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4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门,南面正门明德门和丹凤门为5个门道外,是都城的最高等级。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到唐高宗时期修建大明宫,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三座宫殿合称“三内”。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
长安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除正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据实测,明德门址东西广555米,南北长175米,每个门道宽5米。特别是明德们内的南北大街朱雀大街更是宽达150米至155米。其他的不通城门的大街宽度也普遍在35米至65米之间,而顺城街宽20米到25米。明德门原有台阁式门楼建筑。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开承天门(隋称广阳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宫城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隋称大兴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今天西安城内西五台和北城外自强西路北侧铁路中学内的土岗则是为数不多的大兴宫城遗址。
皇城亦为长方形,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辟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5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全城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之间的连线,也即承天门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为南北向中轴线,以此为中心向左右展开。为突出北部中央宫城的地位,以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门等一组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压在中轴线的北端,以其雄伟的气势来展现皇权的威严。之后,随着不断增添新殿,才使这种格局有所变化。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唐代长安平面图
广义上有5个,两个是无可争议的帝王,三个是傀儡皇帝。
隋文帝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他的父亲杨忠在北周时期被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给杨坚。杨坚建立了隋朝,改元开皇。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近300余年的分裂状态,隋炀帝在位期间,创立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千百年来对官员的垄断,使得寒门子弟有了向上的正常渠道,此后一千多年间的中国,便开始采用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
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炀帝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开皇元年(581年),册立为晋王,曾经参与了灭陈之战,此后和太子杨勇争夺皇位。终于在开皇二十年(600年),被隋文帝杨坚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
杨广在位期间,在前朝的基础上,疏浚修建了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使得洛阳成为当时全世界第一大城市。
然而他却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征林邑、征契丹,大宴突厥、三征高句丽等等。如此频繁的战争,极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国力。
尤其是三征高句丽,损失惨重。先后动用人力数百万,征调财物无数,大量士兵、民夫死于战场和劳役,由于农村中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难以生活下去,引发了大规模隋末农民起义。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
三个傀儡皇帝杨侑、杨浩、杨侗一、杨侑
大业十三年,唐国公李渊趁隋炀帝巡幸江都之时于晋阳起兵,攻入都城长安,拥立留守长安的隋炀帝之孙,已故元德太子杨昭之子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封为大丞相,摄政。
大业十四年,隋炀帝杨广被杀后,李渊逼迫杨侑禅位,降封其为酅国公,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杨侑于次年去世。
二、杨浩
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于江都发动兵变,隋炀帝杨广被杀,宇文化及立皇侄秦王杨浩为傀儡皇帝。宇文化及自封为大丞相。不久宇文化及被李密击败,宇文化及于是杀掉了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
三、杨侗
大业十四年,隋炀帝遇害的消息传回洛阳,王世充等人拥立留守洛阳的隋炀帝之孙,已故元德太子之子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追尊元德太子为世宗成皇帝,王世充自为太尉、相国,加九锡,掌握实权。次年,王世充废黜皇泰帝,降为潞国公,自立为帝,国号“郑”,不久之后,王世充命人将杨侗杀害。
唐朝的首都一直是长安(现在的西安),在武则天建立武周的时候迁都洛阳,后来恢复李唐天下,又回迁西安。
武则天以神都洛阳为统治中心将近50年,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基础,被郭沫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影响之深远,波及当时的朝鲜、日本等国。
唐京师长安城主要由郭城、宫城、皇城等构成。宫城位于郭城北部中央,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皇城接宫城之南,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四条,东西向大街十一条。明德门至皇城正门朱雀门的朱雀大街位于全城中轴线上,道路宽达150余米以上,被称为“天街”,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唐长安城大明宫是唐代长安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最宏伟的宫殿,也是世界古代史面积最大最雄伟的宫殿建筑群,面积为明清北京故宫的4倍多。
扩展资料:
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正是描写各国使节朝拜大明宫的胜景。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善的形态,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之作。
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谨,街坊整齐。其布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大影响。唐长安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的中心。
唐朝首都长安城阳规划严整,长安不仅是当时的世界一流大都市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城市规划的样板。如:日本奈良平安京、新罗金城、高句丽平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是仿照长安建造。
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国与印度的造型,显得千变万化,多种多样。
隋唐洛阳城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都城,从规模与发展程度上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是古代都城的一个巅峰,为我们了解隋末唐初至盛唐时期城垣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