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八景有哪些!

临淄八景有哪些!,第1张

八景之二:

“矮矮槐阴夏日浓”

描写的是今临淄辛店街道办矮槐树村一棵宋代小槐树,在夏天绿树成阴,郁郁葱葱的景色。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时曾率一支人马在该村古邮亭旁歇息。时值六月,天气炎热,赵匡胤将汗水浸湿的战袍脱下,蒙在邮亭不远处的一小槐树上面晾晒。战袍一时难以晾干,于是,他就在槐荫里躺下歇息。一觉睡到日薄西山,奇怪的是槐荫依旧。他的战袍乃龙袍,重如山岳,压得小槐树从此不再长高,故称 “矮槐树”,该村也因此而得名。

  矮槐树邻近乌河。乌河古称耏水、干水、溡水、乌龙江,源于大武黄山之阴,全长505公里。村东有一跨河古桥 “溡源桥”,建于战国时期 (公元前264年),是古代鲁中地区著名的交通要道。历史上有名的齐鲁干时之战,就发生在此处。公元前686年,鲁庄公亲率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国君之位。并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从莒国回国的小白。管仲在半道上遇见小白一行人,弯弓搭箭,射中了小白。小白惨叫一声,假装中箭。其实管仲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赶至齐都后,在鲍叔牙辅佐下登位,也就是齐桓公。鲍叔牙一面派仲孙湫去迎告鲁庄公,一面布置好埋伏,做好迎击鲁国的军事准备。而这边管仲回营,告诉鲁庄公和公子纠已将小白射死,这帮人便不再急着赶路,过了好几天才进入齐地。仲孙湫来见鲁庄公,说小白业已登位。鲁庄公不肯就此罢休,遂与鲍叔牙率领的齐国军队大战于乾时。结果鲁军大败,鲁庄公跳下华美的戎辂(战车),换乘轻便兵车,率败兵狼狈逃回鲁国。鲍叔牙乘胜率兵进逼鲁国,直抵曲阜。鲁庄公只好处死了公子纠,将管仲装进囚车,交给了齐国。  八景之三:

“秋入龙池月皎皎”

描写的是秋夜,月影倒映在名泉龙池那一汪碧水之上的皎洁美景。龙池在今临淄齐陵街道办东、西龙池村附近,已干涸。两龙池村原有著名寺院龙泉寺,昔日这里殿宇轩昂,石佛屹立,碑碣幢幢,为一方胜地。婉约派词学大家李清照之夫、曾任北宋淄州知州的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临景赋词曰:“原水混混,绿竹猗猗。”

寺内原保存御赐石碑一座,刻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高22米,宽087米,厚023米,上刻清圣祖赐龙泉寺的李白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八景之四:

“春回牛山雨蒙蒙。”

讲的是冬去春来,小雨蒙蒙,松柏吐翠、怪石嶙峋的牛山在云气蒸腾,波光潋滟之中显得格外巍峨秀丽,风光怡人。牛山位于临淄齐国故城南10里,在今临淄区齐陵镇境内,海拔174米。牛山传说得名于齐国始祖姜太公。周武王灭商之后,姜太公被封于齐地营丘。而营丘当时又为占据胶东半岛的土著部落——莱夷所觊觎许久。为了赶在当时实力强大的莱侯之前,抢占对营丘的控制权,姜太公马不停蹄,星夜兼程。由于是夜行军急行军,姜太公迷了路。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奇迹出现了。月光下不远处的一头神牛,自告奋勇为姜太公带路。这头神牛走啊走啊,一直把姜太公带到了淄河边,过了淄河就是营丘了。还没等大喜过望的姜太公表示感谢,这头乐于助人的神牛突然消失了,变成了一座巍峨秀丽的山。姜太公为了感谢这头神牛,便把这座山命名为牛山。

  牛山及其周围,有丰富的齐文化遗存、人文景观和许多脍炙人口、美丽动人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牛山山顶的“景公流涕处”和位于牛山北麓的管仲墓。 景公流涕的故事见于《晏子春秋》,景公在牛山游玩时,北望齐都想到人生短暂,自己不能永享荣华富贵,便嚎啕大哭。景公的佞臣艾孔和梁丘据一见景公大哭,也虚伪的跟着大哭起来。贤相晏婴见此情景,一方面对艾孔、梁丘据的谄媚行为表示了极大地反感,另一方面告诫景公时间的流逝,生死的交替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如果贤明的太公桓公,勇武的灵公庄公都活着的话,也就没有你景公来当国君了。启发景公珍惜现在的君位,继承发扬祖先的事业,在有生之年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管仲墓在牛山北麓,墓高14米,东西34米,南北近14米。墓前立石碑两方,一方刻“管仲像”,一方刻“齐相管夷吾之墓”,并阴刻其简历。名相管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曾辅佐齐桓公姜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完成春秋首霸伟业。目前,齐文化旅游开发重点项目——管仲纪念馆已经建成开馆,成为全国著名、海内外游客云集的旅游胜地。

  牛山以其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厚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客来此感悟自然,怀古思今,嬉戏游玩。战国时期的孟子登临此山时曾发出过“牛山之木尝美矣”的赞叹;三国时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临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清代文坛的代表人物博山人赵执信都曾在登临此山后留下了赞美牛山,慨叹历史兴亡和人生荣辱悲欢的传世佳构。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的牛山庙会更是远近闻名,热闹非凡。在六天的会期里,人们或游春踏青,或秋日登高,或酬神祭祖,或买卖交易,熙熙攘攘,盛况空前。 八景之五:

“古冢遗迹怀晏相”

说的是人们在晏婴冢旁深切怀念”辅弱主以图强、佐景公以中兴“的贤相晏婴的动人情景。晏婴冢,今在临淄齐都镇永顺庄东南350米处,墓高11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43米。墓前有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月(公元1598年)钦差巡抚都察院御史应元题“齐相晏平仲之墓”石碑和清康熙五十三年重修碑共三座。晏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又称晏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世称晏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 “事齐灵、庄、景公,敢于犯颜直谏,匡正国君之谬,尚节俭且能力行,身为辅宰,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性机敏,善辞令,奉使楚国,临大节而不辱。晏子死后墓于故宅旁。”

  晏子的节俭力行被后人传为千年佳话。据《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住的是低矮狭小的住宅,乘的是驽马破车,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干饭就咸菜。身为大国的宰相,生活如此清苦,连国君都看不下去了,要给他换住宅、换车子、赐金银加封邑,但都被他谢绝了。晏子机警善变,足智多谋,他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更是世代流传。

  后世的人对晏子都非常崇敬。清代诗人邓性在《晏婴遗冢》一诗中这样写道:“当年清节励狐裘,讽谏功高谁能俦。咫尺计桃三士冢,累累同是古荒丘。”清代另一位诗人崔振宗在《吊晏婴冢》中也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匹马空郊泪欲倾,苍烟远近暗荒城。交游海内生平遍,衰草斜阳哭晏婴。”  八景之六:

“荒台故址吊桓公”

描写的是后人登临桓公台,凭吊这位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的情景。桓公台位于今临淄区齐都镇长胡村东南约一公里处,是齐故城宫室建筑群中一座高台建筑的台址。据探测得知,此台地下夯土基址呈长方形。东西长86米,南北宽70米,台顶分两层,现台高14米,为齐故城的制高点。台南坡稍缓。1981年,在南坡修建了台阶百余级,通达台顶。其余三面坡度略陡。桓公台150米外,原有河沟围绕,现已淤积如平地。台四周是大片的开阔地,均属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宫殿遗址。桓公台正南有“桓公台建筑遗址”标志石碑一座。

  在桓公台东北约200米处,曾发掘清理出一个汉代建筑基址,其下层是东周时期的宫殿基址,柱础石仍完整无损;东北1000米处,现存一处6000平方米的宫阙遗址,高出地面约半米,俗称“金銮殿”。它是以桓公台为主体的建筑群的一部分,曾经在此出土了铺地花纹方砖、屋脊砖,及有树木双兽纹、树木卷云纹瓦当等。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名叫姜小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他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伐戎救燕,存邢助卫,定襄王之位,迫楚订盟,建立了春秋首霸的赫赫功业。 八景之七:

“淄江钓罢归来晚”

描写的是在日落西山,残阳夕照,人们在淄河边钓鱼归来怡然自得、悠闲快乐的生活。

  淄河又称淄水或淄江。因齐故城临近淄水,由此而得名临淄。淄河是山东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临淄人民的母亲河。淄河发源于泰沂山脉及东南部的鲁山山脉,经博山、淄川两区及青州市流入临淄区境内,再北去广饶县汇流小清河,全长122公里。临淄境内河段425公里,流域面积2271平方公里,河床宽一般在500—800米,最宽1公里以上。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临淄的文明。《禹贡》记载:“潍淄其道(导)。”《元和郡县志》中,亦记有大禹疏导淄河的传说。据考证距今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1971年,上游太河水库建成,临淄区内河段干涸。2002年9月,临淄成功建造起蓄水150万立方米的太公湖,使淄河再现清流。

  淄河进入临淄境内,沿途多风景名胜。边河乡境内有临淄区最高峰、海拔5094米的天堂寨;南王镇地段有名泉公泉峪,传说孟子当年来齐讲学,曾在此居住;齐陵街道办河段有著名的天齐渊,俗称温泉,为淄河水源之一。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此祭祀过天主神;柳店村附近是淄河与东西古道相交之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马陉。《左传》记载:“入自丘舆,击马陉是也”。就指此地。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中旬,南捻军越青石关进周村,破金岭镇东去,曾在淄河店全歼驻守此地的旗兵及益都乡团;齐都镇东古城村东修真观东淄水河畔,有 “田单解裘处”;敬仲镇徐家圈村有清代武状元徐华清墓,白兔丘村有齐国上卿高傒墓。

  淄河作为临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引无数文人墨客舞文弄墨,流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清朝的邓性有著名的《淄江晚钓》诗:“断岸潆洄碎石津, 波光遥映月生春。于今偶见垂钓叟,回忆当年钓渭人。” 八景之八:

“西寺搂头听晓钟”

描写的是每当破晓,临淄县城西部的西天寺那沉重浑厚的钟声响彻云霄,声音远达方圆十余里外。据史料记载,西天寺又名三元阁,为南北朝十六国后赵皇帝石虎所建,当初名为兴国寺。到北魏时期,统治者又在寺后修建大石佛(现大石佛存于临淄石刻艺术馆中,佛身高56米、宽18米、厚1米,面庞丰满,头饰螺髻,赤足袒胸,身披通肩袈裟立于覆莲座上。雕刻手法呈现北魏风格),至宋代经过修建,该寺更名为广化寺。元代惠帝至正年间被毁。直到明代初年在光化寺旧址重新建寺,更名西寺,又名西天寺,明神宗万历年间,有太师李良监理重修的记载。该寺规模广阔,建筑宏伟。最盛时整个建筑北起石佛像,南至石塔群,跨度约三华里。其主建筑以砖石结构立于高阁之上,有大殿三座,每座各三间,分别为“天元”、 “地元”、 “人元”。这正是西天寺又称三元阁的缘由。阁下有门洞可以通过。阁旁建庙门、僧房、钟楼,与高阁浑然一体。钟楼内吊有一人多高的铁钟。早晨浑厚的钟声在辽阔的原野上飘荡。

您想问的是“汉匈决战探险家学徒称号怎么得到”这个问题吗?方法如下:到达一定声望条件去临淄酒馆,然后出门道酒馆后面找刘辞武,完成刘辞武发布的探险任务,就可以得到探险家学徒称号了,以上信息是查询汉匈决战官网发布的信息得知的攻略,希望能帮到你。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运动,曾流行于两千三百多年前齐国首都临淄。《战国策齐策》和《史记苏秦列传》中有对当时有关情况的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这是中国史书关于蹴鞠活动最早的记录。

2004 年 2 月 4 日 ,国际足联在伦敦对外宣布: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 —— 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这样,围绕 当今风靡全世界的 “ 第一运动 ”—— 足球的身世起源的争议就有了最权威的定论。 2004 年 7 月 15 日 ,在北京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国际足联和亚洲足联一致认同:中国是足球的故乡,中国淄博是足球最早的发源地!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中国足球有着优秀的发展传统, 淄博临淄的蹴鞠,对足球运动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感谢中国将这项运动带给了世界,世界因为有了足球而变得更精彩! ”开幕式后,布拉特与亚足联主席哈曼姆兴致勃勃的参观了淄博市在足球博览会上设立的“足球起源于淄博临淄”的展厅,仔细听取了足球起源地有关情况的介绍,并欣然在现代足球的原型“蹴鞠”的仿制品上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同日,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代表国际足联、亚洲足联在参加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员会、中国足球运动协会和淄博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的 “ 足球起源于中国淄博临淄 ” 新闻发布会上说: " 世界足坛应该感谢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当初临淄地区古代人们玩的一个小型游戏,如今成为风靡世界的第一运动。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已经确认,中国淄博的临淄是足球的起源地。这是中国的骄傲、临淄的骄傲,希望大家共同庆祝这一盛事,为亚洲杯增姿添彩。 " 维拉潘先生高兴的向淄博市颁发了足球起源地纪念杯和证书。

为了进一步向世界展示足球起源地的风采,国际足联邀请淄博临淄组团前去访问,并将接待足球起源地代表团的活动作为百年庆典的闭幕式。

5 月 20 日 ,应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的邀请,淄博市委副书记岳长志率领淄博临淄足球起源地代表团赴瑞士苏黎世,参加国际足联成立百年庆典的闭幕式,受到国际足联及五大洲足协负责人的热烈欢迎,淄博临淄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得到了足球界的广泛认同和称赞,成为此次闭幕式的主角。

为了迎接代表团,国际足联在主席办公楼前升起了中国国旗,五大洲足联的负责人也相聚一堂,共同迎接足球起源地代表团的到来。在闭幕式活动正式开始时,首先放映了介绍足球起源地淄博临淄的电视专题片,随后,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主任袁大任向与会者介绍了足球起源与淄博临淄的论证过程,中国足协副主席张吉龙介绍了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最后,由淄博市委副书记岳长志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并向会议报告了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建设开发足球起源地的计划和方案。

在国际足联总部,岳长志利用各种机会向总部官员和各位来宾介绍淄博介绍足球起源地的情况,接受了中外多家媒体的采访。闭幕式上,岳长志及临淄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向国际足联、布拉特主席、苏黎世市长赠送了蹴鞠、蹴鞠内画壶等纪念品。布拉特主席向淄博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认定证书,赠送了百年庆典闭幕式纪念牌匾,国际足联的全体官员及五大洲足协的负责人为淄博临淄题词或签名留念。

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

高阳故城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阳故城位于今朱台镇南高阳村西约200米处。南临乌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城址高出地面两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呈长方形,南北约750米,东西约650米。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颇多,并时有战国时期瓦当出土,高阳故城遗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甚多,并多次发现春秋战国和汉代瓦当。1984年,该遗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往事越千年。悠悠岁月虽然磨蚀了故城的容貌,但透过历史的痕迹,我们仍然可以追寻到那段令人回想的繁华与辉煌。如今,当地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高阳馆外酒旗风”,是明朝嘉靖甲子(1564年)科举人韩超然撰写的《临淄八景诗》中的一句。诗中的“高阳”即指高阳故城,置身故城遗址,轻风拂面,撩人思绪。遥想当年高阳城酒馆林立、酒旗猎猎的繁华,仿佛又使人闻到了飘香的美酒,看到了故城“家家有佳曲,户户垂酒幌”的盛景。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高阳故城设郡置县。汉袭秦制,在高阳(渠丘)故地设立西安县,属齐郡。《后汉·郡国志》曰:“渠丘,今齐国西安县也。”王莽掌权时,改临淄为齐陵,西安县被改称东宁,东汉初年恢复旧名,当时的西安城城垣很好,有“小而坚”之称。南北朝时,刘宋把临淄移治东阳城(今青州市北关),西安、安平并入临朐县,在临淄南部立广川县,北部立重合县,西北部侨立冀州高阳郡治,从此便留下了高阳城这一名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高阳郡,南朝宋侨置,领安平、饶阳、邱、高阳、新城五县,以高阳县为郡治。后魏因之,北齐废。隋废县。故城在今临淄县西北三十里。”该书“时水”条说“隋置,寻废,入临淄。唐复置,又废。故城在临淄县西北三十里”。这上条说的“隋废县”,与下条说的“隋置”,即说隋朝废高阳县,又在原城置时水县。唐武德八年时水并入临淄。《山东通志》(清康熙十二年)载:“北魏设立高阳城,置郡,后改为时水县,唐代废。”据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载,春秋战国时临淄辖四邑,其中有渠丘邑。

朱台镇:朱台镇位于临淄城区西北部,距城区14公里,总面积7718平方公里,耕地58658公顷,辖42个自然村,设57个行政村,总人口512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61人。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6815万元、50405万元和327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336%和575%

“高阳馆外酒旗风”:当年高阳城酒馆林立、酒旗猎猎,十分繁华。传说刘伶曾慕名前来品高阳酒,并且死后葬于此地。

“矮矮槐阴夏日浓”:辛店街道矮槐树村有一棵槐树,树身低矮,绿叶如茵,团团如盖。传说赵匡胤曾将战袍挂于此树,此后该树因挂过“龙袍”,不再长高。

“秋入龙池月皎皎”:龙池左右分别有一口水井,皓月悬空之夜,月影倒映在龙池之上,景色颇为优美。宋代赵明诚曾赞说“原泉混混,绿竹猗猗”。

“春回牛山雨蒙蒙”:讲的是春雨蒙蒙、云气蒸腾的牛山风光。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牛山庙会远近闻名、热闹非凡。

“古冢遗迹怀晏相”:晏婴是一代名相,后人经常到他墓前悼念他。关于晏婴冢,有晏婴灵魂仍庇护当地百姓的传说。

“荒台故址吊桓公”:桓公台是一座高台建筑的台址,相传是齐桓公登高望远、欢宴宾朋的地方,如今已绿草覆盖,灌木丛生。

“淄江钓罢归来晚”:淄水河畔,日落西山,人们钓鱼乐而忘返。清朝邓性曾作《淄江晚钓》“断岸潆洄碎石津,波光遥映月生春。于今偶见垂钓叟,回忆当年钓渭人。”

“西寺楼头听晓钟”:从前,每日破晓十分,西天寺沉重浑厚的钟声响彻云霄。西天寺原名兴国寺,宋代更名广化寺,元代被毁,明初重建并更名西寺,又称西天寺。

1有关临淄区城市或乡村变化的诗

一、(村变二首)

泥墙布瓦户窗低,门对荒山只养鸡。

蛋换咸盐柴换米,儿多母苦少寒衣。

村村寨寨建高楼,学子莘莘遍九州。

土货加工销海外,农家别墅寓旅游。

二、(路变)

昔时出进路难行,磨背肩挑脚颤惊。

今日车通山顶上,扁担冲拐隐其名。

三、(车变)

父辈推车去卖粮,我骑永久到农乡。

儿孙出进乘摩托,办事省城坐富康。

四、(信息联通变)

婆婆买菜未回程,门外忽闻有客声。

速按手机娘接听,归来多带酒三瓶。

五、(电视变)

荧屏黑白影朦胧,频道内容各不同。

孙看篮球爷看戏,抱回彩电互通融。

六、(避暑地点变)

昔日休闲登牯岭,今朝避暑白云山。

幽林小院蓬莱景,惹我留连不想还。

注:牯岭即庐山牯岭镇

七、(家庭条件变)

炎天暑热访民谣,踏径深山问老樵。

八十婆婆忙让座,轻移慢步按空调。

2诗句出处

临淄的自然、人文景观历来被人们称颂。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八景。有明代流传至今的八景诗为人所津津乐道:“高阳馆外酒旗风, 矮矮槐阴夏日浓。

秋入龙池月皎皎,春回牛山雨蒙蒙。古冢遗迹怀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

淄江钓罢归来晚,西寺搂头听晓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是齐国故都、齐文化发祥地。

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2004年被国际足联、亚足联认可为世界足球起源地。自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齐建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富庶的强国——齐国的都城,达800年之久。

齐国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在东周列国中以经济最发达、政治最开明、军事最强大著称;临淄曾是春秋战国乃至西汉时期全国最大的商业都市,有“海内名都”、“东方古罗马”的美誉。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涌现出了太公、桓公、管仲、晏婴、齐威王等著名政治家;孙武、田穰苴、孙膑、田单等著名军事家;淳于髡、邹衍、田骈、鲁仲连等著名思想家,创造了以改革、开放、务实、包容为主要特征的齐文化。

现在的临淄,风光秀美,景色怡人,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有桐林(田旺)遗址、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三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古文化遗址、156座大型古墓,出土文物数以万计,被誉为宏大的“地下博物馆”。

八景之一:“高阳馆外酒旗风”,描写的是当年高阳城酒馆林立、酒旗猎猎的繁华景象。高阳故城位于齐国故城西北16公里,即今临淄区朱台镇南高阳村西200米处。

城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650米,呈长方形,总面积约为4875万平方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南临乌河。

遗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建筑遗迹甚多,并多次发现春秋战国和汉代瓦当。1984年,该遗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阳故城与渠丘故邑同处一址,为春秋战国时齐国城邑,临淄辖四邑之一。古书中此处又称葵丘、籧丘。

著名的瓜及而代典故即发生在这里。据《左传》和《史记》记载,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去戍守葵丘,本来讲好瓜熟了就换防,结果到了轮换的时候还不见襄公派人来接替他们,于是他们就派使者去向襄公献瓜,暗示襄公要兑现诺言,结果不讲信义的襄公不但不派人接替他们,反而恶语相加,肆意侮辱。

连称、管至父便偷偷地去投靠与襄公结怨甚深的公孙无知,三个人一起杀死了齐襄公。高阳故城,还是北魏时期贾思勰在此任高阳郡太守时撰写《齐民要术》的地方。

《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农学巨著。这本书是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近400年间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尤其是以今淄博市为中心的齐地农业等方面的科学技术。

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引用有关书籍156种,采集农谚歌谣30余条,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八景之二:“矮矮槐阴夏日浓”,描写的是今临淄辛店街道办矮槐树村一棵宋代小槐树,在夏天绿树成阴,郁郁葱葱的景色。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时曾率一支人马在该村古邮亭旁歇息。时值六月,天气炎热,赵匡胤将汗水浸湿的战袍脱下,蒙在邮亭不远处的一小槐树上面晾晒。

战袍一时难以晾干,于是,他就在槐荫里躺下歇息。一觉睡到日薄西山,奇怪的是槐荫依旧。

他的战袍乃龙袍,重如山岳,压得小槐树从此不再长高,故称 “矮槐树”,该村也因此而得名。 矮槐树邻近乌河。

乌河古称耏水、干水、溡水、乌龙江,源于大武黄山之阴,全长505公里。村东有一跨河古桥 “溡源桥”,建于战国时期 (公元前264年),是古代鲁中地区著名的交通要道。

历史上有名的齐鲁干时之战,就发生在此处。公元前686年,鲁庄公亲率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国君之位。

并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从莒国回国的小白。管仲在半道上遇见小白一行人,弯弓搭箭,射中了小白。

小白惨叫一声,假装中箭。其实管仲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

小白赶至齐都后,在鲍叔牙辅佐下登位,也就是齐桓公。鲍叔牙一面派仲孙湫去迎告鲁庄公,一面布置好埋伏,做好迎击鲁国的军事准备。

而这边管仲回营,告诉鲁庄公和公子纠已将小白射死,这帮人便不再急着赶路,过了好几天才进入齐地。仲孙湫来见鲁庄公,说小白业已登位。

鲁庄公不肯就此罢休,遂与鲍叔牙率领的齐国军队大战于乾时。结果鲁军大败,鲁庄公跳下华美的戎辂(战车),换乘轻便兵车,率败兵狼狈逃回鲁国。

鲍叔牙乘胜率兵进逼鲁国,直抵曲阜。鲁庄公只好处死了公子纠,将管仲装进囚车,交给了齐国。

八景之三:“秋入龙池月皎皎”,写的是秋夜,月影倒映在名泉龙池那一汪碧水之上的皎洁美景。龙池在今临淄齐陵街道办东、西龙池村附近,已干涸。

两龙池村原有著名寺院龙泉寺,昔日这里殿宇轩昂,石佛屹立,碑碣幢幢,为一方胜地。婉约派词学大家李清照之夫、曾任北宋淄州知州的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临景赋词曰:“原水混混,绿竹猗猗。”

寺内原保存御赐石碑一座,刻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高22米,宽087米,厚023米,上。

3齐鲁之邦诗句

众所周知,山东自古称齐鲁,有“齐鲁之邦”之谓,齐和鲁是周王朝在山东地区的两个最大的封国,齐国在营丘(今临淄)。

鲁国在曲阜,其封疆北至泰山,东过龟、蒙(山名,在今平邑县、蒙阴县),南沿泗水包有凫、峄山。历史上曾用鲁字置鲁县、鲁郡等政区名。

由于鲁国在山东中部地带,故以鲁作山东的简称。从甲骨文可以看出,鲁字的上部为鱼下部为口,金文鲁字的形体似甲骨文只不过口中多了一横划,意为口中之舌,表示可尝到甜味,本应写成“甘”字,但在篆楷书中演变为“日”字了。

古代鲁国多山水,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鱼,鲁人自然可捕鱼为食,因鱼为佳肴美食,说明“鲁”本义是嘉美的意思。《汉字例话》解释“鲁”字的甲骨文下部是锅之类的器物,将鱼烹煮熟食,味道佳美,《新编说文解字》也说鲁字形象鱼在器皿之中,本义是鱼味美、嘉,也符合“鲁”字的本义,由于鲁国之地具备了“鲁”字本来的含义,所以以“鲁”名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现代科学意义上讲,鱼为健脑益智之物,常食可令人聪明灵慧,这也许是邹鲁之地出现了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的原因吧。鲁国和齐国都以发达的文化或经济成就在古代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位于齐国的淄博仍以经济发达见长,而位于鲁国的济宁市作为孔孟桑梓之地,仍以历史文化成就为最,在山东,可以说,济宁市的文物古迹、旅游景点最为密集。

4山东山水古诗词请问谁知道古代的一些描写山东山水的诗词

到03年8月为止,山东省共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5处,分别是泰山风景区、崂山风景区、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区、博山风景区和青州风景区。

这些地方都有古人歌咏山水的遗迹。实在不胜枚举。

其中博山风景区范围 73平方公里,包括原山、鲁山、金牛山、五阳山、樵岭前、泉河头、白石洞、石门八大景点。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淄博还是齐文化的发祥地。

淄博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处发祥地,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西周建立后,姜尚封齐,开创"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

淄博地区作为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数百年,被誉为"海内名都",至西汉前期仍"钜于长安"。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在此期间,风云变幻,波澜壮阔,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名君贤相、英帅良将,不仅创建了"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这个海内外闻名的东方名都,也创建了一部雄壮曲折的齐国史。

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悠久的历史,为淄博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临淄故城及其周围地带文物古迹浩繁,被誉为"地下博物馆"。

临淄的后李文化在我国北方属首次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迹可寻。清代文坛大家蒲松龄和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淄川区蒲家庄,也成为一个风光优美、宛若仙居的聊斋文化旅游区。

清代文坛领袖王渔洋、赵执信和蒲松龄被后人并称为孝妇河畔三名人,蕴藏深厚的齐文化,使淄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积淀深厚的文化旅游之都。 临淄为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三国为青州治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1970年改称临淄区。

淄川之地,夏商为青州之域,秦属齐郡。西汉初建般阳县,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为贝丘县。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为淄川县, 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属京东东路。

元设般阳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设般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县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为淄川县,属济南府。

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府设道,淄川县属济南道。

民国17年(1928年)撤道,民国20年(1931年)县辖十路改为九区。历史悠久。

淄川蒲松龄先生的故居。 济南自不必说。

把临近淄博的章丘介绍给您。 章丘与淄博连接。

境内有百脉泉、白云湖、七星台、锦屏山等自然景区和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齐长城等历史遗迹,近年发现的洛庄汉墓、危山兵马俑名扬海内外。 历代名人辈出,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词人李清照、近代著名商业资本家孟洛川的故乡。

章丘八大景诗(近代) 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流水声。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堂夜雪粉妆城。

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

临淄古有八大景观 ,现已名存实亡。这里有明代诗人韩超然的临淄八景诗:

高阳馆外酒旗风,

矮矮槐阴夏日浓。

秋入龙池月皎皎,

春回牛山雨蒙蒙。

古冢遗迹怀晏相,

荒台故址吊桓公。

淄江钓罢归来晚,

西寺搂头听晓钟。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临淄八景

所属地区

山东省淄博市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高阳馆 槐阴 淄江 荒台故址等

历史

“高阳馆外酒旗风”:当年高阳城酒馆林立、酒旗猎猎,十分繁华。传说刘伶曾慕名前来品高阳酒,并且死后葬于此地。

临淄八景

临淄八景

“矮矮槐阴夏日浓”:辛店街道矮槐树村有一棵槐树,树身低矮,绿叶如茵,团团如盖。传说赵匡胤曾将战袍挂于此树,此后该树因挂过“龙袍”,不再长高。

“秋入龙池月皎皎”:龙池左右分别有一口水井,皓月悬空之夜,月影倒映在龙池之上,景色颇为优美。宋代赵明诚曾赞说“原泉混混,绿竹猗猗”。

“春回牛山雨蒙蒙”:讲的是春雨蒙蒙、云气蒸腾的牛山风光。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牛山庙会远近闻名、热闹非凡。

“古冢遗迹怀晏相”:晏婴是一代名相,后人经常到他墓前悼念他。关于晏婴冢,有晏婴灵魂仍庇护当地百姓的传说。

临淄八景

临淄八景

“荒台故址吊桓公”:桓公台是一座高台建筑的台址,相传是齐桓公登高望远、欢宴宾朋的地方,如今已绿草覆盖,灌木丛生。

“淄江钓罢归来晚”:淄水河畔,日落西山,人们钓鱼乐而忘返。清朝邓性曾作《淄江晚钓》“断岸潆洄碎石津,波光遥映月生春。于今偶见垂钓叟,回忆当年钓渭人。”

临淄八景

临淄八景

“西寺楼头听晓钟”:从前,每日破晓十分,西天寺沉重浑厚的钟声响彻云霄。西天寺原名兴国寺,宋代更名广化寺,元代被毁,明初重建并更名西寺,又称西天寺。

诗文

临淄新八景:

古城道来千古事,

蹴鞠踢去纪元开。

战车辚辚号角起,

白骨猎猎鸣亦哀。

管仲祠里风云现,

太公衣冠冢中埋。

更喜湖波千点绿,

寻幽且上马莲台。

公泉峪里公泉水,

海底石碓堆石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46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