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误捕5条中华鲟,赶紧放生!看到这样的消息,很多网友为该渔民点赞。因为中华鲟在我国本身就属于濒危物种,而且此类物种可以说是水中大熊猫,由此可以知道中华鲟到底是有多么的珍贵。在我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个名单中,也是《华盛顿公约》中的保护动物。可是该渔民误补了5条中华鲟,没有激起自己的私欲,并且是即时放生,这一点确实值得点赞。那么中华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的鱼。它们是纺锤形的,头尖,眼睛小,吻部长,有2对胡须,表面有鳞片。它们的体长范围一般在40-130厘米间,体重的范围则是50-300千克。中华鲟是淡水鱼,也属于一种底栖性的鱼,生活在水域底部。而这种鱼类它并不是所谓的食草性动物,可以说是肉食性动物,主要是属鱼、虾、软体动物以及昆虫这种小型动物为食物。
中华鲟的生存条件也是极为苛刻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1、水的温度。中华鲟对于水温的适应性也是极为广泛的。通常情况下,中华鲟更喜欢在20℃左右的水温进行生存。而且水温对于中华鲟的生长以及繁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温度太高或者是温度太低,它们都会停止繁衍。
2、水质的要求。这种鱼类对于水质要求也是极为苛刻的,应保证池塘中的水最起码有50cm的透明度。中华鲟不能生长在偏酸性的水中,要将水体Ph值控制在75左右。如果水域出现污染,或者没有及时清理掉一些垃圾或者是污染的水质,很可能导致中华鲟的死亡。
3、光照的问题。中华鲟对光照的需求也会随着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中华鲟进入到底部时光照一般不会对中华鲟的生长和发育造成相应影响。但夏季温度较高时,太阳直射到中华鲟的时候,就会影响到生长以及发育。
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都是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出现的,是非常古老的鱼类,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中华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也偶有出现。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
中华鲟由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出它们既是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价值。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201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升级为极危级(GR)保护物种。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
中华鲟
中华鲟(学名:Acipenser sinensis):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相关说明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厘米左右,又携带它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朝鲜。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中华鲟 (鲟科鲟属动物)
分布地域区别:长江鲟生活在长江之中。
中华鲟虽然也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但在钱塘江、珠江等水域中也有。
在周边国家也可能有。
体型区别:长江鲟体型较小,成年个体长度一般在75-105厘米间,而中华鲟的体长则在40-130厘米之间。
别称区别:长江鲟还被称为沙腊子,中华鲟的别称有黄鲟、潭龙、鲟鲨等。
一、长江鲟与中华鲟一样吗长江鲟和中华鲟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主要生活在我国,从它们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目前它们都属于我国的保护动物,也是比较珍贵的,且外观也有一点类似,因此很多人会将二者混淆。
二者的确都属于鲟科,都是鲟鱼中的品种,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其实二者并不是完全一样的,长江鲟和中华鲟所指的并不是同一种鱼。
从分布地区、体型以及别称等方面,都可以对二者做出区分。
二、长江鲟和中华鲟有什么区别1、分布地域区别:长江鲟和中华鲟虽然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主要都是在长江之中,但长江鲟和中华鲟的分布地域还是有细微差异的。
长江鲟生活在长江之中,从它们的名字也可以它们看出它们基本不会在其它地方出现。
中华鲟虽然也主要生活在长江,但它们有时也会在钱塘江、珠江等地方也可能有,在我国周边国家的水域之中也可能出现。
2、体型区别:长江鲟和中华鲟的体型也有差异。
成熟的长江鲟身体长度一般都在75-105厘米之间,体重范围则在45-125公斤之间。
中华鲟则不同,成年个体的长度范围在40-130厘米之间,有的甚至可以达到5米,体重则在50-300公斤之间。
3、别称区别:长江鲟和中华鲟作为不同的两种鱼,各有不同的别称。
其中,长江鲟的别称有“沙腊子”等,中华鲟的别称则是“黄鲟”、“潭龙”、“鲟鲨”等等。
鲟科生活在海洋和大的河流、湖泊中,体长最大的可达5米,有报道捕获7米长的。鲟科的鱼口前有四须和口排长一横列,生活在海中的一般春季向大江河中洄游产卵。性成熟较迟,因为被人类捕获的多,面临绝种的危险,现在许多国家都加以保护。
鲟科(Acipenseridae)约20种北半球温带水域鱼类的统称,与桨吻鱘和多鳍鱼近缘。体侧有5纵列骨板,尾鳍不对称,吻长,无牙,吻下具四条触须;以须搜寻水底的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食物。鱘可长得很大并且寿命很长,欧鳇(Huso huso或Acipenser huso)可活200∼300年。大多生活于海中,于春夏季上溯入河(可能几年一次)产卵。卵小,黏性,数多。幼鱼生长迅速,成熟后生长速度减慢,但生长持续数年。鱘肉质肥美,卵可制鱼子酱,鳔可制作鱼胶,所以很容易捕捞过度,故在一些地区捕鱘受到严格限制。
欧洲鲟
欧洲鲟A sturio) 分布于欧洲海域沿岸到北美附近、黑海以及注入其间的河川。鱼吻以及胸鳍的棘刺较长,略呈亮棕色,是极富魅力的鲟鱼,体长据闻有3米以上。
尖吻鲟
尖吻鲟(A oxyrhynchus)是一种形态与之很相似,且极近缘的类型,有些专家认为是独立种,产于北美洲东部沿岸。这二者通常长约3公尺(10呎),重达227公斤(500磅)左右。
金龙王鲟
金龙王鲟(Aguldenstadti) 吻部短,硬鳞大而白,最大约四米。分布于黑海、里海沿岸。
鲟鱼类是起源最早的现存脊椎动物类群。据目前最新研究进展,一般认为世界现存鲟鱼类计有27个种,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形目共有2科6属。 现存鲟形目鱼类均分布于北半球,主要有三个分布密集区:一个是欧洲东部的里海、黑海、咸海地区;一个是环绕北太平洋两岸的亚洲东部和北美洲西部地区;另一个为北美洲东海岸地区。 我国分布有8种鲟鱼,即分布于长江的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后两者为我国特有,中华鲟也主要分布于我国;分布于黑龙江的史氏鲟和达氏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的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及伊利河的裸腹鲟。 然而,不论是数量是种类,主要集中在东欧里海、黑海、咸海和亚速海地区,此地区鲟鱼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0%-90%。在27种鲟鱼类中,产量最大的为俄罗斯鲟、闪光鲟、欧洲鲟,其次为西伯利亚小体鲟、大西洋鲟、欧洲大西洋鲟、高首鲟、湖鲟、史氏鲟、达氏鲟和中华鲟等。在过去的22年间,世界鲟鱼的总产量波动在15-40万吨,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使原苏联水域鲟鱼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1993年,降至不足万吨(9594吨),目前估计不足5000吨。由于全球范围内对鲟鱼的过度捕捞、水电工程和污染等因素,使鲟形目的所有种类的资源量大幅度下降或处于濒危状态。 鲟形目鱼类(Acipenseriformes)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Actinopterygii),又因其内骨骼多为软骨,体表多被覆着硬鳞亦将其列为软骨硬鳞类(Chondroslei)。鲟形目鱼是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它们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中生代三叠纪(大约两亿年前)的地层,很多种类在地球的演变的长河中灭绝了,只有极少数残存至今,而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目前全世界已为人们认识的共有25种,其中我国分布的有8个种。在我国的辽宁和河北也曾于晚侏罗纪到白垩纪地层中发现过它们的化石。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丰富多彩,鲟形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北自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南到珠江,以及我国沿海大部分近岸海区都曾有过它们的分布记录,只是随着纬度的降低,其种类和数量都略有减少。
中华鲟和鲟鱼的区别有:
1、外形不同。鲟鱼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鱼类,所以鲟鱼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在减退,它的中轴是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无椎体,而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它的尾鳍为歪尾型,背鳍与臀鳍相对。中华鲟的体长形,两端尖细,背部狭窄,腹部平直,它的腹鳍小,是长方形。臀鳍与背鳍相对,在背鳍中部下方,而在中华鲟的尾鳍上缘有1个纵行棘状鳞。
2、生活习性不同。鲟鱼的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缓慢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食用的较少。中华鲟虽然也会食用底栖动物,但当它们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变时,它们所食的食物种类也会有所变化。生活在长江中、上游江段的中华鲟,主要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幼虫及植物碎屑等为食,而生活在河口咸淡水域中的中华鲟,则以虾类、蟹类及小鱼为食。区别是把两个以上的对象加以比较,认识不同的地方;分别:好坏。彼此不同的地方:看不出这两个词在意义上有什么。
鲟是鱼类,蟹是蟹类。如红鲟和螃蟹在外观上是比较相似的,实际上红鲟又叫聚缘青蟹,红鲟属于蟹类的一种,不过蟹有多种分类。
鲟和螃蟹的区别:
1、鲟属于鲟属(Acipenser)和其他有关属的各种通常是大型的硬鳞鱼,广泛分布于北温带的淡水或咸水水域中,体形细长,有歪形尾,延长的头部下面有一个可伸缩的无齿的嘴。如:鲟嘴(鲟鱼的嘴)。
2、蟹是十足目(Decapoda)短尾次目的甲壳动物,尤指短尾族(Brachyura)的种类(真蟹),亦包括其他一些类型,如歪尾族(Anomura)的种类(外形及习性可与短尾族相似)。大约4500种,见于所有海洋、淡水及陆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