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中国“新月社”,在不同社会、不同政局下,中西方两个文化圈,曾有过世界性的邂 逅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名“意识流作家”,与她相关的话题有很多:她的同性恋倾向,她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崩溃。当 然,还少不了那个“无限的才华,无限的傲慢,无限的激情”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那个圈子,是英国一个松散的、经常聚会的知识分子群体,画家与美学家特别多,也有作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 任何熟稔西方艺术、经济或文学的人,都能在那里找到几个让他们心跳加速的名字:罗杰·弗莱、邓肯·格兰特、克莱尔·贝 尔、伦纳德·伍尔夫、梅纳德·凯恩斯、GL狄更斯、EM福斯特。而这个团体的核心,正是伍尔夫和她的姐姐、画 家范奈莎·贝尔。
当年,布鲁姆斯伯里的影响,已远远超出英国。20世纪的中国,以徐志摩、陈源、凌叔华等为代表的“新月社”, 就是以它为模板建立:诗人、作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常以沙龙形式聚会,出杂志,办书店。有意思的是,两个团体,虽远 隔重洋,却互相渗透,产生了联系。美国作家、学者帕特里夏·劳伦斯,新近出版的《丽莉·布瑞斯珂的中国眼睛》,便再现 了当年这两个中西方文化圈的“世界性邂逅”。 帕特里夏·劳伦斯不是第一个把“新月派”和“布鲁姆斯伯里”放在一起讨论的人。8年前,作家虹影的小说《K》 ,影射的也是那段中西交流的往事。书中提到了徐志摩、梁启超、胡适、林徽因、陆小曼等中国文人,但是她更看中那些缘起 缘灭和爱欲情仇。她大胆的情色描写,让整部小说看起来好像中国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时间,甚至为此惹上了官司。
作为研究比较文学的专家,劳伦斯的态度谨慎很多。为写此书,10年中,她不断往返于英国、中国和美国的大小图 书馆、档案馆。并前往中国采访当年的亲历者叶君健、萧乾、文洁若等人。书中所有细节,都援引了当事人的信件。以流言始 ,以文化终。“在布鲁姆斯伯里,流言也有着闪光的价值”。
在研究中,劳伦斯发现,把“布鲁姆斯伯里理念”带入中国的第一人,是徐志摩。1920年代初,徐志摩在哥伦比 亚大学求学。但是,美国式的政治并不对他的胃口,而英国自由而不激烈、保守而不顽固的学术氛围,却让他非常向往。当时 的剑桥,可谓“思想与智慧的宝库”,醉心于哲学与文学、仰慕伯兰特·罗素的徐志摩,决心放弃美国学业,到剑桥拜罗素为 师。那是1921年的9月。到达剑桥后,他宛如走进桃花源。日日与他敬仰的狄更斯、罗杰·弗莱、罗素等人同窗共读,漫 步康桥河畔。正是他们,把他带进了“布鲁姆斯伯里”。沙龙的氛围,让他如鱼得水。作为后辈,他谦卑,但充满智慧,无论 何时都侃侃而谈。
很多人知道,伍尔夫和范奈莎选择成员时有个标准——“不能忍受呆瓜一样的人”。一旦她们觉得某人“没劲”,就 毫不客气地拒绝再邀。但是,徐志摩在剑桥期间,一直和这个圈子走得很近。虽不能说他是其中成员,但至少不被排斥,或者 说,他赢得了他们的心。
徐志摩在布鲁姆斯伯里,有两个人最谈得来,其中之一是罗杰·弗莱。这个痴爱范奈莎一生,却只能作为她挚友的男 人,是画家,更是美学家。他对中国文物相当痴迷。于是,当徐志摩和他谈起中国青铜艺术时,弗莱顿觉相见恨晚。他说,在 他心中对周代青铜器有宗教般的敬畏。于是,两人一起讨论青铜传说——“铸匠与他的妻子,在关健时刻,不惜双双跳进熔炉 ,取得完美的阴阳配合。”之后,徐志摩赠弗莱中文名字“傅来义”。而弗莱,则写出一篇论文,成了西方讨论中国青铜艺术 最早的文字。
徐志摩另外一位好友,当算狄更斯。早年,他曾两次游历中国,之后便成了有名的“爱中国者”,常在家中穿一身不 知哪里弄来的品戴花翎满清官服,开口便是:“你们有所不知,前世我是地道中国人。”徐志摩离开剑桥时,曾送狄更斯一顶 黑色丝绸中国帽,狄更斯常在剑桥的庭院里散步,有风时,他都会戴上这顶帽子。
作为最早接触布鲁姆斯伯里的中国人,徐志摩回国后,便和友人创立了“新月社”。同样以文会友,同样试图超越政 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社会,完全不同的政治局势下,出现了组成方式、审美立场都非常相似的两个团体。不能不说,徐志摩 是受了英国人的影响。 此后,布鲁姆斯伯里与中国的关系,转到中国:布鲁姆斯伯里的第一个后代,范奈莎的长子朱利安·贝尔,1935 年秋,应聘到武汉大学做英国文学教授。那时的朱利安血气方刚,以天下为己任,热衷辩论世界大事。在伍尔夫和她的政治学 家丈夫伦纳德·伍尔夫鼓励下,他认为“中国将发生影响世界的大事”。于是,他怀着“革命理想”,向那里出发。走时,伦 敦文艺界几乎全体出动,为他送别。
朱利安一心一意要到中国参加革命,他甚至备好了氰化钾,因为此前关于中国反革命的残酷报道颇多。然而一到武汉 大学,其薪水之高,待遇之舒适,都令他大吃一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不久之后,他便把革命理想弃于一边,爱上了文学院 院长陈源的妻子、小说家凌叔华。
凌叔华,“新月派”才女,也是徐志摩的密友。他一生最机密的文件,包括日记,不放在妻子陆小曼处,却放在凌叔 华处。以至他坠机身亡后,无数人向凌叔华索要。由于凌叔华与徐志摩甚为亲近,朱利安还从英国要来徐志摩写给弗莱的英文 信,读后说“不过尔尔”,颇有醋意。
关于凌叔华的样貌,曾有人说她是“珞珈山美人”。而素以狂放、刻薄出名的女作家苏雪林,也对她大加夸奖,说她 容貌清秀,眼光常带着一点“迷离”,一点儿“恍惚”,好似生活于梦幻的诗人。
凌叔华的小说,典雅秀丽,被称为“闺阁派”。她与当时文坛的冰心、萧红、庐隐、冯沅君、陈蘅哲等,并称几大才 女。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在其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里,甚至认为,在创造才能上,其他几位都比不上她。“和冰心一样, 她写的,也是妇女和儿童的故事。所不同的,凌叔华一开始就显示出一种较成熟的感性和敏锐,潜力比冰心大。”
凌叔华之所以吸引朱利安,是她对美学的热情,包括文学与绘画。从她身上,他找到布鲁姆斯伯里的感觉。他甚至认 为,凌叔华在很多方面,都酷似自己的姨妈伍尔夫。于是,在给母亲的信中,他热烈地写道:“她是唯一可做你儿媳的人。” 众所周知,布鲁姆斯伯里的情爱关系一向混乱:才子们聚在一起,实践着他们的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和群恋。因而,从朱 利安的道德观看来,他与凌叔华的爱情无可厚非。爱情就是爱情。若因有夫之妇就不敢爱,反而是道德上的懦弱。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他没有预料的,东窗事发后,朱利安作为“丢尽面子的洋教授”,不得不从武大辞职,1937年 回到英国。之后,他曾在写给凌叔华的信中说,他们必会在英国重逢。只是上天再没给他机会。不久后,西班牙内战大火点燃 。朱利安不顾母亲和姨妈的反对,赴西班牙参战。在马德里守卫战中,德国飞机击中了他开的救护车,弹片切入胸腔,朱利安 重伤身亡。
当年,朱利安不仅试图把布鲁姆斯伯里的道德观带到中国。同时他也是一个热情介绍西方文学的教师。他的父亲克莱 夫·贝尔是普鲁斯特研究专家,因此他的英语文学课,竟然也教《追忆逝水年华》的英译文。他甚至建议把伍尔夫的系列作品 ,当作武大的指定教材。后来以翻译安徒生童话出名的叶君健,曾是朱利安最得意的门生。两人当时无话不谈。只是,晚年后 的叶君健,对于过往,避而不谈。
朱利安与凌叔华交往期间,也一步步影响她的写作方式。他对她说,“可以清晰、准确、如实地描写男女性事,而不 是神秘的或者隐秘的,要对所有体验直言不讳。”他还在凌叔华的手稿上,一遍遍进行修改。帮助她将小说译成英文,并推荐 到英国。 朱利安去世后,布鲁姆斯伯里与“新月派”之间并没有断了联系。他的母亲范奈莎与凌叔华的通信往来,一直持续了 16年。
凌叔华虽为小说家,但同样热爱绘画和书法。因此,也就和范奈莎有了更多话题。1946年10月,凌叔华带着女 儿离开中国去了伦敦。到英国后,在范奈莎的鞭策下,凌叔华画了很多中西合璧的作品——中国人眼中的英国风景。并多次在 欧洲举行画展。
除了与范奈莎保持联系,凌叔华和伍尔夫也在朱利安去世后,开始通信。伍尔夫给凌叔华寄去了自己的著作《自己的 一间屋》、《岁月》和《海浪》。她们探讨其中细节,凌叔华称伍尔夫为老师。之后,凌叔华把自己写的文章也陆续寄了过去 ,伍尔夫看后,称它们“与众不同,美丽非凡”。
伍尔夫告诉她:“孩子,保持那种神秘的异国感吧。无论何时,身在何处,都请用你熟悉的汉语思考,之后再译成英 文。这是你难得的中国特色。”在伍尔夫的鼓励下,凌叔华一直写了下去,即便身处战乱。她把自己的作品,一章章寄给伍尔 夫,陆陆续续十几篇。伍尔夫对每个章节一一评点。后来,凌叔华在战争中不幸弄丢了自己的手稿。伍尔夫手里,却有一份写 满批注的完整版。之后,在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的帮助下,凌叔华在英国推出自传《古韵》。
艺术与文化心得体会1000字
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也许有的家长和学生会想,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听课谁不会呀。其实不然,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
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资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资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物件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力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不去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伊泊莲文化心得体会3000字历代的诗人,如陶渊明盛爱莲,赞扬著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说起莲,有很多有关莲的未解之迷,莲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如今,莲成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它们受着人们的高度赞美,它的姿容优雅,色彩明艳,叶、花均有清香,又使人们深深陶醉。
莲,记载着千年的历史,它是多么伟大啊!
袁黄文化心得体会500字《袁黄文化心得体会》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著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有人跟我说,曾经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可是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然而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 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千百年后,它依然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寿星文化心得体会300到400字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初步认识,学到了什么。。。
阐述文化,企业讲什么。。。
结合自身,今后做什么。。。
唐胄文化心得体会八百字怎么写
读书的心得体会 “习惯铸造人格”,若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铸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欢读书,现读书已成为我养成的良好习惯,我愿意将我的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喜欢读书获得的快乐。因为读好书就像与名人圣贤促膝谈心,聆听教诲,何不充
企业安全文化心得体会2013121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全文化培训,我认真听取了刘老师的细致讲解,给我感触颇深,“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企业安全管理”这极富创意的提法,准确地分析了安全管理的全新思路和对策。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我加深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安全规章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我们的安全观念意识,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发展到“我会安全”的能动过程。通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 安全文化的培养,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来思考,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杜邦公司员工在工作时比在家里还要安全十倍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安全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员工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安全人本理念的建立是多么迫切和重要。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企业安全文化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加强人的管理贯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抓好管理机制建设,使安全管理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人的行为的养成,一要靠教育,二要靠约束。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的懂得违章的危害及严重的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一切。企业安全文 化是企业成功的“秘密武器”。我们说,建设安全文化既是现代工业社会管理的需要,也是社会及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只有通过以上途径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能确保企业安全。 安全文化学习心得体会-------段少胜 2013年1月21日,我参加了招金集团安全文化培训知识讲座,通过刘老师的细致讲解,使我对安全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多少次警钟长鸣,多少个血泪辛酸的故事。主要的责任者事故源于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观念没有印到心里、违章违纪。每一次触目惊心的事故,都有当事人侥幸心理下的严重违章行为。如此淡薄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如此淡薄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仅直接伤害了自己,更对家庭、企业造成了伤害。 安全常记心中关键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事事保安全,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只有每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观念增强了,才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我应安全”、“我能安全”、“我懂安全”,这是安全意识、安全观念的飞跃,这种飞跃只有通过经常的反复的安全再教育,再学习才能实现。 作为公司的一员,在对安全生产方面我认识到: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断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消除侥幸心理,了解掌握必备的应急安全防护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因该积极面对各级安全单位的的各项检查规定和考试,做到时时自查、整改,时时学习,刻刻注意。 “安全无小事”,防微杜渐是关键。要落到实处,落实到行动;要深刻认识到安全不是只为自己,而是为了大家,为了去企业稳步发展。因此我们时时把安全记心中,刻刻把安全重落实,这样筑起一座思想、行为、观念和生命的永远不倒的安全长城。
隆基太和企业文化心得体会企业宗旨:建筑理想·建筑理想生活
企业精神:创造与生命同在
企业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经营理念: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
生存理念:和衷共济·风雨同舟
处事理念:沟通能够消除一切障碍
隆基泰和始终将理念与文化始终放在首位。隆基泰和认为无论是建筑、房产、商业、新能源,还是隆基泰和整个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只有在先进、人性的理念与文化的引领下,才会产生每一个优秀的建筑,优秀的专案,才会有隆基泰和持续卓越的企业品牌与形象。
隆基泰和把他们的事业归纳为一种文化,是耕耘、栖居、诗意、和谐的理念。隆基泰和在20年的开发建设里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五和”为核心的和文化,即保证 、商户、百姓、银行和企业五方面的利益为核心的“和”文化。隆基泰和在白沟和道国际专案很好的诠释了这“五和”文化。
隆基泰和保证 的利益。通过隆基泰和专业市场的打造以及金融资本的引进,为白沟引入大量的资金,提升白沟的招商引资能力,改善白沟的投资环境,增加白沟的税收水平,促进白沟产业的兴旺发达,提升白沟的知名度和城市竞争力。
隆基泰和保证百姓的利益。隆基泰和通过市场的规范,白沟城市化程序得到提升,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随着白沟凝聚力的不断增强,白沟的各项服务行业必然随之发展,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生活条件得到提升。
公共艺术课心得体会200字心得体会怎么写及范文
1、什么是“心得体会"
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有关某项工作的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一定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对这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心得表达出来,就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2、心得体会的写法
心得体会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I、标题
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
如果文章的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也可以采用双行标题的形式,大标题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标题是“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例如:从小处着眼,推陈出新——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心得
II、正文这是心得体会的中心部分
(1)开头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2)主体由于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写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后。
3、写作心得体会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混同心得体会和总结的界限。一般来说,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在一项工作、一个题结束以后对该工作、该问题所做的全面回顾、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项工作结束后找出有关该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它注重认识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在表现手法上,在简单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较多的采用分析、推理、议论的方式,注重语言的严谨和简洁。
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
(2)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不无病 。心得体会应是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
(3)语言简洁,生动。心得体会在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及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古老历史布依族文化心得体会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贵阳市也分布著10余万布依族,六盘水的盘县、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有本民族古文字,20世纪50年代又创制了拉丁布依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依人的祖先百越民族最先发明了水稻种植,为世界稻作文明作出重要贡献。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秦汉时期布依区的社会生产力已相当发达。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唐代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民国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神灵
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布依族信仰祖先和多种神灵,这可能是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的残存,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农耕民族的某些意识特征。
布依族”二月二“要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 。
摩教
摩教至今仍是大多数布依族群众信仰的传统宗教,它是一种介乎于原始宗教和神学宗教之间的准人为宗教。摩教有专门的宗教职业者布摩,其宗教职业者分为“布摩”和“摩雅”[8] ,布依族人称之为“老摩”或“摩公”。
摩教不仅有较为完备的祭祀经典--摩经(被称为“布依五宝”之一),还有比较固定和规范的宗教礼仪。举行祭祀活动除了要履行一定的宗教礼仪外,还要辅以对摩教经典的诵读。典籍浩繁的摩经,大致可分为用于丧葬超度活动中的多卷本《殡之经》、《古谢经》等,也有用于驱邪祈福禳灾等目的相对应的种类繁多的各类杂经。
传说
布依族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谚语、诗歌等口头文学,传述著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着人民的勤劳勇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暴,展望着新社会的幸福和光明。其题材广泛,意境优美,内容健康,语言生动,富于想像力。神话传说如《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赛胡细妹造人烟》、《卜丁射太阳》、《茫耶寻谷种》、《黄果树瀑布的传说》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布依族使用的布依语,属于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实际上与壮语的北部方言是同一种语言。
由于布依族与汉族长期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因此布依语词汇系统中有不少汉语借词。布依语有完整的语音系统、丰富的词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法结构。尽管布依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区广,但其语言在布依族内部,只有土语之分,没有方言之别。布依语内部比较一致,差异小,按照语音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土语区 。
第一土语区
使用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与广西壮语北部方言的桂边土语、桂北土语可以直接通话。布依语的标准音点便是第一土语区的望谟布依语。
第二土语区
使用人口为其次,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贵阳郊区,与第一土语区可以直接通话,与广西北部壮语方言也十分接近。
第三土语区
使用人口最少,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镇宁、关岭、紫云、晴隆、普安、六枝、盘县、水城、毕节、威宁一带,这个土语区的语音有着比较独特的特征,但与第一土语第二土语也能相互通话。
2012年望谟布依族“三月三”文化节,布依族、壮族文化专家学者达成“望谟共识”,决定共同为开通“布依壮语卫星频道”而努力,以保护和传承二族共有的珍贵母语文化
古文字
布依族的古文字分为:方块型、拼音型、符号型三大类。
音乐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大歌和小歌是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盘歌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随机应变互相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黔西南地区的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
饮食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
礼仪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婚俗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1]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文化艺术自古以来习惯性被人们放在一起,看似他们代表的是同一类东西,譬如语言,文字,建筑等等。于是不禁有人发问,如果他们描述的类别相同,那么是否可以说明,文化和艺术是可以融为一体的呢?而小编认为是不可以的。
一、文化包括艺术关于文化的界定是什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创造而成的产物,同时也可以叫做一种历史现象,作为社会历史不断积淀的产物。如若举出具体的例子,比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文学艺术等等。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其范围,将文学艺术纳入在内。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艺术的近义词使用文学更加贴切,难道历史能称为艺术?传统习俗能称为艺术?这几个事物并非在同一个范畴之内,不能勉强放在一起。因此文化的范围大于艺术的范围,这样一种包含关系怎能改成同等关系。
二、艺术的价值更加深入文化广泛,但更多的只是进行表面的形容,艺术却不一样。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优秀的文化能够催人进步,而落后的文化往往使人落后。我们反观艺术,在艺术的核心内涵里,已经自动屏蔽掉糟粕的影响,只要是艺术,我们几乎便可以肯定,这是一种优秀的文化类别。更多的是,艺术领域,在于更深层次的文化研究,价值探索,和美的追求,在于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作为一种优质文化的代表,如果融为一体岂不是可叫做“混为一谈”?
三、融为一体会导致文化的单调假如说,我们真的将艺术和文化融为了一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文化没了多样的形式,只是存在于艺术领域,无法进行好与坏的区分,无法扩充其内涵,也无法涵盖天文地理。文化变得世俗,艺术变得宽泛这都是难以想象的后果。单调的文化和杂乱无章的艺术不可取!
如果,真的能把文化和艺术融为一体,那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还要创造这两个词语。每一个词和每一类事物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我们不可轻易抹杀其价值,文化和艺术亦是如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