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侧面应该能体现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的现象。
因为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人口分散在乡间,难于产生百万人口的大都会。而宋朝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这表明在大都会具有发达的手工业等,从而使大量的手工业品在社会上流通,从而使商业经济也很发达。
例如,《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其中,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把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宋朝时期开封人口超过100万,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世界之最。另,十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洛阳、杭州、扬州、成都、广州、福州、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其时,欧洲最大城市也不过十几万人口。 北宋时期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线,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
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战国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金,七朝古都。北宋时期,定为都城,发展达到了顶峰,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汴梁由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外城周长50里165步(宋代三百步一里,1步=1536米),约为46586华里。人口150余万,相当于今日开封市的三分之一人口。
汴梁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市场上的商品既有来自国内各地的百货,也有来自国外的各种商品。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城内另有固定市场和定期集市。其中大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规模很大。市内还出现了“瓦舍”(或称“瓦肆”),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成为娱乐的中心。宋人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城市商业繁荣的艺术反映。
北宋时期,由于旧坊制被打破,城市中行业分区性逐渐消失,因此行会的地位更显重要,组织更加严密。唐朝时,有些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叫做草市,北宋时更加发展。农村中还有定期开放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南方叫做墟或赶场。在草市或集、墟的贸易中,农产品和布帛竹木器等日用品占大宗,也有一些生产工具的交易。有些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市镇是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它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 南宋时期 南宋都城临安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从浙江及其他州郡前来的货船,络绎不绝。此外,平江、建康、鄂州、江陵等沿江城市,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墟市则比北宋更加普遍,仅广东一路就有墟市八百个,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业的繁荣。
北宋时,杭州就已经是全国著名的大城市,大词人柳永在《望海潮》说,“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到了南宋,作为一国之都,临安城人口迅速积聚。临安府九县上户口的人就有124万,而同一时期(公元13世纪),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
南宋初期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年),临安人口为“户二十六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十五万二千五百零七”;到南宋末年咸淳年间(1265~1274年),已增至“户三十九万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一百二十四万七百六十”,这是临安府九县的户口总数。这还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人数,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
庞大的城市人口,可以从当时临安城的粮食消费量上得到佐证。《梦粱录》云:“每日街市食米,除府第、官舍、宅舍、富室及诸司有该俸人外,细民所食,每日城内外不下一、二千余石。”《武林旧事》统计:“宋时杭城,除有米之家,仰籴而食凡十六、七万人。人以二升计之,非三、四千石不可以支一日之用,而南北外二厢不与焉,客旅之往来,又不与焉”。
临安城里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商业区,当属御街。全国各地名产皆集散于此,商贾穿梭往来,一派繁盛。从皇宫北门和宁门外(今万松岭南侧的凤凰山脚路口)出来,沿着御街,两侧商肆林立。除了御街外,专业性的集市和商行遍布于城内外。竹竿巷,南宋时杭城编篱插花之细竹在此集市而得名;马市街卖马、皮市巷卖毛皮、菜市桥是蔬菜集散中心……而与清河坊毗连的高银街,是南宋著名的珠宝市场,买卖动辄以万贯计,故得名。 中国古代的人们,根据每年气候节序的变化及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的需要,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民俗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举国上下,人们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或游戏娱乐、或祈求祝福、或祭祀祖先、或供奉神灵,内容相当丰富多彩。
到了北宋,随着当时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的日益繁荣,各节日活动的内容也愈来愈多,而作为当时全国玫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节日自然过得更加隆重、欢快,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当时东京人每年要过的节日很多,诸如元旦、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在以上众多的节日中,“都城以冬至、元旦(春节)、寒食为三大节’,宋廷规定各放七天假,其中休务五天。另外,圣节、上元、中元各三天,休务一天。春社、秋社、上巳、重午(端午)、重阳、立春、立夏、三伏、立秋、七夕、秋分、授衣、立冬,各放假一天。夏至、腊日,各放假三天。诸大祀,皆假一日。节日过得格外隆重。 宋朝时期娱乐业极为普遍,十分发达。 瓦市 娱乐场所称为瓦舍,也就是大型文艺演出的场所,多位于人流量大,繁华热闹的地方,利于宣传和盈利。瓦舍又分为许多勾栏(用栏杆围成圈,以幕布围起来),一个大型瓦舍里多达五十余座勾栏,可容纳数千人之众。每个勾栏里演绎的节目也不同,诸如有说唱(话本)、曲艺、杂技(踏索、吞铁剑)、傀儡戏、口技、相扑、耍猴等等。娱乐业遍地开花,从官方到地方,从民间到军营,无处不在。时殿前都指挥使(首都戍卫部队司令)杨和王,他在军营里面弄了个瓦舍,招揽一大批民间艺人和歌舞演员,没事就搞文艺演出,慰问军队。
据各种史籍记载,南宋临安城有瓦市二十多处,积善坊巷、后市街、乌龙巷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娱乐场所,其中位于今众安桥南的北瓦规模最大,《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惟北瓦大,有勾栏一十三座”,分别演出杂剧、杂技、相扑、傀儡戏、说书、讲史等,昼夜不辍。
瓦子的初夏,是经济繁荣的表现,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歌曲 娱乐业中,大众娱乐极为发达,突出表现在词上。宋时,诗才是纯文学。词属于市井俚曲,靡靡之音,乃低俗艺术,跟今天的流行口水歌是一个性质。当时最著名的词作家不是苏东坡,而是柳三变。他“奉旨填词”,但凡有井水的地方必有柳永歌词。词亦有职业演唱者,就是歌妓,她们是最早的流行音乐人。 小唱 耐得翁《都城纪胜》云:“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 这种演唱一般是歌者一人执拍板清唱,有的也用若干简单乐器如筚篥、琵琶、箫、笙、方响等伴奏。歌者有男有女,但以女性为主,宋人且以女性演唱为本色。
“小唱”是宋代最普遍的演唱形式,从市井勾栏瓦合的商业表演到皇家宫廷宴会、官府宴会、士大夫雅集宴会,以至于士人家宴,无不采用。《东京梦华录》卷五记载京瓦伎艺有“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这都是擅长“小唱”的著名歌妓。
“小唱” 这种唱词形式大受听众欢迎,在勾栏伎艺表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商业性质也非常鲜明。 嘌唱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记载北宋徽宗崇宁(1102—1106)、大观(1107—1110)时,有“嘌唱弟子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在汴京瓦肆中活动。在北宋末年,“嘌唱”已经与杂剧、说话等伎艺一起,成为瓦肆勾栏和上流社会中一门很重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了。
所谓 “嘌唱”,南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卷九中说:凡今世歌曲,比歌郑、卫又为*靡,近又即旧声而加泛滟者名曰嘌唱。对于“嘌唱”的这种演唱特征,耐得翁在《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中也曾经记载说: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 一方面“嘌唱”有鼓板等乐器伴奏,显得很热闹,另一方面,“嘌唱”在演唱方面又“驱驾虚声,纵弄宫调”(即添加“泛艳”),显得纵情恣肆,声乐结合起来,自然给人一种急管繁弦、活泼恣纵的“*靡”之感,但它贴近市民的现实生活,以至于“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即为一类),成为在瓦肆勾栏和街头巷尾广泛流行的一种歌唱艺术。 杂剧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的,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代表人物有张翠盖、张成弟子、薛子大、薛子小,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等。 傀儡戏 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东京梦华录》中已载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等名目。《梦粱录》:”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如悬线傀儡者,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故事也,今有金线卢大夫、陈中喜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线者尤佳。更有杖头傀儡,最是刘小仆射家数果奇,其水傀儡者,有姚遇仙、赛宝哥、王吉、金时好等,弄得百伶百悼。兼之水百戏,往来出入之势,规模舞走,鱼龙变化夺真,功艺如神。“ 影戏 影戏,亦称“ 影灯戏 ”。用纸或皮剪作人物形象,以灯光映于帷布上操作表演的戏剧,是东方一种优美的民间戏曲艺术,中国被誉为“影戏的故乡”,起源于唐、五代,繁荣于宋、元、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宋高承 《纪原·博弈嬉戏·影戏》:“ 少翁 夜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帷中望见之,彷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影戏借灯取影,哀怨异常,老妪听之,多能下泪。” 鲁迅 《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枝》:“我尝疑现在的戏文,动作态度和画脸都与古代影灯戏有关。” 旅游业 《朝京里程图》,驿路商店有售,价格便宜,童叟无欺。这是南宋时期出现的,与今日导游图类似。图上标注了风景区的客栈、餐饮店、厕所等,大大方便了人们出游。宋代旅游业也有一定规模,各大城市经常举办“旅游节”,招揽游客,譬如开封的菊花节、洛阳的牡丹花节。洛阳牡丹花节时,比过年还热闹,城中所有居民,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皆插花。此节日一直持续到花谢为止。 色情行业 宋朝色情业空前发达。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本来是女歌舞演员,由于从事歌舞音乐的乐户毫无地位,逐渐沦为性工作者。有宋一代,名妓林立,她们分别是:刘娥、甄金莲、谢玉英、琴操、李念奴、朝云、宇文柔娘、敫桂英、苏小卿、阎惜姣、谢素秋、李师师、花想容、莘瑶琴、梁红玉、谭意哥、严蕊。
东京汴梁近一万家风月作坊,成为一大税收支柱产业。不仅有女妓,还有男娼。很多落魄子弟,不思进取,甘心卖肉。这种特殊风月作坊,时称“蜂窠”。宋徽宗政和年间,官方出台告示禁止,“男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24062元RMB)。”女娼不能禁何况男乎?所以政令渐渐失去作用。南宋时期,此风更甚,临安新门外一带就是著名的男娼区。南宋著名词作家周密惊呼:“败坏风俗,莫此为甚!” 北食 北朝的肉食以羊肉为主。
馒头、包子、饼是北方人的主食,虽然南食及川饭在汴京流行,但并没有影响北食的主导地位。汴京有许多北食店如徐家瓠羹店、马家羹店、史家、桥头贾家瓠羹店,都是以卖羹为主的食店,《东京梦华录》记载,头羹、石髓羹、石肚羹等等。馒头有“在京第一”的万家馒头、孙好手馒头,包子有王楼山洞梅花包子、鹿家包子等包子馒头店,吃食有笋蕨馄饨、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肉油饼、糖肉馒头、太学馒头等名目。另外还有油饼、胡饼店,这些饼店的规模很大,而制作也非常专业化。《东京梦华录》卷四《饼店》云:凡饼店,有油饼店、胡饼店。若油饼店,则卖蒸饼、糖饼、装合、引盘之类。胡饼店则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髓饼、新样满麻。……唯武成王庙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 南食 南方人吃鱼多,临安城内外的鱼店,不下一两百家。
南食店所售,则有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等等,这些饮食店,“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称呼坐次,菜蔬精细,谓之造斋,每碗十文,面与肉相亭,谓之合羹,又有单羹,乃半个也。旧只用匙,今皆用箸。”这些南食店以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而相国寺之北甜水巷内的“南食最盛”。 川饭 至于川饭店所售,则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杂煎事件、生熟烧饭等等。 小吃 汴梁美食多奇妙,北宋京都著名小吃有王楼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饼、薛家羊饭、梅花鹅鸭、曹家从食、徐家瓠羹、郑家油饼、王家奶酪、段家熝物、石逢巴子肉。南宋有宋五嫂湖上鱼羹、李七儿羊肉、王家奶房、宋小己血肚羹等。这些是纯粹的老字号,非北京全聚德、六必居可比。 酒楼 开肆三万家,店铺栉比鳞次,各有特色。普普通通的酒肆饭店里,均配有“茶饭量酒博士”,类似迎宾服务点菜员,看人下菜碟儿。见年少多金的主儿,则给客人提供特殊服务,当然茶饭量酒博士是有提成的。酒肆俨然成了一种多功能场所,如下等妓女,不呼自来,在此谋生活。大宋色情业异常发达,并且合法化,类似酒肆提供色情的,比比皆是,见惯不怪。唯独州桥炭张家、奶酪张家不提供这种服务,卖酒就是卖好酒,召妓尽管去杨楼、丰乐楼。
开封餐饮业最为发达,酒楼林立,大的叫正店,小的叫脚店(或角店)。时开封有正店七十二家,脚店上万家。坐落于东华门外的樊楼为七十二正店之首。樊楼共五座楼,每座楼三层结构,装修绝对是开封最豪华的,可容纳酒客上千人。规模宏大,直逼皇宫,相当于现在的星级酒店。 饮酒 宋代禁止私人酿酒,官方专卖。正店有酿酒权,脚店没有这个权利,必须到官方去买酒曲,然后自己酿造,京都开封官方就是这么干的。北宋末,全国有203种酒,开封王公贵族占27种,开封府占28种,最好的酒是内库法酒,天下第一,仅存皇宫。酒不是烧酒,也不是蒸馏酒,与啤酒酒精度差不多,所以可以大碗喝酒。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后喝了十八碗酒,你让他喝65°的烧刀子,三碗准趴下耍猴拳。
大相国的和尚卖肉一点儿不新鲜,有些没啥手艺的和尚,干脆联合起来经营猪肉生意,美其名曰“烧猪院”。带头的是慧明和尚,这货不好好念经专门研究烹饪做菜,尤其以做肉菜,色香味俱全,名动京城,一时间成了开封妇孺皆知的美食大师。 新兴行业 文化商品也形成了行业,诸如诗词、卖字、卖酸文,尤以“卖酸文”最具特点。此乃要求甚高的文章,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就更好了,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譬如几个杀猪的暴发户聚在一起喝酒,想把此次“群贤毕至”的盛况书写成卷,让后世追忆敬仰。直接找卖酸文的,30文钱一篇。附庸风雅,聊以自慰。 其实宋代的房价很高。以开封为例,宋朝鼎盛时期,开封市区人口当有百万(不含乡村及属县人口),导致住宅紧缺,一房难求。翰林学士王禹偁在《李氏园亭记》里提到开封地价:“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一尺地一寸土,价比黄金。
据河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胡建华先生的研究:绍兴二十八年,平江府造瓦房12000余间,平均造价每间10贯;乾道六年,临安府(南宋都城地区)造禁军营房2000间,平均造价每间18贯。
这样的造价,再加上适当利润,最终卖价不难想象。
为缓解供求矛盾,保障臣民正常生活,稳定社会,大宋政府曾特意推行“廉租房”制度:由工部负责,用国库拨款修建大量官房,再廉价向臣民出租,而管理工作(招赁、收租和维修等)则由“店宅务”专司负责。这种做法起始于东京,之后陆续推广到各州县,并一直延续到南宋。
大宋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不仅在正常年景下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在灾荒时节还减免房租。宋英宗治平年间下诏:“州县长吏遇大雨雪,蠲僦舍钱三日,岁毋过九日,著为令。”
也就是说,若遇风寒雨雪之灾,官房月租可免去3天,最长可达9天。熙宁二年,开封遭遇雪灾,宋神宗下诏“老幼贫疾无依丐者,听于四福田院额外给钱收养,至春稍暖则止。”这干脆就是白住了。 由唐入宋,中国社会发生了大变革,拉开中古与近世的历史分期。经过五代,门阀世族土崩瓦解,原来的部曲也得以摆脱人身依附状态,获得良民的身份,纳入国家的编户齐民。即从前的贱民,不管是部曲,还是奴婢,到了宋代,基本上都消失了,都成为自由民了。
宋朝的户籍制度也不再将国民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意味着城市人口的扩张,市民阶层已然形成。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朝的户籍档案叫做“五等丁产簿”,每隔三年编造一次,虽然带着“丁”字,但实际上五等户的划分跟各户人丁数目毫无关系,而是以各户财产多少为标准。这里有个背景需要交待清楚:中唐之后,均田制已经解体,宋朝立国,即承认土地彻底私有的现实,允许产权自由流动,不抑兼并,于是贫富分化并经常互相转换。汉朝的那位徐宗,家产只有“一万三千钱”,按宋代的标准,最多只能混个下等户。当然,如果他辛勤劳作,积累财富,购买田地,以后上升为上等户也并非不可能。要知道,“贫富无定势”,乃是宋代社会的一个特点。
按财产划分户等,是出于征税、征役之需。宋朝的税制,完成了从以人头税为主到以财产税为主的转变——建立在“均产”理想上的“租庸调”此时已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因宋朝实行募兵制(雇佣兵),国民也不再需要服兵役,只剩下差役,从前的徭役是按人头摊派的,宋朝则出现了以钱代役的趋势,并且跟户等挂钩,即富户要承担更重的服役义务。从人头税到财产税,正是社会从中古进入近世的特征。
户籍对于老百姓的人身束缚,也正在减弱中。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来自商业的税收与征榷收入超过了农业税,这是史无前例的),宁静而安定的小农社会秩序已被打破,农民弃耕从商的事很常见,如南宋初,岳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客户没有田产,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而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客户因其飘浮不定,又被称为“浮客”。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往来不定,口尤难记”,连户口登记都出现困难。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更多——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商人、佣工、流民,如建康府曾为“留都之地,四方失所流徙之民,往往多聚于此,皆无作业”。
宋朝的户籍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宋代社会因其显著的开放属性与商业属性,而呈现出远远强于前代的流动性与活力。一位宋朝人感叹说:“古者乡田同井,人皆安土重迁,流之远方,无所资给,徒隶困辱,以至终身。近世之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固不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比于古亦轻矣。” 灾荒过后,有的家庭想赎回子女,但苦乏其力。鉴于此,政府代为赎回。
宋代除济助孕妇和新生儿外,还采取各种办法救助那些因种种原因被遗弃的小儿。
首先,官为赎还鬻子。宋代当凶年发生后,饥民流移,人口贩卖极为普遍。作为父母不忍心看到子女被活活饿死,往往将其卖到富裕之家,以求一时活命。饥荒年景人口身价低廉,往往“斗米博一妇女,半斗易一小儿。”灾荒过后,有的家庭想赎回子女,但苦乏其力。鉴于此,政府代为赎回。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诏曰:“陕西缘边诸州饥民鬻男女入近界部落者,官赎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宋真宗亦诏曰:“前岁陕西民饥,有鬻子者,官为购赎还其家。”庆历八年(1048年),河北瀛、莫、恩、冀等州岁饥,民多鬻子,仁宗“赐瀛、莫、恩、冀缗钱二万,赎还饥民鬻子。”
其次,制定养子法令,鼓励民间收养义子。灾荒年间,人民生活艰辛,四处逃散,有的把子女卖给富裕之家,有的则把幼儿遗弃于道路。对这些被遗弃的幼儿,政府鼓励民间收养,并制定养子法令。为鼓励民间收养弃婴,朝廷一再强调收养之后,“将来不许认识”。对收养弃儿成绩突出者,政府给以奖励。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规定:“如上户士大夫家能收养五十口,具名以闻,乞行旌赏。州县官措置支给钱米收养百口至二三百口者,具名以闻。”嘉定四年(1211年)七月,“诏抚州寄居迪功郎新袁州万载县主簿段子雍,以岁旱收养遗弃童幼二百二口,后至食新,并责还父母亲属,可特循从政郎。”
此外,宋朝政府还措置收养弃婴。饥荒年景及隆冬时节,弃婴较多,仅靠民间力量,弃婴很难较好得到收养。因此,宋朝政府也积极参与救助。乾道年间,湖南、江东大旱,孝宗诏曰:“本路旱伤,民多艰食,有弃掷童幼于道路者,深为恻然,可令逐州守臣措置,于稳便处收养,无使冻馁。候至来岁食新以归父母,自十月始。”
朝廷对地方政府的收养,经济上给以支持。因此地方在收养弃婴时也采取了积极实用的方法。一些地方官,也想方设法积极收养弃婴。如苏轼守密州时,“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千人。”再如江东安抚使洪遵曾上奏朝廷,陈述其收养弃婴的措施:第一,收养童幼,各县有知县和巡尉负责;第二,弃婴中可以自立者,交由寺观收养,政府提供钱米,寺观主持每半月都要向官府汇报收养弃婴的人数及身体健康情况,如有疾患,官府给药,若有死亡,官给棺木埋瘗;第三,对那些尚在哺乳的幼儿,官府交给有乳之家收养,官给钱米,并定期查看幼儿身体状况,有病者,官府给药,死亡者,官给材木安葬。对偏远乡村遗弃小儿,则责成保正负责。 在宋代,从穿戴上,可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的特点。
北宋初年,曾对各级官员的服饰做成严格的规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
宋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宋与西北地区的党项、回纥等少数民族的贸易频繁。双方贸易仍采取互市等方式。宋以茶和丝绸等物品交换少数民族的马匹及其他土特产品。西北少数民族的货物没有什么变化,仍是马等畜产,而宋朝的货物结构则有较大变化,从唐朝开始参与边贸的茶叶,这时成了主要的贸易商品。这种茶马贸易在北方游牧民族——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一度衰落,明朝又得以恢复,并进一步发展,明政府在西北的兰州、宁夏等地建立马市,作为双方贸易场所。清代,由于茶叶产量增加及对于马匹需要的增长,茶马贸易更加兴盛。
蕃坊与蕃市中国与海外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唐宋时期,与阿拉伯和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有贸易关系,东南沿海对外贸易日益繁荣。中国在那里开辟了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杭州、扬州、江宁等9个与外商贸易的港口(其中以广州、泉州为最大)。在这些港口,专划出一块地方,供来华的外国侨民居住,称为蕃坊。外商在蕃坊“列肆而市”,这就是蕃市。蕃坊及其蕃市房舍高大壮观,宽敞明亮,形成一个繁华的“夷夏”(中外)商人贸易区。关于蕃坊及蕃市的面貌,宋人有如下描述:以贝易物的模拟场景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巾袍履笏如华人也。蕃人有罪,诣广州鞫(扣居)实,送蕃坊行遣,缚之木梯上,以藤杖挞之,……徒以上罪则广州决断。蕃人衣装与华异,饮食与华同。……但不食猪肉而已。……若鱼鳖则不问生死皆食。其人手指皆带宝石,嵌以金锡,视其贫富,谓之指环子……一环值百金,最上者号猫儿眼睛,乃玉石也,光焰动灼正如活者,……有摩娑石者,辟药虫毒,以为指环,遇毒则吮之立愈,此固可以卫生也。(朱或《萍州可谈》卷二)由此可知,广州是外商最集中的地方,蕃坊设立早而典型。蕃坊的总负责人是蕃长,居住在蕃坊的外国人受其管理,并通过他与中国官府打交道。外商还以蕃市为基地,到全中国各地去经商。许多城市中有他们开设的邸店——“波斯邸“,经营银钱业,并兼营珠宝生意等。也有一些“穷波斯”,卖浆卖饼,做小生意以谋生。蕃坊中还设有“蕃学”,作为来华外商的子弟学习的场所;设有神庙、教堂、寺院等,供外商从事宗教活动。
以贝易物的模拟场景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你多元的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2000—4000元。 北宋。。。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宋朝 是中国历代朝代中 经济最发达的 国民文化最兴旺的 科技创新成果最多的 人口基数增长最健康的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 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 繁荣鼎盛朝代 如果您不相信 鄙人将向您介绍一个如梦如幻的宋朝
让我们一起梦回宋朝:
1 经济发达
宋富 这已早成历史的定论 其他王朝“抑商” 而惟独宋例外
宋初 太祖赵框胤就言“多积金 市田宅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 后 宋太宗也号为“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 神宗在位时"尤先理财" 令众“政事之先 理财为急”这样的重视经济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宋朝 这是保证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在宋之初 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 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法 轻民法的传统做法 专门研究施行了专卖法 如盐法 酒法 茶法等法令 宋代则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立法 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而且宋的经济法令 统一了国家与经济活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顺应商品经济的规律 是非常科学的法律法规 这些正确的政策导向使商业大潮兴旺 商贸发展迅猛 手工业发展迅猛 使宋朝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银行 这是绝无仅有的!甚至银行可以贷款 异地付款 就算是从近代来看 都是非常先进的经济管理体制 以地域而言 宋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江浙和四川等老牌地区 就连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 也比唐代有较大发展 这也是另人很惊讶的
从手工业看 坑矿 茶盐 造船 造纸 制糖 纺织 制瓷等都比唐代进步的多 宋的手工业除了产地扩大 产量增加以外 技术提高也是非常明显 比如“糖冰”(冰糖)的生产技术 “单筒井”的开凿 宋瓷的精良等 无不反应了技术的成熟和创新 而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 解放了大量受俘于土地的农民 使他们投入于商业 手工业中 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大量开采金 银 铜 铁 煤等矿藏 而且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 加工工厂 如 造船厂 造纸厂 印刷工厂 织布厂 火器厂 还有各地的官窑等等 可见当时的手工业之兴旺是空前的!
早在北宋 中国已懂得用烧煤 炼钢 大型手工业则雇佣几百全职的产业工人 而政府的两处军工业聘用八千工人——这已经是重工业规模了!华北的钢铁业以1078一年为例 年产达一百二十五万吨的水平 而英国于1788年亦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七万六千吨 此外 矿冶 造纸业 制瓷业 丝织 航海业也高度发达 宋代无愧于 世界近代之前的"高科技"之家 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手工业之霸主!
从商业看 唐代的城市多趋于行政中心 而宋代市镇则趋于工商业化 唐代都市内的贸易地区由官员严格控制 宋代则更加自由 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的发展 “坊制”的突破 集镇的兴起 因此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限逐渐消失 宋代的这一类的"新型"都市有些发展至有了很大的规模 如开封和杭州都达到一百万人口 而后者就是"马可波罗"在元初所见的“前所未有”的城市 即使是到了至元朝后期 中国以外最大的城市是"巴格达" 其人口只有三十至五十万之间 数百年后阿拉伯旅行家 伊本.贝图塔也称杭州为"世上最大的城市"!从事工商业的人口逐步增多 产量加大 投入资本大幅度扩充 因此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 也已不单独只是农业了 工商业所比重已经超过了农业
且在其商业运作中还出现了 铜板印刷的广告 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的广告要早三百多年 就学士苏东坡来说 他就曾给一位做油食老妇人 做过一首广告诗 使之兴隆
更有意思的是 宋朝还出现了近似现代报纸的“小报”和史上最早的商标 商标是小可意义重大 这标志着宋朝商业化体系的逐步完善
此外 著名学者沈括所著<货币流通速度论>也是达到了现代货币理论水平
大宋强盛的商业浪潮 也是世界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母体 而宋代的经济突飞猛进 则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
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南大道南创维大厦A座13-16楼。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创维集团旗下拥有十多家产业公司,创维金银珠宝首饰服务中心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南大道南创维大厦A座13-16楼。创维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创维集团第三大产业公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