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旅行

读书与旅行,第1张

刘屈艳扬在书里这么写道:也许你暂时去不了远方,但你不能停止放逐灵魂和脚步的努力。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在我看来,读书和旅行一样重要,如果只读书,不行万里路,那就是书呆子,只行万里路,不读书,只能是位邮差

先说读书,  如果说护肤品可以是一个人外在保养品,我觉得书是人精神上的粮食,也是让一个人进步的低成本办法, 我一做事有目地的人,当然读书也一样,不看对我没有任何帮助和提升的书,我觉得读书是你真的想读了才去做的一件事,不是让我们来打发时间和消磨时间的工具, 看一本对你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书,除了浪费时间还有负面影响,可以这么说,好读书  读好书  ,读书当然不能左脑进右脑出,读完不知道自己看了个什么,我是一个看书会做笔记的人, 当我在翻开笔记本,我能想到当时看这本书的心境和感觉,但是我不足的地方就是看的多思考的少

关于旅行:旅行的原意是把你遗弃在某个地方,要你活着回来。但现在的旅行社所提供的服务,把旅途变得过于舒适,而旅行原本应该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改良的工具,越多的不确定和艰难越好…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以为你脚下的就是全世界,旅行不是旅游,报个团出去溜达一圈叫旅游,旅行无所谓远近,作为一枚职业旅游人,看过很多人只是因为旅游而旅游,去了一个地方拍照  上车睡觉  吃饭回酒店睡觉,也见过一些旅行达人和行摄人,对他们来说是换了一种方式去学习和生活工作…我认为旅行的意义,不是为了让你逃避生活,而是一场心里的治愈与沉淀,是让你看过那么多景色,听过那么多故事,更要学会热爱生活

不管是读书和旅行,我觉得在很多程度上会提升你自己,除了读书和旅行,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在你事业差不多的情况下,你才能安心去旅行,我说的旅行是建立在时间金钱健康的基础上,当然还要爱你所爱的人,有态度的去生活,做有态度的人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当你拖着行李箱,上了火车,在驶入目的地的过程中,拿起一本书,认真地品读,喝上一口香茶;窗外凉爽的风袭来,茶香与书香完美地融入空气中。这一切是否美好我想,总比在车上坐等几小时等待抵达目的地要有趣得多吧。

  2010年的暑假,无意间在书店翻到了郭敬明等人所著的两本游记之一的《下一站神奈川》。语言虽然没有名家的优美,但朴实又略有些清新的文笔,加上美丽的插图,看上去很有意境的美感。

  当你带着这本游记,乘着飞机前往日本并顺利抵达目的地时,你会感觉空气比中国的更清新,天空更为湛蓝,和中国所谓的“灰蒙蒙”迥然不同;棉花糖般的云彩漂浮在空中。漫步街道,地面比中国的干净,即使下了一场雨,也不会很脏,“倒是空气被冲刷出泥土翻新的气味”,散发着一股清香。巴掌大的、一层层的叶子,在雨水的洗礼下,绿的发亮。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繁华自然是不用说的,来来往往的车辆行驶在大街上。但等不及就闯红灯的现象不多,很少见,而中国人却经常作这样的事情。毕竟日本是发达国家,看看他们历史悠久的文化,无论是大到去神社拜祭,还是小到去亲戚家拜访,还是有很多的礼仪。自然而然,他们也是很守规矩的。

  而这本游记中,受作者们所“青睐”的,莫过于神奈川的海。青蓝色的天空几乎看不到一丝的云朵,站在沙滩边,享受着海洋冲上岸边“哗哗”的声音,灿烂温暖的阳光笼罩着你,也笼罩着整片大海,脚下金色的沙子,也发出耀眼的光芒。夹杂着丝丝清香的海风扑面而来,“退去的时候留给人满身的辛辣咸味”。掏出照相机,为这一海景留下美好的瞬间,偶尔翻看翻看,回想它给你的美好感觉,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轰隆隆”的飞机起飞声。旅行虽然结束,但旅行带给你的美好却永远不会消失,它留在你的心中,只是看你能否去回味回味。

著名作家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可以把人带往远方;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书本可以带我们去旅行。

跟着小学语文课本,可以去祖国的大好河山游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鲜活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田里;见证了北京的春节,感慨与我们的春节着实不一样的同时,也为北京的悠久历史深深地感染着;抚摸着长城上的古条石,思绪跟随作者走进了古代修建长城的劳动人民中,无奈与敬佩共生

打开《汤姆 索亚历险记》,跟随汤姆 索亚顽皮、历险,男孩子的男子汉气质顿生;走进《寂静的春天》,跟随作者蕾切尔·卡逊,眼看着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通过阅读书中对土壤、植物、动物、水源等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的讲解,明白了化学药剂对大自然产生的毒害,也深刻理解着作者针对人类生活所接触的化学毒害问题提出严重的警告;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也能深刻理解尼采所说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随关阅读的深入,弗兰克尔说的“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也就深入理解了“人性最后的自由,其实就是可以自由的活着,自由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自由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跟着四大古典名著,走近的是名著里的人物生活、社会环境、伦理纲常跟着书本去旅行,你能遇见所有你想遇见的遇见。

静静读书,灵魂却如同经历一场壮游。

我有一个狂热于世界各地旅行的朋友,疫情前她工作生活之外的常态就是,去外国游学几个月,再去印度呆上几周,一会儿在东边,一会儿又去了西边。但凡有假期、有空档,绝不允许自己窝在家里。年前去她家,却意外发现朋友在家置办了一个阅读角。

单人沙发,惬意舒适,带阅读灯的可调节阅读架,书翻开可以支撑在那里。

白天有窗边的阳光,有时微风吹过,轻轻浮动白色的纱帘;夜晚有温暖的灯光,绒毛毯子挂在一边,人随时可以窝进温暖的包围。 她说,只要她离开那儿,家里的加菲猫就会蜷到那儿,“连猫都知道哪里最好、最舒服吧”。

看她去年一年读过的书单,从某个特定主题的书,到某个作家的所有作品,从偏门书,到热门书,从新书到经典,涉及艺术、设计、 美食 、生活、地理、 历史 、心理学、科幻小说等等诸多领域。

想象,她静静坐在那个角落,思绪却同她之前背着大大的双肩户外背包,换乘于各个国家的航班之间一样。只不过,思想的旅行不仅能穿越大洲大洋,还能穿越古今时间。 读书与旅行,就是如此相似啊。

对她来说, “不是提供某一种固定的生活解法,而是发现世界各地各不相同的生活面貌” ,旅行和读书,都是。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曾经经历过这样一刻:

赶地铁时,那个匆匆从你身边快步走过的女孩,挎包敞开着,一本书探出脑袋。亦或,公交车上,你看到静静读书的人,心里好像自然生出了一股欢喜,流淌而过。

《但是还有书籍》里,有一集拍的是各地图书馆,南京的,北京的,藏区的……

其中有一个故事,主人公叫顾晓军,是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在每天有上千名读者涌入的国图,他已经工作了十几年,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诸如,“什么书应该去哪里找”,“厕所在哪儿”……

直到有一天,有人在网上发帖“找”他。“那个管理员,自然卷……金属框眼镜!!!微胖!!!鼻子有点大!!!他每次都在自学波斯语!!!我觉得他好牛啊!!!”

这个充满了无数感叹号的帖子,好像悄悄地揭开了一个秘密——一个静静读书、专注在书本里的人,所拥有的无限的感染力。

顾晓军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十几年里,自学了包括希腊语、拉丁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等十几门语言。在他的笔记本里,他仔细摘抄着每天阅读到的他认为好的内容,并尝试用其它别的语言,在另外一页翻译出来。

看似谦谦温润的他,读到自己喜欢的诗句,忍不住激动得泪流满面。他说,他有时候会忘记自己是来工作的,觉得自己就是来读书的。而他肯定没有想到,自己静静坐在那里读书的样子,却无意间给了许多人激励。

一位男士在离开北京前来国图看能不能遇到顾晓军,他说自己19年在国图准备博士考试,每次从顾晓军的座位前路过,看到他专心致志地读书做研究,如同一个扫地僧一样,无形中给了当时的他很大的力量。

我们常常是孤独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和他人没有连结。静静读书的人,互相感染着对方,就像顾晓军形容, “I am alone,but never feel lonely”

《旅行与读书》,就好像一对搭档,一个叫旅行,一个叫读书,他们总是一起出发,带着彼此,去到很遥远的地方。

不提圣奥古斯丁说过:世界是一本书,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读过其中的一页。

本书是一本没有的旅行游记,不提供可以按图索骥的旅行指南,却带有丰富的想象与画面感。

01

首先吸引我阅读本书的最大原因是作者詹宏志,他现职PCHome Online网络家庭董事长,并且还同时拥有多重身份,对台湾的媒体和**事业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常人眼中,作者就是我们眼中的大忙人,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更谈何旅行与读书。

但是作者却是台湾各界皆知的阅读狂人,家中藏书四万册,每年买两千本书,一小时阅读十万字。

他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11点左右就寝,直到九点上班前,除了准备早餐时间,他都在读书。他的读书习惯从高中坚持到现在,近50年时间他一直过着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

他一生所爱除了读书就是旅行,他用尽巧思挤出时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停地开阔眼界,增长学识。

这让我想到富豪李嘉诚,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有名:不论几点睡觉,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开始工作,数十年如一日。

很幸运我现在也是个早起的践行者了,已经连续早起42天。早晨要么读书、要么运动,要么拍照,让我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专属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只有坚持了,我们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事情需要实干,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只有坚持了才知道我们离成功人士的距离也并非那么遥远。

02

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总是在阅读,始终在路上。他读过的书何止万卷,走过的路更是远迈万里。

旅行与读书,时而讲读书,时而讲旅行,时而透过旅行讲读书。

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

被一本托斯卡纳食谱指南引路的摊牌考验;因尽信书而惊险万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无力招架念诵着鲁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丛中充满生命体验的萨伐旅;在灾难过后的巴厘岛矛盾复杂的旅人心境……

“旅行与读书”这一章里,因为读了女作家米勒写的《佛罗伦萨贪吃鬼指南》,作者在书中寻找到打动他的句子,然后去到米勒推荐的那家酒店“狐狸与葡萄”,身临其境去感受了它的与众不同。

作者觉得循书中线索走进陌生城市的僻巷酒店或黑暗城区餐厅,并不特别感到害怕,因为有“某位知识丰富的友人”与我为伴。

每一本书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位“前行者”的存在,你并不是一位“冒险家”,你只是一位“追随者”。

所有作者认为旅行与读书的关系极其微妙,读书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开始了,甚至开始于你不自觉之处。

“京都觅食记”和“小野二郎的寿司旋律”让我对美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在京都祗园遇见的“鳗桶饭”,作者感慨:这些尊重传统、精益求精的美食技艺,国宝级师傅长年只做一件事,精致程度着实令人惊讶。

小野二郎的寿司,究竟是好吃还是不好吃,作者始终没想明白,但却常常想到它,可能是它的滋味,也可能是滋味背后的文化传承,更可能是老寿司师傅那种专注神情带来的感动。

体验过“世界第一的握寿司”“这是全世界离天堂最近的位子”,作者就可以想当然的说:原来“次郎寿司”的滋味是这样啊。

这是你度过多少次报道评论,看过多少张绝美照片,做过多少回揣摩幻想,完全都无法替代分毫的。

我就处在心动归心动,始终没有付诸实践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今年小野二郎已经93岁高龄了。

有些美食不是因为那个人可能就不是那个味了,有些景色现在不去看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比如严重烧毁的巴黎圣母院。

03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些经典语句:

我很幸运,读书能懂,这个能力使得我不害怕,要是遇上什么我不懂得,我就找出来看。

当我手上捧着一堆全部是关于吃的书去结账时,我知道自己已经上瘾了,这样的“觅食记”只是开始,并非终曲。

毕竟还有没去过的地方呀,毕竟还有多么多耗尽一生想看也看不完的书;有些地方不一定会再回去,但还有更多想去却没去的地方,所以能出发的时候还是记得要出发。

旅行是孤独的人在寻找不孤独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独的人在寻找孤独的方式。

“人生只是走一次旅程”,什么东西都得试试,金银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时候“放手一搏”,买到人生独特经验也是值得的。

短短几十年的人生令人难以满足,可是读书和旅行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时长“加倍”的人生,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去经历更多,获得更加丰富的见闻。

旅行和读书,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两大爱好。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每天坚持阅读,输入一些新知识,每一次阅读都是和作者的一次对话交流,也是在和自己交流。

在接下来的每一年,和自己做一个小小的约定,暂时放下生活和工作的烦恼,去拥抱一寸从未到达过的土地,每年至少出远门旅行一次。

齐悦梦想社群第52篇

     《旅行与读书》台湾作家詹宏志所著,詹宏志是台湾各界的阅读狂人,家中藏书四万册,每年买书两千本,一小时阅读十万字,出版十余部著作。《旅游与读书》是作者把自己人生的两大志趣书写集结。

        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被一本托斯卡纳食谱指南引路的摊牌考验;因尽信书而惊险万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无力招架念诵着鲁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丛中充满生命体验的萨伐旅;在灾难过后的巴厘岛矛盾复杂的旅人心境……十场梦幻旅,别样新人生。  就如梁文道在序言所说:他在印度高价买下一张其实用不了那么多钱的地毯,中了明眼人一看就知底细的局,而原因只不过是因为那位地毯商人能用古波斯语吟咏奥玛伽音的诗句。这是典型的书呆子才会犯的错误。但另一方面,书也会让他变的聪明,知道许多一般游客不清楚的内行门道。例如,就为了“伊斯坦布尔人为了两个羊头哪个比较好吃而争论不休”这就话,他把两位本地作者合作的《吃在伊斯坦布尔:探寻巷弄中的美食》当作拐杖,丈量伊斯坦布尔的美食地理,效果竟然远胜大众旅行网站的集体智慧。

      我们耳熟能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是一本书,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读过其中一页”,我们都很向往远方,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等待,等合适的时间等合适的人等忙完手头的工作等长大了再去,当时不了解,后来才知道真的长大之后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应该早一点丢下一切就出发的。旅行与读书的关系极其微妙,读书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在不自觉之处,常常是因为书中所述的某件事,触动你前往某处的动机。可能是一处古迹,可能是一位故人生活的地方,也可能仅仅有一处美食,你就来了,要来看一看,和书中描述的是不是一样,去体验,去感受。在旅行之前,我们对旅行地的阅读是一种“想象”,在旅行之际,我们对旅行的阅读则是一种“摸象”,只有在旅行完成之后,才是我们真正对旅行地了解的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勇敢,也 是我们对书本内容的验证。

     《旅游与读书》除了描述旅游和读书的关系,最最重要的是里面有世界各地的美食,读来让我不由得咽了好多次的口水,有佛罗伦萨牛排、肉酱宽面,印度囊、羊肉咖喱炒饭,巴厘岛的原味烤肉大餐,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日本的料理,摘抄一段吃龙虾的描写“我用刀叉将龙虾肉剜出,切开小块沾满酱汁送入口中,龙虾肉将熟未熟,软嫩无比,酱汁则极浓郁,有奶油的滑润与白兰地的香气,更有浓的化不开的龙虾虾膏滋味,但又带了一点番茄酸度,显得清爽不腻,的确相当高明。”

        读书不停步,旅行不止步,勇敢前行,有多远走多远,远方的路总有期盼,总有归宿,爱读书,爱旅行,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541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7
下一篇2023-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