水波中淌流。燕子都辞归故乡,我还滞留在这地方。垂柳的柔枝系不住人的衣带,反而系住我的行舟老不放归故乡。

 4、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江宁坡)人。《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编定于淳祐九年(1249),卷十录吴文英词九首,时吴文英正在越州,年约五十。黄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父《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二又云:“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梦窗词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璋所藏为一卷本。

 在中国词史中,吴文英是一个引起过不少争论的人。他的词一向被人称为晦涩堆垛。南宋词人张炎便曾说吴文英的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另外一些人对他却备极推崇。清代学者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便曾说“梦窗(即吴文英)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为北宋之秾挚“。又说他“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另外,吴文英因与相贾似道关系亲密而受到人们的抨击。然客观地讲,吴文英的词善用典故,体物入微,遣词清丽,实为难得。

 5、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就内容而论可分两段,然与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谩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燕辞归、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词第一段对于羁旅秋思着墨较多,渲染较详,为后边描写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词确有其独到之处。

 6、南宋词人吴文英系浙江宁波人,景定时,受知于丞相吴潜,往来于苏杭之间。他一生大都是做一点掌管文笔的小职务,生活很不得意。这首词便反映了他飘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怀。

 从词题看,所写的内容是与一位友人的惜别。时值清秋季节,词人愁绪满怀地与朋友作别。劈头一句便以设问的语气写道:什么情况下最使人愁呢?离别之人正逢深秋。北宋词人柳永有句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的正是这样的意思。吴词的新意在于“心上秋”三字,心灵上的悲凉与秋深之时的冷落相感应,才令人更为愁苦,这就比单纯外界自然的秋增加离愁要深入一筹。另外“心上秋”也正是一个“愁”字,这种语意学的运用也很新巧地点明了愁上加愁的蕴意。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词人就眼前景物的感受。雨打芭蕉是令人惆怅的,在词人愁苦的心境中,纵然晴昼无雨,芭蕉只在秋风中的摇曳,也令人感到凉飕飕地凄楚。“飕飕”是词人心灵上的一种感觉,是诗人的情绪与外界景物的一种凝合,是诗人主观情感向外部世界的一种投射。“都道晚凉天气好”一句虽然写得极白,但却更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沉郁:清秋之夜,万里无云,明月朗照,这是一个团圆的象征,而对离别之人却成为引起无限遗憾的表态。在此情景下登楼远望,长路漫漫,这对于即将踏上征途的词人越发不堪其愁,不胜其苦了……

 上阕是就眼前之景抒发离别之愁。下阕拓宽一步,展示自己的心灵背景和深层意绪;青春年华和经历的种种悲观都如梦如烟地消逝了,心境正如这百花凋零的深秋一样空寂冷落,春天的花瓣,盛夏的绿叶都被时间的流水冲刷得不留一点痕迹,“年事梦中休”是词人心情的直抒;“花空烟水流”是形象化的比喻,“意”与“象”交融互补,就构成一个完满的诗的境界,令人玩味、沉吟,获得了想象的驰骋和美感的享受。“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是两组“景”与“情”的对应反衬结构语式。前句中以秋深燕归的自然景象对比自身仍在外飘泊、有家不得归的苦痛情绪;后句中以垂柳柔条不能系住自身飘泊的行踪与家人同住,而只能长系行舟的象征性的对比,诉说一个“永恒的流浪者”的苦况。这样就把与友人的惜别赋予了较深层的内涵,使读者更能体会词人命笔时的复杂心情和离别之际的纷纷意绪。(张厚余)

 7、秋风冷,秋雨绵,不尽离人滋味,

 竟不知你去向何方,也不曾执手相对

 也不知道哪里可以体会这离愁,

 秋日你远走了你会如何,我又将是谁。

 窗下是我的书桌,屋角是你的妆台,

 我在书桌旁望穿双眼,不见你淡淡的眉,

 窗外的芭蕉叶又在哗哗的响了,

 雨未下,是我依然狂躁,人难归。

 天晚了,秋凉是舒适的回味,

 月亮默默升到头顶,暗香是今夜的花蕊,

 你还在西楼上,我知道,我却不敢去了,

 不知道月光下你的忧伤,也不知道月光下的我可能安然相对。

 远去了你,停留了我,只道离人心上秋……

 都在梦里呢,只是人难寐,

 惜花颜色好,奈何水空流。

 可知道,梦中人已老,花残颜色瘦,

 只为你,为你离别一盼,一盼未回头。

 你是走了,雁行无迹,

 我还在呢,不想为什么要停留,

 恨垂柳无情,不牵住你的裙裾,

 偏偏牵绊我要追随你的小舟……

 8、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那扰人思绪的“愁”是怎样合成的呢?就是在离人的心上有个“秋”啊!异乡流浪的人,本就因为离别而满心愁苦,再加上面对着秋日的萧索凄凉,更是令人神伤心碎。离人心上有“秋”,自然更是愁上加愁了。如今常用来形容游子忧伤凄切的情怀。

 9、“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在这秋日的夜里挟着这瑟瑟的秋日夜雨,终于让我明了。什么是愁,什么是秋,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凄凉。

 夜雨细细的织着一张愁愁的网,将快要普照大地的阳光深深的埋在伴着秋风的乌云里。

 清晨的我寂静的聆听着整个世界。细细的雨声、雨声,滴答、滴答的钟表声,一切都显得那么了无生寂。还有还有我咚咚跳动的心声,在这个苍茫的世上。有多少人在此刻醒来,在此刻,用心聆听世界、聆听自己、聆听秋日夜雨。

 夜雨似乎也明了人间的温情,不知是为了让阳光泽披世人,还是让孤独的人,在清晨醒来时感受世界的温暖和未来的希望。缠绵的秋日夜雨挟着密密的不愿离去的乌云,悄悄的散在漫无天际的夜色里,天将亮未亮透露出丝丝让人充满遐想的阳光,跳动的太阳偷笑着。一丝丝和煦的阳光照耀在大地远处的森林中。

 寂静的夜雨留下的眼泪挂在了,随风轻摆的树叶上。晶莹的闪闪发光,伴着秋风夜雨的泪珠儿轻轻的滑落在大地上,滋润着生机昂然的土地。在夜雨的泪珠儿悄悄滑落的瞬间,阳光透过她无暇的身体,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将整个世界映射的五光十色。充满希望和遐想。

 太阳终于忍不住,冲开了乌云的重重阻挡。跳动着尽量放射出她能给人类的所有阳光,夜雨离开了我们,不过秋风还是不舍的伴着雨丝的味道轻轻吹拂着。夜雨的离去,终于让我明了世界充满了阳光、希望、未来,孤独的人并不孤独。有阳光雨露秋风为伴,今日孤独凄凉的伴随,我们未来的人生才会充满阳光。

 1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又到了这个清冷的季节。还记得那夏日的荷塘,满眼的翠绿相依相偎映红颜,而此刻我好象能看到那红衣褪尽时苦的莲心。心底总是会有丝丝惆怅和淡淡的忧伤,单薄的莲花在秋风中瑟缩颤抖,是那么的孤立无助。吹不皱的一池秋水,惊不起一丝波澜。在我心湖深处,我心中最柔不可及的部分,依然渴望着清澈的梦想,在天水之间和遥远的星辰。

 荷叶上滚动着泪珠,不用言语也能映出那心底深处隐秘的疼痛。水边的阿狄丽娜诉说着的心底的故事,在黑白键上游走。

 你是我奔跑中断线的风筝,你的离去使我望得更高。美人娟娟如秋水,天长水阔知何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路既已远,情以何堪?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还在想着我,但我对你的情感永远也不会发芽,也不会腐烂,你是我今后的储藏。你痛楚的酒令我的唇边苦中有甜,我拾起夕阳,我心愿的容光染上玫瑰的艳红。

 眼前的荷塘有一种挡不住的潇涩,只一袭冷清装饰她的着洒脱和孤傲,斜阳慢慢的流淌,洒下黄昏的梦,瘦弱的荷花似乎荡漾着少女般的微笑,轻轻一吻,在水中央,便锁定来世的约定。

 我的思想有一种浪漫的颓废,在秋日的斜阳里,带着感冒一样的温柔。落叶唱着哀伤的歌,风轻轻的叹息,离人心上秋,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11、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送别,从来都是一个伤感的词。否则,折柳时那依依琴声,透过千年漫长的时光,为何仍旧惹人断了心肠?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而这南浦之地,不禁让人柔肠寸断,泪落成行。古书上的句子就这样浮现在眼前。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柳,谐音“留”。那柳枝似也通了人性,系住行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因为,从别后,很可能知己天各一方,永不相见。此后漫漫时光的孤寂融入那杯酒中,想要一醉方休。“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寒烟渐渐升起,月华慢慢逝去,夜色深沉冷寂,江亭人去亭空。友人去后,诗人顾望留连之状跃然浮现纸上,凄凉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曾一度,他们是那么的近,近到可以促膝谈心,片刻间,朋友已远去。诗人伫立江边,凭栏目送自己的朋友乘船孑然远逝。他目送着,直至看不见。仍以目送。

 12、秋暮晚,独坐庭轩。遥望远处山峦,风烟弥漫,好似人间天堂。予怀怆然,只缘离乡数年,无计返。

 暮云压城,意觉雨将降,阵阵寒意直冷心房。把酒进,欲暖神伤。倏尔,果不其然,雨从天降。霎时,天山共一蓝,暮雨潇潇,直打满院疏条,篱笆内,烟雨落满残花,观其啼痕,好似离人泪。

 谁言十里长亭折柳别,而今瓶内柳条依昔,人已去。惟等落花时节又逢君,彻夜长诉离别意。

 秋暮渐转阴,寒雨还下,变一庭冷清。孤灯相映,卧听雨音,好似布谷嘤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往事萦怀,久散不去,思旧,欲笑,又颦。正销魂,只听骤雨初歇,又闻蝉鸣之乐。意觉,望窗外晓风残月,是否能寄予愁心,相传苦意。又望湿地,一番秋雨,追踪何迹,是处红衰翠减,似乱意。

 追往事,故人何在,伤离怀人之愁无尽,难忘初别之意,只愿共望明月,同赋此意。

 13、“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本来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历代文人却将心中的愁具体而生动地写出来。

 唐代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喻愁之长;宋代秦观的“无边丝雨细如愁”喻愁之细;周邦彦的“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喻愁之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愁之广;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喻愁之重;李煜的“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喻愁之多。

 14、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似乎所有的美丽都藏着一份哀愁,似乎所有的哀愁中都流淌着一种永恒。

 美的东西转瞬即逝,就像是划过天际的流星,就像是一个易碎的梦,连触摸到指尖的勇气都没有,就怕它碎了。相比流星,人生更像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满是哀愁的流水何曾皱了又皱。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丝如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愁,是离人心上的秋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愁,是离人心上的春秋。

 愁,让我想起《雨巷》里那位结着丁香一样怨愁的姑娘,让我想起那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让我想起那呆在闺中不曾愁的**也悔教夫婿觅封侯,让我想起那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仙子也曾抽刀断水举杯销愁。

 愁,把秋放在心的许诺上,总是点点离人泪。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愁,把心等在秋的季节里,总是一寸柔情一丝柳。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度。

 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旷世绝恋凄美浪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是离愁别绪缠绵成秋;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故园不堪回首;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是痴情守望,甚至有失意者迁怒于秋天的满月,满腹怨怼:中秋月,我不爱你/你为何年年这般圆满/让人充满思念……总让人觉得有些可笑可怜可叹,但更多是戚戚然的心酸。易安居士才情诗情性情皆卓绝千古,恐为仙人降临凡尘,但秋风拂过心头,也自谓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生生相思成疾,为伊消得人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想来撩人情愁是秋与生俱来的原罪。

 秋天于我,已经是一个需要用骨髓或者灵魂去解读的物象,它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四季之一,是铭刻某种记忆、负载某种情愫,已经在心底烙下深深印迹的生命的一段,最柔软,伤,最隐秘,也最怕别人有意无意的碰触,生生让我在秋天的旷野,拉长自己单薄削瘦的背影,模糊而固执,短暂也恒久。

 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我非诗者,但会努力读懂秋天,尽量让心上秋融汇一种澄明,一丝温暖。

本文作者(来源):吴文英

这篇《宋词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译文]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出典]吴文英《唐多令》

 注:

 1、《唐多令》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2、注释:

 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飕(sōu):形容风雨的声音。这里指风吹蕉叶之声。

 年事:指岁月。

 “燕辞归”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悉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此用其意。客,作者自指。

 淹留:停留。

 萦:旋绕,糸住。

 裙带:指燕,指别去的女子。

 漫:空。

 3、译文1: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译文2:

 “愁”字是怎样组成?它是离恨人心上之秋。即使不下雨,芭蕉也响声飕飕。人们都说晚上清凉天气好,因为明月高挂,我却怕登临高楼。

 宝贵的年华像梦一样消逝了,花已凋谢,在迷蒙的水波中淌流。燕子都辞归故乡,我还滞留在这地方。垂柳的柔枝系不住人的衣带,反而系住我的行舟老不放归故乡。

 4、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鄞县(今浙江宁坡)人。《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清全祖望答万经《宁波府志》杂问,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享年六十岁左右。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编定于淳祐九年(1249),卷十录吴文英词九首,时吴文英正在越州,年约五十。黄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义父《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况周颐《蕙风词语》卷二又云:“近人学梦窗,辄从密处入手。梦窗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非若琱蹙绣,毫无生气也。”《梦窗词集》有四卷本与一卷本两种。毛氏汲古阁所刻《梦窗甲乙丙丁稿》为四卷本,《疆村丛书》刻明太原张迁璋所藏为一卷本。

 在中国词史中,吴文英是一个引起过不少争论的人。他的词一向被人称为晦涩堆垛。南宋词人张炎便曾说吴文英的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另外一些人对他却备极推崇。清代学者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便曾说“梦窗(即吴文英)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为北宋之秾挚“。又说他“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另外,吴文英因与相贾似道关系亲密而受到人们的抨击。然客观地讲,吴文英的词善用典故,体物入微,遣词清丽,实为难得。

 5、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就内容而论可分两段,然与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谩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燕辞归、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词第一段对于羁旅秋思着墨较多,渲染较详,为后边描写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词确有其独到之处。

 6、南宋词人吴文英系浙江宁波人,景定时,受知于丞相吴潜,往来于苏杭之间。他一生大都是做一点掌管文笔的小职务,生活很不得意。这首词便反映了他飘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怀。

 从词题看,所写的内容是与一位友人的惜别。时值清秋季节,词人愁绪满怀地与朋友作别。劈头一句便以设问的语气写道:什么情况下最使人愁呢?离别之人正逢深秋。北宋词人柳永有句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的正是这样的意思。吴词的新意在于“心上秋”三字,心灵上的悲凉与秋深之时的冷落相感应,才令人更为愁苦,这就比单纯外界自然的秋增加离愁要深入一筹。另外“心上秋”也正是一个“愁”字,这种语意学的运用也很新巧地点明了愁上加愁的蕴意。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词人就眼前景物的感受。雨打芭蕉是令人惆怅的,在词人愁苦的心境中,纵然晴昼无雨,芭蕉只在秋风中的摇曳,也令人感到凉飕飕地凄楚。“飕飕”是词人心灵上的一种感觉,是诗人的情绪与外界景物的一种凝合,是诗人主观情感向外部世界的一种投射。“都道晚凉天气好”一句虽然写得极白,但却更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沉郁:清秋之夜,万里无云,明月朗照,这是一个团圆的象征,而对离别之人却成为引起无限遗憾的表态。在此情景下登楼远望,长路漫漫,这对于即将踏上征途的词人越发不堪其愁,不胜其苦了……

 上阕是就眼前之景抒发离别之愁。下阕拓宽一步,展示自己的心灵背景和深层意绪;青春年华和经历的种种悲观都如梦如烟地消逝了,心境正如这百花凋零的深秋一样空寂冷落,春天的花瓣,盛夏的绿叶都被时间的流水冲刷得不留一点痕迹,“年事梦中休”是词人心情的直抒;“花空烟水流”是形象化的比喻,“意”与“象”交融互补,就构成一个完满的诗的境界,令人玩味、沉吟,获得了想象的驰骋和美感的享受。“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是两组“景”与“情”的对应反衬结构语式。前句中以秋深燕归的自然景象对比自身仍在外飘泊、有家不得归的苦痛情绪;后句中以垂柳柔条不能系住自身飘泊的行踪与家人同住,而只能长系行舟的象征性的对比,诉说一个“永恒的流浪者”的苦况。这样就把与友人的惜别赋予了较深层的内涵,使读者更能体会词人命笔时的复杂心情和离别之际的纷纷意绪。(张厚余)

 7、秋风冷,秋雨绵,不尽离人滋味,

 竟不知你去向何方,也不曾执手相对

 也不知道哪里可以体会这离愁,

 秋日你远走了你会如何,我又将是谁。

 窗下是我的书桌,屋角是你的妆台,

 我在书桌旁望穿双眼,不见你淡淡的眉,

 窗外的芭蕉叶又在哗哗的响了,

 雨未下,是我依然狂躁,人难归。

 天晚了,秋凉是舒适的回味,

 月亮默默升到头顶,暗香是今夜的花蕊,

 你还在西楼上,我知道,我却不敢去了,

 不知道月光下你的忧伤,也不知道月光下的我可能安然相对。

 远去了你,停留了我,只道离人心上秋……

 都在梦里呢,只是人难寐,

 惜花颜色好,奈何水空流。

 可知道,梦中人已老,花残颜色瘦,

 只为你,为你离别一盼,一盼未回头。

 你是走了,雁行无迹,

 我还在呢,不想为什么要停留,

 恨垂柳无情,不牵住你的裙裾,

 偏偏牵绊我要追随你的小舟……

 8、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那扰人思绪的“愁”是怎样合成的呢?就是在离人的心上有个“秋”啊!异乡流浪的人,本就因为离别而满心愁苦,再加上面对着秋日的萧索凄凉,更是令人神伤心碎。离人心上有“秋”,自然更是愁上加愁了。如今常用来形容游子忧伤凄切的情怀。

 9、“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在这秋日的夜里挟着这瑟瑟的秋日夜雨,终于让我明了。什么是愁,什么是秋,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凄凉。

 夜雨细细的织着一张愁愁的网,将快要普照大地的阳光深深的埋在伴着秋风的乌云里。

 清晨的我寂静的聆听着整个世界。细细的雨声、雨声,滴答、滴答的钟表声,一切都显得那么了无生寂。还有还有我咚咚跳动的心声,在这个苍茫的世上。有多少人在此刻醒来,在此刻,用心聆听世界、聆听自己、聆听秋日夜雨。

 夜雨似乎也明了人间的温情,不知是为了让阳光泽披世人,还是让孤独的人,在清晨醒来时感受世界的温暖和未来的希望。缠绵的秋日夜雨挟着密密的不愿离去的乌云,悄悄的散在漫无天际的夜色里,天将亮未亮透露出丝丝让人充满遐想的阳光,跳动的太阳偷笑着。一丝丝和煦的阳光照耀在大地远处的森林中。

 寂静的夜雨留下的眼泪挂在了,随风轻摆的树叶上。晶莹的闪闪发光,伴着秋风夜雨的泪珠儿轻轻的滑落在大地上,滋润着生机昂然的土地。在夜雨的泪珠儿悄悄滑落的瞬间,阳光透过她无暇的身体,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将整个世界映射的五光十色。充满希望和遐想。

 太阳终于忍不住,冲开了乌云的重重阻挡。跳动着尽量放射出她能给人类的所有阳光,夜雨离开了我们,不过秋风还是不舍的伴着雨丝的味道轻轻吹拂着。夜雨的离去,终于让我明了世界充满了阳光、希望、未来,孤独的人并不孤独。有阳光雨露秋风为伴,今日孤独凄凉的伴随,我们未来的人生才会充满阳光。

 10、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又到了这个清冷的季节。还记得那夏日的荷塘,满眼的翠绿相依相偎映红颜,而此刻我好象能看到那红衣褪尽时苦的莲心。心底总是会有丝丝惆怅和淡淡的忧伤,单薄的莲花在秋风中瑟缩颤抖,是那么的孤立无助。吹不皱的一池秋水,惊不起一丝波澜。在我心湖深处,我心中最柔不可及的部分,依然渴望着清澈的梦想,在天水之间和遥远的星辰。

 荷叶上滚动着泪珠,不用言语也能映出那心底深处隐秘的疼痛。水边的阿狄丽娜诉说着的心底的故事,在黑白键上游走。

 你是我奔跑中断线的风筝,你的离去使我望得更高。美人娟娟如秋水,天长水阔知何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路既已远,情以何堪?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还在想着我,但我对你的情感永远也不会发芽,也不会腐烂,你是我今后的储藏。你痛楚的酒令我的唇边苦中有甜,我拾起夕阳,我心愿的容光染上玫瑰的艳红。

 眼前的荷塘有一种挡不住的潇涩,只一袭冷清装饰她的着洒脱和孤傲,斜阳慢慢的流淌,洒下黄昏的梦,瘦弱的荷花似乎荡漾着少女般的微笑,轻轻一吻,在水中央,便锁定来世的约定。

 我的思想有一种浪漫的颓废,在秋日的斜阳里,带着感冒一样的温柔。落叶唱着哀伤的歌,风轻轻的叹息,离人心上秋,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11、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送别,从来都是一个伤感的词。否则,折柳时那依依琴声,透过千年漫长的时光,为何仍旧惹人断了心肠?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而这南浦之地,不禁让人柔肠寸断,泪落成行。古书上的句子就这样浮现在眼前。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柳,谐音“留”。那柳枝似也通了人性,系住行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因为,从别后,很可能知己天各一方,永不相见。此后漫漫时光的孤寂融入那杯酒中,想要一醉方休。“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寒烟渐渐升起,月华慢慢逝去,夜色深沉冷寂,江亭人去亭空。友人去后,诗人顾望留连之状跃然浮现纸上,凄凉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曾一度,他们是那么的近,近到可以促膝谈心,片刻间,朋友已远去。诗人伫立江边,凭栏目送自己的朋友乘船孑然远逝。他目送着,直至看不见。仍以目送。

 12、秋暮晚,独坐庭轩。遥望远处山峦,风烟弥漫,好似人间天堂。予怀怆然,只缘离乡数年,无计返。

 暮云压城,意觉雨将降,阵阵寒意直冷心房。把酒进,欲暖神伤。倏尔,果不其然,雨从天降。霎时,天山共一蓝,暮雨潇潇,直打满院疏条,篱笆内,烟雨落满残花,观其啼痕,好似离人泪。

 谁言十里长亭折柳别,而今瓶内柳条依昔,人已去。惟等落花时节又逢君,彻夜长诉离别意。

 秋暮渐转阴,寒雨还下,变一庭冷清。孤灯相映,卧听雨音,好似布谷嘤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往事萦怀,久散不去,思旧,欲笑,又颦。正销魂,只听骤雨初歇,又闻蝉鸣之乐。意觉,望窗外晓风残月,是否能寄予愁心,相传苦意。又望湿地,一番秋雨,追踪何迹,是处红衰翠减,似乱意。

 追往事,故人何在,伤离怀人之愁无尽,难忘初别之意,只愿共望明月,同赋此意。

 13、“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愁”本来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历代文人却将心中的愁具体而生动地写出来。

 唐代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喻愁之长;宋代秦观的“无边丝雨细如愁”喻愁之细;周邦彦的“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喻愁之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愁之广;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喻愁之重;李煜的“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喻愁之多。

 14、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似乎所有的美丽都藏着一份哀愁,似乎所有的哀愁中都流淌着一种永恒。

 美的东西转瞬即逝,就像是划过天际的流星,就像是一个易碎的梦,连触摸到指尖的勇气都没有,就怕它碎了。相比流星,人生更像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满是哀愁的流水何曾皱了又皱。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丝如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愁,是离人心上的秋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愁,是离人心上的春秋。

 愁,让我想起《雨巷》里那位结着丁香一样怨愁的姑娘,让我想起那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让我想起那呆在闺中不曾愁的**也悔教夫婿觅封侯,让我想起那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仙子也曾抽刀断水举杯销愁。

 愁,把秋放在心的许诺上,总是点点离人泪。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愁,把心等在秋的季节里,总是一寸柔情一丝柳。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度。

 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旷世绝恋凄美浪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是离愁别绪缠绵成秋;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故园不堪回首;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是痴情守望,甚至有失意者迁怒于秋天的满月,满腹怨怼:中秋月,我不爱你/你为何年年这般圆满/让人充满思念……总让人觉得有些可笑可怜可叹,但更多是戚戚然的心酸。易安居士才情诗情性情皆卓绝千古,恐为仙人降临凡尘,但秋风拂过心头,也自谓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生生相思成疾,为伊消得人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想来撩人情愁是秋与生俱来的原罪。

 秋天于我,已经是一个需要用骨髓或者灵魂去解读的物象,它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四季之一,是铭刻某种记忆、负载某种情愫,已经在心底烙下深深印迹的生命的一段,最柔软,伤,最隐秘,也最怕别人有意无意的碰触,生生让我在秋天的旷野,拉长自己单薄削瘦的背影,模糊而固执,短暂也恒久。

 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我非诗者,但会努力读懂秋天,尽量让心上秋融汇一种澄明,一丝温暖。

本文作者(来源):吴文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72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