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故事?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故事?,第1张

  在近现代文学史上,“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因“徐志摩”这三个字而存在,

  而响亮。我是因为读徐志摩而认识林徽因,然后再因林徽因而认识梁思成的,相信

  很大部分读者也跟我一样。这样说来,梁思成的头上也就笼罩着某种悲剧色彩,让

  我产生些许同情。(事实上,作为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是1949年后中国建筑学

  的奠基人,当代最著名的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是由梁思成创办的。但因为

  他不搞文学,他的名字少为人知,这跟李四光不如钱锺书有名是一样的道理。)

  徐志摩也出身望族,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本家家庭。他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硖山镇

  巨富,经营银行,是有名的银行家。按照父亲的意愿,徐志摩应该子传父业,因此,

  到西方留学时,他读的是经济系。但不久他就觉得经济学与他无缘,他经常与文学

  家交往,渐渐荒疏了经济学,不久即辍学到欧美各国游历。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

  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当即坠入爱河,且

  为后世文学史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多一个研究课题。

  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二十四岁的他与林徽因

  相比大了八岁,是大哥哥辈的人物了。当时,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

  在徐志摩发动多次猛烈攻势之后,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线最后决了堤,她是这样对

  他说的: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浪漫的徐

  志摩即回家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幼仪虽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对待这件

  事,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徐申如听说儿子如此对待妻子,气愤之下宣

  布断绝父子关系,并停止供粮,且将银行业务及财产交由张幼仪主管。此后这位徐

  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张幼仪的大哥叫张君劢,是民国初政坛风云

  人物,二哥张嘉敖则是当时政府中央银行总裁)林徽因就这样当了第三者,这一插

  足后果比较严重。事实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为林徽因当时也已经许配了梁

  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父亲的林长民竟然也同意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浑

  忘了自己已经把掌上明珠许配了梁家大公子。

  然而,林、徐好景不长,因为不久后林长民游欧时间结束,她只得随父亲归国,

  等徐志摩赶回国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在老师面

  前,除了克制自己外,还能做什么呢?但在遇到陆小曼之前徐一直怀念着林,且总

  是梁、林家里的常客。

  梁、林到美国留学后经常有矛盾,激烈的时候,林就给国内的徐志摩写信,因

  为这样,徐志摩对林一直心存幻想。梁、林学成归国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后因林身

  体欠佳,曾在北京西山养病一段时间,梁未在身边。这一时期,徐经常去西山看望

  林。因为这样一段经历,后世研究者总以为徐、林之间的关系已经越过雷池了,然

  而谁也拿不出证据来。因此,徐、林的感情到底到了哪一步,至今恐怕是个悬案。

  不久,徐在北京的舞会上认识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徐再次插足并与陆结婚。徐婚后

  并不幸福,甚至很不幸福,又常向朋友倾诉,对象主要是胡适、林徽因和凌叔华等,

  直到1931年遇难身忘。林在1931年和1934年分别写过两篇纪念徐的文章,真情流露。

  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

  文学的。还在伦敦刚相识之时,徐就经常写诗给林看,林的儿子梁从诫在《林徽因

  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写过很多诗送给林,最有名的是

  《偶然》,但是,我们现在看《偶然》这首诗,怎么都不像是写给林的,因为徐对

  林的存在从来没有这么洒脱过。当然,如果没有徐的影响,林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

  许要大得多,她兴趣大广,无论在哪方面都未能留下传世之作。

  ――

  读完此文后,觉得徐林之恋不过如此,只要这篇文字不是胡乱涂鸦,这个结论我想并不算草率,徐某不过是一个多情有才的纨绔子弟罢了。并没有兴趣去证明我的观点,只是觉得,林徽音没有嫁给他,算是福气。对徐某人的浪漫和轰轰烈烈并不感冒的我,却对金岳霖对林徽音的执着感叹不已:

  世人皆知徐志摩苦恋林徽音,殊不知金岳霖(中国现代逻辑学的奠基人)也是暗恋者之一,后来林徽音嫁给梁思成,金岳霖依旧痴心不变,从情场执着的追求者变成夫妇二人最亲密的友人。在动荡的几十年里,比邻而居,共度患难岁月,自己竟终身不娶。林徽音去世后,一天,金岳霖突然邀老友到饭店聚会,当天并非什么特殊日子,大家都觉得很困惑。席间,金岳霖含泪倾倒美酒一杯,坦坦荡荡的说:“今天是徽音的生日。”在座诸位看先生,却已是满头白发。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按阴历是1896年。林徽因多大呢,她是1904年出生,按阴历算比徐志摩小八岁,按阳历是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这样一说,就知道《人间四月天》里的处理,是多么荒唐可笑了。 转自新浪

是不能,是错过,是遗憾。 当徐志摩因为林徽因而与妻子张幼仪离婚时,林徽因却下定了决心结束这段感情,一方面是因为受自己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早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婚。 之后,林梁二人结婚,再之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合。二人终是各有归属。 徐志摩飞机失事,林徽因痛苦难抑,但仍与胡适等说,即使徐志摩活着自己也不能再对他改变什么。发乎情止乎礼吧。尽管有很多人猜疑二人的感情。林徽因带了飞机上的一块残骸,直至死去,仍由梁思成放入其墓中。 二人虽不能相守却也是情深意切吧。 只是错过太可惜了。

再别康桥中,我认为徐志摩再别的人是林薇因。

徐志摩,他的原名为章垿,字槱森,他是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也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等。在1921年的时候,他远赴英国留学,进入剑桥大学当了一名特别生,他当时是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这一方面。在剑桥大学的两年时光里,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还有那欧美浪漫主义以及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这些影响奠定了他后期浪漫主义的诗风。1923年的时候,徐志摩成立了新月社。在1931年的十一月份,徐志摩因为所乘坐的飞机失事遇难。

对于徐志摩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一篇名著《再别康桥》,现在仍记得里面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边的云彩”等等。这首诗读起来郎朗上口,简短,读完之后给人一种深深地怀念之情,那么当时的徐志摩到底在怀念谁?

对于这个疑问,很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徐志摩作这首诗再别的就是康桥大学,徐志摩学成离开后再回来,当初的朋友都不在了,在康桥见到曾经熟悉的环境感慨万分便写下了这首诗;还有人认为徐志摩再别的是陆小曼,因为他当时跟陆小曼结婚后便离开了,一个人离家在外很是思念自己家中的妻子,所以认为徐志摩作这首诗是写给陆小曼的;但是我认为他做这首诗再别的是林薇因。林薇因本来就是徐志摩最喜欢的女子,正好这时候她要与梁思成结婚了,徐志摩心里肯定是十分难受的。于是在去一些地方的时候就勾起了徐志摩珍藏很久的美好回忆,但这一切都不在属于他了,怎能不让他感慨万分。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据说是林徽因答徐志摩诗《那一晚》

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拖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里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得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凌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话说这首诗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啊…… 

(左为林徽因,中为印度诗人泰戈尔 右为徐志摩)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下面是徐志摩林徽因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康桥之恋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再别康桥》

1920年秋,徐志摩满怀热忱,不惜放弃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转而投奔英国的罗素,为的是想向他学习哲学。可是事与愿违,罗素早已人去楼空,已赴中国讲学。

无奈,徐志摩退而求其次,决定拜访文学家狄更生。人生地不熟的他,想到司法总长林长民现在也在伦敦讲学,便决定让他代为引荐。

从此,他的生命里迎来了他的那道“天上虹”,亦是他的初恋——林徽因。

那个情窦初开的美丽的姑娘,像一朵清纯的白莲花,静静地盛开在康河的湖面,开在多雾多雨又多情的伦敦。17岁的她,也怀揣一颗少女的心,希望能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邂逅一段浪漫的爱情。“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

然后,一位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青年仿佛听到了她的心声,生生闯入了她的心扉。而一切,来地又是那么地突然、那么地热烈。

康河的温柔,需要你和它贴得很近,很近。于是妹妹她船头坐,哥哥他来撑长篙。两人在康河的柔波里,纵情地游玩。他们一起看榆树上的夜莺歌唱,看夕阳下绚丽的云彩,看夜空中斑斓的星光。一起谈天说地,谈浩瀚的文学艺术,谈异域的风土人情,谈多雨的如同伦敦一样浪漫且忧郁的江南。

最让两个人投机的话题还是文学。雪莱、济慈、拜伦、曼殊斐尔的诗歌让他们如痴如醉。从此,两人内心的情感,都开始倾向于分行的抒写——诗歌。

我总觉得初恋,得加上诗歌,这样才完美。美丽的诗歌,就像调味剂,让初恋更鲜,更浪漫。

情到深处难自拔。为了能扫除在追求林徽因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他决定与张幼仪离婚。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是徐志摩,而不是林徽因。从容理智的林徽因,做了人生之中最重要的决定!没有一个拥抱、没有一声告别,匆匆地离开了热情似火的徐志摩、离开这座被徐志摩的热情灼伤的城市。

当得知林徽因不辞而别,已回中国,徐志摩自然苦恼不已。已被凉水冲得异常清醒的徐志摩,决定暂留伦敦。也就在这段时间,徐志摩的诗歌才情,才像倾泻的瀑布,一发不可收拾。“我一辈子就只那一春(1922年)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细微最神妙的春信。”

1922年9月,徐志摩回国。

二、知难而退

“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月下待杜鹃不来》

短短数月,却已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都说男女之间是否谈得来,一看眼缘,二看兴趣。对建筑都有强烈爱好的林徽因和梁启超的二公子梁思成相恋了。

两人亦是早有类似“媒妁之言”的。早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梁启超就已谈及了这门婚事。

看到自己的初恋,现在已心有他属,徐志摩痛苦至极。但得知他们尚未订立婚约时,他觉得还可以为之奋斗一下。

徐志摩的一举一动,让他的老师梁启超感觉事情有些微妙。于是便向他的学生写信:“万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婉言相劝徐志摩放弃追求自己的“准媳妇”。

未曾料想,徐志摩却极力反驳:“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看来这个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不同意老师的观点不说,还全盘否定,针锋相对。也让梁启超着实头痛。

但是林徽因和梁思终究成还是经受住了徐志摩的层层考验。著名作家梁实秋曾说:“徐志摩时常至松坡图书馆去做不受欢迎的第三者梁不耐受到骚扰,遂于门上张贴一纸条,大书: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扰)。徐志摩只得怏怏而去,从此退出竞争。”

徐志摩失掉了幼仪,也失掉了徽因。

他不仅失去了婚姻,从此也失去了爱情。

三、旧情复燃

“桃花早已开上你的脸,我在更敏锐的消受你的媚”——《春的投生》

春天都是温暖的`,春天亦是充满希望的。

1924年4月12日,著名诗人泰戈尔访华。在这人间四月天里,他们又迎来了重逢。

在泰戈尔从上海转至北京后的数十天行程里,貌美如花的林徽因全程陪同。而作为随行的翻译,徐志摩也时刻追随在泰戈尔的左右。

“林**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林徽因美若梅花,徐志摩虚心若竹,泰戈尔苍劲如松,三人所到之处,无不引人注目,一时成为京城美谈。

种子在合适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就会发芽。而徐志摩心里那颗“已然死亡”的爱情种子,遇到了久违的雨露,又开始悄悄地在心底骚动不安。

5月8日,是泰戈尔的64岁生日。为了庆祝诗哲的生日,两人更是出演了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演公主齐德拉,徐志摩则扮演能帮公主变换美丑的爱神。两人精彩的演出,加上流利的全英文对话,泰戈尔自是喜上眉梢,对徐林也都是赞赏有加

当得知徐志摩一直暗恋着身边这位林大美人的时候,泰戈尔也是成人之美,牵线搭桥,做起了媒人。

可是,林徽因始终不为所动。无奈,老诗人也不好强人所难,即兴做了一首小诗,赠与徐志摩和林徽因:“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它们之间的微风叹了一声:唉!”

四、分定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偶然》

恐于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情感纠缠,在泰戈尔走后,林长民决定让女儿和梁思成赴美留学。他倒也不失风度,和徐志摩一同游湖,劝慰这位忘年之交。

人生若只如初见。两人见面之中最难忘的也莫过于第一次见面和再见。

临走之前,林徽因和徐志摩单独见了最后一面。现在已经无法得知当时他们具体讲了些什么,只知道那是一个夜晚,还有,他们要分定了方向。

徐志摩在他的诗歌《偶然》中这样写到:“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而林徽因也在诗歌《那一晚》中记录了这次和徐志摩难忘的分别:“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1924年6月,林徽因携梁思成启程前往美国。

至此,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千里迢迢,天各一方。距离遥远地能装下一个浩瀚的太平洋。所有关于他们爱情的那些情感因素也从此分定了方向。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完婚。

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和梁思成也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婚礼。

五、保持友谊

“吹下一针新碧,掉在你窗前;轻柔如同叹息——不惊你安眠!”——《山中》

时光渐长,感情渐淡。数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释怀。他们在后来的情感上一直保持了那“真”,保持那份纯洁地、难能可贵的友谊。

1930年林徽因得了严重的肺病,身体瘦得只剩皮包骨。在徐志摩的提议下,梁思成把妻子送到了香山疗养。

在香山的那段时间,林徽因为了精心养病,暂时抛却了繁重的工作。也正是这段难得“清闲”的时间,她开始走上写诗之路,从此也成为了一名诗人。

作为朋友,徐志摩时刻惦记着林徽因的病情。他常写诗给她,为林徽因带来不少精神的慰藉。

六、怀念故人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你去》

1931年11月19日,随着济南开山那声隆隆的爆炸声,诗人徐志摩是永远地在空际云游去了。

为了纪念这位朋友、亦是曾经深爱过她的徐志摩,林徽因让梁思成在失事现场捡了一块飞机残骸,并且永远地挂在自己卧室的墙上,以作纪念。

作为纪念,当然还得有文字。林徽因在同年12月7日公开发表《悼志摩》一文;在1935年12月8日又发表《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这首诗《别丢掉》写于1932年,是林徽因对于徐志摩《山中》和《你去》两首诗的隔空回信:“志摩,你向黑夜要回了‘我爱你’那一句话,但是你忘了,山谷中已经有了那回音,山谷中还有你那想念的徽因。你的话——我爱你,永远在落满红叶的香山回荡,也永远在我的心里回荡!”

 

 多希望每个人的人生路口中,都有一个你期待已久的身影,在等待着你。--题记

遇见与邂逅,原本是两个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为双胞胎,分辨不出彼此。

遇见可以是偶然的,可以是突如其来的,也可以是预谋好的。邂逅则是一种美丽的缘分。西藏诗人仓央嘉措深情地吟道: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不增不减。等着与你邂逅,试想一下那浪漫的画面,该是多么令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啊。

遇见他,遇见她,遇见他们,遇见她们。

邂逅他或她。

遇见比邂逅更加深情。遇见那个你所期待的人,你便会不可自拔。邂逅一个人,有的只是淡如清水的一面之缘的情谊,他日再次遇见,才会深情。

徐志摩与林徽因何尝不是这样?当初大林徽因好几岁的徐志摩就在一个美好的日子,美好的庭院里邂逅了林徽因。那时情根还未生根发芽,只当她是一个富有才气的妹妹。

隔了一段时间,徐志摩再次踏入那充满书香的庭院,看到了在桂花树下站立着的林徽因。她眉眼纤长,绝色倾城。笑容如花儿般甜蜜的林徽因从此在徐志摩心中悄悄地深深地扎下了根,深情使他为她着迷,深情使他抛下那异乡的妻子与儿子,深情使他成为万人唾弃的对象。这一切,都只因了深情二字。

林徽因能回应些什么吗?当时家中父亲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并立即软禁起她来,找来一个门当户对的军官,择个黄道吉日,嫁作人妻。

徐志摩好不容易等风声过去,就千里迢迢从欧洲连夜赶回中国,为的就是看一眼自己魂牵梦萦许久的佳人。

情已动,物已非,今非昨,人易变,往事不可追。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如果当时徐志摩没有踏进那进家大院的门槛,那么是不是就不会留下这段千古佳话,就不会有人因他们这段坎坷的爱情之路而叹息垂泪。

孙燕姿在歌中唱道: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

遇见一个人,记忆一段感情。

在这场遇见中,两个人都是主角,如果有一个主角退场,那么另一个也必黯然神伤地退场。

旧文。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138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