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简介】三国时期的神秘隐士水镜先生:高人中的高人!

【水镜先生简介】三国时期的神秘隐士水镜先生:高人中的高人!,第1张

水镜先生简介三国时期的神秘隐士水镜先生:高人中的高人!

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可谓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部名著《三国演义》便描绘了不知多少的人物。这其间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真可谓群星璀璨,正如小说作者在开篇所列的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场不多的人物,全书着墨也很少。如果对整部小说加以回顾和品味,你就会开始对这个人物渐渐产生深刻的印象。这位人物就是我们这篇文章将要讨论主人公---三国时期的神秘大隐水镜先生司马徽。

在全书一百二十个章回中,司马徽是在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中才出现的。当时 刘备 被荆州刘表收留后,驻守于新野,但被荆州本土势力的代表蔡瑁所猜忌防范。蔡瑁设计招 刘备 赴会襄阳,却欲暗中加以陷害。在荆州另一位谋士伊籍的提醒下, 刘备 及时匆匆离宴冲西门逃去,演出了一段马跃檀溪的传奇故事。这位后来蜀汉政权的创立者就是在马跃檀溪之后,邂逅了给他后半段人生以精彩指点的水镜先生。

根据小说的介绍,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颖川人氏。小说对水镜先生的外貌描写也非常精炼,就八个字“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对水镜先生的住处草堂也略加描写,“架上堆满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关于水镜先生,整部小说就这么多描写,却活脱脱将一位隐士高人的形象尽显于读者面前。 刘备 于马跃檀溪脱险之后不期路过水镜先生的庄上,于是当时历史上的两位显隐代表人物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人生交集。

两位人物的交谈重点是围绕着人才展开的。在此之前, 刘备 认为自己的集团人才济济,“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 赵云 之流”,之所以事业不济,盖因于时机不济。可见, 刘备 为匡扶汉室的大业颠簸了大半辈子,却还连门都没摸到呢。水镜先生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指出了 刘备 所缺的是经纶济世之才。在分析了一套“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等盖应在将军身上的所谓传统天人合一伦理之后,水镜先生直接向 刘备 道出了一个人才方案“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甚至告之以行动方案“今天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当 刘备 欲进一步详询时,水镜先生却一个劲地说“好!好!”,劝 刘备 早点休息,因为天色已晚了。但见高人讲话一向点到为止,就是不一样啊!

当晚, 刘备 就夜宿于水镜先生的庄上。肯定是因为疑惑于白天和水镜先生的谈话,晚上竟一直难以入睡。当晚半夜还有人拜访水镜先生,并隐隐约约有谈话,撩拨得 刘备 一晚都如坠云雾,以为是伏龙或凤雏到了。这一幕在《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马跃檀溪》一册中也有讲到,因为是描述夜晚,有那么两页画面黑乎乎的,这在全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四十八册中非常少有。所以水镜先生很早就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恐怕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罢。

我们接着看 刘备 在水镜先生庄上的经历。第二天天亮后, 刘备 当然迫不及待地询问昨晚来人是谁,水镜先生则笑答“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殊不知这位半夜访客就是日后不久前来辅佐自己的徐庶, 刘备 仍然不得其解,又开始盘询伏龙、凤雏,水镜先生照样不停的笑说“好!好!”,仿佛就一直在和 刘备 打哑谜。一位在世间叱咤风云的英雄刘皇叔,到了这位山野隐士的面前,无论在思维方面还是在行为上真像成了一个小学生似的。最后, 刘备 在告辞水镜先生的时候,禁不住邀他出山相助,水镜先生答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 刘备 和水镜先生的第一次交往便这样结束了。

刘备 和水镜先生的第二次交往则是出现在小说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这一次的描述就更简单一些,篇幅就一页左右。当时 刘备 已经往隆中去了两次皆不遇孔明,正在准备第三次。临出发时水镜先生竟飘然而至,于是两人便开始了他们之间的第二次交流,也是最后一次交流。这一次晤谈,水镜先生就不再和 刘备 打哑谜了。不知是不是已经感觉到这位刘皇叔确实心诚,所以这回和 刘备 的谈话就直截了当。在寒暄了一段徐庶被诈去曹营的事情之后,就开始将话题转移到孔明正题上了。水镜先生对孔明给出了惊人的评价,其本领超乎管仲、乐毅之流,“可比兴周八百年之 姜子牙 、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无疑更进一步坚定了 刘备 三顾茅庐的决心。然水镜先生在辞别 刘备 出门之后,却留下了一句令人过目难忘的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简直就已经将后来的历史给定格了。事实上也确如此,诸葛孔明先生尽管满腹经纶,神机妙算,然终其一生鞠躬尽瘁,仍未能实现 刘备 的复兴汉室、匡扶天下之理想,让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嗟叹。身前已知身后天下事,水镜先生实乃高人!他在评论徐庶离开 刘备 之前走马荐诸葛这件事时所说的另一句话“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也充分暗示了孔明出山之后的命运和结局。水镜先生实乃三国时期一神秘大隐!真正高人中的高人!

后来又偶尔看到其他朋友更是做深度发挥,居然考证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竟是八辈子之内的同宗,他们都是西汉司马迁的后代。整个三国历史的真正总导演就是这位水镜先生!所谓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等等,皆不过跑龙套的角色而已,真正幕后的设计就是水镜先生,他的布局直接促成了司马家族最终得到了天下。可见真是太玄乎了,这里权且作一三国迷们的精彩演绎,但也足见水镜先生的人气所在了。其实在中国古典历史文化演绎里经常出现这样的高人,比如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就是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在世俗社会之外,再去塑造一位洞悉尘世间现在和将来的超人间角色,在历史关头于恍惚中指引着世间的一些人和事,恐怕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固有魅力吧。

却说蔡瑁正要回城时,赵云领军赶出城来。原来赵云正在饮酒间,忽然看到人马调动,急忙进入察看,席间却唯独不见了刘备。赵云大惊,急忙赶回馆舍,听到军兵说:“蔡瑁领军朝西赶去了。”

赵云火速绰枪上马,领着带来的三百名军士奔出西门,正迎着蔡瑁,急忙问道:“我的主公去哪里了?”蔡瑁说:“使君逃席而去,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去哪儿了。”赵云一向是做事谨慎心细之人,从来不肯造次,立即策马前行。

他遥望大溪后,看到并没有其他路可以通过,这才圈回马喝问蔡瑁:“你请来我主公赴宴,为什么带领着军马追赶?”蔡瑁说:“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全都在此,我作为上将,怎么不可以带兵防护?”赵云问:“我只问你,你威逼我的主公去哪儿了?”蔡瑁说:“我听说使君匹马出了西门,到了这里却没有看到。”

赵云惊疑不定,再次来到溪边看时,只见对岸隐约有一带水迹。赵云暗自寻思道:“难道连人带马跳过了溪去?”下令军士四散观望,却是不见踪迹。赵云再回马时,蔡瑁早回城去了。赵云抓着守门的军士追问,都回答说:“刘使君飞马奔出西门而去。”赵云想再进入城中,又恐怕中了埋伏,只好领军回了新野。

却说刘备跃马过檀溪后,感觉不可思议。他暗自想道:“这么宽的深涧我竟然一跃而过,这难道是天意?”于是打马朝南漳方向策马而行,太阳慢慢就要落山。

正行间,看见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刘备叹道:“我的境地还不如这个牧童!”于是停马观看,也想顺便问一下路。牧童也停牛罢笛,打量了刘备许久问:“将军难道就是破黄巾军的刘备吗?”刘备惊问道:“你只是偏远村落的小童,怎么也知道我的名字?”牧童说:“我是不知道,但我听我师父和他的朋友们常常提起。说有个人叫做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是当世的大英雄。现在我看到将军您就是这个模样,所以就猜测是您了。”

刘备问:“你的师父是谁?”牧童回答:“我的师父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他是颍川人。他还有个道号叫做水镜先生。”刘备说:“你的师父和谁是好朋友?”小童说:“和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好友。”刘备又问:“庞德公和庞统又是什么人?”童子说:“他们是亲叔侄。庞德公字山民,比我师父大十岁,庞统字士元,比我师父小五岁。有一天,我师父在树上采桑,看到庞统来访,就坐到树下。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整整一天都没有厌倦。我的师父十分喜爱庞统,直接称呼他为兄弟。”刘备问:“你的师父在哪里居住?”牧童用笛遥指说:“前面林中便是我师父的庄院。”刘备说:“我就是刘备。麻烦小童领着我前去拜见你师父。”

童子便领着刘备,走了大约二里多路后到庄前下马,进入中门,忽然听见传来悠扬琴声。刘备让童子先去通报,他在外侧耳倾听。琴声忽然停下不弹,有一人笑着出来说道:“琴韵清幽,音中忽然起高亢之调,想必定有英雄窃听。”童子指着这人对刘备说:“这就是我的师父水镜先生。”刘备观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慌忙上前施礼,衣襟却还是湿的。水镜先生说:“今天看来你是刚刚幸免大难!”刘备惊讶不已。小童对师父说:“这人就是刘备。”

水镜先生请刘备进入草堂,分宾主坐定。刘备看到架上堆满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在石床之上,清气飘然。水镜先生问:“明公这是从哪里来?”刘备说:“我是偶尔经过这里。因为小童指引,才得拜尊颜,不胜万幸!”水镜先生笑道:“你不要隐讳,想来你是逃难至此。”刘备于是把襄阳发生的事情说出。水镜先生说:“我观察你的气色,早已猜到了。”就问刘备:“我久闻明公大名,为什么还是这么落魄不堪?”刘备答:“我一生命运多难,所以到了这个地步。”

水镜先生说:“这话不对。我说大概是因为将军左右没有得力之人。”刘备说:“我虽然才干不济,但现在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羽、张飞、赵云之流,他们全都殚精竭虑,出生入死,我也很依赖他们出力。”水镜先生说:“关、张、赵云,都是万人难敌的猛将,只可惜你还缺少善于调度使用他们的智能之人。像孙乾、糜竺等辈,都是白面书生,绝非经纶济世之才。”刘备说:“我也曾经去寻求山谷中的隐居大贤,只可惜从来没有机会遇到!”水镜先生说:“难道你没有听说孔子讲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怎么说是没有能人?”刘备说:“我愚昧不识人,愿请先生赐教。”水镜先生说:“你听说过荆襄诸郡有民谣吗?谣中说:‘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这句民谣最早出现在建安初年: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后生出家乱,这里是说的刘表将要衰败;无孑遗者,说的是不久刘景升将要去世,文武零落无处投靠;天命有归,龙向天飞,我看是应验在将军身上。”刘备听完惊异地谢道:“我怎么能当此重任!”水镜先生说:“现在天下的奇才,全都在这里聚集,你应当前去寻访聘请。”

刘备急问道:“奇才在哪里?他们都是些什么人?”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其一可安天下。”刘备说:“伏龙、凤雏又是什么人?”水镜先生抚掌大笑道:“好!好!”刘备再追问时,水镜先生说:“天色已晚,将军可以在这里暂宿一夜,明天我再告诉你。”立即安排小童准备饮食酒菜款待,战马牵到后院中喂养。

刘备吃完饭后,就住宿在草堂偏房之中。他想起水镜先生的话,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折腾到半夜三更,忽然听到外面有一人叩门而入,水镜先生问:“元直怎么这么晚了还来?”刘备起床侧耳倾听,那人答道:“我很早就听说刘景升礼贤下士,善恶分明,就前去拜谒。等见到后一看,却是徒有虚名。善良有才之人他不能使用,险恶狡诈之人他不能赶走。所以我写下一封辞别信后来到了这里。”水镜先生说:“公怀王佐之才,应当择人而侍,怎么能够轻易去投奔了刘景升?况且英雄豪杰就在眼前,只是你不识罢了。”那人说:“先生说得对极了。”刘备听完后大喜,暗自寻思这人必定是伏龙、凤雏,想要立即出外相见,又恐怕造次,迷迷糊糊睡过去了。

到了天明,刘备见过水镜先生问:“昨夜来的人是谁?”水镜先生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刘备要求和他一见。水镜先生说:“这人想要投奔明主,已去了其他地方。”刘备问那人姓名,水镜只是笑道:“好!好!”刘备再问:“伏龙、凤雏,他们都是谁?”水镜也只笑道:“好!好!”水镜先生口头语就是“好好好”,所以后世称其为“好好先生”,也就是现代“老好人”的鼻祖。

刘备拜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同扶汉室。水镜先生说:“我是山野闲散之人,不堪重用。现在能力胜我十倍之人会前去辅佐你,公应当赶紧访察。”

正谈论间,忽然听到庄外人喊马嘶,小童进来报告:“有一位将军领着数百人赶到庄上来了。”刘备大惊,急忙出庄察看,见是赵云,刘备大喜。赵云下马进来见礼道:“我昨夜里回到新野县,找寻不见主公,连夜访察到了这里。主公速速回县中,只恐怕有人到县中去厮杀。”

刘备辞别了水镜先生,和赵云上马奔新野而去。行不到数里,一彪人马来到,正是关羽、张飞兄弟,彼此相见后大喜。刘备讲述了跃马檀溪之事,大家都惊讶不已。到县中后和孙乾等商议。孙乾说:“可先写书信送给刘景升,说清楚这件事情。”刘备立即命令孙乾带书信赶到荆州。

刘表召唤孙乾进入问:“我专门请刘备到襄阳主持宴会,他为什么不辞而别逃席而去?”孙乾呈上书信,说明蔡瑁设计加害,全靠跃马檀溪得以逃脱。刘表大怒,急忙召唤蔡瑁进来责骂道:“你胆敢加害我的兄弟!”命令左右武士推出斩首。蔡夫人出来哭求免死,刘表余怒未息。孙乾禀告说:“如果杀了蔡瑁,恐怕皇叔再也不能安居在这里了。”刘表于是训斥蔡瑁一顿就释放了,派长子刘琦随同孙乾前去赔罪。

刘琦奉命赶赴新野,刘备接着后设宴相待。酒到半酣,刘琦忽然流泪,刘备问其中缘故。刘琦说:“我的继母蔡氏常有谋害我之心。侄儿没有什么计谋免祸,特地向叔父指教。”刘备劝他只要小心尽孝,自然无祸。第二天,刘琦流泪而别。刘备乘马送刘琦出郭,指着坐骑对刘琦说:“如果不是这匹马,我早死在九泉之下。”刘琦说:“这并不是马力,而是叔父自有洪福。”说罢相别,刘琦流泪而去。

刘备回马入城时,忽然看到大街上有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歌曰:

刘备听到歌后暗自寻思:“这人难道是水镜先生所说的伏龙、凤雏吗?”于是下马相见,邀请进入县衙。问那人其姓名,那人答道:“我是颍上人氏,姓单名福。久闻使君招贤纳士,想来投奔,却又不敢造次。所以在街市上行歌,以引您来倾听。”刘备大喜,待为上宾。

单福说:“刚才使君所骑乘的战马,再让我来看一看。”刘备命人去牵马到堂下。单福说:“这不是‘的卢’马吗?虽然是千里马,却只是妨主人,不可骑乘。”刘备说:“已经应验了一回。”于是把马跃檀溪之事说出。单福说:“这是救主,不是妨主,但却必定再妨一主,我有一法可破解。”刘备说:“我想听听破解之法。”单福说:“你如果有什么仇怨之人,可以把这匹马送给他。等到妨死了这人后,然后再来骑乘,自然就无事了,这叫做一举两得。”刘备听完这话勃然变色说:“你刚刚来到这里,不教我正道,却教我损人利己妨人的事,我不敢领教。”单福笑着道歉说:“我早就听说使君仁德,不敢全信,所以故意用这话来试探。”

刘备也收起怒容起身说:“我哪里像外界所说的那么有仁德,只希望先生教我。”单福说:“我从颍上来到这里,听到新野的人们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的确仁德宽厚。”刘备于是拜单福为军师,负责训练指挥本部人马。

却说曹操从冀州回师许昌后,常有取荆州的意图,特地派曹仁、李典带降将吕旷、吕翔等人率军兵三万,屯驻樊城,虎视荆襄,不时探看虚实。这时吕旷、吕翔禀报曹仁说:“现在刘备屯兵新野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向不小,不能不早早图谋。我们两人自从投降丞相之后,没有立下寸功,愿意请求拨付五千精兵,前去取来刘备之头献给丞相。”曹仁大喜,拨给二吕五千名军兵,前往新野厮杀。

探马飞报给刘备,刘备请来单福商议。单福说:“既然有敌兵而来,就不能放他们入境。可派关羽带领一支军马从左路杀出,以敌住来军中路,张飞带领另一支军马从右路杀出,以敌住来军后路。使君亲自率领赵云出兵前路相迎击,敌军可破。”刘备听从单福之计,立即派关羽、张飞两人前去埋伏,然后和单福、赵云等众将,共带领两千人马出关迎敌。

行不到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领军来到。两边各射住阵角,刘备出马在旗门之下,大呼道:“来者是什么人,胆敢进犯我边境?”吕旷出马说:“我是大将吕旷。奉丞相命令,特地前来擒你!”刘备大怒,命赵云出马。两将交战不到数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刘备指挥军兵掩杀,吕翔抵敌不住,领军便退。

正败退间,路旁一支军马杀出,为首大将正是关羽,冲杀一阵后吕翔折兵大半,夺路逃脱。行了不到十里,又有一支军马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矛大叫:“张翼德在此!”直取吕翔。吕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其余众军士四散奔逃。刘备兵合一处紧紧追赶,曹军大半都被擒获。刘备班师回县里,重待单福,犒赏三军。

却说败军回去见到曹仁,报告说:“二吕被杀,军士大多被捉。”曹仁大惊,和李典商议。李典说:“二将轻敌身亡,我们现在应当按兵不动,抓紧时间申报丞相,让丞相起大兵前来征剿,这是上策。”曹仁说:“你说得不对。现在二将阵亡,死伤了很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报。新野区区弹丸之地,何用劳驾丞相大军?”李典说:“刘备是人中之杰,不能轻视。”曹仁说:“你怎么这么怯战!”李典说:“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不是怯战,只是预料不能取胜。”曹仁大怒说道:“你是怀了二心吧?我现在就去生擒刘备!”李典说:“如果将军前去,我负责守卫樊城。”曹仁说:“你如果不跟我一起前去,那就是真怀了二心!”李典没有办法,只好和曹仁点起两万五千军马,渡河杀奔新野而来。

黄其军

      作于2018年7月24日(古历六月十二)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一、水镜先生看中刘备

刘备这个人,尽管起点低,可是他非常有分寸,为人通关,在天下闯进了忠义之名。许多人对刘备观感非常好。相较于曹操的屠城恶行,刘备真的算得上不错了。刘备赶到荆州多年,实际上水镜先生对他也是多的是观查,感觉刘备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是一个奸雄,有争夺天下之姿。为什么说水镜先生对刘备掌握极深呢从他们的一番会话中能够发现端倪。

全文:水镜曰:“要不然。盖大将上下不得其人耳能。”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徒,武相关某、赵云、赵云之途,竭忠辅相,什么是不得其人耶”水镜曰:“关、张、赵云之途,虽然有万人之敌,并非权变之才;孙乾、糜竺、简雍之徒,乃文弱书生,寻章摘句小儒,非经纶济世之人,岂成霸业的人也”

水镜先生和刘备第一次碰面,就能说出一席话,一针见血的说出刘备集团的最大难题,这不就说明他事前对刘备有调研了解吗从他的剖析看来,刘备文臣猛将如云,啥都不缺,就缺一个经纶济世之才!刘备集团的人才结构基本上构建实现了,再来一个顶级谋臣,就能一飞冲天了,恰好是见到刘备集团这么好的标准,不忍心刘备荒废于这乱世之中,水镜先生才将诸葛亮引荐拿了刘备。而他的引荐方法,都是一波三折。

刘备一听水镜先生能说出她们集团的较大难题,立即就赞不绝口了,但是当刘备了解卧龙凤雏到底是谁,家在哪里时,水镜先生却闭口不答,推诿了过去,这是为何

这其实关键都是水镜先生对刘备的考察!由于诸葛亮这个人较为傲慢,一般的人忍受不了他的脾气,因此诸葛亮并没有投奔曹操孙权,都没有投奔近在天边的刘表,水镜先生想看刘备是否足够豁达,能不能忍受诸葛亮,所以没有一开口就一语道破实情,而是让刘备一个人去探察。

只不过是水镜先生想不到,徐庶的诞生打乱了它的方案。在得到徐庶相帮后,刘备如鱼得水,集团公司整体实力薄弱点获得了填补,惨败曹军。而水镜先生见以往这么久了,刘备还没有去找诸葛亮,一打听,居然是徐庶投奔了刘备,刘备的薄弱点获得了填补,临时把卧龙凤雏的事给忘在了一边。于是他亲身上门服务,以借找徐庶叙旧,实际是再度来强烈推荐诸葛亮的。

这时的刘备,还沉浸在丧失顶级谋臣徐庶的忧伤当中,当得知卧龙山便是诸葛亮,水镜先生又把诸葛亮一顿好夸以后,刘备取决于,必须去请诸葛亮下山,帮助成就大业。

全文:徽又曰:“孔明处于隆中,好为《梁父吟》,每自喻鲍叔牙、乐毅,其才不可量也。”这一次,刘备的行动迅速,在水镜先生离开以后的第二天,就出手前去找寻诸葛亮了。相较于以前那一次,刘备要高度重视的多。

二、水镜先生爱怜诸葛亮的才能

诸葛亮这个人,绝对是较为有才能的,虽然他性子傲,经常自喻鲍叔牙、乐毅,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经纶济世之才。水镜先生年纪大了,看透了天下大事,她不卷进天底下争夺是一种很自然的念头,可是诸葛亮才二十来岁,也有大把的美好年华,就这么陇亩于原野,白白浪费了他一生才能。水镜先生爱怜诸葛亮的才能,不肯他被埋没于村野,因此2次主动向诸葛亮强烈推荐。

三、诸葛亮有心下山

诸葛亮尽管陇亩于南阳,但不要把她作为一个农夫对待,人家的人脉关系都是非常强的。他的老婆是黄月英,岳父是黄承彦,沔阳名流。而且这个黄承彦,不仅在名流圈中知名度非常好,他还是荆州刘表的连襟,他老婆的妹妹嫁给刘表,是我们在书中看到的蔡夫人。有层联系在,诸葛亮真的是精通天下大事的。

刘备赶到荆州这么大事儿,诸葛亮难道不了解居然,只不过是他与水镜先生一样,一直在调查刘备,而刘备也很好地已通过它的调查,要不然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什么诸葛亮能一下子取出隆中对,三分天下的策略。这摆明了便是早已规划好的!

并且诸葛亮那么傲慢,水镜先生要是不与他换气,敢随意介绍人去找诸葛亮,都把诸葛亮的地址交出来摆明了诸葛亮也是有下山协助刘备的心思,用句话描述,这就叫做“郎多情、妾有心”,诸葛亮和刘备其实就是相互之间喜欢对方。

不可那时候——不可时局

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这一句评价十分精确,可谓开局推测,提出了回答,水镜先生说的这个“时”自然也是天底下时局,这时的曹操早已患上天下的三分之二,而且是占有最有优势的地域,可以这么说无论哪个上都强过刘备,面对这样的形势,早就看透一切的水镜先生自然也是能大概猜中诸葛亮的结局。

恰好是这话,好像给诸葛亮停留,虽然诸葛亮一点智慧、腹有智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终究还是没有实现刘备复兴汉室的愿望,果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水镜先生在强烈推荐诸葛亮给刘备以后,还感慨了一句“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去呕精力也?”

近义徐庶你来就去了,干嘛还要将诸葛亮介绍给刘备,纵然诸葛亮有千般本领,面对这样的天底下形势,机会已经过了,也许也乏力扭转局势,实际上诸葛亮对天底下形势也看得很清楚,仅仅和水镜先生不一样,水镜先生都看透、拿的起放的下,诸葛亮乃是忘不掉,寅义中纵览诸葛亮行为,好像全是绝世为之,仅有在火上上方谷和七星复活时感慨天时难违,造化弄人。

但是诸葛亮可在“不可那时候”的形势下,摆脱一片天地,可以让刘备成为三足鼎立之一都是相当不错,假若可在北方战局错乱时,其实就是陶潜让徐州给刘备时下山,那个时候的形势彻底是不一样的,这时所获得的权益应当才算是更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1798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