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薛仁贵,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他是唐朝初年一位非常杰出的爱国名将。早年凭借勇猛而成名,后来又因为在军事指挥方面比较出彩,由此从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
他曾做过地方父母官,提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民生,当地百姓都十分感激他,从这足以看出他在政治治理方面能力也不弱。由于薛仁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而且对百姓也非常好,所以大家对其十分崇敬,民间也产生了许多和他相关的神奇故事。在民间文学中,薛仁贵被塑造成一位无所不能的人物,他手下还跟随有八位猛将,那么这八个人都是谁?他们的能力如何?
:薛仁贵出征剧照
一、罗通
我国民间文学的经典《说唐三传》对八位猛将有过详细描述,往往民间文学有一条奇特的规律:许多猛将都是当时的英雄,然而英雄往往战死沙场。薛仁贵和八大猛将中的七位,最终因为征战沙场身死,恰好印证了这一规律,不过人们对于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的身份,至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认为八大猛将是薛仁贵手下的八大火头兵,其中七人都在战场上身亡。第二种说法认为,八大猛将指的是薛仁贵手下八位勇猛善战的将领。由于第一种说法更为人信服,所以我们就按照第一种说法进行阐述,首先介绍的这一位英雄就是罗通。
:罗通人物简介剧照
罗通是越国公罗成之子,他的父亲罗成生前替唐朝讨伐叛贼平定四方,功勋卓著。唐太宗李世民对罗成的辛苦付出十分感恩与敬佩,于是就收了罗成的儿子罗通做义子。
罗通不仅出身高贵而且自幼勤练武艺,刻苦学习兵法。他相貌十分英俊,喜欢骑白马,一杆枪被他耍得出神入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替李世民出征,在扫北战争中立下大功。
贞观四年,李世民领兵出征不幸被敌人围困,为了救驾罗通和秦琼率大军攻打东突厥国,罗通从一波又一波拦路的敌军中突围,最终在各方配合下成功救出李世民。
后来在征西战争中,他和敌方猛将王不超大战数回合身负重伤,甚至盘肠而战。罗通最终拼得身疲力竭,再加上之前已经受了重伤,不幸身亡。
:罗通率军出征剧照
二、尉迟宝庆
尉迟宝庆是尉迟恭的儿子,他曾经和罗通一起参加过扫北战争。他跟随父亲习得一身本领。后来他的父亲尉迟恭含冤撞死在京城,为了给父亲申冤前往京城。巧合之下他竟救了薛仁贵一命,从此之后两人结交。
尉迟宝庆后来还跟随薛仁贵参加了征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本来他和哥哥尉迟宝林联手并不落下风,岂料苏宝同突然使出飞刀暗算两人,最终两人双双殒命。
三、尉迟宝林
尉迟宝林也是尉迟恭的儿子,是尉迟宝庆的大哥。他不仅面貌和他父亲一样,面黑浓须,而且同样英勇善战。他和哥哥在征西战争中合力挑战敌方名将苏宝同。在挑战的过程当中,他们本来一直掌握着主动权,不过由于一时大意,兄弟二人都被苏宝同放出的暗器飞刀斩杀。
:尉迟宝林和尉迟宝庆人物简介剧照
四、秦怀玉根据民间文学记载,秦怀玉是秦琼的后代,他和其父亲一样,也是一位十分有名的将军。秦怀玉出身名将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习武氛围的熏陶。勤学苦练之下,他不仅枪法精湛,而且和父亲一样善用双锏。
李世民看中了他的一身本领,在东征中让他率领军队讨伐敌军,秦怀玉果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一举歼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集团。
王世充被俘虏后李渊饶了他一命,不过,谁能料到王世充竟然忘恩负义想要谋反。秦怀玉偶然得知了这个计划后,便悄悄潜入王世充的军营,同时把他叛变的消息传递给贾润甫,里应外合之下,王世充的军队很快被击溃,秦怀玉因此事立了大功倍受到恩宠,甚至当上了驸马爷。
后来在征北战争中李世民率兵作战被围困,秦怀玉和罗通一起出兵救出李世民,李世民执政后期西凉国起兵攻唐,秦怀玉奉命带兵讨伐。他不仅和敌方将领苏宝同大战数回合不落下风,还识破了苏宝同的飞刀诡计。可惜苏宝同又用其他的诡计骗走了秦怀玉祖传的锏,秦怀玉心急之下着了他的道,火速骑马追赶。
苏宝同眼见秦怀玉越跟越近上了当,于是他突然狠狠地把武器朝着身后的秦怀玉丢去,秦怀玉怎么也没有料到,苏宝同竟然会用出如此下流的手段,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武器正中命门而不幸身亡。
:秦怀玉人物简介剧照
五、姜兴霸
姜兴霸可能没有罗通那么出名,不过他也是八大猛将中十分出色的一位。他本是烽火山的二寨主,说白了也就是土匪二当家。后来他跟着当时的大寨主去樊家庄抢亲,可是他运气十分不好,遇到了薛仁贵。
薛仁贵为人正直看不惯这样的事,于是就出手活擒了李庆红,姜兴霸得知自己老大被活捉了,急忙赶来搭救,可是他还没跟薛仁贵过上几招就被扫落马下。
薛仁贵不想赶尽杀绝,于是就劝他们归顺大唐为国家出一份力,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姜兴霸替大唐多次出征,立下诸多战功。可惜后来他跟随薛仁贵征讨西凉国时,在白虎关遇到敌方的强将,姜兴霸顽强作战可惜仍战败身亡。
:姜兴霸人物简介剧照
六、李庆先
李庆先原来是辽东总兵,后来归顺大唐。他在追随薛仁贵期间,立下了很多功劳。不过可惜的是,后来他跟着薛仁贵在征讨西凉的战斗中,遇到敌方强兵,最终不敌身亡。
七、王心溪
王心溪和八大猛将里的其他几位不太一样,因为他本身不是中原人。当初薛仁贵率兵征讨辽东,他果断选择了归降。一方面,他早就知道薛仁贵的威名和才华,自己十分钦佩。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当时大唐的军队和国力都远远在辽东之上,如果和大唐作对一定没有好下场。
他归顺大唐之后凭借自身实力立下了许多战功,不过可惜的是,后来他跟着薛丁山去讨伐西凉国时和敌方名将杨藩交战,不幸落败身亡。
:王心溪人物简介剧照
八、周青
周青和前面七位猛将的结局不太一样,他是八大猛将中唯一一位在征讨西凉国的战斗中幸存的人。周青为人忠诚刚烈,同时不管是从谋略还是从武功方面来说,他都算是八大火头军猛将之首。
比起薛仁贵他更具有反叛精神,当初薛仁贵受到张士贵的排挤陷害,他为了维护薛仁贵宁愿丢掉官职。后来武则天篡夺皇位,薛家满门受害,周青在救了薛家存留的一位后代薛刚后,不久就病逝了,也算是寿终正寝吧!
薛丁山的三个老婆都是被斩杀的。
薛丁山一共娶了三个老婆,分别是樊梨花、窦仙童和陈金定。
李世民的贞观年间,西凉番邦犯境,薛仁贵挂帅征战,被困锁阳城,为苏宝同飞镖所伤。李世民的贞观年间,西凉番邦犯境,薛仁贵挂帅征战,被困锁阳城,为苏宝同飞镖所伤。
唐太宗见出征不利,征召能人挂二路元帅。薛仁贵之子薛丁山夺得帅印,出征娶了女将窦仙童,杀死苏宝同,救出薛仁贵。番邦寒江关总后樊洪之女樊梨花,智勇双全、武艺高强,带兵与薛丁山阵前交锋,一见钟情。樊梨花与薛丁山阵前订亲,在樊梨花相助下,薛丁山大破番邦,得胜回朝。
当时,高宗皇帝临死遗言长子说:“薛家有大功于大唐,只需追究薛刚一人的罪就可以了,不要连累他的全家。”但是,由于当年薛仁贵和张士贵之间结有仇恨,因此其子张台(武)一直耿耿于怀,寻机报复,见有机可乘,当即面见武则天,对薛家进行攻讦。结果,武则天下令将薛丁山满门285口全部抄斩,包括长子薛勇、次子薛猛。
薛仁贵因为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后来因为和朝中大臣结怨,薛仁贵被冤下狱,后来因为西凉哈迷国犯境,薛仁贵又戴罪出征平西,但是却误入敌人的圈套。危急时刻,他的儿子薛丁山请缨,以无敌之势夺得帅印,出征平西。后来遇到黎山老母的徒弟樊梨花,确定下了一份姻缘,也是因为有樊梨花的相助,薛丁山平西成功。也正因此,才有了薛刚的出场!
薛嵩有这样的结局是由当时的大环境决定的,安史之乱中,唐廷损失极大,根本没有能力真正解决安史之乱,而且它还要收买人心,迅速恢复元气,因此像薛嵩这样的降唐之人,都让他们官复原职,管理本地区的事物,当然这也导致了后来河朔三镇的割据,这就是另一件事了。
扩展资料:
实际上薛丁山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他的原型是薛仁贵的儿子薛讷。在历史上薛讷到底娶了几个妻子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在民间传说和一些文学作品中薛讷即为薛丁山,有三个老婆,分别是窦仙童、陈金定和樊梨花。
在薛丁山的三个老婆中最厉害的当属樊梨花,樊梨花出自黎山圣母门下,她的军事成就远在薛丁山之上。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樊梨花继承薛仁贵的将位,带领薛家军取得西征胜利,而薛丁山另外两位妻子为副将,从这里看薛丁山的三位妻子都是比较厉害的角色。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入侵,薛仁贵被命为逻莎道行军总管,率领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去援救吐谷浑。
军队到了大非川,将要去乌海的时候,薛仁贵对郭待封说:“乌海道路艰险而且瘴气很多,我进的是死地,可以说是危险的境地,但是快速进军就会成功,慢了就会失败。现在大非岭宽整平大,可布置两个营寨,把辎重都放到里面,留一万人防守,我快速前进,趁着敌人还没整顿好,直接消灭掉。”于是约定好,到了河口,遇到了敌人,打败了他们,斩杀俘虏了很多敌人,缴获牛羊数以万计。进到乌海城,来等待援军。
郭待封曾经为鄯城镇守,与薛仁贵地位平等,这次西征,因为官职在薛仁贵之下感到很耻辱,所以违反了此次约定,带领辎重继续前进。快到乌海的时候,吐蕃二十多万部队来援救吐蕃军,半路截击,郭待封战败,逃到了山里,军粮和辎重都被敌人抢走。于是薛仁贵撤退屯兵在大非川。吐蕃又增加四十万军队来抗拒薛仁贵军,薛仁贵军大败,于是薛仁贵与论钦陵议和。
此次薛仁贵被困主要是因为郭待封违反命令。
薛仁贵传奇:薛仁贵能做西凉大王的女婿,在薛仁贵传奇这部古战场的电视剧中,当时西凉公主嫁给了薛仁贵,薛仁贵一直在大唐,做了西凉的女婿,最后还成为了西凉的大王,最后的结局成为了一国的皇上,与西凉成为亲家。
保剑锋演的是32集
回到长安,程咬金向李冶禀明薛仁贵同意当元帅,但有条件,然后把条件一一说来,越说的条件越小,李治不耐烦地全部答应要求;回到金亭馆,薛仁贵问为何没有把要李道宗祭旗的要求提出,程咬金要薛仁贵带刺客张鹏上殿启奏。
薛仁贵带刺客上殿,说出行刺一事,程咬金要找张仁来对质,李治迫于无奈准奏;张仁来到大殿与张鹏对质,张仁完全否认张鹏的说法,程咬金又用“非刑”对付张仁,没想到张仁根本不是什么硬汉子,一动刑,他就和盘托出;张仁回到殿上招供一切,薛仁贵怕日后再遭李道宗毒手欲辞官,李治没有办法,唯有召李道宗上殿。
李道宗上朝后,把一切罪状全推在张仁身上,自己只是一时胡涂,李治也没他的办法,让李道宗施然离去;离殿后,薛仁贵再追问程咬金,如何可以履行杀李道宗的诺言,程咬金劝他放心。
出征当日,程咬金一大清早把怀玉叫来,把要捉拿李道宗的事向他说出;李道宗在王府内用茶,听见怀玉来到,命人请过,怀玉说出征前绑儿过府为的是化解以前的恩怨,李道宗听后立即要出去放秦英。
李道宗正走出府外释放秦英,只见他一步出府外,程咬金就用铁链把他捆,张美人追出,被昭阳公主抓住,向她灌毒酒;李治与众文武百官已经在教场准备,但不见程咬金与怀玉的踪影。
程咬金用一个大铁钟把李道宗扣上,将四周的干柴燃点起来,然后叫怀玉去请李治前来;李治到达时,李道宗已被烧死;程咬金解释当日回朝时,李治曾说答应薛仁贵所有要求,而且他没有在李道宗王府办案,是在府大门外锁拿的,绑他的不是绳子而是铁链,杀他的不是刀而是火。徐懋功指李道宗罪当赐死。程咬金说李道宗临终前供出张美人是罪魁祸首,李治即赐死张美人,不料张美人已中了毒,变成疯妇,薛仁贵整装待发,出征西凉。
薛平贵和王宝钏
唐朝,京都长安,谏议大臣王允生有三女,幺女王宝钏有沉鱼落雁之容,王公大臣、世家子弟追求者多如过江之鲫。然而,王宝钏却对食量惊人做粗工的汉子薛平贵情有独钟。经过彩楼抛绣球,王宝钏决定下嫁薛平贵,王允怒而三击掌与她断绝父女关系,王宝钏心碎,随薛平贵住进寒窑。
憨直、勇猛的薛平贵为求上进,从军征战远赴西凉,王宝钏独守寒窑18载,贫病困顿中等待薛平贵归来。薛平贵屡历风险,屡遭暗算,同时也屡闯难关,屡建战功,终于平定边关,班师凯旋。
西凉玳瓒公主暗恋薛平贵多年,并感佩薛平贵、王宝钏坚贞的爱情,不顾自己的生死得失,帮助薛平贵化险为夷,立下战功。回到京师后唐僖宗欲重用薛平贵,然而薛平贵却带着王宝钏和玳瓒公主离开京都,重赴边关。
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人。农民出身,善骑射,有胆略,是唐初著名大将。
薛仁贵的祖先是我国南北朝时的名将薛安邦,后来家道中落而成为贫苦农民。薛仁贵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是因为他膂力过人,武艺出众,英勇善战。
公元645年,唐太宗出征高丽,进攻安地城(今辽宁省海坡县南营城子)时,看到一名穿白衣服的年轻人在敌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此人就是薛仁贵。这一仗刚打完,唐太宗就加拜薛仁贵为游击将军。唐太宗征伐高丽失败了,可他对薛仁贵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严重威胁唐王朝的安全,经常侵入唐朝的境地。公元661年,薛仁贵出征突厥,对方派出十几万大军迎战,并选了几十个骁勇将士向唐军挑战,薛仁贵三箭将三个挑战者射落马下,其余的士兵吓得下马投降,薛仁贵又趁势击败了突厥大军。唐军中流传着“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歌谣,而薛仁贵的威名也名扬四海。一次,薛仁贵率军和突厥军队在云州相遇,突厥先问:'唐将是谁?'唐军回答说:“薛仁贵!”突厥军不相信地说:“听说薛仁贵被流放到象州死了,难道死人还能复活?”薛仁贵于是脱去头盔让突厥人看,突厥将领相顾失色,下马环拜,率军逃走。
公元683年薛仁贵病逝,年70岁,薛仁贵的子孙也多为名将,家有'将门世家'之称。
'汾河湾'又名'打雁进窑',见於《征东演义》。叙述薛仁贵功成被封为王,回家探望离别了十八年的妻子柳迎春。行至汾河湾,见一小孩打雁,弹弓技艺纯熟,心中十分喜爱;忽见山前来一猛虎,仁贵恐小孩受害,用袖箭射虎,不想反将小孩射死。回家见了柳迎春,在窑中互诉别后情景,忽发现窑内有双男鞋,疑柳氏不贞。因而争吵,经柳氏说明鞋是儿子丁山所穿,误会方始消除。不久却又证实了打雁被射死的小孩就是丁山,夫妻大为悲恨。
薛平贵的原型是不是五代的石敬瑭?
西安武家坡王宝钏寒窑,作为一个古迹,已在多年前修复并对外开放,其中还塑有薛平贵、王宝钏像及红鬃烈马。这一古迹的产生,实际上只是出于一种传说,它是由旧剧《武家坡》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而来的。但是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历史上并无其人其事,那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说法倒有多种。
薛、王故事的出现,最早约在唐、宋之际,因此,较多的看法认为它是薛仁贵与迎春故事的演变,因为演薛、王故事的《武家坡》,与演薛、柳故事的《汾河湾》情节十分相似。过去持这一观点的较普遍,今天也仍大有人在。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薛平贵即是后晋石敬塘,见于近人崇彝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其说云:薛平贵、王宝钏故事,计由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探寒窑、平贵别窑、赶三关、武家坡、银空册、算粮大登殿为止。石为后唐李氏婿,又为契丹所立,国号晋,即戏中由西凉归来即皇帝位;其岳父丞相王允,实指长乐老冯道,故薛平贵实乃石敬塘之化名。但考证,石敬塘实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而这里既称他是李氏婿,不知为何又拉到冯道身上。所以,其事虽略有相符,看来却有穿凿附会之嫌。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故事系改编来的。今人杨宪益先生在一篇题为《薛平贵故事的来源》的考证文章中说:薛平贵故事最早流传于西北民间,颇为人们所喜闻乐道,后来编成戏曲,是为秦腔,而京剧《武家坡》正是由秦腔借来的。故事可能是唐、宋间西北边疆的产物,而在元代以前只流传于西北一带。因此,故事虽不见于元曲,也不会是薛仁贵故事《汾河湾》的翻版;相反倒有可能《汾河湾》是根据《武家坡》改编的。理由是《格林兄弟童话》中,有篇题为《熊皮》的,与此十分相似。《熊皮》故事大意是:一个军士遇到一个妖人给他一张熊皮,叫他7年不得沐浴修饰,此后就可得到极大财富和终身无忧。这军士后来来到一人家,有三姐妹都非常美丽,但大姐、二姐嫌他丑陋,独有三妹因他救过她的父亲而愿意嫁给他。结婚后,这军士将一枚指环剖分为二,以一半交给妻子作为信物,又出外漫游。他的妻子穿了敝衣,随便两个姐姐如何耻笑,总是安贫守节。7年期满后,这军士衣锦荣归,她们都不认识他;他取出指环认了妻子,大姐、二姐羞愧而死。把这个故事对照《武家坡》中的王氏三姐妹金钏、银钏、宝钏,由三妹宝钏嫁给薛平贵,婚后平贵投戎直到荣归,其中情节都相符。至于“熊皮”怎么会变成薛平贵,杨文认为那是因为在古人的北欧语里,“熊皮”(The bear hide)的译音与“薛平贵”三个字的音完全相符。为此,杨文认为故事必出于一源,它是由欧洲经西域通过回鹘人传过来的,而当时回鹘在西北地区为中西文化交通的媒介。
综观以上诸说,来自欧洲之论似乎合情理,但是,《格林兄弟童话》是18世纪初的作品,而薛平贵故事却在10世纪左右已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因此,是《童话》取材古中国西北地区民间故事,还是武家坡故事来源于西方,这还是一个疑问。看来,要弄清这一故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薛仁贵(公元614年—公元683年)是出身清白的农家子弟,名礼,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过人,是一个做将军的好胚子,在他的家乡山西河津县修仁村,就流传着薛仁贵“汾河湾射燕”的传说,燕子逃不过薛仁贵弓箭,所以不敢偷吃乡亲们田里的麦子。“虎岗首有一仁贵窑,创造不知何季,曰虎岗。天造地设,境巍势险。登临远眺,汾水如虹,贯风山于东峙”,相传此窑就是薛仁贵夫妻住过的寒窑,戏曲中有名的《投军别窑》的唱段就发生在这里,史书上记载薛仁贵娶妻柳氏,以务农为生,他曾打算为父母迁葬,妻子出言劝说,先建功立业,荣显家门,再为父母迁葬不迟。薛仁贵于是应募从军,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
贞观末年,唐太宗亲征辽东,薛仁贵成为张士贵的部下。历史上的张士贵是虢州卢氏人(今河南卢氏),他本名忽峍,善骑射,隋大业末年,曾聚众为盗,呼啸山林,被称为“忽峍贼”,后来被唐高祖招安,成为大唐名将,唐太宗曾如此称赞他,“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朕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未闻其实,于公见之矣”,张士贵于显庆初年去世,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小说中描写张士贵屡次假冒薛仁贵的战功,实属子虚乌有,冤枉古人。
薛仁贵使用的方天画戟,很可能是他的家传兵器。他的六世祖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薛安都,“安都勤王之略,义阙于籓屏,以地外奔,罪同于三叛”,因为宫廷斗争中站错了队伍,在南朝无法容身,被迫投靠了北魏,传到薛仁贵这一代,已然完全没落,但远祖的荣光和勇悍,使薛仁贵文武双修、体魄强健,在战斗中很快脱颖而出,进入大唐天子的法眼。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直指高丽。唐军到了安地,一位郎将被高丽军队团团围住,情势危急,薛仁贵飞马上前,立斩敌将,将人头悬挂于马鞍上,一举震慑敌军。更精彩的举动随之而来,为了突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薛仁贵一身白袍,格外醒目,他手握画戟,“腰鞬张弓”,冲入敌群,所向披靡。唐军四面合围,势不可当,高丽军队溃散奔逃,折兵2万。唐太宗很快被这个天神般的青年人吸住了眼球,赶紧打听此人姓甚名谁。薛仁贵见到了大唐天子,当场被授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负责守卫玄武门,转眼间,他就从士兵变成了将军,证明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小说中描写他被张士贵欺压多年,无处申冤,纯粹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悲情。唐代崇尚军功,赏赐丰厚,薛仁贵一下子得到了2匹马、40匹绢、10名奴隶。班师回朝的路上,唐太宗告诉薛仁贵,“我的旧将都老了,难以担当镇守边疆的重任,我一直想提拔年轻将领,但没有见到象你这样出众的。我得到辽东并不欣喜,得到你这样的勇士才真正让我高兴”,唐太宗提升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依旧让他守卫玄武门。
唐高宗继位后的永徽五年,皇帝驾临万年宫,一天夜里,暴雨成灾,引发山洪,大水冲到玄武门,卫士们大惊失色,四处逃散。薛仁贵十分生气,“天子有难,你们却如此贪生怕死”,他登高向宫中大声呼喊,终于惊醒了唐高宗。唐高宗刚刚出宫登上高处,洪水就把寝殿变成一片汪洋,如果皇帝稍有片刻迟疑,此时已然葬身水中。皇帝庆幸之余,向臣子表示了感激之情,“幸亏有你叫醒我,我才没有淹死,危难之中才知道你是个忠臣”。皇帝一生没有忘记他的救驾之恩,即使薛仁贵后来战败当死,也仅仅将之废为庶人,晚年还对宠臣说道,“往日九成宫遭遇洪水,没有你我就没命了”。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面对反复无常的西突厥,唐高宗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苏定方率领中国远征军出击西突厥汗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并俘获了被贺鲁部落关押的泥熟部落的人质。游牧部落之间,一方臣服了对手,后果是“常岁输牛马羊,过时不具,辄虏其妻子”,他们落入了唐军手中,本来要沦为贱民,薛仁贵劝说皇帝放还泥熟部落的人质,“厚加赉遣”,使泥熟部落感念大唐皇帝的恩情,少树一个仇人,多交一个朋友,泥熟部落主动为唐军效力,很快确立了大唐对西域的有效统治,把这片广袤的土地变成了中国的游牧区。
显庆三年,程名振攻克高丽的贵端城,斩首三千级。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薛仁贵与梁建方、契苾何力一道,与高丽军队激战于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华表山),薛仁贵一马当先,箭无虚发,敌人无不应弦而倒,在随后的石城之战中,一位高丽神箭手连杀唐军十余人,薛仁贵怒发冲冠,一人一骑,风驰电掣,扑向神箭手,立马将敌人生擒,吓呆了的敌人竟来不及拉开弓弦。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契丹阿仆固联合奚族共同反唐,薛仁贵和辛文陵在黑山大败契丹,活捉了阿仆固及一干首领,将他们押到东都。薛仁贵升至左武卫将军,封为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 661年),铁勒酋长比粟毒伙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出兵讨伐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临行前,唐高宗设宴饯行,他有意考考薛仁贵的神射技艺,“古人说,一个神箭手能射穿七层铠甲,今天你来试试五层铠甲”。薛仁贵泰然自若,一箭洞穿五层铠甲,赢得满座赞叹,皇帝高兴之下,当场赐予坚甲,以示鼓励。
当时铁勒九姓拥兵十几万,凭借天山之地利,企图与大唐雄师一决胜负。他们派出数十位骁勇骑士出马挑战,眨眼间,就被薛仁贵三箭射死三人,胆寒之下,铁勒人下马投降,放弃了抵抗。为了消除后患,薛仁贵命令部下,将十三万已经投降的铁勒人就地坑杀,制造了中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杀降暴行,“遂使稽颡屈膝者先被涂原之诛,惧死怀生者因成绝漠之计”,铁勒人害怕了,拼命逃窜,薛仁贵追击到漠北,擒获了叶护三兄弟。铁勒九姓衰落了,薛仁贵成了天上下凡的杀星,在高丽,当地人只要说一声,“薛礼来了”,家中小孩马上止住了哭声,薛仁贵成了大唐敌人眼中的凶神恶煞,唐军中到处传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朝臣对薛仁贵的弹劾中有这样的语句,“娶妾虽作逗留,准法便须离正”,抢掠而来的女子做了薛仁贵的小妾,以当时的情形猜度,她很可能是位铁勒贵族,不同于戏曲中的代战公主,代战公主是硬逼薛仁贵做了自己的丈夫。
裴行检曾经说过,“但恐杀降之后,无复来者”,禁止杀降的唐律条文明确,薛仁贵放纵部下抢掠烧杀,私带妇女入营,本来都是当斩之罪,却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幌子下,成为可以原谅的行为,如同汉武帝的名言,军行万里之外,不计小过。
堡垒最容易从敌人内部攻破,唐军春耕、秋收季节的骚扰对高丽只起到了疲敌作用,敌人内部的分裂则带给大唐天赐良机。乾封元年(公元 666年),高丽莫离支泉盖苏文去世,长子泉男生继为宰相,被二弟泉男建所驱逐。泉男生派自己的儿子泉献诚向大唐求救,唐高宗派庞同善、高侃前去迎接,被泉男建拒于门外。薛仁贵奉命护送使节,在新城遭到高丽军队的袭击,唐军杀敌数百。庞同善到了金山,又被高丽人打败,薛仁贵横空出世,截住敌军,杀得落花流水,斩首五万余级,攻破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顺利会合。唐高宗万分欣慰,“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诸军贾勇,致斯克捷”,鼓励薛仁贵再接再厉,再立新功。薛仁贵准备率领两千士兵进攻扶余城,诸将觉得兵力太少,薛仁贵则满怀信心,“兵力在于主将善用,而不在于多多益善”。他奋勇当先,所向无敌,唐军杀敌万余人,很快拿下扶余城。扶余川四十余城丧失了抵抗到底的斗志,望风而降,薛仁贵沿着海岸攻城略地,与李勣会师于平壤城,高丽投降了,在此之前的显庆五年,百济也被大唐吞并。薛仁贵与刘仁轨留守平壤,统领两万唐军,他升为右威卫大将军、平阳郡公,检校安东都护。史书上说他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提拔干才、表彰节义,使高丽士众欣然慕化,恐怕是过誉之辞,不然唐高宗不会将几万高丽士众迁往大唐腹地,变成汉族的同化对象。泉献诚的后代,开始自称是高丽人,后来就自称唐人了。
泉献诚的后裔泉毖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儿,太原王氏是大唐第一等高门,平时连皇族都不大放在眼里,欣然与泉氏联姻,说明泉氏家族已经融入大唐的主流社会,不再是作为边缘人的身份了。但是,纵观这种融合过程,就会发现这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清唱,而是民族之间血与火的较量,大汉民族能延续到今天,只是充当了较量的胜利一方,而失败者或者成为历史上的翩然过客,或者只剩下遗老遗少的哀号。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进兵吐谷浑,吐谷浑王诺曷钵率残部逃到凉州,向大唐求救,随行的还有他的妻子—大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吐蕃又进攻唐朝管辖的西域地区,“于是安西四镇并废”。唐高宗当然不甘心吐出嘴里的肥肉,借着恢复吐谷浑王国的名义,派出精兵强将,与吐蕃军队一争高低。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薛仁贵成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领兵十余万,迎战吐蕃军队。
郭待封是名将之后,以前与薛仁贵是平级,这次屈居副将,心里颇有不平之意。唐军到达大非川(今青海切吉平原)后,准备进兵乌海(今青海光海县西南苦海),薛仁贵认为,“乌海地险而瘴,吾入死地,可谓危道”,只能速战速决,迟则生变,大非岭地形宽平,可以布置两道栅栏以保护辎重,留一万人看守,主力部队则快马加鞭,轻装上阵,以求一举破敌。郭待封承担了保护辎重的任务,薛仁贵率领精锐,奔袭乌海,在河口与吐蕃军队遭遇,数万吐蕃人死伤籍枕,唐军获得的牛羊数以万计。薛仁贵回到乌海城,派人接应郭待封的辎重。不料郭待封违反薛仁贵的安排,擅自带着辎重粮草在后面缓缓前行,被吐蕃二十万军队团团围住,“粮仗尽没”,断绝了唐军的补给和支援。薛仁贵退居大非川,一切都为时已晚,吐蕃四十万军队已经前来迎战,唐军大败,几至全军覆没,薛仁贵也被吐蕃抓获,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有与吐蕃主将噶钦陵议和。议和之后,薛仁贵自带枷锁,回长安向皇帝请罪。依照唐律,以他的丧师重罪,本应处死,皇帝念及他以往的功劳和忠心,只将他除名为庶人。“吐谷浑自晋永嘉之来,始西渡洮水,建于群羌之故地,至龙朔三年为吐蕃所灭,凡三五○年”,薛仁贵的战败颇具偶然,武则天当政的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率军大破吐蕃,克复安西四镇,在龟兹重新设置安西都护府,常驻军队三万人,夺回了大唐对西域的统治地位。
薛仁贵变成平民百姓,决不象小说中的胡编乱造,说什么李道宗设计陷害忠良,以致忠良蒙难。江夏王李道宗文武双全,英姿飒爽,在史书上颇有佳评,却无端被酸腐儒栽上了天大的罪名。其实薛仁贵也是文才斐然,这可能因为没落大族的手不释卷,“《周易新注古义》十四卷,薛仁贵撰”,一名士兵出身的武将注释《周易》这种先秦古籍,即使在唐朝这种文化昌盛的环境里,也会让人跌破眼镜。
根据官场运行的潜规则,有人是圈圈里面的人,有人是圈圈外面的人,而薛仁贵则是皇帝圈圈里面的人,一时贬放,终会东山再起。当高丽重起叛乱,薛仁贵成为鸡林道总管,重返辽东,再掌军权。上元年间,他在辽东犯法获罪,流放象州,又被皇帝赦免,唐高宗推心置腹、 情真意切,“往日我的寝宫遭遇洪水,若不是你拼命叫喊,我已经成了水里的鱼虾。北伐铁勒九姓,向东降服高丽,汉北、辽东遵从教化,这都是你的功劳。有人说你在乌海城下贻误战机,致使我军失利,我平生遗憾的也就是这件事情,现在西边不宁,瓜州、沙州商路断绝,你怎么能够自己高卧乡里,不为朝庭分忧解难?”
开耀元年(公元681年),薛仁贵封为瓜州长史,不久又被授予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前往云州(今山西大同),出击突厥的阿史那元珍。突厥人阵前问话,“唐将姓甚名谁?”对方回答,“薛仁贵”。突厥人又问,“听说薛仁贵流放象州,已经去世,死人怎么会复活呢?” 薛仁贵脱下自己的头盔,让突厥人看个清楚。突厥勇士看清之后,相顾失色,赶紧溜走。薛仁贵率军追击,大破敌军,斩首万余级,俘获二万人,还有驼马牛羊三万余头。
永淳二年(公元 683年),薛仁贵去世,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特造灵舆,护送还乡,极尽哀荣。薛仁贵有子薛讷,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成就不下于乃父,历经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数朝,镇守边关几十年,保得国泰民安,颇有小说中薛丁山的影子,但什么樊梨花及三弃三请的情节,却是没影子的事,属于历史上的空穴来风。倒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嵩,与《薛刚反唐》中的薛刚颇有几分相似,他“气豪迈,不肯事产利,以膂力骑射自将”,安史之乱爆发后,竟然加入史朝义的叛军,成为乱臣贼子,然而又能及时反正,归附大唐,成为独霸一方的节度使,“嵩谨奉职,颇有治名”,最后竟以太保的身份光荣下葬,为他的传奇一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唐人传奇中的《红线盗盒》,讲得就是薛嵩派遣飞檐走壁的女侠客吓唬节度使田承嗣的故事。
戏曲中的薛仁贵,从历史上一个一往无前、叱咤风云的勇将,变成了依靠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哄骗女人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老白脸,映射了汉族男人精神世界逐渐萎化的过程,如同戏曲中的男主角,在外十八年不闻不问,回来最关心的就是独守寒窑的妻子是否勾三搭四。然后如影随形的就是汉民族的悲剧命运,他们被驱逐、被屠杀,成为异族的奴隶和包衣,再也挺不起曾经高贵的脊梁,再也抬不起曾经高傲的头颅。提起汉族男人,人们就会想起杭州西湖边与白娘子共伞的许仙,他比江南的春水还要温柔,就会想起《儿女英雄传》中的安公子,遇上强盗竟然吓得尿水直流,需要侠女十三妹去搭救。历史模糊了往日的身影,人们已经不知道唐朝男人是什么样子,其实从唐诗中到处都能发现他们的影子,“月 黑 雁 飞 高,单 于 夜 遁 逃。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这就是大唐的男人,这就是大唐的气势。
演义中 薛平贵是皇帝的丢失的长子,在他舅父刘义将军的帮助下,与皇帝相认,皇帝认为薛平贵治理西凉非常成功,加上心存愧疚,改立薛平贵为太子,后皇帝驾崩,薛平贵继位为皇帝!
历史上没有薛平贵的记载,只有关于他的中国民间传说和戏曲。而薛仁贵是有史料记载的:薛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唐太宗李世民征伐辽东时,薛仁贵应募投军并在与辽军的战斗中骁勇善战,立下战功,爵位甚高。薛仁贵在《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有记载。故很多人都认为:薛仁贵是真实人物,薛平贵则是由薛仁贵故事转变出来的
西凉与大唐应是君臣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