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诗经·王风·黍离》赏析

求《诗经·王风·黍离》赏析,第1张

赏析: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扩展资料

春秋时期无名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为: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创作背景: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其背景应为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因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故化而为诗。

-国风·王风·黍离

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

两首诗都有感于国家兴亡,流露着爱国情怀。

补充资料:

《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十句。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故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也就是说:

《黍离》这首诗歌,是悲悯周王朝的。当日,周之大夫,在外游走,行至西周的首都,经过周王室的宗庙旧址,看见当日的宫室已经成了生长禾黍的田地,遂心生悲悯,叹息周室的倾倒颠覆,对此情境,彷徨徘徊,不忍离去。

2、后来,遂用“黍离愁”、“黍离悲”、“黍离叹”等感叹并抒发亡国之痛。

3、例句

宋·柴望《多景楼》诗:

“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明·张煌言《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

“赤手曾扶板荡运,黄肠犹带黍离愁。”

如果把男女相思的《蒹葭》曲解为王化之道属于牵强附会的话,那么这个黍离就是简单明了的家国之思!

而且,这一句,哪怕是抛开所谓的写作背景,都可以感到一股浓到化不开的孤独之意!而这种孤独,恰恰是千百年来,所有士人,官僚,儒生,游宦共同的属性。

更致命的是,这种孤独可以应用到爱国,事业,爱情,生活,追求,艺术,哲学,应用面太广了,甚至在青楼扯淡都似乎可以用上!

诗经里的其它诗句呢,相同应用的似乎不多,有一个更为含蓄的“青青子襟”,剩下的不是庄稼,就是仓库,或者是睡不着觉之类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导致后来天下所有读书人都要读诗经,当然周朝的烟火与华盖早已烟云散,当年王室与诸侯的阴盛阳衰更是折戟沉沙,但是,当年的孤独却一年一年地传了下来!

这种孤独侵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里,产生一种叫做共鸣的情感。

所以,名传千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5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